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村发现 101期:初访安仁(下)——阳古大屋
安仁阳古大屋位于安仁县城南边,清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这里一个婴儿呱呱坠地,他是安仁的一等一的牛人—— 欧阳厚均。
他到底有多牛?他自嘉庆二十三年(1818年)年起执掌岳麓书院长达27年,晚清的中兴重臣曾国藩、左宗棠、郭嵩焘皆出其门下,李元度说:“弟子著录三千人,多以节义功名显”。经欧阳厚均几十年的努力,使岳麓书院办学长盛不衰,高潮迭起。可以说他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程。
欧阳厚均嘉庆四年(1799年)中进士后,在京任户部主事、员外郎、郎中等官职,历时15年。后擢升浙江道监察御史。嘉庆十九年(1814年),“年逾四十,以母老告养归籍”。回安仁后,受聘主修了规模宏大的嘉庆版《安仁县志》。后湖南当局认为他“经明行修,足为多士模范”,聘请他主持岳麓书院,他起初多次拒绝,经老母再三催促,才于嘉庆二十三年(公元1818年),应聘为岳麓书院山长,自此揭开他人生中最光辉的一页。
任职期间,他克尽职守,为书院的建设,人才的培养,做了大量有益的事,直至年已耋耄,精力益衰,实难胜任了,方解职归里。上任伊始,他就迫不及待地创建崇圣祠,后来修复或改建的还有讲堂、禹碑亭、道中庸亭、北海碑亭、风雩亭、吹香亭以及道乡台、魁星楼等。
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新建岳神庙,改迁濂溪祠,六君子堂,壁嵌紫阳遗迹及朱张登赫曦台联句等石刻。
道光元年(1821年),重建极高明亭,改前台为赫曦台以存朱子故迹,亲笔钩勒朱熹手书“极高明”三字碑于遗址旁。
道光三年(1823年),重修爱晚亭。
道光七年(1827年),立朱熹手书“忠孝廉节”四字及前山长欧阳正焕所书“整齐严肃”四字于讲堂。
欧阳厚均出任岳麓书院山长期间,以身作则,孜孜以求,研究学问从未间断,著有《易鉴》、《岳麓诗文钞》、《岳麓课艺》、《棣友堂课艺》等,风行一时,影响深远。他遵循前任山长罗典的治学遗法,结合自己多年的治学和从政经验,以“忠孝廉洁,敦品励行”立教,以“经世致用,明习时务”课书,培养学生注重各依天质、自由发展。
他在任期间一共主持完成二十三项建筑工程,修复古迹十八处。亭台楼阁,风景旖旎,使岳麓书院面貌焕然一新。今天我们所看见的岳麓书院基本上就是他打下的基础。
好了,说了太多岳麓书院,再来看他的故居阳古大屋,这是一栋清代建筑砖木构建,坐北朝南,面阔9间,前后三进。由正厅、厢房、天井、花园组成,穿斗式梁架,硬山顶,小青瓦。中有天井,连接两侧厢房,欧阳厚均在这里渡过了他的童年时期和少年时期。
阳古大屋高大而宽阔,前后左右都有山字垛。
这栋房子砌砖时用了太多石灰,所以清水墙有明显的青砖白线,像是一块织得整整齐齐的布料。
马头墙略带弧度,像是湖南和徽派建筑的混合体。
中门高而窄。
地基和柱础用的红砂岩。
用的木料没有那种整根的大木材,像这种粗大的立柱是用的铁箍抱合的很多小木材制成的,其它的梁枋都有这种做法。
屋内的地面是用三合土打成的,上面有整齐的方格,像是瓷砖地。
里面的建筑都有两层,显得高大而阔气。
天井里散落着掉下来的梁木和瓦片,一片凄凉。
天花板吊顶。
这里应该以前是放匾额用的。
房子里很多木结构都是雕梁画栋,能看出主人家的细致用心,这也难怪欧阳厚均如此热心建筑,原来自己家里的装修也如此精湛。
只可惜两边厢房年久失修,很多已经垮塌。
这是大门右侧的厢房,几乎全倒。
这是大屋右侧的外厢房,上次下雨时塌了一大块。
老人家们告诉我这些年每逢下大雨都会有阳古大屋的老房子垮塌,这几年大屋也没有得到任何修缮,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用不了几年这里将会夷为平地。
目前大屋里只有一对收废品的夫妻。
这是大屋的后边,高大的山墙上爬满了藤蔓。
屋后种有几棵高大的枫树和黄莲木,像是卫士一样守护着主人。
总之目前阳古大屋保护状况岌岌可危,恳请当地政府有关部门引起足够重视,保护好这处珍贵的名人故居!
最后请大家观看我航拍的阳古大屋全貌。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5181s66ca&width=500&height=375&auto=0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