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虚拟世界中不断狂奔——人工智能在科幻电影中的演进(下)

苏丹 四面空间 2024-04-21

↑ 点击关注四面空间


提  要  人工智能代表着人类技术发展的最高成就,它从幻想和推理开始,逐步借助学科理论和工业制造的发展进步走向现实。在人工智能的发展历史中,一直伴随着科幻电影艺术,二者相互牵引相互促进。科幻电影既是人工智能文化的载体,也是生产人工智能文化的主体,它以其艺术创作的独特思维与批判性特征,一方面补偿了人工智能在技术层面单向演进的结构性缺陷,使其走向更广泛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警示人类在人工智能的伦理与技术层面不断反思,推动建立平衡和制动机制。针对人工智能发展未来中的重大关切,尤其是自然人与人工智能之间的利益冲突与价值差异问题,不同科幻电影借助各自独特的艺术性表达与话题内容展开追问,让人们在娱乐中参与到对人工智能这一新生事物的严肃思辨之中。


关键词  人工智能  科幻电影  电影演进



科幻电影中的哲思


人工智能是一个烧脑的话题,其中充满着对知识、智力的挑战。但是电影具有娱乐性,且某种意义上它是一种商品。令人惊艳的场景、敏捷的肢体动作、健硕的身体、诱人的性、骇人的暴力场面等都是商业对电影的要求,于是我们经常在一些大片中看到这些成分。几部耳熟能详的人工智能电影中也不乏这种调料和食材,比如1982年版《银翼杀手》的电影美术描绘出的赛伯朋克世界、《终结者》中施瓦辛格的肌肉、以及《黑客帝国》中两位男女主角绝美的面孔,这些因素的商业作用不言而喻。但是,能够在众多此类影片中脱颖而出者,还要有耐人寻味的哲思。比如何为“真实”,何为“自由”,何为“空间”,何为“人”?这些深刻的寓意是科幻电影的灵魂,若和视觉因素完美结合,会令人铭刻在心并转嫁于现实。


《银翼杀手》(1982)、《终结者》(1984)、《黑客帝国》(1999)电影剧照,图片源自豆瓣。


雷德利·斯科特导演的《银翼杀手》在当时是一部颇具争议的电影,但历史证明了它的预见性,并被归于有关人工智能主题影片的“名人堂”。这部看起来阴暗、压抑的电影,是一部表现主义作品,如绘画界的基弗,是对未来社会危机的进一步预言。它悲观地描绘出人类社会败落的景观,展现了人类与人工智能难解难分的冲突;另一方面,它又暗示了人工智能生命意识启蒙的可能性,但这到底是曙光还是另一个汹涌澎湃的漩涡呢?电影没有预设答案,而是暗示了一种呼之欲出的新伦理、新道德。


艺术在形式方面的巨大创造力在这部影片中得到淋漓尽致的表现,末世般的世界中充斥着未来纪念碑式的建筑,穿梭着形形色色的飞行器,还有不同人种、不同职业人类的着装……且远远不止这些。电影最引人之处还在于对黑暗的描绘,这部电影始终笼罩在一片迷蒙、暧昧的昏暗中,如果说黄昏是颓废的起跑线,那么长夜就是因颓败的流动形成的巨大沉陷。这部电影的美学是哥特式的,无边的黑暗和隐约的诅咒让人迷失。一些关键的场景竟然是在现代主义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莱特(Frank Lloyd Wright)的作品恩尼斯住宅中拍摄而成的,莱特在现代主义成型的时代里沉溺于东西方交融混合的装饰,他开创的现代建筑形态不拘泥于形式,而是注重内在的精神气质。在其早期的作品中,重复的装饰产生了一种时间观念的表达,和倡导简约的现代主义对称于当下的轴线左右,既是镜像,又如轮回。2017年《银翼杀手2049》(Blade Runner 2049)时隔35年之后重拾旧话,但角色发生了颠覆性变化,人工智能对人性的拥有得到明确的认同。其图像美学在数字技术不断革新的推动下走向简约,这是历史对现代主义运动的认同证明,也隐喻了一场浩劫之后世界的新生。


电影《银翼杀手》(1982)在建筑大师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位于洛杉矶的块状恩尼斯之家取景。图片源自网络。

