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帆品读】屈杰:刘庆霖诗性思维初探
点击上方蓝字,一键关注并置顶云帆诗友会
云帆品读
庆霖先生是我特别推祟的一位诗词作家。读庆霖的诗词,就像走进了一座新奇的花园,触目皆是奇香与异色,弥漫着别样的风情与韵味。其作品的最大特色,一言以蔽之曰:新。那么,庆霖先生的作品新在何处呢?或云新在思想,或云新在内容,或云新在语言,或云新在手法,这样说当然没有错,但是这些都不过是表象而已,其根本原因在于其思维方式的新颖独特。我们不禁想问:他心灵的幽谷中究竟潜藏着什么?他的奇思妙想是怎么产生的?他那么多的精妙之作又是如何创造出来的呢?
关于这些问题,我们先不妨听听他自己的艺术主张吧。庆霖先生是“旧体新诗”的首倡者,他认为“诗是生命的一部分,是焚烧思想留下的舍利”,主张“用旧诗的形式创作新诗,用新诗的理念经营旧诗”。 我认为其关键词就是“新诗的理念”。那么新诗究竟是什么理念呢?对这个问题的回答肯定见仁见智,据他自己说主要表现在“内涵深广”、“思维灵动”、“语言鲜活”,这三点又互相呼应,互为表里,其根本点在于思维方式的灵动。我认为,由于借鉴新诗,庆霖先生的思维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已经“灵动”起来了,而这正是其作品能出新出彩的根本原因。
一、跳跃思维
跳跃性思维大都是指不依正常的逻辑顺序,常常省略一些步骤,直接从命题跳到答案的一种思维方式。庆霖先生的诗作,多有不遵循正常的逻辑关系,连续跳跃几个步骤,直达结果而形成的佳作。如“喜观崖雪纷崩落,听得残冬倒塌声”。很是新颖。初看此句,似乎逻辑不通,然细细品味,觉得合情合理,还特别富有诗味。正常的思维链条是:残冬--崖雪--崩落--倒塌声。从残冬到崖雪,此正常之关联也,从残冬到崖雪崩落,此一重跳跃也;从残冬到倒踏声,此二重之跳跃也。因此二重跳跃,诗句才新奇亮眼。难怪此句一出,即在网上传开,好评如潮。又如“捆星背月归来晚,踩响村头犬吠声。”也是运用跳跃性思维创造的名句。犬吠声只能听到,怎能踩响呢?其实这中间也省略了两个步骤:即作者踩在地上发出声音,而这声音又被狗感知到了。当然,跳跃性思维还有另外的表现形式:大起大落,反差强烈。比如他的《悼念华国锋》:“纵然凡是误,拨乱亦雄才。地陷之前夜,把天翻过来”。先言华坚持“两个凡是”,犯下了历史的错误,抑也;接着写华拨乱反正,翦除“四凶”, 堪称雄才大略,扬也;接下两句是对华拨乱的历史功绩的诗化表述,同样大起大落:眼见地将陷矣,突然出手把天重新翻过来。又是双重跳跃,大开大合,手法非凡。读这样的诗句,我们能明显感受到诗人跳跃性思维产的巨大魅力。
二、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就是反其道而思之,是沿平常思维的反面去思考的思维方式。正向思维当然可以出佳作,但是由于绝大多数人都行走在这条道上,所以此道非常拥挤,而逆向思维的路径却少有人行,先行者容易抢得先机。庆霖善用逆向思维,故尔诗作卓尔不群,出新生奇。
逆向思维又有多条路径,如回头是岸法,以旁写正法,合情乖理法,反客为主法,以下各述其详。
先看他的《闻清东陵每年下七十二场浇陵雨》:“皇家权重自通灵,能贿神仙到九重。七十二场浇墓,一场不是济苍生。”据说清东陵地区风调雨顺,每年都要下七十二场浇墓雨,却从不下冰雹,包括龙卷风。一般的作者面对此题材时大都会去赞美此地的风水,或去颂扬皇家的威福,庆霖却独辟蹊径,鞭苔皇权的极度自私与家天下的极其不公,堪称立意新颖,高屋建瓴。这是典型的回头是岸法。
再看他的《武湖渔民》:“日色涂成秋枣容,晨昏出没水云中。平湖锦帕船犁破,却用渔歌细细缝。”作者并不从正面着笔去状写湖美鱼肥,而是以奇特的想象勾勒出了湖畔农家的生活,据此,武湖的富饶美丽,渔民生活的幸福美好,尽在不言之中了。这种以旁写正的笔法比正面着笔更具艺术感染力。
一般人写诗总是追求合情合理,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对,但也许正是由于这种思维方式,产生了大量平庸之作。有些诗作,表面上看,似乎不合理,但细品却又合情,且诗趣横生,这就是古人所云的无理而妙。如他的《送于徳水之日本》:“百年聚散似飞鸿,唯把真情叠梦中。分别望残心里月,相逢握痛指间风。”指间风怎能握痛,乍看不合理,但细思之,又合乎常情,这就是合情乖理之法。
