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刘过词选集

南宋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人(今江西省泰和。注:其生地说法不一)。少怀志节,读书论兵,好言古今治乱盛衰之变。曾多次上书朝廷,“屡陈恢复大计,谓中原可一战而取”。为韩侂胄客,不识侂胄之败事,其识力远不及辛弃疾。又屡试不第,漫游江浙等地,依人作客,与陆游、陈亮、辛弃疾等交游。后布衣终身,去世于昆山,今其墓尚在。有著作《龙洲集》《龙洲词》传世。
刘过以词闻名。他的词中写“平生豪气,消磨酒里”处甚多,如《沁园春》“柳思花情”、《水调歌头》“春事能几许”等。不过,更能代表刘过词特色的是那些感慨国事、大声疾呼的作品。如《沁园春》“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念奴娇》“知音者少”以及《贺新郎》“弹铗西来路”等。这些作品都写得慷慨激昂、气势豪壮。另外,《六州歌头·题岳鄂王庙》,颂赞岳飞的生平业绩、痛斥朝廷奸佞诬陷忠良,写得跌宕淋漓、悲壮激越,十分感人。这些爱国词虽偶有粗率之处,但风格豪放,却是刘过词的本色。他的词中亦有俊逸纤秀之作,如《贺新郎》“老去相如倦”、《唐多令》“芦叶满汀洲”等。刘熙载称其“狂逸之中,自饶俊致,虽沉著不及稼轩(辛弃疾),足以自成一家”(《艺概》卷四)。至于他的《沁园春》咏美人指甲、美人足二首,虽刻画纤巧,但体格卑弱不足取。
刘过也工于诗,古体、律诗兼备。诗多悲壮之调。如《夜思中原》“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奇杰叫天阊”,《登多景楼》“北固怀人频对洒,中原在望莫登楼”。也有的诗写山水景物,清新秀美。
刘过是以辛弃疾为领袖的抗战词派的重要成员。刘与辛之“豪”又不尽相同:辛豪而内敛,刘豪而外放。刘过将裹挟着悲辛愤懑的狂放情怀,毫无顾忌地倾泻于《龙洲词》中,形成了一种狂逸的风格特质。他选择了与表现抗战救国这一重大题材相适应的表情方式。在“以文为词”使词更加散文化的道路上,比稼轩有更深层的开拓。在语言运用上,则表现了抟搦典实、“赡逸有思致”的特色。
刘过《龙洲集》凡十四卷,《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今已不传。明王朝用复刊宋端平中刘澥(刘过之弟)辑刻的《龙洲道人集》十五卷,有明嘉靖本、汲古阁本。《四库全书》收录十四卷、附录二卷。1978年上海古籍出版社点校《龙洲集》十二卷。所著《龙洲词》,《直斋书录解题》著录一卷,明代长沙《唐宋名贤百家词》本《刘改之词》。有明汲古阁《宋六十名家词》本。明初沈愚刊本收词凡六十九首,其中为他本所无者凡二十一首(今人罗振常为之补遗刊行,共得八十六首)。《强村丛书》初刊为二卷,乃清黄丕烈藏钱曾(遵王)校本,曹元忠跋谓出宋椠,犹在赵闻礼《阳春白雪》未出之前,罗振常则谓出于王朝用而加补辑者。《全宋词》收龙洲词八十首。



沁园春


御阅还上郭殿帅


玉带猩袍,遥望翠华,马去似龙。拥貂蝉争出,千官鳞集,貔貅不断,万骑云从。

细柳营开,团花袍窄,人指汾阳郭令公。山西将,算韬钤有种,五世元戎。


旌旗蔽满寒空,鱼阵整从容虎帐中。想刀明似雪,纵横脱鞘,箭飞如雨,霹雳鸣弓。

威撼边城,气吞胡虏,惨淡尘沙吹北风。中兴事,看君王神武,驾驭英雄。




沁园春


题黄尚书夫人书壁后


缓辔徐驱,儿童聚观,神仙画图。正芹塘雨过,泥融路软,金莲自策,小小篮舆。

傍柳题诗,穿花劝酒,齅蕊攀条得自如。经行处,有苍松夹道,不用传呼。


清泉怪石盘纡,信风景、江淮各异殊。记东坡赋就,纱笼素壁,西山句好,帘卷晴

珠。白玉堂深,黄金印大,无此文君载后车。挥毫罢,看淋漓雪壁,真草行书。




沁园春


寄辛稼轩


古岂无人,可以似吾,稼轩者谁。拥七州都督,虽然陶侃,机明神鉴,未必能诗。

常衮何如,羊公聊尔,千骑东方侯会稽。中原事,纵匈奴未灭,毕竟男儿。


平生出处天知,算整顿乾坤终有时。问湖南宾客,侵寻老矣,江西户口,流落何之。

尽日楼台,四边屏幛,目断江山魂欲飞。长安道,奈世无刘表,王粲畴依。




沁园春


寄孙竹湖


问讯竹湖,竹如之何,如何未归。道吴山越水,无非佳处,来无定止,去亦何之。

莫是秋来,未能忘耳,心与孤云相伴飞。愁无奈,但北窗寄傲,南涧题诗。


人生万事成痴,算世上久无公是非。恨云台突兀,无君子者,雪堂寥落,有美人兮。

疏雨梧桐,微云河汉,钟鼎山林无限悲。阳山县,是昌黎误汝,汝误昌黎。




沁园春


卢蒲江席上,时有新第宗室


一剑横空,飞过洞庭,又为此来。有汝阳璡者,唱名殿陛,玉川公子,开宴尊罍。

四举无成,十年不调,大宋神仙刘秀才。如何好,将百千万事,付两三杯。


未尝戚戚于怀,问自古英雄、安在哉?任钱塘江上,潮生潮落,姑苏台畔,花谢花

开。盗号书生,强名举子,未老雪从头上催。谁羡汝,拥三千珠履,十二金钗。




沁园春


寿


玉带金鱼,绿鬓朱颜,神仙画图。把擎天柱石,空留绿野,济川舟楫,闲舣西湖。

天欲安刘,公归重赵,许大元勋谁得如。平章处,看人如伊吕,世似唐虞。


不须别样规模,但收揽人才、多用儒。况自昔军中,胆能寒虏,而今胸次,气欲吞

胡。紫府真人,黑头元宰,收敛神功寂似无。归来好,正芝香枣熟,鹤瘦松臞。



沁园春


寄稼轩承旨


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东坡老,驾勒吾回。

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白云天竺飞来,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

