收藏|2018年东方历史评论最受欢迎的20篇文章(更新版)
《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ohistory
各位读者朋友:新年好!感谢你在过去一年中给予的关注和支持。
和往年一样,我们也整理出了过去一年中《东方历史评论》微信公号上最受读者欢迎的20篇文章。我们不认为点击量是衡量文章质量的标准。但我们仍然很高兴地看到,编辑部所欣赏、重视的一些好文章,也得到了读者的广泛认可。另外,我们也相信这个榜单能从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时代的症候,反映出共享的趣味,以一个特殊的角度记录下正在发生的历史。
01
普京时代的政治笑话
斯大林出现在普京的梦里,普京向斯大林请教该如何治理国家。斯大林说:“一、把那些要求民主的家伙统统抓起来枪毙,二、把克里姆林宫的内部漆成蓝色。”普京问:“为什么是蓝色?”斯大林说:“嗨,我早就知道你对第一个建议不会有任何问题。”
02
孤立于世界的灾难:当孙子兵法遭遇国际法
作为中国智慧圣经的“孙子兵法”,以及三十六计中的浑水摸鱼、瞒天过海、调虎离山、暗渡陈仓、空城计、苦肉计、偷梁换柱等等妙计,用在你死我活的战场上,大约不失为一种智慧;可是,如果用在国际关系上,则不折不扣成为了不守信誉、欺骗讹诈的代名词。这种智慧与国际法是格格不入的。
03
北大校庆,为何改期?
“旧历”之不合时宜,并非有碍学生的复习考试,而是因其象征着旧的教育体制;“新历”之独具魅力,也并非时人贪图五月春光明媚,而是象征着与老北大传统的决裂。
04
不予录取:高考政审的诞生
尽管问题考生可以隐隐约约地感觉到自己可能是政审未过的名单上的一员,但政审人员是如何评定的却是个谜。迄今为止,尚未有一名昔日的高考政审人员现身说法,回忆自己是如何在考生的政审表上写下那四个令人绝望的大字的。
05
史料|北京红卫兵在上海
1966年9月10日至30日,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司令部南下兵团在上海行动廿天,上挂中央和市委;下联基层和群众,在上海文革史上划下特别的一笔。或许这一笔不属大关节目,却是不容忽略和缺失的。
06
陈独秀:走向最后的觉醒
陈独秀早年倡导民主科学,成为开一代风气的思想家。由康党、孙党而至共产党,身历辛亥、反袁、五四运动、国民革命,冲人政治斗争旋涡而不能自拔,复受制于共产国际,被逐出共产党。晚年重归“五四”,重拾自我,最后觉悟到民主政治原则的普适性,认定民主就是民主,既无新与旧之分、东与西之分,亦无“资”与“无”之分。
07
赵清阁与被统战归国的老舍
赵清阁通过恋爱而展开的统战工作,是成功的,她让老舍归国成为体制内人,让老舍放声歌唱新政权,她的革命理想和革命目的实现了。只是,1966年8月24日的历史颇让人尴尬。
08
以色列:一个没有成长的国家
以色列对自己正当性过分地自信;顽固地无视自己的任意妄为最终可能引发核心帝国的愤怒并带来危险;也不顾自己没有结交任何朋友。的确,现代的以色列拥有强大的军力——非常强大。但是除了制造更多敌人,强大的军力又能够带来什么?
09
真相之死:我们如何放弃了事实,迎来特朗普时代
这些处境令人们容易受到煽动,在政治上被操纵,一些国家则会轻易地被潜在的独裁者掌控。我想去审视,人们对事实的忽视,用感情代替理性以及语言的被腐蚀导致了真相的价值遭到怎样的削弱,而这一切对世界意味着什么。
10
中苏情史:热恋、性、结盟、分手
“marriage(婚姻、结盟)”和“divorce(离婚、脱离)”是人们在国际关系问题的讨论中经常用到的词语,特别是在谈到中苏关系时更是如此。那么为什么不从字面上去理解这些词语,去研究历史中一个个个体的真实感受,以及他们的结合和分离?
