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叶夫图申科诗13首

苏联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叶夫根尼·叶夫图申科(1933年7月18日 - 2017年4月1日),伊尔库茨克州人。17岁开始发表诗作,一生诗作颇丰,出版了约40本诗集,诗作被译成70多种欧洲和亚洲文字。叶夫图申科游历过世界上70多个国家,经常在广大读者面前朗诵自己的诗歌,在国内外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叶夫图申科是斯大林死后苏联年轻一代的代言人,标志着20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苏联对艺术家的控制有所放松。2017年4月1日,叶夫根尼·叶夫图申科在美国与世长辞,享年84岁。
从西方的角度来看,叶夫图申科的脾性符合20世纪五六十年代左翼对革命浪漫的想象,但他最多只能算半个反叛诗人,他强烈的爱国主义和共产主义情怀,外加从属于苏联作协的官方作家这一事实,使得他完全不能被归入布罗茨基那种异类。然而从冷战时期苏联意识形态的角度来看,叶夫图申科也最多只能算半个“官方文人”,经常被批评“虚无主义”,颇有小布尔乔亚的嫌疑(“卧室抒情者”、“少年犯的意识形态领袖”、“堕落布尔乔亚”以及“脏床单游吟诗人”,是叶夫图申科自己列举的时人为他贴的标签)。很多时候,听起来矛盾的情况恰好就是现实。叶夫图申科代表了天真的理想主义左右摇摆、满腔热血,却左右不讨好的尴尬境地。一个信仰列宁却痛斥斯大林的人,总在服人和服众之间。人生最后十年,他移居美国,最终在美国去世,似乎为这种尴尬写下更为尴尬的附注。
在普希金与马雅可夫斯基的双重倒影下,有过多少个叶夫图申科这样活在夹缝间的苏联作协成员,我不得而知,但叶夫图申科至少是其中最坦诚的,这点本身值得尊敬。他的写作手法接近所谓的“纪实诗人”,用诗歌的语言记录他眼中的社会现实。诗歌以外,叶夫图申科的小说散文作品也都接近自传体。1963年的《提前撰写的自传》,第一句话便是“诗人的自传正是他的诗歌,其他一切不过都是脚注”。那时候不到30岁的叶夫图申科算不上非常成熟,正处在从血脉偾张的诗人青春期往带有怀疑性的思想成长过渡的阶段,远远还没到中年危机的时候。30年后,叶夫图申科写了记录1991年事变的自传体小说《不要在死期之前死去》,与《提前撰写的自传》形成了某种极具时代感的一头一尾呼应。

《提前撰写的自传》里描绘的,是一个相当标准的苏联“无产阶级作家”的成长经历。叶夫图申科的母亲出生于西伯利亚农民家庭,曾外祖父因为付不起房租“放出了红公鸡”(俄国农村对放火烧房子的说法),被流放到西伯利亚。“这可能是我之后看到房东人格的时候,总会有红公鸡想法的源头。”他的外公是革命时期西伯利亚农民起义中的生力军,大字不识却一度获得高级军衔。“哪怕穿着指挥官的制服,他依然是个一如既往的农民,对革命抱以宗教般的信仰。”外公后来在1938年的大清洗中以“叛国罪”被逮捕,从此不见踪影,这却并不妨碍年幼的叶夫图申科像成千上万的苏联儿童一样崇拜斯大林。哪怕在这本自传里,叶夫图申科依然指出斯大林确实具备人格魅力,以及资源匮乏时代的苏联人对这种人格魅力的主观现实需要。

叶夫图申科的父亲则来自有德国血统的知识分子家庭。父母在地质大学共青团认识——工农兵女大学生与知识分子错误的结合。“我想我永远会是半个农民半个知识分子。我意识到知识分子是有局限的,我相信我农民的那一半会把我从知识分子最糟糕的缺点——势利中拯救出来。”





五 四 时 期 个 性 解 放 思 潮 的 独 特 内 涵


五四时期的个性解放思潮,是以西方文艺复兴时期的“人”的发现、18世纪的“天赋人权”和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现代哲学思想为理论参考的时代新思潮。鲁迅、胡适、周作人、李大钊等人共同促进了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思潮的发展。和传统的封建主义的思想相对立,五四时期个性解放的独特内涵主要表现于以下几方面的内容:一、人格上的独立自主,提倡个人本位;二、思想言论上的自由解放,批判封建专制制度;三、政治上的民主主义;四、个性自由意志与个体社会责任感。

