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问百答说范蠡》51:西施是文种还是范蠡发现的
《百问百答说范蠡》从读者阅读兴趣出发,采用“问题式”文体——百问百答,介绍了春秋末期越国上大夫、上将军范蠡智勇双全的完满人生,阐述了范蠡的政治、军事、经济、哲学、外交、教育、商业、经营等光辉思想,探讨了姜子牙、百里奚、管仲、老子、孔子等圣人思想和业绩对范蠡的影响,在与文种、伍子胥、孙武、子贡、白圭、吕不韦、张良、刘基、诸葛亮等风云人物的比较中,展现了范蠡兴国富家的卓越才能和实践,揭示了范蠡特立独行的人格,论述了范蠡的历史功绩和研究范蠡的现实意义。是用“准学术”方法研究历史人物、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尝试性作品。
百问百答题说范蠡,总有一个问题你会感兴趣。
夏廷献《百问百答说范蠡》51 ——
西施是文种还是范蠡发现的
首先说说西施是否真有其人。
西施是我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著名美人,是否真有其人,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因为最权威的史书《史记》对勾践、文种、范蠡、夫差、伍子胥、伯嚭这些决定西施命运的人均有详细记载,惟独没有西施的只言片语。《春秋》、《左传》也未载西施其人。
如何看待《史记》、《春秋》、《左传》这些权威史书没有西施的记载?
太史公不说,不等于没有。孔子作《春秋》绝笔于获麟之年。吴越之事,略而不备。
《战国策》、《管子•小称》、《庄子•齐物论》、《墨子•亲士篇》等,对“西施传说”有了记载。著名的成语“东施效颦”出自晚于春秋战国时期《庄子•天运篇》:“西施病心而颦,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文中三次提到了西施,从这里可以看出,西施真有其人。但这个片断似乎不足以说明问题,因为“庄子”是一位浪漫主义作家,他的著作常常是“梦话”。
《越绝书》一书,对越国事始有较详细记载,继《春秋》之脉直至越王勾践称霸而绝——故曰《越绝书》。作者为东汉袁康、吴平。后人评价:其时去古未远,残编遗事,固当不泯,缀辑而成,事裨史缺。治吴越史者,率以为据。该书开始提到西施其人,之后言西施者,多以此书为本。
既然言越国史实的《越绝书》记载了西施其人,应该说是可信的。
这就是说,古代官方典籍对西施是有记载的。
至于西施故事,民间流传千年不衰。在西施生活过的吴越地方有,在她从未到过的其它地方也有。文学作品就更多了,屈原的《九章》、枚乘的《七发》都提到过西施。
中国社会存在的这个奇特的“西施文化现象”,从一个侧面也可以佐证,西施真有其人,不然,决不可能这么“源远流长”。
其次说说西施的出生年月。
西施的出生年月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有学者认为西施出生于公元前506年。笔者对此说持保留态度。
如果认定西施出生于公元前506年,那么,公元前489年勾践构筑新都后决定实施“美人计”时,西施已经17岁,在那个平均寿命只有20岁左右、女孩16岁之前一般就要嫁人的时代,17岁已经不是少女了,何来“浣纱少女”之说?且经过三年培训后,西施已经接近20岁,保持“花容月貌”迷惑夫差谈何容易?
故而笔者认为西施公元前504年出生比较合理。经过三年培训后送往吴国时不大不小18岁,各方面都比较成熟了。
另,勾践从吴返国后,接受了范蠡制订的“十年生聚十年教训”兴越灭吴战略,颁发了“鼓励生育令”,其中有“女子十七,男子二十,不嫁不娶者父母受罚”之条款,从依法办事的角度看,西施被发现时,年龄也不能大于16岁。
西施如果活着,今年——2009年,应该是2513岁了。其实,西施一直活在人们心里,而且还将一直活下去。
再次说说是谁先发现了西施。
谁先发现了浦阳江边一个小山村的美女西施?历来有两种说法:
第一,范蠡发现说。由此演绎出了许多范蠡和西施之间的一系列传奇故事。为文人们提供了想象的广阔空间,成为文学、戏剧、曲艺等门类作品“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原材料。
第二,文种发现说。认为是担负“司徒”(管理内政——土地和人民)的上大夫文种发现的。笔者赞成这一说法。范蠡跟随勾践返越后主要负责军事、军赋、司法、刑狱、工程(构筑越国新都——今绍兴)之事,“选美”不属他的“职权范围”。
《吴越春秋•勾践阴谋外传第九》这样记载:“越王谓大夫种曰:‘孤闻吴王淫而好色,惑乱沉湎不领政事,因此而谋可乎?’种曰:‘可破吴。吴王淫而好色,宰噽佞以曳心,往献美女,其必受之,惟王选择美女二人而进之。’越王曰:‘善’。”令文种带上善相人者,遍游国中,凡有色者,记其人,从中选优。”
从《吴越春秋》的记载可以看出,是文种奉命选美。这就从根本上厘清了范蠡选美遇到到西施,一见钟情订下终身的传闻。
又,《越绝内经九术第十四》云:“昔者越王勾践问大夫种曰:‘吾欲伐吴,奈何能有功乎?’大夫种对曰:‘伐吴有九术。’王曰:‘何谓九术?’对曰:‘……四曰遣之美(女),以劳其志……’(注:《吴越春秋》作‘以惑其心而乱其谋’”)
文种向勾践提出“灭吴九术”之四就是使用诡道“美人计”,勾践令其带上善相人者,遍游国中选美,是顺理成章的事。而此时范蠡的任务主要是悄悄地征兵训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