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普希金诗24首

北方流放时期 1824.8-1826.9



致雅泽科夫

(米哈伊洛夫斯克,1824)


自古以来,美好的纽带

使天下诗友紧密联结,

他们对缪斯一致崇拜,

心中燃烧同样的圣火。

彼此各有不同的遭遇,

诗的灵感使他们亲近,

我以奥维德的名义起誓:

雅泽科夫,我们心连心。

还记得德尔普特大道,

很久以前的某个早晨,

我带着沉甸甸的手杖,

一步迈进好客的房门。

归来时候我满怀喜悦,

回想无忧无虑的时光,

自由交谈,海空天阔,

你的竖琴声悠扬响亮。

但是幸运总把我捉弄:

我早就已经无处归依,

专制的政权肆虐逞凶,

我就寝难料梦醒何地。

长期流放,今受监视,

我在煎熬中度日如年,

诗人啊,我在呼唤你,

别让我希望落空,千万!

在这乡间,彼得的教子,

沙皇与皇后宠爱的奴仆,

曾经在这里闭门隐居,

我那阿拉伯外曾祖父,

他忘了伊丽莎白和宫廷,

在菩提树荫缓缓漫步,

恩宠荣华都已抛在脑后,

回想凉爽宜人的夏天,

回想他那遥远的非洲。

我就在这里等待着你,

我的知心的骨肉弟兄——

杰里维格拥抱你和我,

他是预言家被缪斯选中,

你将发现他戏谑幽默,

他一直期待和你相逢,

放逐生涯的幽暗角落,

将因我们三个而驰名。

我们颂扬自由的赠礼,

捉弄那个监视的家伙,

凭借我们青春的豪气,

设宴畅饮,欢笑不绝;

我们将倾听诗歌朗诵,

倾听酒杯相碰的脆响,

让我们用美酒与歌声,

驱散漫长冬夜的惆怅。




致大海


自由奔放的元素,再见!

在我面前你最后一次,

沸腾翻卷着绿色波澜,

频频闪耀傲岸的壮丽。


如同朋友凄凉的抱怨,

像离别时刻他的呼声,

我这是最后一次听见

你忧郁而殷切的轰鸣。


令我心驰神往的边境!

常常徘徊在你的岸边,

时而茫然,时而平静,

为隐秘意图痛苦忧烦。


我喜欢倾听你的回音,

发自深渊的低沉响声,

爱你寂静的傍晚时分,

爱你独具个性的冲动。


看到渔民的温驯风帆,

你随心所欲给予保护,

任其行驶在波涛之间;

一旦你激动或者愤怒,

就会吞没成群的轮船。


你的海岸惆怅而沉寂,

我曾想离开一去不返,

满怀兴奋我要祝贺你,

我梦想跨越你的波澜,

却未能如愿永久逃逸。


我被束缚,无力挣脱,

虽然你在等待在呼唤,

我为强烈情欲所迷惑,

只能滞留在你的岸边。


有何惋惜?此时此刻

梦想的道路又在何方?

浩瀚海洋中有个处所,

吸引我为之心驰神往。


荣耀的坟茔背靠峭壁……

沉沉的梦境寒冷森严,

包涵着多少辉煌回忆:

拿破仑就在那里长眠。


他已在苦难之中安息,

随他之后另一个天才

离开人世如雷霆霹雳,——

他是我们心灵的主宰!


他死了,自由在哭泣,

但他的桂冠没有带走。

大海啊,快呼风唤雨,

他生前曾是你的歌手!


你的形象由他来体现,

他心中凝聚你的精神:

像你一样深沉、强悍,

像你一样刚毅、坚韧。


大海啊,世界已空旷……

现在你把我引向哪里?

天下都是相同的命运:

点滴利益都有人把持,

或是文明,或是暴君。


别了,大海!忘不了

你的壮丽,你的雄浑,

今后我将久久地聆听

你在傍晚轰鸣的声音。


心中充满了你的形象,

把你带往莽林与荒原,

带走你的波光和声浪,

带走你的礁石与港湾。


1824




葡萄


玫瑰随飘忽的春天枯萎,

我不再为它感到惋惜,

山间葡萄藤上果实累累,

让我由衷地觉得欣喜。

它为肥沃峡谷增添妩媚,

它是金色秋天的欢愉,

成串的葡萄椭圆而透明,

恰似少女的纤纤玉指。


1824




田野、树林和山峦的诸位神仙……


田野、树林和山峦的诸位神仙,

我的阿波罗喜爱和你们絮絮交谈,

在你们中间我找到了年轻的诗神,

她是我度日的女友,纯洁又天真,

她很可爱!朋友,你们可同意?

她独具个性,天生有迷人的魅力,

她像轻风徐徐,又像金色的蜜蜂,

又恰似一个飞来的吻,来去匆匆……


1824




沙皇的黑奴……


沙皇的黑奴忽然想结婚,

他围着贵族小姐打转转,

对那些小姐们看了又看。

他给自己选了个好太太,

黑乌鸦配白天鹅真气派。

他是个黑奴可黑得漂亮,

她是位美人儿白得可爱。


1824.10



图曼斯基说得对……


图曼斯基说得对,他把您

喻为美丽的彩虹。

您像虹引人注目,

就像彩虹具有多变的心灵;

您又像玫瑰盛开在我们面前:

春天的玫瑰妖娆多姿,

炫耀着高贵与娇媚,

上帝保佑,您也同样有刺。

可我最喜欢把您喻为泉水——

这比喻最称我的心:

您的心灵和智慧泉水般清纯,

当然,比泉水更冷峻。

其余的比喻都不大确切,

比喻不当——并非诗人的过错。

您的容貌妩媚,您的心灵美妙,

遗憾的是无法描摹。


1824.9




焚毁的情书


别了,情书,别了!是她的吩咐……

我拖延了很久很久,手再三踌躇,

不忍心把我的全部欢乐投入火焰!……

算啦!时候到了,烧吧,爱的书简。

拿定主意,我的心再不听任何声音。

贪婪的烈火一页页吞噬你的书信……

且慢……信着了……冒出了火苗儿……

袅袅飞逝的轻烟带走了我的祈祷。

痴情的戒指留下的印痕消失不见,

火漆熔化了……啊,你预见到今天!

