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勃朗宁夫人《逃奴》

英国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勃朗宁夫人是英国十九世纪著名的现实主义女诗人,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优秀诗歌。作为一名女性诗人,她关注维多利亚时期女性的社会地位、生活状态及精神需求。她独特的女性视角促成了其诗歌鲜明的思想特点。她的诗歌不仅表达了唯美纯粹的爱情观,还处处体现出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女权主义精神。
布朗宁夫人的诗歌《逃奴》,讲述了一位被强暴的女奴隶生下孩子并将其杀死的故事。作品以自叙的形式表达女主人公的心声,包括对现实的不满以及对自由的渴望。《逃奴》是维多利亚时期关注女性生活状态的作品,揭示了女奴的生活情形和心理,对当时的女性社会地位和家庭角色等提出了质疑。
1772年曼斯菲尔德大法官历史性的决定开始改变黑奴的命运。他认为不能违背黑奴的意愿,随意驱逐出境。这标志着废奴运动的开始。奴隶制度最终在1806年被议会法案废止。然而大部分的黑人仍然一生受困于卑微与贫穷。《逃奴》便是勃朗宁夫人作为一名女性诗人反对奴隶制度,反对对黑人女奴的虐待与压迫的一部作品。作者运用了女性的口吻构建了母亲与孩子之间的信条,这也正是人道主义者们所关心的话题。诗歌中呈现出女性所面临的两重压力,一个是对白人女性的传统标准:女性的位置在家庭,女性是男人的装饰品,女性是家庭生活的象征,等等。作者描写传统的女性:将婴孩放在膝头,哼唱着最喜爱的歌谣。然而叙述者并非是传统的女性,她拒绝哺育孩子,也不爱他,最后竟将孩子杀死,埋葬在芒果树下。这是因为孩子白皙的脸庞每时每刻都提示她是一位被强暴的黑奴。她的主人不仅强迫她做苦力,而且占有她的身体,强迫她生育。勃朗宁夫人批判任何形式的压迫。被奴役和被奸污是遭遇两种形式的暴力行为。前者是对自由的剥夺,后者则是对身体的侵犯。这两种都是勃朗宁夫人所深恶痛绝的。她的作品里处处体现着对黑人尤其是对女黑奴的同情,以及对奴隶制度的憎恶的人道主义精神。





19世纪的欧洲,“女权”尚未得到社会的认可,当时社会的普遍看法是:男人应该是自由不羁、充满活力的,而女人则应保持中规中矩、柔弱温婉的“弱女”形象。一个自由不羁的、不安分的女人被人们视为异物,被认为是对社会的一种威胁。当时的社会伦理道德准则要求女性承担相夫教子的家庭角色,严格抑制女性对爱的需求,不追求任何事业。然而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诞生了一位杰出的女诗人—伊丽莎白·巴莱特(Elizabeth Barrett),又称勃朗宁夫人。
勃朗宁夫人出身于富裕的家庭,富裕的生活让她在乡村度过了愉快的童年。她天资好学,聪明伶俐,8岁时开始写诗。然而在15岁那年不幸从奔驰的马背上摔下来,造成脊椎骨骨折,从此下肢瘫痪,卧床24年。在她39岁那年生命开启了新的篇章。诗人罗伯特·勃朗宁读到巴莱特发表的诗歌,从此爱上了她的诗歌和她本人。然而巴莱特的父亲禁止他们交往。最终巴莱特摆脱了父亲的束缚,与小她6岁的勃朗宁结婚。夫妇俩育有一子,但是巴莱特的父亲一生都没有原谅女儿的行为,至死未与女儿相见。勃朗宁夫妇在一起度过了15年幸福的时光。在婚后的15年里,两人一天都没有分离,巴莱特最后也是在一个午后偎依在爱人怀里,安然而去。
爱情是勃朗宁夫人诗歌创作的重要内容。婚后勃朗宁夫人开始写描述他们爱情生活的十四行诗。勃朗宁夫人的《葡萄牙十四行诗集》是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创作出的爱情诗集。爱情是这部诗集的主旋律,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的真挚感情。诗歌语言委婉亲切,动人心弦,诠释了勃朗宁夫人不苟世俗的纯粹爱情观,也体现出其细致唯美的写作风格。
勃朗宁夫人的婚后生活赋予她极大的精神动力,是爱情的力量让她奇迹般重新站立,并获得新生。她把自己的幸福和对丈夫的深情都凝聚在她一生中最优美的诗篇《葡萄牙十四行诗集》中,是与罗伯特爱情的真实写照。其中《我是怎样的爱你》是她特意赠给丈夫的情诗,被评论界公认为十九世纪中叶英国最优秀的爱情诗之一。是忠贞的爱情给了她重生与创作的激情,也给了她更优秀的才情。这种纯粹的爱情,因为难得才显得那么珍贵,让人向往。“我是怎样地爱你?让我逐一细算。/我爱你尽我的心灵所能及到的/深邃、宽广、和高度——正象我探求/玄冥中上帝的存在和深厚的神恩。/我纯洁地爱你,不为奉承吹捧迷惑/ 我勇敢地爱你,如同为正义而奋争/爱你,以昔日的剧痛和童年的忠诚/爱你,以眼泪、笑声及全部的生命/如果没有你,我的心就失去了圣贤/如果没有你,我的心就失去了激情/假如上帝愿意,请为我作主和见证:在我死后,我必将爱你更深,更深!”在这首诗里,勃朗宁夫人以女性诗人特有的浪漫纯情和细腻唯美的感受,深情地回答了“怎样爱你”这样一个永恒的话题。勃朗宁夫人,这位不朽的诗人因为不朽的爱情写下了不朽的诗篇。这种生死相依的爱情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