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




沁园春


柳思花情,湖山应怪,先生又来。想旧时谈舌,依然解使,六丁奔走,驱斥风雷。

翠袖传觞,金貂换酒,痛饮何妨三百杯。人间世,算谪仙去后,谁是天才。


碧窗画鼓船斋,胸次与乾坤、一样开。试云间招手,下呼余子,逡巡去矣,但觉尘

埃。若是花时,无风无雨,一日须来一百回。教人道,看玉山自倒,不用相推。




沁园春


张路分秋阅


万马不嘶,一声寒角,令行柳营。见秋原如掌,枪刀突出,星驰铁骑,阵势纵横。

人在油幢,戎韬总制,羽扉从容裘带轻。君知否,是山西将种,曾系诗盟。


龙蛇纸上飞腾。看落笔、四筵风雨惊。便尘沙出塞,封侯万里,印金如斗,未惬平

生。拂拭腰间,吹毛剑在,不斩楼兰心不平。归来晚,听随军鼓吹,已带边声。




沁园春


观竞渡


画鹢凌风,红旗翻雪,灵鼍震雷。叹沉湘去国,怀沙吊古,江山凝恨,父老兴哀。

正直难留,灵修已化,三户真能存楚哉。空江上,但烟波渺渺,岁月洄洄。


持杯西眺徘徊,些千载忠魂、来不来?谩争标夺胜,鱼龙喷薄,呼声贾勇,地裂山

摧。香黍缠丝,宝符插艾,犹有樽前儿女怀。兴亡事,付浮云一笑,身在天涯。




沁园春


赠王禹锡


自注铜瓶,作梅花供,尊前数枝。说边头旧话,人生消得,几番行役,问我何之。

小队红旗,黄金大印,直待封侯知几时。杯行处,且淋漓一醉,明日东西。


如椽健笔鸾飞,还为写、春风陌上词。便平生豪气,销靡酒里,依然此乐,儿辈争

知。霜重貂裘,夜寒如水,饮到月斜犹未归。仙山路,有笙簧度曲,声到琴丝。




沁园春


送王玉良


万里湖南,江山历历,皆吾旧游。看飞凫仙子,张帆直上,周郎赤壁,鹦鹉汀洲。

吸尽西江,醉中横笛,人在岳阳楼上头。波涛静,泛洞庭青草,重整兰舟。


长沙会府风流,有万户娉婷帘玉钩。恨楚城春晚,岸花樯燕,还将客送,不与人留。

且唤阳城,更招元结,摩抚之余歌咏休。心期处,算世间真有,骑鹤扬州。




沁园春


咏别


一别三年,一日三秋,庶几见之。念丹霞秋冷,风巾雾屦,王湖春暖,雨笠烟蓑。

山水光中,要人携手,独欠金华俞紫芝。谁知道,向酴醿香里,杯酒同持。


油然川泳云飞,但口不能言、心自知。便狂敲铜斗,我歌君和,醉拈如意,我舞君

随。风韵如君,岂堪言别,别后如之何勿思。须金玉,再相逢莫负,芷约兰期。




沁园春


王汝良自长沙归


一笛横风,稳转船头,系楫大江。还有人争说,鸣琴手段,教侬重吐,锦乡肝肠。

不复少年,插花捶鼓,雅意在科云水乡。阳关泪,笑琼姬犹恋,奇俊王郎。


谈失齿颊冰霜,有万户侯封、何用忙?借烟霞且作,诗中队仗,鹭鹓已是,归日班

行。收敛平生,筹过胸次,以酒浇之书传香。消凝处,怕三更枕上,疏雨潇湘。




沁园春


美人指甲


销薄春冰,碾轻寒玉,渐长渐弯。见凤鞋泥污,偎人强剔,龙涎香断,拨火轻翻。

学抚瑶琴,时时欲翦,更掬水鱼鳞波底寒。纤柔处,试摘花香满,镂枣成班。


时将粉泪偷弹。记绾玉、曾教柳傅看。算恩情相著,搔便玉体,归期暗数,画遍阑

干。每到相思,沈吟静处,斜倚朱唇皓齿间。风流甚,把仙郎暗掐,莫放春闲。




沁园春


美人足


洛浦凌波,为谁微步,轻尘暗生。记踏花芳径,乱红不损,步苔幽砌,嫩绿无痕。

衬玉罗悭,销金样窄,载不起、盈盈一段春。嬉游倦,笑教人款捻,微褪些跟。


有时自度歌声。悄不觉、微尖点拍频。忆金莲移换,文鸳得侣,绣茵催衮,舞凤轻

分。懊恨深遮,牵情半露,出没风前烟缕裙。知何似,似一钩新月,浅碧笼云。




沁园春


送辛幼安弟赴桂林官


天下稼轩,文章有弟,看来未迟。正三齐盗起,两河民散,势倾似土,国泛如杯。

猛士云飞,狂胡灰灭,机会之来人共知。何为者,望桂林西去,一骑星驰。


离筵不用多悲,唤红袖佳人分藕丝。种黄柑千户,梅花万里,等闲游戏,毕竟男儿。

入幕来南,筹边如北,翻覆手高来去棋。公余且,画玉簪珠履,倩米元晖。




水调歌头


春事能几许,密叶著青梅。日高花困,海棠风暖想都开。不惜春衣典尽,只怕春光

归去,片片点苍苔。能得几时好,追赏莫徘徊。


雨飘红,风换翠,苦相催。人生行乐,且须痛饮莫辞杯。坐则高谈风月,醉则恣眠

芳草,醒后亦佳哉。湖上新亭好,何事不曾来。




水调歌头


弓剑出榆塞,铜椠上蓬山。得之浑不费力,失亦匹如闲。未必古人皆是,未必今人

俱错。世事沐猴冠。老子不分别,内外与中间。


酒须饮,诗可作,铗休弹。人生行乐,何自催得鬓毛斑。达则牙旗金甲,穷则蹇驴

破帽,莫作两般看。世事只如此,自有识鸮鸾。




水调歌头


寿王汝良


文采汉机轴,人物晋风流。丈夫有此,便可谈笑觅封侯。试问湘南水石,今古阅人

多矣,曾见此公不。名姓出于天上,声誉塞南州。


斩楼兰,擒颉利,志须酬。青衫何事,犹在楚尾一吴头。闻道长安灞水,尽是三槐

风月,好奉板舆游。此曲为君寿,为我唤歌喉。




念奴娇


留别辛稼轩


知音者少,算乾坤许大,著身何处。直待功成方肯退,何日可寻归路。多景楼前,垂

虹亭下,一枕眠秋雨。虚名相误,十年枉费辛苦。


不是奏赋明光,上书北阙,无惊人之语。我自匆忙天未许,赢得衣裾尘土。白璧追

欢,黄金买笑,付与君为主。莼鲈江上,浩然明日归去。




念奴娇


七夕


并肩楼上,小阑干、独记年时凭处。百岁光阴弹指过,消得几番寒暑。鹊去桥空,

燕飞钗在,不见穿针女。老怀凄断,夜凉知共谁诉。


不管天上人间,秋期月影,两处相思苦。闲揭纱窗人未寝,泪眼不曾晴雨。花落莲

灯,叶喧梧井,孤雁应为侣。浩歌而已,一杯长记时序。




糖多令〔又作唐多令〕


安远楼小集,侑觞歌板之姬黄其姓者,乞词于龙洲道人,为赋此《糖多令》。同柳

阜之、刘去非、石民瞻、周嘉仲、陈孟参、孟容。时八月五日也。〔按:原题只“安远

楼小集”五字,此从强村丛书本《龙洲词》。〕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二十年重过南楼。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今在不,旧江山浑是新愁。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