完了,信纸烧焦,变得弯弯曲曲,

轻飘飘的纸灰显现出泛白的笔迹……

我的心痛苦地收缩。可爱的纸灰,

请留在我凄凉的心底永远把我伴随,

你是我辛酸遭际中的一点点安慰……


1825.1




渴望荣誉


当我沉湎于温柔、陶醉于爱情,

当我跪倒在你的面前默默无声,

凝视着你,心里想:我拥有你,——

亲爱的,那时我何曾渴望荣誉?!

你知道,远离了浮华的社交界,

我再不想忍受诗人虚名的折磨;

长年累月的风风雨雨使人厌倦,

我根本不愿听嗡嗡营营的褒贬。

当你低头俯视我目光脉脉含情,

人们的评判议论岂能把我打动?

你把纤手放在我头顶轻轻抚摸,

悄悄问:你可幸福?当真爱我?

你可会像爱我一样爱别的姑娘?

你是否爱上别人就会把我遗忘?

那时候不好意思,我保持沉默,

我整个身心享受着无上的欢乐,

我的脑海里根本没有想到未来,

没想到可怕的日子把我们分开……

没想到眼泪、痛苦、背叛、诽谤,

一股脑儿突然倾泻在我的头上……

这是怎么一回事儿?我在哪里?

如同荒郊野外的行人突遭雷雨,

一道刺目的电光在我眼前一闪,

四周的景物顷刻之间陷入昏暗!

此刻,一种新的渴望使我苦恼:

我渴望荣誉!我愿让我的荣耀

时时传到你的耳畔,让你惊喜,

愿我的名字随时随地环绕着你,

让你周围的传闻把我高声谈论,

你在沉默中谛听我忠诚的声音,

愿你牢牢记住我们分手的时候,

在花园的夜晚我那最后的祈求。


1825.6




给奥西波娃


也许,我不会长时间

在平静的流放中滞留,

并为淳朴的民风感叹,

对乡村缪斯默默怀念,

安适的心里没有忧愁。


但是在远方,在异域,

我将会时时处处回想,

神游三山村这片土地,

这草原、丘陵和小溪,

在花园菩提树荫徜徉。


当明朗白昼渐渐昏暗,

墓地里浮现一个孤魂,

他欲飞回自己的家园,

怀着缠绵不断的幽怨,

把深情目光投向亲人。


1825.6.25




保佑我吧,我的护身符……


保佑我吧,我的护身符,

当我悔恨交加,身遭放逐,

请求你能对我加以保护,

你是我患难中得来的信物。


当海洋掀起了惊涛骇浪,

团团围住我,汹涌奔突,

当乌云密布,霹雳震荡,

保佑我吧,我的护身符。


我在异地他乡咀嚼孤寂,

感受着平静的无聊爱抚,

体验战争中烽火的恐惧,

保佑我吧,我的护身符。


闪耀着灵光的甜蜜欺骗,

点燃在心头的神奇明烛……

悄然隐退,烛光已背叛,

保佑我吧,我的护身符。


永远别触痛心底的创伤,

不要让回忆再感受痛苦,

睡吧,思绪;别了,希望;

保佑我吧,我的护身符。


1825




致凯恩


我记得那美妙的瞬间,

你,出现在我的面前,

宛如轻灵飘忽的精灵,

恰似至纯至美的天仙。


世事纷扰,嘈杂烦乱,

失望之中我忍受熬煎,

你声音温柔久久回荡,

我几度梦见你的容颜。


岁月流逝,往日幻想

俱被暴雨冲尽风吹散,

我忘了你的温柔声音,

忘了你天仙般的容颜。


乡野荒僻,幽居昏暗,

哑默之中我度日如年,

没有崇拜,没有灵感,

没有泪水、生命和依恋。


心灵复苏的时刻来临,

你又出现在我的面前,

宛如轻灵飘忽的精灵,

恰似至纯至美的天仙。


心儿陶醉在急速跳动,

复活的一切慰藉心田:

有了崇拜,有了灵感,

有了泪水、生命和依恋。


1825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也不要烦闷,

沮丧的日子暂且克制,

要相信快乐时刻会来临。


我们的心都憧憬未来,

眼前的时光却令人伤感,

万物短暂,转瞬即逝,

逝去的岁月又值得留恋。


1825




酒神之歌


欢声笑语,为什么沉寂?

酒神之歌,该纵情高唱!

祝福那些钟情于我们的少妇

以及脉脉含情的年轻姑娘!

请把酒杯斟得满满!

再把定情的戒指

伴着叮咚的脆响,

投入杯底,投入芳香的酒浆!

让我们举杯,一饮而尽喝个欢畅!

祝缪斯万岁!让理性永放光芒!

你,神圣的太阳,燃烧吧!

面对光焰万丈的智慧,

虚伪和狡诈终将消亡,

恰似朝霞辉煌灿烂,

这盏油灯会失去光亮。

让黑暗消失,永驻吧,太阳!


