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泰戈尔《渡口》

印度 星期一诗社 2024-01-10
罗宾德罗纳特·泰戈尔是印度近代伟大的诗人、作家、艺术家、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不但是印度文学史上罕见的巨匠,而且也是世界文学史上少有的大师。在六十年的创作生涯中,他始终保持不懈的探索精神和过人的创作精力,以其全面的艺术天才在文学园地里辛勤耕耘,在诗歌、小说、戏剧和散文等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给后世留下了数量惊人、种类繁多的艺术珍品。他毕生创作五十余部诗集、十几部中长篇小说、九十多篇短篇小说、二十余种戏剧,同时著有数量相当可观的散文作品和其他杂著。这些作品主要收在多达二十九巨册的《泰戈尔文集》中。随着岁月的流逝,他的作品愈益放射出璀璨的思想光芒,显示出永恒的艺术魅力。它们被译成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广泛流传,并被作为教材在中学和大学讲授,产生着巨大的影响。
泰戈尔一八六一年五月七日生于印度孟加拉省加尔各答市的一个开明地主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宗教哲学家和社会改革家。泰戈尔没有受过多少正规教育,学问主要是靠家庭聘用教师施以严格教育和自学获得的。当时,孟加拉是印度的文化中心,他的家庭则弥漫着浓郁的文学气息。他于一八七五年发表第一首长诗《野花》。一八七八年九月赴英国学习法律,一八八〇年二月回国。一八八二年出版抒情诗集《暮歌》,从此正式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十九世纪九十年代,他听从父命离开城市到乡下经管祖上的田产,在乡间生活了整整十年。一九〇一年,他在圣谛尼克坦创办了一所小学。这所学校后来在一九二一年发展成为著名的国际大学。他的后半生大部分时间都居住在这里。一九〇五年,他积极参加了反对英国殖民者分割孟加拉的民族运动。一九一三年,他以宗教抒情诗集《吉檀迦利》荣膺诺贝尔文学奖。一九一九年,印度发生英国殖民者血腥镇压反英民众的阿姆利则惨案,他愤然辞去英国政府授予他的爵士头衔。一九二四年,他应梁启超先生邀请访问中国,对中国人民表示了极其友好的感情。一九三〇年,他访问苏联,衷心赞美它所取得的成就。他还访问了欧洲和亚洲的其他许多国家以及美国。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帝国主义、军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日益猖獗。泰戈尔拍案而起,强烈谴责它们的暴行。一九四一年八月七日,泰戈尔病逝于加尔各答。
尽管泰戈尔多才多艺,但他在本质上却是一个诗人。从他的创作实践看,诗也的确是他毕生最为倾心也最为得心应手的艺术形式。他虽然成功地运用过各种文学体裁,但惟有诗歌被他当做终生的事业。他的诗歌不仅是印度人民的宝贵财富,而且至今依然为各国人民所珍视,在世界上产生着广泛的影响。
泰戈尔主要用自己的母语孟加拉文写作,但也用英文写了一些诗歌和大量演说。在印度之外,他的作品主要以英文译本流传。他的英文诗集《吉檀迦利》等就是诗人自己翻译的。他的译笔流畅而自然,被西方学者视为“第二原著”。



泰戈尔《渡口》


1


在我必须离去的那天,太阳从云堆里钻出来。

蓝天凝视着大地——上帝创造的奇境。

我的心是忧伤的,因为它不知那召唤来自何方。

和风送来的细语可是来自我离去的世界?那里含泪的歌声融进了一片欢快的静寂。或许和风送来的竟是那小岛的气息?

它在遥远的大海里,躺在夏日奇花异草的温馨的怀抱里。


2


集市散了,暮色中,人们踏上了归途。

我坐在路边,望着你荡着小舟,

横过幽暗的水面,斜阳闪耀在你的风帆上;

我看见舵旁伫立着你静默无声的身影,突然间,我看见你那双凝望着我的眼睛;我不再唱歌,我大声呼唤你,渡我过河。


3


风起了,我的诗歌的小船要启航,

舵手啊,把稳了舵。

我的小船渴望得到自由,要随着风浪的韵律起舞。

白昼过去了,现在是夜晚。

岸上的朋友们已经离去。

解缆起锚吧,我们要在星光下扬帆。

在我离别之际,风萧萧低声歌唱。

舵手呵,掌稳了舵。


4


收留我吧,我的主人,就在此时此刻,将我收留吧。

让我忘却那没有你的、孤苦的往日。

但愿这短暂的时刻舒展在你的怀抱中,在你的光照上绵绵延长。

我曾到处漂泊,只为追逐那呼唤我,却又不知把我引向何方的声音。

现在,让我静静地坐下,倾听你那回响在我平静的心中的话语。

不要对我心底那黑暗的角落不闻不问,用你的火焰焚烧它们,直到它们发出光和热。


5


远方的暴风雨派来的前哨,已经在天空中支起乌云的帐幕;

阳光惨淡,悄无声息的林荫中,凝着泪珠般的水气。

我的心田忧伤而平静,就像乐师拨动琵琶前那沉思的岑寂。

我的心中充满了期望的痛苦,期待着你来到我的生活中。


6


我心上的人儿,你干得好呵,你给我送来你痛苦的火焰,你干得好!

