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微课堂|四年级语文下册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smartkids123 小学语数外 2021-05-06

|点击标题下方蓝字一键关注 小学语数外|

☟教学视频+知识点+图文解读+练习测试

☞ 下册课本课件   语文下册

☞ 人教数学下册   ☞ 人教英语下册

☞更多资源请查阅公众号菜单或者搜索

【课文朗读】

♬点击上方绿标听课文朗读

【课堂笔记】


【教学视频】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知识点】

教材简说:
本文是叶圣陶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作者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双龙洞洞口和来到外洞;再写怎样通过孔隙来到内洞;最后写出洞。游览路线是: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本文有两条线索,一是作者的游览路线,是“顺”的线索;二是以泉水流经的路线为线索,是“逆”的线索,两条线索十分清晰。

《记金华的双龙洞》记叙作者游览金华双龙洞的过程,按游览的先后顺序,依次介绍去双龙洞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的见闻感受及出洞情况。

课文的第一部分是第1自然段,直接点出游览双龙洞的时间、地点。

课文第二部分为第2至7自然段,具体描写游览过程。其中第2、3自然段介绍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映山红“都比盆栽的杜鹃显得有精神”,主要描写其生机勃勃;油桐“这儿一丛,那儿一簇”,主要描写其数量众多。“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或浓或淡的新绿”等短语,通过色彩写出了山景“一片明艳”。作者着重描写了路边的溪流,抓住溪流的宽、窄、缓、急以及溪流声,描写其随着山势变化的特点。最后点出溪流从双龙洞里流出,引出对双龙洞的描写。

第4自然段依次描写洞口和外洞。“山相当高,突兀森郁”“洞口像桥洞似的”写出洞口宽、大,很有气。作者抓住“仿佛到了个大会堂”“高高的石顶”“一千或是八百人开个会,一定不觉得拥挤”等描写外洞高大的特点。

第5自然段,作者着重描写由外洞进入内洞的孔隙。“容得下一只小船进出”“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通过直观描写,突出了“狭小”的特点;“没有一处不贴着船底了”“挤压”“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是描写自己的感觉,进一步写出孔隙的“狭小”。从写法上看,将直观描写与真实感受相结合,突出了孔隙的特点。

第6、7自然段,作者先通过“一团漆黑”“余外全是昏暗”等词写出内洞“黑”的特点;接着介绍双龙的形象,并抓住“名目有四十多”“変化多端”“颜色各异”等词语介绍石笋、石钟乳,写出内洞景象之“奇”;最后抓住“比外洞大得多”“十来进房子那么大”,泉水“声音轻轻的”等写出内洞之“大”。

第三部分是第8自然段,用一句话简述出洞。

本文按游览顺序记叙,游览路线为: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文中多次描述了作者行踪变化,游览路线是课文的线索之一。在不同地点,作者都写到泉水。泉水流经的路线,是课文的另一线索

课后练习围绕本单元语文要素“了解课文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设计,均指向写法。第一题要求根据课文内容,补充作者游览的路线图,帮助学生梳理游览路线,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第二题引导学生默读课文,体会作者怎样写清孔隙的“狭小”,帮助学生了解可以把某些印象深的,或比较特别的景物作为重点来写。

课文配有双龙洞口插图,可帮助学生了解洞口、外洞的特点。


作者介绍:
叶圣陶(18941988) 原名叶绍钧,字秉臣,江苏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是现代童话创作的重要奠基人。代表作有童话集《稻草人》,长篇小说《倪焕之》。

我会写:

浙:zhè(浙江、浙菜、浙商)
罗:luó(罗列、天罗地网、星罗棋布)
杜:dù(杜鹃、杜绝、杜撰)
鹃:juān(杜鹃花)
窄:zhǎi(宽窄、狭窄、窄小)
郁:yù(郁闷、忧郁、郁郁葱葱)
肩:jiān(肩膀、肩背、摩肩接踵)
臀:tún(臀部、臀围、后臀)
移:yí(移动、转移、愚公移山)
额:é(额度、额角、名额)
陆:lù(陆地、陆军、陆续)
乳:rǔ(乳房、母乳、石钟乳)
笋:sǔn(竹笋、春笋、石笋)
端:duān(端正、两端、变化多端)
源:yuán(水源、源头、来源)


我会认:
簇:cù(一簇、簇拥、花团锦簇)
漆:qī(漆黑、油漆、如胶似漆)
蜿:wān(蜿蜒)
蜒:yán(蜿蜒)

形近字:
浙(浙江)渐(逐渐)  (罗列)萝(萝卜)
杜(杜绝)社(社会)  鹃(杜鹃)捐(捐献)
端(端正)瑞(瑞雪)  源(源头)原(原来)

