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梅厄·魏塞贴尔诗3首

Meir Wieseltier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阿莫兹林诺太太著名的辣椒


死神攥住了阿莫兹林诺太太的喉咙。

这不太好,

这不粗鲁的。

阿莫兹林诺太太挣扎在那精神病患者的魔爪下。

添加的辣椒在火焰上嘶嘶作响,

一股香味弥漫整个厨房。

阿普尔斯坦先生在楼梯间闻到它的味道,他很嫉妒阿莫兹林诺先生。

阿莫兹林诺先生看了一下表,对自己微微一笑。

露丝·阿莫兹林诺,嫁给了约兰姆·沙克德,把她的车泊在了那里。

阿莫兹林诺太太试图抓住桌子,但没有成功。

索尔·阿莫兹林诺从警官们的混乱中走出来,边走边对德罗拉中士说着话。

阿莫兹林诺太太摆脱了她所有的羞耻。

阿莫兹林诺太太像瓶子一样倒了下来。

第二天阿普尔斯坦先生对科恩夫人说:我们很幸运,整个房子没有着火。




退回大海


从前有一个女人。

她已经很老了。

有七十五年了

她活在这个世界上。


在她七十六岁时

她认为她已经受够了。

她投进大海

想淹没在它的波谷里。


海洋已有十亿年了

也不在乎我们。

它可以每天淹没老女人

丝毫不会大惊小怪。


但是人们害怕了

把她从海边拉回。

在市政当局的医院

她得到了最好的照顾。


现在她在老人之家

他们在那里照看上年纪的人。

她徒劳地希望

在海上找到一条出路。




不要让血说


如果有一天我死于一个年轻杀手的子弹——

一个穿越北部边境的巴勒斯坦人

或者他扔出的手榴弹的爆炸,

或者当我在集市上询问黄瓜价格时

发生炸弹爆炸,不要说

我的血会允许你为你的错误辩护——

说我被撕下的眼睛支持你的盲目——

说我外露的肠子证明与他们谈论

一项安排是不可能的

——而只可能谈论枪、审讯室、宵禁、监狱

驱逐、没收土地、俏皮话、铁拳、认为

应该赶走亚摩利人、铁心肠地摧毁亚玛力人。

让血渗入尘土吧:血就是血,不是言语。

可怕啊——这迟钝的心之王国的错觉。


李 以 亮 / 译




诗与希望,我本想把二者结合起来,我几乎想把它们视为同一。但这却是一条歧途,因为诗有两类,一类是虚幻的、骗人的和致命的,就像希望也分两种一样。 
我首先想到的是全然拒绝。当我们说起某个遭到不幸打击的人而要“克制自己”的时候;当我们要对某种存在的缺席、对愚弄我们的时光、对形成于我们内心的鸿沟——甚至是到场的或谅解的鸿沟,我不知道是哪一个——发起挑战的时候,我们就像抵达某个保护地般抵达了话语。词语有如其命名之物的灵魂,是其完整的灵魂。若从其客体中剔除了时间和空间这些被我们剥夺的范畴后,其自身的负担减轻,便能在不戕害其珍贵本质的同时,把我们渴望的东西交还给我们。正因如此,但丁才把他所失去的命名为贝阿特丽采。他在这唯一的词语上唤起他的观念,要求节律和韵脚尽可能使用一切庄严的语言方法,以为其搭建起一座平台,建造起一座它可以到场、可以不朽和可以回归的城堡。一首完整的诗,为了更有力地捕获所爱,会永久求索以挣脱这个世界。这就是诗为何会如此轻易地变为——或相信它会变为——一种认知的原因,因为焦虑的思维会与其自然属性分离而将自身禁锢于绝对之中,只能靠类推去理解事物之间的关系,并热衷于标记出它们之间的“应和”关系及其和谐之外的、毋宁说是幽黯而交互的痛苦。这种认知是怀旧之情的最后一个屏障。它在失败后来到诗中,能确认我们的不幸,但那种模棱两可——那是它骗人的诺言——却要当着我们的面维系住失败的现状甚至未来的状态,而这一未来却是我们苦苦守望却又迷失了的。兰波那首最具“幻想力”的诗《记忆》所传达的便是这样一种精神: 

