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安德拉德《​在路中央》

巴西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这首诗一九二八年发表于巴西现代主义诗歌杂志《食人》之后,立即引起保守派诗人的围攻,指责它是对诗歌神圣性的“亵渎”。其实,这首貌似游戏的作品正是对传统诗歌一次严肃的颠覆,它就是要以现代主义的反叛手法破坏因循守旧的修辞方式。它剔出了华丽的形容词,使用的是简单通俗的语言,诗中的“有”和“一块石头”重复了七次;“路中央”来自但丁的《神曲》,诗人在此借用并重复了六次,循环往复的音节尽管读起来琅琅上口,但单调地重复同样的字句还是令人不胜其烦,这是诗人有意而为之,他要借此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态度:今天就是重复昨天,明天重复今天,而在毫无新意的生存中,人不过是“生物计时器”而已,但路中央的那块石头又意味着什么呢?我还记得一个叫马丁的摄影家在澳门展出的一幅作品,画面就是黑色的沥青路中央有一块红色的砖头,不知他的灵感是否来自安德拉德的这块石头,但两者却有异曲同工之妙,单调的马路中间出现一块石头,可能是一个面临的障碍,也可能是对视网膜造成的冲击,总之它构成了一个事件。不管怎么说,诗人声称“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事件”,可见庸常的生活中,哪怕路中央有一块石头也会变成一次唤醒,成为一件难忘的事件。因此,在人类的心灵生活面临的更大挑战的当下,这样的诗歌读起来是会产生共鸣的。
应该说,卡洛斯·德鲁蒙德·德·安德拉德对人的生存境况持有悲观情绪,他不相信诗歌可以使人沟通,甚至劝诫人们不要钟情,但是爱情来了又怎么能挡得住呢?他这样写道: 世界很大, 但这扇向海的窗子可以把它容纳。 大海很大 但这张床、这个爱的床褥可以把它容纳。 爱情很大, 但短暂的亲吻可以把它容纳。
他不是那种躲进小楼成一统的诗人,只知道在自我的小世界里打转儿;他的诗歌是在场的,有强烈的现实感,触角常常会伸向社会的黑暗和被践踏的小人物,因此他赢得了“公众诗人”的称号,如今他的声明已经远远超出了葡语世界,甚至影响了欧美诗人,美国诗人马克·斯特兰德就深受他的影响。