糖多令〔又作唐多令〕


解缆蓼花湾,好风吹去帆,二十年、重过新滩。洛浦凌波人去后,空梦绕、翠屏间。


飞雾湿征衫,苍苍烟树寒,望星河、低处长安。绮陌红楼应笑我,为梅事、过江南。




六州歌头


吊武穆鄂王忠烈庙


中兴诸将,谁是万人英。身草莽,人虽死,气填膺,尚如生。年少起河北,剑三

尺,弓两石,定襄汉,开虢洛,洗洞庭。北望帝京,狡兔依然在,良犬先烹。过旧时营

垒,荆鄂有遗民。忆故将军,泪如倾。


说当年事,知恨苦,不奉诏,伪邪真?臣有罪,陛下圣,可鉴临,一片心。万古分

茅土,终不到,旧奸臣。人世夜,白日照,忽开明。衮佩冕圭百拜,九原下、荣感君

恩。看年年二月,满地野花春,卤簿迎神。


【注】“吊武穆鄂王忠烈庙”:另作“题岳鄂王庙”。




六州歌头


镇长淮,一都会,古扬州。升平日,珠帘十里春风、小红楼。谁知艰难去,边尘

暗,胡马扰,笙歌散,衣冠渡,使人愁。屈指细思,血战成何事,万户封侯。但琼花无

恙,开落几经秋。故垒荒丘。似含羞。


怅望金陵宅,丹阳郡,山不断绸缪。兴亡梦,荣枯泪,水东流。甚时休。野灶炊烟

里,依然是,宿貔貅。叹灯火,今萧索,尚淹留。莫上醉翁亭,看濛濛雨、杨柳丝柔。

笑书生无用,富贵拙身谋。骑鹤东游。




六州歌头


淮西帅李谌和仍为书庙额


高皇神武,善驾驭豪英。攘北狄,驱群盗,命天膺,救苍生。奈梦绕沙漠,隔温

清,屈和好,召大将,归兵柄,列枢庭。公指汴亲。威已振河洛,不顾身烹。失一时几

会,嗟左衽吾民,痛岳家军,孰扶倾。


久沈怨愤,七十载,还复遇,帝王真。表遗烈,锡王号,日照临,激士心。始识安

刘,计宁祸,已是忠臣。我乘传,访壁垒,想精明。英气凛然若在,仍题扁、昭揭天

恩。笑原头荒草,一死不能春,交怨人神。




八声甘州


送湖北招抚吴猎


问紫岩去后汉公卿,不知几貂蝉。谁能借留侯箸,著祖生鞭。依旧尘沙万里,河洛

染腥膻。谁识道山客,衣钵曾传。


共记玉堂对策,欲先明大义,次第筹边。况重湖八桂,袖手已多年。望中原驱驰去

也,拥十州、牙纛正翩翩。春风早,看东南王气,飞绕星躔。




满江红


同襄阳帅泛湖


猎猎风蒲,画船转、碧湾沙浦。都不是、蓼汀桃岸,橘洲梅渚。指点山公骑马地,

经是羊祜登山处。悄一如、人在水晶宫,销烦暑。


薰风动,帘旌举;秦筝奏,凌波舞。拚冰壶沈醉,晚凉归去。侵岸一篙杨柳浪,过

云几点荷花雨。倚楼人、十里凭阑干,神仙侣。




满江红


高帅席上


敌面风轻,一两点、海棠微雨。春总在、英雄元帅,晓来游处。楼阁万家帘幕卷,

江郊十里旌驻。有黄鹂、百舌啭新声,垂杨舞。


寒食近,喧箫鼓;车马闹,铜鞮路。尽不妨沈醉,与花为主。风韵可将图画比,笑

谈尽是惊人语。问何如、邹湛岘山头,陪羊祜。




满江红


寿


霜树啼鸦,梅欲放、小春清晓。庆初度,佩环风外,笑声云表。一柱独擎梁栋重,

十年整顿乾坤了。种春风桃李满人间,知多少。


功甚大,心常小;居廊庙,思耕钓。奈华夷休戚,系王颦笑。盟府山河书带砺,成

周师保须周召。看貂蝉、绿鬓本天人,真难老。




谒金门


次京口赋



归不去;船泊早春梅渚。试听玉人歌白苎;行云无觅处。


翦烛写诗无语;漠漠寒生窗户。明日短篷眠夜雨;宝钗留半股。




谒金门


秋无恶;愁怯罗衾风弱。雨线垂垂晴又落;轻烟笼翠箔。


休道旅怀萧索;生怕香浓灰薄。桂子莫教孤酒约;诗情浑落魄。




贺新郎


平原纳宠姬,能奏方响,席上有作


倦舞轮袍后。正鸾慵凤困,依然怨新怀旧。别有艳妆来执乐,春笋微揎罗袖。试一

曲、琅璈初奏。莫放珠帘容易卷,怕人知、世有梨园手。钗玉冷,钏金瘦。


烛花对翦明於昼。画堂深、屏山掩翠,炭红围兽。错认佩环犹未是,依约雏莺啭

柳。任箭滴、铜壶银漏。一片雄心天外去,为声清、响彻云霄透。人醉也,尚呼酒。




贺新郎


春思


院宇重重掩。醉沈沈、亭阴转午,绣帘高卷。金鸭香浓喷宝篆,惊起雕梁语燕。正

一架、酴醿开遍。嫩萼梢头舒素脸。似月娥、初试宫妆浅。风力嫩,异香软。


佳人无意拈针线。绕朱阑、六曲徘徊,为他留恋。试把花心轻轻数,暗卜归期近

远,奈数了、依然重怨。把酒问春不管。枉教人、只恁空肠断。肠断处,怎消遣。




贺新郎


老去相如倦。向文君说似,而今怎生消遣。衣袂京尘曾染处,空有香红尚软。料彼

此、魂销肠断。一枕新凉眠客舍,听梧桐、疏雨秋声颤。灯晕冷,记初见。


楼低不放珠帘卷。晚妆残、翠钿狼藉,泪痕凝面。人道愁来须殢酒,无奈愁深酒

浅。但寄兴、焦琴纨扇。莫鼓琵琶江上曲,怕荻花、枫叶俱凄怨。云万叠,寸心远。


自跋:壬子春,余试牒四明,赋赠老娼,至今天下与禁中皆歌之。江西人来,以为

邓南秀词,非也。




