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远望观察】黄志澄:迎接航天的大众创新时代

2016-05-10 战略前沿技术


迎接航天的大众创新时代

远望智库特约研究员 黄志澄

发表于4月30日《中国航天报》


    今年4月24日是首𠆤“中国航天日”。工信部副部长、国防科工局局长、国家航天局局长许达哲在新闻发布会上说:“设立‘中国航天日’也是要唤起社会各界对航天的关注,也包括民营企业在内的各种企业,能够积极加入到航天的建设中来。” 这不仅是中国航天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标志,也意味着中国航天进入了一个大众创新的新时代。

    诚然,我国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第七章的标题就是“深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并提出了把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融入发展各领域各环节,鼓励各类主体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打造发展新引擎。

    毫无疑问,每个国家,在发展航天技术的第一阶段,都是政府主导的体制,这对于攻克航天关键技术和推广应用来说是必要的,因为其充分体现了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

    随着冷战结束、航天技术逐渐成熟和航天应用日益广泛,大众的创新意识开始“苏醒”。比如美国SpaceX公司并成功实现了火箭一子级的海上回收就充分呈现出大众创新的创造力。

    在政府主导的体制下,航天事业经常需要寻求公众的支持,也需要寻求科技界的其它领域的支持。而大众创新不仅可以合理利用社会的资金和人才资源,而且通过市场竞争,还可以激发企业和政府航天事业单位的创新活力。

    同时,航天这样的高风险事业,大从能分担政府的风险。因此,航天发展就能实现从争取公众支持向大众参与和大众创新的转变。

    在航天的大众创新时代,政府及航天“国家队”的任务其实却并没有减轻,政府除了组织制订航天发展的长远规划和领导“国家队”外,还要在扶植大众创新方面提供政策、技术、人才和资金的支持,而航天“国家队”更是任重道远。他们除了要和许多大众创业公司合作,帮助他们成长之外,还要承担更有挑战性的任务,毕竟国家的总体技术水平还是需要“国家队”来担当。

    3月31日,欧空局新任局长乔安·迪特里希·沃纳在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报告中说:“如果说太空3.0阶段,太空成为人类发展的另一个维度,人类进入‘国际空间站’时代,那么,太空4.0阶段,人类将建立新太空,更注重社会交流、国际化,航天国家数量也将增多,并且开始太空商业化进程。”

    走在世界业航天前沿的美国,也很重视大众创新的重要意义。曾在美国宇航局担任管理工作的丽莎·波特表示,他们已经进入太空行业的第三篇章。起初是政府大举投资太空探索,之后是拥有巨额预算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现在涌现出了新的机会和功能。

    近日在美国Fast Company的网站发表的《最红火企业的下一个领域将是航天》一文中曾预测:未来十年中,航天企业将达到10,000个,将涉及航天运载、卫星及其应用、空间旅游、空间站、深空探索等各个领域,这说明商业航天的蓬勃发展,必将迎来了航天的大众创新时代。

    对于我国航天发展来说,大众创新有双重意义。一方面,航天事业要更加向社会开放;另一方面,要继续推进“国家队”内部创新环境,鼓励基层员工创新。另外,由于当前许多重大创新都来自跨学科领域,因此,“国家队”各单位之间的沟通与合作非常重要。

    从目前世界航天领域大众创新发展的趋势来看,有理由相信,引领人类社会第四次浪潮的必将是航天技术。



进行颠覆性技术创新需“走心”

远望智库特约研究员 黄志澄

发表于4月5日《中国航天报》

    

    日前,《中国日报》发表文章称,颠覆性技术将改变未来的科技格局。那么何谓颠覆性技术?颠覆性技术如何促进航天的蓬勃发展?

    颠覆性技术是一种另辟蹊径、对已有传统或主流技术途径产生颠覆性效果的技术,可能是完全创新的新技术,也可能是基于现有技术的跨学科、跨领域的创新应用。颠覆性技术创新就以颠覆性技术为基础,而能改变传统“游戏规则”的创新活动。

    以美国宇航局为例,他们在覆性技术创新方面很“走心”。面对传统老牌航天企业成本居高不下的状况,努力强化颠覆性技术创新是一条低成本和低风险的通向太空之路。   

    为了提高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的需求,美国宇航局首先进行了体制创新。他们在2013年成立了专门负责颠覆性技术创新的机构—太空技术任务部 (STMD)。这部门向社会广泛投资,以发展美国宇航局所“不能解决的、大胆的、广泛适用的颠覆性技术”。

    STMD 的任务是通过开展快速研发和技术融合,提高美国宇航局完成任务的能力。该部门目前已经开展了三项计划:技术研究与创新、小企业创新研究计划和小企业技术转移计划、空间技术研究与开发。并且,这些项目都向全社会开放。

    实际上,市场的充分开放也是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催化剂。美国宇航局为了而促进太空探索而大力发展商业航天,这有利于增强美国宇航局在太空探索方面的创新能力。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的商业航天政策对促进其在2030年或稍后达到载人火星探索目标,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这些政策不仅使美国宇航局摆脱了航天飞机退役后的困境,并能确保有财力继续研发猎户座飞船、太空发射系统(SLS)火箭以及相应地面系统。

