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冯仲平:小中见大,柔中蕴刚—— 简评宋彩霞诗三首

云帆出品 云帆诗友会 2022-04-30

点击上方蓝字 关注云帆诗友会

冯仲平:小中见大,柔中蕴刚

——简评宋彩霞诗三首


        从美的类型来看,壮美与优美具有明显不同的风格特性。壮美一般具有庞大的体积、辽阔的空间、急骤的动作、粗犷的线条或强烈的激情;而优美往往表现为小巧的体积、狭小的空间、轻柔的动作、圆润的线条或优雅的柔情。但是二者有时又往往融合于一体,壮美之中带有优美,优美之中蕴涵壮美。同时,美的表现形态更是多种多样,无论是壮美还是优美,抑或壮美中带有优美,优美中蕴涵壮美,每件具体的艺术品都有各自的独特个性,于是呈现出千姿百态的样式,无法相互取代和简单重复,否则这个世界就太贫乏了,而文学作为语言的艺术同样如此。


        宋彩霞女士是我喜欢的诗人,她的作品除了具有小女性的柔美之外,往往蕴涵着大丈夫的阳刚之美。近读她发表在《滏漳诗苑》2018年第3期上的三首绝句,就鲜明地体现了这种特色。


        先看《题水晶饰品》:

 

流光耀眼太玲珑,揽镜犹疑在梦中。

一粒难能镶耳上,教她日日听春风。


        此诗取材为女性佩戴的水晶饰品。其于女性而言,自然是映带和增益女性的柔和之性、婉约之姿与优雅之美。它的形态独特,除了“流光耀眼”之外,突出特点是“太玲珑”,即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玲珑,因为它既不是挂在脖子上的项链,也不是摇曳在耳朵上的耳坠,而是一枚嵌入耳垂上水晶耳钉。但是,它给主人带来的美感能量是巨大的,微小体积显得不能与之匹配而强烈悬殊。为什么呢?一是它制造出巨大的审美发现,引起了主人瞬间的惊异;二是绵延出巨大的时空境界,一枚很小的东西,能够召唤来骀荡的春风——这春风之来,必是空气的大面积对流,又必是阳气上升的动态。可见,诗人从那么微小的事物中,发现了蕴藏着无限空间与时间的壮美境界。

    《易·系辞下》云:“开而当名辨物,正言断辞则备矣。其称名也小,其取类也大。其旨远,其辞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隐。”这里说的是卦爻辞的特点:名物相符,因性归类,以小喻大,挂一统万;同时,无论是易卦还是艺术,都具有涵盖广博、形象典型和题旨含蓄的基本特征。《易》之观物取象、立象尽意的方法,乃是艺术创造的根本路经。《诗经》之“比德”说,《离骚》之“引类譬喻”,都是最具中国特色的艺术创造规律。掌握这些规律,借鉴诗骚的经验,对于创作优秀的诗歌作品显然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再看她的《雨中访龙潭夜雨》:

 

婆娑雾映琉璃井,八角轻柔接碧空。

龙跃从来潮带雨,飞云直向海天东。

 

        这首诗写的对象是“琉璃井”。耳钉,那么小的物件;琉璃井,既然是口井,虽非无数个耳钉所能比拟,而成语“坐井观天”,也恰恰道出“井”所喻示的也不过是一个狭小的天地。琉璃,光滑之物,恰是优美的特征之一;雾映,朦胧之态,也恰是优美状态之一;而“八角轻柔”,更是直接点出了对象的优美定性。但是,此井非凡井,它下通大地,上接碧空,因此具有了徹地通天的庞大体积。诗圣杜甫有《寄彭州高三十五使君适、虢州岑二十七长史参三十韵》,其中有句云:“意惬关飞动,篇终接混茫。”譬如此琉璃井,其体积并不大,但它与周边的天地四方相接,就形成了无边无际的巨大存在。庄子之“至大无外”即此状态,严沧浪之“言有尽而意无穷”即此境界。一首绝句,区区二十八字,犹如一幅小小的山水画,但是这幅画中的山水,能够突破画框的限制,与整个世界相连接,可以弥散到无穷无尽的时空中去。