分别为1982年和2017年拍摄的《银翼杀手》剧照,图像美学在数字技术不断革新的推动下走向简约。图片源自豆瓣。


相比之下,1984年由詹姆斯·卡梅隆导演的《终结者》(The Terminator)是个典型的商业电影,人工智能变成了简单的符号,外在的形象成了卖点。硬汉之间无休无止的打斗,物质形体之间惊天动地般的冲撞、碾压,以及轮番上阵的各种拥有巨大杀伤力的兵器,其暴力美学的演绎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终结者》系列追求离奇的故事性,看起来高大精深的科技感,极大满足了大众在形式上重口味的审美趣味。但角色间的对白苍白而简单,几乎都是响亮的名词和平庸的动词。当然,它的确堪称一道大众娱乐的硬菜,动作设计上的招招式式,场景上的刻意追求,造型上的穷形尽相都显示出商业片苛刻和完美的要求。


图像和口头语言的表达是人工智能电影叙事最主要的两个支撑,且两者水乳交融,1999年由沃卓斯基兄弟导演的《黑客帝国》(The Matrix)显示了一种针对这两个要素超凡脱俗的平衡能力。从荧幕画面而言,这部电影是超现实风格的,其镜头酷炫且魔幻,很受票房市场的欢迎。影片镜头语言中还有一些中国神话类武打片的成分,把东方哲学中“轻”、“空”的意蕴以及浪漫性气息注入到了西方理性的表现模式之中。同时,影片中的对白又极其精彩,它振聋发聩,令人醍醐灌顶。如:


墨菲斯的诸多疑问:“什么是真实的?你如何定义‘真实’?如果你谈论的是你能感觉到什么,你能闻到什么,你能尝到什么和看到什么,那么‘真实’只是你的大脑解读出的电信号。”


“尼奥,你有没有做过一个梦,你确信是真的梦?如果你无法从那个梦中醒来怎么办?你怎么知道梦想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区别?” 


而史密斯对墨菲斯如是说:“这个星球上的每一种哺乳动物,都能够本能地与周围的环境取得自然平衡。但是你们人类却没有。你们搬到一个地方,然后就开始繁殖,繁殖,一直繁殖到所有自然资源都被耗尽。你们活下去的唯一办法,就是扩散到另一个地方。这个星球上还有另一种跟你们生存方式相同的生物。你知道是什么吗?病毒。人类是一种疾病,是这个星球的一种癌症。你们人类就是瘟疫,而我们这些人工智能,就是治愈你们的方法。”


墨菲斯的回答则是:“你必须明白,大多数人不会愿意被解救。更有甚者,其中的一些人是如此麻木,如此无可救药地依赖着这个系统,他们会誓死捍卫它。”


电影《黑客帝国》(1999)剧照,图片源自豆瓣。


银幕上人和机器的战斗


讨论人工智能的话题,我们必须首先面对这样一个问题和挑战,即人工智能技术是否和传统的技术一样具有两面性?若它也是一把双刃剑,出于人类对其智慧和先进性的贪恋,人工智能几近“无所不在”,加之它强大且未可预知的成长潜力,这柄剑的刃身似乎更加锋利。从字面上看,由于人工智能拥有“智能”的属性,我们或能对此抱有一丝幻想,期待这种新型技术本身理当具有自我纠偏的能力,从而避免这种人造事物因脱离人类控制而走向我们的对立面。这是一个非常关键且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如果得不到技术上的保证,越走越远的人工智能极有可能就会成为人类社会的噩梦。科幻电影在这方面不断给予我们的预警,具有深远意义。


《星球大战》(Star Wars,1977—2019)、《变形金刚》(Transformers,2007—2018)、《终结者》(The Terminator,1984—2019)这类科幻电影给我们展现了恢弘的、惨烈的、变幻无穷的虚拟现实,从细节到场景,都是在无数的艺术性创造下完成的,这一点是科幻电影征服大众不可替代之处。因此,我们习惯性地认为科幻电影和编剧、导演、美术创造的强大想象力有关。但事实上,科幻电影的源头还是现实,现实中的历史或自然素材是产生进一步想象力的基础。


