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周梦蝶诗50首

冬天里的春天


用橄榄色的困穷铸成个铁门闩儿,

于是春天只好在门外哭泣了。

雪落著,清明的寒光飘闪著;

泪冻藏了,笑蛰睡了

而铁树般植立于石壁深深处主人的影子

却给芳烈的冬天的陈酒饮得酡醉!

今夜,奇丽莽扎罗

最高的峰巅雪深多少?

有否须髭奋张的锦豹在那儿瞻顾踌躇,

枕雪高卧?

雪落著,清明的寒光盈盈斟入

石壁深深处铁树般影子的深深里去。

影子酩酊著,冷飕飕地酿织著梦,梦里

铁树开花了,开在瞑目含笑锦豹的额头上。




菱角


偎抱著十二月的严寒与酷热

你们睡得好稳、好甜啊

你们,这群爱做白日梦的

你们,翅膀尖上永远挂著微笑的

一只只手的贪婪,将抓走多少天真?

热雾袅绕,这儿

正有人在蒸煮、贩卖蝙蝠的尸体!

一袭袭铁的紫外套,被斩落

一双双黑天使的翅膀,被斩落

一瓣瓣白日梦,一弯弯笑影……

上帝啊,你曾否赋予达尔文以眼泪?




晚安!刹那


又一次地球自转轻妙的完成……

长天一碧窈窕,风以无骨的手指摇响著笑

触目盈耳一片妩媚温柔

沙尘浓郁芳醇沾鼻如酒

在没一丝褶绉的穹空的湖面上

白云卧游著,像梦幻的天鹅

幽悄悄地──怕撩醒湖底精灵的清睡

世界醉了,醉倒在“美”的臂弯里

(腰系酒葫芦儿,达奥尼苏司狂笑著

从瞎眼的黑驴儿背上滑坠下来)

而我却歇斯颓厉地哭了

我植立著,看蝙蝠蘸一身浓墨

在黄昏昙花一现的金红投影中穿织著十字

那边,给海风吹瘦了的

最前线的刺刀尖上

翛然飞挂起第一颗晚星……




行者日记


昨日啊

曾给罗亭、哈姆雷特底幽灵浸透了的

湿漉漉的昨日啊!去吧,去吧

我以满钵冷冷的悲悯为你们送行

我是沙漠与骆驼底化身

我袒卧著,让寂寞

以无极远无穷高负抱我;让我底跫音

沉默地开黑花于我底胸脯上

黑花追踪我,以微笑底忧郁

未来诱引我,以空白底神秘

空白无尽,我底忧郁亦无尽……

天黑了!死亡斟给我一杯葡萄酒

我在峨默疯狂而清醒的瞳孔里

照见永恒,照见隐在永恒背后我底名姓



孤独国


昨夜,我又梦见我

赤裸裸地趺坐在负雪的山峰上。

这里的气候黏在冬天与春天的接口处

(这里的雪是温柔如天鹅绒的)

这里没有嬲骚的市声

只有时间嚼著时间的反刍的微响

这里没有眼镜蛇、猫头鹰与人面兽

只有曼陀罗花、橄榄树和玉蝴蝶

这里没有文字、经纬、千手千眼佛

触处是一团浑浑莽莽沉默的吞吐的力

这里白昼幽阒窈窕如夜

夜比白昼更绮丽、丰实、光灿

而这里的寒冷如酒,封藏著诗和美

甚至虚空也懂手谈,邀来满天忘言的

繁星……

过去伫足不去,未来不来

我是“现在”的臣仆,也是帝皇。

第一班车

乘坐著平地一声雷

朝款摆在无尽远处的地平线

无可奈何的美丽,不可抗拒的吸引进发。

三百六十五个二十四小时,好长的夜!

我的灵感的猎犬给囚锢得浑身痒痒的

渴热得像触嗅到火药的烈酒的亚力山大。

大地蛰睡著,太阳宿醉未醒

看物色空蒙,风影绰约掠窗而过

我有踏破洪荒、顾盼无俦恐龙的喜悦。

而我的轨迹,与我的跫音一般幽敻寥独

我无暇返顾,也不需要休歇

狂想、寂寞,是我唯一的裹粮、喝采!

不,也许那比我起得更早的

启明星,会以超特的友爱的关注

照亮我“为追寻而追寻”的追寻;

而在星光绚缦的崦嵫山下,我想

亚波罗与达奥尼苏司正等待著

为我洗尘,为庄严的美的最后的狩猎

祝饮……

哦,请勿嗤笑我眼是爱罗先珂,脚是拜伦

更不必絮絮为我宣讲后羿的痴愚

夸父的狂妄、和奇惨的阿哈布与白鲸的命运

因为,我比你更知道──谁不知道?

在地平线之外,更有地平线

更有地平线,更在地平线之外之外……




川端桥夜坐


浑凝而囫囵的静寂

给桥上来往如织剧喘急吼著的车群撞烂了

而桥下的水波依然流转得很稳平──

(时间之神微笑著,正按著双桨随流荡漾开去

他全身墨黑,我辨认不清他的面目

隔岸星火寥落,仿佛是他哀倦讽刺的眼睛)

“什么是我?

什么是差别,我与这桥下的浮沫?”

“某年月日某某曾披戴一天风露于此悄然独坐


哦,谁能作证?除却这无言的桥水?

而桥有一天会倾拆

水流悠悠,后者从不理会前者的幽咽……

一株草顶一颗露珠

一瓣花分一片阳光

聪明的,记否一年只有一次春天?

草冻、霜枯、花冥、月谢

每一胎圆好里总有缺陷孪生寄藏!

上帝给兀鹰以铁翼、锐爪、钩脗、深目

给常春藤以袅娜、缠绵与执拗

给太阳一盏无尽灯

给蝇蛆蚤虱以绳绳的接力者

给山磊落、云奥奇、雷刚果、蝴蝶温馨与

哀愁……




天窗


戒了一冬一春的酒的阳光

偷偷地从屋顶上窥下来

只一眼!就触嗅到

挂在石壁上那尊芳香四溢的空杯。

同时,有笑声自石壁深深处软软伸出

伸向那强横的三条力线

那雄踞于太极图上的“≡”

而且,软软地把后者攫弯了。




朝阳下


给永夜封埋著的天门开了

新奇簇拥我

我有亚当第一次惊喜的瞠目。

如果每一朵山花都是天国底投影

多少怡悦,多少慈柔

正自我心中秘密地飞升。

如果每一寸草叶

都有一尊基督醒著──

第几次还魂?那曾燃亮过

惠特曼、桑德堡底眼睛的眼睛。

我想,在山底窈窕深处

或许藏隐著窈窕的倾听者吧!

哦,如果我有一枝牧笛

如果我能吹直满山满谷白云底耳朵……

濠上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

    ──庄子:秋水

吹一串串泡泡底微笑

赠答那微笑──

那自稀稀疏疏的须髭里裏

漏泄出来的。

黄昏。他们底拄杖

敲醒这儿岸边贪睡的卵石

和挤在石缝里比寂寞还寂寞的

等待,和蛰在等待里

比遥远还遥远的记忆。那时啊

他们和我,同在一胞黑色的

从未开凿过的春天里合唱著冥默

不知快乐──比快乐还快乐……

是谁?聪明而恶作剧地

将孪生的他们和我

将孪生的快乐和快乐

分割。谁稀罕这鳞刺?这鳔与鳍

这累赘的燕尾服?这冷血

这腥湿砌成的玻璃墙壁……

我厌倦。我无法使自己还原

我想飞。我不知道该怎样飞

而此刻,我清清澈澈知道我底知道。

“他们也有很多很多自己”

他们也知道。而且也知道

我知道他们知道



摆渡船上


负载著那么多那么多的鞋子

船啊,负载著那么多那么多

相向和相背的

三角形的梦。

摆荡著──深深地

流动著──隐隐地

人在船上,船在水上,水在无尽上

无尽在,无尽在我刹那生灭的悲喜上。

是水负载著船和我行走?

抑是我行走,负载著船和水?

瞑色撩人

爱因斯坦底笑很玄,很苍凉。




二月


这故事是早已早已发生了的

在未有眼睛以前就已先有了泪

就已先有了感激

就已先有了展示泪与感激的二月。

而你眼中的二月何以比别人独多?

总是这样寒澹澹的天色

总是这样风丝丝雨丝丝的──

绛珠草底眼睫垂得更低了

“怎样沁人心脾的记忆啊

那自无名的方向来

饮我以无名的颤栗的……”

而你就拼著把一生支付给二月了

二月老时,你就消隐自己在星里露里。




六月


枕著不是自己的自己听

听隐约在自己之外

而又分明在自己之内的

那六月的潮声

从不曾冷过的冷处冷起

千年的河床,瑟缩著

从臃肿的呵欠里走出来

把一朵苦笑如雪泪

撒在又瘦又黑的一株玫瑰刺上

霜降第一夜。葡萄与葡萄藤

在相逢而不相识的星光下做梦

梦见麦子在石田里开花了

梦见枯树们团团歌舞著,围著火

梦见天国像一口小麻袋

而耶稣,并非最后一个肯为他人补鞋的人




十三月


天不转路转。该歇歇脚了是不?

偃卧于这条虚线最后的一个虚点。锵锵

我以记忆敲响

推我到这儿来的那命运底铜环。

每一节抖擞著的神经松解了

夜以柔而凉的静寂孵我

我吸吮著黑色:这浓甜如乳的祭酒

我已归来。我仍须出发!