        尤须指出,这首诗塑造了一个龙的形象。龙,可大可小,能屈能伸;龙,可潜入深渊,可腾跃九霄。《易·乾卦》描述了龙(阳气)在不同时空下的变化轨迹和蕴涵的哲学道理:“初九,潜龙勿用……九四,或跃在渊;九五,飞龙在天。”乾卦,代表的是纯粹的阳刚特性,最具代表性的事物是太阳,最具代表性的动物是神龙。“龙跃从来潮带雨,飞云直向海天东”,造语劲健,韵律铿锵,意境阔大,气象雄浑,阳刚壮美,堪称豹尾,比之李易安“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之英雄襟抱毫无逊色!

        

        再看第三首《朝阳洞》:

 

朝阳洞里百花开,绿意浓浓迎我来。

忙摘奇葩来院外,让它与世结胚胎。

 

        这首诗描写的对象是一个山洞,朝阳洞在山东高密莫言的家乡。论其体积轮廓,自比耳钉、琉璃井又大了不知几多倍蓰。朝阳洞,顾名思义,有阳光可以投进,其间百花盛开,绿意浓郁。从区别的角度看,朝阳洞自有格局,俨然一个世外桃源,与人间景致大不相同;但它毕竟镶嵌于山体之中,与大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洞内洞外,两重天地。在这个独特的环境中,除了鲜花和绿草之外,还有既投身其中又抽身之外的诗人形象。从审美主客体相对待的角度看,作为审美主体的诗人,活跃于并沟通着朝阳洞的内外两个世界,“忙摘奇葩”是在洞中,“来院外”则是走出山洞;洞内是阴,洞外是阳,阴阳和合,万物生长;百花是阴,太阳是阳,阴阳结合,“胚胎”乃成。这首诗的语言最为通俗浅白,有如一首脱口而出的民歌,犹如山间一条淙淙流淌的小溪,欢快自然,摇曳多姿;但是,这首诗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和世界的奥秘,诗人则又特别善于隐藏而不露任何斧凿的痕迹——优美的意境彰显着重大的主题,当然也符合柔中蕴刚的美学规律。

        以上三首诗,具有共同的艺术风格和美学特性,即小中见大,柔中蕴刚。细加比较,其间又有明显区别。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按照王国维的理论分析宋女士作品,则《题水晶饰品》和《朝阳洞》属于“有我之境”,爱美的诗人对镜试戴耳钉,造物的女神随手播弄阴阳;而《雨中访龙潭夜雨》属于“无我之境”——琉璃井在自我演出,看不到造物的丝毫痕迹,它自我存在,自我弥散,自我扩张;而中有龙焉,自我潜伏,自我腾跃,自我飞翔……画幅之中,天宇之外,尽孕于诗人胸间,尽撮于诗人笔端,尽跃于云外九天!



        盖美之为言,曰自然美,曰社会美,曰艺术美。自然美者,客观之物;社会美者,人之活动;艺术美者,诗人所造。诗人,必善于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观宋彩霞女士之诗,能以自然美为材质,淬炼出艺术美的花朵,进而升腾起理想人生的审美境界。由爱美的女性,幻化为腾飞的神龙,升格为造物的女神,精神成长的逻辑顺理成章地展开闭合,形象变化的态势自然而然地超越升华。可以认为,这是人类精神自由发展的过程,也是人类社会从低到高的演进规律,当然也是宇宙自诞生而不断进化的必然指向。真正的艺术,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所说,诗人把真理植入其中;宋彩霞女士作品的魅力,深层奥秘正在于此。

冯仲平简介

        冯仲平,男,河北邢台人,文学博士,广西民族大学文学院教授。1988年6月参军,曾任桂林陆军学院语言教研室主任,1999年荣立三等功,2000年获得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励基金,2001年获得解放军院校育才奖。发表学术论文《先秦哲学的演进轨迹》《唐宋的文道论》《实践现实主义原则,砥砺英雄主义精神》《一个具有战士品格的理论家》等多篇,出版著作《中国诗学流变》《中国古代小说理论名家研究》《孙子兵法的现代意义》《军队基层写作》等多部。

