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7
生如闪电般耀亮:16本勇敢女性的传记和回忆录
2020年国际劳动妇女节即将到来,今年的主题是“每个人都平等(EachforEqual)“。一个平等的世界是一个赋能的世界。作为半边天,女性却常常不被看见。为了庆贺妇女的成就,本期城读整理最近在读的勇敢女性的传记或回忆录,了解她们的非凡成就,有医生、物理学家、生物学家、天文学家、化学家、数学家、发明家、程序员、作家、记者、律师、法官、心理分析师、飞行员、驯马师、帆船水手……有的名字家喻户晓,但更多的鲜为人知,希望有更多的人能了解这些勇敢卓越的女性。
Source:by Sonia Yim,https://www.internationalwomensday.com/Missions/15044/IWD-Typography-Competition-winners-announced
本书讲述了来自世界各地的10位女性科学家的生活和来之不易的成就,包括两次诺贝尔奖得主玛丽·居里、生物学家和环保主义者雷切尔·卡森、生化学家和药理学家格特鲁德·B·埃利恩、生物化学家多萝西·霍奇金、天文学家亨丽爱塔·斯万·勒维特、神经生物学家丽塔·列维-蒙塔尔奇尼、物理学家莉泽·迈特纳、产科麻醉医生弗吉尼亚·阿普加、营养学家埃尔希·威多森和物理学家吴健雄她们永远改变了天文学、物理学、化学、医学和生物学。诺贝尔科学奖首次授予女性至今已有一个多世纪了,在玛丽·居里获得1911年诺贝尔奖之后,有17位女性——包括2018年的两位——获得了如此殊荣(居里夫人两次获得该奖项)。这本书探索了居里夫人、另外三位诺贝尔奖女性获得者以及其他六位女性的生活,她们在各自领域突破了性别歧视,用她们非凡的发现和发明塑造了我们的世界。是什么驱使这些杰出女性治愈了以前无法治愈的疾病,推翻了现有的理论,或者找到新的能量来源?尽管生活在女性贡献经常被忽视的时期,但这些坚韧不拔的女性依然坚持着她们的研究。敢于问“如何做?”“为什么?”每一位女性都以自己的方式与逆境抗争,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本书与第一本书主题相似,第一本书讲述的10位杰出女性几乎也出现在这本书里,不过,本书覆盖的人更多,除了知名的诺贝尔获得者和主要创新者,还包括影响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的不太知名但意义重大的科学家,涵盖了数百年来医学、生物学和环境、基因学、物理学、地球与天文、数学与技术、发明等领域勇敢的思想家,并展示了每个人的思想如何发展,从他们第一次参与科学活动到他们最著名的研究和发现。本书展示了52名女性的最佳状态——同时鼓励和激励年轻一代女孩穿上她们的实验服。3 《艾达的算法:诗人拜伦勋爵的女儿艾达·洛夫雷斯如何启动了数字时代》
在她去世150多年后,一个广泛使用的科学计算机程序以艾达·洛夫雷斯的名字命名为“艾达”,她是18世纪大诗人拜伦勋爵的唯一合法女儿。为什么?这是因为,在艾伦·图灵等计算机先驱开始重新发现她之后,清晰的历史事实开始浮出水面:对于计算机的发明,艾达·洛夫雷斯是一个关键但却被忽视了的人物。本书作者认为,如果艾达·洛夫雷斯同时代的人能够理解她的研究并充分掌握其意义,计算机时代本应提前两个世纪开始。这是一个不同寻常的故事,从她父亲令人发指的行为开始(艾达刚满月,母亲就带她逃回娘家,与惯于拈花惹草的拜伦离婚),使艾达甫一出生即陷入名声漩涡。此后艾达将继续克服无数障碍,以获得她那个时代女性通常被禁止的教育。她最终会与查尔斯·巴贝奇合作,巴贝奇通常被后世认为是他发明了电脑,尽管正如作者所言,巴贝奇离不开艾达。事实上,艾达写下了今天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计算机程序——尽管曾有人反对说,科学的原理“超出了女性身体应用能力的范围”。4《隐藏人物:美国梦与帮助美国赢得太空竞赛的黑人女性数学家们鲜为人知的故事》
