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卌年丨郑丽萍:我的高考作文在中央电台连播几天

2018-03-29 郑丽萍 新三届

         老编的话:2018年是新三届大学生中的77、78级走进校园40周年。他们有怎样的高考故事?他们的校园生活如何度过?本号延续“卌年”“校园”“同窗”等专题,征集新三届学子记录高考历程和大学生涯的文图稿件,共同分享新三届人永志不忘的那一段如歌岁月。 


作者简介

郑丽萍,天津大学无线电系77级,从中国银行总行退休。


原题

瞻未来无限美



        1977年我19岁,在贵州省普安县的一个知青农场里干活,已经一年多了。那年上半年,已经有传言可能要恢复高考,多少次我在心中默默祈祷,希望传言成真,那种忐忑不安,担心又期待的心情我至今难忘。


        我有每天清早听收音机的习惯,记得是贵州播种油菜的季节,1977年10月21日那天清早,收音机中传来关于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反复播送了好几遍,整个知青农场没人出房门,估计都在收听消息。知青马上可以报考,不用推荐,不看家庭出身,不用看关系。我的命运不再操决于他人,一次公平竞争的高考即将来临,我可以通过考试改变命运了!


        真是大快人心的好消息。我推开房门,觉得眼前一片光明,旁边屋子的兰姐也出来,我大声告诉她,招生制度改革了,兰姐兴奋地补充:不用推荐了,人人有机会。此时我们的脸上笑开了花。


        那天出工的活儿是播种油菜籽,我胸前斜背着背箩,里面装着混着草木灰的油菜籽,我嘴里哼着小曲,手上大把抓着油菜籽,撒向拢好的一条条土沟。这哪里是在播种油菜,分明是在播撒希望啊!后来还没等到油菜花开,这位播种的姑娘,就手握大学录取通知书,离开了这片土地了。


        一群有志青年进入备考阶段,每天出工回来,匆匆吃了晚饭,来不及洗掉满腿泥巴,就开始如饥似渴地看书复习。知青点没有电灯,每天晚上在煤油灯下看书,第二天早上起来鼻孔里都是黑的。现在回忆,那是我人生看书做题效率最高的时期,也是心情最愉快的时期,目标在前,行动在己,人生难得几次这样的体验。


        贵州省高考具体日期公布后,妈妈托人给我带来书信,说其他知青点已经有人返城,专心致志复习,准备迎接高考了,让我考虑是否请假回城。


        当时我们知青点没有一人请假回城复习,因为同一时期还有招工回城指标,招工还是要推荐的,出勤率是主要考核指标,请假者意味着放弃参与竞争招工。


        我考虑了一晚上,决定请假,我去约兰姐一起请假回城,兰姐的思想斗争更为激烈,她比我大三岁,比我早下乡一年,她告诉我,她还是决定以等待招工为主,不先请假回城。


        她把我们俩复习时共用的一本65年出版的《高考理化试题分析》给了我,并说:“你的成绩比我好,考上的可能性大,今后我们不在一起复习,这本试题对你更有用。”她把试题递给我,就低头进屋了,我感觉到她的眼中闪着泪光。


        决心已下,我向带队干部提出了请假申请,理由是家中有事情需要我去处理,他看了我几眼,没有多问就准假了,我的成绩比较好,在这个小县城许多人都知道,他也明白我是要破釜沉舟回城备考了,大家心知肚明,谁也不说破,感谢他爽快地批准了我一个月的假期。


        获准假期后的第二天清早,我用洗干净的背箩背上我的复习用书,独自踏上回城路。知青点离县城大约30公里,有20多公里是山路,不通汽车,平时回城都是结伴而行,这次自己回去没有任何胆怯,只有兴奋,健步如飞。


        贵州的山路几乎都是两山之间有条河,下山过河,过了河再上山。有座山头叫斜坡,站在斜坡上已经可以看到通往县城的公路了,此时的我异常兴奋,背着背箩飞奔下山,犹如一只欢乐的小鸟。


        高考的作文题目是“大治之年气象新”,当我打开语文试卷,看到这题目时,心潮澎湃,这一年来的万千气象涌上心间,这不是在高考,是给我一方天地,让我释放压抑已久的情怀,让我有机会倾诉对新生活的向往与热爱。


        这一年里直击我心灵的事件就是恢复高考,眼前浮现出人们为参加高考所做的各种努力,此时一件真实的事情进入我的脑海:弟弟告诉我书店来了新的复习资料,我跑到书店时,书店门口排起了长队,人们的求知欲望空前未有,这不就是新气象吗?我的作文以第一人称叙事开始,讲述了自己在书店两次遇到中学老师的情景……


        高考成绩还没下来,就听到县城有人在传:咱们地区(一个地区8个县)有个考生的高考作文太棒了,据说把改卷的老师都给激动了。我一听作文内容,窃笑:这是本人的大作啊!


