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郭少达:不屈的小草

2017-01-26 郭少达 新三届

        老编按语:

        从少年时期天真烂漫的红领巾,到风雨飘摇的地摊少妇,中年时代艰苦卓绝的创业,一直走到资产过亿大型企业的高管,阿兰的人生轨迹,浓缩了我们这一代人走过的苦难岁月。

        本文选自作者《桃花仑的故事》系列。



音频版:

朗读者:一丛苇


        岁月曲折,我们这一代人走过的生活道路很不平坦,许多人一直在艰难中跋涉,经历了重重艰辛和困苦。


        生活的重压,锤炼出最顽强的成功者。下面这个故事,充满了辛酸而传奇的色彩。

 

        当年的孩子们中,有一个柔弱的小姑娘,名叫阿兰。小学三年级时,她从长沙转学进入桃花仑。



        正值文革动乱,小姑娘亲眼见到爷爷被抓走。爷爷年青时从益阳信义大学毕业后,与同学一起创办了信义中学,教授初中部的英语、美术、音乐。他是一个很有能力,很乐观向上的人。


        不幸,五十年代后期那场暴风骤雨中,爷爷被打成了右派。更不幸的是,武汉医学院毕业后留校任教的爸爸,也成了右派,灾难接连降临到这个悲惨的家庭里。


 

        小姑娘含着眼泪,给狱中的爷爷写信,请求爷爷“好好的劳动改造,早点儿回家啊。”


        湘雅护校毕业的妈妈,在长沙咸嘉湖的湖南省立某医院上班,阿兰的童年就在这里度过。

 

        20岁那年,阿兰进了工厂,5年后与自己的职教老师结婚。第二年,儿子出生了。



        欢乐的日子并不长久,就在阿兰跨入而立之年,儿子即将上学的时候,工厂开始越来越不景气,常常发不出工资,不久后彻底倒闭了,阿兰一家陷入了衣食无着的困境。


        为了生存下去,老公自学财务,外出做兼职会计,后来还开了一间文具店。


        阿兰不顾身边所有的反对,毅然决然,在医院门口摆了一个地摊,卖一些日用小百货什么的。每天,父母的同事们,那些熟悉的面孔,向她投来惊愕的目光。该有多么强大的内心,才能扛得住残忍的现实啊,她把眼泪统统吞进肚里,昂着头,始终保持着不屈的微笑。


 

        她只有一个念头,靠着自己的一双手,自食其力,养活儿子,不丢人。


        年轻柔弱的阿兰,此时此刻,爆发出惊人的毅力和坚韧。


        进货路途遥远,不善骑车的阿兰,跨上单车,冲进风雨里。城管工商税务,隔三差五,凶神恶煞,甚至拳打脚踢,粗暴地收缴地摊和货品,阿兰只能苦苦哀求。


        风雨交加的夜里,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小屋,做作业的儿子仰起小脸,关切地问妈妈:“淋湿了吗?货物打湿了吗?”“妈妈您累吗?”



        风声,雨声,声声揪心,一颗坚韧的种子,就这样悄无声息地落入了儿子那颗小小的心灵。


        看着憔悴的妻子,丈夫心如刀绞,拉着她,不让她再出去摆地摊。


        阿兰含着眼泪,强笑着说,我能行。


        第二天,天还没亮,阿兰又站在了寒风凛冽的街头。


 

        风雨猛烈的日子,实在无法摆地摊了,就在附近一家毛线衣厂进货,把一片片半成品带回家,用缝纫机加工成衣服。加工一件才8角钱,一天下来加工20件,可以挣到16元。


        此外,她还刻铜板,就是外面的铜招牌。她回忆说,手要用力,眼睛要好,为了刻几块铜板,手的几个关节全都是肿的,手要痛好多天。


        这一段没日没夜的困顿辛苦,身心交瘁的岁月,让阿兰刻骨铭心,终生难忘。



        阿兰坚韧不拔,顽强不息的故事传开,感动了许多人。高中男同学丁伟费尽周折,终于找到阿兰。他说,一起创业吧,我们一定能闯出一条路子的。

 

