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教育部答复关于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体系建设的建议

考博之路 2021-09-15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第7573号建议的答复

教建议字〔2019〕213号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体系建设的建议”收悉,经商工业和信息化部、全国工商联,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教育部等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人工智能相关专业人才培养和应用推广,打通人才短缺壁垒。

一、已开展的相关工作

(一)加大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力度。

为贯彻落实《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国发〔2017〕35号)及《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教技〔2018〕3号),满足产业界对人工智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教育部引导高校对照国家和区域产业需求,加快设置人工智能相关本科专业,加大人才培养力度。2019年,在35所高校布设了首批人工智能专业点。此外,人工智能相关本科专业还包括智能科学与技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大数据管理与应用、机器人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电气工程与智能控制、智能电网信息工程、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医学工程、智能建造、电机电器智能化、智能体育工程、智能车辆工程,以上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布点共1082个,相比2018年增加86%,形成了一批“人工智能+X”复合特色专业。

职业教育方面,教育部2015年发布了新版的高职专业目录,设有软件技术、云计算技术与应用、工业机器人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智能产品开发、智能控制技术、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等人工智能相关的专业,2016年增补了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专业。2018年,全国共有971所学校开设有2277个相关专业点,共招生18.47万人。较2017年,开设相关专业点的学校数量增加51所,专业点数增加376个,招生数增加4.1万余人,约增加309%。

(二)加强人工智能学科建设。

深刻理解把握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内涵和人才需求,实行“问题导向、应用驱动、项目牵引、多元支持、跨界融合、定向培养”。一是统筹研究设立人工智能一级学科的有关问题,对人工智能建设布局做出优化与重点支持。二是研究制定人工智能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指导性文件,突出人才、平台、专项任务的支柱作用,在“双一流”建设中优化人工智能建设布局,结合重点领域人才需求重点支持推动实施人工智能博士生培养专项计划。三是创新人工智能学科建设及人才评价机制,探索“人工智能+X”、专项任务资助培养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育高水平创新人才和团队,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高层次人才培养水平。

此外,为精准扩大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2019年教育部确定人工智能为新增重点支持领域,纳入“国家关键领域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招生计划”,共安排29所高校博士生专项招生计划增量180人,并要求高校按不低于1:1配套支持积极实施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国家急需学科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计划,为国家关键核心技术领域贮备战略人才。

(三)加快推进人工智能领域新工科建设。

为主动应对以人工智能为核心驱动力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2017年教育部启动了新工科建设。在2018年首批认定的612个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中,组建了人工智能类新工科项目群,探索建立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新标准、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新文化,相关项目共57个。实施新工科建设“十百万”计划,加快构建人工智能等10个新兴领域专业课程体系,建设100门新工科课程资源库或在线开放课程,开展面向至少一万名新工科教师的师资培训。支持组建信息技术新工科产学研联盟,联盟成立了“人工智能教育工作委员会”“人工智能与认知计算工作委员会”“人工智能协同育人工作委员会”,围绕人工智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课程体系构建、教学资源建设、师资培训、实践能力提升等开展工作。

(四)深化人工智能领域产学合作协同育人。

自2014年起,教育部实施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以产业和技术发展的最新需求推动高校人才培养改革。2018年,组织华为、腾讯、百度、阿里、京东、谷歌、微软等多家企业与高校实施了“智慧环境下《人工智能+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构建与实践”“基于人工智能教育模式的大学英语教学实践基地建设”“中学人工智能教育课程开发与教学评价研究”等1727项人工智能相关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天津大学与中科拓视、武汉大学与小米公司、华中科技大学与容联云通讯、防灾科技学院与百度等分别成立了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共同开展人工智能基础性、前瞻性、战略性科学研究,并在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开展合作。

(五)推进人工智能融合应用与培训。

目前,我国人工智能已基本形成从基础支撑、核心技术到上层应用的产业链条,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应用型技术发展迅速,与安防、交通、医疗、教育等实体经济各领域的融合程度不断加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申报,围绕工业、农业、金融等多领域,发现并培育一批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企业,促进人工智能的应用和技能型人才培养。

积极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培训。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开展“人工智能产业创新发展与先导性应用”高级研修班、“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培训班,组织专家巡讲、高级研修、国际名家讲坛等专题培训15场,增强领导干部、企业负责人对人工智能应用的认识。在产业工人网络学习平台上,设立人工智能学习专栏,上线部分相关领域微课程,通过远程教育、线上学习等方式免费开展人工智能职业技能培训。

(六)加快人工智能领域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目前,建设了“智慧课堂教学”“人工智能原理”“知识工程”等20余门相关在线开放课程、视频公开课和资源共享课,在“爱课程”“学堂在线”等开放课程平台上线使用。2018年,“人工智能原理”“从自然世界到智能时代”“智慧课堂教学”等人工智能相关课程被认定为首批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课程可供学生和社会大众在线学习,推动了人工智能相关课程建设和知识普及。