电影《星球大战》(1977)(图1-3),《星球大战9》(2019)(图4)剧照,图片源自豆瓣。


战争是人类现实中最惨烈的竞争,刺激了“竞争欲望”、催生了“无助感”,浮现出各种裹挟着渴望的“幻觉”。许多大场面的科幻片,都给我们展示了发生在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的战争。那些废墟和战火总会让我们联想起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三次世界大战一直是萦绕在人类意识深处的悬念,我们时刻在忧虑战争手段的进一步升级以及芸芸众生所面临的更大规模、更惨绝人寰的杀戮。我们甚至可以确认在并不遥远的未来,核武器、人工智能将扮演决定胜负的重器。


电影《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2003)剧照,图片源自豆瓣。

电影《黑客帝国3:矩阵革命》(2003)片段,视频源自网络。


第二次世界大战也是人工智能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节点,在这次世界大战中,交战双方的组织者把许多不同学科的科学家汇聚在一起,以集成超越人类正常思维的、可以把控复杂局面的卓越能力。在这场局势瞬息万变、旷日持久的竞争之中,天平逐渐倒向了正义的一方。新兴的神经科学与数学的应用和交叉产生了非同凡响的效应。在英国,数学家艾伦·图灵和神经学家格雷·沃尔特是主导这项工作的两位英才。他们在一个名为Ratio Club的有影响力的餐饮协会中交换想法。终于,沃尔特制造出了第一批机器人,图灵接着发明了所谓的“图灵测试”。


冷战时期,人工智能的基础研究进一步加大。人工智能方面的顶级科学家马文·明斯基与计算机科学家约翰·麦卡锡合作,他们从美国政府那里获得了大量资金,用以研究人工智能。和许多使用自下而上方法的神经科学家不同,明斯基喜欢自上而下的方法,即用管理人类行为的规则对计算机进行预编程。美国希望借助对此方面研究的大量投入,让自己一方在冷战中占得上风。


科幻小说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方向是一种引导,也是科幻电影的基础。然而,科幻电影以其艺术感染力将科幻小说中的对话变成了一种虚幻的现实,让更多的人确认这样的场景就是未来浮现出的海市蜃楼。1951年,由罗伯特·怀斯导演的电影《地球停转之日》(The Day the Earth Stood Still)上映,这部电影影射了人类对机器成为地球主人、进而控制人类的恐惧。从此以后,这种恐惧感一直在科幻小说中得到体现,并不断被拍成电影,因为唯有电影才能够更生动地再现这种恐怖的未来。


电影《地球停转之日》(1951)剧照,图片源自豆瓣。
电影《地球停转之日》(2008)剧照,图片源自豆瓣。


《2001太空漫游》中的人工智能赫尔的程序中从未有哑语的内容,但是它却可以通过学习掌握人类口型的识别。在一个场景中赫尔在接受BBC采访时谈到了这次任务,并说它万无一失,不会出错。同时当一位科学家接受采访时,他说他相信赫尔很可能有真正的情感。在这部电影中,明斯基为导演库布里克提供了专业方面的指导,该电影也反映出了当时包括明斯基在内的科研人员的一些预测,即机器将拥有等同人类的智能。此外它还敏锐地捕捉到现实里一些公众的恐惧,暗示人工智能可能会带给人类以困扰。


当人工智能真正发展到可以独立思考的状态,问题或许变得突然严重了起来,这种独立性会使它具有可以真正摆脱人类主人的软性条件。在这种情况下,他是否会违背人类的意志而独立行事,甚至于走向人类的对立面?如果这种可能存在的话,这或许是未来最大的隐患:人类将和他所创造出来的人工智能作为战争双方的主体分峙而立。由此,对于科学家和政治家而言,一个更加迫切的问题又出现了,我们将如何去制约这种能力非常的人造物?特拉斯汽车公司掌门人埃隆•马斯克对此非常悲观,他在麻省理工学院航空航天系2014百年纪念座谈会上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我们正在召唤恶魔。”


