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菁英丨C919总师吴光辉:成为总设计师是一生努力的梦想

2017-08-07 赵静 黄岚 杨甜子 新三届

     老编的话:新三届学子,人中龙凤荟萃,皆为一时之选;南金东箭聚集,各领几分风骚。30多年过去了,他们中立德者有之,立言者有之,立功者更有之,可谓不拘少长、贤能辈出。本号特辟“菁英”栏目,刊登记录新三届精英的非虚构作品。


人物简介

       吴光辉,1982年毕业于南京航空学院飞机设计专业,分配到六O三所总体室任设计员,一路升迁。2006年起,先后担任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院长、998型号总设计师、ARJ21型号总设计师、“998工程”现场指挥部总指挥、大型运输机研制现场总指挥;2008年,任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党委委员,COMA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2007年获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高新工程重大贡献奖”并颁发金质奖章;获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2011年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共第十七次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一届和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


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




     C919大飞机成功首飞,总设计师吴光辉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吴光辉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不仅担任C919的总设计师,还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防科技成果一等奖,某重点型号首飞获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一等功、国防科工委个人一等功,某重点工程载机改装获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科技成果一等奖、全军科技成果一等奖,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航空报国杰出贡献奖”。


  在众多的荣誉面前,这位站在飞机设计研究前沿、为中国航空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简称中国商飞)副总经理却谦虚地说: “国家需要我们,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成为飞机总设计师,是吴光辉一生为之努力的梦想。


考入南航,

他一个人从汉口坐船来到南京


  与南航结缘,对于吴光辉来说实属意外,而这样的意外也让他的人生有了一个新的起点。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当他得知高考的机会时,一股巨大的力量和激情促使他发奋努力。凭借惊人的毅力,他在千军万马中闯了过来。那个时候都是先录取后选专业,当时南航的专业都是保密的,专业介绍很少,懵懵懂懂的他也不知道怎么选择。


        “我个人比较爱好电子,后来一看专业很多,有飞机设计、电子电气、雷达、发动机等,当时就想学飞机设计,将来可能做总设计师,于是就报了飞机设计专业。”这个简单而朴素的想法使吴光辉与航空结下了不解之缘,飞机设计事业也成为了他一生的追求和挚爱。


  入学报到的时候,吴光辉一个人从汉口坐船到了南京。回忆起当年的学习时光,吴光辉感慨道:“我刚进校门的时候学习基础不是特别好,在物理、化学、英语等课程上和其他同学相比差距还不是很大,但是高数明显感觉很吃力。”


        为了弥补过去政治运动耽误的学业,吴光辉刻苦求学,比别人花了更多的时间、下了更多的工夫。每次上完课,吴光辉就到自习室、图书馆看书,把课余时间几乎全用在了复习和自学上。为演算一道高数题,他时常沉浸其中,等有抬眼的工夫时,发现整个教室只剩下自己一个人。


  学校除了开设各种专业课程,还特别重视工程实践。吴光辉记得,大学二年级的时候,学校组织他们到国营峨嵋机械厂实习,他被分到飞机设计研究所学习锻炼。在那里,他和研究所里的技术人员们一起钻研如何改进飞机结构、提高作战能力。有些看似深奥的问题在一次次的技术钻研和思想碰撞中逐渐变得清晰起来。所里老师傅们丰富的“作战”经验更让他受益匪浅,“这种真实的工程环境对我后面的成长很有帮助!”学校重视实习实践的良好氛围也深深影响了吴光辉。


逐渐挑起飞机设计的大梁


  从南航毕业后,吴光辉被分配到了航空工业部603所担任技术员。刚开始,这位年轻的技术员并未引起大家的太多关注。但吴光辉踏实肯干、刻苦钻研,基于在大学学到的扎实的专业基础,加之对计算机这种新生事物的快速掌握,他逐渐显现出了在专业领域的优势。


  随着身边老同志的陆续调走,他渐渐成了设计小组的主力。由于缺少人手,整机的运算、燃油的消耗、弹药的消耗所造成飞机重心的变化等一系列数据,都由他来负责计算。凭着对航空事业的这股执著劲儿,经历种种磨炼的吴光辉慢慢挑起了飞机设计的大梁。


  从1987年开始的3年,吴光辉从军用飞机设计转到了民用飞机设计。1990年,他又重回军用领域,转入预警机的研制。凭着深厚的专业技术积累和全面的综合素养,吴光辉总能从宏观上把握设计,从工程方面综合权衡利弊,显示出了超强的把握全局的胆识和魄力。