悲哀在前路,正向我招手含笑

任一步一个悲哀铸成我底前路

我仍须出发!

灼热在我已涸的脉管里蠕动

雪层下,一个意念挣扎著

欲破土而出,矍然!




菩提树下


谁是心里藏著镜子的人呢?

谁肯赤著脚踏过他底一生呢?

所有的眼都给眼蒙住了

谁能于雪中取火,且铸火为雪?

在菩提树下。一个只有半个面孔的人

抬眼向天,以叹息回答

那欲自高处沉沉俯向他的蔚蓝。

是的,这儿已经有人坐过!

草色凝碧。纵使在冬季

纵使结趺者底跫音已远逝

你依然有枕著万籁

与风月底背面相对密谈的欣喜。

坐断几个春天?

又坐熟多少夏日?

当你来时,雪是雪,你是你

一宿之后,雪既非雪,你亦非你

直到零下十年的今夜

当第一颗流星然重明

你乃惊见:

雪还是雪,你还是你

虽然结趺者底跫音已远逝

唯草色凝碧。





若你呼唤那山,而山不来;你就该走向他。

──可兰经


从不平处飞来

兀兀然,欲探首天外

看你底投影

比你底沉思还澹

比你的哲学还瘦而拗且古

息息法斯底忧戚亮了

当雷电交响时

你像命运一般地哭

哭这昼,是谁家底昼

夜,是谁家底夜

依稀高处有回声呼唤你

在苦笑的忍冬花外

你颤栗著。你本属于

“你没有拄杖子

便抛却你拄杖子”的那类狂者

疾风在你发梢啸吟

岁月底冷脸沉下来

说天外还有天

云外还有云。说一寸狗尾草

可与狮子底光箭比高

每一颗顽石都是一座奇峰

让凯撒归于凯撒

上帝归上帝,你归你──

直到永恒展开全幅的幽暗

将你,和额上的摩西遮掩




行到水穷处


行到水穷处

不见穷,不见水──

却有一片幽香

冷冷在目,在耳,在衣。

你是源泉,

我是泉上的涟漪;

我们在冷冷之初,冷冷之终

相遇。像风与风眼之

乍醒。惊喜相窥

看你在我,我在你;

看你在上,在后在前在左右:

回眸一笑便足成千古。

你心里有花开,

开自第一瓣犹未涌起时;

谁是那第一瓣?

那初冷,那不凋的涟漪?

行到水穷处

不见穷,不见水──

却有一片幽香

冷冷在目,在耳,在衣。




还魂草


“凡踏著我脚印来的

我便以我,和我底脚印,与他!”

你说。

这是一首古老的,雪写的故事

写在你底脚下

而又亮在你眼里心里的;

你说。虽然那时你还很小

(还不到春天一半裙幅大)

你已倦于以梦幻酿蜜

倦于在鬓边襟边簪带忧愁了。

穿过我与非我

穿过十二月与十二月

在八千八百八十之上

你向绝处斟酌自己

斟酌和你一般浩瀚的翠色。

南极与北极底距离短了,

有笑声晔晔然

从积雪深深的覆盖下窜起,

面对第一线金阳

面对枯叶般匍匐在你脚下的死亡与死亡

在八千八百八十之上

你以青眼向尘凡宣示:

“凡踏著我脚印来的

我便以我,和我底脚印,与他!”




晚安,小玛丽


晚安,小玛丽

夜是你底摇篮。

你底心里有很多禅,很多腼腆

很多即使啄木鸟也啄不醒的

仲夏夜之梦。

露珠已睡熟了

小玛丽

忧郁而冷的十字星也睡熟了

那边矮墙上

蜗牛已爬了三尺高了。

是谁底纤手柔柔地

滑过你底脊背?

你底脊背,雾一般弓起

仿佛一首没骨画

画在伊底柔柔的膝头上。

自爱琴海忐忑的梦里来

梦以一千种温柔脉脉呼唤你

呼唤你底名字;

你底名字是水

你不叫玛丽。

贝叶经关世界于门外

小玛丽

世界在一颗露珠里偷偷流泪

晚香玉也偷偷流泪

仙人掌,仙人掌在沙漠里

也偷偷流泪。谁晓得

泪是谁底后裔?去年三月

我在尼采底瞳孔里读到他

他装著不认识我

说我愚痴如一枚蝴蝶……

露珠已睡醒了

小玛丽

在晨光熹微的深巷中

卖花女冲著风寒

已清脆地叫过第十声了。

明天地球将朝著哪边转?

小玛丽,夜是你底;

使夜成为夜的白昼也是你底。

让芦苇们去咀嚼什么什么吧!

睡著是梦,坐著和走著又何尝不是?





那时将有一片杜鹃燃起自你眸中

那时宿草已五十度无聊地青而复枯

枯而复青。那时我将寻访你

断翅而怯生的一羽蝴蝶

在红白掩映的泪香里

以熟悉的触抚将隔世诉说……

多想化身为地下你枕著的那片黑!

当雷轰电掣,夜寒逼人

在无天可呼的远方

影单魂孤的你,我总萦念

谁是肝胆?除了秋草

又谁识你心头沉沉欲碧的死血?

早知相遇底另一必然是相离

在月已晕而风未起时

便应勒令江流回首向西

便应将呕在紫帕上的

那些愚痴付火。自灰烬走出

看身外身内,烟飞烟灭。

已离弦的毒怨射去不射回

几时才得逍遥如九天的鸿鹄?

总在梦里梦见天坠

梦见千指与千目网罟般落下来

而泥泞在左,坎坷在右

我,正朝著一口嘶喊的黑井走去……

一切无可奈何中最无可奈何的!

像一道冷辉,常欲越狱

自折剑后呜咽的空匣;

当奋飞在鹏背上死

忧喜便以瞬息万变的猫眼,在南极之南

为我打开一面窗子。

曾经漂洗过岁月无数的夜空底脸

我底脸。蓝泪垂垂照著

回答在你风圆的海心激响著

梅雪都回到冬天去了

千山外,一轮斜月孤明

谁是相识而犹未诞生的那再来的人呢?




落樱后,游阳明山


依然空翠迎人!

小隐潭悬瀑飞雪

问去年今日,还记否?

花光烂漫;石亭下

人面与千树争色。

不许论诗,不许谈禅

更不敢说愁说病,道德仁义

怕山灵笑人。这草色

只容裙影与蝶影翻飞

在回顾已失的风里。

风里有栴檀焚烧后的香味

香味在落日灰烬的脸上走著

在山山与树树间──

同来明年何人?此桥此涧此石可仍识我

当我振衣持钵,削瘦而萧飒。

直到高寒最处犹不肯结冰的一滴水

想大海此时:风入千帆,鲸吹白浪

谁底掌中握著谁底眼?

谁底眼里宿著谁底泪?

多样的出发,一般的参差!

若杨枝能点微尘为解热的甘露

若眉发如霜馀的枯叶

萧萧散落归根。霓虹在下

松涛在上。扎一对草翅膀

我欲凌空飞去。

神使鬼差。纵身有百口口有百舌

也难为逝者诉说──

樱花误我?我误樱花?

当心愈近而路愈长愈黑,这苦结

除却虚空粉碎更无人解得!




孤峰顶上


恍如自流变中蝉蜕而进入永恒

那种孤危与悚栗的欣喜!

仿佛有只伸自地下的天手

将你高高举起以宝莲千叶

盈耳是冷冷袭人的天籁。

掷八万四千恒河沙劫于一弹指!

静寂啊,血脉里奔流著你

当第一瓣雪花与第一声春雷

将你底浑沌点醒──眼花耳热

你底心遂缤纷为千树蝴蝶。

向水上吟诵你底名字

向风里描摹你底踪迹;

贝壳是耳,纤草是眉发

你底呼吸是浩瀚的江流

震摇今古,吞吐日夜。

每一条路都指向最初!

在水源尽头。只要你足尖轻轻一点

便有冷泉千尺自你行处

醍醐般涌发。且无须掬饮

你颜已酡,心已洞开。

而在春雨与翡翠楼外

青山正以白发数说死亡;

数说含泪的金檀木花

和拈花人,以及蝴蝶

自新埋的棺盖下冉冉飞起的。

踏破二十四桥的月色

顿悟铁鞋是最盲目的蠢物!

而所有的夜都咸

所有路边的李都苦

不敢回顾:触目是斑斑剌心的蒺藜。

恰似在驴背上追逐驴子

你日夜追逐著自己底影子;

直到眉上的虹采于一瞬间

寸寸断落成灰,你才惊见

有一颗顶珠藏在你发里。

从此昨日的街衢;昨夜的星斗

那喧嚣;那难忘的清寂

都忽然发现自己似的

发现了你。像你与你异地重逢

在梦中,劫后的三生。

烈风雷雨魑魅魍魉之夜

合欢花与含羞草喁喁私语之夜

是谁以狰狞而温柔的矛盾磨折你?

虽然你底坐姿比彻悟还冷

比覆载你的虚空还厚而大且高……

没有惊怖,也没有颠倒

一番花谢又是一番花开。

想六十年后你自孤峰顶上坐起

看峰之下,之上之前之左右

簇拥著一片灯海──每盏灯里有你。




秋兴


托著动不动就隐隐作痛的横断面

(水成岩,还是火成岩?)