宋彩霞简介

        宋彩霞,笔名晓雨,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为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副主编。

声明:

       作品由投稿作者提供,文责自负。赞赏不返还作者。部分图片转自网络,仅为欣赏、交流、分享使用,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版权人有异议,请联系编辑删除。

参看: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一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二)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三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四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五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六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七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八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八辑

我能记住的当代诗词篇章和金句 | 第九辑

参看:

【云帆品读】冯仲平(广西民族大学 )·平中见奇生面开——杨逸明绝句简评

【云帆品读】冯仲平(广西民族大学)·诗贵有崇高之美 ——熊东遨先生作品管窥

冯仲平:纵横古今,蕴藉遥深——简评星汉诗三首

【首发】宋彩霞 日照行吟

种子的梦--宋彩霞新旧诗同题小札(一):《雪》

【云帆头条】宋彩霞关注民生诗词选

【云帆头条】宋彩霞岁杪新正杂咏

【头条诗家】宋彩霞丁酉诗词精编版

【云帆新诗】宋彩霞:涨潮的天籁

【云帆新诗】宋彩霞:时空中永远有我们未完成的影画

【云帆新诗】宋彩霞:小鸟,是这个上午的花朵

【首发】宋彩霞·客里还圆心上月,初心是我心

【新诗涂鸦】宋彩霞·天地有大爱而时常见面

【当代诗家】宋彩霞·没有什么比沙滩的白色 更让人难以矜持

【当代诗家】宋彩霞新诗·到底得放弃多少东西?

【当代诗家】宋彩霞·许多事物都是被光芒隐藏着

【首发频道】诗词名家宋彩霞新作一组

【当代诗家】宋彩霞·你  一直是我遥远的凝视

【云帆新诗】宋彩霞:无歌的夜就是沉沉的海

【英子评诗】张金英:品读宋彩霞词之情味

【云帆新诗】宋彩霞:火焰总是在水之外燃烧

【首发】宋彩霞:磁州窑枕放歌

【云帆新诗】宋彩霞:伸手即可触摸却永远无法走近

【英子评诗】第35辑:小议宋彩霞诗词之情理

【云帆新诗】宋彩霞:我的眼睛充满日出

【新诗涂鸦】宋彩霞·生活就是发泡的陈酿

【当代诗家】宋彩霞新诗十一辑·无歌的夜就是沉沉的海

【当代诗家】宋彩霞·爱情 就是一种表达对另一种表达的否定

【当代诗家】宋彩霞·寂静和咆哮是永远的两极

【当代诗词大家】宋彩霞·莫问红尘多少路,可怜凡骨凡身。

踏着缪斯的节拍吟唱 ——读宋彩霞词《满江红·乙未岁杪感怀》及其他

【曹辉品读】赏析宋彩霞《女人节赋》

【英子评诗】第72辑:百姓温凉诉笔端——赏评宋彩霞“关注民生”诗词(上)

【英子评诗】第73辑:百姓温凉诉笔端——赏评宋彩霞“关注民生”诗词(下)

云帆·个人专辑集结号(不断添加中)

