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英子评诗】103辑:高山流水共题诗——赏评刘庆霖、王海娜诗词(下)

云帆出品 云帆诗友会 2022-04-30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云帆诗友会

【英子评诗】第 103 辑

高山流水共题诗

——赏评刘庆霖、王海娜诗词(下)


        “山青青,水碧碧,高山流水韵依依,一声声,如泣如诉如悲啼,叹的是:人生难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难觅......”李谷一的《知音》这首经典老歌之所以打动了听众的心,就在于人人内心渴望知音的共同情结。“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每当我们回眸古代的知音夫妻,更是羡煞无比。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李清照与赵明诚、陆游与唐琬、顾太清与奕绘、钱谦益与柳如是......他们的爱情故事广为流传。当今诗坛上,亦有不少“知音夫妻”琴瑟和鸣,“夫唱妇随”,演绎着当代诗人的爱情故事,刘庆霖与王海娜就是这样一对“知音夫妻”。他们或同题、或唱和、或互赠,情真意笃。现选取他们的六组同题诗做一比较赏评,拟分两期推出,上集主要推出三组写景诗词,下集着重推出三组咏物诗,以飨读者:

吉林雾凇(词韵)

刘庆霖

玉树婆娑映彩桥,阶霜渚雪日方高。

严冬犹有春潮涌,一夜江声上柳条。



吉林雾凇

王海娜

不染尘埃似雪痴,现身江岸意谁知。

严冬错过百花约,犹借寒霜放一枝。

英子简评

        相同点:吉林雾凇是中国四大自然奇观之一,“一江寒水清,两岸琼花凝”是吉林雾凇仪态妖娆、独具丰韵的典型概括。这组同题诗均写出了吉林雾凇婆娑多姿、不染尘埃的美。


        刘诗采用词韵,前两句写出了吉林雾凇形成的奇观,后两句写出了吉林雾凇形成的原因。起句描绘了江岸边的树木披上了银霜,晶莹的玉树映照着彩桥。次句罗列阶霜、渚雪、冬日等景物,描绘出江城冬日奇特的景观。转句道出造成雾凇这一奇景的原因:严冬犹有春潮涌。每到冬季,尽管松花湖上一抹如镜、冰冻如铁,但冰层下面几十米深的水里仍能保持4℃的水温,水温和地面温差常在30℃左右,于是就形成了市区以下几十里不封冻的江面。温差使江水产生雾气,江面上白雾袅袅,久不消散。沿江那十里长堤,苍松林立,杨柳抚江,在一定的气压、风向、温度等条件的作用下,江面的大量雾气遇冷后便以霜的形式凝结在周围粗细不同的树枝上,形成了大面积的雾凇奇观。故而诗人写道:一夜江声上柳条。作者笔法灵动,没有实写雾气凝结的冰霜挂上柳条,而是以虚写实,因有春潮涌动,故有“江声”。以“一夜江声上柳条”作结不仅可以道出造成雾凇奇观的根本原因,而且达到了“无理而妙”的艺术境界,给人回味。


        王诗采用平水韵,以拟人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吉林雾凇晶莹剔透的美。起句将吉林雾凇比作白雪,突出其“不染尘埃”的纯洁,表现其纯净之痴,故承句完全将雾凇人格化了,诗人笔下的雾凇完全如同一位纯情的少女,立在江岸,其意谁知?转句宕开,严冬时节,百花凋零,然眼中有爱的诗人则写成“严冬错过百花约”,继续以拟人手法写严冬错过了百花的约会,故借寒霜绽放出雾凇这种晶莹如雪的“花儿”以装点严冬,使得严冬少了萧瑟,多了妖娆与魅力。


        不同点:刘诗善用通感的艺术手法,将视觉的“冰霜”转化为听觉的“江声”,营造了奇妙的境界;王诗善用拟人手法,笔下的雾凇与严冬均具有人为的情态与动态,生动有趣。

题京西古道驮马塑像(词韵)

刘庆霖

挥汗驮星月,山重水复重。

毛残力无减,骨瘦气犹雄。

踏碎蹄间铁,磨圆石上风。

如藤千古道,印有几行踪。



为京西古道驮马塑像作(新韵)

