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词(文天祥)《南安军》知识点+导学设计
3.短诗五首 12.词四首 课外古诗词 | 13.短文两篇 23.诗词曲五首 |
南安军
〔宋〕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
出岭同谁出?归乡如此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
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梅花岭上的南北路口,凄风苦雨把征衣湿透。
越过梅岭谁与我同路,回到家乡却身为俘囚。
山河将存在万古千秋,城郭却暂时落入敌手。
饿死家乡是我的愿望,梦里采薇在首阳山头。
注释
南安,今天江西大余县。
军:宋代的一种地方行政区划名,或与县同级。
千古:久远的年代。
行(xíng):做,实施。
梅花南北路:大庾岭上多植梅花,故名梅岭,南为广东南雄县,北为江西大庾县,广东和江西分界岭。
采薇:商末孤竹君之子伯夷、叔齐,当周武王伐纣时,二人扣马而谏,商亡,逃入首阳山,誓不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
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答:他曾多次领兵与元统治者作战,兵败被俘,他舍生取义,誓死不降元朝统治者,最后被杀害。他是被俘押解北上路过自己的家乡,壮志难成,无脸面对残破的家乡,不如战死沙场。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3、对文天祥的两首诗"过零丁洋"和"南安军"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B)
A.“过零丁洋”诗的颔联借用自然景物将国家和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形象生动地表现出国家命运的生死存亡和个人遭际的艰难坎坷,。
B.“过零丁洋”诗的颈联采用拟人、对偶的修辞,既说明诗人所历之地,又写出形势险恶和自身境况危苦,抒发了诗人忧虑不安情感。
C."南安军"诗颔联上句写诗人被俘后押送行程的孤单,而用问话的语气写出,显得分外沉痛。下句是说这次的北行,虽然途经故乡,但身系拘囚,无颜见家乡父老,还不如战死沙场。
D."南安军"诗的颈联运用了对比的手法,祖国山河依旧与城郭已面目全非进行对比,突出了诗人的亡国之痛。
解析:没有用拟人修辞手法
4、尾联“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至死不渝,以死明志,保持爱国的节操;誓死报国的决心。
同步练习
1.请简要说明诗人“归乡如不归”的原因。
2.第三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人生道路大相径庭的兄弟
风雨飘摇的南宋末年,造就了一位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天祥。在元军大举南侵之际,文天祥率领军队与元兵苦战于江西一带,终因众寡悬殊,兵败被俘。文天祥被押解到燕京后,元朝当局因知他文武全才,深孚众望,便软硬兼施,用了各种办法,企图用高官厚禄收买他。文天样虽身陷囹圄,却坚贞不屈,志不可夺,宁死也不出卖自己的灵魂去做侵略者的鹰犬,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文天祥有一个弟弟叫文溪山,当时还在惠州做官,他看着宋室江山大势已去,不思振作,却甘心媚颜事敌。就在文天祥被俘后的次年5月,他投降元朝,后即赴燕京,骑马招摇于市。
文天祥在燕都狱中,听到这个消息,捶胸跌足,放声痛骂,大骂他的弟弟文溪山没有骨气。哭毕,援笔写诗一首:
去年别我施出岭,今年汝来亦至燕。兄弟一囚一骑马,同父同母不同天。可怜骨肉相聚散,人间不满五十年。三仁生死各有志,悠悠白日横苍烟。
文天祥还有一个哥哥名叫文天祯,宝祜年间乡举,也曾做过官。后因弟文天祥死节,于是再也不愿为官,隐居山林。同是一母所生,兄弟三人所走的人生道路却大相径庭,是和他们不同的道德信仰的人生追求分不开的。
图文导学
图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告知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