        丁伟从大学的环境工程系硕士毕业,先后在武钢和长沙的大型企业工作。


        创业,说干就干。丁伟、阿兰还有另一位中学同学,租了一处旧厂房里的办公室,踏上了创业的征程。



        依靠烟气脱硫装置的成功设计,凭着对环境保护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一家环保设备公司诞生了。


        最初大半年,公司没有任何业务和营运收入,工资也开不出,阿兰每天坚守在那间简陋不堪的办公室里,与同学们互相鼓励着,坚守着,一步一步向前迈进。

 

        必须走出去找市场,开拓客户,可是没有钱啊,怎么办?



        阿兰回到家里,对丈夫说:你把股票抛掉,把5000元取出来吧。公司要出去联系业务,没有资金。我不能眼睁睁看着它垮掉,这是我的同学,在我生活最困难的时候,帮了我,我一定要支持他,公司不能垮。


        没有想到,丈夫二话不说,第二天就交给阿兰5000元,对妻子说:拿去吧,就是一年不发工资,我也要养你,你应该帮他。

 

        公司终于从泥泞中走出来了。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艰辛努力,阿兰和她的伙伴们渡过难关,业务一天天好起来,在全国环保界名气越来越响亮了。



        1999年,公司获得国家2000万资本金注入,成为全国脱硫工程示范基地,人员从几个人发展到上百人,市场开始遍布全国各地,逐步发展成占地50亩,建筑面积3万平米,总资产两亿元的高科技环保骨干企业。


        阿兰和同学一道,硬是闯出一条荆棘密布,而又壮丽辉煌的创业道路,给无数下岗者创造了新的工作机会,给一个又一个家庭带来了生机和欢笑。


        如今,阿兰过了退休年龄,当了奶奶。她三次提出退下来,把位置留给年轻人,但公司领导层始终挽留。董事长丁伟恳切要求,我在公司一天,你也别离开。



        从风雨地摊,到资产过亿的大型企业高管,阿兰走出了一段充满传奇,令人惊叹的人生之路。


        采访结束时,阿兰微笑,谦逊地说,我现在不是您笔下的什么高管,只做点公司财务方面的工作了。说完,转身投入了新的忙碌中。


        阿兰用大半生的艰苦历程,演绎了一曲绝处逢生的故事。


(文图作者提供,本号获许推送。)



        作者简介:

        郭少达,1959年7月生人,1976年高中毕业下乡两年。1982年人民大学新闻系毕业后分别在湖南、广东媒体任职,2002年辞职自由创业。 


延伸阅读:

郭少达:在废墟里推动变革

郭少达:他牵着我们步入艺术圣殿

李湘鲁追忆紫阳:微斯人,吾谁与归?

刘建生:我拍美国总统奥巴马

李向前:寻找我六九届的伙伴们

侯杰:访寻长眠坦赞铁路的中国英魂

尹俊骅:高三那年废除高考,

我们连夜给毛主席致电表忠心

杨劲桦:人生的际遇

黄晓京:物非而人是——旧信札的记忆

郭凡生:追寻我们共同的理想

徐建:中国缺的是德高望重的大律师

蔡晓鹏:最难风雨故人来

吴晔:我一直很认真地幼稚着

吴工圣:一路走来  知恩感恩

杨宾:岁月峥嵘忆当年

张河:我们同学我们班

骆小元 忆会计行业:筚路蓝缕三十年

吴小军:回望校园三十秋

周建明:无法逝去的记忆

宋毅:初到中央团校的日子

李秋零:我的康德缘

张志伟:我和人大哲学院同龄

张伟光:红旗下的蛋(C:倒爷岁月)

张河:在蒙古国体验“双规”

李山泉:称雄华尔街的基金管理者

遇见纽约的秋天——

人大工经系78级校友李德顺先生专访


    长摁二维码关注我们。

  曲逆编辑、工圣审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