贺新郎


游西湖


睡觉莺啼晓。醉西湖、两峰日日,买花簪帽。去尽酒徒无人问,唯有玉山自倒。任

拍手、儿童争笑。一舸乘风翩然去,避鱼龙、不见波声悄。歌韵歇,唤苏小。


神仙路远蓬莱岛。紫云深、参差禁树,有烟花绕。人世红尘西障日,百计不如归

好。付乐事、与他年少。费尽柳金梨雪句,问沈香亭北何时召。心未惬,鬓先老。




贺新郎


赠张彦功


晓印霜花步。梦半醒、扶上雕鞍,马嘶人去。岚泾青丝双辔冷,缓鞚野梅江路。听

画角、吹残更鼓。悲壮寒声撩客恨,甚貂裘、重拥愁无数。霜月白,照离绪。


青楼回首家何处。早山遥、水阔天低,断肠烟树。谁念天涯牢落况,轻负暖烟浓

雨。记酒醒、香销时语。客里归荐须早发,怕天寒、风急相思苦。应为我,翠眉聚。




贺新郎


赠邻人朱唐卿


多病刘郎瘦。最伤心、天寒岁晚,客他乡久。大舸翩翩何许至,元是高阳旧友。便

一笑、相欢携手。为问武昌城下月,定何如、扬子江头柳。追往事,两眉皱。


烛花细翦明于昼。唤青娥、小红楼上,殷勤劝酒。昵昵琵琶恩怨语,春笋轻笼翠

袖。看舞彻、金钗微溜。若见故乡吾父老,道长安、市上狂如旧。重会面,几时又。




贺新郎


弹铗西来路。记匆匆、经行十日,几番风雨。梦里寻秋秋不见,秋在平芜远树。雁

信落、家山何处。万里西风吹客鬓,把菱花、自笑人如许。留不住,少年去。


男儿事业无凭据。记当年、悲歌击楫,酒酣箕踞。腰下光茫三尺剑,时解挑灯夜

语。谁更识、此时情绪。唤起杜陵风月手,写不东渭北相思句。歌此恨,慰羁旅。




贺新郎


水浴芙蓉净。护浓香、迟开半敛,靓妆临镜。长忆耶溪薰风里,年少红颜照映。夜

露冷、酒随香醒。回首当时同舟侣,为相思、怕折琼瑶柄。千万缕,意难罄。


玻璃三万六千顷。洗精神、尘埃尽绝,敻然端整。浪蕊年来都慵问,爱此浓情淡

性。待移种、灵根玉井。太一真人今何在,取高花、十丈供烟艇。来伴我,泛清影。




水龙吟


寄陆放翁


谪仙狂客何如,看来毕竟归田好。玉堂无比,三山海上,虚无缥缈。读罢离骚,酒

香犹在,觉人间小。任工菜花葵麦,刘郎去后,桃开处、春多少。


一夜雪迷兰棹。傍寒溪、欲寻安道。而今纵有,新诗冰柱,有知音否。想见鸾飞,

如椽健笔,檄书亲草。算平生、白传风流,未可向、香山老。




庆流阅古无穷,相门又见生名世。致君事业,全如忠献,经天纬地。十二年间,挺

身为国,勋庸知几。便书之竹帛,铭之彝鼎,勤劳意、竟谁记。


一自平章庶政,觉人心、顿然兴起。朝廷既正,乾坤交泰,华夷欢喜。行定中原,

锦衣归相,分茅囗囗。看貂蝉绿鬓,中书上考,过三千岁。




祝英台近


笑天涯,还倦客,欲起病无力。风雨春归,一日近一日。看人结束征衫,前呵骑

马,腰剑上、陇西平贼。


鬓分白,只可归去家山,无田种瓜得。空抱遗书,憔悴小楼侧。杜鹃不管人愁,月

明枝上,直啼到、枕边相觅。




祝英台近


同妓游帅司东园


窄轻衫,联宝辔,花里控金勒。有底风光,都在画阑侧。日迟春暖融融,杏红深

处,为花醉、一鞭春色。


对娇质,为我歌捧瑶觞,欢声动阡陌。恁似多情,飞上鬓云碧。晚来约住青骢,蹋

花归去,乱红碎、一庭风月。




柳梢青


送卢梅坡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辘轳金井


席上赠马佥判舞姬


翠眉重扫,后房深、自唤小蛮娇小。绣带罗垂,报浓妆才了。堂虚夜悄,但依约、

鼓箫声闹。一曲梅花,尊前舞彻,梨园新调。


高阳醉、玉山未倒。看鞋飞凤翼,钗梁微袅。秋满东湖,更西风凉早。桃源路杳。

记流水、泛舟曾到。桂子香浓,梧桐影转,月寒天晓。




好事近


咏茶筅


谁斫碧琅玕,影撼半庭风月。尚有岁寒心在,留得数茎华发。


龙孙戏弄碧波涛,随手清风发。滚到浪花深处,起一窝香雪。




四字令


情深意真,眉长鬓青。小楼明月调筝,写春风数声。


思君忆君,魂牵梦萦。翠销香暖云屏,更那堪酒醒。




蝶恋花


赠张守宠姬


帘幕闻声歌已妙,一曲尊前,真个梅花早。眉黛两山谁为扫,风流京兆江南调。


醉得白须人易老,老去侯鲭,旧也曾年少。后夜短篷霜月晓,梦魂依约云山绕。




宝鉴年来微有晕,懒照容华,人远天涯近。昨夜灯花还失信,无心更唱江城引。


行过短墙回首认,醉撼花梢,红雨飞成阵。拌了为郎憔悴损,庞儿恰似江梅韵。




天仙子


初赴省别妾


别酒醺醺容易醉,回过头来三十里。马儿只管去如飞,牵一会,坐一会。断送杀人

山共水。


是则青衫终可喜,不道恩情拚得未。雪迷村店酒旗斜,去也是,住也是。烦恼自家

烦恼你。




彩笔恹恹慵赋咏,斗草闲来寻小迳。西园春事只供愁,当好景,成孤另。春又那知

人欲病。