    美国早在2006年打开商业航天运输的大门之后,立即涌现出一批朝气蓬勃的商业航天公司。其中,SpaceX公司和蓝色起源公司正在进行试验的火箭回收技术、内华达山脉公司的升力体航天飞机技术和毕格罗公司的可扩性膨胀居住舱技术等,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然而,一项新技术能否产生颠覆性效果,需要经过较长时间实践的考验,目前对这些创新技术的好坏下结论为时尚早,但至少这些技术为太空探索提供了新的途径。

    当然,大力支持太空探索的社会创新也是促进颠覆性技术创新的一条“捷径”。

    在大众创新时代,创新已经不再是政府、科研院所和企业研发中心的专属,越来越多的爱好者也能参与其中,由此,逐渐兴起另一种创新模式—社会创新。 

    社会创新能够有效利用丰富的社会创新资源,多样化的参与者可以从不同角度提供更多的创新可能性,大大降低创新失败的风险,降低创新成本,缩短创新的周期。例如对太阳耀斑的准确预测曾一直困扰美国宇航局。2009年,美国宇航局将这一难题发布到InnoCentive的网络上。最后,解决这一难题的人,是一位住在新罕布什尔州某小镇上的退休无线电频率工程师。

    当前,我国航天事业已经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创新能力的激发上也可圈可点。加强创新发展,切实提升颠覆性技术创新能力,是我国航天事业必走的道路。

作者简介
黄志澄,空气动力学家、航天技术专家、技术评论家。长期从事空气动力学、航天发展战略研究,为我国大型试验基地建设、载人航天方案论证、新型航天器研制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十年来从事科学、技术与社会(STS)等宏观科学领域研究,所取得的成就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

作者黄志澄的更多文章,请点击以下链接查阅:

【远望观察】黄志澄:"SpaceX+NASA":开创太空探索新模式

【航天专题】大众创新开启航天新时代——庆祝我国第一个航天日

【远望评论】黄志澄:大众创新开启航天新时代——写于我国第一个航天日

【远望评论】黄志澄:从AlphaGo看第二次机器革命

【志澄观察】NASA以开放促颠覆性技术创新

【远望评论】志澄观察:美国颠覆性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

【志澄观察】DARPA的成功是“机缘巧合”吗

【特邀专栏】黄志澄:钱学森论科学、技术与工程的相互关系(三)

【特邀专栏】黄志澄:钱学森论科学、技术与工程的相互关系(二)

【特邀专栏】黄志澄:钱学森论科学、技术与工程的相互关系(一)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保护地球是星际探索的重要前提——对刘慈欣《一个和十万个地球》的商榷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长征六号开启我国航天发展新长征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美军将如何应对中国的“航母杀手”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美俄会合作再建新空间站吗?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佩刀”为高超声速提供新动力

【特邀专栏】寄宿载荷是美国航天军民融合的新探索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小型无人机的中国优势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新视野”是科学与工程结合的范例

【特邀专栏】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纪念“东方红-1卫星”成功发射45周年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白杨-M”的弹头之谜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中国航天员期待参与空间国际合作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评美空军向SpaceX颁发认证

【科技专论】迎接新科技革命的黄金时代

【特邀专栏】黄志澄:穿越时空的爱 ——郭永怀和李佩的故事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与众不同的S-400导弹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类地行星的启示

【特邀专栏】美评估英“军刀”发动机方案的几点思考

【特邀专栏】黄志澄:怀念北斗卫星创始人陈芳允院士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卡特硅谷之行的目的何在

【特邀专栏】马斯克等为何热衷打造卫星互联网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白杨-M”的弹头之谜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美对抗中俄将建“太空战中心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Cyberspace译成什么为好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难产的美国版太空行为准则

【特邀专栏】志澄观察:美国为何“冻结”禁止反卫星试验提案


前沿君微信:tech9999

投稿邮箱:13355524@qq.com


【战略前沿技术】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习/xi】【双创】【虚拟/VR】【预见2016】【物联网/Iot】【马斯克/Musk】【采办/acquisition】【抵消/offset】【水下/undersea】【轰炸机/bomber】【能源/energy】【电池/cell】【凯文/kevin】【战争/war】【云/cloud】【排名/rank】【博士/doctor】【王喜文/xiwen】【黄志澄/zhicheng】【贺飞/hefei】【李萍/liping】【纳米/nano】【基金/fund】【机器人/robot】【俄/Russia】【加/plus】【量子/Quantum】【数据/data】【无人/UAV】【革命/revolution】【转化/transfer】【谷歌/google】【工业4.0/industry】【神盾/DARPA】【颠覆/disruptive】【3D/4D】【硅谷/silicon】【石墨烯/graphene】【智能制造/inte manu】【智能/AI】】【军民/integration】【激光/laser】【智库/tank】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