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伊凡娜·米兰科维诗3首

伊凡娜·米兰科维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伊凡娜·米兰科维,1952年生于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在贝尔格莱德大学完成英国语言和文学研究。她已出版七部诗集和一部散文诗——《梦境日记》。她是英国和美国诗歌的译者(E·迪金森,S·普拉斯,W·B·叶芝,W·布莱克,A ·金斯伯格等)。在博尔德尔、科罗拉多和A ·金斯伯格与安·瓦尔德曼参与创造性的阿塔那洛巴学院创作室。八十年代中期活跃于非正统的剧院和街头表演。




特洛伊的海伦


我本可以是塞巴的女王,

黑森林里,那黑色的美洲狮,

皇家花园里的一朵玫瑰,

一颗彗星

和它的鱼跃,

但我喜欢大海和帆船

和它们的升涨

而我喜欢的战争是,

通常的战争,

缘于我的战争

和我娇嫩的肌肤。

那老迈的盲者知其端详,

因我的缘故他开启了史诗。

他需要我,仅为此桩。

在那之后,

一切都传承于

人类手上

而我被抛下

历史的陡岸。


但是,若我不曾是塞巴的女王,

特洛伊的草场

就会腐烂,

希腊人就不会知晓

多少智慧的草场

会被压在木马之下。

若我不曾是塞巴的女王,

所有的卡姗德拉,独眼巨人,女巫,

所有这些想象的欢畅

就不会存在。

没有我

珊瑚就不会红的那么张扬。

有我

雷声也会再次变得稚嫩。

啊,若我不曾是塞巴的女王,

大海不会那么深沉。

那老迈的盲者知其端详

他的史诗

以佩内洛普的信徒收场。

但我并不遗憾,

因为大海皱起层层波浪

成千上万的船只

正扬帆起航。




约翰尼·瓦尔克


一个玻璃的约翰尼

在一个小木屋里

孤独地

在壁炉旁。

你在相册里。

喂鸽子时

威尼斯最适合你。

一个成功的摄影师。

而你依然完美。

我不记得你

曾有过感冒

特别是那春天的喷嚏

让你哭泣

并在花朵中窒息,

啊,是啊,在花朵里,花朵里,花朵里。




门房操作指南


一天给猫两次牛奶。

每天给花浇水。

别给仙人掌浇水烦它

它不需要。

黎明打开窗扉

主要是因为一个梦境

而蓝海豚在梦里面。

不要触碰紫丁香,

它们被鸦片世界

包围。


你离开前

要检查每一件东西。

锁门之前要留意。

如果你听到什么动静,

像织物的呼吸

确信那是我的灵魂

而我是它的肉身

穿着旅者的衣装。

我周围的一切都是大海

而我不会远去。

每件事情我都会让你知悉

关于海岸和海贝

你可以找到,在我屋里

那里我正进入

银色的灵魂之域。


也许我不必开启

这段旅程。

也许你不必来我的

房里。

事已至此。

命中注定。

某人不得不打破

那只花瓶

幕后是一只金色的鸟儿

和日本。


樱 娘 / 译




   在中国艾略特的"形象"已经被定位为:英语诗歌中"一个新的开始,树立了新的平衡"和"对他同时代人的巨大的影响"。艾略特已经成为这段时间中国译介界的中心,仅艾略特的著名论文《传统与个人才能》在短短几年里就重译3次, 就是明证。中国新诗人也早就注意到了艾略特,1928年徐志摩创作的《西窗》专门加上一个副标题--"仿T. S. 艾略特",孙大雨1931年发表的《自己的写照》,对艾略特的《荒原》模仿得更是"神形兼备"。诚然,此时中国已有不少评介艾略特文章,但普通读者并没有机会阅读艾略特的代表作《荒原》,因而他们对艾略特的了解还只是"雾里看花"。

   1937年,赵萝蕤翻译的《荒原》出版,整个中国文学界有机会目睹这位文学巨擘的"庐山真面目"。从接受理论的角度看,赵先生此时翻译《荒原》已经具备了十分适宜的接受语境,前面介绍的中国文学界对他的热情可为证明。但客观地讲,并非赵先生本人适时地抓住了这一时机,而是当时中国现代派诗歌的领军人物戴望舒。戴当时主持上海新诗社,请还是研究生的赵萝蕤翻译《荒原》。中国现代派领袖向西方现代派大师发出邀请,这一历史事实引入深思。赵萝蕤由于温德老师课堂讲授艾略特及其《荒原》,而"对于艾略特的诗歌发生了好奇的兴趣……无意中便试译了《荒原》第一节。这次试译约在1935年5月间。……到1936年底,上海新诗社听说过我译过一节《荒原》,他们很希望译文能够完成,交给他们出版,于是我便在年底这月内将其余的各节也译了出来"。 很快,《荒原》汉译本交到上海新诗社并顺利出版,这是"翻译界介绍西方现代派方面的一件大事"。"赵译《荒原》的价值与意义不仅在于它是该诗的第一个汉译本,还在于它是译介到我国的第一部西方现代派力作"。《荒原》汉译出版不久,林语堂主编的《西洋文学》就发表邢光祖的书评,称"赵女士的这册译本是我国翻译界的'荒原'上的奇葩"。