因为香篆不燃烧,就不会发出芬芳;灯火不点亮,也不会放射光芒。

我的沉睡着的麻木的心,必须以你的爱的霹雳才能使它警觉;

而那紧箍着我的黑暗,被你的爱的雷霆击中,才会像火炬般熊熊燃烧。


7


我的主呵,把我从自我的阴影笼罩中,从往日的废墟与困惑中解救出来吧。

拉住我的手,因为夜是漆黑的,而你的朝拜者又是盲目的。

把我从绝望中解救出来吧。

我的忧伤像一盏熄灭的灯,用你的火光点亮它吧。

我的力量疲惫地沉睡了,请你将它唤醒吧。

不要让我独自彷徨,哀叹逝去的时光。

每一举步,都让道路向我唱出四海为家之歌吧。

拉住我的手,因为夜是漆黑的,而你的朝拜者又是盲目的。


8


我手中的灯笼,使眼前黑暗的路途与我为敌。

路旁的景物使我恐惧。甚至花草树木也像鬼影憧憧,恶毒地向我蹙额恫吓。我的脚步声也引起隐隐的疑惑的回响。

因此,我乞求你的曙光来临,那时,远与近将互相亲吻拥抱,生与死也将在爱情中融为一体。


9


当我得到你的拯救时,我会步履轻盈地走进你的世界。当你涤净我心中的污浊时,它会为你的太阳增添光华。我生命的蓓蕾如不在美中开放,造物主的心中就会漫布忧伤。

只要从我的心灵上揭去那黑暗的帐幕,它便会为你的笑声带来音乐。

10


你曾把爱赐给我,人世间处处充满你爱的赠礼。

你的爱像甘霖洒在我身上,我并未发觉,因为我的心沉睡着,而夜又是漆黑的。

虽说你的爱迷失在我的睡梦中,然而我仍感到一阵欣喜的震颤。

我深知,黎明来临,我的心灵觉醒时,你会收到我的一朵小花,它是我的爱,是对你那无价的伟大的世界的回赠。


11


我的眼睛不眠地守望着;即使我没有看见你,而那凝望仍是甜蜜的。

我的心躲在雨季的绿荫中,期待着你的爱情;即使爱情被夺去,而希望仍是甜蜜的。

人们纷纷各自走各自的路,将我留在后面;即使我茕茕孑立,而倾听你的脚步声仍是甜蜜的。

大地编织着秋雾,它沉思的面容唤醒我心中的渴望;即使希望落空,而它引起的痛苦仍是甜蜜的。


12


心儿呀,不要沮丧,天将破晓,黎明即将来到。

诺言的种子,深深扎根土中,终将发芽,破土而出。睡眠,像花蕾,就要向着光明敞开胸怀,沉默终将发出声响。

负重将得到报偿,苦难将照亮你的路程,这一天即将到来。


13


黄昏是结婚的吉时良辰。那时,鸟儿唱完了最后一支歌,风儿在海上休息了,落霞为洞房铺开地毯,那彻夜不熄的灯火也准备点燃。

静静的夜幕后,那看不见的来者正一步步走来,我的心战栗着。歌声静下来了,因为婚礼将在星光下举行。


14


夜晚,各种喧嚣倦了,天空中弥漫着大海的低吟。

白昼飘忽不定的思想倦游归来,围绕着点燃的灯火边休憩。

爱的嬉戏平静地化为崇敬,生命的溪流汇入大海,有形的世界,在超越一切色相的美的怀抱中找到了归宿。


15


在大地熟睡,风儿在树叶不动的密林打盹儿的时候,那独自醒着的是谁呢?

在静悄悄的鸟巢里,在花蕾的密室中,是谁还没有入睡呢?在闪烁摇曳着群星的夜空,在我的深沉的痛苦中,是谁独自守望着,还没入睡呢?


16


清晨,你来到我的门旁,放声高唱;我因你惊破我的睡梦而发怒,我不理睬你,你走开了。

正午,你来向我讨水,打断了我的工作,我斥责你,将你赶走。

黄昏,你擎着熊熊燃烧的火把来了,你似乎使我恐惧,我紧紧关上门儿。

此刻已是午夜时分,灯火熄灭了,我独自坐在房中,呼唤着你,呼唤着被我屈辱地赶走的你,请你回来。


17


从尘埃中将我的生命拾起。

将它放在你右手的掌心,注视它。

让它沐浴阳光,避开死的阴影;让它与夜空的繁星作伴侣,让它等到黎明时,与敬神的百花一同开放。


18


我知道,尽管生命在爱情中憔悴了,它并没有完全被遗忘。我知道,尽管花儿在曙光中凋谢了,小溪在荒漠中流失了,它们并没有完全被遗忘。

我知道,尽管生活拖着沉重缓慢的步子,被抛在后面,它并没有完全被遗忘。

我知道,尽管我的梦儿还没有实现,我的美妙的乐还没有奏响,它们萦绕在你琵琶的丝弦上,它们并没有完全被遗忘。


19


是春色正浓最恼人的时刻,伴随着笛声与繁花,你来到我的身边。

你在我心中拨动涟漪,掀起波澜,激荡着爱情的红莲。你邀请我出来,和你一同追寻生的奥秘。可我却在五月飒飒的树叶低鸣声里酣然入睡。

当我醒来时,天空中乌云密布,落叶随风飘动。

哗哗的雨声中,我听见你越来越近的脚步,听见你呼唤我出来,和你一同追寻死的奥秘。

我走到你身旁,将双手放在你的掌心,你的双眸熠熠闪光,水珠顺着你的秀发滴下来。


20


阴雨绵绵,天昏地暗。

愤怒的霹雳透过破碎的云幕闪耀着。

森林宛如困在牢笼里的雄狮,绝望地抖动着颈鬣。

在这阴雨的日子里,狂风又在拍打翅膀的时刻,让我在你的身边得到宁静和平吧,

因为,悲切的阴云笼罩着我独处的小屋,你那拨动我心的爱抚更加意味深长。


21


那天深夜,暴风雨撞开了我的房门。

我不知道你已从断壁残垣中进入我的房间,因为灯烛熄灭了,屋里一团漆黑;

我伸展双臂,向苍天乞求怜悯。

在风狂雨骤的黑夜里,我躺在地上等待着,却不知道风暴正是你的旌旗。

清晨到来时,我看见你站在笼罩着我的小屋的一片空无里。


22


是毁灭之神降临了吗?

