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冬青谭》系列29:自然而然的教育观(一)

张冬青 日日新 2019-07-27

  自然而然的教育理念,包涵三个维度:

  一,尊重儿童成长的自然性;
  二,尊重儿童成长的模糊性和隐秘性;
  三,尊重儿童成长的自主性。

  尊重儿童成长的自然性,就是要遵守成长的自然规律。这个道理说起来大家都没有异议,但实践起来远没有那么容易。如果都能践行得很好,就不需要再提倡了,成人们也就不会再为教育焦虑了。
  为什么做不到呢?
  障碍在于对“规律”这个概念的认识上。既然是规律,那就意味着具有普遍性。规律是从众多个体经验归纳出来的,人们会认为,规律越具有普遍性越具有真理价值。人们历尽辛苦地学习什么教育学、心理学等等,去了解那些规律;但是,人们忽略了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生命个体,抽象出来的规律是不可以再套回到孩子头上的。认识规律的意义在于:让人们懂得当下事态的前因后果、过去与未来,使人们更具理解力、预见力和宽容心,更从容有度,而绝不是使人们更焦虑不安,总是戚戚然。
  举例来说。婴儿开始大量流口水,是长牙的一个预兆。了解这个规律就不至于使我们以为孩子出了什么毛病,也不会厌烦,而是惊喜地期待着。婴儿出牙的时间通常在六到七个月大的时候,也有四到五个月出牙的,也有晚几个月的。了解了这个规律,出牙早不必惊怪,出牙晚无需焦急。那么出牙多晚该着急呢?历史上还没有不出牙的婴儿呢。儿童都是先掉牙再长牙,所以出现了新牙已出、旧牙不掉的情况,就需要人工拔除旧牙。这些是了解规律应该做的,有时候只需等待,有时候需要干预。可是,现在的父母,不能系统地、有长度地运用规律,而是把规律当刻度来衡量孩子,每时每刻都想要孩子是好的,凡与刻度不符,就恐慌——这样的心态也是一种刻舟求剑。所以,尊重儿童成长的规律的保障条件之一,就是要把孩子当成一个生命个体。每一个个体都会创造自己的规律,教育者和家长们真正要尊重的,是这个个体规律。了解普遍规律,是为了更好地尊重个体规律,以便促进儿童更完善地成长。
  再举个例子来说明。我们去癌症医院看病,喜欢看一个数字:治愈率。如果治愈率很高,比如90%吧,有的人就以为自己的治愈率也是90%。其实不是,就个人而言,你要么不死要么死,都是100%。也有人以为自己一定是那90%里面的一员,没有做好自己是10%的一员的心理准备。所以说,数字和个体没有关系。那么这数字还有什么用?有用,它能体现医院的医疗水平。当然这只是体现水平的一个指标,而且不是绝对的。假如说一种癌症的治愈率仅10%,是不是就代表水平低呢?它也许说明这是绝症,不是0%已经是医学进步了。总之,数字可以帮助我们选择时参考,并不能拯救什么。
  我们总是希望医生不要把自己当成一类病人用药,希望医生针对你这个人的具体病情用药。那么,为什么我们对待孩子就把他放在“类”里面呢?并且还比来比去。
  总之,学习规律,学习“道”,不是为了被其束缚。
  《老子》曰: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我们要学会切换“有”和“无”的频道,面对每一个孩子,处于每一个当下。我们要学会忘掉所有所学,不执念于经验,不固执于目标,让那生动的脸庞浮现在眼中、心中,倾听他的心声,用爱的目光注视他。赞扬、鼓励、批评都缘于尊重之爱。

《冬青谭》全系列

1:要成为自己灵魂的船长
2:廉价思想批判
3:真实是接纳自己的前提
4:不能在“主义”不同的前提下谈问题
5:尊重,从拉开身体的距离开始
6:请允许孩子自卑
7:冲突让孩子有分寸有胆量
8:莫被兴趣迷惑
9:教育是个平常事
10:给孩子沉静的生活
11:读《公主四点会来》
12:读《有麻烦了》
13:成人,请照照孩子这面镜子——读《愿你》
14:细读《一片叶子落下来》
15:童诗批评
16:关于学生阅读的建议
17:论厌学
18:“都怪你”
19:不要把母亲节过成悲情节
20:莫把才艺教育当作素质教育
21:游戏与劳动对于儿童成长的意义
22:善良是一块抹布?
23:谁会给你安全感
24:“发脾气”问答
25:一分不可为二
26:信任会让孩子珍惜自己
27:自信的底气在哪里
28:学会理性二则

日日新公众号二维码
可扫一扫或长按识别关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