洗尽残妆临晚镜,淡玉一团浆水莹。强持檀板近芳樽,云遏定,君须听。低唱月来

花弄影。




四犯翦梅花


上建康钱大郎寿


水殿风凉,赐环归、正是梦熊华旦。叠雪罗轻,称云章题扇。西清侍宴,望黄伞、

日华笼辇。金券三王,玉堂四世,帝恩偏眷。


临安记、龙飞凤舞,信神明有后,竹梧阴满。笑折花看,橐荷香红润。功名岁晚,

带河与、砺山长远。麟脯杯行,狨鞯坐稳,内家宣劝。




小桃红


在襄州作


晚入纱窗静,戏弄菱花镜。翠袖轻匀,玉纤弹去,少妆红粉。画行人、愁外两青

山,与尊前离恨。


宿酒醺难醒,笑记香肩并。暖借莲腮,碧云微透,晕眉斜印。最多情、生怕外人

猜,拭香津微搵。




竹香子


同郭季端访旧不遇,有作


一琐窗儿明快,料想那人不在。熏笼脱下旧衣裳,件件香难赛。


匆匆去得忒煞,这镜儿、也不曾盖。千朝百日不曾来,没这些儿个采。




临江仙


四景


半雨半晴模样,乍寒乍热天时。榴花香逐湿风飞。绿云翻翠浪,水急转前溪。


谁识清凉意思,珊瑚枕冷先知。秋光预若借些儿。剩催金粟闹,纱魄好扬辉。




临江仙


满院花香晴昼永,愔愔亭户无人。谁将心绪管青春。游丝知我懒,江柳也眉颦。


近水远山都积恨,可堪芳草如茵。何曾一日不思君。无书凭朔雁,有泪在罗巾。




临江仙


数叠小山亭馆静,落花红雨园林。画楼风月想重临。琵琶金凤语,长笛水龙吟。


青眼已伤前遇少,白头孤负知音。苔墙藓井夜沉沉。无聊成独坐,有恨即沾襟。




临江仙


长短驿亭南北路,蒙茸醉拥驼裘。雪天行计欠人留。严风催酒醒,微雨替梅愁。


自作小词呵冻写,冷金淡衬银钩。此恨知得几时休。寒云迷洛浦,残梦绕秦楼。




临江仙


茶词


红袖扶来聊促膝,龙团共破春温。高标终是绝尘氛。两箱留烛影,一水试云痕。


饮罢清风生两腋,馀香齿颊犹存。离情凄咽更休论。银鞍和月载,金碾为谁分。




鹧鸪天


楼外云山千万重,画眉人隔小帘栊。风垂舞柳春犹浅,雪点酥胸暖未融。


携手处,又相逢,夜阑心事与郎同。一杯自劝羔儿酒,十幅销金暖帐笼。




清平乐


赠妓



忔憎憎地,一捻儿年纪。待道瘦来肥不是,宜著淡黄衫子。


唇边一点樱多,见人频敛双蛾。我自金陵怀古,唱时休唱西河。




清平乐


新来塞北,传到真消息。赤地居民无一粒,更五单于争立。


维师尚父鹰扬,熊罴百万堂堂。看取黄金假钺,归来异姓真王。




霜天晓角


霜天晓角,梦回滋味恶。酒醒不禁寒力,纱窗外、月华薄。


拥衾思旧约,无情风透幕。惟有梅花相伴,不成是、也吹落。




浣溪沙


赠妓徐楚楚


黄鹤楼前识楚卿,彩云重叠拥娉婷。席间谈笑觉风生。


标格胜如张好好,情怀浓似薛琼琼。半帘花月听弹筝。




浣溪沙


春晚书情


墙外濛濛雨湿烟,参差小树绿阴圆。残春中酒落花前。


海燕成巢终是客,鳏鱼入夜几曾眠。人间一段恶因缘。




浣溪沙


留别


著意寻芳已自迟,可堪容易送春归。酒阑无奈思依依。


杨柳小桥人远别,梨花深巷月斜辉,此情惟我与君知。




浣溪沙


谁把幽香透骨薰,韵高全似玉楼人。几时劝酒不深颦。


竹里绝怜闲体态,月边无限好精神。一枝斜插坐生春。




浣溪沙


雾鬓云鬟已懒梳,君休乔木妾归欤。且来卖酒伴相如。


骨细肌丰周昉画,肉多韵胜子瞻书。琵琶弦索尚能无。




西江月


堂上谋臣尊俎,边头将士干戈。天时地利与人和,燕可伐欤曰可。


今日楼台鼎鼐,明年带砺山河。大家齐唱大风歌,不日四方来贺。




西江月


细雨黄梅初熟,微风燕子交飞。手拈团扇写新题,心事恹恹难寄。


片月只堪供恨,双星却有重期。石榴裙子正芬菲,知为何人慵系。




西江月


素面偏宜酒晕,晓妆净洗啼痕。只疑身是玉梅魂,长为春风瘦损。


冉冉烟生兰渚,娟娟月挂愁村。落花飞絮耿黄昏,又是一番新恨。




西江月


武昌妓徐楚楚号问月索题


楼上佳人楚楚,天边皓月徐徐。呼童忙为卷暇须,试问中情几句。


圆少却因底事,缺多毕竟何如。嫦娥无语谩踌躇,飞过画栏西去。




望江南


元宵


元宵景,天气正融融。柳线正垂金落索,梅花初谢玉玲珑。明月映高空。


贤太守,欢乐与民同。箫鼓聒残灯火市,轮蹄踏破广寒宫。良夜莫匆匆。




行香子


山水扇面


佛寺云边,茅舍山前。树阴中、酒旆低悬。峰峦空架,溪水青连。只欠梅花,欠沙

鸟,欠渔船。


无限风烟,景趣天然,最宜他、隐者盘旋。何人村墅,若个林泉?恰似欹湖,似枋

口,似斜川。




江城子


海棠风韵玉梅春,小腰身,晓妆新。长是花时,犹系茜罗裙。一撮精神娇欲滴,说

不似,画难真。


楼前江柳又江云,隔音尘,泪沾巾。一点征帆,烟浪渺无津。万斛相思红豆子,凭