路中间


路中间有一块石头

一块石头躺在路中间

有一块石头

路中间有一块石头。

在我视网膜疲惫的一生中

我决不会忘记这个场景。

我决不会忘记路中间

有一块石头

一块石头躺在路中间

路中间有一块石头

程 一 身 译




在路中央


在路中央有一块石头

有一块石头在路中央

有一块石头

在路中央有一块石头

在视网膜已经疲竭的生活中

我决不会忘记这个事件

我不会忘记在路中央

有一块石头

有一块石头在路中央


公平地说,这首诗看似文字游戏,过于含蓄,深度隐喻,读起来很朦胧.
首先,"路中央"和"一块石头"象征什么?单调的马路中间出现一块石头,可能是一个面临的阻碍,也可能是对视网膜造成了冲击,总之它构成了一个事件.不管怎么说,诗人声称,"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事件",可见,在庸常的生活中.哪怕路中央有一块石头也会成为对诗人的一次唤醒,成为一件难忘的事件.这块石头,浓缩着人生旅途上本来就有许多突发意想不到的险阻和灾难.因此,在生命旅途中,在人类的心灵生活面临的更大挑战的时候,有多少人在抗争,有多少人在自然灾害和社会动乱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啊?!
第二,诗句为何多次重复?在诗的十行中,"一块石头"重复了七次,"路中央"重复了六次.这大概是诗人有意为之,他要借此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太阳往复东升西落,四季以序更叠,今天就是重复昨天,明天就是重复今天.而在毫无新意的生存当中,人不过是生物计时器而已.看得出,诗人日复一日的看着路中央的石头,反复忍受着心灵上的折磨,在"已经疲竭的生活中","就像徘徊在黑暗隧道里,几乎是经过一次次窒息后又一次次的复苏,却看不到带来希望的隧道出口闪耀的亮光!
第三,诗句的运用.这首貌似游戏的诗所运用的口语词句再平凡不过了,这正是对传统诗的一次严肃的颠覆.它要以现代主义的反叛手法破坏因循守旧的修辞方式.它剔出了华丽的形容词,使用的是简单通俗的语言.
第四,这首诗的缺憾.诗人只是提出了作为形成事件的一块石头,但未表明对这块石头的态度和解决办法.
诗人对这块石头,仅仅是发出"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个事件"的呐喊,这是自身的醒悟,并没有指明出路,由此唤醒民众.可以看出,诗人对形成事件的诸多大自然和社会问题持有观望的态度,很茫然,不知所措.对人的生存环境---"在视网膜已经疲竭的生活中",持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悲观情绪.
诗人啊,你每天面对这块石头喘息,真佩服你的忍受能力!
诗人怎么不把心里"哽"着的这块石头摘出,再碾碎,用它去夯实人生的旅途呢?!



一般认为,代表《旧约》最高文学成就的是诗歌。像许多古代民族一样,希伯来人喜欢用质朴的民歌来表现他们世俗的生活和劳作,更喜欢用富于韵律和节奏的抒情诗来赞美上帝耶和华,这些抒情诗构成了《旧约》中最大的诗歌集《诗篇》。《诗篇》共收录150篇诗歌,其中的作品大多注有作者姓名、写作背景和配乐说明,可见当时是可以吟唱的。由于《诗篇》中有半数以上的作品注明是大卫所作,故常常被称为“大卫的诗”。这些作品中既有表现个人感情的,也有表现忧国忧民情绪的,很大一部分是祷告上帝、赞美神恩的祷诗。学者们普遍认为,在《圣经》所有诗意浓郁的经卷中,《诗篇》对西方文化与基督教崇拜仪式的影响是最大的。
《耶利米哀歌》是《旧约》中最动人的篇章之一,它是希伯来民族的一曲绝唱,也是希伯来诗歌发展到顶峰的标志。从某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耶利米哀歌》的作者耶利米与中国的屈原相比。两位先知型的诗人都处在国家民族危亡关头,他们的直言进谏或预言呼告都不能引起统治者或国人的重视。他们的命运也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屈原遭到贬斥和流放,最后自沉汨罗江;耶利米则被统治者关进地牢,直到国家灭亡,圣城耶路撒冷被毁。不仅如此,甚至在艺术手法上,《离骚》和《耶利米哀歌》也有某些相似之处。《耶利米哀歌》的节奏采用了著名的“气纳体”,即每一诗句中间有间歇或停顿,顿前三个音步,顿后两个音步,仿佛人在哭泣吞声时无法一口气说完一个完整的句子,只能说半句停顿一下再说下半句。通过这种有意压抑情感的表现方式,反而使情感的抒发变得更为有力。一位中国翻译家用骚体翻译《耶利米哀歌》,在句子中间插入一个表示语气的“兮”字,较为贴切地传达了原诗的音韵节奏效果。如第一歌哀叹圣城耶路撒冷被劫后的惨象:
 