1825




覆盖着祖国碧蓝的天空……


覆盖着祖国碧蓝的天空,

她渐渐憔悴,日趋衰竭……

终于凋谢,年轻的幽灵

或许正从我的头顶飞过。

我们之间已是生死之隔,

纵使情感激动亦属枉然。

她的死讯来自道听途说,

我听了竟然也心情淡漠。

这就是我曾热恋的情人,

爱得是那样沉重、焦灼,

那样温情脉脉那样痛苦,

那样疯狂而又充满波折!

痛苦与爱情如今在哪里?

我心中没有泪水与自责,

无以安慰那轻信的孤魂,

追不回消逝的甜蜜岁月。


1826.7.29




原野上那残留的花枝……


原野上那残留的花枝

比早开的鲜花更美丽,

它能在我们内心深处

唤醒忧伤思旧的情怀,

因此有时候两地离别,

比甜蜜聚首还要可爱。


1825.9




思念你……


思念你,我不惜忘却一切:

忘却竖琴充满灵感的旋律,

忘却少女柔肠如焚的泪水,

忘却心中簌簌抖颤的妒忌,

忘却放逐之苦,荣耀之光,

忘却绵绵情思的明媚华丽,

忘却报复、苦难中的幻想——

那幻想纷纭恰似暴风骤雨。


1825




冬天的黄昏


风暴把阴云布满天空,

旋风将雪花卷得飞舞,

风声像野兽的吼叫声,

忽而又像婴儿在啼哭;

忽而刮过破旧的房顶,

掀起了茅草沙沙作响,

忽而又像晚归的旅客,

用力敲打我们的门窗。


我们的茅屋年久失修,

屋子里凄凉光线幽暗,

奶娘啊,我的老妈妈,

你怎么默默坐在窗前?

可是呼呼吼叫的风声,

引起你心里阵阵烦乱,

还是纺车的嗡嗡营营,

使你昏沉沉感到疲倦?


喝杯酒吧,我的奶娘,

我青春坎坷有你做伴。

杯在哪里?借酒浇愁,

心情快乐会忘却忧烦。

你唱支歌吧,唱山雀

怎样在海边静静地飞,

你为我唱吧,唱少女

怎样凌晨出门去汲水。


风暴把阴云布满天空,

旋风将雪花卷得飞舞,

风声像野兽的吼叫声,

忽而又像婴儿在啼哭;

喝杯酒吧,我的奶娘,

我青春坎坷有你做伴。

杯在哪里?借酒浇愁,

心情快乐会忘却忧烦。


1825




风暴


你可曾见过白衣少女

站立悬崖,面对波涛?

大海在昏暗的风暴里

抨击石岸,汹涌咆哮,

闪电放射紫红的光束,

时时把她的身影照耀,

海风激荡,回旋飞舞,

她的披巾正随风飘摇。

风暴弥漫的大海雄浑,

电光映红的天空妖娆,

但我断言那少女更美,

胜过海涛、天空与风暴。


1825




斯坚卡·拉辛之歌

1


沿着宽阔的伏尔加河,

划来船头尖尖的木船,

划船的水手个个勇猛——

都是年轻的哥萨克好汉。

船尾坐着他们的首领,

斯坚卡·拉辛威严肃穆。

他面前有个美丽的少女,

那是被俘的波斯公主。

拉辛对公主看也不看,

只是望着伏尔加母亲河,

威严的拉辛缓慢地说:

“你好啊,亲娘伏尔加!

我从小就受到您的哺育,

漫漫长夜你摇着我入睡,

保护我不畏惧风高浪急,

你善待我的哥萨克弟兄,

可我们从没有祭奠过你。”

威严的拉辛跳起身来,

一扬手抓住了波斯公主,

美丽的少女被扔进波涛,

成了祭奠母亲河的礼物。




2


斯坚卡·拉辛

有一次贩运货物,

来到阿斯特拉罕城,

督军看见了他,

命令他纳税进贡。

斯坚卡·拉辛

献上柔软的锦绸,

献上柔软的锦绸,——

锦绸柔软金灿灿。

督军贪得无厌,

又向拉辛要皮袍。

他要昂贵的皮袍,

他要新做的皮袍,

一件要海狸皮袍,

一件要黑貂皮袍。

斯坚卡·拉辛

没有给督军皮袍。

那位督军说道:

“斯坚卡·拉辛,

快把皮袍脱下来,

你给,说声谢谢;

不给,把你吊起来!

吊在绿色的橡树,

吊在旷野空地,

再给你披张狗皮!”

斯坚卡·拉辛

琢磨琢磨说道:

“好吧,长官大人,

请你拿走皮袍,

请你拿走皮袍,

不要再叫嚷吵闹。”




3


不是人叫嚷,不是马奔腾,

不是野外传来的喇叭声,

那是暴风雨喧哗、咆哮、

水流倾泻,夹杂电闪雷鸣。

暴风雨呼唤我斯坚卡·拉辛,

快到蓝色的海洋上去驰骋:

“鲁莽的青年,剽悍的暴徒,

无所畏惧,你是造反的好汉,

快驾起你行驶如飞的小舟,

快扯起亚麻布缝制的船帆,

走遍蓝色大海,无人敢阻拦。

我将为你驱赶来三条海船:

第一条船上装满了黄金,

第二条船上载满了白银,

第三条船上有你中意的女人!”


