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行者丨周纪平:我的童话生活

2017-03-28 周纪平 新三届

        作者简介:

        周纪平,笔名眯觅。1978年考入首都师范学院物理系,毕业后在北京市商业学校执教三十年,现己退休。     



        不是旅游达人,倒也去过几个地方,无不留下美好印象。却没有一个地方或说一类地方让我如此迷恋,迷恋到离开好久都不能面对那些照片。因为它们不但向我呈现出那几日的美妙与美好,更会唤起我心中的极度向往,然后便会因这向往望着远方发怔……


 

        那里距离休斯顿两个多小时车程,是位于奥斯汀的一处农场。小巧的木屋隐在山林中。木屋虽小,却是处处整洁,依旧是见不到主人,挂着牛铃的钥匙放在屋廊下的木墩上。但一进门,迎面的桌上有主人自己烘焙的蛋糕、饼干,并细心的用保鲜膜封着;打开冰箱,又意外地看到一盘橘子和苹果,那艳黄与翠绿浓烈得好像高更的画作。


 

        从厨房操作台上放着的急救箱,门旁的案几上的手电筒、防蚊剂,到院子里的烤炉,水管,一应俱全。关上门又见一张便条,告诉你“这个门常常会自作主张的自己关闭,请你一定拿好钥匙”。桌上有个大玻璃瓶,里面放着好多小纸条,随便取一张,请女儿翻译,“当你在林中漫步时,请注意倾听鸟儿为你唱的歌儿。”



        网上预订时主人得知带有两只小型宠物狗,特意推荐了这座院子里围网最密的木屋,两只爱犬可以欢快地在院子里随意奔跑,招驴逗马,撒欢跳跃。于是又被那种听不见一句寒暄、看不到一个人影儿,却又实实在在感觉得到的热情与体贴所包围。


 

        三天两夜,慢慢了解到这木屋原来是主人的女儿居住的,现在她已走出山林,成为一名以拍摄婚纱照为主的摄影师。屋里到处悬挂着她的作品,桌上摆着她厚厚的摄影集,墙上还有她的获奖证书与奖章。于是便看到木屋深处走出一位慈祥的父亲,向来客毫不掩饰地炫耀着自己的女儿,其中一定也掺杂着对女儿的思念吧。

 


        屋子里原主人的书籍、笔记本,还有小时候的玩具、玩偶并没有收起来,好像主人只是暂时离开,把自己的房间让给我们居住。这种毫无避讳的信任透露着主人的坦荡,让我再一次沉浸在彼此不设防的那种美好氛围里。


 

        几天里,小小的房间被我慢慢地走过了一遍又一遍,细细观赏那些摆件、玩偶、书籍,还有写满了密密麻麻小字的笔记本,尽管我一句话也看不懂。然后对着事业有成的她的照片,脑海里想像着一个小女孩,在山林中,在草场上,在父母的呵护与珍视中慢慢长大、最后走出山林的故事。

 


        屋里所有的摆设几乎都与马有关,那美丽摄影师的倩影也是与马在一起。“马背上的小女孩”,我这样称呼她。并庆幸自己能走进她的昔日时光,体味一种难得的童话生活。我揣测从这里走出去的摄影师,必会带着这里的气息——简单,简朴,充满勃勃生机。



        卫生间的架子上放着许多小瓶子。一些小石子、小树枝,浸在不知名的液体里,觉得有一种独到的美丽。

 

        后来发现这里的石子的确很漂亮,透明、半透明的。我贪心的捡拾了一大捧,打算回家也做几个这样的小瓶子。可惜回家已经好几个月了,那石子还躺在塑料袋里。六十年的人生已叫人太过复杂和沉重,难有六岁孩童的纯真和简单。由此想,这小瓶子打动我的不是它的漂亮,而是制作和观赏时的心情,是那种从容、自然,可以专心沉浸在自我中的生活。 



        农场主的父亲是一位医生,退休后在这里买了一个农场,建起了木屋。如今他也退休了,回到这里安度晚年,并把闲置的木屋出租给游客。所以屋子里悬挂着一个听诊器。向我们诉说着主人对父亲的怀念与感谢。


 

        这又是我喜爱这里的一个原因,它总是向你展示着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令人向往的生活方式。所以明明漂泊在外却有回到家的感觉。

 

        较之上次去过的那个农场,这里似乎更荒芜、更偏僻、更远古,有更多树木和山林。我还是随着天边的第一缕晨曦出门,随便找一个方向,或快或慢的走下去。


 

        早起的牲畜略带好奇地睥睨于我。偶有房屋,但静谧无声。两个多小时里,茫茫大地只我和自己的影子,那么渺小,又那么踏实。觉得自己被大地托着,又被天空罩着,享受着难得的无牵无挂、无忧无虑。也许我们平时的生活里有着太多的棱角、紧张和责任,所以这里的日子才这么让我怀念。


 

        这里有高大浓密的松树林,脚下的松针踩上去像厚厚的绒毯,一直能陷到脚面。掉落下来的松塔比我的手掌都大,真遗憾不能带几个回来。


 

