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为什么女性更容易得痔疮,这三个特殊时期是关键

中医宝典 2018-08-05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导读

痔疮好比感冒,是人们的常见病,而且男女老少都会得痔疮。但相关数据显示,女性相比男性患痔疮的概率更高。这是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导致女性肛门和直肠所承受的压力比男性大得多,肛门和直肠受压以后,影响到了局部的血液循环,痔疮的发生率自然也就比男性高。另外这“三个特殊”时期也提高了女性发生痔疮的概率。

 

影响女性发生痔疮的几个时期

 

1、月经期

女性在月经期间会因为失血导致大便凝结。因此排便的时间比较长,久蹲以后肛门血液循环的负担加重,也就更容易发生痔疮了。而且如果女性原本就有痔疮,在月经期间还有进一步加重的可能。


2、妊娠期

女性在妊娠期间会有一些变化,如在怀孕期间女性体内的孕激素水平会升高,导致体内的水、钠滞留,血管扩大。在孕激素及其他激素的共同作用下会导致盆底和肛管支持的组织变得松弛,肛垫发生下移。

 

另外,在妊娠期间,孕妇活动受限,活动量也会变小,运动量小胃肠的蠕动就变慢,继而引起大便干燥且加重了排便的困难。干燥的粪便容易擦伤痔疮引起出血。 


还有,在妊娠期间子宫的压迫会变大、腹压也就增大了,当两者都变大时盆底也就下降了。而神经牵拉以后导致括约肌功能发生异常,阻碍了血液的回流,成为发生痔疮的重要因素。

 

3、更年期

女性进入更年期以后,不少器官开始进入衰退阶段,这其中也包括了肛门的各项功能。除此以外,更年期由于内分泌紊乱与神经功能失调,使得女性变得烦躁易怒,有时候排便以后仍然感觉有便意,频繁地去厕所,增加了肛门的负担,诱发痔疮的几率也会变大。



痔疮的病因

 

痔疮是一种常见的肛肠疾病,大部分情况下虽不是危、重、急疾病,但在生活中只要稍有不慎就会复发、加重。

 

中医理论对痔疮有着久远的记载,在《金匮要略》中就指出:“小肠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可见受风邪寒,邪热邪寒均可发生痔疾。”古人指出痔因皆是湿、热、风、燥四气所伤,中医治疗痔疮除了在专家的指导下服药之外也可选择“坐汤熏浴”的配合治疗,往往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坐汤熏浴是一种中医中常见的祛病养生方法。将煎煮好的中药汤液盛入器皿中,用其热汽熏蒸冲、任、督脉汇聚的会阴部。药物之力在热力的催动下,可以快速渗透入小腹及少腹部。起到温通经脉、行气化瘀、祛湿散寒等功效。对内腑虚寒之证及各种妇科、男科病证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附:中医治疗痔疮

 

祖国医学通过长期的临床经验,认为痔疮的原因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饮食不节:易生湿积热,湿热下注肛门,使肛门充血灼痛,引发痔疮。

2、劳累过度:久坐则血脉不行,久行则气血纵横。瘀血流注肛门而生痔疾。

3、便秘:久忍大便,大肠积热,是痔疮发病的一个原因。

 

痔疮患者的饮食调理

1、增加含纤维高的食物。高纤维素饮食可使大多数患者的症状缓解或消失,有类似括约肌切开和肛门扩张的效果。

2、“食不厌粗”。粗加工的食品,含有较多的营养素和食物纤维,适合便秘或痔疮患者食用,有利于大便通畅。

3、纠正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饮酒不但对肝脏有损害,而且也可促进痔疮的形成,痔疮患者应戒酒,同时避免辛辣刺激性的食物。

4、治疗原发病。对患有全身性慢性疾病的患者,注意营养素的补充和治疗,可以减少痔疮的发生。

 

◎痔疮常用偏方秘方

(偏方秘方仅供参考,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方一】

蒲公黄、黄柏、赤芍、丹皮各30克,桃仁20克,土茯苓30克,白芷15克。水煎外用,每日1剂,日用2--3次,先加水2500-3500毫升,煮沸后过滤去渣,将药液倒入普通盆内,患者趁热先熏后洗,每次15-30分钟。