多音字:
曲:qū(曲折)qǔ(乐曲)
转   zhuàn(转圈)zhuǎn(转弯)
调:diào(调动)tiáo(调节)
系:xì(关系)jì(系鞋带)

近义词
仿佛——似乎   宽广——宽敞   
蜿蜒——曲折   明艳——明丽
观赏一一欣赏   依据——根据
大约——大概  明艳——明丽
稍微——略微  等候——等待
变化多端——变化万千

反义词
蜿蜒——笔直   明艳——暗淡
聚集——分散   拥挤——松散 
宽广——狭窄   昏暗——明亮
变化多端——一成不变

理解词语:
盘曲:盘旋曲折。       
明艳:鲜明艳丽。
气势:人或事物表现出来的力量和态势,本课指山高大宏伟的样子。
时而:有时候。         
突兀森郁:形容山势险峻,树木繁茂。       
孔隙:窟窿眼儿;缝儿。
蜿蜒:(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的样子。
名目:事物的名称。
颜色各异:颜色很多,各不相同。      
观赏:观看欣赏。
十来进:房屋分成几个庭院,每个庭院称为一进。十来进就是从前到后十来个庭院连在一起。
变化多端:端,项目。变化多样。


句子解析:
1、山上开满了映山红,无论花朵和叶子,都比盆栽的显得有精神。
“有精神”本来是形容人的,这里借用,形容花的长势好。这是一个比较句,拿满山开遍的映山红和盆栽的杜鹃花相比,比的结果是山上的映山红“有精神”,突出了山上景色的美丽。山上的映山红根深叶茂,沐浴着大自然的阳光雨露,植株高大,花朵大而繁多。盆栽的人工培育娇嫩而不茁壮,比起山上的映山红就显得逊色了。

2、一路迎着溪流。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
一个“迎”字,点明作者是逆溪流而上。“时而……时而……”运用排比句式,说明了溪流蜿蜒曲折,由于溪流的宽窄不一,才形成流水速度的缓急不同,作者巧妙地运用“宽、窄;缓、急”两对反义词准确地表达溪流的形和声。由于溪流缓急不一,听到的流水声也就各不相同,犹如在“时时变换调子”。这句话烘托了作者当时的游兴有多浓,对涓涓溪流发出如此赞叹!第一句话说明了双龙洞周围的地势环境,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第二句话则点明了双龙洞的准确位置,同时也为作者开始参观双龙洞起了过渡作用。
 
3、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撞破额角,擦伤鼻子。
这句话写出作者通过孔隙时的真实感受,“稍微”“一点儿”告诉我们只有一动不动地平躺在小船上,才能通过孔隙,以此说明孔隙小的特点,非常逼真。运用“要是……准”的假设句式,准确地表达了作者当时受“挤压”的感觉。

4、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再加上颜色各异,即使不能做什么,也很值得观赏。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石钟乳和石笋是非常值得观赏的,原因是形状变化多端,颜色又各异。“端”,项目。“变化多端”,就是变化多种多样。“异”,不同。“颜色各异”,就是颜色各不相同。“即使”,就算是,表示一种假设。用“即使”这个关联词作强调,即退一步讲,如果不把这些石钟乳、石笋具体比做什么也值得观赏,说明内洞的石钟乳和石笋本身就绚丽多姿,奇特好看,本身已经够吸引人了,无需再比作什么了。

段落大意:
第一部分(1):直接点出游览双龙洞的时间、地点。
第二部分(2-7):具体描写游览过程。
第三部分(8):写游览完毕后,“我”乘船出了双龙洞。

课文主题:
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按照游览金华双龙洞的顺序介绍沿途所见美景,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秀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问题归纳:
1、作者描写游览双龙洞的经过时,都用了哪些过渡句?有什么发现?过渡句:出金华城大约五公里到罗店,过了罗店就渐渐入山。入山大约五公里就来到双龙洞口,那溪流就是从洞里出来的。泉水靠着洞口的右边往外流。这是外洞。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大约行了二三丈的水程吧,就登陆了。这就到了内洞。发现:这些过渡句靠“泉水”连接在一起。
2、《新华词典》中说,杜鹃花又名映山红,作者为何把二者分开来作比较呢?在一些资料中,一般认为杜鹃又名映山红,在《辞源》中提到,映山红并不等于杜鹃,只有野生的杜鹃花才叫映山红。在本文中,作者把二者分开来比较,恰恰体现了作者知识丰富,用词准确。
3哪个景点最让作者感到好奇,留下的感受最深?孔隙让作者感受最深,因为这处景点窄小低矮,仅容一只两个人并排仰卧的小船进去,稍微抬头就会撞破额角。
课后习题答案:一、朗读课文。理清作者游双龙洞的顺序,再把下面的路线图补充完整。 路上——洞口——外洞——孔隙——内洞——出洞
二、读由外洞进内洞的部分,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孔隙的狭小和自己的感受写清楚的。
作者写孔隙的狭小,是通过写小船的大小(只能容得下两个人并排仰卧)和小船的进出方式(船两头系绳子,靠内外洞的工人拉动)写清楚的;写作者自己的感受,是通过写作者实际的体验过程(仰卧在小船里的状态和船移动时的感觉)写清楚的。运用“要是……准会……”的表示假设关系的句子,准确地表达出作者当时受“挤压”的感觉。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字词解读】