在约翰·格伦首次环绕地球轨道或尼尔·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行走之前,一群被称为“人肉计算机”专注的女性数学家们使用铅笔、计算尺和加法机来计算发射火箭和宇航员进入太空的数字。在这些解决这些问题的人中,有一群才华出众的非裔美国妇女,具有她们时代最杰出的头脑。起初,她们在南方种族隔离的公立学校教数学,二战期间人才短缺,而美国航空工业急需人才之时,她们被征召服役。突然间,这些被忽视的数学天才们有了一个与其技能相称的工作机会,她们响应山姆大叔的号召,搬到了弗吉尼亚州的汉普顿,前往迷人的高能世界——兰利纪念航空实验室。从二战开始,一直到冷战、民权运动和太空竞赛,《隐藏人物》讲述了多萝西·沃恩、玛丽·杰克逊、凯瑟琳·约翰逊和克里斯汀·达登的相互交织的故事,这四位非裔美国妇女参与了美国宇航局一些最伟大的成就。本书记录了她们近三十年的职业生涯,她们如何面临挑战,结成联盟,并用她们的智慧改变自己的生活和国家的未来。
19世纪80年代,霍普·洁伦的曾祖父母随彼时兴起的移民潮,从挪威奔赴美国明尼苏达州的一个小镇,在这个冬天漫长而又寒冷的地方,加入似乎永远不会停止运转的屠宰流水线,默默劳作。到了霍普父母一代,他们不再直接受雇于屠宰工厂。虽然和很多北欧家庭一样,霍普早已习惯与家人沉默相伴的日常,但倔强而不与命运妥协的母亲,还有宽厚而心智开放的父亲,都给予了她另择人生可能的想象与勇气。霍普带我们回到了她在明尼苏达州的童年,她在父亲的大学实验室里无拘无束玩耍。她告诉我们她如何在科学中找到避难所,学会“用心灵和双手”进行实验室工作。地球生物学家霍普·洁伦一生都在研究树木、花卉、种子和土壤。《实验室女孩》是她关于植物生命的启示性专著,同时也是对驱动每一位科学家的终身好奇心、谦逊和热情的一种庆祝。
以前恍惚听说过书名,但始终没读。直到疫情期间宅家读病毒相关的书,《血疫》开头提到肯尼亚一位著名的医生,他的名人病人有很多,其中一位是柏瑞尔·马卡姆,东非的飞行员,著有《夜航西飞》。于是找来读,顿时被柏瑞尔·马卡姆迷住了。柏瑞尔·马卡姆是世界上第一个从东向西飞跃大西洋的飞行员。注意,在她之前,没有人(包括男人)完成这一壮举。《夜航西飞》是柏瑞尔·马卡姆对三十年非洲岁月串联起来的片段回忆,讲述她从童年到一九三六年的精彩人生经历和感悟。柏瑞尔·马卡姆从小跟非洲土著一道打猎,跟擅长驯马的父亲学会并热爱驯马,17岁父亲破产,离开肯尼亚去秘鲁,柏瑞尔则独自留在肯尼亚,靠驯马为生;后来路遇因为车故障停下修车的飞行员汤姆,跟他学习飞行,成为非洲唯一专业的女飞行员。《夜航西飞》中译本前面有玛莎·盖尔霍恩为本书所做序言,序言不长,但是非常精彩,导致我还没读完《夜航西飞》立刻就去搜索盖尔霍恩(请见下一本书)。盖尔霍恩在对柏瑞尔一无所知的情况下受邀去过一次柏瑞尔家,敏锐注意到她家没有书。这让我想起Freddie Mercury,他也是几乎不看书,除了拍卖行的目录。有些人的确不需要读书,因为他们的经历就极其非凡。盖尔霍恩对柏瑞尔的印象,一身黑色,又美又高又瘦,虽然已经65+,看上去像40岁,极有魅力,在自家客厅,闲适自如地接受两位男客殷勤地服侍酒水,所以盖尔霍恩当时还以为柏瑞尔只是因为美貌才赢得肯尼亚殖民者社交圈的欢迎。盖尔霍恩回忆起来,非常遗憾自己的无知,没有读过柏瑞尔的书,错过交流机会。盖尔霍恩说《夜航西飞》不是自传,缺乏很多重要个人信息,书里只字不提母亲——柏瑞尔四岁跟父亲离开英国去肯尼亚;只字不提婚姻和孩子——柏瑞尔结过三次婚,生过一个儿子。的确,本书非典型自传,只字不提她的众多情事,只字不提自己的美貌。更重要的是,柏瑞尔毫不炫耀她的非凡成就,也很少说及其中的艰辛与危险。盖尔霍恩说得对,过于有文采的文字有时会让人忘记这一点。“《夜航西飞》在我看来是个错误的书名,不恰当地暗示了本书的散文式文体。我认为,它是诗意的,抒情的,换个词说还是“能引发共鸣的”。对第一本(也是最后一本)书来说,它文学气息浓郁的遣词造句令人惊讶。绝大多数时候,这种风格很奏效,有时很悦目,有时则甜得发腻。温柔的语句掩盖了严峻的事实,来之不易的成就,以及危险坎坷的人生。你必须透过字句领会其后的危险与艰难。