因为汹涌的泪海随着排空的痛苦之潮呻吟。

闪电鞭笞着腥红的云团,云团在暴风中狂奔,天空里响彻那狂人雷霆般的笑声。

生命乘着由死神最后完成的战车。

尽你所有奉献给毁灭之神吧。

不要将积蓄紧紧拥在怀中,不要回首瞻望,

匍匐在他的脚下,将长发拖在尘埃。

就在此时此刻,启程上路吧。

因为灯火已熄灭,家园已荒芜。

狂风在门隙呼啸,四壁在颤摇,从你不认识的幽冥之乡传来了呼号。

不要战兢兢地蒙起面颊,不要徒劳地哭泣;你门上的锁链已猝然折断。

动身吧,向一切喜悦和悲伤的终点启航吧。

踏着疯狂的舞步,讴歌“死亡中生存的胜利”,接受命运的安排吧,啊,新娘!

披上你红色的长袍,穿过黑暗去追随新郎的火炬吧!


23


当我伤害你的时候,我已经和你最亲近,尽管我并不知道。当我奋斗挣扎,被你击败的时候,我终于承认你为我的主人。当我暗中劫掠你的时候,我仅仅认为是对你欠下了一笔恼人的重债。

当我在你的激流中骄傲地击水搏斗时,反而感到了胸膛上你的力量。

我熄灭了房间里的灯火,以示反抗,你那万点繁星的夜空,反倒使我惊诧。


24


你是作为我的悲伤来到我身边的么?那么,我越发要抱紧你。

夜色像面纱遮住了你的脸庞,我反而更想看清你。

死神假你之手击中了我,反而让生命像灯焰跳跃燃烧。

我的眼中泪如泉涌——让泪水环绕你的双足流淌,以示崇敬。

让胸臆中的痛苦对我证明:你仍是属于我的。


25


我隐藏起来,想躲避你。

既然你终于将我捕获,打击我吧,看我是否会退缩。

永远结束这场竞赛吧。

如果你是最后的胜利者,把我的一切都剥夺。

路旁的茅棚和庄严富贵的殿堂都曾留下我的欢笑和歌唱——

如今你既然闯入我的生活,迫使我哭泣吧,看你能否让我心碎。


26


当我从你的爱中醒来时,我的安宁的夜便将结束。

你初升的太阳将用它火一般的指触弹拨我的心弦,我将开始沿着它战胜苦难的轨道航行。

我将敢于接受死神的挑战,在嘲讽与恐吓的喧嚣中,传播你的福音。

当你的孩子们遭受屈辱暴虐时,我会挺身而出;当你被世人所弃时,我会不顾一切站在你的身旁。


27


我是夏日里被骄阳炙烤的大地,疲惫,焦渴,生命已耗尽。

我等待着,夜深时,你的甘霖降落,我将敞开胸怀,静静地吸吮。

我渴望用歌声与鲜花回报你,但是,我一无所有,只有通过干枯的小草传出我心底的叹息。

然而,我知道,你会等到黎明来临,那时,我会变得生机勃勃,丰饶鲜丽。


28


来吧,像夏天的雨云,洒下漫天的甘霖,你来到我身边吧。以你仪态万方的身影,染浓山峦的紫霭,催促死气沉沉的森林加速花枝吐艳的步伐,唤起山泉奔向远方的激情。

像夏天的雨云,到我身边来吧,以潜在生命的许诺,绿野青葱的欢乐,拨动我的心弦吧。


29


我和你相逢在黑夜汇合于白昼的海边,在那里,光明惊退黑暗,化作黎明;在那里,波涛将此岸的吻传送到彼岸。

从无边无底的蔚蓝深处,喷射出金灿灿的光线,传来一声召唤,穿过迷蒙的泪雾,我专注地凝望着你的脸,却不敢肯定是不是看见了你。


30


如果我的生活中没有爱情,那么,为什么清晨的碧空充满阵阵歌声,使它心碎?为什么南风要在新生的绿叶丛中,传播着低语呢?

如果我的生活中没有爱情,那么,为什么午夜要在渴望的沉默中承担着繁星的悲痛呢?

为什么这颗愚痴的心还要不顾一切,驾起希望的小艇,在不知涯岸的海上航行呢?


31


人世间,我拥有的财富只是一部分,其余的都在梦境中。你,一向躲避我的抚摸,请悄悄地来到梦中吧,掩住你的灯火。

在黑暗中的惊恐里,在看不见的万物的窃窃私语中,在未知的海岸的轻风里,我会认识你。

我会在心底迸发的欢乐融进悲伤的泪花中认出你来。


32


我知道,我爱,总有一天你会俘获我的心。通过你天上的星辰,你的凝视深入到我的梦境;