寄与个中人。




江城子


淡香幽艳露华浓,晚妆慵,略匀红。春困恹恹,□□鬓云松。早是自来莲步小,新

样子,为谁弓。


画堂西畔曲栏东,醉醒中,苦匆匆。卷上珠帘,依旧半床空。香炧满炉人未寝,花

弄月,竹摇风。


注:此一首又见于晁元礼词集,“□□鬓云松”作“常爱鬓云松”。




满庭芳


浅约鸦黄,轻匀螺黛,故教取次梳妆。减轻琶面,新样些柦凰。每为花妖玉软,慵

封客、斜倚银床。春来病,兰薰半歇,满笐舞衣裳。


悲凉。人事改,三春秾艳,一夜繁霜。似人归洛浦,云散高唐。痛念平生情分,孤

负我、临老风光。罗裙在,凭谁留意,去觅反魂香。




西吴曲


怀襄阳


说襄阳、旧事重省。记铜驼巷陌、醉还醒。笑莺花别后,刘郎憔悴萍梗。倦客天

涯,还买个、西风轻艇。便欲访,骑马山翁,问岘首、那时风景。


楚王城里,知几度经过,摩挲故宫柳瘿。漫吊景,冷烟衰草凄迷,伤心兴废,赖有

阳春古郢。乾坤谁望,陆百里路中原,空老尽英雄,肠断剑锋冷。




叶 圣 陶 与 王 统 照 的 创 作

叶圣陶(1894—1988),原名绍钧,字秉臣(辛亥革命后改字圣陶),江苏苏州人。其作品以“冷静地谛视人生,客观的、写实的,描写着灰色的卑琐人生”为题材取向和艺术特征,是最具典型意义的文学研究会作家。
叶圣陶早期主要写作文言小说和旧体诗词,1919年经顾颉刚介绍加入新潮社后,逐渐成为新文学阵营的重要代表人物。在从1919年到1929年的10年时间里,他不仅结集出版了《隔膜》(商务印书馆,1922)、《火灾》(商务印书馆,1923)、《线下》(商务印书馆,1925)、《城中》(开明书店,1926)、《未厌集》(商务印书馆,1928)五部短篇小说集,而且还出版了被茅盾称为“扛鼎”力作的长篇小说《倪焕之》(开明书店,1929)和被鲁迅称为“给中国的童话开了一条自己创作的路”的童话集《稻草人》(商务印书馆,1923)。
作为“文学研究会丛书”之一推出的《隔膜》是叶圣陶的第一部短篇小说集,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继《沉沦》之后出版的第二部短篇小说集。该集收录了作者创作于1919年至1921年间的作品,具有浓厚的“问题小说”倾向。首篇作品《一生》写一个连姓名都没有的农妇“伊”像一头牛一样在丈夫和公婆的打骂中辛苦劳作,在丈夫死后又像一头牛一样为换取丈夫的丧葬费而被卖掉,笔调之间充满同情。类似的作品还有《苦菜》《晓行》《小铜匠》等,均以写实的笔调投向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凸显了现实主义作家正视社会问题的人道主义精神。在另一类作品中,作者则试图为不幸的人们指出一条解除痛苦的“爱”与“美”之路。例如,《阿凤》写逗引小猫的“爱”使一个在被虐生活中失去生趣的小孩子重新获得愉快;《低能儿》写美妙的琴声使一个苦孩子忘掉自己的不幸;《伊和他》写母爱可以医治肉体的痛苦等。这种对于爱与美的力量的幻想性描写,使得小说具有了某种程度的浪漫色彩,这在叶圣陶小说中是比较特殊的例子。
叶圣陶是一位自觉以“只是如实地写”作为创作原则的作家。随着创作思想的成熟,他逐渐放弃了早期小说由于演绎“爱”与“美”的主题而疏于对现实生活的真切描绘的偏颇,通过对教育界知识分子生活的描写成就了自己冷峻客观的现实主义美学风格。正像阿英曾经指出的,叶圣陶“可以说是现代中国文坛上的教育小说作家”,“他的教育小说的成就,在他的创作中是最好的。他洞察到教育的各方面,精湛地解剖着教育界人物的心理,同时还注意到学生的生理状态及其环境”。教育题材小说在叶圣陶一生的文学创作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们不仅是最充分地体现作者创作风格的重要作品,而且也是身兼文学家与教育家双重身份的叶圣陶在中国现代文学题材领域的独特贡献。
在叶圣陶的教育题材作品中,短篇小说《潘先生在难中》(1925年1月发表于《小说月报》第16卷第1期)是标志作家创作个性趋于成熟的力作,也是中国现代小说史上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作者把主人公江南某镇小学教员潘先生置于军阀混战的动荡背景中,通过对其逃难过程中的种种生活经历的描写,淋漓尽致地刻画了一个卑琐苟且、精明自私的小市民知识分子形象。闻听军阀开战,潘先生携妇将雏仓皇逃难,在颠沛流离、狼狈不堪中又不免为自己发明了“长蛇阵”而使一家五口不致失散而沾沾自喜。到上海安顿好全家后,潘先生转而担心职位不保,忖度再三只好单身返回家乡。回乡后,他以学校名义加入红十字会,却将一面会旗悬挂于自家门口;他并不去参加红十字会的救助工作,一听战事危急却又慌忙躲进红十字会的红房子。战事暂时平息了,潘先生被同事推举书写欢迎军阀的条幅,他一面惊魂未定地回忆着“拉夫,开炮,焚烧房屋,奸淫妇女,菜色的男女,腐烂的死尸”之类的残酷场面,一面又毫不犹豫地挥毫写下“功高岳牧”“威震东南”“德隆恩溥”一类歌功颂德之词。作者在单纯的叙事线索中不动声色地展开曲折的描写,将变幻莫测的时局与主人公复杂难定的内心波动融合起来,无一句议论,而主人公表里不一、苟安自私、随波逐流的卑琐性格全都被暴露于读者面前。