        事实证明,他10多年的心血没有白费。在他的带领下,我国预警机研制开启了新的征程,他主持的科研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他个人排名第一。


  2005年,事业有成的吴光辉勇挑重担,从战斗机的设计中抽身出来,投身到ARJ21民用客机的设计中。ARJ21是中国第一次完全自主设计并制造的新型涡扇支线飞机。吴光辉认为,ARJ21的研制不仅为我国大飞机项目打下了良好基础,而且通过ARJ21项目,我们开始培育出自己的民机市场开发、产品研发和售后服务能力,使我国在世界民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在他的带领下,ARJ21支线客机首次获局方审定试飞成功,在ARJ21设计上所积累的经验成为大型客机C919设计的前奏。


挑战国产大飞机设计


  C919是中国继运10后自主设计的第二款国产大型客机。2008年5月,中国商飞挂牌成立,吴光辉调任新岗位,担任起中国商飞副总经理和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


        在多次与美国、德国、法国的合作交流中,吴光辉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国内基础的薄弱和国外技术的垄断与封锁使得一切都是从无到有、赤手空拳摸索的过程,前进的每一小步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他说: “我们设计C919,要做整个气动力设计,从机翼、机身到整机,从计算到分布试验。我们要体现技术的先进,如果没有其他机型先进,就没有优势和市场。我们在完全没有前人经验可参考的情况下进行这项工程,如何组织运作推进整个项目成为最大的决策。”


  如何打破国外的技术壁垒,如何调配国内的优势资源?吴光辉带领他的设计团队,在整体论证的基础上,集全国的力量做好这件事:一方面,组织来自南航、北航、西工大等高校的研究人员组成大型客机联合工程队,开展大型客机联合论证工作;另一方面,将现有的先进飞机设计方案拿出来,通过类比、对比研究,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确保安全性,突出经济性,提高可靠性,改善舒适性,强调环保性,以满足国际标准,实现性能的超越。


  为了实现预期目标,吴光辉带领大家实行“711”和“724”的工作模式。“711”,是指一个星期工作7天,每天工作11小时;而“724”是指在关键工作上7天24小时运转,工作人员进行倒班。而他自己,更是不记得有多少个节假日奔波在去往各个科研院所的路上。“每一个环节都不允许出现任何问题,一定要稳扎稳打。”吴光辉总是这样告诫自己。


        在他的带领下,2011年,C919完成了大飞机的初步设计工作,其中包括立项论证、可行性论证和预发展3个阶段,并于2011年12月9日通过国家级初步设计评审,全面进入工程发展阶段。按照计划,2012年将完成三级数字样机设计,发放全部生产用数据;完成共计70项风洞试验、结构强度研发试验、零部件符合性验证试验,飞行控制、液压、起落架、航空电子等主要系统综合试验开展安装调试;完成16项关键技术攻关,开展18项关键技术攻关。


原载新华报业网交汇点

版权事宜请与后台编辑联系



新三届菁英

一个班级走出三型飞机总设计师

统帅部点赞的海归战略科学家黄大年

国产航母副总师孙光甦: 

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

老鬼其人与《血色黄昏》

郑也夫:我是游戏规则策划人

郭少达:与肖晓琳道别

谭启泰:风,吹灭了蜡烛,吹旺了篝火

钟健夫:1980年代的政治激情与《南风窗》

周其仁:纪念杨小凯

雷颐:精神启蒙远未完成

北大教授海闻:从北大荒到北大到北加州

胡舒立和她的新闻专业主义实践

田小野:与王友琴面对面

帮着"摸石头"的人——回忆张少杰

送别新三届学友曹征海

蔡晓鹏:人大新三届校园往事钩沉

复旦数学77级:在新世界门前

何勤华:与李克强同班的律政精英们

追忆逝水年华:

北大经济系77级点滴回忆

北大中文系77级:

数风流人物,还看当年

蔡晓鹏:九号院·杜润生·中央一号文件

马小冈:走下莫干山

陈锡文:我与中国农村50年

古灵精怪的音乐奇才谭盾

李梅:我眼中的顾晓阳

孟勇,行走大地的灵魂歌者

郝荃汪建熙:财金侠侣

遇见纽约的秋天——

人大工经系78级校友李德顺先生专访

李秋零:机会来了就要抓住

房伟:留得生前死后名

行者?隐者?闲话少君!

方方小说《软埋》引发巨大争论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关注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反右运动60周年祭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