月光是你的信使,带来了你的心事,我沉思着,眼中盈着泪水。

阳光明媚的蓝天,胆怯的绿叶的颤动,闲散时刻飘来的牧童的笛声,细雨蒙蒙的黄昏,心儿在孤寂中的疼痛,这都是你在向我述说爱情。


33


有人在我手中悄悄地放下一朵爱的鲜花。

有人偷去了我的心,将它抛掷在天涯。

我不知道,我是找到了他,还是仍在到处寻找他;也不知道这是极大的欢乐,还是剧烈的痛苦。


34


细雨席卷了苍穹,素馨花在湿淋淋的狂醉的风中畅饮着自己的浓郁芳香。

不可名状的喜悦荡漾在深沉的夜的胸膛,它是蒙着面纱,藏起繁星的碧空的喜悦,它是回响着鸟鸣余音的深夜密林的喜悦。

让喜悦溢满我的心,让我把它悄悄地带到白天吧。


35


白天,我到处漂流,感到安全,从不留心你的路上的奇迹,因为我以我的步履为骄傲;你的光芒耀眼,使我看不见你的存在。

现在,黑夜已来临。夜色中,我走在路上,每一步都感到了你,花儿的芳香在静夜中荡漾——宛如烛火熄灭后,母亲在对孩子轻声细语。

我紧紧握住你的手,孤独中,我感到了你的抚慰。


36


我彻夜航行,去赴生命的盛宴,清晨的金杯为我注满了光明。

我愉快地歌唱,

却不知道那赠予者是谁,

也忘记问他的姓名。

正午时分,骄阳当空,脚下的尘土炙人。

我口渴难当,来到水井旁。

有人为我斟满了一杯水。

我喝光了它。

我爱那红宝石的杯子,它像亲吻般甜美,

却没有看见是谁擎着水杯,

也忘记问他的姓名。

倦人的夜晚,我踏上归途。

我的引路人持灯走来,向我招手。

我询问他的姓名,

寂静的夜色中,却只看到他的灯光,只感觉到他的微笑弥漫在夜空。


37


不要走,不要离开我,因为现在是黑夜呀。

那穿过原野的小路荒凉又黑暗,消失在一片迷蒙之中疲倦的大地静卧着,一动不动,像一个瞎子而且失去了手杖。

我仿佛多年来一直在等待着这一时刻,好点亮我的灯火,采摘我的花朵。

我已到达无涯的海边,决心纵身一跃,永远销声匿迹。


38


天未破晓,你已轻轻地抚摸了我,我却全不知道。

你的信息悄悄地侵入了我的睡梦,我睁开双眼,噙着惊喜的泪花。

寰宇内响着你的低语,我的身躯沐浴在歌的海洋中。

我的心崇敬地皈依你,像一朵露湿的小花垂着头;我感到生命的洪流正冲向永恒。


39


很久没有人到我家来做客了,我的房门是锁着的,窗牖也关得很紧;我以为,我的夜会是孤独寂寞的。当我睁开双眼,

却发现黑暗已然消逝。

我起身奔向房门,只见门闩全都折断,你的晨风与阳光正在洞开的门外挥舞它们的旌旗。

当门儿紧闭,我是自己斗室中的囚徒时,我的心时刻筹划如何逃脱,到处漫游。

如今,在洞开的门旁,我静静地坐着,等待着你的到来。你用我的自由使我受到约束。


40


熄灭灯烛吧,我的心啊,熄灭你寂寞长夜的灯烛吧。打开你的大门吧,因为清晨的曙光就在门外。

把你的琵琶放在墙角吧,我的心呵,把伴你度过孤寂生涯的琵琶放在墙角吧。

默默地走出门外吧,因为清晨高唱着你自己的歌。


41


今天早晨,我收到了你的礼物:一朵破晓初绽的鲜花,一支曙光低唱的歌。

我是一只蜜蜂,沉迷在你金色黎明的花心里。

我沾满花粉的翅膀闪烁着灿烂的光芒。

在你四月的歌宴上,我找到我应有的席位。在那里,只消我轻轻弹唱,便挣脱一切枷锁,就像曙光冲破晨雾一样。


42


释放我,让我像原野上的鸟儿,像游子浪迹天涯一般自由。

释放我,让我像倾盆的暴雨,像挣脱羁绊冲向未知的远方的狂风一般自由。

释放我,让我像森林中的烈火,像高声狂笑着向黑暗挑战的雷霆一般自由。


43


我在墙角的阴影中酣睡,没有听到你的呼唤。你用你的双手轻轻拍打我,眼中含着泪水,唤醒了我。我惊跳起来,只见太阳已经升起,潮水传来了大海的呼声,我的小船已扬起风帆,准备在翻腾的波涛上颠簸。


44


欢庆吧!

黑夜的镣铐已打碎,幻梦已消逝。

你的诺言扯去遮盖的面纱,蓓蕾迎着清晨开放;醒来吧,沉睡的人儿!

东方的曙光向西方致敬问好,

牢狱的断壁残垣间响起胜利的颂歌!


45


就在这一时刻,我看见你端坐在晨光铺就的金色地毯上。阳光照在你的王冠上,群星落在你的脚边,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你的身边,向你顶礼膜拜又离去,只有诗人默默无言地坐在角落里。


46


秋天的早晨,我的客人来到门前。

唱吧,我的心啊,唱支迎宾曲吧。

让你的歌和阳光明媚的蓝天,清露湿润的晨风,金灿灿的丰收田野,高歌欢笑的清清河水同一曲调吧。或者,屏住呼吸,

在他的面前站一会儿吧,凝望着他的脸;

