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湖州味道|练溪河畔的童年

三森摄影工作室 湖州发布 2023-01-12


“学习强国”湖州学习平台、湖州发布、湖州晚报、爱湖州联合推出栏目《湖州味道》,通过个人记忆及研究还原城市现场,展现湖州在历史各阶段的风物、风味、风气和风度。除了邀约之外,也欢迎网友投稿,稿酬从优。稿件可发送至963458800@qq.com ,主题请写上“湖州味道”。


湖州味道①|湖州味道②|湖州味道③

湖州味道④|湖州味道⑤|湖州味道⑥

湖州味道⑦|湖州味道⑧|湖州味道⑨

湖州味道|湖州味道⑪|湖州味道⑫

湖州味道⑬|湖州味道⑭|湖州味道⑮

湖州味道⑯|湖州味道⑰|湖州味道

湖州味道⑲|湖州味道⑳|湖州味道㉑

湖州味道㉒


全文字3309,阅读约15分钟

《湖州味道》特邀作者:杨榕

投稿邮箱:963458800@qq.com


徜徉在南浔练溪古朴的老街,寂寂寥寥,冷冷清清。断壁残垣处,斑斑驳驳,像极了一部历史书。
若要把我的童年打个比方的话,我的童年就是家门前久经不息的那条河流。


童年里,最远的脚步就是来到安济桥附近,家乡人又把它唤做“九天阁桥”。这些百年古桥的历史,孩子们倒不是最感兴趣的。于我而言,最深的印象是,附近的人家都有着幽深的庭院,还有高高的院墙,以及门口时常趴着几只不怀好意的狗。
小时候的我,最怕形形色色的狗。都说动物通人性。这话用在我身上屡试不爽。那些狗仿佛能读懂我的内心,读懂我对它们的畏惧。有的时候要路过那些小路,心中总是各种祈祷,祈祷那些狗出去觅食,亦或是正在睡觉,那样我便可以堂而皇之地走过。如果正巧那些狗在,要么掉头就走,要么只能硬着头皮走过去。如要过去,一定要装作自己是这一带的熟人。除了敛声屏息,眼神里还要尽量透露出若无其事的样子。
遇见那些狗,千万不能当场逃跑,否则会迎来狗儿们疯狂的追捕。邻里巷边其他的狗闻讯赶来,那阵仗可不是一般的大哩。所以,我才不会干这种愚蠢的事儿,除非我离他们够远,或是久压在内心的愤懑想要朝它们发泄一番。那样的话,我就会老远地充满挑衅地朝他们吹口哨或是掷小石子。狗儿们眼里可容不得沙子。见他们上钩,我飞一般地不见了踪影,其实我早就寻得了一地儿,用来偷偷观察之后的动静。见狗儿们悻悻归去,心中那种胜利的心情溢于言表。
▲图片由施惠民先生提供

再往西走,河两岸一排排上了岁数的梧桐树似乎永远都这么高大。久违的风雨带来了丝丝清凉。绿里透黄的梧桐叶如同一只只蝴蝶飞落到河中。一只只蝴蝶又沿着河水流动的方向,变成了一只只小船。

来到连云桥,关于这里,我清楚地记得,河边曾有一家茶馆,那时炊烟袅袅,人来客往,煞是热闹。茶馆对面的小工厂曾经一度辉煌无比。现在,房顶上那颗已然不那么鲜明的红星,随同这幢建筑物一样,踏入到渐渐被人遗忘的河流中。

新修的中吉桥早已更换了容颜。那么,大家是否还记得它曾经的模样?桥边,有我儿时最好的玩伴。到现在我都能清楚地记得他小房间的墙上贴着的各类足球海报。不夸张地说,在同龄孩子中,我们是最早踢球的那一批。玩伴他热衷于模仿巴蒂斯图塔式的大力射门,倒也有几分神韵相像。而我的偶像是贝克汉姆,对他的“圆月弯刀”则是痴迷不已。我们互相切磋,互相提高,互相不服,互相敬畏。
当然,最有趣的是在家里——豆腐干大的天地,我们用乒乓球练球感。一开始数量不少的乒乓球“葬身”在我们不太娴熟的脚法下。能拯救回来的,我们就用热水把它们泡开。变形回来还成个球状的,我们就将就着继续玩耍。最惨的莫过于整个球都被踩扁。除了这些,我们还要时刻提防他老爹突然来访。他老爹是那种不怒自威的父亲形象。我也怕他!只要听到一点动静,我们赶紧收拾起东西,做出乖乖状。等他一走,我们又原形毕露。如果他不马上走,我们就只能乖乖地下棋、看书,电视也不能多看。
▲图片由沈根发先生提供
▲图片由施惠民先生提供