王海娜

对日一长啸,依然捧壮心。

披鬃犹似瀑,昂首亦如琴。

驮到峰恭立,观来月忘沉。

西风敲瘦骨,形铸大山根。

英子简评

        相同点:看到这个题目,很自然地想起元代散曲大家马致远那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在这些意象组合中,“瘦马”是一个典型的意象。京西古道以“西山大路”为主干线,连接着纵横南北的各条支线道路。远古的烽烟、民族的交往、宗教的活动、筑城戍边以及古道、西风、瘦马等数不清的神奇故事,散落或留存在古道两侧,它是那个时代经济、文化的具体象征,从中可以感受到时代的变迁和历史的足音。京西古道距今有数千年的历史,它所蕴涵的厚重文化底蕴和灿烂的永定河流域文化叠聚成辉。这两首五律以京西古道的驮马塑像为描写对象,借此诉说着历史的厚重与沧桑。


        刘诗采用词韵,穿越历史时空,通过对驮马塑像的描述,表现了驮队的艰辛,写出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的一隅。首联开门见山,思绪拉到千年以前驮马披星戴月地运煤拉炭的情形。诗人以“驮星月”道出驮马劳作的时间之长,“山重水复重”突出路线之长,足见驮马的辛劳。中二联凸显驮马精神,很见气象:即便鬓毛残稀,力量依然不减当年;长期的劳作使得驮马身骨日瘦,然气势犹存。它们不知踏碎了多少蹄间铁,又磨圆了多少石头,尤以“磨圆石上风”这一虚笔出彩传神。尾联回到古道: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劳作,驮马在古道上留下了一个个蹄窝。“如藤千古道”借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枯藤”“古道”这两个意象,独具苍凉意味。


        王诗采用新韵 ,表现了驮马壮心不老的坚韧品质。首联先声夺人,突出驮马的满怀壮志,这是出征前的驮马精神。颔联写出了驮马塑像的不同姿态,两个比喻形象贴切。颈联采用拟人、夸张的手法写出驮马劳作的时间之长,突出驮马的艰辛,“峰恭立”“月忘沉”很好地烘托了驮马坚韧不拔的毅力。尾联表现了驮马内在的灵魂,“西风敲瘦骨”借用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西风”“瘦马”两个意象,“敲”形象地写出了驮马在长期的劳作中日渐消瘦却不忘初衷的精神,铸就了大山之根,从而赞美了驮马的高大形象,此形象或是中华民族之魂吧。


        不同点:刘诗咏物内外兼具,虚实结合,善用通感手法表现京西古道的驮马塑像,进而写出那一段沧桑的历史足印,表现历史的沧桑之感,浑厚深沉;王诗咏物形神兼具,语式错落,善用多种修辞手法表现京西古道的驮马塑像,进而塑造驮马般的坚韧精神品质,大气灵动。

题梅岭石人(词韵)

刘庆霖

眼里群山黄复青,几时妆罢立云坪?

相思已作石头状,风韵依然神女形。

守候千年无泪水,觅行万里有心灯。

今吾愧少助君力,只向苍茫唤一声。



和庆霖《梅岭石人》(词韵)

王海娜

娇姿云影久娉婷,为信归来一诺盟。

星夜时闻如梦令,花山总见雨霖铃。

情输万里风能读,爱到千年石可听。

已抱青枝盈喜色,今宵或许可逢卿。

英子简评

        相同点:梅岭石人是秦岭余脉山阳县境内梅子岭上一个高十余米的自然雕塑——望夫石。专家断言,梅岭石人距今至少5万年以上。高天流云,风雨际会,雷电交加,千万余年的伫立,千万年的翘首,千万年的相思,对观望者而言,是开启了一份坚定的信念?还是拨动了一腔无可奈何的怅惘?抑或是勾起了一生的满怀忧伤?刘庆霖、王海娜同题同韵的《梅岭石人》诠释了这一份千万年的等待与相思,用心解读了这份人世间的真爱故事。


        刘诗采用词韵,由外而内地描绘了梅岭石人的风韵与情感,感慨万分。首联直接塑造梅岭石人的整体形象:站在山坡上的“望郎归痴情女”年复一年地望着、望着,所见到的群山黄了又青,青了又黄,依然不见心上人归来;她是什么时候为所悦者梳洗妆容而立于云坪的?颔联由内而外地写出望夫石的相思与风韵:长时间的翘首等待,刻骨的相思已经化作坚固的石头,对心上人的爱亦如磐石坚不可摧;经过了上千年的等待,她的风韵依然如神女般美丽。颈联着力表现望夫石的情感世界:守候了千年,泪水已尽;寻觅了万里,心灯依然不灭,对心上人的爱是那么的忠诚与执着。尾联抒发自我情怀:看着这块望夫石,诗人惭愧无法相助,唯有向苍茫大地呼唤一声。诗人呼唤的是什么?至此戛然而止,留给读者更多的思索——或是替望夫女呼唤远方的爱人早日归来;或是呼唤人间至真至纯的爱情吧。