然后,离开你的家,默默地跟着他,出去吧。


47


我住在路的那一边,那里浓荫遮盖,暗淡无光,我看见对面邻人的花园,那里姹紫嫣红,阳光灿烂。

我感到我很贫穷,饥饿使我挨门乞讨。

富有的人们信手施舍得愈多,我愈意识到我的贫困。

直到一天清晨,房门被人猛然推开,将我惊醒。你来了,来向我乞求布施。

我绝望地打破箱盖,却发现了我的财富,不由得大吃一惊。


48


他在门外等待,像个来生命宴席上乞讨的乞丐,直到你用双臂将他拥抱,用死亡为他加冕。

他多次失败,你却用右手祝福他,平静地吻他,平息了生命狂乱的渴望。

你使他像帝王一样高贵,像古代的哲人一样明睿。


49


在人生尘土飞扬的道路上,我失落了我的心,你却将它捡起。

我寻求欢乐却得到悲伤,而你给我带来的悲伤却成为我生活中的欢乐。

我的愿望破灭了,你却将它的碎片聚拢,以你的爱将它们串联起来。

在我沿门挨户到处流浪的时侯,每行一步都将我引到你的大门。


50


当我走在路上的时候,我曾和熙来攘往的人们在一起;在路尽头,我发现却只有你和我在一起。

我不知道白昼何时逐渐暗淡,化作黄昏,也不知道旅伴们何时弃我而去。

我不知道你的大门何时敞开了,也不知道我何时站在你的门前,惊喜地倾听心中的乐曲。

虽然床已铺好,灯已点燃,而且只有我和你,我们单独在一起,但是,我不知道,我的眼中是否还噙着泪水?


51


他们来了,吵吵嚷嚷地围住了我,遮住了我的视线,让我看不见你。

我想我要在最后把供礼献给你。

现在已是白日将尽,阳光微弱,他们都献上礼物离去了,只剩我独自一人,

我看见了你,伫立在门边。

可是我发现,我没有留下供礼献给你,我只向着你举起双手。


52


尽管你慷慨赐予,

然而我索取得更多——

我来不只是向你乞求一口解渴的琼浆,而是索取甘泉;不只是要你领我到门边,而是要踏进我主的厅堂;

不只是要爱的赠礼,而是要我心上的人儿他自己。


53


我来请你祝福,去开始新的一天。

让你的眼睛注视我的双眸,哪怕只有一会儿。

朋友呵,让我带着你的友谊的保证去工作。

让我的心里盛满你的歌,直到最后穿过那喧嚣的荒漠!让你的爱的阳光亲吻我思绪的高峰,流连在我生活的硕果丰盈的山谷。


54


你站在我眼前,请用你目光的一闪,让我的歌儿化作烈焰。

你站在你的群星中间,请让我在点点星光里找到我自己的闪亮的崇拜之火。

大地在宇宙的路边等候着;

你站在她为你铺好的绿色长毯上;请让我感到在她青青小草和牧场繁花里蔓延着我自己的俯首顶礼。

你站在我独自守望着的寂寞黄昏里;请将孤寂注满我的心杯,

让我感到你无限的爱深入我的灵魂。


55


让你的爱伴着我的声音响起,随着我的静默安息。

让你的爱穿过我的心,渗入我的一举一动。

让你的爱像繁星,夜晚照我入睡,黎明伴我起身。

让你的爱在我的渴望之火中燃烧,和着我的爱河奔流。

让你的爱伴我一生,就像音乐永远伴着竖琴。最终,我将用我的生命连同你的爱情,奉还给你。


56


你隐身在你的荣耀中,我的主宰。

沙粒和露珠显得比你还要骄傲。

厚颜的宇宙将属于你的一切称为己有,却从未被揭露。你默默无言地站在一旁,为我们让出地方;因而,爱点亮灯火将你寻找,将你奉为神明。


57


宴饮归来,迷人的午夜平复了我沸腾的热血。

我的心即刻宁静了,宛如人去灯灭的荒凉的剧院。

我的心穿过黑暗,站在群星间。我看见,在我们君王静谧的宫院,我们无忧无虑地在游戏。


58


昨夜,我回想起挥霍掉的往日,突然记起你曾对我说:

“当你年轻时,你带着青春的欢快,无忧无虑,将你所有的门全部敞开。

世界随意出入你的大门,带来它的尘埃、疑虑、喧嚣,

也带来它的音乐。

随着那热闹的人群,我这不速之客一次又一次走进你的大门,

你却不曾发觉。

假如当年你明智地深居简出,关严你的大门,我怎能来到你的家里呢?”


59


当爱为你准备座位时,对别人她也一视同仁。

不必因为给你腾出空位而把别人赶开。

人间的帝王在哪里出现,侍卫们便把那里的人群驱散。我的君主呵,当你来临时,整个世界都追随在你后面。


60


和着晨曲,他轻叩我们的房门,带来了朝阳的问候。

我们和他一起,将牛群赶到牧场,在树荫下吹响短笛。我们失去了他的踪迹,却一次次在赶集的人群中找到他的身影。

在一天最忙碌的时刻,我们也会蓦地看见他,坐在路边的草地上。

和着他的鼓点,我们前进;

伴着他的歌声,我们起舞。

以我们的欢乐与悲伤打赌,将他的游戏进行到底。

在我们的小船,他是舵手。

我们和他一起,在惊涛骇浪上颠簸行船。

日暮时,我们为他点起灯火,等待着他。


61


赶到他和工人一同劳动的地方去,做他志同道合的朋友。

在他游戏的地方,坐在他的周围,做他的同伴。

追随他前进,让你的脚步踏着他的鼓点敲击的韵律。

冲入人群密集的集市——那生死的集市,

因为他正和人们在一起,在那喧嚣骚乱的中心。

不要在穿过铺满荆棘的荒凉山路上惊恐动摇,

因为步步都能听到他的召唤,我们知道那是爱的呼声。


62


清晨,你庙宇里的钟声响了。善男信女带着奉献的鲜花,沿着林间小路,快步走来。

我却躺在树荫下的草地上,听任他们匆匆走过。

我想,我这样懒散是正确的,

因为那时,我的花儿正含苞欲放。

黄昏时,鲜花怒放了,我正好去做晚祷。


63


我主的道路静静地横在我的门前,它唤起我心中的热望。

它向我伸出召我走近的手臂,它的沉默召唤我走出家门,它的无言的恳求吻着我的双足。

我不知道它将把我引向何处,是无边的喜悦,是意外的收获,

还是莫测的危难?