想著昨天。在地层下眨著小眼睛的昨天

无端已青青如蓝的昨天

任教雀鸟坐弯了枝桠从不一攒眉头的昨天

唉!怕是再也,再也不能回来了。

高莫高于自己为自己铸造的牢狱!

欲奋垂天之云翼

作九万里之一搏

风声才动

已铁寒侵骨。

想渺渺烟波老处,太白星影下

或许有谁正挥洒石破天惊的大壁画──

自无尽藏磅礴的心里幻出

万水千山络绎辐辏著

奔来他的腕底。啊

那是一道光,一巨灵之巨掌……

曾奢想最好一绝再绝绝到不剩一毫一忽一末

在知了的空肚子里圆寂。却被脐下今夜

只有秋天自己才能听得见的一声短欢催醒,

他说:

饮霜露如饮醍醐,

枫叶不是等闲红起来的!

──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十一日

《蓝星诗刊》新一号




积雨的日子


涉过牯岭街拐角

柔柔凉凉的

不知从哪儿飘来

一片落叶──

像谁的手掌,轻轻

打在我的肩上。

打在我的肩上

柔柔凉凉的

一片落叶

有三个谁的手掌那么大的──

嗨!这不正是来自缥缈的仙山

你一直注想守望著的

那人的音息?

无所事事的日子。偶尔

(记忆中已是久远劫以前的事了)

涉过积雨的牯岭街拐角

猛抬头!有三个整整的秋天那么大的

一片落叶

打在我的肩上,说:

“我是你的。我带我的生生世世来

为你遮雨!”

雨是遮不住的;

秋天也像自己一般的渺远──

在积雨的日子。现在

他常常抱怨自己

抱怨自己千不该万不该

在积雨的日子

涉过牯岭街拐角

──一九七五年十一月七日




九宫鸟的早晨


九宫鸟一叫

早晨,就一下子跳出来了

那边四楼的阳台上

刚起床的

三只灰鸽子

参差其羽,向楼外

飞了一程子

又飞回;轻轻落在橘红色的栏杆上

就这样:你贴贴我,我推推你

或者,不经意的

剥啄一片万年青

或铁线莲的叶子

犹似宿醉未醒

阑阑珊珊,依依切切的

一朵小蝴蝶

黑质,白章

绕紫丁香而飞

也不怕寒露

染湿她的裳衣

不晓得算不算是另一种蝴蝶

每天一大早

当九宫鸟一叫

那位小姑娘,大约十五六七岁

(九宫鸟的回声似的)

便轻手轻脚出现在阳台上

先是,擎著喷壶

浇灌高高低低的盆栽

之后,便勾著头

把一泓秋水似的

不识愁的秀发

梳了又洗,洗了又梳

且毫无忌惮地

把雪颈皓腕与葱指

裸给少年的早晨看

在离女孩右肩不远的

那边。惺惺眼与日日春的掩映下

空著的藤椅上

一只小花猫正匆忙

而兴会淋漓地

在洗脸

于是,世界就全在这里了

世界就全在这里了

如此婉转,如此嘹亮与真切

当每天一大早

九宫鸟一叫

──一九八○年十一月三十日




牵牛花

──寄慧琼


一路熙熙攘攘牵挽著漫过去

由巷子的这一头到那一头

少说也有八九百上千朵之多吧?

昨晚放学回家时还没个影儿

今天抓起书包刚一跨出门

便兀自豁破朝阳金光明的眼睛

曲调是即兴而颇为Wagner的:

一个男高音推举著另一个

另一个又推举著另一个

轰轰然,叠罗汉似的

一路高上去……

好一团波涛汹涌大合唱的紫色!

我问阿雄:曾听取这如雷之静寂否?

他答非所问地说:牵牛花自己不会笑

是大地——这自然之母在笑啊!

──一九八一年六月




不怕冷的冷

──答陈媛兼示李文


即使从来不曾在梦里鱼过

鸟过蝴蝶过

住久了在这儿

依然会惚兮恍兮

不期然而然的

庄周起来

由于近山,近水近松近月

冷,总免不了有些儿

而冷是不怕冷的!

已三十三年了

的异乡。还有,更长更深重于三十三年

异乡人的孤寂——

冷,早已成为我的盾

我的韵脚。我的

不知肉味的

韶。媚妩

绀目与螺碧……

据说:严寒地带的橘柑最甜

而南北极冰雪的心跳

更猛于悦欢

最宜人是新雨后晚风前

当你曳杖独游,或临流小立

猛抬头!一行白鹭正悠悠

自对山,如拭犹湿的万绿丛中

一字儿冲飞——

冷冷里,若有鼓翼之声来耳边,说:

“先生冒寒不易”

——一九八二年三月十四日《联合报》副刊




两个红胸鸟


飞过去了,

这两个红胸鸟。

多半聊一些昨日雨今日晴的旧事

一些与治乱,与形而上学无关的——

并坐在隐隐只有一线天的

柳枝儿上,

不期而遇的

这两个红胸鸟:

一渔一樵。

久违了!

山高?天高?船高?

一个说:且烟波万里的

扬一扬眉,扑了扑风中

不胜寒的羽翼

山还是山

天空还是谁也奈何他不得的天空

赏心岂在多,一个说

拈得一茎野菊

所有的秋色都全在这里了

许或由于生怕自己的踪迹被识破

许或负伤的弓月

犹残存著昨夜的余悸

要不,就是为树树愈唱愈苦

愈唱愈不知所云的

蝉声所误,说什么多不如少,少不如无

无不如无无……

终于,飞过去了

摇曳复摇曳

只剩得,只剩得这一线天

不能自已的柳枝儿

守著晨晖,守著

却是旧时相识,这

自远方来的细爪带给他的寒温

真个,和不可说

──一九八三年五月二十二日




第九种风


菩萨我法二执已亡,见思诸惑永断,乃能护四


念而无失,历八风而不动。唯以利生念切,报


恩意重,恒心心为第九种风所摇撼耳。八风者


,忧喜苦乐利衰称讥是也;第九种风者,慈悲


是也。

──大智度论


那人在海的漩涡里坐著——

有风自海上来

近的,远的;咸的,涩的;

睫下挟著没遮拦的蛇鞭

眉间点著圆小而高且亮的红痣的;

捧著自己的脚印死吻

不见庐山,只见庐山的云雾的……

那人在海的漩涡里坐著——――

寂寞得很广大,飘渺得很绵密;

那人,那俯仰在波上波下的星影

无眠的眼睛

谛听著。在经纬的此端或彼端

在掌心无穷无际的汹涌之中

可有倾摇著,行将灭顶的城市?

那人在海的漩涡里坐著——

或然与必然这距离难就难在如何去探测?

有烟的地方就有火,有火的地方就有灶

有灶的地方就有墙,有墙的地方就有

就有相依相存相护相惜相煦复相噬的唇齿

一加一并不等于一加一!

去年的落叶,今年燕子口中的香泥。

那人在海的漩涡里坐著——

在迢迢的烛影深处有一双泪眼

在沉沉的热灰河畔有一缕断发

呼号生于鼎镬

呻吟来自荆棘……

而欲逃离这景象这景象的灼伤是绝绝不可能的


恒河是你;不可说不可说恒河之水之沙也是你


不必说飞,已在百千亿劫的云外。

谁出谁没?涉过来涉过去又涉过来的

空中鸟迹。第几次的扶摇?

鹭鸶又回到雪岭的白夜里了!

曾在娑罗双树下哭泣过的一群露珠

又闪耀在千草的叶尖上了!

那人在海的漩涡里坐著——

有风从海上来。

将自己举起。好高的浪头!

风于风和不风于风的

这同一只手。温柔里的温柔

君知否?终有一日。喔!这种种不同面目的风

都将婵娟为交光的皓月。虽然

那人在海的漩涡里坐著——

——一九八四年十一月




所谓伊人

──上弦月补赋


清清浅浅的一弯

向上看的蛾眉。

一步一徘徊

一粒尘埃也不曾惊起

如此轻盈,清清浅浅的一分光

虽则只有──

一流盼

便三千复三千了

以合欢的开合为岁。如此

急于长大,又

羞于长大:

从宛转的初啼

到娉婷的二七

冁然一笑,复由二七

回向宛转的初啼

凡有水处都有

清清浅浅的那女子

乐独,而爱

流血。如乳的

白血。但得一滴饮

三千复三千的烦渴

便一失永失

一步一徘徊

一粒尘埃也不曾惊起

这里或那里

只要你笑,你就能笑出

自己的眉目:

从宛转的初啼

到娉婷的二七

从一流盼,到三千复三千

凡有水处都有

凡有水处都有

掬不尽也永远流不完

清清浅浅的

自香寒的彼端

自桂花外

──一九八五年一月五日《中华日报》副刊

──咏竹

常听你最知己的

风雨说:

你身上的每一环节

全是疤。痛定的泪与血

一度被腰斩的

抚今追昔

昔日之日犹今日之日

今日之日却迥异于昔日

一痛,永痛!

结一次疤等于

饮十次刃,换百次骨

轮千次回。

而你的风雨最最知己的又说:

活著就是痛著!