(七)积极开展人工智能领域创新创业赛事。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部署,加快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展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搭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与社会投资对接平台,教育部会同多个部委联合举办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赛面向高等学校在校生或毕业5年以内的毕业生,要求参赛项目能够将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紧密结合,培育基于互联网新时代的新产品、新服务、新业态、新模式。大赛已成功举办四届,其中第四届大赛团队报名项目64万个、参与学生265万人。获奖项目中,“人工智能影视制作——聚力维度”“枭龙科技AR智能眼镜”“‘飞天工兵’智能空中作业机器人”“人工智能视频解决方案”等多个项目关注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创新应用。

二、下一步的工作考虑

(一)教育部将继续加大对人工智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力度。一是支持有条件的院校开设人工智能相关专业,合理调整专业布局,提升人才培养供给质量。二是继续完善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拟于2019年内完成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物联网工程技术、智能终端技术与应用等第二批高职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工作。鼓励相关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融入人工智能方面的知识和技术技能要求,进一步提升有关专业内涵,为相关产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提供人才支撑。三是在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管理工作中,通过专项计划支持,引导高校配套常规增量倾斜和存量结构调整,精准扩大人工智能相关学科专业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

(二)工信和信息化部将进一步做好包括人工智能在内的重点领域人才培养工作,为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一是加快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有效整合产学研用力量,引导高校人才培养以市场人才需求为导向,完善人才培养的结构和模式。二是建设综合性人工智能相关行业赛事平台,吸引个人或团体参赛,争取每年开展5项以上赛事活动,总体参赛人数逐年逐渐增加,发现和储备更多专业人才,切实解决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求。三是积极组织实施人工智能培训项目,加强总结提炼,推广行业解决方案和行业最佳应用实践,提升就业人员专业技能。四是加快产业工人网上学习平台建设力度,争取每年更新增补50门人工智能在线学习课程。

(三)全国工商联将围绕落实人工智能国家战略重点做好如下3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调查研究。深入民营人工智能企业和商会组织,及时了解人工智能人才工作的现状、问题和需求,向有关部门及时反映民营人工智能企业人才引进和培养中面临的突出困难,提出政策建议,积极推动解决。二是支持民营企业加强人工智能人才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全国工商联联系广泛的优势,搭建市场化、专业化的服务载体,为人工智能企业提供高水平的人才服务,满足企业多样化服务需求。继续发挥好全国工商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积极作用,结合人工智能实用场景,开展面向民营企业的职工技能培训工作,培育人工智能行业技能人才和技术工人。三是推动民营企业参与高校人工智能平台建设。引导民营人工智能企业与高校共建共享人工智能实验资源,包括人工智能实验软件平台与实验资源、智能硬件、人工智能产品、实验空间等,解决高校实验资源短缺问题。支持人工智能龙头企业联合产业链企业,结合人工智能+行业实际,与高校及产业园区,围绕项目应用与产学研开展有效对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落地。

感谢你们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教育部

2019年9月27日

广州大学2020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公示

你是在高校还是科研院所读研读博?

关于放开研究生招生计划指标,教育部给出如下6则答复!
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做法
关于医学人才培养,教育部给出如下2则答复
关于关注、扶持“非名校”非“双一流”高校,教育部答复如下
苏州大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做法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做法
教育部答复解决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加大对西部省属高校支持力度
教育部答复遏制学位泛滥,提升高学历人才服务社会能力的提案
天津大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做法
复旦大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做法
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做法
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做法
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做法
关于加快扩大我国博士招生和培养规模的建议,教育给出如下7则答复!
教育部答复加强西部高等教育改革支持力度的建议
关于汉语国际教育博士专业学位,教育部有话说!
教育部大力支持贵州省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学位授权点建设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做法(直博生比例增幅达到4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做法
浙江大学博士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经验做法

女生比例已远超男生,教育部答复女博士招生问题(附考博经验交流群)

教育部答复支持西部地区高等医学教育事业发展的建议

教育部答复推进研究生教育评价体系改革,完善研究生激励制度

教育部关于支持广西、宁夏博士培养工作的答复

关于直博生,你知道多少?

教育部答复教育经费保障,中央高校生均拨款翻倍

教育部答复关于改革研究生招生中英语考试的提案

教育部答复支持贵州省、江西省高校新增博士授权点建设

致敬园丁:1998-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分析

2019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立项名单公示

全国累计培养4万名法学博士,当前正常毕业率降至30%!22年数据分析报告出炉!

点赞中国高等教育:1998-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分析

奋进的自考生:1998-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分析

校均规模翻5倍:1997-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分析

不可或缺的成人高等教育:1998-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分析

1998-2018年全国研究生招生数据统计分析(900多万研究生)

全国普通本专科招生数据:1998-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统计分析

2019年新当选两院院士名单出炉,各高校新增两院院士人数统计

15个问题直指申请考核制博士招生方式!

2019年新当选两院院士名单出炉,各高校新增两院院士人数统计

《令人心动的offer》第一期留给法学师生的十个问题

最新最全!全国600余所法学培养院系的简介都有啦!

2020年全国各高校博士招生简章汇编

非招生简章类信息汇总!

考博经验交流群

请扫码进入,严禁发广告

违者必踢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好文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