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黄梅天的保健提醒

倪项根 中医宝典 2018-08-05

【中医宝典App】中医古今书籍在线/离线阅读 >>>

编者按

今天入梅,梅雨天气的特点就是气温高、气压低、湿度大。这种环境黏乎乎,湿答答,时而闷热难忍、时而阴雨连绵,让人烦厌。很多人这时候会出现食欲减退、困倦乏力、四肢沉重等症状。黄梅天该如何做好身体保健?

 

黄梅天的气候特点可以概括为气温高、湿度大和气压低。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人体舒适感很差。如何在黄梅天做好自身保健呢?

 

居家篇

 

黄梅季节雨水涟涟,到处都是湿漉漉的。在这种天气里,衣服宜宽松透气。家里的衣被易受潮发霉,因此要特别注意防霉。在雨停、阳光重现的间歇里要抓紧晾晒,有些小物件可以用电吹风进行干燥。这不仅能延长衣物使用年限,更重要的是减少病菌,降低生病的可能。

 

对于黄梅天气里容易滋生的苍蝇、蚊子及其他小虫,可到中药店买一点苍术、白芷、艾叶、野菊花之类的中药,回来做成烟熏剂来驱虫防虫。

 

尽管黄梅天到处水湿浸渍,但傍晚时分,适度地开窗换气是十分必要的。新鲜空气的对流能够极大地减少细菌、病毒的滋生。

 

饮食篇

 

民以食为天。在黄梅天我们更要注意饮食的调节,以增强抵抗力,降低发病可能性。

 

黄梅天里气温很高,常有 35℃以上的高温天气出现,所以要注意防暑降温,要及时补充水分。有些饮料里添加了清热泻火的中药,偶尔喝一喝当然无妨,但如果经常喝,形成习惯,这样会严重损伤脾胃阳气,到了秋冬季节就容易出现消化不良、畏寒、多汗等病症,喜欢喝冰啤酒也存在同样弊端。所以要适度、适可而止。最好的饮品当数白开水、淡茶水。 


在黄梅季节食物容易变质,为了避免“病从口入”,在生活中要注意菜要烧熟烧透,每餐做饭菜应适量,尽量吃完。冷藏的食物重新烹调时一定要烧熟烧透。还要尽量少吃凉菜,尤其是荤性的凉菜,因为这些荤性凉菜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

 

运动篇

 

梅雨时节气压较低,人体血液内的含氧量相对较低,体质不好的人就会觉得有些憋闷。原来就有高血压、心脏病或哮喘病的人这种感觉会更加明显。因此,在这样的季节里要注意适当运动。

 

运动之后我们会感觉神清气爽,精力充沛。这是因为运动促进了心肺功能,血液里含氧量提高了。由于经常下雨,早晚锻炼不方便,其实只要重视,养成习惯,哪儿都有锻炼的机会。早上上班,提前几站下车,走到办公室;不坐电梯,走楼梯;少骑车或少开车,多走路;在家里认真做几十个俯卧撑;甚至在办公室里工作一段时间后,站起身,认真地“扭扭脖子,扭扭屁股”,所有这些都是锻炼。

 

对于患病人群来说,一定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病情的运动项目,循序渐进地进行,不要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甚至会加重病情或出现意外。

 

预防篇

 

健康,需要长久锻炼和保持,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中医学里有“治未病”的思想,在平时我们就应注意养精蓄锐,调和身心。

 

保持平和心态

黄梅天气,本身就比较难熬,有的人会表现出明显的胸闷、气短、皮肤瘙痒、心情烦躁。所以就更需要我们保持平和的心态,什么事情都看得开一点。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年轻人积极投入地工作,老年人颐养天年,一家人尽享天伦之乐,让人难受的天气根本不在话下。

 

◎功夫更多用

平时文学里有一句话,叫做“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要想写好诗,就要注意平时的积累和积淀。健康的生活也是如此,即使在闷热难耐的黄梅天,我们也应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平日里的锻炼上。如果我们平时就养成良好的健康习惯,保持适当的体重,保证足够的睡眠,均衡饮食,就为度过黄梅天准备了足够的身体能量。

 

◎有空看点中医书

古老的中医学里有很多养生保健的思想和建议,《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里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看中医书等途径获取基本的中医知识,根据这些知识,判别自身的阴阳偏盛偏衰,加以适当调理,使机体经常处于“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健康状态。

 

用药篇

 

本文所说的用药,是指对顺利度过潮湿闷热的黄梅天有一定帮助和作用的中成药,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下面列举几种。

 

藿香正气水:对于胃肠型感冒、暑湿泄泻有肯定的疗效。

 

黄连上清片:对确有火热炽盛症状者(一般这样的人体质都比较壮实)清热泻火的效果较好。

 

感冒退热颗粒:主要用于外感风热所导致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

 

午时茶:主要用于有内伤食积之人外感风寒,症状为感冒怕冷,微有发热,伴有腹胀、呕吐、泄泻等。

 

纯阳正气丸:如果是夏日受凉引起腹痛吐泻,而没有明显的感冒症状,可以使用。

 

香连丸:暑湿季节吃了不洁食物导致肠道感染,出现腹泻、腹痛、大便黄褐色、有明显臭气者可用此药。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就医。

 

其他,如风油精、清凉油等,对于暑湿季节的困倦乏力有一定的提神醒脑的作用。

 

古语说得好,是药三分毒。用药要有明确的适应症,不要把药物当作黄梅天的保护神。对于那些患有明确疾病的人,用药之前更要向医生咨询,不可擅自做主,随意服药。如果已对症服药,但症状始终不能缓解的,要及时去医院诊治。

 


|作者介绍|

倪项根,上海中医药大学,发表过《从“肾膀胱虚实论治篇”论严用和遣方用药的规律与特色》、《中医大学生专业兴趣培养刍议》等文章。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2009-6-29),图片来自网络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有身体不适请到正规医院就医★


















《伤寒论》在线阅读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每个人都可以读懂的中医 ★★★★★


人体穴位大全【图文版】


中医古籍的剂量不知道算多少?收藏这篇就够了


药房医院“代煎药”的猫腻!


被西方偷走的千年中医绝技


中国第一部全面《急性心肌梗死》防治电影,转发1次挽救1条生命★★★★★★★★






    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

    中医宝典微信公众号 zhongyidaxue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