        王诗亦采用词韵,着力表现了望夫女的情感世界。首联总写望夫女的娉婷姿态与坚定的信念:娇美的姿态亭亭玉立于山坡上,为了心中爱的承诺与两人的海誓山盟坚守着,始终相信郎君能够归来。颔联很见艺术性,以“星夜”“花山”时空交错,巧嵌《如梦令》与《雨霖铃》这两个词牌,含蓄地写出望夫女的痴情与凄苦。颈联情理相生:“情输万里风能读”借风传情,写出了望夫女无望的等待,唯有风知道,万里之外的爱人是否知晓呢?“爱到千年石可听”更进一步,即便郎君不知道望夫女的等待,可是痴情的人儿依然不改内心坚贞不渝的爱恋,爱如磐石,唯有石头知道她的心声。尾联陡转,情感世界亮出了希望的色彩:已抱青枝盈喜色,今宵或许可逢卿。这块望夫石的怀中已经抱有青枝,分明充盈着喜色,或许今晚郎君就可以归来相逢吧。


        不同点:刘诗情感基调深沉,多有无奈之感,较为悲观;王诗情感基调凄苦,然能以无望之中寄寓希望,表达美好心愿。


        无论如何,这尊望夫石已经成为人们心中有情人的精神化石。她不禁让人咀嚼一个个现实生活中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真实故事,更让人感到,无论你是日夜厮守的有情夫妻,还是两情相悦的情人,只要拥有的是一份真爱,那一定是千年百年修积的结果!那一定是上天对你们深情大义的格外恩赐!它昭示我们的是:珍惜、呵护、享受一份共同拥有的真爱,走好生命中的每一天,每一步!刘庆霖与王海娜正是这样一对有情夫妻,我们可以从以下的互赠诗感受到这对“知音夫妻”的深情——


刘庆霖赠王海娜:


观妻缝衣有感

窗前缝缀用情真,脱手方知针脚匀。

彩布中间加片梦,衣衫穿旧梦还新。


生査子·春游赠妻

        四月早春时,泥土生芳草。抓把绿风香,抓把莺声小。

        蹑脚入桃林,伸手枝头俏。不摘蕊和英,摘取花微笑。


鹧鸪天·赠海娜

        日月沉浮沧海中,江湖辗转几飘蓬。八千里外相思子,一万年前上古风。

        牵你我,地球东,共看春绿共秋红。只求此世长相守,宁肯他生不再逢。



王海娜赠刘庆霖:


晚炊

下得厨房开小窗,洗青摘绿一时忙。

知夫今日归来早,灶上黄昏先煮香。


晨与游长白山夫通电话有记

嘱君勿忘着秋装,寻问何时返故乡。

却说南坡露如雨,鸟声落地砸花香。


浣溪沙·早春与庆霖金山夜归

        午后登山上翠微,疑它青向岭头肥。与夫携手过崔嵬。

        探路被云闲引诱,迷途得月笑扶回。到家灯火喜相围。


        刘庆霖对王海娜说:“漂流在你眼波里,是我余生水上缘。”(《赠海娜》)王海娜给予深情的回复:“无桨无帆自远航,目光搓就爱绳长。”(《和庆霖<赠海娜>》)衷心地祝愿这对知音夫妻“爱情攀到五千米,贴在格桑花上飞”。(刘庆霖《色季拉山口见蝴蝶》)

刘庆霖简介

        刘庆霖,黑龙江省密山市人,1959年出生,曾任某部政委,上校军衔。退役后,历任《长白山诗词》副主编、国务院参事室中华诗词研究院《中国诗词年鉴》执行副主编。现为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华诗词》副主编,著有《刘庆霖作品选》(诗词卷、理论卷)等。

王海娜简介

        王海娜(女),职业记者。两栖诗人,闲暇时常以临摹古人花鸟为乐。吉林省诗词学会理事,现居北京。任军事科学院《远望》诗刊副主编,诗词班导师。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高级研修班导师。著有《春在手中》(新诗旧体诗合集)。曾在《诗刊》《中华诗词》《诗歌月刊》《诗潮》《青年文摘》等刊物上发表作品。