疤结得愈大愈多

世界便愈浩瀚愈巍峨愈苍翠

而身与天日愈近

心与泥土愈亲

在可以无恨的

感激之夜。你为自己的成长而俯仰

而悲喜而萧萧瑟瑟

咏怀诗成时

连拈断在夫子肩上的叶影

都是湿的、热的、绿的

──一九八五年愚人节前一日《蓝星诗刊》第


四号




红蜻蜓


为鹙子主持之

水芹菜童剧而写;

歌诗俱不似,

尽心焉而已。媿媿!




之一


吃胭脂长大的。

曾经如此爱自由

甚于爱自己

爱异性

又甚于爱自由

不同的异性

所有的异性

但这已是不晓得多少辈子以前的事了

而今

而今你是

什么也不爱

什么也不爱

而今你是

当然,你依旧依旧

爱雨

爱如丝的细雨

爱细雨中的微风

微风中的轻盈

当细雨初歇

相必想必你还神往于

两幅奇景──

留得住永恒,留不住这一瞬的

两幅奇景:

晚虹与落日。

当细雨初歇

像蜜月中的小别

小别后的狂喜:

那晚虹,欲言又止的晚虹

那落日,尽此一醉的落日

毕竟。说来说去

毕竟

你还是你

爱红甚于一切

吃胭脂长大的




之二


吃胭脂长大的

由上辈子吃到这一辈子

吃到下一辈子

越吃胃口越大

越吃越想吃

越是吃不饱。直到

胭脂的深红落尽

胭脂的滋味由甜

而淡,而酸,而苦,而苦苦

而苦成一袭袈裟

苦成一阕寄生草,乃至

苦成一部泪尽而继之以血的

石头记。

──一九八六年元月《蓝星诗刊》第六号




于桂林街购得大衣一领重五公斤


对绝大多数的男子而言,“兼身”是万万有其


必要的!若得妻而贤而才且美,则终此一生,


将为幸福所浸润;纵使恶星照命,与一所谓鸠


槃荼者共枕百年,水滴石穿,她依旧能造就你


成为豪杰或哲学家。

──苏格拉底


在颇有希腊哲学风味的雨声

谱成的归心里

疾驰。眼前

和身后的路

都愈来愈宽且甜美了

作香灯师十世

才修得独身的自由

读吠陀经千转

才修得独身

且哲学家的自由

但是,要修得兼身

兼身

且不害其为哲学家

唉,那就不晓得要累积福慧功德多少

一篑复一篑的

高蹈而孤飞的羽翼

以戒香定香慧香的粉末

金刚的粉末铸成

纵然你是──

保不定

也有力竭的时候

总不能与飞絮同零落

天涯雨横风急

惨绿六十有六

以春天的醉眼来测量

或者,并不算十分太老

或太小

一一无限好的事物都安立在

一一无限好的所在──

鸟和他的巢

莺花和他的啼笑

有你的,总是有你的

信否?一瓢即三千

而涸辙之鳞之可哀可乐

凡冷暖过的

应各同其戚戚……

从来早知道的代价最奢侈

岸,一向鲁钝

而水一向不适宜于等待

百年几时?百年三万六千日

四一之春色几时?

独身与兼身

荒凉的自由

与温馨的不自由

争执著。淅淅沥沥

在点滴都很哲学

且希腊的马路上

及时的荒凉,沉重而温馨的不自由

像蜗牛。我觉得

我是负裹著一袭

铁打的

苏格拉底的妻子似的

城堡

行走

──一九八六年五月八日于外双溪

《蓝星诗刊》第八号




蓝蝴蝶

拟童诗再贻鹙子


我是一只小蝴蝶

我不威武,甚至也不绚丽

但是,我有翅膀有胆量

我敢于向天下所有的

以平等待我的眼睛说:

我是一只小蝴蝶!

我是一只小蝴蝶

世界老时

我最后老

世界小时

我最先小

而当世界沉默的时候

世界睡觉的时候

我不睡觉

为了明天

明天的感动和美

我不睡觉

你问为什么我的翅膀是蓝色?

啊!我爱天空

我一直向往有一天

我能成为天空。

我能成为天空么?

扫了一眼不禁风的翅膀

我自问。

能!当然──当然你能

只要你想,你就能!

我自答:

本来,天空就是你想出来的

你,也是你想出来的

蓝也是

飞也是

于是才一转眼

你已真的成为,成为

你一直向往成为的了──

当一阵香风过处

当向往愈仰愈长

而明天愈临愈近

而长到近到不能更长更近时

万方共一呼:

你的翅膀不见了!

你的翅膀不见了

虽然蓝之外还有蓝

飞外还有飞

虽然你还是你

一只小蝴蝶,一只

不蓝于蓝甚至不出于蓝的

──一九八六年八月十四日

《蓝星诗刊》第九号




鸟道──谢翁文娴寄Chagall飞人卡


背上有翅的人

有福了!

一向为地心吸力所苦

而仰痛了向日葵的脖子的

都说。

小时候

我问燕子

快乐吗

他微微一笑

很绅士

又孺子不可教也似的

把尾巴轻轻那么

一甩──飞了

唇上有了短髭之后

快乐吗

我很想问苍鹰

而苍鹰在高空

他忙于他的盘旋

忙于他的蓄势待发

那不可一世的英姿

那钩吻,锐爪与深目

使我战栗

而今岁月扶著拄杖

──不再梦想辽阔了──

扶著与拄杖等高

翩跹而随遇能安的影子

正一步一沉吟

向足下

最眼前的天边

有白鸥悠悠

无限好之夕阳

之归处

归去

微澜之所在,想必也是

沧海之所在吧!

识得最近的路最短也最长

而最远的路最长也最短:

树树秋色,所有有限的

都成为无限的了

──一九八七年九月二日于永和

《蓝星诗刊》第十三号




老妇人与早梅


七十一年农历元旦,予自外双溪搭早班车来台


北,拟转赴云林斗六访友。车经至善路。蓦见


左近隔座一老妇人,年约七十六七岁,姿容恬


静,额端刺青作新月样,手捧红梅一段,花六


七朵,料峭晓气中,特具艳姿。一时神思飞动


,颇多感发。六七年来,常劳梦忆。日前小病


,雨窗下,偶得三十三行,造语质直枯淡,小


抒当时孤山之喜于万一而已。七十七年一月十


一日于永和。


车遂如天上坐了

晓寒入窗

香影

不由分说

飞上伊的七十七

或十七

只为传递此一

切近

而不为人识的讯息而来:

春色无所不在。

春色无所不在!

老于更老于七十七而幼于更幼于十七

窈窕中的窈窕

静寂中的静寂:

说法呀!是谁,又为谁而说法?

从路的这一头望过去是前生

从那一头望过来

也是。不信?且看这日子

三万六千呱呱坠地的

每一个日子

赫!不都印有斑斑死昨生今的血迹

五瓣五瓣的?

若举问路是怎样走过来的

这仆仆,欲说不可、不忍亦复不敢

多长的崎岖就有多长的语言……

是的!花开在树上。树开在

伊的手上。伊的手

伊的手开在

地天的心上。心呢?

地天的心呢?

渊明梦中的落英与摩诘木末的红萼

春色无所不在

车遂如天上坐了

──一九八八年四月《蓝星诗刊》第十五号




凝视


直刺向我的要害的

那一瞥

匕首一般专注而温柔

自九万光年以前

猝不及防的

我的背后

依旧且愈洗愈新愈冷而愈亮

那一瞥

战栗于千寻难再得的悬崖

举足

便成沧海

终于不能抗拒

那珊瑚礁的香味藻荇以及

新寡的鱼龙的香味

犹十分真切地记得

那夜月全蚀

而隔日之次日之又次日

太阳金环蚀




盛夏


蟋蟀蟋蟀蟋蟀……

──天气真热!

你听见不?那是

我的热

被我的热所逼

一路

落荒而逃的喘息

一直逃到眼见得最后一片树叶

都烧焦了的所在

我的热乃发一声喊:

那是雪!是自有玫瑰以来

最本色

而不畏人说的一段夏日

无刺的

──一九八八年八月十一日《联合报》副刊




半个孤儿

──响应孟东篱绿色和平运动


本是同根生的

连体婴:

树与人

虽然我头朝下长

你头朝上长

盘错的方向虽不同

刀锯来时

痛!都是一样的

实难解无足的我何害于有足的你且双足

这无穷高无极远的地天

欲占,能占得几许?

从来不敢越过自己本分一步

一片叶子落下都战战兢兢的

谁信?恩仇盲目如斯

自家的小兄弟

(而且头朝下长)

扶持都来不及

嘘吹都来不及

谁信?人间有手:

白于白雪之白的白刃

正狭路,如风

袭向伊的连体

忍,除了忍

不抵抗,除了不抵抗

当刀锯来时

好想以我绿中之绿的发中之发

自地下

绕过母亲荒远而苍凉的微笑

和你

白刃之白交握

若一切已然将然未然总归之于

必然和当然

若白刃之白亦有其

作为白刃之白的苦处和不得已

无须踌躇!甚至无须

再看你的兄弟最后一眼

血,干了还会再干

而兄弟之所以为兄弟

无论头朝下或朝上长

我们的根──我们的母亲就只有一个啊!