我也不知道它迤逦蜿蜒,何处是终点——

可是,我主的道路静静地横在我的门前,它唤起我心中的热望。


64


日暮黄昏,我来到我主的门前,旅伴们问——

“你有什么奉献给我们的主呢?”

我不知道拿出什么给他们看,也不知道应怎样回答,因为我只有一支歌奉献。

在家里,我做了大量的准备;那里,需要很多,提出要求的人也不少。

但是,当我来到我主的门前,我只有这一支歌儿可奉献,把它编进他的花环。


65


我的歌像春天的花朵,它是你的赐予。

可我仍然把它当作自己的,拿来献给你。

你微笑着接受了,并为我自豪的喜悦感到高兴。

假如我的歌之花是脆弱的,它凋谢了,混入尘土,我也决不哀伤。

因为,在你手中“不在”并非“消失”,那短暂的风华正茂的时刻,在你的花环里永远是鲜艳的。


66


我主呵,你命令我在路旁吹笛,那些肩负生命重负默默生存的人们,或许会暂时停止奔波,在你宫门外的廊座前坐下来,

惊愕地思索;或许他们会以新的方式看待古老的过去,并且重新发现自己,说:“鲜花在盛开,鸟儿在歌唱。”


67


当诗歌在我心中觉醒时,我想,我的诗歌就是晨花的游伴。

当它们振翅飞向原野时,我以为,我的诗歌是夏天的精灵,偕着一阵雷电轰鸣,骤然来临,咆哮着,狂笑着,耗尽所有精力。

我想,它们在响应暴风雨疯狂的召唤,匆匆冲进落日的国土的那一边,迷失了道路。

但是现在,在苍茫的暮色中,我看见了蓝色的海岸,

我知道,我的诗歌就是一叶小舟,渡过茫茫大海,已将我带到彼岸的港湾。


68


你的琵琶上有无数根弦索,请让我也加上我的一根。当你拨动弦索时,我的心就会打破沉默,我的生命就会溶进你的歌曲。

在你无数的星辰中,请让我再添上我的一盏小油灯。在你灯节的欢舞时,我的心就会震颤,我的生命就会和你一同微笑。


69


愿我的歌儿朴素如清晨的初醒,如绿叶上的滴露。

愿我的歌儿朴素如云霞的色彩,如午夜的阵雨。

然而,我的琴弦是新调的,弹出的曲调是从未听过的,矛尖似的尖锐刺耳。

因此,它们失去了风的神韵,有损于蓝天的明朗;我的歌曲的不自然的气质顽强地争斗着,要把你的音乐推向背后。


70


我曾见过你在生命的舞厅里奏乐。在树木骤然展开嫩叶的春天,你的笑声曾向我致意。躺在开满鲜花的田野上,我曾听到草丛中你的低声细语。

婴儿降生,给我的家庭带来你的希望的信息;而女人,带来了你的爱的音乐。

现在,我坐在海滩上等待着,在死亡中触摸你,在夜空星星的歌曲中载回生命的和声。


71


我记起我的童年,那时,朝阳仿佛是我的游伴,每天都带着它清晨的奇迹,突然出现在我床边。那时,我怀着纯真的喜悦,展望世界,相信不平凡的事物像鲜花,每天在我心中开放;

那时,昆虫、飞禽、走兽、芦苇、青草和天上的云霞,都令人惊奇;那时,夜雨淅沥,送来仙境的幻梦,黄昏时母亲的低语含有群星的情意。

于是,我想到死亡,想到幕布升起,想到新的清晨来临,在新的爱之惊奇中,我的生命苏醒了。


72


如果我的心不是充满热爱而亲吻你,世界呵,你便失去了完美的灿烂光辉,天空也要掌灯,守望漫漫长夜。

我的心带着她的歌来到你身旁,和你低声悄语,还在你的颈上戴上她的花环。

我知道,她给了一样东西,它将和你的众星同受珍爱。


73


清晨,你便让我坐在你的窗前。

我曾和你的仆从交谈,他们受你驱使,在路上奔波,默默无言;我也曾放声歌唱,应和着你天上的乐曲。

我曾见过风平浪静时的大海,保持着不可衡量的沉默;我也曾见过狂怒时的大海,猛烈咆哮着,想说出它内心深处的奥秘。

我曾看到大地摆开青春豪奢的盛宴,我也曾看到它笼上忧思的阴影的不幸时光。

播种的农夫曾听到我向他们问好,而那些满载或空手而归的人们却不注意我的歌声。

就这样,我终于结束了我的一生。现在,日暮黄昏,我唱起最后的歌,诉说我爱你的世界。


74


我是你的歌手,我的责任是以我的歌来崇拜你。

我的歌有着你春花甜柔的声音,带着你绿叶沙沙的韵律。我歌唱你午夜的沉静和清晨的宁静。

初夏喜雨的震颤,秋天收获时稻波的翻滚,都汇入我的歌曲。

我主呵,当你走进我家,使我心碎时,请不要让我的歌声停顿,让它放声高唱欢迎曲来款待你。


75


啊,闯入我生活的客人们,你伴随拂晓而来,你在深夜光临。

你的名字曾被春花低吟,被夏季的阵雨呼唤。

你为我的家带来了竖琴,带来了明灯。

当你离去时,我看见地板上留下了神的足迹。

现在,当我朝圣的旅程到达终点时,我留下一束晚祷时敬神的鲜花,向你们告别致意。


76


我感到我看见了你,于是,在黑暗中我放舟启航。

此刻,旭日露出笑脸,春花争奇竞妍。

即使晨光隐曜,鲜花凋零,我也要向前航行。

万物沉睡,夜色苍茫,你向我发出了无声的警告。

此刻,钟儿轰鸣,小船载满黄金。

即使钟声沉寂,扁舟空空,我也要向前航行。

有的船儿已经远去,有的船儿还未准备启航,我不愿等待迟延,落在后面。

轻风涨满船帆,鸟儿从彼岸飞来。

即使帆落索断,即使望不到对面的涯岸,我也将启程向前。


77


“游子啊,你要到什么地方去呢?”