1826




先知


我忍受着精神的折磨,

漫步走在阴霾的荒野,

这时候飞来六翼天使,

在十字路口拦住了我;

他用轻柔如梦的手指,

触摸了一下我的眸子,

先知的眼睛忽然睁开,

像鹰隼一样目光犀利。

他又触摸了我的双耳,

耳朵立刻充满了声响:

我听见了震颤的天籁,

听见天使在空中飞翔,

听见妖怪在海底潜行,

听见藤蔓在峡谷生长。

随后他让我张开双唇,

拔去舌头揪断了舌根,

免得再作孽蛊惑人心,

天使的右手鲜血淋漓,

把条灵蛇的舌头芯子,

塞到我喑哑的口腔里。

他用剑剖开我的胸膛,

掏出怦怦跳动的心脏,

又把熊熊燃烧的炭火,

一下子放进我的胸腔。

横陈荒野我如同僵尸,

上帝向我发出了呼唤:

“喂,起来吧,先知!

你要亲自去听,去看,

你要去完成我的意愿,

五洲四海,走遍人寰,

用语言去把人心点燃。”


1826




给卡·阿·蒂玛舍娃


看见您,我倾心拜读

这造化神奇的灵秀作品,

您写诗推崇自己的理想,

苦苦追求有颗梦幻的心。

您的姿容,您的谈吐,

您流露着灵性的眼神,

您的如火如荼的诗句,

使我如饮毒酒动魄销魂。

堪与“绝代玫瑰”媲美,

永恒的理想给人以欢欣,

百倍幸运者能诱发您

少许诗韵、大量的散文。


1826




给普欣


我的挚友啊,我的弟兄!

我曾把命运由衷地赞颂,

当我那座荒凉的院落,

一片凄清,覆盖积雪,

忽然响起了你的马铃声!


我要祈求圣洁的神明,

愿我的歌声为你的心灵,

带去同样温馨的慰藉,

让中学时代的明媚岁月,

照亮你那昏暗的牢笼。


1826




斯坦司


殷切期望荣誉和仁慈,

我毫无畏惧眺望前方,

彼得光荣岁月的开端,

因暴乱杀戮幽暗无光。


但他靠真理吸引民心,

凭借科学改变了世风,

他认为,多尔戈鲁季

与暴乱的射击手不同。


他以独断专行的手腕,

大胆地播撒文明之种,

从不蔑视自己的祖国,

他深知俄罗斯的使命。


他是水手,又是木匠,

他是学者,又是英雄,

他的胸怀能包容天地,

永远是皇位上的劳工。


请在各方面效法前辈,

请以宗室的传统为荣;

像他一样勤勉、坚韧,

并牢牢记住他的宽容。


1826




答费·图


不,她不是契尔克斯女郎,

从阴郁的卡兹别克山脊,

到格鲁吉亚深深的谷底,

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美女!