 

本方为邹桃生方,功能清热解毒除湿消肿,凉血散瘀,适用于痔疮。

 

【方二】

硫黄、雄黄各10克,樟脑3克,麻油适量。前药研成细末,用麻油调匀,擦患处。

 

本方适用于湿热而致痔疮。

 

【方三】

乌梅、五倍子各10克,苦参15克,射干、炮山甲各10克,煅牡蛎30克,火麻仁10克。水煎服,日1剂,日服2次。

 

本方为凌朝光方,功能清热解毒,润肠通便,适用于痔疮。

 

【方四】

浮萍适量。水煎,趁热擦洗患处。

 

本方适用于痔疮抓破出血不流水者。

 

【方五】

槐花、地榆各10克,仙鹤草、旱莲草、侧柏叶各15克,枳壳10克,黄芩5克,胡麻仁15克,勒莱苋30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另外,可用此药煎液熏洗肛门。

 

本方为黄洪坤方,功能清肠利湿,止血,适用于痔疮。

 

【方六】

柞树叶30克。捣烂敷患处。

 

本方源于《黑龙江常用中草药手册》,适用于痔疮。

 

【方七】

刘寄奴、五倍子各等分。研为细末,空心酒下,仍用其末敷,遂愈。

 

本方源于《类编朱氏集验方》,治痔疮。

 

【方八】

生豆腐渣,锅内炒干为末,每服9克,白砂糖汤下,日3次。

 

本方源于《危氏方》,适用于血痔。

 

【方九】

丝瓜,烧存性,研末,酒服6克。

 

本方主治肛门久痔。

 

◎痔疮病人应选择的食物

五谷、蔬菜类:竹笋、甜菜、卷心菜、胡萝卜、绿豆、韭菜、芹菜、茭白、豌豆苗、马铃薯,未经加工的谷类,粗粮、麦麸面包、黑绿叶蔬菜、油菜、荷兰豆、莴苣。

水果类:苹果、巴西果、橘子、猕猴桃、葡萄、西瓜、香蕉、草莓。

肉类:猪、牛、羊的瘦肉,里脊肉,鱼肉,鸡、鸭、鹅肉。

 

◎痔疮食疗宜食食品

蛤蜊:性寒,味咸。《本草求原》中说:“蛤蜊治五痔。”蛤蜊肉能润五脏,软坚散肿。痔疮患者宜用蛤蜊肉经常煮食。

 

螺蛳:性寒,味甘,能清热、利水,治疗痔疮。古代《日用本草》中记载:“螺蛳解热毒,治酒疸,利小水,消疮肿。”《本草纲目》亦云:“醒酒解热,利大小便,治脱肛、痔漏。”《玉楸药解》中还说:“螺蛳清金利水,泄湿除热,治脱肛、痔瘘。”患有痔疮的人,适宜常吃螺蛳。

 

蚌肉:性寒,味甘咸,有清热、滋阴、解毒的作用,适宜湿热痔疮者煮食或煨汤服。《日华子本草》中记载,蚌肉“……除烦解热毒,……并痔瘘、血崩、带下。”

 

泥鳅:补中气,祛湿邪,既营养,又疗痔,久痔体虚、气虚脱肛者宜常食之。泥鳅肉“暖中益气,解毒收痔。”民间有用鳅鱼同米粉煮羹食用,治疗痔疮脱垂,可起到“调中收痔”的效果。

 

鳗鲡:俗称白鳝。性平,味甘,能补虚羸、祛风湿,对体弱气虚痔疮患者,最为适宜。早在《别录》中即载:“鳗鲡鱼主五痔疮瘘。”唐代著名食医孟诜还说:“鳗鲡熏痔,患诸疮瘘及疬疡风,长食之甚验。”在孟诜的《食医心镜》中有一方:“治五痔瘘疮,杀虫:鳗鲡一头,治如食法,切作片炙,着椒、盐、酱调和食之。”鳗鲡鱼的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营养滋补价值极高,它的补虚疗痔功效为历代医家称赞。如明代缪希雍《神农本草经疏》中说:“五痔疮瘘人常食之,有大益也。”明·倪朱谟亦认为:“疬疡瘘痔人常食之,渐渐获效。”