──一九八九年九月于淡水

《蓝星诗刊》第二十一号




──野塘事件


难以置信的意外

据说:你是用你的鱼尾纹

自缢而死的

乍明乍灭还出

一波一波又一波

绮縠似的,

啊!那环结

多少忧思怨乱所铸成

自乍起

而不能自已的风中

只一足之失

已此水非彼水了

依旧春草

依旧燕子、红蜻蜓

云影与天光──

你,昨日的少年

昨日的

翩翩,临流照影的野塘

无边的夜连著无边的

比夜更夜的非夜

坐我的坐行我的行立我的立乃至

梦寐我的梦寐──

门,关了等于没关

应念而至:

烛影下,相对俨然

俨然!芥川龙之介的旧识

鱼尾纹何罪?野塘何罪?这疑案

究竟该如何去了结?红蜻蜓想。

至于那风,燕子和春草都可以作证:

“他,只不过偶尔打这儿过路而已!”

──一九八九年十一月于淡水

《蓝星诗刊》第二十二号




约会


谨以此诗持赠

每日傍晚

与我促膝密谈的

桥墩

总是先我一步

到达

约会的地点

总是我的思念尚未成熟为语言

他已及时将我的语言

还原为他的思念

总是从“泉从几时冷起”聊起

总是从锦葵的徐徐转向

一直聊到落日衔半规

稻香与虫鸣齐耳

对面山腰丛树间

袅袅

生起如篆的寒炊

约会的地点

到达

总是迟他一步──

以话尾为话头

或此答或彼答或一时答

转到会心不远处

竟浩然忘却眼前的这一切

是租来的:

一粒松子粗于十滴枫血!

高山流水欲闻此生能得几回?

明日

我将重来;明日

不及待的明日

我将拈著话头拈著我的未磨圆的诗句

重来。且飙愿:至少至少也要先他一步

到达

约会的地点

──一九九○年八月于淡水

《蓝星诗刊》第二十七号




即事

──水田惊艳


只此小小

小小小小的一点白

遂满目烟波摇曳的绿

不复为绿所有了

绿不复为绿所有:

在水田的新雨后

若可及若不可及的高处

款款而飞

一只小蝴蝶

仿佛从无来处来

最初和最后的

皓兮若雪

最最奢侈的狩猎,也是

最最一无所有的狩猎吧!

风在下

浩浩淼淼的烟波在下

撒手即满手

仙乎仙乎!这倒不是偶尔打这儿过路

翼尖不曾沾半滴雨珠的蝴蝶自己

始料之所及的

──一九九○年十一月《蓝星诗刊》二十八号




咏雀五帖

之一


侧著脸

凝视

每天一大早挤公车的朝阳

荡秋千似的

一只小麻雀

蹲在鸡冠花上




之二


悄悄在娘肚里练就

此一身轻功

不为不平

或翩翩学少年

只为惜流光:

不忍此白日

此未及地的

粒粒香稻之虚弃

而越陌度阡

而飞檐走壁




之三


越看越妩媚

与你,已守候多时的稻草人

在狭路处

一笑相逢

遂印成知己

(我们同是吃风雨长大的)

葵扇无可无不可地摇著:

不速而自至,甚至

沉思在你的肩上

拉屎拉尿在你的头上脸上

无怒容,亦无喜色

(你说:风雨是吃我们长大的)




之四


原来至深至善至美的乐音系于眼前此一

此一无谱的电丝之上──

在风风雨雨后

在我的立处

踵犹未旋

已响彻三十三天

静寂缘所有的无边萧萧而下

静寂对所有善听的耳朵说:

醉吧醉吧醉吧

(请勿拒绝你自己)

你能醉多少醉

就满你多少醉

拒饮?多饮或少饮都由你不得

看!草石虫鱼已分去静寂的十之一

稻草人自斟自酌了十之一

至于那一大块荒弃的十之八

静寂指著我垂垂的睫影说:那是你的

那是你的,小自在的天下




之五


人之所以为人亦犹

雀之所以为雀

(总有倦飞的时候)

虽然,虽然子非雀

焉知雀

雀之所以为雀亦犹

人之所以为人

(总有倦行的时候)

虽然,虽然雀非子

焉知子

饱足睡足逍遥足

唯一的

也许可称之为缺憾的

欸,莫非就是这袅袅

诔辞似的

唯美而诗意的最后一笔?

连雪的模样甚至

连雪的名字都没听说过

更遑论雪的体温

更遑论以身殉?

──在梅树根

昏黄摇曳的月影下

拳拳

簇拥著自己

六瓣

一寒更不复寒一醉更不复醉的

另一个自己

入睡──

奢侈啊!除非

除非你不甘的雀魂

自欲灭不灭的雀睫下窜出

一跃而跻身玉山或更高更高于玉山

不可能的极峰而一口吸尽

那芳烈,那不足为外人道的彻骨

──一九九一年八月于淡水外竿

《蓝星诗刊》第二十九号




用某种眼神看冬天


用某种眼神看冬天

冬天,冬天的阳光

犹如一簇簇恶作剧的金线虫

在白雪的身上打洞

不呼痛?也从不说不的雪!

一个洞眼一个;

快意的,我把忧愁

譬如昨日死的忧愁

一个洞眼一个

一个洞眼一个地埋却

在某个吞声而不为人知的深夜

要来的,总是要来的!

用某种眼神看冬天

冬天,一切的一切都在放大,加倍──

日,一日长于一日

夜,一夜暖于一夜,乃至

黑猫的黑瞳也愈旋愈黑愈圆愈亮

而将十方无边虚空照彻

所有的落叶都将回到树上,而

所有的树都是且永远是

我的手的分枝;

信否?冬天的脚印虽浅

而跫音不绝。如果

如果你用某种眼神看冬天

癸酉小除夕于淡水

集晓女弟句并借题




细雪


寒冷是没有季节的!

──OctavioPaz

窸窸窣窣切切低低切切:

是你!细雪的精魂

今夜,又出其不意地来叩访我了!

(今年的冬天好冷又好长啊)

先有地先有天,地天从何而来

你的左手和我的右手如何交握

(离地三寸三尺,忽坐忽行忽立

慑人的清光到眼如剑出于匣)

之类的话题。我最最怕听

偏你又最最爱说──

水与诗。信否?你说:

所有的水皆咸

所有的诗皆回文

且皆无题。而所有的树皆手

手皆六指,向六方

一伸出去,就再也缩不回来

永远走在脚印的前头

路。为什么?所有的路

都如此委曲,细瘦而又多歧

且生著双翼;

那倚山而造,以薜荔围绕的小木屋

为什么老不长高?

明悟,大明悟;孤寂,大孤寂:

谁能透识它的真貌?

不信有你的,只是有你的?

不信冥冥琢就的一段奇

迟迟迟迟又迟迟的瓣香

只为空山独夜的你而开?

自立足处走出

自立足处,只要你能你肯你敢

自立足处走出──

看!好长的天。好长的

天外有山有云有树有鸟有巢,虽然也有

不足为外人道的风雨

总不能白白在自己的白里白死

(谁说白是热中之热色中之色?)

让已到海的到海,成灰的成灰吧!

鸡鸣后,你将惊见每一片草叶尖上

缀满颗颗珊瑚色的露珠如耳语,说:

昨夜我曾来过,且哭过了!

尚须更多更深重的“默许”?

飘然而去一如你飘然而来

当你以左手和我的右手交谈复交握:

今年的冬天好冷又好长啊!

──一九九三年冬初稿于淡水外竿




集句六帖

──遥寄晓女弟衡阳湖南



月亮是圆的

诗也是──

未识面已先倾心

这无猜的两小

为什么?不让他们像猫狗一般

到积雪的丛草里打滚!



昨夜的月色

至少有一瓣是甜的──

一只小鸟才偷偷尝了一眼

便触电似的晕了过去

从此不再醒来

所有昨夜迟睡的老树都说:

这只小鸟是醉死甜死的!

可可!作为迟睡的老树之一

(如果诚实不是罪过)

我要说,这只小鸟是渴死瘦死的

看!那不瞑的双眼

信否?他一向住在石头的胃里



风有风的威势

花有花的能耐;

风能战而不能不战

花不能战而能不战──

不能不的鼓声比能不的

二者谁有更雄浑而富于说服力?

不可一世的风,信否?至少有一次

至少有一次,你为花所败!



从什么地方来的,当然

仍什么地方回去;

仁慈的乳母啊,还原我

还原我为一湖溶溶的月色吧!



月亮是圆的。

有时,只有半圆!

用半圆的月亮

为我的诗句押韵可好?

天空的一半没有颜色

小鸟的一半没有羽毛

用月亮的半圆

为我的诗句押韵可好?



刚睡醒的林野

一条小路如竹马

自童年那边

款款行来

天空是紫丁香色

又是有翅和无翅的

想飞,想冲天的时候到了

一尊狗尾草

优雅地伸手给另一尊狗尾草

据说:洞庭湖的层冰

六百里外的昨夜

已被小鱼儿咬破,咬碎

打一个鱼肚白的呵欠

早春的风袅袅猫背一般弓起

──壬申佛欢喜日于台北




断魂记

──五月十八日桃园大溪竹篙厝访友不遇


一路行来

七十九岁的我顶著

七十九岁的风雨

在歧路。歧路的尽头

又出现了歧路

请问老丈:桃花几时开?

风雨有眼无眼?

今夜大溪弄波有几只鸭子?

小师父,算是你吉人遇上吉人了!