评者简介

        张金英,网名南国英子,笔名英子。知名诗人、诗评家。曾担任全国诗赛评委并点评获奖作品,现为中华诗词学会教育培训中心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华诗词》《诗刊·子曰》特约评论员、中华诗词论坛高级评论专员、全国高端原创诗词平台《云帆》微刊编审。

【年度盛典】云帆己亥迎春大团拜暨平台创建三周年特辑

打开如下链接,赏读更多英子评诗:

【英子评诗】第102辑:高山流水共题诗——赏评刘庆霖、王海娜诗词(上)

【英子评诗】第99辑:且将奇笔写心潮 ——范诗银古体诗初探(上)

【英子评诗】第100辑:且将奇笔写心潮 ——范诗银古体诗初探(中)

【英子评诗】第101辑:且将奇笔写心潮 ——范诗银古体诗初探(下)

【英子评诗】第98辑:简评张超平、张栋、张正清诗三首

【英子评诗】第96辑:2018“诗意歌海”文昌清澜国际诗歌大赛获奖作品点评(上)

【英子评诗】第97辑:2018“诗意歌海”文昌清澜国际诗歌大赛获奖作品点评(下)

【英子评诗】第92辑:第二届“衡岳诗会”作品选评(上)

【英子评诗】第92辑:第二届“衡岳诗会”作品选评(中)

【英子评诗】第94辑:第二届“衡岳诗会”作品选评(下)

【英子评诗】第95辑:简评王少轩词两首

【英子评诗】第89辑:英雄谱里最关情——范诗银军旅词初探(上)

【英子评诗】第90辑:英雄谱里最关情——范诗银军旅词初探(中)

【英子评诗】第91辑:英雄谱里最关情 | 范诗银军旅词初探(下)

【英子评诗】第88辑:简评曹初阳律诗三首

【英子评诗】第44辑·赏评范诗银《浣溪沙》三阕

【英子评诗】第85辑:简评姚泉名五律四首【英子评诗】第86辑:简评李静绝句四首

【英子评诗】第81辑:风梯一任随云上,渡我凌空瞰大千——简评孙文绝句(一)

【英子评诗】第82辑:休言花树冷,缕缕透相思——简评孙文绝句(二)

【英子评诗】第74辑:清芬句里漫乡风——简评张栋七绝(一)

【英子评诗】第83辑:简评张栋人物绝句三首(二)

【英子评诗】第84辑:赏评滕伟明绝句两首

【英子评诗】第87辑:简评吴宗绩绝句三首

【云帆】戊戌七夕诗词大会

【英子评诗】第79辑:云帆戊戌七夕诗会作品选评(五)

【英子评诗】第78辑:云帆戊戌七夕诗会作品选评(四)

【英子评诗】第77辑:云帆戊戌七夕诗会作品选评(三)

【英子评诗】第76辑:云帆戊戌七夕诗会作品选评(二)

【英子评诗】第75辑:云帆戊戌七夕诗会作品选评(一)

【英子评诗】第九辑·云帆女神作品选评(五)

【英子评诗】第八辑·云帆女神作品选评(四)

【英子评诗】第七辑·云帆女神作品选评(三)

【英子评诗】第六辑·云帆女神作品选评(二)

【英子评诗】第五辑·云帆女神作品选评(一)

【英子评诗】第68辑·首届中华诗人节作品选评:简评杨逸明七律两首

【英子评诗】第69辑:赏评江岚《春日过梅岭拾玉偶感》

【英子评诗】第61辑·云帆丁酉诗词选评:赏评范诗银、魏新河词两首

【英子评诗】第60辑·云帆丁酉诗词选评:赏评高昌、江岚诗两首

【英子评诗】第56辑·云帆丁酉诗词选评:赏评熊东遨、周燕婷诗两首

【英子评诗】第59辑·云帆丁酉诗词选评:赏评抱朴书生、曹初阳诗两首

【英子评诗】第34辑:一抹春风欲带香,襟上相思老--品读孙文清词四首

【英子评诗】第80辑:简评华慧娟咏物诗两首

【英子评诗】第72辑:百姓温凉诉笔端——赏评宋彩霞“关注民生”诗词(上)

【英子评诗】第73辑:百姓温凉诉笔端——赏评宋彩霞“关注民生”诗词(下)