除了《潘先生在难中》之类暴露小市民知识分子的灰色生活的作品之外,叶圣陶教育题材小说中还有一类以反映新式知识分子的奋斗生活为主要内容的作品。刊载于1928年《教育杂志》的长篇小说《倪焕之》是该类作品中最具代表性的一部。该作共30章,17万字,是叶圣陶唯一的一部长篇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早期长篇小说创作中较为成熟的一部。小说主人公倪焕之是一个怀抱高远理想的知识分子,早在小学读书时就立下了“要干于多数人有益的工作”的志愿。辛亥革命之后,已经成为小学教员的倪焕之一面与志同道合的同事蒋冰之联手推行新教育实验,一面与思想新派的女性金佩璋自由恋爱,着手建立理想家庭。不久,严酷的现实很快打破了他的理想,新教育实验由于保守势力的阻挠而举步维艰,勉力建立起来的新式家庭更是差强人意。金佩璋逐渐失去新女性的朝气而变成了沉湎于家庭琐事的传统女性,倪焕之不免感到“有了一个妻子,但失去了一个恋人,一个同志”的幻灭和悲哀。五四运动的爆发重新点燃了倪焕之的热情。他在王乐山的影响下投身革命,希望在工农运动的洪流中实现自己的理想,但是好景不长,大革命的失败以及随之而来的白色恐怖使倪焕之重新陷入痛苦,最终由于沉溺烈酒而不治身亡。小说把主人公倪焕之安放在急剧动荡的时代变迁中,通过他革新教育、改造家庭和社会的努力最终归于失败的生活经历的描写,展现了自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五卅”运动至大革命期间中国进步知识分子追求理想的艰难过程。无论就小说的题材意义还是所达到的艺术水平来看,《倪焕之》都为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王统照(1897—1957),字剑三,山东诸城人,五四前后在新思潮影响下走上文学创作道路。主要著作有诗集《童心》(商务印书馆,1925)、短篇小说集《春雨之夜》(商务印书馆,1924)、《号声》(上海复旦书店,1928)、《霜痕》(上海新中国书局,1932),中长篇小说《一叶》(商务印书馆,1922)、《黄昏》(商务印书馆,1929)、《山雨》(上海开明书店,1933)、《春花》(上海良友图书公司,1936)等。
“用繁丽的文字,写幻梦的心情,同时却结束在失望里,使人物美丽而故事暗淡,王统照的作品,是同他那诗一样,被人认为神秘而朦胧的”,主观抒情性较强而现实力度感较弱是王统照初期小说创作的主要特点。此时作者的人生体验还比较单薄,加之又深受爱尔兰象征主义诗人叶芝的影响,所以“重在写意”、喜欢“从空想中设境或安排人物”、把抽象的“爱”和“美”当作弥合人生缺陷的药方。短篇小说《微笑》是最能体现他的这一倾向的作品。阿根因为盗窃被关进监狱,他认定“人类都该死”,发誓在出狱后要报复“该死”的人类。一次当局训话,一个美丽的女犯人向他投来一个微笑。这“不是留恋的,不是爱慈的,不是使他忐忑不安的,更不是如情人第一次具有深重感动的诱引”的微笑,却复活了阿根对于童年和母亲的美好回忆,使其转变成了一个“乐其生”而“得正当之归宿”的有知识的工人。《沉思》和《雪后》则从反面表现了“爱”与“美”的幻灭所带给人的痛苦:《雪后》写孩子用雪筑起了一座美丽的小楼,但一夜的枪声使小楼化成了被马蹄和军靴践踏过的污泥,这给“娇嫩的童心里添了层重大的打击”;《沉思》写容貌美丽、心地善良的演员琼逸为了艺术而自愿充当裸体模特,引来的却是男友的反目弃爱、官吏的谣言中伤和画家的发狂毁画,琼逸只能独自跑到湖边陷入沉思。虽然两篇作品都触及了污浊现实对于“爱”与“美”的毁灭,但作者的主要目的是借“描写实际生活与理想生活不融洽之点,而极力描写他理想的生活的丰富和美丽”,理想色彩较浓而写实性偏弱。