11
沈志华:转折还是选择—如何估计1956-57年的中国
在中国,1956年春光洒满大地,1957年阴霾笼罩天空。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国人曾寄予无限希望,而中共领导人虽经历思考,最终却做出了令人失望的选择。
12
雷立柏:中国依旧缺乏世界性视野
很多中国学者谈西方文化谈得非常的片面,没有一个很通的了解。从语言开始就是这样……中国的学者过度依赖汉字,造就了汉语的思维方式。我感觉到,还是教育问题,包括孩子的教育,在中国还是汉语时间太多,而外语时间不够、精力不够、重视也不够。
13
谭嗣同之死:改革结束,革命开始
戊戌年的谭嗣同一度纠结于改革与革命之间,最终他选择为改革而赴死,同时为革命而永生。
14
严嵩的悲喜剧
中国历史观中的“奸臣论”,是一种非常要不得的传统,是一块君主专制的遮羞布。它隐含着这种逻辑:功德皆归于君主,而一切的败坏、损失和危机,则统统要扔给一二“奸臣”,由他们去担受骂名。
15
“白左”与“汉奸”:民族国家内部的他者
“白左”与“汉奸”都是政治意义上的贬义词,它们在修辞上珠联璧合,在历史发展上前后呼应,在应用上内外结合,用单一种族的身份去涵盖族群多元的国族,把政治立场与特定人群的种族身份挂钩,不符合这个政治立场的就是种族的叛徒,民族国家内部的他者。这是中国特色的种族政治概念。
16
“国家”如何变“党国”,教科书从晚清到民国的演变
从清末以来,如果教育一直有相当的自由发展空间,那么中国教育、中国人对国家的认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对个人和国家关系的认知,也就是公民教育的发展——这些最基本、最重大的问题会有更充分的讨论空间。
17
百面李叔同
“弘一法师由翩翩公子一变而为留学生,又变而为教师,三变而为道人,四变而为和尚。每做一种人,都十分像样。好比全能的优伶:起老生像个老生,起小生像个小生,起大面而又很像个大面……都是‘认真’的缘故。”
18
从段祺瑞一首诗看三位五四“卖国贼”
段祺瑞认为,此三人非但无罪,反倒有功;而且,他们都是廉洁之人,所经手的巨款贷款每一笔都上缴国库了,根本没取一分钱的回扣。
19
梁漱溟的“非常十年”
1949年江山易主时,梁漱溟留在了大陆,原本应该像大多数“民国遗民”那样,安度晚年。而梁漱溟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几度成为政治的焦点,直至耄耋之年、望九之龄,依然大胆发声,成为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极言直谏”之士。
20
中国的马歇尔计划缘何失败?
“谁丢掉了中国?”美国人在之后的很多年里都会问这个问题。一些人认为马歇尔应该承担相当大的责任。
点击下方 蓝色文字 查看往期精选内容
人物|李鸿章|鲁迅|胡适|汪精卫|俾斯麦|列宁|胡志明|昂山素季|裕仁天皇|维特根斯坦|希拉里|特朗普|性学大师|时间|1215|1894|1915|1968|1979|1991|4338|地点|北京曾是水乡|滇缅公路|莫高窟|香港|缅甸|苏联|土耳其|熊本城|事件|走出帝制|革命|一战|北伐战争|南京大屠杀|整风|朝鲜战争|反右|纳粹反腐|影像|朝鲜|古巴|苏联航天海报|首钢消失|新疆足球少年|你不认识的汉字|学人|余英时|高华|秦晖|黄仁宇|王汎森|严耕望|罗志田|赵鼎新|高全喜|史景迁|安德森|拉纳・米特|福山|哈耶克|尼尔・弗格森|巴巴拉・塔奇曼|榜单|2015年度历史图书|2016年度历史图书|2015最受欢迎文章|2016最受欢迎文章|2017最受欢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