不,她的眼睛里不是玛瑙,

倾东方所有的珠宝珍奇

也抵不上那南方的眸子,

她迷人的目光无比甜蜜。

谷 羽 译




波 德 莱 尔
与 审 美 现 代 性 的 悖 论

波德莱尔对现代性的关注始于他的青年时代——我想起他在《年的沙龙》中首次对浪漫主义作出的全面定义,非常有意思的是,这个定义追随了司汤达的定义:“对我来说,浪漫主义是美的最新近和最当代表现。”  波德莱尔接着说,“美的种类就跟寻求快乐的常见方式一样多”——把美与快乐相联系又是来自司汤达,特别是来自他把美定义为快乐的希望那句格言(“Le Beau n'est que peomesse du bonheur”)。变化的观点是为当代趣味辩护的基础,它也可能是司汤达式的,但波德莱尔明确地把浪漫主义等同于现代艺术,这就以一种新的、激进的方式强调了现代性的观念和新颖性的价值。
……正如人们有多少种理解道德、爱、宗教等的方式就有多少种理想,因此浪漫主义将不在于完美的技巧,而在于一种与这个时代的道德相类似的构想……因此,最要紧的是了解自然和人类处境中为过去的艺术家所蔑视或不知的东西。谈论浪漫主义就是谈论现代艺术——也就是谈论私密、灵性、色彩和趋向无限的抱负,它们经由一切可得的艺术手段表现出来。 
按波德莱尔的看法,浪漫主义不仅是“美的事物最新近、最当代的形式”,而且值得强调的是,它还与过去所创造的一切有实质性的不同。这种差异意识实际上是追求新颖性的起点,而新颖性是波德莱尔诗学的又一基本概念(“为过去的艺术家所蔑视或不知的东西”应该成为现代艺术家积极思考的主题)。上面所引段落的结尾富含悖论,同时也非常有启发性:“因此,”波德莱尔写道,“会出现的情况是,在浪漫主义与其主要信徒的作品之间存在着明显的矛盾……”今天,如果我们根据直接出自波德莱尔影响的更晚近的术语对立,把“现代”看作“浪漫”的反义词,我们可以说波德莱尔所想到的浪漫主义大致上是“反浪漫的”或“现代的”。
为了更确切地考察波德莱尔的浪漫主义概念,让我们考察一个它得到更具体运用的例子。同样在《年的沙龙》中,当讨论欧仁·德拉克洛瓦的绘画时,波德莱尔表示不能忍受在德拉克洛瓦和维克多·雨果之间所做的对比,这种对比在当时的批评界如此流行,以至于成了“陈腐的公认观念”的一部分。因为,波德莱尔认为,德拉克洛瓦同雨果的比较只是些“肤浅无知的废话”:“……因为如果我的浪漫主义定义(私密、灵性等等)把德拉克洛瓦放在了这场运动之首,它必然就排除了维克多·雨果。”  使德拉克洛瓦区别于维克多·雨果的那些特性对于波德莱尔的浪漫主义(或现代性)概念极其重要,这就是创造性、天才的素朴性和冒险想象,它们同熟练、灵巧和技艺相对(后面这些是模仿才能的特征)。
《年的沙龙》详细探讨了现代性,既有直接的(“论现代生活的英雄主义”一章)也有间接的(浪漫主义的定义),在波德莱尔的其他批评论著中还有许多零星论述,但毫无疑问的是,他有关现代性最彻底、最丰富的讨论出现在论康斯坦丁·盖伊的文章中,即《现代生活的画家》()。在这篇文章中,现代性最显著的特征是其趋于某种当下性(immediacy)的趋势,是其认同于一种感官现时(sensuous present)的企图,这种感官现时是在其转瞬即逝性中得到把握的,由于其自发性,它同凝固于僵化传统中、意味着无生命静止的过去相反:
现代性是短暂的、易逝的、偶然的,它是艺术的一半,艺术的另一半是永恒和不变的……至于这转瞬即逝的元素,你无权去轻蔑它或是忽视它。如果抑制它,你注定会陷入一种抽象的、无法确定的美的空虚性,就像犯下第一宗罪之前的女人的美的空虚性……总之,如果有一种特定的现代值得成为古代,就必须从中抽取人类生活不经意地赋予它的那种神秘的美……那些到古代去寻求纯艺术、逻辑和一般方法之外的东西的人是可悲的。他深深地一头扎进过去,而无视现在;他弃绝情势所给予的各种价值与权利:因为我们所有的创造性都来自时代加于我们情感的印记。 
波德莱尔的现代性,无论是从理论上定义的还是实际用于评论康斯坦丁·盖伊作品的,都体现了一种时间意识的悖论,这种时间意识(同所有先前阶段有关现代的讨论相比)是如此惊人地新颖,也是如此丰富与精细,使得它可以被判定为现代性概念史上一个质的转折点。对于波德莱尔,“现代性”在很大程度上已失去其通常的描述功能,也就是说,它不再能够充当一种标准,用以从历史中分割出一个可以令人信服地定义为“现在”的时段,而且在这方面,它无论是在整体上还是在某些具体方面都不能同“过去”相比。波德莱尔对现代性的态度使得系统地比较现代人和古代人成为不可能,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他结束了一场理知论争,这场论争的起源可以回溯至中世纪,其历史差不多就是现代概念本身的发展史。
但为什么现代性不能同过去的任何东西相比呢?波德莱尔认为,(美学上)从过去幸存的东西就是诸多连续的现代性的表现,它们中的每一个都是独特的,并因此有其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在这些单个的实体之间没有联系,从而也就没有进行比较的实际可能。这就是艺术家不能向过去学习的原因。对那些感兴趣于研究艺术“一般方法”的人,某种过去的现代性在一件杰作中的成功表现是有用的,但它并不包含任何能帮助当代艺术家辨认“现时的美的特性”的东西。艺术家需要创造性的想象来表现现代性,而对于波德莱尔,想象的功能似乎就在于忘情地沉浸于“现在”,它是“我们一切创造性的真正泉源”。往昔的杰作如果被当成范本,只会妨碍对现代性的想象性追寻。
由于新发现的现代性对于过去的敌意,它不再能用做分期的标签。以其典型的逻辑力量,波德莱尔用现代性来意指处于“现时性”和纯粹即时性中的现时。因而,现代性可以被定义为一种悖论式的可能性,即通过处于最具体的当下和现时性中的历史性意识来走出历史之流。从美学上讲,“美的永恒一半”(构成艺术的最一般规律)只有通过现代美的经验才能被带入一种转瞬即逝的生活(或死后生活)。反过来,现代美被包括在超历史的价值观念领域——它成为“古代”——但唯有放弃任何要为将来艺术家充当范本或实例的要求才有可能。脱离了传统(即需要去模仿的大量作品和程序),艺术创造就成为一种冒险,成为一场在其中艺术家除了其想象别无盟友的戏剧。
在进入“现代性戏剧”所提出的问题之前,需要就波德莱尔对该概念的使用做更一般的评述。剥离了其先前的描述功能,现代性成为一个明确的规范性概念。人们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律令:艺术应当成为现代的。在波德莱尔那里现代性不再是一种给定的状况,认为无论好歹现代人都别无选择而只能变得现代的观点也不再有效。相反,变得现代是一种选择,而且是一种英勇的选择,因为现代性的道路充满艰险。