   此后,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对于艾略特等西方现代主义作家的引进在近半个世纪里几乎没有进展,赵译《荒原》也就成了几十年中国内地唯一的译本。上世纪80年代初,在一场声势浩大的关于西方现代派文学的争论之后,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在中国的介绍开始"解冻"。赵萝蕤对40多年前翻译的《荒原》进行了重新修订,并在《外国文艺》(1980年第3期)上发表,这是"拨乱反正"后中国发表的西方现代派文学首部重要译著。赵先生在译文前写有序言,译文后是曹庸译的艾略特最有名的论文《传统与个人才能》。赵先生在"译序"中指出:"艾略特不仅是在他那一代人中几乎居于首位的诗人,而且也是颇有威望、多有创见的评论家和剧作家"。这位在1937年就翻译出版《荒原》的翻译家,近半个世纪后又首开新时期译介艾略特的先河,真是意味深长。不久,上海文艺出版社开始选编一套大型的介绍外国现代派的选读《外国现代派作品选》(1-4册),历时5年(1980-1985)才出齐。赵萝蕤修订后的《荒原》入选该丛书第一册。

   可能是受到赵译《荒原》的影响,很快,中国的艾略特译介就取得可喜成绩。1983年,《外国诗》创办的第1期(外国文学出版社)就用了大量的版面隆重推出艾略特:刊有裘小龙翻译的《荒原》,其翔译的《关于艾略特的评论两篇》,程红译的《艾略特谈他的创作》和赵毅衡撰写的《〈荒原〉解》。1985年,裘小龙在漓江出版社推出的《四个四重奏》更是一个较为全面的艾略特诗歌的汉译本。赵译之后有多位翻译家重新翻译了《荒原》,除已经提到的裘小龙之外,还有赵毅衡(《美国现代诗选》,外国文学出版社1985年)、查良铮(穆旦)(《英国现代诗选》,湖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叶维廉(《诺贝尔文学全集》,台湾远景出版事业公司1983年)、汤永宽(《情歌、荒原、四重奏》,上海译文出版社1994年)等的《荒原》译文先后印行。这些译本都出自名家之手,各具特色,翻译家们都力求从形式到内容再现这一部现代派经典之作。傅浩认为"赵萝蕤的译本流利畅达、不失为佳译;赵毅衡和裘小龙的译本显然受到了赵萝蕤译本的影响,但未能过之。" 我们想指出的是,80年代初赵修订印行的《荒原》又开风气之先,对在新时期传播《荒原》具有特殊的意义。



推荐阅读:

索德格朗诗13首

黛博拉·艾泽诗26首

道格拉斯·邓恩诗6首

塞弗尔特诗6首

加西亚·马尔克斯诗3首

法罗赫扎德诗3首

罗伯托·胡亚罗斯诗5首

路易丝·格鲁克组诗3首

乔治.鲍威林诗12首

玛格丽特·罗斯诗10首

布尔·辛莱尔诗10首

迈克尔·翁达杰诗6首

塞弗尔特诗4首

约尔根·加斯里尔维斯基诗3首

奈兹瓦尔诗4首

瓦特·兰德《I strove with none》

米沃什诗13首

萨福情诗选34首

琵雅·塔夫德鲁普诗3首

斯地格·拉尔松诗2首

西奥多·罗特克诗6首

卡特琳娜诗2首

安娜·哈尔贝里诗3首

金惠顺诗3首

罗斯玛丽·多布森诗20首

马克因·斯威特里茨基诗14首

库什涅尔诗8首

金惠顺诗6首

爱尔德里特·隆德恩诗5首

塞尔努达诗3首

约翰·厄普代克诗2首

西奥多·罗特克《插枝》

玛丽·施比斯特诗7首

曼德尔施塔姆诗6首

简·凯尼恩《征战忧郁》

勒内·夏尔诗20首

乔治·塞菲里斯诗14首

奈莉·萨克斯诗15首

安娜·斯沃尔诗16首

杰克·吉尔伯特诗选18首

曼德尔施塔姆诗12首

简·凯尼恩诗18首

勒内·夏尔诗14首

勒内·夏尔《三十三个片断中》

勒内·夏尔诗8首

勒内·夏尔诗4首

勒内·夏尔诗8首

埃德温·阿灵顿·罗宾逊诗4首

简·凯尼恩诗10首

朱迪丝·赖特诗10首

曼德尔施塔姆诗3首

曼德尔施塔姆《列宁格勒》

茨维塔耶娃诗2首

普希金诗6首

普拉斯诗4首

安妮.卡森诗7首

茨维塔耶娃诗38首

茨维塔耶娃诗5首

涅克拉索夫《诗人与公民》

普希金《自由颂》3个译本

普希金《安德烈·谢尼埃》

普希金诗12首

乔治·西尔泰什诗9首

切斯瓦夫·米沃什《诗论》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山之诗》

塔尔科夫斯基诗13首

茨维塔耶娃诗4首

茨维塔耶娃诗6首

茨维塔耶娃诗9首

帕乌拉·伊诺德尔诗4首

安娜·丽塔·佛朗哥诗4首

金子美铃诗23首

北欧现代诗选56首

乔治·西尔泰什诗6首

巴朗恰卡诗8首

德里克·沃尔科特诗3首

扬尼斯·里索斯诗10首

贾尼·罗大里诗2首

塔尔科夫斯基诗10首

雷沙德·克利尼茨基诗24首

卡比尔诗选

威洛德·库马尔·舒克拉诗2首

阿兰达蒂·苏布拉马尼亚姆诗2首

尼尔马尼·弗根诗2首

库蒂·雷瓦蒂诗2首

S.约瑟夫诗2首

纳姆奥·达索尔诗2首

阿朗·科拉特卡尔诗2首

里尔克《时辰祈祷·朝圣》

梁宗岱译里尔克诗2首

里尔克《罗丹论》

里尔克论塞尚

里尔克《豹》

印度《阿达婆吠陀》

印度史诗《罗摩衍那》

室利·奥罗宾多诗2首


缺乏工作与消遣的人们不得不提早结婚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