熊东遨  杨逸明 范诗银 李树喜 周笃文 刘征 高昌

陈永正 熊盛元 刘梦芙 秋扇 周燕婷 林峰 张海鸥

胡迎建 刘庆霖 段维 江岚 陈仁德 邓世广 蔡世平

钱志熙 抱朴书生 史外外史 沈华维 张金英 方伟

金水 星汉 刘能英 苏些雩 张红果 武立胜 赵京战

郎晓梅 潘泓 无名 李葆国 韦树定 耿立东 师红儒 

包德珍 崔杏花 廖国华 姚泉名 刘道平 李子 阿朱

宋彩霞 杨强 天许 何智勇 吴化勇 萧剑勇 渠大白

卢象贤 周泽安 张智深 陈逸卿 戴霖军 吴瑾 深南

林丫头 何其三 宁静 何静 倾一阁 廖海洋 黄飞鹏

安全东 张家安 张晓虹 孔繁宇 王守仁 丁欣 王旭

雍平 赵英 赵秀敏 曾俊甫 王连生 王超群 郑邦利

李俊儒 汪冬霖 楼立剑 徐俊丽 白林中 张栋 屈杰

陆玉梅 刘曙光 杨森翔 国印周 赵义山 曹阳 郭七

莫真宝 李伟亮 王纪波 王海亮 莫雨涵 何芳 何强

楚家冲 楚成 祁丽岩 周维芳 半隐庐 韩倚云 月白

落雪听禅 刘泽宇 董学增 郭定乾 姚晓明 东阁茶

张明新 林看云 胡文汉 刘南陔 杨春杰 眭谦 晋风 

崔德煌 邢涛涛  黄友富 程运钦 白鹤 鉴水 陈楚明

汪良忠 刘英明 燕河 李静 李梦痴 白秀萍 梦烟霏

尤悠 张芳君 老墨 李昊宸 马峥嵘 周路平 蔡红柳

杨新跃 孙文 枫叶 韩保汇 蒋世鸿 王善同 张庆辉

木樨 玉蟾 时玉维 黄爱和 刘希波 查筱英 左启顺

风清 梅庐 龙佩 匡晖 姜彬 曹辉 曹继梅 陶永德

朱思丞 非也 何鹤 戴爱琴 彭中文 王映锦 邓寿康

曹谦 潘松 胡水莲 华慧娟 侯兴黉 海天风 马建华

海燕 安儿 杨勇民 桐荫 夜轻寒 风马驴 郑晓京

谢郎 月儿 王柳华 陈志文 冯恩泽 程良宝 熊华禄

毛谷风 程裕祯 小雨 孙才 唐云龙 李如意 蒋有亮 

周向东 雨虹 老胡 严锦尧 蒋昌典 陈雅国 周吉潭

秋水 柳金虎 汪时健 晓梦 郭亚军 李正安 杨景乔

傅占魁 褚宝增 邵天柱 冷迎春 文裳 郑杰 刘红霞

辜学超 朱泽民 陈少聪 晏水珍 王惠玲 陈越 文森

金锐 顾青翎 王瀚林 苏小隐 段兴朝 子乙 武建东

萧雨涵 南风 翁寒春 梦欣 文弱 卢星 马征 刘燕

王蛰堪 江合友 郭宝国 阮莉萍 邬小香 刘军 张晶

楚凌岚 王永江 沈尘色 钟振振 黄启深 张琳 易蓉

苏俊 倪昌盛 高寒 刘秦文 傅筱萍 杨益安 张奕

周啸天 王少轩 胡平贵 周逢俊 钟子邦 瘦竹 单良

王海娜 张彦彬 刘清天 雷海基 张正清 刘金平

李清安 何永沂 潘乐乐 横道子 詹三霞 李晓明

郑欣淼 陈麦岐 陈显赫 闫双时 杨宝翔 樊令 声礼

陈少平 林志雄 杨敏 樵风 田茂 大凡 洪君默 李兵

南广勋 吴汉林 许建军 涂宏飞 姚从新 王红娟

周达 布凤华 范义坤 孙临清 张洋 余秀玲 罗小娟

徐晋如 染清尘 凌泽欣 陈思明 梁风 黄莽 周晶

马建勋 李瑞河 黄小遐 苏声 秋宝 何乃政 徐守礼

李云桦 杨世龙 王继权 牛应萍 刘清天 玲珑 吴楠

唐颢宇 李海彪 蒋永圳 唐龙 胥奇 康永恒 方跃明

周学锋 潜斋 周秦 梁二白 金嗣水 张岩山 张伯晋

秦凤 静如 土土 宋晓光 张小红 璐雨诗 曹初阳

冯仲平:简评宋彩霞诗三首

约稿:帆小妹;编辑:璐雨诗


本专辑由云帆诗友会独家呈献

长按识别二维码  关注云帆诗友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