波德莱尔阐明了现代审美意识的一些内在冲突,它们构成保罗·德·曼的重要文章《文学史与文学现代性》的核心主题  ,德·曼的论据和结论值得详细探讨。有意思的是,德·曼通过选择“现代性”可能的对立面中他认为最富成效的一个(即“历史”)来开始他对现代性的讨论。为了表明这种对立应有的意义,他引用了尼采《不合时宜的思想》第二部《历史对于生活的用途与误用》这篇论战性文章,在此文中这位哲学家在“历史”与“生活”之间确立了影响深远的对立,“生活”(life)在此既是一个生物学术语也是一个时间术语。“历史”(记忆)被表明是“生活”(自发行动)无法化解的仇敌。用德·曼的话说,“尼采无情的遗忘,他投身于卸去了先前所有经验的行动的那种盲目性,抓住了现代性的真精神”  ,尽管尼采的文章中并没有用“现代性”这个词  。德·曼进而认为,这种意义上的现代性往往是文学的一种本质冲动,因为“文学同行动、同不知有过去的、未经中介的自由行为有一种构成上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文学的显著特征是“它不能逃避一种让它觉得无法忍受的环境”,或者简单地说是它“不能变得现代”,现代性“从根本上说是对文学的偏离和对历史的拒绝,它也充当了给予文学以绵延和历史存在的原则”  。
尽管德·曼文章最好的部分里包含了对波德莱尔论盖伊文章的一种敏感和精微分析,他感兴趣的显然是获得有关文学本质的更一般性结论:“一旦波德莱尔必须用至少含有两个独特瞬间的连续运动来代替被设想成一次行动的那个独有创造时刻,他就进入一个呈现出关联时间的深度与复杂性、呈现出过去与未来相互依赖关系的深度与复杂性的世界,这种相互依赖关系使任何现时都不可能存在。”  德·曼认为所有的文学都以某种方式体现了现代性“不可解决的悖论”,在此我不想同他争论。我自己的观点是,一般意义上的现代性及特殊意义上的文学现代性,都是一种时间意识的不同侧面,这种时间意识在历史过程中并非始终不变的。波德莱尔的现代性理论不能被扩大来解释所有文学,这仅仅是因为现代性是一个相当晚近的发现,它同种种与时间无关的美学经验毫不相干。保罗·德·曼无法忍受实证论的历史,以至于需要“对历史概念作出修正,而且不止于此,需要对作为我们历史观念基础的时间概念作出修正”。他还相当绝对地谈到“抛弃有关历史的先入之见,即历史作为一个生成过程,……作为一种类似于世系结构的时间等级,在其中过去就像是祖先,在一个未经中介的现时生出一个反过来又会重复同样生成过程的未来”  。对于历史术语的这类批评是有用的,但他提供的解决方法仍然太过含糊:他告诉我们,我们应该努力认识到我们历史知识的真实(有多真实?)源泉是“写成的文本,即使这些文本披上了战争与革命的伪装”,而不应该天真地奉行一种基于“经验事实”和世系隐喻的历史。因此有关历史的所有问题都被转移到语言和书写(écriture)的层面上,唯一的结果显然是它们变得远为错综复杂,同时却一如既往是隐喻性的。诸如此类的一般性讨论将使我们远远超出本书的目的,撇开这些不说,我从德·曼的文章中记取了他对于《现代生活的画家》的精彩分析,以及其中所表明的现代性与历史之间的对立。如果说这两点对于理解文学或历史的本质不是非常有用,对于理解现代性概念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却是非常有用的,而我自己对于波德莱尔的“现代性”的解释大大受益于德·曼的见解,尽管我将它置于一种历时的或演变的视野中。
在现代性和历史之间确实存在一种冲突,但这种冲突本身有其历史。就文学与艺术而言,我们甚至可以指出一个大约时间:波德莱尔的现代性诗学可作为现时反对过去的早期例证——转瞬即逝的瞬间反对稳定的记忆,差异反对重复。现在回到波德莱尔本人,如果(像保罗·德·曼那样)不考虑这位诗人的美理论的另一个极其重要方面,即他的“永恒美”和“现代美”的二元观,有关其现代性观点的这种描述就仍然是不完全的。这种二元观绝非古怪联想的产物;相反,它对于波德莱尔的思想方式和全部创造活动是根本性的。对二元性这种根深蒂固的信念不可能不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诗人根本而鲜明的基督教心智结构。不言而喻,像波德莱尔这样,基督教二分法(上帝/撒旦、天堂/地狱、灵魂/肉体、超自然美德/自然的罪、永恒/时间等等)在其世界观中扮演如此重大而复杂的辩证角色的现代人寥寥无几。简要地考察诗人思想中的精神性要素,将为我们开启一种新的视角,以更好地看待他的现代性概念,以及更广泛地说看待现代性同基督教的关系,在这里基督教不再是作为生活的宗教指导与准则,而是作为获得和激化萦回不散的危机意识的一种手段。(现代基督教作为一种绝望和存在危机的宗教这一较广泛主题将在另一章中讨论。)
首先,让我们回想一下波德莱尔遗作《我心赤裸》中常被引用的一个段落,在这个段落中,他谈到了在人身上同时存在着两种矛盾冲动——一种是趋向上帝,另一种是趋向撒旦(“在所有人身上,在任何时刻,都有两种吁求,一种是对上帝的,一种是对撒旦的”  )。这必须联系到诗人关于美的最完整陈述来看,它出现于同样是遗作的《焰火》中:“我找到了美的定义——我的美。它是某种热烈而忧伤之物,某种有点朦胧、容许猜度之物……”  有趣的是,这个段落又一次包含了相当明确的在美学上忠实于现代性的承诺:美,波德莱尔说,传达出一种陌生感、神秘感,“最终(为了勇敢地承认我在美学上感觉是如何现代)还有一种幸福感”。有意思的是,这个出色段落的结尾引入了撒旦的形象:“……阳刚美的最完美原型是撒旦——就如弥尔顿眼中的他。” 
从这种观点看,现代性显得是一种精神冒险:诗人动身去探索邪恶的禁域,他理当去发现并采摘其危险地美丽的花朵。艺术家的使命类似炼金术士从泥土中提取黄金,或者如果我们把这一典型的波德莱尔式隐喻转译过来,就是揭示隐藏在最惊人的社会现代性反差后面的诗歌:在这方面波德莱尔说得很明白,他选择用来描绘“现代生活的英雄主义”的是:“时髦生活的景观,以及成千上万游手好闲的人——罪犯与被供养的女人——在一个大城市底层浪荡的景观”  。《恶之花》和《巴黎的忧郁》中的散文诗既实现了一位都市现代性诗人的纲领,也实现了一种邪恶而神圣的美的最普遍方案,这种美是对立面统一的悖谬之地——如在著名的“美的颂歌”中  :