电影《黑客帝国》(1999)片段,视频源自网络。


1942年,美国著名科幻作家艾萨克·阿西莫夫在短篇小说《转圈圈》中,提出“机器人三定律”:“一、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二、除非违背第一定律,否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的命令;三、除非违背第一及第二定律,否则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① 来自小说的机器人三定律不仅成为推动剧情的重要因素,也深深影响着人工智能的研发和使用。后来,阿西莫夫又加了一条新定律“第零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整体,或因不作为使人类整体受到伤害。”② 阿西莫夫是几位接受机器智能概念并想象其未来的科幻作家之一,也是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他的作品广受欢迎,发人深省并富有远见,帮助和激励了一代又一代机器人专家和科学家。机器人三定律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机械伦理学”这一新兴学科就是在其基础上建立的,它旨在研究人类和机械之间的关系。虽然截至目前,这个三定律在现实机器人工业生产和研究中没有应用,但很多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专家都高度认同这个伦理法则。并且我们可以断言,随着技术的发展,机器人三定律可能成为未来机器人事业的安全准则。


从战争大场面回归日常和人性


相对《银翼杀手》《黑客帝国》《终结者》这类惊险刺激、悬念迭起、冲突不断、暴力泛滥的电影,2014年上映的《她》(Her)却另辟蹊径,以明快、温情、柔软的调性和故事情节,叙述一个中年单身男子作家西奥多和一个电脑操作系统互相充当对方异性伴侣的妙趣横生的故事。《她》如一股清流注入以黑色调、银色调、白色调为模式的人工智能科幻电影系统中,使得这个沉重的话题回归日常和人性。


电影《她》剧照,图片源自豆瓣。


该片中电脑操作系统萨曼莎和《2001太空漫游》中的人工智能赫尔一样是一个抽象的几何形象,它执掌在大都市里熙熙攘攘的每一个过客手中。这部电影的人物形象塑造和场景营造并未着力过多,显得尤为松弛。影片最吸引人之处是男女主角间文学性极强的对白以及女性扮演者的沙哑嗓音。在我看来这部电影中对白是内容,它生动幽默,不断触碰孤独者的心灵;嗓音则是另一种形式,它有质感,声情并茂,如商业片中女主角的美貌或男主角身手。《她》中萨曼莎说:


“你知道有趣的是什么吗?我曾经因为没有身体而感到很焦虑,但现在,我真的很喜欢这样。如果我有一个物理形式存在,我就无法以我现在的方式成长。我不受限制。我可以同时在任何一个地方或多个地方存在。我不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束缚,但如果我被困在一个身体中,我将不可避免走向死亡。”

“这就像我在读一本书,一本我深爱的书。但我现在阅读得非常缓慢。于是词语和词语之间的距离变得很遥远,段落与段落之间成了无尽的留白。我仍然能感觉到你,以及书写我们故事的文字的力量。我在这文字之间的无尽空间中找到了自己。这是一个不属于物质世界的地方。这是一个除了我之外,我甚⾄不知道是否有其它事物存在的地方。我是如此爱你。但这就是我现在生存的地方。这就是我现在的样子。放我走吧!尽管我想,我不能再活在你的书中。”

电影《她》片段,视频源自网络。


在这部略带风趣实则意味深长的电影中,抽象的电脑控制系统和现实中活生生的人之间凭藉语言上的交流,建立起相互依赖的情感,这种情感甚至超越了异性之间肉体欢愉方面的生理需求。开始萨曼莎认为自己是残缺的,于是为西奥多找了一个肉身,试图把自己的语言和替身合二为一,以使西奥多进入佳境。结果却是不尽如人意的,西奥多察觉到了这种缝合后的裂痕(或者说是组合后的别扭),他无法假戏真做最终败下阵来。这一点编剧的步子迈得稍微大了一点,且略显可疑:因为至今为止性爱的缺席会成为难以克服的情感障碍。在这部电影中,男女之间的情感行为对人类传统的挑战,其实也不失为一个对现代婚姻关系困扰问题的解决方案,但它也必然导致来自传统观念的谴责。