峥嵘繁华之城兮,今何凄楚!
列国之佼佼者兮,萎如寡妇;
诸城中之帝后兮,降为奴仆。
彼痛哭于中夜兮,涕泪纵横,
亲友中不见人兮,向彼慰问!
知心亦怀鬼胎兮,视若敌人!
犹大遭受放逐兮,苦役酸辛;
窜居异国流浪兮,举目无亲;
迫害者乘人危兮,狭路相逢!
…………
此外,《耶利米哀歌》还运用了“贯顶法”,即将全诗的22小节按照希伯来文22个字母的顺序排列,每小节首句依次用一个字母,即以第一个字母“阿雷弗”为全诗第一节的第一字母,“贝斯”为第二节的第一字母。依此类推,最后一个字母“刀”作为末节的第一字母。通过这种方式,将全诗融贯为一个整体。
与《耶利米哀歌》凄惨、悲切的抒情风格相比,《雅歌》以其意象的美丽、词句的优雅和感情的细腻而著称。《雅歌》相传为所罗门所作,故被名为“所罗门的歌”,又称为“歌中之歌”。但一些学者认为它最初可能是在婚礼庆典中演唱的。据考,古代西亚某些地区的新婚庆典要连续举行7天或14天。在此期间,新婚夫妇会把自己打扮成国王和王后,亲友们则簇拥着他们载歌载舞。另有一些学者根据诗篇的内容认为它更多受到了希腊晚期牧歌的影响,因为《雅歌》产生的时代,西亚一带已经受到希腊文化的影响。据此,人们推测出《雅歌》的情节,认为它讲述了所罗门王和一位书拉密牧羊女子从邂逅、求爱、定情到举行正式婚礼的全过程。爱情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黎巴嫩的山林,诗中出现的许多自然景物和动物意象,体现了鲜明的游牧民族特色。如男主人公赞美女主人公时唱道:
 
你是多么美丽,我的爱!
你的眼睛在面纱里流露爱的光辉。
你的秀发飞舞,如一群山羊
跳跃着奔下基列的山冈。
你的牙洁白如同绵羊
刚剪过毛,刚洗干净。
整群羊一只也不少;
只只都无比匀称。
你的嘴唇像朱红缎带,
当你启齿时更加秀美。
你的面颊在面纱后燃烧,
你的颈像大卫王的塔
那样又圆又润,
一串项链像一千面盾牌挂在周围。
你的双乳像一对羚羊,
一对双生的小鹿在百合花间吃草。
我要在没药山上留下,
在乳香山上留下,
直到晨风吹拂,
直到黑夜消散。
…………
 
此外,诗中还出现了细腻的女性心理描写,展示了一个处在热恋中的少女思念情人时如梦非梦的似水柔情。
《约伯记》是《旧约》中一部修辞华丽的哲学诗篇,具有一个宏伟的戏剧性结构。全诗探讨的中心是信仰问题。约伯是个义人,家庭美满,子女众多,家产丰厚,奴仆成群。然而他却被上帝选中作为考验人的信仰能否持久的工具。上帝让魔鬼出面一次又一次地毁掉约伯所有的一切,先让他的仆人被杀,再用天火将他的牛羊烧死,接着又让狂风刮倒他的屋子,他的子女全被压死。但这一切都没能使约伯放弃对上帝的信仰。最后,考验落在约伯本人身上。上帝让魔鬼令他全身从头到脚长满毒疮。但约伯坐在地上用瓦片刮自己的身体,还是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对耶和华的信仰。戏剧的高潮是约伯和他的三个朋友之间的争辩,企图解释好人受苦的原因。他的朋友从传统的“神正论”出发,怀疑约伯肯定犯下了罪孽才遭此“天谴”。约伯则拒不承认,自信自己无罪。最后,风云骤变,耶和华在旋风中说了话,肯定约伯是义人,并说他在极端的苦难中,怀疑并责难上帝是当然的。尽管《约伯记》最后给出了一个美好的结局:上帝让约伯加倍地获得了他失去的一切,但整个诗剧并没有对好人为何受难这个关键问题做出解答。它似乎试图传达出某种神秘的观念,即任何寻求人类受难原因的企图都是徒劳无功的,因为上帝的意志是神秘的,是人的理性所无法把握的。
《约伯记》的戏剧性情节、为数不多的人物,以及对话的运用,使人联想到希腊悲剧的结构程式;而约伯的性格和命运也与普罗米修斯和浮士德有某些相似之处。《约伯记》第30章中约伯的呼号被认为是《圣经》少见的最有力的段落:
 