你的源泉是天国呢,抑或地狱,
美啊?你的目光可怕而又神圣,
散播罪恶与荣耀,忧伤与福祉,
因此人们可以将你比做那醇醪。
……
你践踏人们至死,嘲笑他们的嚣闹,
在你华丽的首饰中,恐怖熠熠生辉,
作为其中的佼佼者,凶杀魅力不凡,
在你骄傲的肚腹,淫靡地曼舞翩跹。
花了眼的飞蛾追求着你的蜡烛光焰,
劈啪,焚身的时刻似在祝福其厄运。
必须强调的是,对波德莱尔来说,“现代性”不是一种要艺术家去复制的“现实”,而是他的想象的一件作品,经由想象他穿透可观察到的庸常外表而进入一个“交感”(correspondences)的世界,在那里短暂与不朽是一回事。自波德莱尔以降,现代性的美学始终是一种想象的美学,它同任何形式的现实主义相反(值得注意的是,波德莱尔愤怒地拒斥“现实主义”这个新造词  ,尽管其发明者刚巧是他的一位朋友尚弗勒里)。根据这种隐含的或公开的反现实主义,应该强调的是,如我们已经表明的,波德莱尔的“现代性”并非完全隔绝于另一种现代性,即历史的和资产阶级的现代性。
波德莱尔在美学上是一个现代性的捍卫者,同时也差不多是现代艺术家同其时代的社会和官方文化相疏离的完美范例。诗人在一个平等主义时期所持的贵族式信条,他对于个人主义的推崇,他的发展成一种人为性崇拜的艺术宗教(纨绔子弟成了英雄和圣徒,化装被称颂为“对自然的崇高变形”,等等),都决定了他对于盛行的中产阶级文明的强烈敌意,在这个文明中唯一不受挑战的标准是功利主义和商业标准。埃德加·艾伦·坡被视为美国民主的受害者和现代艺术疏离的烈士,波德莱尔对坡的描绘概括了他自己反对资产阶级现代性的主要论点。例如,在《埃德加·坡,他的生活与作品》()中,我们读到:
我读到的所有文献都导向下述信念:对于坡来说,美国不过是一个巨大的监狱,他带着一个为呼吸更清新空气而生的人所具有的焦躁狂暴来回奔走——就像煤气灯光照出的噩梦情景;他的内在的、精神的生活就是逃离这种敌意气氛影响的一种恒久努力。在民主社会中,公众意见是无情的独裁者……可以说,从对于自由的不虔诚之爱中生出了一种新的暴政,动物的暴政,或者说动物政体,这种暴政在其极度冷漠无情中类似于引人走向盲目牺牲的偶像崇拜……在那里时间和金钱具有如此巨大的价值。物质活动被不适当地强调,以至于成为全国性狂热,使他们的头脑中没有为不属于这个世界的事物留下任何空间。坡坚持认为他的国家的巨大不幸在于缺乏一种天生的贵族政体,因为在一个缺乏贵族政体的民族中,对于美的事物的崇拜只能败坏、削弱和消失——他指责在其同胞高昂和炫耀性的奢侈消费中,有着作为暴发户特征的坏趣味的一切征象。这些暴发户认为进步这个伟大的现代观念是傻瓜的虚幻梦想……坡是一个心灵特别孤独的人。 
波德莱尔对美国的批评的总体主旨使人想起托克维尔对于美国民主的分析(-),特别是对多数人独裁概念及其在艺术上的影响的分析。然而,对我们来说重要的是波德莱尔把美国视为资产阶级现代性的范型的观点,美国不像旧世界,不再有任何传统留存,从而也就毫无掩饰地暴露出潜在的野蛮。当“现代主义者”波德莱尔在《埃德加·坡新札》()中写下下面的段落时,他在政治上显得是一个旧制度的坚定捍卫者:
对旧世界的每一位知识分子来说,一个政治国家有作为其头脑和太阳的运动中心,有古老而光荣的记忆,有漫长的诗歌和军事年鉴,有一种贵族政体……;但是那儿!那忙于买卖的群氓,那无名的生物,那无头脑的怪物,……你们竟称之为国家。 
当他头脑中想着这样的情景时,波德莱尔毫不犹豫地在明确的贬义上使用“现代”一词,就像他表达对于坡的崇敬时一样:他把坡看成一位恶作剧者,一位除了有“高贵的想法”还颇具讽刺意味地试图“讨好同时代人的愚蠢”的艺术家,也是一位“用天才地编造出来的把戏逢迎现代人的骄傲”的艺术家。 
我的观点是,波德莱尔对于社会政治现代性的全部批评的关键在于下述观念:现代时期有利于个人自然本能日益不受限制地表现出来——他认为这些本能是极端可恶和可怕的。波德莱尔拒绝“十八世纪的虚假道德观念”(即人性本善),他在一个著名的段落(见《现代生活的画家》)中写道:
审视、分析所有自然的事物,以及纯自然人的所有行动与欲望,你能找到的只会是可怕的东西。所有美与高贵的事物都是理性与思想的产物。犯罪出自天生,人形动物在娘胎中就获得了对它的嗜好。相反,美德是人为的和超自然的……恶无需努力,它自然且必然地到来;善往往是艺术的产物。
现代民主,如其在美国所表现出的最纯粹状态,是人身上最自然也最坏的东西(自利、攻击性、群体本能等等)的胜利。
这种谴责是道德(和美学)上的。它并不意味着一种反理性的立场或一种敌视科学的态度。事实上,就波德莱尔而言,情况恰恰相反。同他的反自然主义(在上文所表明的意义上)相一致,诗人既拒绝浪漫派“自然天才”(类似于一种自然力)的概念,也拒绝早已根深蒂固并有着丰富传统的艺术有机概念。他(以清晰可辨的论战语气)强调艺术创造过程中有自觉的和刻意的因素——“灵感”成为一个方法和意愿的问题(“灵感总是在一个人想要它时到来,却不是要它走就走的” )。尽管诗人的心灵所追求的并不是逻辑或科学意义上的真理所追求的,它却必须像科学家的心灵一样训练有素。诗人和数学家是内在地相关的——波德莱尔同诺瓦利斯和其他德国浪漫派人士,以及显然还有艾伦·坡,都拥有这种信念,但大多数法国浪漫主义者却不具备这样的信念,他们宣扬“心的诗歌”(la poésie du coeur)这种美学异端邪说。不满于众多浪漫派人士根据有机过程来描绘艺术作品的做法,我们的诗人怀着一种明显而极其重要的偏见,赞同机械隐喻。他暗示说,一台机器的运转比植物的生长更美(我们在此亦应想到波德莱尔对于植物世界的憎恶)  。撇开其功利的目的,一台机器可以成为审美观照的对象,当一件艺术品被比做机器时,并没有贬低它。《年的沙龙》的作者说,“在艺术中没有偶然,就像在机械中没有偶然一样。”他进而还说,“一幅画就是一台其系统完全可以被有经验的眼睛理解的机器;如果是一幅好画的话,其中的一切都各得其所;其中的每一个色调都有助于产生另一个色调……”  如果我们考虑到所有这些方面,我们就能够说,在波德莱尔那里已可以见出雷纳托·波吉奥里所说的“机械-科学神话”最早的、准确无误的端倪,这种神话后来随着各种现代主义和先锋派的出现而臻于全盛。  如果在这一切之外再考虑到波德莱尔对于都市现代性的真正迷恋(波德莱尔非常傲慢地拒绝卢梭式自然的另一面),人们只能得出如下结论:《巴黎的忧郁》的作者并不反对文明的概念,而是反对伪装成“进步现代性”的野蛮主义新浪潮,它正在威胁着人类创造活动的基础。在现代,唤起那些英勇地同社会相疏离的艺术家强烈创造意识的,不正是这种威胁吗?