        那一年,我的高考作文被推荐为“全国高考优秀作文”,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续播放了好几天。播放时我已经在天津大学校园中了,是与大学同学一起收听的广播。北京二中的语文老师赵庆培先生为我的作文写了点评。


        贵州省那年没有通知考生们的具体分数,由于我的成绩突出,已经知道我是全县第一,有人传是地区第二,后又有人说是地区第一。后来天大去贵州录取考生的赵老师告诉我:我是贵州省为数不多的高分考生。


        填报高考志愿时,我心中一点谱都没有,我哥哥是无线电爱好者,他告诉我:要向四个现代化进军,无线电技术很有用。定下专业就找学校,知道自己考得还可以,我盯着清华大学的无线电技术专业良久,企图填报。


        当时可以商量的就是我的中学老师,哥哥工厂的技术人员,只有他们有过填报大学志愿经验。一位上海交大毕业的技术员告诉我,报清华有点危险,如果落选你就得回到知青点继续种田,这个后果还是很严重的,我就把眼光移往其他学校。


        贵州省那年的理科招生简章,清华大学下面就是天津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招两人。我没有过多考虑就填了天津大学,至于天津大学是中国最老的大学,是15所重点之一这些情况,都是上大学后才知道的。


        我生活的这个小城,还没有过考上重点大学的考生,我应该是那个小城第一个收到重点大学录取通知书的考生。大学录取通知书是寄到妈妈单位的,我们家住单位宿舍,那天我回家路过妈妈单位,有人招呼说:大学生来了。我想可能是我的入学通知来了,妈妈递给我那封粉红色的天津大学学生会的欢迎信。


        我任凭激动的泪水顺着我的脸颊流,妈妈的眼睛也闪动着泪花,妈妈的同事拥着我,真诚地祝福我。


        我被天津大学录取,让小城人民感受到了高考的公正、公平。首先被触动的就是我的哥哥,他小学毕业就中断学业,为给家长减负15岁就进工厂当工人。就在我得到录取通知书的当天,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哥哥找来我的全部中学课本,他要备战高考了。


        哥哥的行动又影响了他的工厂伙伴们,他们要找回失去的受教育机会,他们要在公平、公正的高考制度下圆自己的大学梦。哥哥终于成了78级大学生,后来贵州教育战线多了一位敬业的大学教授。


        怀着感恩的心情,听着《祝酒歌》,我踏上北去的列车:


        瞻未来无限美

        人人胸中春风吹


原载《南方都市报》2017年11月09日

图片选自网络,版权事务请与编辑联络



卌年:恢复高考记忆

蒋泰维:一个司炉工的人生转折

纪平雄:改变命运的二十天

彭澎:应届生没有优势只有压力

何学忠:我的高考我的痛

邵学新:跨越十三年的两次高考

朱志宏:我难以忘怀的地质实习

张耀祥:四十年后重聚首,回眸刻骨那段情

郑启五:一名炊事员的大学梦

俞微:大叶榕的新叶

北大经济系77、78级同学相聚深圳

彭艳:一张历史照片引起的回忆

青春芳华,四十年不老的神话

陈小鹰:1980年代初期之复旦大学影像

他们的大学故事,也是77级的青春记忆

刘大椿:一张老照片带出的珍贵记忆

陶景洲:我的同学李克强

陶海粟:挑战权威的初生牛犊

周慕冰:我们是知识改变命运的典型

乔凯华:我们给邓小平写信要求“专升本”

雷飞志:猪肉、香烟及那年高考

孟国治:高考那年,从打入另册到跃过龙门

郑忆石:我看到考场赶出去一个作弊者

詹国枢:高考改变了我们全家的命运

复旦数学系77级:在新世界门前

李辉:晒晒我的1977年高考试卷

吴工圣:我和我们宿舍的七条汉子

陈锡文:人民大学78级报到第一人

追忆逝水年华:

北大经济系77级点滴回忆

北大中文系77级:

数风流人物,还看当年

北大1981:一个口号激励一代人

陈平原:再也写不出比“高考作文”

更有影响的文章了



记录直白的历史

讲述真实的故事

  长摁二维码  

加盟新三届

 

我们不想与你失联

备份永远的新三届

   余轩编辑、工圣审读

征 稿


新三届公号向新三届朋友征集稿件

主题一:新三届人的高考之路

主题二:新三届人的大学时光

主题三:新三届人的文革经历

主题四:新三届人的上山下乡

主题五:新三届人的当兵岁月

主题六:新三届人的爱情故事

主题七:新三届中的菁英人物

主题八 新三届人的职业生涯

主题九:新三届人关注的话题

来稿请附作者简历并数幅老照片。

投稿邮箱:1976365155@qq.com

联系人微信号:james_gz7
联系人电话:13570472704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