作为近代彻底的反封建启蒙运动,“五四”个性解放思潮对封建的文化专制主义的激烈批判,其锋芒所向就是封建专制制度对人的个性的压抑和摧残。在五四时代的进步思想家看来,压抑和摧残人的个性是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最大罪恶。

陈独秀积极鼓吹个性解放,他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主张效法西方,废除家族本位,建立个人本位的社会,发展人的独立个性。陈独秀认为,家族制度和旧的教育制度,残害人的个性自由,损坏个人独立自尊之人格,窒息个人之思想自由,破坏个人的创造力,根源在于它抹煞了每个人的个性;而个人本位的社会则恰好相反。陈独秀呼吁有为的男女青年破除封建三纲,开启个人独立自主人格,不要成为他人的附属品。

傅斯年在《新潮》杂志的创刊号上说,破坏个性是最大的罪恶,是“万恶之原”。李大钊也写过一篇题为《万恶之原》的文章,尖锐地批判封建专制制度压抑和摧残人的个性的罪恶,而这种万恶之原就是扼杀人的个性的封建家族制度,在根源上指出了彻底破除个性解放障碍的解放之路,进一步推动了个性解放思潮的发展。

胡适则从建设的角度,提出了个性解放的本质内涵和应有的思想维度。他认为,个人的自由独立人格、个人的自由意志、个人的独立自由精神、个人对社会的崇高责任感都是人的个性的本质内容。胡适主张,对个人的个性问题应当从两个方面去说明:第一,表现个人的个性的实质性内容,是每个人的思想自由或自由的思想,即有独立思考问题的自由精神,敢于独立地发表意见的无畏品格;第二,个人的个性还应表现为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敢于独立做事,敢于承担个人的责任。

在五四时期,个性解放思潮已经成为时代的最强音。随着现代化的发展,个性解放的重大历史意义越来越清晰。人的解放,是现代化的基本前提,而人的真正解放,其关键问题是个性解放和个性自由的实现程度。五四时期的个性解放思潮至今仍能为我们提供有价值的思想营养。




推荐阅读:

马里诺诗2首

梅塔斯塔齐奥《自由》

帕里尼《祝酒》

阿尔菲耶里《孤寂的树林》

伐致呵利诗3首

迦梨陀娑诗2首

彼特拉克诗7首

薄伽丘《江河化成了玻璃》

马基雅维利《机会》

阿里奥斯托《十四行诗》

佩索阿诗29首

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

泰戈尔《渡口》

莱蒙托夫诗65首

荷尔德林《如当节日的时候……》

荷立克诗5首

豪斯曼诗5首

拜伦诗28首

劳伦斯诗29首

菲茨杰拉德《献诗》

纪伯伦散文诗《珍趣篇》

波德莱尔诗15首

勃朗宁夫人《逃奴》

彼特拉克《歌集·22首》

贝克凯尔《杂记簿·诗16首》

贝克尔诗15首

彼得·霍恩诗14首

施托姆诗15首

奥加辽夫诗16首

安娜·布兰迪亚娜诗15首

黑塞诗23首

斯蒂芬斯《雏菊》

斯蒂芬斯《争鸣者》

普希金诗16首

荷尔德林诗15首

艾米莉·狄金森诗8首

奥登诗30首

布罗茨基诗27首

菲茨杰拉德诗11首

史蒂文森诗5首

屠格涅夫散文诗31首

普希金叙事诗《铜骑士》

竹内新诗2首

岸田衿子《忘却了的秋季》

乌依多博诗10首

纪伯伦散文诗《疯人》

但丁《神曲》天堂篇①

但丁《神曲》天堂篇②

狄金森诗22首

雪莱诗12首

内厄姆·泰特诗11首

杰弗里·希尔《麦西亚赞美诗》

莱蒙托夫叙事诗《童僧》


步登北邙坂 踟蹰聊写望 宛洛盛皇居 规模穷大壮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