风是你自己刮起来的。

魂为谁断?不信歧路尽处:

就在石桥与一排竹篱笆

与三棵木瓜树的那边,早有

破空而来,拳拳如旧相识

擎著小宫灯的萤火虫

在等你。灾星即福星:

隔世的另一个你

久矣不识荒驿的月色与拂晓的鸡啼

想及灾星即福星,想及

那多情的风雨,歧路与老丈──

魂为谁断?当我推枕而起

厝外的新竹已一夜而郁郁为笙为筝为筑

为篙,而在两岸桃花与绿波间

一出手,已撑得像三月那样远

──一九九九年八月四日敲定。距于竹篙厝枕


上初得

句,已地轮自转七十六度矣。惨笑。




我选择

──仿波兰女诗人WislawaSzymborska


我选择紫色。

我选择早睡早起早出早归。

我选择冷粥,破砚,晴窗;忙人之所闲而

闲人之所忙。

我选择非必不得已,一切事,无分巨细,

总自己动手。

我选择人一能之己十之,人十能之己百之。

我选择以水为师──高处高平,低处低平。

我选择以草为性命,如卷施,根拔而心不死。

我选择高枕:地牛动时,亦欣然与之俱动。

我选择岁月静好,猕猴亦知吃果子拜树头。

我选择读其书诵其诗,而不必识其人。

我选择不妨有佳篇而无佳句。

我选择好风如水,有不速之客一人来。

我选择轴心,而不漠视旋转。

我选择春江水暖,竹外桃花三两枝。

我选择渐行渐远,渐与夕阳山外山外山为一,

而曾未偏离足下一毫末。

我选择电话亭:多少是非恩怨,虽经于耳,

不入于心。

我选择鸡未生蛋,蛋未生鸡,第一最初威音

王如来未降迹。

我选择江欲其怒,涧欲其清,路欲其直,人

欲其好德如好色。

我选择无事一念不生,有事一心不乱。

我选择迅雷不及掩耳。

我选择最后一人成究竟觉。

──二○○四年甲申端节后十日




蜗牛与武侯椰


想必自隆中对以前就开始

一直爬到后出师表之后

才爬得那么高吧

羽扇纶巾的风

吹拂著伊淡泊宁静的廿七岁,以及

由是感激

而鞠躬尽瘁

而死而后已的轮迹

不可及的智兼更更不可及的愚

──这双角

指挥若定的

信否?这锦江的春色

这无限好的

三分之一的天空

吓,不全仗著伊

而巍巍复巍巍地撑起?

再上,便驰骋日月了

为一顾再顾三顾

而四出五出六出?

悠悠此心,此行藏此苦节

除了猿鸟,除了五丈原的更柝

更有谁识得!




