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那个与死神赛跑的知产人,走了......



到底要怎样,才能概括一个人的一生呢?


袁博,1982年4月出生,湖南人,2008年于北京大学知识产权专业硕士毕业,后考入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和案例研究至今。2014年,在一次体检中,被诊断出“鼻咽癌”,2019年8月26日下午四点半左右,辞世。


寥寥数句,又怎能够。


在多年的知识产权审判与案例研究过程中,著有四本知识产权专业书籍、一百余篇论文、六百多篇时评热文。笔者有幸参观过袁博法官的书房,一整间屋子,满书架都是他搜集、整理的书籍资料,细细翻阅,都凝结着智慧的结晶,倾注着一路耕耘的汗水。


(袁博的书桌)


著作等身,并不足以。


父亲给他取名为“博”,是希望他长大后“知识渊博,读博士”,如果一切顺利的话,如今的他,应该已经完成了博士学业,在他矢志不渝热爱着的知识产权审判岗位上游刃有余,办案、调研、发表文章、参加研讨……也许还完成了人生中“筑巢引凤”的大事,但命运给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


窥其风骨,敬之叹之。


初次获悉,袁法官生病,是2018年10月26日,上海二中法院发出的《北大才子染重疾法官梦“戛然而止”?上海二中院全力出击抗癌症真情继续!》,笔者无比诧异,每一次研讨会谈及学术话题眼里的熠熠生辉,每一篇文章的字字珠玑幽默风趣,这实在是很难,让人把这样的他,和“癌症”这般残酷的字眼,联系在一起。


(袁博收到来自社会各界的捐款后亲笔留言,届时的他,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只能用笔写出他的心声。


力透纸背,令人动容。


“猛犸(袁博法官的别名)是个勤勉、坚强、乐观的IPer,关于他的病情只有小圈子里的部分人才知晓,很多人看到文章才了解,猛犸这几年来是多么不容易。”推文的评论里有相熟的好友如是说。


袁博法官曾聊到自己别名猛犸的原因:“其实我最早是叫混凝土中的猛犸,后来简称为猛犸。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很早前看到一个新闻,说的是在我国北方的某个地方发现了一具远古猛犸的骨架,当时的地质结构,和混凝土非常像。


我就想到,曾经在原野上奔驰的猛犸,后来却被禁锢在一个类似于混凝土的地质结构里,让我想到了命运的羁绊。虽然暂时阻碍于命运的羁绊,但是并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为了远方的小树林,它的内心一直都在奔跑……”


今日再读,又多了几分况味。


袁博法官的内心,大抵也有这样一片属于远方的森林


希望天堂没有病痛,这片小树林郁郁葱葱,愿您一路走好……

 



附文:
法之所在,无问西东 | 贺袁博法官新书《泛娱乐与著作权的那些事儿》出版


袁博法官在知识产权那点事公众号上发表过的文章:

谈谈版权、商标、专利和商业秘密的交叉保护

取得名人信件物权不等于拥有著作权

漫谈商标法和经验逻辑

谈谈关于立体商标的几个典型问题

漫谈五官上的知识产权

谈谈影视娱乐中的两个版权问题

谈谈魔术成果的有效保护方式

袁博:“少林七十二绝技”可以构成“商业秘密”吗?

谈谈版权与“认知心理”

高考进行时,考题、满分与零分作文有版权吗?

影视创作中的知识产权风险综述
 如何运用合同约定著作人身权?
从“2016商评委20件”看商标无效中的“在先权利”
从上海十大IP案件之“伟星案”看假冒注册商标犯罪数额的认定
《红楼梦》、版权与续写
“知假买假”、混淆可能性与商标功能
漫谈“接触加实质性相似”规则在知识产权中的应用
小议知识产权保护方法的“跨类”
“反向混淆”与商标的知名度:一年之后对“非诚勿扰”商标再审案的反思
从《乌合之众》看知识产权中的群体心理
模型可以使用轿车的外观造型吗?——“宝马外观设计案”简评
小议普通商标的“近类”保护与驰名商标的“跨类”保护


袁博法官参与上海知识产权研究所的听书活动:

世界知识产权日 | 听——《泛娱乐与著作权的那些事儿》


袁博法官参与上海知识产权研究所承办的研讨会:

换皮游戏有何解?听听游戏设计研讨会上的专家观点

法务看过来:“泛娱乐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沙龙干货分享

“人工智能带来的版权挑战”主题沙龙圆满举办


点击阅读原文为袁博法官点亮蜡烛,愿天堂没有病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