“我要到大海去沐浴,那里的清晨红霞万道,那里的海滨绿树成行。”

“游子啊,大海在什么地方呢?”

“在河流的尽头。拂晓时,晨光从那里升起;黄昏时,夕阳在那里沉下。”

“游子啊,和你同行的有多少人呢?”

“我不知道怎样才能数得清。

他们整夜持灯赶路,他们整日唱着歌跋山涉水。”

“游子啊,大海有多远呢?”

“我们都想知道它有多么遥远。

当我们停下话语时,轰鸣的波涛震撼天宇,它既遥远,又似近在身边。”

“游子啊,烈日炎炎,大地蜡一般在融化呢。”

“是的,我们的路程艰难又痛苦,精神疲倦时,我们唱歌;

心灵怯懦时,我们也唱歌。”

“游子啊,夜色降临时,你们怎样安身呢?”

“我们将安然睡下,直到新的黎明在歌声中到来,直到空中飘来大海的召唤。”


78


朋友,我的旅伴,

请接受我旅行者的敬礼。

啊,生离死别,破坏损失,日暮黄昏阴郁的静寂,房倒屋塌的废墟,

啊,我的主啊,

请接受我旅行者的敬礼。

啊,新生的黎明的曙光,永恒的白昼的太阳,

请接受我怀着永不熄灭的希望的敬礼。

我的领路人,

我是个走在漫漫无尽道路上的旅人,请接受我漂泊者的敬礼。

石 真 译




泰 戈 尔 的
哲 学 和 社 会 思 想

一、生平、著作

罗·泰戈尔(Rabindranath Tagore,1861~1941)于1861年出生在加尔各答一个地主的家庭,属婆罗门种姓。他的祖父特瓦纳特·泰戈尔是孟加拉省的一个贵族,也是一个著名的社会改良主义者。父亲德本特拉纳特·泰戈尔是一个著名的哲学家和社会改革活动家,梵社的重要领导之一。充满资产阶级自由气息的家庭,对于泰戈尔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泰戈尔早年曾在英国伦敦大学学习过一个很短的时期,于1880年回国从事文学和社会活动。1890年至1901年定居于农村,由于和人民的接触,使他了解了殖民当局的专横暴戾,激起了他的爱国意识。1905年印度第一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期间,他参加了群众的游行示威活动,写作了很多鼓舞群众前进的爱国主义歌曲,创办了宣传进步思想的《宝库》(Bhāndar)杂志。在1919年第二次民族解放运动高潮中,当英国殖民当局在阿姆里察屠杀手无寸铁的人民后,他向英国总督写了抗议信,坚决丢弃了英国政府所给予他的爵位和特权。1901年,他在桑蒂尼克坦创办了一个学校,大力宣传印度的民族文化,这个学校就是著名的印度国际大学的前身。从1912年起,他游历了亚洲、欧洲和美洲的许多国家。1924年曾来中国访问,他把这次访问中所作的讲演辑成《在中国的谈话》一书。1930年,他访问了苏联,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成就有着深刻的印象。1941年,他病逝于加尔各答。
泰戈尔是一个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人,在六十多年的创作活动中留下了大约172种著作。他的主要哲学著作是:《生命的亲证》(Sādhana,1914)、《论人格》(1921)、《创造的统一》(1922)、《有闲哲学》(1929)、《人的宗教》(1931)、《民族主义》(1917)等。


二、哲学思想

(一)哲学的特征

泰戈尔在他离开中国时的告别辞中说“有些傻子认为我是哲学家”,这是自谦之词。泰戈尔是一个诗人,他的活动主要是在文学方面,他的哲学虽然没有形成完整的纯理论体系,但是他对哲学问题一直保持着美学的探索,带着艺术的情趣,是从艺术的大门进入哲学殿堂的。泰戈尔是通过他的文学创作、诗歌、文艺评论、美学研究等表达他的世界观的。他自己曾说过:“在这相对论哲学风行的现代中,我觉得我不能说我自己是一个纯粹的诗人,这是显然的。诗人在我的中间已变换了式样,同时取得了传道者的性格。我创立了一种人生哲学,而这哲学中间,又是含有强烈的情绪质素,所以我的哲学能歌咏,也能说教。我的哲学像天际的云,能化成一阵时雨,同时也能染成五色彩霞,以装点天上的筵宴。”