白 体 诗 在 舞 台
上 的 最 后 日 子


在上篇里,我们已略述白体诗在英国诗剧里逐渐提高表达力的过程。
这当中,莎士比亚起了历史性作用。
但他没有停步不前,而是在白体诗的运用上继续试验,于是后期呈现前期罕见的某些特征。
当然,就在前期,他的白体诗里也有几种风格并存。
简单说,就是有上、中、下三种风格。
上格是庄严体。帝王将相之言,总比常人堂皇一些,例如:
Why, Warwick, hath thy knee forgot to bow?
Old Salisbury, shame to thy silver hair,
Thou mad misleader of thy brain-sick son!
What, wilt thou on thy death-bed play the ruffian,
And seek for sorrow with thy spectacles?
O, where is faith? O, where is loyalty?
If it be banish'd from the frosty head,
Where shall it find a harbor in the earth?
Wilt thou go dig a grave to find out war,
And shame thine honorable age with blood?
Why art thou old, and want'st experience?
Or wherefore dost abuse it if thou hast it?
For shame, in duty bend thy knee to me
That bows unto the grave with mickle age.
(2 Henry VI , V, i, lines 161–174)
怎么,华立克,忘了该下跪了?
沙老头,对得住你的白发么?
有作乱的父亲,就有疯狂的儿子!
风烛残年,居然还要犯上作乱,
想戴着老花镜去找灭门大祸么?
呵,信义何在?忠诚何在?
连两鬓如霜的老人都难信赖,
世上又何处能寻到忠良?
快入土了,又在墓边挑起战争,
就不怕鲜血玷污你的白发?
为什么一把年纪而毫无见识,
有见识又为什么任性胡为?
可耻呵!岁月在把你推下坟墓,
还不快守本分,向我下跪!
下格是市井小人语,婆婆妈妈语,家常口气,口语味道,灵活,锋利,辛辣,有时也啰嗦,重复,例如:
For even the day before, she broke her brow,
And then my husband—God be with his soul!
'A was a merry man—took up the child.
“Yea,” quoth he, “dost thou fall upon thy face?
Thou wilt fall backward when thou hast more wit,
Wilt thou not, Jule?” and by my holidam,
The pretty wretch left crying and said, “Ay.”
To see now how a jest shall come about!
I warrant, an I should live a thousand years,
I never shall forget it: “Wilt thou not, Jule?” quoth he;
And, pretty fool, it stinted and said, “Ay.”
(Romeo and Juliet , I, iii, lines 38–48)
就在前天,她跌破了额角,
我那老伴——上帝安息他的灵魂!
他可是个开心人,一把抱起孩子,
对她说:“怎么向前倒呢,
得长点心眼儿,下次要向后仰,
懂么,茹儿?”这话可真灵,
小家伙不哭了,乖乖地说:“嗯。”
你瞧这事儿可有多逗!
我就活一千岁也忘不了,
“懂么,茹儿?”我那老伴说,
而这小傻瓜不哭了,答了声“嗯”。
运用最频繁的则是中格。官吏、教士、律师、店主、商人、中等人家的妇女等等——一个广大的社会层——都用中格说话。他们不故作高调,也不肯过分俚俗,因此风格介乎上、下之间。这也是一个伸缩性最大的风格,其中什么都有,包括这样的问难与辩解:
You'll ask me why I rather choose to have
A weight of carrion flesh than to receive
Three thousand ducats. I'll not answer that;
But say it is my humor, is it answer'd?
What if my house be troubled with a rat,
And I be pleas'd to give ten thousand ducats
To have it ban'd? What, are you answer'd yet?
Some men there are love not a gaping pig;
Some that are mad if they behold a cat;
And others, when the bagpipe sings i' th' nose,
Cannot contain their urine: for affection,
Mistress of passion, sways it to the mood
Of what it takes or loathes. Now for your answer:
As there is no firm reason to be rend'red
Why he cannot abide a gaping pig;
Why he, a harmless necessary cat;
Why he, a woollen bagpipe, but of force
Must yield to such inevitable shame
As to offend, himself being offended;
So can I give no reason, nor I will not,
More than a lodg'd hate and a certain loathing
I bear Antonio, that I follow thus
A losing suit against him. Are you answered?
(The Merchant of Venice , IV, i, lines 40–62)
你问我为什么偏要
一块臭肉,而不要三千大洋。
我不用回答,只消说一句:
老子高兴,这不就答了么!
要是我屋里闹耗子,我乐意
花一万大洋叫人把耗子灭了,
谁管得着!这不就答了么!
有些人不爱吃烤猪,
有些人见了小猫就发火,
还有人听不得人家吹风笛,
一听就准尿裤子,这都是天性,
天性生感情,感情就有恨有爱,
一触动就收不住。好吧,我来答:
既然谁都说不出道理,为什么
这个人见不得烤猪,
那个人见不得有用无害的猫,
另外一个听不得一声风笛,
听了就忍不住要出丑,
人家冒犯了他,他也就冒犯别人,
那么我也说不出道理,除了一点:
那就是我对安东尼有积怨,
讨厌他,所以我才紧追不放,
打这场吃亏的官司。这不就答了么!
靠了莎士比亚的白体诗,犹太商人说得理直气壮,振振有词!值得注意的是,他说话直截了当,一个形象也不用,完全是无词藻的白文。
将风格分为上、中、下三格,古已有之。 [1] 而诗剧中所以有此三格,是为了适应戏剧的要求。一个剧本之中,总有上、中、下三类社会身份的角色。这也不是莎士比亚一人的独创;他当时的同行剧作家之中,谁都有这上、中、下三格。
正因为戏剧语言表现剧中人物,而人物又常有变化,所以他们说话又不死死地只限一格,而是常有越格之处:
I will have all my beds blown up, not stuft:
Down is too hard: and then, mine oval room
Fill'd with such pictures as Tiberius took
From Elephantis, and dull Aretine
But coldly imitated. Then, my glasses
Cut in more subtle angles, to disperse
And multiply the figures, as I walk
Naked between my succubae. My mists
I'll have of perfume, vapour'd 'bout the room,
To lose ourselves in; and my baths, like pits
To fall into; from whence we will come forth,
And roll us dry in gossamer and roses.
(Ben Jonson, The Alchemist , II, i, lines 150–161)
我要叫人把所有的床垫打上气,
连羽绒我也觉得不够软了;
我的大圆房要四面挂上名画,
完全不亚罗马皇帝取自海外的
珍品,更不论亚列丁粗劣的仿作。
我的镜子各有刁钻角度,反映出
处处有人,一人多面,而我全身赤裸
让镜子照着在一群妖妇之间穿行。
我将用香水作雾,叫它弥漫全屋,
我们就隐身其中。我的浴盆
大如池塘,浴后出来不用擦身,
只消在薄纱和玫瑰花上一滚就干。
这是一段财神爷的台词,富人多欲,是合乎性格的。但是他不仅想象丰富,而且联想到古罗马Tiberius等人,就越格了,但这里白体诗的华丽和堂皇是故意越格。作者琼森是善于夸张和渲染的喜剧大师,人们正因这点而爱他,要是把17世纪的财神爷写成19世纪巴尔札克小说里的守财奴,那就大煞风景了。正是在这等地方,英国诗剧显示出文艺复兴时期的光芒。
✽ ✽ ✽
不仅如此,高明的剧作家还经常利用格与格之间的差异和对照来达成特殊的戏剧效果:
    Oh, that it were possible
We might but hold some two days' conference
With the dead! From them I should learn somewhat, I am sure,
I never shall know here. I'll tell thee a miracle;
I am not mad yet, to my cause of sorrow.
Th' heaven o'er my head seems made of molten brass,
The earth of flaming sulphur, yet I am not mad.
I am acquainted with sad misery
As the tanned galley-slave is with his oar;
Necessity makes me suffer constantly,
And custom makes it easy.
(John Webster, The Duchess of Malfi , IV, ii, lines 18–28)
    啊,要是能够
同已死的人谈上两天就好了!
我一定会从他们那里学到
在这里永难了解的事情,告你一件怪事:
我还没疯,而这却叫我悲伤。
我头上的天像铜水般沸腾,
脚下的地像硫磺般燃烧,但我没疯。
我已经深深懂得苦难,
就像摇船奴熟悉了他的船桨,
形势使我经常受苦,
习惯却使我处之泰然。
这是一位公爵夫人在生死关头的一段台词。它包含了上格的庄严体(如最后的两句对仗,符合夫人的身份),下格的口语体(如第三、四两行,表示她为人实在,对仆从亲切)和可以统称为中格的其他各行,从中可以看出她想象力的丰富(heaven made of molten brass, / The earth of flaming sulphur, 一切在燃烧,正是她此时的心情写照),而迎头的一问(Oh, that it were possible / We might but hold two days' conference / With the dead!)很奇特,表明她的天真,又表明她对生死问题想得多深。这几种风格的并存丰富了内容;格与格之间的对照透露了主人公思想的敏捷和深刻,增加了她的吸引力,从而又使人看出折磨和杀死了她的封建门第观念是如何地丑恶和不人道。
以上引的是与莎士比亚同时的别的剧作家的例子。16、17世纪英国诗剧的不凡之处在于:当时剧坛上出现了一大批剧作家,个个才华英发,写出了十分动人的剧本,推进了诗剧艺术,而当中有一个莎士比亚又确实高出一头,做了别人所未做或不能做的事情。
他的特点在哪里?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他后期的语言变化?
他是一个异常复杂的作家。每一次你以为抓住了他的要害,每一次他又从你的手指缝里溜走了。我们试着作下列归纳:
1. 他把上格限定于某些特殊场合,如戏中戏,如典礼性、仪节性的场景。
2. 他使下格更口语化,例如:
   Let husbands know
Their wives have sense like them: they see and smell
And have their palates both for sweet and sour,
As husbands have. What is it they do
When they change us for others? Is it sport?
I think it is: and doth affection breed it?
I think it doth; is't frailty that thus errs?
It is so too: and have we not affections,
Desires for sport, and frailty, as men have?
Then let them use us well: else let them know,
The ills we do, their ills instruct us so.
(Othello , IV, iii, lines 93–103)
    让丈夫们知道
老婆也同样有感觉:看得见,闻得到,
尝得出什么是甜,什么是酸,
跟丈夫全一样。他们甩我们换别人,
是为的什么呢?是为的逢场作戏吗?
我看是的。是出于多情多感吗?
我看是的。是喜新厌旧的结果吗?
这也是的。那么我们就不会想
调调情,玩玩,变变,象男人一样吗?
让他们好好待我们,要不然让他们知道:
我们干什么坏事,全都亏他们的指导!
(《奥赛罗》,第4幕,第3场,
第93—103行,卞之琳译文)
3. 他不仅扩大中格的范围,而且加强它的表达能力,使它担任了戏剧语言过去从未担任过的任务,例如:抒写一个罪人对于自己行为的后果作了深刻的剖析,一位老人由于晚年的痛苦遭遇而重新认识了家庭、社会、世界,一个有理想的青年知识分子在“时代脱了节”的紧急时刻对险恶环境作出了义无反顾的对策,又如通过写一个异族武士的婚姻悲剧来揭示男女性爱中的种族的和社会的复杂因素——凡此都使诗剧更深刻,而语言本身也更纯真,更少依赖“修辞术”,更深入表达力的核心,更厚实又更透明。
4. 他更巧妙地利用格与格之间的差异与对照。例如:
Down from the waist they are Centaurs,
Though women all above;
But to the girdle do the gods inherit,
Beneath is all the fiends': there's hell, there's darkness,
There is the sulphurous pit, burning, scalding,
Stench, consumption. Fie, fie, fie! Pah, pah!
(King Lear , IV, vi, lines 124–129)
从腰身以下她们是淫荡的妖怪,
虽然上半身全是女人。
上帝只管腰带以上,
腰带以下全属魔鬼:那儿是地狱,
是黑洞,是火坑,烧着,烤着,
熏着,毁灭一切。啐!啐!啐!呸!呸!
这是针对女性的愤怒之言,主要是口语体,然而有不同层次,句式也多变化:起始是议论性的警句,接着是一连串的描述,最后是五声呼喊。这样的白体诗已经没有半点“文气”,任何稍有经验的演员都能在舞台上把它念出感情来。
5. 他也更多地发挥散文(以别于韵文)在剧本里的作用,包括使散文起诗的作用。例如:
I have of late, but wherefore I know not, lost all my mirth, forgone all custom of exercises; and indeed it goes so heavily with my disposition, that this goodly frame the earth seems to me a sterile promontory, this most excellent canopy the air, look you, this brave o'erhanging firmament, this majestic roof fretted with golden fire, why, it appeareth nothing to me but a foul and pestilent congregation of vapors. What a piece of work is a man, how noble in reason, how infinite in faculties, in form and moving, how express and admirable, in action how like an angel, in apprehension how like a god: the beauty of the world, the paragon of animals—and yet to me what is this quintessence of dust?
(Hamlet , II, ii, lines 295–308)
我近来不知为了什么缘故,一点兴致都提不起来,什么游乐的事都懒得过问;在这一种抑郁的心境之下,仿佛负载万物的大地,这一座美好的框架,只是一个不毛的荒岬;这个复盖众生的苍穹,这一顶壮丽的帐幕,这个金黄色的火球点缀着的庄严的屋宇,只是一大堆污浊的瘴气的集合。人类是一件多么了不得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象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象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可是在我看来,这一个泥土塑成的生命算得了什么!
(朱生豪译文 [2] )
几曾见过如此抒情性的散文在一个诗剧里出现?
6. 他比当时任何别的剧作家都更意识到传达工具即戏剧语言本身能构成剧本内容的一个特殊方面。这在初期就有表露:
Berowne. . . .
O, never will I trust to speeches penn'd,
Nor to the motion of a schoolboy's tongue,
Nor never come in vizard to my friend,
Nor woo in rhyme, like a blind harper's song!
Taffeta phrases, silken terms precise,
Three-pil'd hyperboles, spruce affectation,
Figures pedantical—these summer flies
Have blown me full of maggot ostentation.
I do forswear them, and I here protest,
By this white glove (how white the hand, God knows!)
Henceforth my wooing mind shall be express'd
In russet yeas and honest kersey noes.
And to begin, wench, so God help me, la!
My love to thee is sound, sans crack or flaw.
Rosaline. Sans “sans”, I pray you.
(Love's Labor's Lost , V, ii, lines 402–416)
妙在女方最后的一击:sans毕竟是上等人口里的法语词,还不够归真返璞。莎士比亚几乎通身的毛孔都对语言敏感,所以才那样醉心于“倾城倾国的双关语”。但是等他来写《哈姆雷特》,他要传达工具本身担任了一个重要角色,即通过主人公对语言的异常的敏感来突出知识分子的性格的一大特点。因此,仅仅说这个剧本里各种风格并陈,宛似一个丰富多彩的风格展览会,还是不够的,应该说对语言的感应、模仿、对照、议论构成了此剧的一个新的方面,既是表达手段,又是内容本身。