即便是柏瑞尔·马卡姆那次从东到西飞跃大西洋的创纪录飞行,也被这样的文体抚平了叫人胆颤心惊的棱角”。《夜航西飞》字字珠玉,含义隽永,读来非常享受。大爱她写的黑暗、飞行与孤独。随便摘几句:“空气带领我走进它的王国。夜色完全将我包裹,让我与地面失去联络,将我留在自己小小的移动世界里,活在群星的世界中“。“即便在有航道的地区,即便有仪器的帮助和无线电的指引,夜航依旧是种孤独的工作。但飞越牢不可破的黑暗,没有冰冷的耳机陪伴,也不知道前方是否会出现灯光、生命迹象或标志清晰的机场,这就不仅仅是孤独了。有时那种感觉如此不真实,相信别人的存在反而成了毫不理性的想象。山丘、树林、岩石,还有平原都在黑暗中合为一体,而这黑暗无穷无尽。地球不再是你生活的星球,而是一颗遥远的星星,只不过星星会发光。飞机就是你的星球,而你是上面唯一的居民”。 “即便在飞机中独处一晚和一天这么短的时间,不可避免地孤身一人,除了微弱光线中的仪器和双手,没有别的能看;除了自己的勇气,没有别的好盘算;除了扎根在你脑海的那些信仰、面孔和希望,没有别的好思索——这种体验就像你在夜晚发现有陌生人与你并肩而行那般叫人惊讶。你就是那个陌生人”。7 玛莎·盖尔霍恩《与自我和他者的旅行:玛莎·盖尔霍恩回忆录》
读完《夜航西飞》,开始找玛莎·盖尔霍恩的传记。玛莎·盖尔霍恩是美国小说家、旅行作家、战地记者,盖尔霍恩报道了从西班牙内战到越南和尼加拉瓜的每一场军事冲突。玛莎·盖尔霍恩还有一个身份,她是海明威的第三任妻子。海明威是这本1979年首次出版的辛辣回忆录标题中无名的“他者”,在这本书里,盖尔霍恩描述了她跨越全球的冒险经历,其中既有同伴,也有独自一人。凭借犀利的幽默和对地方和性格的非凡洞察力,她讲述了在莫斯科不同政见者中度过的紧张一周;在红海的埃拉特,嬉皮士聚集在一个废弃的水箱里度过了漫长日子;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内地坐舢板和骑马的旅程。
塔妮娅•埃比是个胸无大志的18岁少年,白天在纽约市骑自行车送信,晚上在下东区酒吧喝酒。换言之,她哪儿也去不了——直到她父亲给了她一个挑战:塔妮娅要么选择大学教育,要么一艘26英尺单桅帆船。但问题是,如果她选择了帆船,她将不得不独自环游世界。她选择了这条船,在接下来的两年半时间和两万七千英里,帆船就是她的家。18-21岁,没有正式训练,没有 GPS 定位,塔妮娅•埃比成为世界第一个独自环球航行的女子,同时也是当时完成这一挑战最年轻的人。只有她的猫作伴,她发现了大堡礁的奇妙之美和红海的致命恐怖。她在地中海遭遇了一场可怕的油轮碰撞,在直布罗陀海岸遭遇了一场闪电风暴。最终,当塔妮娅终于接受了她乱七八糟的家庭生活,第一次坠入爱河,最重要的是,直面自己的需求、欲望、梦想和目标时,最初纯粹的冒险欲望变成了一种精神追求。
鲁斯·巴德·金斯伯格是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第二位女性法官、第一位犹太裔女性法官,哥伦比亚法学院历史上第一位获得终身教职(tenure)的女性,最高法院的自由派法官之一。鲁思·金 斯伯格的一生致力于女性权利的争取、维护与保障。在《我自己的话》一书中,金斯伯格法官讨论了性别平等、最高法院的运作、身为犹太人、歌剧中的法律和律师,以及在解释美国宪法时超越美国本土的价值。金斯伯格法官一生中一直(并将继续)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和公共演说家。本书收录的文稿是由金斯伯格法官和她的授权传记作者玛丽·哈特内特和温迪·威廉姆斯筛选,他们为每一章撰写简介,并提供传记背景和从他们在数百次访谈中收集的引文。 “声名狼藉的金斯伯格”(Notorious R.B.G.)是粉丝们对这位女大法官的爱称,模仿的是美国著名说唱歌手克里斯托弗·华莱士(Christopher Wallace)的别称。《异见时刻》一部分是传记,一部分是画集,还有一部分是金斯伯格的案件记录。通过穿插采访、插图、网络热词等素材,对金斯伯格的一生进行精彩回溯。