推荐阅读:

普希金《寄西伯利亚》

普希金诗6首

普希金《自由颂》3个译本

普希金《安德烈·谢尼埃》

普希金诗12首

普希金《青铜骑士》

普希金诗12首

爱德华多·卡兰萨诗11首

波希维亚托夫斯卡诗14首

埃德温·缪尔诗7首

吉行理惠诗3首

山本道子《背运的椅子》

会田千衣子诗2首

阿米亥诗12首

丽玛·卡扎科娃诗27首

杜尔斯·格仁拜因诗5首

马斯特斯《匙河集》10首

米歇尔·维勒贝克诗12首

叶甫图申科诗6首

梅厄·魏塞贴尔诗3首

让·萨尔扎纳《欲望·姐妹》

米沃什诗集《此》17首

松本杏花俳句30首

k.塞奇达南丹诗10首

阿米亥诗8首

阿米亥诗11首

弗拉基米尔·霍朗诗3首

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诗3首

安妮-迈克尔诗5首

阿米亥诗25首

阿米亥诗10首

品特诗7首

洛尔娜·克罗齐诗8首

图维亚·鲁伯纳诗14首

叶莲娜·亨里霍芙娜·古罗诗10首

尤金·奥尼尔诗6首

扎加耶夫斯基诗10首

阿米亥诗歌15首

阿米亥诗33首

弗拉迪米尔·霍朗诗16首

米罗斯拉夫·霍卢布诗4首

伊希·沙切克诗4首

布劳提根《悉尼绿色大街的布鲁斯》

安妮·米开尔斯《双河湖》

安德拉德《白色上的白色》

穆罕默德·达维什诗30首

米洛斯拉夫·赫鲁伯诗14首

弗丽德里克·迈吕克诗7首

加瓦兹·加弗里诗3首

杰顿·凯尔门迪诗4首

纪伯伦《论孩子》

布罗茨基《我坐在窗前》

曼德尔施塔姆《哀歌》17首

聂鲁达《疑问集》

佩索阿诗5首

罗伯托·朱亚罗兹诗9首

本·琼森诗3首

郑浩承诗3首

查尔斯·西米克诗3首

大卫·圣约翰诗4首

托马斯·哈代诗12首

查尔斯·西米克诗14首

艾吕雅诗10首

黛博娜·艾泽诗13首

米罗斯拉夫·赫鲁伯诗3首

托马斯·默顿《沉默中》

瓦尔兹娜·莫特《访客》

达尔维什诗5首

艾吕雅诗17首

查尔斯·西米克诗18首

赫塔·穆勒诗9首

穆罕默德·达维什诗4首

苏珊娜·罗伯茨诗4首

瓦尔兹娜·摩尔特诗3首

西尔维亚·波恩《突然一击》

伊凡娜·米兰科维诗3首

索德格朗诗13首

黛博拉·艾泽诗26首

道格拉斯·邓恩诗6首

塞弗尔特诗6首

加西亚·马尔克斯诗3首

法罗赫扎德诗3首

罗伯托·胡亚罗斯诗5首

路易丝·格鲁克组诗3首

乔治.鲍威林诗12首

玛格丽特·罗斯诗10首

布尔·辛莱尔诗10首

迈克尔·翁达杰诗6首

塞弗尔特诗4首

约尔根·加斯里尔维斯基诗3首

奈兹瓦尔诗4首

瓦特·兰德《Istrovewithnone》

米沃什诗13首

萨福情诗选34首

琵雅·塔夫德鲁普诗3首


失望攒的差不多了就松手吧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