1922年8月,王统照在《东方杂志》发表了短篇小说《湖畔儿语》。该篇以儿童自述的视角讲述铁匠失业后一家人的屈辱生活,标志着作者已经逐渐放弃了早期作品中的对于“爱”与“美”的理想的“写意”性抒写而转向对于被侮辱被损害者的生活的写实性描绘。作者在此之后的小说,基本都是沿袭这一倾向而呈现出来的旧中国现实生活图景。比如,《父子》写发生在“古老的与向来安静的乡间”的生活惨剧,儿子为了生活所迫杀死欠赌债的父亲,沉尸水底;《沉船》写日本货轮贪利超载致使四五百名中国灾民丧生水底;《生与死的一行列》写贫民窟的人们为杂役魏老儿送葬的情形,由老弱病残的穷人所结成的灰色送葬行列与街头的红男绿女、各色闲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活跃在作者这一时期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已然不再是早期作品中那些因“爱”与“美”的幻灭而痛苦的儿童、少女和青年知识分子,而是连最基本的生存要求都受到威胁的、挣扎于北方大地上的农民。苦难、贫困、死亡成为他这一时期作品的总主题,艺术风格也由前期的诗意朦胧而转向忧愤粗犷。最能体现作者这一创作趋向的作品,是其193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山雨》。
《山雨》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第一部坚实地描绘北方农村生活的长篇小说,它和茅盾的《子夜》由开明书店以相似的装帧版式在1933年同时推出,引起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吴伯箫把1933年称为“《子夜》、《山雨》季”,认为《山雨》《子夜》表现了“一些农村的破产,一些城市民族资产阶级的败落”,称得上是双峰并峙;茅盾化名东方未明撰写书评,认为“长篇小说《山雨》,在目前文坛上是一部应当引人注意的著作。……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看见过第二部这样坚实的农村小说,这不是想象的概念的作品,这是血淋淋的生活的记录”。小说以北方农村为背景,深刻反映了在帝国主义经济侵略和军阀铁血统治下农村经济的凋落以及农民生存的艰难与挣扎。小说主人公奚大有是一个最典型地体现着北方农民传统性格的“最安分,最本等,只知道赤背流汗干庄稼活的农夫”;规矩本分地种田做人、维持全家老小有吃有穿的生活,是他全部的人生愿望和生活理想。如果没有什么意外的变故,家境殷实、身体强壮、勤劳节俭、精通全套农事知识和耕作本领的奚大有,完全可以沿着父辈的生活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但是,奚大有却不幸生活在一个祸乱频仍的时代,意想不到的灾难接二连三地向他袭来:豪绅的盘剥、兵匪的暴虐、饿兵的洗劫、土地被夺、父亲身亡、自己被拉夫……遭遇重重磨难之后,安土重迁的奚大有终于带着全家离开了“这残破、穷困、疾病、惊吓的乡间”,到城市去寻找新的生路。小说细密而具体地描写了奚大有的变化过程,立体化地展开了一幅阴郁惨烈的乡村生活图景,有力地展示了农村“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时代形势。在二三十年代集中反映农村破产生活的一系列小说中,《山雨》是一部浑厚而坚实的作品。这种浑厚和坚实不只体现在作品内容的深刻上,也体现在作品表现手法的朴实、凝重和细腻上。正像作者在《山雨·跋》中所写的那样,“我在文字中没曾用上过过分夸大的刺激力”,作者既没有用任何夸张和渲染,也没有直接发表自己的议论或见解,他只是用白描的手法描摹生活和刻画人物,在朴实平静的叙述中将特定时代北方农村的风俗画如实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不足之处是,书中有很多地方叙述过于拖沓,读起来有冗长和艰涩之感。




推荐阅读:

韦庄诗词集

毛文锡词集

宋玉辞赋集

齐己诗全集

李璟诗词集

李珣词集

司空图诗集

卢纶诗全集

于濆诗全集

元稹诗全集㈠

元稹诗全集㈡

晏殊词集《珠玉词》

范仲淹诗词全集

杨亿诗词集

张先诗词集

晏几道词集

苏洵诗集

毛滂词集

王安石诗词全集㈠

王安石诗词全集㈡

王安石诗词全集㈢

周邦彦词集

朱敦儒词全集

朱淑真诗词集

朱淑真《断肠词》

朱淑真《断肠诗集》

赵长卿词全集

陆游词集

叶梦得词集

张孝祥词集

张元干词集

岳飞《岳武穆遗文》

岳飞诗词选

李清照词集

蔡伸词全集

米芾诗词集

陆游诗全集⑴

陆游诗全集⑵

陆游诗全集⑶

陆游诗全集⑷

陆游诗全集⑸

陆游诗全集⑹

陆游诗全集⑺

陆游诗全集⑻

陆游诗全集⑼


白玉堂前绿绮疏 烛残歌罢困相扶 问人春思肯浓无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