推荐阅读:

叶芝诗13首

卡尔·桑德堡诗10首

约翰·但恩诗15首

柯尔律治诗16首

英国桂冠诗人作品

里尔克诗11首

普希金诗20首

叶芝诗16首

哈洛·品特诗9首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20首

雪莱诗5首

威廉·华兹华斯《我们是七个》

威廉·华兹华斯《不朽颂》

罗伯特·勃朗宁诗8章

约翰·弥尔顿《利西达斯》

D·H·劳伦斯诗23首

罗伯特.勃朗宁诗22首

华莱士·史蒂文斯诗7首

罗伯特·彭斯诗14首

迪伦·托马斯诗6首

托马斯·哈代诗13首

威廉·布莱克诗20首

叶芝诗14首

泰戈尔《生辰集》

埃德温·缪尔诗4首

米蕾诗2首

塞西利亚·梅雷莱斯《咏叹调》

安德拉德《海滩上的安慰》

安德拉德《在路中央》

塞西利亚·梅雷莱斯《夜》

达尔维西《巴勒斯坦的情人》

伊克巴尔《神和人》

伊克巴尔《给旁遮普农民》

巴赫曼《给我说明,恋人》

巴赫曼诗2首

艾米莉·狄金森诗13首

巴赫曼诗8首

巴赫曼《献给太阳》

韦尔弗《我做了一桩好事》

韦尔弗《致读者》

特拉克尔诗10首

特拉克尔《辉煌的秋天》

特拉克尔《孤独者的秋天》

普希金诗36首

黑塞诗15首

雪莱诗11首

勒内·夏尔《形式分享》

帕克夫人诗5首

勒·克莱乔《云住寺,秋雨》

约翰·克莱尔《初恋》

露西莱尔·克里夫顿《也许》

罗伯特·弗罗斯特诗19首

保罗·策兰诗21首

布罗茨基诗9首

艾米莉·狄金森诗16首

安娜·阿赫玛托娃《子夜诗抄》

安娜·阿赫玛托娃《没有英雄人物的叙事诗》

安娜·阿赫玛托娃《北方哀歌》

安娜·阿赫玛托娃《安魂曲》

叶芝诗25首

罗宾逊·杰弗斯诗17首

安娜·阿赫玛托娃《野蔷薇开花了》

塔布拉答诗6首

艾略特诗5首

托马斯·哈代诗8首

托马斯·哈代诗2首

勒韦尔迪诗20首

茨威格《威尼斯日出》

狄金森《造一个草原》

叶芝《长久沉默之后》


一贵复一贱 关天岂由身 芙蓉老秋霜 团扇羞网尘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