【图文解读】





▍综合整理:小学语数外

▍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如要转载,请必须标明出处。

同步微课

上下滑动点击标题查看内容

相关资料

人教1-6年级数学下册教学练测

PEP人教3-6年级英语下册教学练测

学期资料

  1. 预习卡 课堂笔记 | 学生用书

  2. 一课一练 | 类文阅读 | 课后练习答案

  3. 教师用书 | 教学教案 预习卡

  4. 课堂全解 | 全解全析 | 名师全解

  5. 分级阅读训练 | 课时学练测

  6. 阅读训练 | 看图写话 | 必背课文

  7. 五E作文 | 思维导图 | 古诗译文

  8. 生词字帖 | 古诗词字帖 写作指导

  9. 内容考点 | 生字笔顺 感悟天天练

  10. 默写小达人 默写日日清 

第一单元

第1课《古诗词三首》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第2课《乡下人家》   类文阅读    同步练习

第3课《天窗》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第4课《三月桃花水》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口语交际一《转述》   同步练习

习作《我的乐园》 同步练习

《语文园地一》  同步练习

第一单元知识点  练习及答案   

测试卷及答案一    测试卷及答案二

第二单元

第5课《琥珀》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第6课《飞向蓝天的恐龙》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第7课《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第8课《千年梦圆在今朝》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口语交际《说新闻》 同步练习

习作《我的奇思妙想》  同步练习

快乐读书吧《十万个为什么》 同步练习

《语文园地二》  同步练习

第二单元知识点  练习题及答案一   

测试卷及答案一    测试卷及答案二

第三单元

第9课《短诗三首》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第10课《绿》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第11课《白桦》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第12课《在天晴了的时候》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轻叩诗歌的大门》   同步练习

《语文园地三》    同步练习 

第三单元知识点   练习题及答案一    

测试卷及答案一    测试卷及答案二

第四单元

第13课《猫》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第14课《母鸡》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第15课《白鹅》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习作《我的动物朋友》  同步练习

《语文园地四》  同步练习

第4单元知识点    练习题带答案一   

测试卷及答案一   测试卷及答案二

期中测试卷及答案一    期中测试卷及答案二

第五单元

第16课《海上日出》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第17课《记金华的双龙洞》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习作例文《颐和园、七月的天山》

习作五《游_____》   同步练习

第五单元知识点   练习题及答案

测试卷及答案一   测试卷及答案二

第六单元

第18课《小英雄雨来(节选)》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第19课《我们家的男子汉》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第20课《芦花鞋》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口语交际《朋友相处的秘诀》  同步练习

习作六《我学会了___》  同步练习

《语文园地六》  同步练习

第六单元知识点  练习及答案

测试卷及答案一  测试卷及答案二

第七单元

第21课《古诗三首》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第22课《文言文二则》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第23课《“诺曼底号”遇难记》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第24课《黄继光》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同步练习

习作《我的“自画像”》  同步练习

《语文园地七》  同步练习

第七单元知识点  练习及答案

测试卷及答案一  试卷及答案二

第八单元

第25课《宝葫芦的秘密(节选)》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第26课《巨人的花园》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第27课《海的女儿》  同步练习  类文阅读

习作八《故事新编》  同步练习

《语文园地八》  同步练习

第八单元知识点  练习及答案

测试卷及答案一  测试卷及答案二

期末评测

专项训练卷

  1. 多音字

  2. 汉字正音

  3. 易错字

  4. 查字典

  5. 近义词

  6. 反义词

  7. 新词积累

  8. 构词练习

  9. 词语运用

  10. 字词义理解

  11. 句式练习

  12. 修辞手法

  13. 修改病句

  14. 体会句意

  15. 标点符号

  16. 关联词

  17. 日积月

  18. 口语交际

  19. 层次段落

  20. 课内阅读

  21. 课外阅读

  22. 审题立意

  23. 选材组材

  24. 总体构架

  25.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测试卷带答案

  26. 期末测试卷带答案一

  27. 期末测试卷带答案二


--------------- 小学语数外 ---------------

感谢您的 “分享” ,让更多孩子受益点击“阅读原文”,查看更多四年级语数外知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