还有一条路径就是反客为主法。请看他的《泰山观日出》:“玉皇顶上雾初开,大小峰峦膝下排。稳坐松前倚石案,招呼红日见吾来。”历来写泰山的名诗佳作多矣,若不能独辟蹊径,则会落入窠臼。这首诗妙在反客为主:让太阳出来见人,此时,太阳是客,人是主;而让人去见太阳,则太阳是主,人为客。主客易位以后,顿觉新颖别致。
三、灵感思维
灵感思维是指凭借直觉而进行的顿悟性思维,具有随机性、偶然性的特点。它是创造性思维迸发出的火花,小则可以照亮幽暗的小径,大则可以点燃满天的繁星。
庆霖先生的大多数诗作,都是灵感思维的妙品。正如他自己所云:“动员灵感皆担酒,典当春风聊买诗。”他的灵感之丰富之密集,直教人啧啧称奇。正因为如此,他的作品总是那样的精彩与杰特。
他的灵感思维的妙句比比皆是。如“严冬犹有春潮涌,一夜江声上柳条”(《吉林林雾凇》);“欲向城头寻旧事,有人独自夜吹埙”(《西安怀古》);“萤火飞针缝夜幕,鸟声穿树作年轮”(《旅馆夜起》);“天堂没有门牌号,只可随缘不可寻”(《行走天路》);“夜里查房尤仔细,担心混入外星人”(《高原军人》);“蝶衣沾走杂花色,大块春光拍翅飞”(《十二上龙潭山》);“红叶相思山亦瘦,那天握了深秋手”(《蝶恋花·秋行曹雪芹小道》);“鸟啄夕阳全不顾,黄昏小到一盘棋”(《野奕》);“谁家挖菜归来女,提一花篮布谷声”(《春韵》);“一声鞭响白云走,留下群山空栅栏”(《感受毛垭草原》)。
有的朋友也许在想,灵感为何频繁地造访他呢?其实他在培养灵感思维方面也颇有方法。据他在《灵感的培养》一文所云,有以下八种方法:一曰把激情注入世界;二曰用孩童的目光看世界;三曰学会诗意地生活;四曰保持思维的连贯性;五曰给自己插上想象的翅膀;六曰物我换位,天人合一;七曰开拓襟抱;八曰坚韧执着。
庆霖先生培养灵感的法门,是他实践经验的总结,相信于诸君皆有裨益。由于他深知之并行之,所以,他的灵感才会像一江春水,汩汩滔滔,奔流不息。限于篇幅,这里就不展开细谈了。
四、生命思维
众所周知,作诗需用形象思维,但光有形象思维肯定是不够的。总结自己与他人的创作实践,庆霖先生又提出了生命思维的新概念。这个概念一经提出,便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广泛的共鸣。何为生命思维?庆霖先生是这样描述的:“生命思维方式,是指在现实主义和形象思维的基础上,大胆使用通感、象征、移情等手法进行诗歌创作。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赋物以生命;二是物化自我;三是视无形为有形”。
生命思维虽然是一个新概念,其实古已有之。如屈原的“飘风屯其相离兮,帅云霓而来御”;李白的“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张若虚的“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苏轼的“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辛弃疾的“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温如的“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都是运用生命思维创造出的脍炙人口的名句。但是这些诗人运用这种方法进行创作时,大都是灵感突现,偶一为之, 既没有形成流派,也没有产生代表性诗家。
今人中,有意识地运用生命思维进行创作并取得丰硕成果的,首推庆霖先生,他以生命思维创造的精品力作比比皆是。
他善于赋物以生命。在他的笔下,睡莲可以做梦,阳光可以啄食白雪,残阳可以盖邮戳,繁星可以交友,江山可以握手......在他眼光中,世间万物皆有生命,都可以对话与交流。他这样吟咏道:“却怜池里轻舟过,摇醒含苞梦一船”;“阳光啄食空巢雪,知有春莺飞欲回”;“暮色信封无寄处,残阳半个旧邮戳”;“繁星皆旧友,峦嶂亦家人”;“江山一握手,天地两知音”。