这忧郁的水之眼的玩具呀,我拿不到手, 
呵不动的小舟!啊!太短的胳膊!花儿 
既不是这朵,也不是那朵…… 

呵不动的小舟!呵太短的胳膊!在他的自白中,我听到这热忱的声音再度沉寂,摆脱了对这声音熟知或深信的一种自我观念,那是它的本质,是它神圣的一面,是弱化了的切身感受。在本质的诗的城堡中,当虚弱以如此范型、如此纯粹的方式坦承它再也不渴望迷失时,灵魂便摆脱了尘世的羁绊并希望藉此获得救赎。 
这首诗是忘却了死亡的。但人们仍心悦诚服地赞叹说这诗是神圣的。 
的确,神灵存在且人们信仰神灵时,这种精神活动并非没有幸福感。我们曾爱过并逝去的一切,在神圣中自有其位置。水泽仙女带来了尘世之水。尘世间的一切碰撞、一切惊恐便在一种智慧中消融,或者说,若人们重视死亡,我指的是为死亡而焦虑时,人便会同已死之神一同死亡。在众神中当个诗人是很容易的。而我们众人却在众神之后到达。既然再无上苍神助来保证诗的嬗变,我们自然应当追问一下这种嬗变的严肃性。 
这便又重回这样一个话题:我们对什么感兴趣?我们究竟重视什么?我们是否拒绝已逝之物的传播而自我封闭于语言的城堡?就像埃德加·爱伦·坡的小说中那个远离鼠疫肆虐之国的国王。或者说,我们是否因为他而喜爱那个已逝之物并愿不惜一切代价重新获得它?我当然不相信违心的回答。但我不怀疑现代诗——无神的诗——应当知晓它的渴求,以便在洞悉一切的前提下评价词语的能力。若我们只是希冀以占有为代价从虚无中获得救赎,或许词语便足矣。马拉美曾思考过这个问题,或者说他还做过假设。但他无限的诚实导致了这种努力的中断。



推荐阅读:

金良植诗2首

迪埃戈诗2首

塞拉雅诗2首

埃斯普龙塞达《太阳颂》

德·拉·克鲁斯《心灵的黑夜》

理查德·布劳提根诗32首

理查德·布劳提根诗25首

鲍勃·迪伦诗27首

杜丽特尔诗16首

金斯堡诗7首

罗伯特·邓肯诗2首

布莱恩特诗4首

布雷兹特里特《致我充满柔情的亲爱丈夫》

沃尔科特诗10首

赫伯特散文诗7首

约翰·海恩斯诗14首

麦克利什诗2首

蒙塔莱诗4首

罗伯特·勃朗宁诗4首

肯纳季·艾基诗9首

何塞·马蒂《Homagno》

卡夫卡诗18首

根纳季·艾基诗32首

卡尔·菲利普斯诗选

密斯特拉尔诗11首

维森特·维多夫罗诗5首

胡什哈尔·哈塔克诗3首

维奥雷达·帕拉《感谢生活》

克亚鲁丁·哈代姆《阿富汗之歌》

安德烈·布勒东诗5首

加里·斯奈德诗7首

菲利帕·维丽叶斯诗4首

贾旺娃·德玛诗4首

乐波冈·马诗乐诗3首

詹姆士·马修斯诗2首

梅儒佩诗9首

盖瑞·斯奈德《八月中旬沙斗山瞭望哨》

普拉丝诗25首

克里斯坦森诗6首

蜂饲耳诗12首

妮娜·凯西恩诗3首

罗伯特·迪诺斯诗6首

伊克巴尔诗3首

费兹诗2首

卡斯米《今天和明天》

纪伯伦散文诗7首

安德拉德诗12首

尼娜‧卡香诗6首

普雷维尔诗3首

瑙瓦拉·蓬拍汶诗5首

诗琳通诗3首

巴雍·颂通《书籍·鲜花·水流·爱情》

昂堪·甘拉亚纳蓬《诗人的誓言》

罗伯特·勃莱诗11首

查尔斯·布考斯基诗7首

玛丽·奥利弗诗14首

苏阿德·萨巴赫诗3首

欧·艾·雷沙诗2首

萨义德《复活与灰烬》

尼·哈尼姆《请你再告诉我》

达格拉卡《地中海的诗》

罗伯特·布莱诗30首

勃莱诗10首

刘仲庐诗2首

陶金花诗4首

巴哈·扎因《迟延真实》

法德娃·图甘诗3首

珍黛妮·沙阿诗3首

马亨德拉诗3首

勃莱诗4首

叶维廉译保罗·策兰诗2首

丁尼生《鹰》

惠特曼《黄昏的和歌》

华兹华斯《早春遣句》

马杰农《我相思成病》

马斯特斯诗22首

郭沫若译华兹华斯诗4首


生活总是让我们遍体鳞伤 但到后来
那些受伤的地方一定会变成我们最强壮的地方
海明威《永别了武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