我们还可以从白体诗内部的变化来看莎士比亚在后期运用语言的特点。
白体诗从何而来?在16世纪诗剧出现之前,英国曾上演过宗教题材的戏剧,对话是咏唱式的,后来又有“基督圣体”节的庙会剧(Corpus Christi plays),所用的诗体十分复杂。白体诗的创始者是贵族诗人萨里(Lord Surrey),他在16世纪中叶用这诗体翻译了古罗马维吉尔的史诗《伊尼亚特》。几年以后,世俗性的新型诗剧起来,剧作者们采取的第一个勇敢行动就是不用过去宗教剧的复杂诗体,而用了白体诗。白体诗当然仍是韵文,而且是庙会剧中所少见的庄重的韵文,但是它不用脚韵,这就是一种解放,而它的轻重相间的五音步音律也符合英语口语的自然节奏。正因有这种内在的优点,自从第一个世俗剧Gorboduc (1562)首先用它之后,白体诗变成了英国文艺复兴时期诗剧的唯一诗体,在马洛、基特、莎士比亚、琼森、韦伯斯特等人手中大放了光彩。
现在的问题是:如何更向前进?
莎士比亚的对策,首先是调整白体诗内部的各种关系。
白体诗的基本单位是一轻一重两个音节(˘′)组成的音步。但莎士比亚经常越出了这个常规,把音步内的音节排成一重一轻,一重一重,或一轻一轻。有时他还增加一个额外音节,或删减一个音节。这一点,我们已在上文论到。
现在他越出常规的次数更频繁,而且他把一行的五个音节放在一起考虑,行中的韵律变化也就更复杂。
而且事情不限于一行。他经常越行;往往到了诗行之末,句子并未终结;换言之,韵律单位与词义单位常不一致,因此两者的停顿处也不一致。
莎士比亚在后期倾向于更多地利用不同的停顿来取得变化。
一方面,他更放心大胆地越行,形成贯穿三、四行或更多行数的诗段。
另一方面,他有本领能在一行之中的任何地方——从行首第一个音节之后直到行末——安放停顿点。
美国学者乔治·赖特教授提供了下列例子: [3]
Love? His affections do not that way tend
(Hamlet , III, i, 162)
My thought, where murther yet is but fantastical
(Macbeth , I, iii, line 139)
Then trip him, that his heels may kick at heaven
(Hamlet , III, iii, 93)
If you have tears, prepare to shed them now.
(Julius Caesar , III, ii, line 169)
Her father lov'd me, oft invited me
(Othello , I, iii, 127)
Who steals my purse steals trash; 'tis something, nothing
(Othello , III, iii, 157)
I come to bury Caesar , not to praise him
(Julius Caesar , III, ii, 74)
If music be the food of love, play on
(Twelfth Night , I, i, line 1)
Why speaks my father so ungently? This
(Tempest , I, ii, line 444)
This supernatural soliciting
(Macbeth , I, iii, 130)
以上都是单行的例子。还可以加上越行的例子:情况就更复杂。
可以从一行的中间开始,到次行的中间停顿:
    No! To be once in doubt
Is once to be resolv'd.
(Othello , III, iii, 179–180)
也可以从一行的中间开始,到次行之末才停顿:
    What beast was't then
That made you break this enterprise to me.
(Macbeth , I, vii, 47–48)
也可以从一行之首开始,到次行的中间停顿:
The dark and vicious place where thee he got
Cost him his eyes.
(King Lear , V, iii, 173–174)
这些例子都来自莎士比亚的后期剧本。
它们表明:他在更坚决地打破一行一句的一统格式,追求更大的流动性,伸缩性,同时又打破韵律上的刻板和单调,追求更复杂的音乐效果。
而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他随着年事的增长,认识到世界不简单,许多问题不易干脆地得到结论,而包含了疑问,曲折,矛盾,反复,难明之理,难言之隐。
在他的白体诗的核心,是他对于人生、社会、世界、自然的观察、反应、态度。在初期,他充满了自信和乐观精神,他的诗也流利,整齐,优美;到了后期,他沉思,焦虑,拿一些问题苦恼自己,在难以排遣的时候他下笔,就把白体诗折开,揉弄它,摆布它,压榨出它的最后一点表达力,为了写出那些曲折、复杂、隐秘的思想感情。
于是出现了这样的台词:
    Could I find out
That woman's part in me—for or there's no motion
That tends to vice in man, but I affirm
It is the woman's part: be it lying, note it,
The woman's; flattering, hers; deceiving, hers;
Lust, and rank thoughts, hers, hers; revenges, hers;
Ambitions, covetings, change of prides, disdain,
Nice longing, slanders, mutability;
All faults that may be named, nay, that hell knows,
Why, hers, in part, or all; but rather all;
For even to vice
They are not constant, but are changing still:
One vice but of a minute old, for one
Not half so old as that.
(Cymbeline , II, v, lines 19–32)
    但愿我能找出
我身上来自女人的成分!——我断言:
凡是男人作恶,来源必是
他身上的女人成分:说谎,来自女的,
谄媚,来自女的;欺骗,来自女的;
淫欲,邪念,女的,女的;报复,女的;
野心,贪心,好胜,傲慢,
虚荣,毁谤,反复无常,
一切说得出名儿的坏事,或者地狱里
才有的罪恶,都来自女的,
不是全部也是部分,更多是全部,
要知道她们即使对于邪恶也无恒心,
而是老在变,一分钟一个样,
越变越快。
或者更进一步:
    O Jove, I think
Foundations fly the wretched: such, I mean,
Where they should be reliev'd. Two beggars told me
I could not miss my way. Will poor folks lie,
That have afflictions on them, knowing 'tis
A punishment or trial? Yes; no wonder,
When rich ones scarce tell true. To lapse in fullness
Is sorer than to lie for need; and falsehood
Is worse in kings than beggars. My dear lord,
Thou art one o' th' false ones. Now I think on thee,
My hunger's gone; but even before, I was
At point to sink for food.
(Cymbeline , III, vi, 6–17)
    天哪!我看是
连慈善家也避开苦命人:该救济
的不救济。两个乞丐对我说:
照着走没错。穷人会不会说谎?
他们浑身病痛,该知道是命运的
惩罚和磨难吧?可是会的,但也难怪,
因为有钱人也不说真话。脑肥肠满而说谎
可比因穷而说谎更坏了,王爷的欺诈
比乞丐的假话更可耻!我的夫君啊,
你也是一个欺诈之徒。一想起你,
我忘了饿,尽管就在一会儿以前,
我都饿得快站不住了。 [4]
几乎没有一句断在一行之末,而停顿处则所在皆是。内容是苦涩的,台词也显得破碎而不完整。几乎全是自然口语,听不出白体诗的韵律了。白体诗在舞台上的日子有限了。


我们刚才观察到的,似乎可以归纳为一句话:莎士比亚戏剧艺术的深化。
这深化包括了现实化。使戏剧语言更向口语靠拢就是现实化。
这深化也包括了复杂化。原来是一个平面上进行的,现在是几个平面了;原来是一个调子的,现在是繁复的交响乐式的复调了。
这深化也包括了更尖锐的矛盾。剧本情节里、人物内心里都出现更多更难解决的矛盾,往往要到中心人物死亡才能最后解决,于是而有四大悲剧;惊雷骇电过后,作者年老了,似乎应该向往和谐和恬静了,然而他的白体诗里却增加了不协调和破裂的杂音。
因为这深化是付出了重大代价的。现在的人们会欣赏莎士比亚后期剧作的复杂性,会从他对于传达工具即语言本身的特殊关心看出他的现代性,然而有所得也有所失:一个灿烂的精神世界消失了。
这当中有社会的、历史的原因。就白体诗本身说,经过莎士比亚对它所作的大揉曲、大摆弄,它的表达力确是提高到了空前的程度,然而同时它的精力也由旺而衰。它并没有死亡,而在密尔顿的史诗里和更后的华兹华斯的哲理诗、风景诗里寻到了第二度的生命,然而在舞台上它却绝迹了,后来多少大诗人——不论是拜伦、雪莱,还是更后的丁尼生、勃朗宁等人——都不能使它重振于舞台。一种诗体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一个文学样式也随之衰落。




推荐阅读:

陆志韦《小溪》

邵燕祥《我们架设了这条超高压送电线》

邵燕祥《沉默的芭蕉》

邵燕祥《青海》

邵燕祥《阿美利加的豪雨》

王独清《我从CAFE中出来……》

章德益《西部太阳》

章德益《我与大漠的形象》

叶延滨《想飞的山岩》

周梦蝶《还魂草》

周梦蝶《除夕》

周梦蝶《燃灯人》

曾卓《悬崖边的树》

刘半农《铁匠》

刘半农《相隔一层纸》

郑愁予《雨说》

郑愁予《赋别》

郑愁予《小小的岛》

郑愁予《佛外缘》

郑愁予《梦土上》

郑愁予《情妇》

何其芳《花环放在一个小坟上》

何其芳《预言》

何其芳《生活是多么广阔》

何其芳《欢乐》

何其芳《扇》

何其芳《秋天》

臧克家《老马》

臧克家《答客问》

闻一多《收回》

闻一多《死水》

闻一多《洗衣歌》

闻一多《心跳》

顾城《回归》

顾城《眨眼》

艾青《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

艾青《透明的夜》

艾青《鱼化石》

艾青《手推车》

艾青《春》

艾青《大堰河——我的保姆》

艾青《给乌兰诺娃》

艾青《煤的对话》

艾青《盼望》

艾青《时代》

臧克家《难民》

臧克家《三代》

臧克家《壮士心》

臧克家《罪恶的黑手》

臧克家《生命的零度》

戴望舒《狱中题壁》

戴望舒《断指》

戴望舒《过旧居》

戴望舒《我的记忆》

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萧红墓畔口占》

戴望舒《游子谣》

卞之琳《第一盏灯》

卞之琳《距离的组织》

卞之琳《无题》

卞之琳《雨同我》

卞之琳《圆宝盒》

余光中《碧潭》

徐志摩《雪花的快乐》

徐志摩《黄鹂》

徐志摩《消息》

徐志摩《沪杭车中》

徐志摩《残诗》

徐志摩《海韵》

闻一多《祈祷》

闻一多《荒村》

闻一多《一句话》

闻一多《也许》

闻一多《忆菊》

郑振铎《我是少年》

冯至《我是一条小河》

何其芳《我为少男少女们歌唱》

白桦《情思》

舒婷《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

杨炼《大雁塔》

朱自清《小舱中的现代》

公木《我爱》


江边骑马是官人 借我孤舟南渡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