他还善于物化自我。人虽是万物之灵,但亦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所以,最高境界是天人合一,物我两忘。庆霖先生经常把自己化作一棵树,一座山,一滴露,一声鸟鸣......在《清晨过小昭寺》中:“煨桑烟雾绕经堂,大殿众僧超度。我是石狮门口坐,胸中有佛未开光”。在小昭寺,他把自己想象为石狮子,渴望心中的像得到高僧的加持和开光。又如《过五指山二首》:“椰风相伴友相牵,登得奇峰天海间。一抱白云沾五指,蓦然回顾手成山”。他想象自己的手沾满白云,流淌泉音,变成青山。他不仅物化自我,有时还物化他人。在《观老者放飞笼中鸟》中写道:“清晨老者立江浔,双手托飞绿鸟音。能使心空荡乌雀,朝天十指亦森林”。老者的十指在作者的眼光中就是一片森林,这是一片自由的森林,笼中鸟因此飞出了牢笼,飞进了自由的天空。
他还擅长化无形为有形。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无形的、无声的、无知感的事物在他的笔下都化成了有形、有声、有知感的了。他在《白城包拉温都赏杏花》中吟道:“头枕鸟声山径卧,手中一叠杏花风”;“林间坐到夕阳晚,撩起黄昏看杏花”。鸟声无形,怎么能枕?清风无形,怎么能叠?黄昏无形,怎能撩起?其实,这正在这组诗的高妙之处。其一,鸟声能枕,可见鸟鸣声浓度之高,密度之大;其二,杏花风能叠,可见境界之幽美,心情之恬淡;其三,黄昏无形,为何能撩起?因黄昏至则夜幕将临也,而夜幕似乎有形,可以拉下,也可以撩起。这样写,极大地拓展了作品的想象空间,丰富了作品的审美内涵。
这样的诗句就像颗颗珍珠,熠熠生辉,在他的诗作中俯拾皆是。如“灯笼光引春归路,子夜钟声已泛青”;“灵魂已被鹰啄出,晒在云边天葬台”;“手摁江声归笛孔,襟翻雪色入梅花”;“手握星辰偏不摘,留将指印鉴重来”......在这里,声音不仅有形,还有色彩;灵魂不仅可以被啄出,还可以晾晒;江声可以被摁住;雪花之色可以飞入梅花之中;手可以握住星辰,还可以留下印痕。真是奇思妙想,匪夷所思。这种手法在修辞家眼里是移觉,或称通感,但我们更应明白,作者为什么能这样通感,其实是因为他具有“无中生有”的深厚内功。
生命思维是打开诗国之门的又一把钥匙。当我们拥有了这把钥匙,就能打开诗坛神秘的大门,步入幽深的堂庑,欣赏到更加迷人的风光,创造出“妙处难与君说”的艺术境界。
庆霖先生是当代诗坛的代表性诗家,是诗词创新的一面旗帜,他以新诗的理念经营旧体诗词,所以他的作品总是那样鲜活新奇,豁人眼目。他的诗词是一座幽深的艺术宫殿,要进入他的堂庑,探入他的内庭,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是故本名之曰初探,探入未深,我固知之,惟冀能有更多的人走进他的殿堂,欣赏到那绝美的风光,破译出他艺术的密码。
刘庆霖简介
刘庆霖,黑龙江省密山市人,1959年出生,曾任某部政委,上校军衔。退役后,历任《长白山诗词》副主编、国务院参事室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国诗词年鉴》执行副主编。现为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诗词》副主编,著有《刘庆霖作品选》(诗词卷、理论卷)等。
评者简介
屈杰,湖南衡阳县人,知名诗人、辞赋家,衡阳市行远文化传播公司总经理。慕屈子之高洁,羡庄生之逍遥,崇孟子之大义。作品在全国诗词联赋大赛中荣获等级奖一百余次,其中一等奖二十余次。著有诗文集《沧海月明》、长篇诗传《生怕情多累美人――郁达夫诗传》、长篇报告文学《守望莲花——一个人、一座山、一个梦》、长篇诗论《其体曰旧,其命维新》。
参看:
【英子评诗】第102辑:高山流水共题诗——赏评刘庆霖、王海娜诗词(上)
【英子评诗】103辑:高山流水共题诗——赏评刘庆霖、王海娜诗词(下)
云帆·个人专辑集结号(不断添加中)
王海娜 张彦彬 刘清天 雷海基 张正清 刘金平
屈杰:刘庆霖诗性思维初探
约稿:江右琳子;编辑:璐雨诗
本专辑由云帆诗友会独家呈献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云帆诗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