索尼娅·索托马约尔是美国最高法院任命的第一位拉丁裔和第三位女性大法官,她以一位在任大法官从未有过的坦诚和亲密,讲述了她如何从纽约布朗克斯公共住房出身到成长为一名联邦法官的生活,这一旅程即为她自己非凡决心和自信的力量提供了明证。索尼娅童年不稳定,父亲酗酒,在她九岁时去世,母亲虽然爱她,但负担过重,幸好乐观的奶奶给她提供了一个避难所。但是当索尼娅被诊断患有青少年糖尿病时,早熟的索尼娅意识到最终她只能依靠自己。她学会给自己注射胰岛素。她的职业榜样来自电视角色,虽然知之不多,她决心成为一名律师,这一梦想支撑她走上一条不太可能的道路,从高中的毕业生代表到普林斯顿大学最高荣誉毕业生、耶鲁大学法学院、纽约县地方检察官办公室,私人执业,并在40岁前被任命为联邦地方法院法官。一路上,我们将读到她如何受到多位导师的影响,经历一段失败的婚姻,以及她与珍视的朋友们以及他们的孩子们形成一个现代版的大家庭。
英国作家多丽丝·莱辛两卷本自传,《刻骨铭心》是第一本,记录了她从1919年出生到1949年等待回到英国之间的三十年人生。这期间,莱辛经历了原生家庭生活的苦涩,儿时徜徉非洲大地的欢乐,早早辍学到社会闯荡的风风雨雨,频繁失败的婚姻,文学创作以及政治运动的起起落落。《影中独行》是自传第二本,记录了1949年到1962年的10多年间,莱辛从事《金色笔记》创作的过程和她当年的政治生活。书中各个章节根据她住过的一连串公寓写成,于不断的更换住处中,传递了女作家的漂泊和流亡感。12 《露·冯·莎乐美:启发了弗洛伊德、尼采和里尔克的女人》
露·冯·莎乐美的父亲是一位显赫的俄罗斯将军,18岁时莎乐美离开了位于沙皇俄国中心的家,去征服知识分子的欧洲。莎乐美最终定居德国,她成为了一名畅销小说家、开创性的散文家和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除此之外,莎乐美是她那个时代具有最杰出头脑的男人们活生生的缪斯女神。这本传记讲述了莎乐美的整个生活和职业生涯,聚焦于她年轻的成年期;与语言学学者卡尔·弗里德里希·安德烈亚斯的无性婚姻;与弗里德里希·尼采、雷尼尔·玛丽亚·里尔克以及其他几个作家和诗人的暧昧关系;以及她和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关系,他们对于精神分析有着针锋相对的观点。13《浪漫的逃犯: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和女儿玛丽·雪莱的非凡人生》
这本开创性的双重传记栩栩如生讲述英国女权主义先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和她无从知晓的女儿玛丽·雪莱(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死于难产)的非凡人生。沃斯通克拉夫特因生产时的败血症去世,年仅三十八岁,留下几篇未完成的手稿。她的女儿玛丽便是后来写下著名文学作品《科学怪人》(Frankenstein)的作家玛丽·雪莱(Mary Shelley)。对,诗人雪莱是玛丽·雪莱的丈夫 (详情参阅 城读 | 现代女权主义奠基人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的《女权辩护》)。本书让两位勇敢的女性重聚,她们虽未能一起分享生活,但却为世人留下了强大的文学和女权主义遗产。玛丽·雪莱说“对我母亲的回忆一直是我生命中的骄傲和快乐“。14 托尼·莫里森《我们生活的量度:托尼·莫里森的智慧采撷》
这本书不是传记,也不是回忆录,而是从托尼·莫里斯虚构和非虚构作品中精选片段——从《最蓝的眼睛》到《孩子的愤怒》,从《在黑暗中玩耍》到《自尊的源泉》——来讲述一个自我实现的故事。它旨在唤起托尼·莫里森文学视野的整体性。 “我们会死,可能这就是生活的意义。但是我们有语言,可能这就是我们生活的量度”。托尼·莫里森如是写道。
城读 ∣城市阅读的记录
微信公共订阅账号“城读”,每周推送城市阅读笔记
关注我们,请搜索账号 CityReads
或长按上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