【英子评诗】第57辑·云帆丁酉诗词选评:赏评杨逸明、星汉诗两首

那天握了深秋手--刘庆霖秋咏小札

刘庆霖:相逢握痛指间风

诗是天堂吊顶灯--刘庆霖绝句十二首

半天云在半山听 | 王海娜诗选

云帆·个人专辑集结号(不断添加中)

熊东遨  杨逸明 范诗银 李树喜 周笃文 刘征 高昌

陈永正 熊盛元 刘梦芙 秋扇 周燕婷 林峰 张海鸥

胡迎建 刘庆霖 段维 江岚 陈仁德 邓世广 蔡世平

钱志熙 抱朴书生 史外外史 沈华维 张金英 方伟

金水 星汉 刘能英 苏些雩 张红果 武立胜 赵京战

郎晓梅 潘泓 无名 李葆国 韦树定 耿立东 师红儒 

包德珍 崔杏花 廖国华 姚泉名 刘道平 李子 阿朱

宋彩霞 杨强 天许 何智勇 吴化勇 萧剑勇 渠大白

卢象贤 周泽安 张智深 陈逸卿 戴霖军 鉴水 深南

林丫头 何其三 宁静 何静 倾一阁 廖海洋 黄飞鹏

安全东 张家安 张晓虹 孔繁宇 王守仁 丁欣 王旭

雍平 赵英 赵秀敏 曾俊甫 王连生 王超群 郑邦利

李俊儒 汪冬霖 楼立剑 徐俊丽 白林中 张栋 屈杰

陆玉梅 刘曙光 杨森翔 国印周 赵义山 曹阳 郭七

莫真宝 李伟亮 王纪波 王海亮 莫雨涵 何芳 何强

楚家冲 楚成 祁丽岩 周维芳 半隐庐 韩倚云 月白

落雪听禅 刘泽宇 董学增 郭定乾 姚晓明 东阁茶

张明新 林看云 胡文汉 刘南陔 杨春杰 眭谦 晋风 

崔德煌 邢涛涛 吴瑾 黄友富 程运钦 白鹤 徐守礼

汪良忠 刘英明 燕河 李静 李梦痴 白秀萍 梦烟霏

尤悠 张芳君 老墨 李昊宸 马峥嵘 周路平 蔡红柳

杨新跃 孙文 枫叶 韩保汇 蒋世鸿 王善同 张庆辉

木樨 玉蟾 时玉维 黄爱和 刘希波 查筱英 左启顺

风清 梅庐 龙佩 匡晖 姜彬 黄莽 曹继梅 陶永德

朱思丞 非也 何鹤 戴爱琴 彭中文 王映锦 邓寿康

曹谦 潘松 胡水莲 华慧娟 侯兴黉 海天风 马建华

海燕 安儿 杨勇民 桐荫 夜轻寒 风马驴 郑晓京

谢郎 月儿 王柳华 陈志文 冯恩泽 程良宝 熊华禄

毛谷风 程裕祯 小雨 孙才 唐云龙 李如意 蒋有亮 

周向东 雨虹 老胡 严锦尧 蒋昌典 陈雅国 周吉潭

秋水 柳金虎 汪时健 晓梦 郭亚军 李正安 杨景乔

傅占魁 褚宝增 邵天柱 冷迎春 文裳 郑杰 刘红霞

辜学超 朱泽民 陈少聪 晏水珍 王惠玲 陈越 文森

金锐 顾青翎 王瀚林 苏小隐 段兴朝 子乙 武建东

萧雨涵 南风 翁寒春 梦欣 文弱 卢星 马征 刘燕

王蛰堪 江合友 郭宝国 阮莉萍 邬小香 刘军 张晶

楚凌岚 王永江 沈尘色 钟振振 黄启深 张琳 易蓉

苏俊 倪昌盛 高寒 刘秦文 傅筱萍 杨益安 张奕

周啸天 王少轩 胡平贵 周逢俊 钟子邦 瘦竹 单良

王海娜 张彦彬 刘清天 雷海基 张正清 刘金平

李清安 何永沂 潘乐乐 横道子 詹三霞 李晓明

郑欣淼 陈麦岐 陈显赫 闫双时 杨宝翔 樊令 声礼

陈少平 林志雄 杨敏 樵风 田茂 大凡 洪君默 李兵

南广勋 吴汉林 许建军 涂宏飞 姚从新 王红娟

秦凤 静如 土土 宋晓光 张小红 璐雨诗 曹初阳

【英子评诗】第103辑

工笔画:王海娜;撰稿、编审、制作:张金英


本专辑由云帆诗友会独家呈献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云帆诗友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