时间的箭头一往无前,所有的东西似乎都可以用坐标来定位过去与未来。从东往西,沿着记忆的河岸走,来到练溪桥边。练市,古时候又叫琏市,现在也叫做练溪,由此可见,这座练溪桥在小镇的发展变化中起着纽带式的作用。练溪桥上,行人南来北往,车辆络绎不绝。而我们的快乐,则在桥梁之下。在天气渐暖、脚可下水之际,我们便会去桥下面抓螃蟹。水流经久不息,那些棱角分明的石头早已成了光滑的卵石。这些卵石给螃蟹们提供了理想的寄居地。
抓螃蟹与抓龙虾最大的不同,在于洞穴的差别。龙虾喜欢藏在泥洞中,我们需大义凛然、毫无畏惧地将手伸进乌漆漆的洞里,与龙虾斗智斗勇一番,才可有收获。至今我都还很好奇,那些高手是如何避开龙虾那两把大钳子,进而将它擒获的。而螃蟹,喜欢躲在卵石堆叠起来后制造出来的狭小空间里。
我们常常来这里抓螃蟹,久而久之也就积累了许多经验。首先,我们需要轻轻悄悄翻开最上面的石头。动静尽量小,是因为不能打草惊蛇。在翻开各形各色的卵石堆后,是很容易分辨出螃蟹壳的颜色的。当然,翻卵石堆也是一门艺术。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绝对好过你在那里胡乱翻腾。瞧见了躲在下边的螃蟹以后,还需要用正确的方法制服它——将右手从蟹壳正上方下手,紧紧捏住蟹壳的上端两侧,这么做是为了很好地避开螃蟹强有力的双钳。然后往上一提,哪怕螃蟹挥舞着他的钳子和脚,也无济于事。一天下来,收获是颇丰的。这些收获最后在母亲的手艺下,变成了一盆鲜美可口的面汆蟹。

当然有的时候,在这些战利品中,有一些是刚刚经历过脱壳的螃蟹。它们浑身晶莹剔透,即便是平日里坚硬的双钳,此刻也是柔软无比。面对这些小精灵,我会精心地制作一个简易生态瓶将它们养起来。看着瓶子里它们悠哉游哉地走过来晃过去,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在这一带所有的古桥中,仁寿桥是唯一一座东西向的小桥。从仁寿桥到最西边的西城桥,这一圈便是我小时候出镜率最高的地方,因为我就住在这边。如今,老房子年久失修,已经无法住人,但我仍旧会常去走走。走在这样亲切的小路上,连呼吸到的空气似乎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熟悉感。
在仁寿桥边,有一户普普通通的人家,夫妻二人勤俭持家。男人除了日常的生计活儿,还有两手很好的绝活。一是垂钓。他的竿子很特别。一开始我并不清楚这根竿子有什么神奇之处。直到后来,亲眼见到他就用这根竿子钓起了河里的大甲鱼,他有力地将线绳远远地抛出去、迅速有力地将线绳收回来的形象,深深刻在了我的脑海里。
第二个绝活,便是放风筝。在这一带,放风筝绝对是一种艺术。一来,他放的风筝并不与我们的相同。你见过那种立体的风筝吗?至今,我只在他这里见识过。他制作的立体风筝是由三个正方体并排构成的。每个正方体的面都选用白色上好的宣纸。面面交汇的地方用特别坚硬的竹片粘上强力胶水进行粘合。三个正方体全都制作完毕之后,整个风筝竖起来,足足有一米八那么高,里面容得下一个人笔直地站着。你能想象出这个庞然大物翱翔于蓝天之上的情景吗?当然,要想放飞成功,需要同时具备几个要素。首先要有略大一些的风,同方向源源不断的风是风筝起飞的基础。男人提线,女人则在低处的岸边提着风筝。随着默契的“123”,他们试飞了几次,终获成功。生活不易,此刻,我看到的是寻常百姓家里最和美的一幕。根据风向与风力的变化,男人时而用力收线,时而迅速放线,时而蹲身扯线,时而静坐远望。风筝越飞越远,桥上驻足观赏的人越来越多。满满的自豪感在男子脸上溢于言表。


多少年前的盛夏,河水清澈。我们这些孩子最盼望的莫过于夏天,而这条河流承载了许许多多我们的欢乐与往事。
一到傍晚,管他会游不会游,孩子们统统去到河里享受起清清透透的凉爽来,这场景很像是一锅子活蹦乱跳的饺子。会游的尽显武侠风范,闪转腾挪,花样非凡。这里一群“浪里白条”,那儿一堆“混江龙”。谁也不服谁,那就真本事儿见:憋气、潜水、逆流而上……一通阵仗过后,自有服输者。瞧,获胜者凯旋归来,连湿哒哒的眉毛都跳起了彩虹舞。
当然,那些新手也是河里的主角。他们扑腾的场面,简直可以用“排山倒海”“震耳欲聋”来形容。由于害怕沉下去,所以他们越是用力扑腾,扑腾溅起的水花也越壮观。谁要是待在这样的新手边上,光是溅起的水花就够你呛的了。所以,判断高手与新手,往往可以通过他们游泳时腿脚扑腾起来的水花来分辨。
完全不会游的也有乐趣可言,他们可以坐在石阶上,用小瓷碗舀舀小鱼,或是贴着岸边摸摸螺丝。趁水中人少点的时候,他们还用瓦片打水漂,比赛谁掷的瓦片在水面上叠飞的次数多。
那时候,快乐很简单,简单很快乐



来源:湖州发布制图:张驰虹编辑:柯佳琪


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


春日旄儿港

摄影:悦彬
投稿方式

即日起,您可以通过进入“南太湖号”APP的“悦湖”菜单栏,找到“拍客”版块,进行投稿(照片或短视频)。除了赢取积分,您的作品还有机会登上湖州发布和爱湖州微信哦!


南太湖号推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