        最打动我的是在好几处风景极佳处都会蓦然出现一把木椅子,那种极朴实、极结实,就是为了让人坐、不是为了摆着好看的椅子。它们或在松林中的幽静处,或在山坡上正对着朝阳。这山上看不到几个人,也许根本就是没有几个人。这椅子也许就是一个人独独为自己、为家人打造的。椅子一入眼帘,我立刻盘算起来,这要花多少时间?一年里可以坐几回?拎个板凳不行么?值得花这么大工夫……这就是我,算计和机心已成习惯,总想“得”要偿“失”,总想事半功倍。


 

        中午过后,这里的太阳已明晃刺眼,我正好打道回府,老远就闻到女儿女婿烤肉的香味。饱餐之后我们驱车上路,随意地在周围闲逛。一个公园,许多年前遭遇了一场大火,今天仍然能看到满目焦土。不过已有幼苗破土而出,还有青年志愿者,已经开始栽种新的树木。

 

        夜幕降临,到周围的一切都看不清、看不见了,才遗憾地回到屋里。女儿女婿抱着电脑沉浸在美剧里。狗娃跑了一天,眯着眼打盹。我也乏了,却舍不得睡,在屋里慢慢踱步,再一次细细的观赏、品味、想象……

 


        最后一天,我在留言薄上用中文写下我的感谢。合上本子时不禁哑然失笑,觉得自己似有嫌疑,以此来回应这一屋子里我看不懂的文字。收拾好行李,把洗净的碗盘归位,打扫好房间,看女儿锁上那扇小门,钥匙重新放在门廊的木墩上,心中充满了不舍,期盼着再一次光临。三天两夜,感谢女儿的安排,让我又体验了一次童话生活。


 

        只是童话终究不能持久,毕竟我承担着多种角色。很快,我便被现实裹挟着,过起了跌跌撞撞的生活。

 

        一天的忙碌结束后,夜深人静,我常常会想起那栋小木屋,当然,还有那里的日出日落、草场松林。然后我就像贪吃的孩子回忆并渴望着那曾经的美味。


 

        “童话确实不能持久,可那因童话而生的心境、心情可以继续保持或重现吗?哪怕只是一点点。”我这样问自己。

 

        几天隐士般的生活,远离尘嚣,能否让我有所改变?在着手诸多繁杂甚至沉重的事务时,心是简单安定的,哪怕只是一点点。我这样期望于自己。



        上次在休斯顿的那个农场,让我触景生情地想起《廊桥遗梦》里罗伯特. 金凯和弗朗西斯卡的故事,并在回家后把它读进了我播客。此行又让我想起另一本书,《小猫杜威》,一个也发生在衣阿华,在一个农场,在一个偏远的小镇里的故事。

 

        去年年底回国,一头跌进生活的漩涡。年过九旬的老爸几次进出医院,八十多岁的老妈时而蛮横、进而糊涂;护工请假回家、保姆要求涨工资……我天天舌战群儒,并在医院、药店、超市、菜场间穿梭。



        然而,夜深人静,只要还有一丝力气,我就会拿出这本书,先看看封面上杜威那萌萌的脸庞,然后打开来,一字一句的慢慢读:“这是一只小巷里的猫,被扔在一个冰窖般的还书箱里让它自生自灭,它惊恐、孤独、一息尚存。它熬过了那个漆黑的夜晚,结果,那个可怕的事件变成了它一生中最幸运的事情。



        不管环境如何,它从不失去信念,从不失去对生命的珍重。”然后我就像作者说的那样“……当我生活中的一切都那么复杂,当各种杂事一下子扑面而来,内心即将崩溃时,我跟杜威的关系是那样简单,那样自然……”

 

      不管读多读少,总能平和心境,感觉那童话的意境并没有完全消失,小木屋留存在心里,随时都可以让灵魂进去住一住。











(图文由作者提供,本号或许可推送。)


在路上:

陈小鹰:瘸腿走马代

陈小鹰:以色列高价导游伊萨卡

何砚平:走马观花说西藏

何砚平:日出日落 · 月盈月缺

张大青:平安夜

鲁难:我是天边的一片云

高初建:回忆阿塞拜疆之行

米述杭:长山群岛之哈仙岛

常驻海外的通讯变迁:

从远在天涯到急在眼前

张玫:十二岁红少年 六千里大串联

姜波:阿根廷,别为我哭泣

侯杰:访寻长眠坦赞铁路的中国英魂

侯杰:走进非洲or走出非洲

刘宇:像游客那样拍照

——记者镜头下的朝鲜

鲁晓晨:朝鲜亲历记

张伟光:罗马尼亚边境小镇的一夜

张岳庚:在北极守望北极熊

张岳庚:我两次从南极归来

张河:在蒙古国体验“双规”

林晨:也说大同的古城新造

林晨:应县木塔怎么了?

杨劲桦: 梦里颐和园

杨劲桦:最美好的城市圣地亚哥

杨劲桦:月亮的山谷

杨劲桦:邂逅那不勒斯

侯振华:一座让人思绪万千的院落

马道:南山品竹


点击二维码 关注新三届

  少达编辑、工圣审读。









莱茵河漂流之旅

穿越欧洲的今昔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