 

乌鳢:俗称乌鱼、黑鱼、鳢鱼。性寒,味甘,有补脾、利水的作用,能疗痔疮。《别录》中早已说它“疗五痔。”《外台秘要》中亦载:“治肠痔,每大便常有血:鳢鱼脍、姜、齑食之。”

 

黄鳝:能补虚损、除风湿、强筋骨,亦可疗痔瘘。《便民食疗》中说:“治内痔出血:鳝鱼煮食。”《食用中药与便方》亦载:“内痔出血,气虚脱肛,黄鳝煮羹食之,有补气固脱之功。”

 

猪大肠:适宜痔疮出血脱肛者食用。古代治疗痔疮的效方,也常用到猪大肠。如《奇效良方》中的猪脏丸,“治痔瘘下血”,就是用猪大肠同槐花煮烂捣和后为丸。《本草蒙筌》中的连壳丸,“治内痔”,也是用猪大肠同黄连、枳壳、糯米做成丸药内服。

 

狗肉:为温补性食品,有补中益气的作用。《本经逢原》中说:“犬肉,下元虚人,食之最宜,痔漏人岁久不愈,日食自瘥。”《世医得效方》中还介绍:“治痔漏:熟狗肉蘸蓝汁,空心食。”凡患有痔疮之人,宜常食之。

 

猬肉:甘平无毒,久患痔疮者食之尤宜。《本草拾遗》中即有记载:“猬肉,食之主瘘。”《中药大辞典》也说:“治痔瘘。”

 

野猪肉:性平,味甘咸,不仅能补虚弱羸瘦,又能疗痔疮出血,对患有慢性痔疮出血者最宜。唐代食疗医家孟诜在其《食医心镜》中介绍:“治久痔,下血不止,肛边痛:野猪肉二斤,切,著五味炙,空心食,作羹亦得。”

 

柿饼:性寒,味甘涩,能清热、润肺、涩肠、止血,尤其适宜痔疮出血者食用。《本草纲目》记载:“白柿治痔漏下血。”对痔疮出血,或肛门裂出血,大便干结者,民间习惯用柿饼适量,蒸熟后,每次吃饭时吃1个,或加水煮烂当点心吃,1日2次。柿霜对痔疮患者亦有益。《本草求真》中也有记载,说:“柿霜治肠风痔漏。”故痔疮出血吃柿霜也颇适宜。

 

香蕉:性寒,味甘,有清热、润肠、解毒的作用,尤其是对痔疮患者大便干结或便后出血时最为适宜。《岭南采药录》中说:“治痔及便后血:香蕉二个,不去皮,炖熟,连皮食之。”对痔疮出血,大便干结者,最常用有效也是最方便的办法是:每日早晨空腹吃香蕉1~2个。

 

无花果:性平,味甘,能健胃清肠、消肿解毒,对肛肠疾病患者,如便秘、肠炎、痢疾、痔疮等,均有效益。《本草纲目》早就说过:无花果“治五痔。”

 

榧子:又称香榧。有润肺滑肠、通便化痔、杀虫消积的作用。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别录》中就记载:“主五痔。”对此,《本草经疏》还解释说:“五痔三虫,皆大肠湿热所致,苦寒能泻湿热,则大肠清宁而二证愈矣。”

 

韭菜:有行气、散血的作用。现代认为韭菜里含粗纤维较多,而且比较坚韧,不易被胃肠消化吸收,能增加大便体积,促进大肠蠕动,防止大便秘结,故对痔疮便秘者有益。

 

茄子:性凉,味甘,有清热、活血、止痛、消肿的作用。《滇南本草》中记载:“茄子散血,消肿宽肠,烧灰米汤饮,治肠风下血不止及血痔。”《圣济总录》中还曾介绍“茄子酒”,用以“治久患肠风泻血”。所谓“肠风下血及血痔”,相当于痔疮出血之人,故患有痔疮者,食之亦宜。

 

来源:圣爱中医馆服务平台(微信号“HLSAZYJT”)及中医中药网,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伤寒论》在线阅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药房医院“代煎药”的猫腻!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