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警惕】私募失联名单越来越长,多是非法集资披着“私募”羊皮

蓝鲸新财富 反传联盟 2018-08-27

近年来互联网出现越来越多的传销理财庞氏骗局,都是换汤不换药,使得很多受害者自身和朋友倾家荡产,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因此呼吁更多的反传销人士加入反传队列,帮助更多受害者,尽自己一份力量。打击传销人人有责。(您身边的防传管家:添加【反传联盟】微信公众号fcx114-com)


本文作者 : 张婕妤

反传销网7月7日发布:随着中国基金业协会对私募基金业自律监管的强化,失联私募的公示名单在不断拉长,其中不乏以“私募基金”的身份混杂行业之中,实则进行非法集资的机构。而近几个月来一些P2P平台陆续出事,也加速了混迹其中的非法平台浮出水面。

穿着私募的羊皮,却是非法集资的虎口

蓝鲸财经之前的报道《阜兴集团高管失联,百亿级私募人去楼空,投资者选私募须慎之又慎!》中,提到阜兴集团高管失联后,旗下意隆财富也人去楼空。7月1日意隆财富的一支产品“意隆-稀土产业并购基金五期”,正式对外宣布了收益延期支付的公告。

为此,蓝鲸财经特地梳理了失联私募名单,寻找私募失联的主要诱因。发现很多失联私募都是因为母公司从事非法集资活动被曝光之后,进入了公示名单。在此之前公布的企业中,善林财富旗下的高通盛融、中晋集团旗下的中晋股权投资基金、上海快鹿投资旗下的火柴快鹿股权投资基金等公司,都是因为关联公司P2P业务被曝光涉嫌非法集资,随后失联,被基金业协会公示。

而涉嫌非法集资的,除了近来成为众矢之的诸多P2P公司外,还有许多更为隐秘的项目。曾经众星捧月的“空中巴士”项目,后来被证实非法融资近50亿,就是一个典型。曾经被列入失联名单,并在今年2月最终被中基协注销的私募机构——北京天尔投资就牵涉其中。2015年,名为华赢凯来的公司买断了“巴铁”项目,并为投资巴铁项目发行了一款“巴铁基金”的产品。天尔投资作为华赢凯来的关联公司,负责的正是这个产品的理财咨询和承销业务。通过发行传单和送小礼物,并以 “与政府合作”和官方媒体对巴铁项目的报道为噱头,同时打出预期12%的年化收益,“巴铁基金”吸引了许多投资人。但最终,“巴铁神话”破灭,兑付危机爆发,上万名投资者的积蓄也在这场骗局中化为灰烬。

在许多投资者眼中,私募还是非法集资的界限似乎模糊不清,好像只有“出事”和“没出事”之分。没出事之前都是合法的,出了事大多就变成非法集资了。事后诸葛的方式,也无益于投资者事先的甄别。

其实,按照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必须在中国基金业协会网站登记,相关私募产品也必须在基金业协会备案。私募区别于公募的最大不同,就是公募基金可以向社会不特定公众进行公开募集,而私募产品只能由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的合格投资者参与投资。

私募基金合格投资者的门槛也相对较高,根据法律规定,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才能成为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

总的来说,如果某个投资项目通过第三方渠道代理公开发售,或者通过公开媒体、网站、传单等方式公开向不特定客户宣传推介,且向投资者承诺保本保息,往往就已经踩了非法集资的两条红线。

一千个失联的“理由”

除了因为关联公司从事非法集资活动,最后东窗事发,老板跑路外,不少失联的私募公司还存在高管没有从业资格、未按相关规定发行备案产品、产品未按相关规定进行披露等问题。

根据中国基金业协会的规定,从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的各类私募基金管理人,其高管人员均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从事非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的各类私募基金管理人,至少2名高管人员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其法定代表人\执行事务合伙人(委派代表)、合规\风控负责人应当取得基金从业资格。而根据基金业协会的数据,目前仍有2363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的高管尚未取得从业资格。

此外,截至今年6月24日,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已登记但至今未有产品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超过2983家。其中,登记时间在一年以上但管理规模至今为零的私募机构有1595家。而按照基金业协会2016年2月发布的《进一步规范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若干事项的公告》,私募基金公司登记成功后6个月内必须发行备案第一只产品,否则将被注销私募基金管理人资格。

在这些“空壳”的私募公司中,也可能隐藏着存在非法集资的风险。今年被注销的另一家私募基金管理人——鑫达众汇,其法人那日苏就在2013年至2014年间在北京东三环财富中心注册了多家空壳子公司,并以私募股权投资为由通过广告、短信、微信以及银行理财等通道,虚构和夸大投资项目价值向300多名社会公众非法吸收存款高达五亿多元。

蓝鲸财经查询了这些失联私募公司的企业信息后发现,名单中的绝大多数企业也都在最高法院的失信名单上。下一次购买产品前,基金业协会的备案信息、公司信用信息,统统查起来。最重要的是,不要再相信保本保收益的承诺了,所谓“零风险”的背后,往往才是最大的风险。

往期精彩





  • 文章来源:蓝鲸新财富,特此鸣谢!点击☛反传销网投稿撤稿说明

    编辑校对弘毅、任重、蓝梦

    转载声明:请遵守CC协议,转载不注明来源上黑名单!

  • 总编辑:凌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