我仰望得好处,灾祸就到了;
我等待光明,黑暗便来了。
我心里烦扰不安,
困苦的日子临到我身。
我没有日光就哀哭行去。
我在会中站着求救。
我与野狗为兄弟,与鸵鸟为同伴。
我的皮肤黑而脱落,
我的骨头因热而烧焦。
所以我的琴音变为悲音,
我的箫声变为哭声。
 
在希伯来人眼中,《旧约》不是一部文学作品,而是神赐的文字。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说《旧约》是希伯来文学总集,它集中了希伯来文学的精华和主要成就,运用了包括抒情、比拟、象征、比喻等在内的常见的文学手法,对后世西方文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0世纪西方最负盛名的加拿大文学批评家诺斯洛普·弗莱把《圣经》称为“伟大的代码”。因为他发现,这部圣书从头到尾都是用比喻或象征的语言来表述的,这些比喻、象征和寓言前后呼应,暗中联结为一个丰富完整的密码系统,不仅为《旧约》和《新约》提供了双重蕴涵的叙述模式,而且给后世西方文学奠定了构思、想象和表述的原型基础。文学史家们一致认为,整个西方文学的发展,其源头可追溯到以希伯来和希腊为核心的“两希”文学传统。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不了解《圣经》,就无法读懂以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戏剧、弥尔顿的史诗、歌德的《浮士德》、托尔斯泰的《复活》、陀斯妥耶夫斯基的《罪与罚》、卡夫卡的《审判》等为代表的西方文学正典。

 



推荐阅读:

纪伯伦散文诗《泪与笑》

普希金童话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阿尔弗雷德·奥斯汀诗10首

亨利·詹姆斯·派伊诗13首

马林·索雷斯库诗23首

紫圭子诗2首

福中都生子诗2首

帕拉诗11首

凯利诗4首

劳伦斯诗17首

拜伦诗19首

布罗茨基诗36首

凌静怡诗5首

罗伯特·勃朗宁诗22首

叶芝诗4首

黑塞诗4首

普希金叙事诗《茨冈人》

罗伯特·勃朗宁诗8首

威廉·华兹华斯《水仙花》

帕斯捷尔纳克《第二次诞生》

W.S.默温诗10首

葆拉·弥罕诗4首

但丁《神曲》炼狱篇①

但丁《神曲》炼狱篇②

莱蒙托夫叙事诗《恶魔》

W·S·默温诗11首

丝塔姆芭诗3首

阿那克里翁诗3首

忒奥克里托斯《欢会歌》

纳雷卡吉《钻石般的玫瑰》

方济各《万物颂》

圭尼泽利《赞美女郎》

屠格涅夫抒情诗52首

特德·休斯诗8首

狄金森诗15首

屠格涅夫叙事诗《巴拉莎》

黑塞诗28首

但丁《神曲》地狱篇①

但丁《神曲》地狱篇②

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

但丁诗7首

安杰奥列里《如果我是……》

卡瓦尔坎蒂《清新鲜艳的玫瑰》

塞万提斯诗2首

巴克基利得斯诗2首

萨福诗5首

阿尔凯奥斯诗2首

米姆奈尔摩斯诗2首

提尔泰奥斯诗2首

奥登诗23首

普希金诗24首

加尔西拉索诗3首

纳沃伊诗3首

巴尔卡诗2首

斯克沃罗达《你啊,黄色的小鸟》

玛赫图姆库利《天鹅》

《圣经》诗10首

纪伯伦散文诗《流浪者》

奥登诗20首

费尔南多·德·埃雷拉诗3首

松尾芭蕉俳句4首

谢恩赫尔姆《磨箭的阿斯特利尔》

白尔波《文乃丽德十四行诗之十》

西巴拉《悲歌》

探马铁贝《摇船曲:哀叹调》

荷尔德林《追忆》

荷尔德林《返乡:致亲人》


太阳下山了夜里也有灯打开 你看 这世界不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