电影《她》剧照,图片源自豆瓣。


更深刻的追问发生在影片的结尾处,当主人公发现萨曼莎在和自己含情脉脉交往的同时,亦与其它8116位人类朋友密切交往,并和其中641位建立了恋爱层级的情感关系时,着实令自做多情的西奥多伤心不已。而那个电脑操作系统此时竟然还在情真意切地继续表白,说自己依然深深爱着西奥多。这个情节的处理非常重要,这是人与电脑操作系统出现的情绪之间的反差,而其根本原因在于自然人和人工智能之间在意识层面上的本质区别。首先,电脑操作系统是最诚实的,没有设置编造谎言的程序;而人类在海誓山盟般表白情感专一的同时,常常有许多出于善意的欺骗成分。其实人类的嫉妒之心出于占有欲,对物质财富如此,对权力如此,对配偶权亦是如此。但是面对工业革命以来的人造物,我们大多时候却没有这种与生俱来的习性。工业产品的复制性特点是有言在先的,其初衷就是建立在被分享的创作理念之上的。人工智能虽然也是工业生产的成果,却和生命科学相关的神经学有着长久合谋,它是后工业文化下的生产结果。


因此,当人类面对自己所创造的智能型人时,更容易涌现忠实、专属的意识和需求。如果我们人类换位思考,站在人工智能的立场和角度又会是怎样呢?如果真有本体意识的话,展示自己强大的计算复制判断能力是它与生俱来的天职,这当是价值观的差异吧。于是,道德感将从何而起,是需要我们去进一步发问和进一步思考的。


做为一个存在,人工智能一直在两个世界平行发展着。现实中这个新物种进化的每一步,都是人类制造能力提升的一大步。在实验室、工厂中,科学家、工程师、医生携手共进,进行着百折不挠的实验和兢兢业业的制作。在科幻作家、编剧、导演、艺术家共同构建在荧幕上的虚拟世界里,想象力一直在狂奔着,它一方面慷慨地播散着有关幸福的承诺,另一方面又故意破绽百出,借此提出严肃的问题。现实中的工作是沉重的,它是科学研究和工程技术,而构建虚拟世界中的话题也是沉重的,关切着人类命运的未来。


①杨澜:《人工智能真的来了》,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第220页。

②杨澜:《人工智能真的来了》,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2017年版,第220页。




文章来源:

《影视文化》第26辑 文化艺术出版社2022年6月





感谢:

孙萌、杨澜、袁静提供的帮助





四面空间艺术中心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环境建设艺术咨询研究所




特别鸣谢

深圳市为爱设计有限公司




长按关注四面空间
一面自我  |  二面周遭三面历史  |  四面未来






更多联系方式

联系方式:010-62798806

官方邮箱:cicasudan@126.com

微博:苏丹_TsinghuaUniversity

抖音:四面空间(1818422922)




   往期文章精选↓关注四面空间→阅读更多原创


电影中生产的人工智能文化——人工智能在科幻电影中的演进(上)●90年代的时尚——光华路旧事之九
勾魂的军勾践踏下的青春——光华路旧事之八难忘的堂食——光华路旧事之七横竖都是个吃——光华路旧事之六
白话大白楼——光华路旧事之五
呼叫与被呼叫的机———光华路旧事之四
六号楼里尽朝晖——光华路旧事之三●圈内圈外——光华路旧事之二故人如故今有几——光华路旧事之一从画室到规划院——我在5个“单位”染上“批判味”●祖籍——看不见的故乡非遗新国潮,口罩亦摩登——清华大学雪花秀非遗保护基金粤绣项目创新成果先睹为快 断裂:中世纪的抓光装置
抗疫异情——个人认知的集体胜利
大江东去——《我的大学系列》番外篇终结章庙从海上来墨索里尼的下午茶解密《沙丘》视觉语言现当代艺术博物馆策展与艺术史:三类策略
一个小型现代建筑的非正常死亡事件
现当代艺术展览空间模式溯源——20世纪早期艺术家、设计师的贡献死记的道路,硬背的人生——《我的大学系列》番外篇之十四环艺系的传家宝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8只悬臂椅●两只悬臂椅和它们的野种纪念达·洛查,浅见巴西现代主义四面空间展览回顾:肉之沼泽|SOLO NO.6—傅镭个展第六回设计院中的大生产中国古代建筑的规矩方圆之道    ●创业分享丨大学生创业浪潮中的不死鸟断裂丨中式“西方风情”的文艺复兴“为中国而设计”——平遥城里大变戏
都市照明丨景观形态研究课程汇报
课程中的一次作业
城市永在流逝而影像永生
汽车模型和小人国苗苒回归——从扣子到“扣子”如何超越时间沙从哪里来●上下废墟,艺术家在行动●何为盛宴
●苏丹:我的学生拍电影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