(二)论神、世界和个体灵魂

泰戈尔的哲学思想虽然有着新时代的内容,但仍未脱离传统的形式。他接受印度古代唯心主义哲学吠檀多宇宙论三种实在的说明:作为最高意识或最高神格的“梵”或神,作为可变和杂多的自然或现象世界以及作为个人灵魂的“个我”或精神。他以神或“梵”为一方,称之为“无限”,以现象世界和个人灵魂为另一方,称之为“有限”,“无限”和“有限”之间的关系是他哲学探索的中心问题。
泰戈尔把神或“梵”看作是他三种实在中的最高实在。他在各种场合对神或“梵”作了各种不同的解释,给予了各种不同的名称(“世界意识”、“最高意识”、“无限人格”、“绝对存在”等)。他认为神是我们经验中的一种“原初质料”(primary datum),也是植根于客观实践生活中的一种“自明的实在”。它是有限和无限、有形和无形、有属性和无属性、有人格和无人格、个别和全体、一与多的“统一 ”或“和合 ”,它既存在于时空、因果等之中,又超越于时空、因果等之外,它内在于事物和思维之中,但又不为事物和思维所限。总之,它的本质也如传统吠檀多所概括的是“实在——意识——欢喜”,亦即用他自己的话说是真、美、善或绝对的爱。
泰戈尔对神或“梵”的解释与传统吠檀多一元论一样,无疑地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证明。这因为他最终认为神是一种超越于客观世界、人的思维并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一种绝对的、无限的存在,但值得注意,他和传统吠檀多不二论不同的是:认为有限的存在和无限的存在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他在取名为《协调》的诗中写道:“无限渴望有限的亲密友谊,当有限愿意在无限中失去自身,在创造和毁灭中,要经过某些神秘的设计,在内外之间有着永恒的来去”,甚至认为神或无限“只是一个空词”,它“本身根本没有意义”,“无限只有在有限中才能表现出来,正像歌(无限)需要歌唱(有限)才能表现出来一样”。泰戈尔用有限,亦即自然、世界和人的精神去解释无限的神和“梵”,把神或“梵”和自然、世界看作同一个东西,这不啻将神贬低成为一种有限的存在。这样 ,他在哲学上的论证就从客观唯心主义流入了泛神论 。泰戈尔这种论证的方法,我们在客观唯心主义者黑格尔那里也见到过。黑格尔自己曾谈到了这种论证的困难。“用有限知识去证明上帝的存在总会陷于次序颠倒:目的在寻求上帝存在的客观根据,而这客观根据又被认为系一物以另一物为条件,这种证明……陷于由有限过渡到无限的困难。不是不能将上帝从那存在世界之无法逃避的有限性中解放出来,因而将上帝认作这有限世界的直接的本体——遂流入泛神论。”因此,我们在泰戈尔的哲学或文学中不仅能看到客观唯心主义的说法,也能看到泛神论的说法。关于后一种说法,例如:
这神能从世界中抽象出来吗?这不独在万物指示中可以看见神,而且在世界的对象里向他敬礼。
印度的无限不是浅陋空疏,毫无内容的……那么,怎样认识它呢?在个别和全体中去亲证它,不独在自然界而且在家庭、社会、国家中可以认识它。
神在火中,亦在水中,他解释着整个世界;神在植物中,亦在树中,对那样的神,我致以敬礼!
对于和我们一起的神不是一个遥远的神……在所有的爱情和善意的人间关系里面,我们感觉到他和我们的亲近……在任何我们的爱的真正地方,我们爱他。在那善良的女人里面我们感觉到他,在那真诚的男人里面我们认识到他……
泰戈尔把神当作一种现实的、有限的、个别的实体。它不单内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中,也表现于人的精神领域中,总之,在一切事物中都有着神性。他是用神的属性去说明神。泰戈尔之所以主张这种说法,正如恩格斯在分析黑格尔哲学时所指出:在“唯心主义体系……加进了唯物主义的内容,力图用泛神论的观点来调和精神和物质的对立”。他是想从旧的印度教神学中摆脱出来去建立他的新的宗教原则。他从宗教需要出发肯定了物质性,并且把物质性提高为一种神性的本质,在他把物质性提高到神性的同时,也就将人的思维或精神提高到了一种神性的本质。在他看来,如果没有物质,那么就不能刺激思维,就不能给思维以材料,给思维以具体的内容。所以,如果不承认物质,就不能承认思维或精神,也就不能建立新的宗教原则。泰戈尔将思维肯定为神性的本质,间接地是使神从一种人格化实体中摆脱出来,使之成为一种思维的对象、一种精神的实体。它的唯心论的实质是很明显的,但不能不指出,泰戈尔是用这种新宗教的原则去反对中世纪封建的印度教正统神学和偶像崇拜的。
泰戈尔认为神与世界的关系是一种同与异、部分与全体、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他看来,“没有世界,神是幽灵,没有神,世界一片纷乱”。他进而认为外部的世界是真实的。他写道:“说世界是我们所知觉到它的那个样子,这几乎是一个自明的真理。”“这个生命的欢乐,这个动作的欢乐,在人类里是绝对真实的……要使无限离开动作的世界是无益的。”泰戈尔不单认为世界本身是真实的,而且认为由世界派生的各种复杂现象也是真实的。他说:“当你从实在(指世界——引者注)剥夺去它的现象时,它就失掉了它的真实性的那个最好部分。”例如一张纸盖上印章成为钞票而具有了价值,但不能说这张纸没有印章就不是纸或者说是不真实的;又如烟是火的表现,我们不能说火是真实的,而烟是不真实的。另外,世界上各种现象的易变性、流动性也不能说明现象是不真实的或虚幻的,因为易变性、流动性和不真实、虚幻是属于两种不同的范畴 。显然,这是泰戈尔唯心主义哲学体系中值得重视的唯物主义因素。
泰戈尔从世界真实的观点出发对吠檀多摩耶(幻)论进行了评价。他认为从世界独立性上看,这个概念的价值是不能接受的。他写道:“我们有些哲学家说宇宙没有像有限的这种东西,它只是一种摩耶,一种幻,真实的才是无限的,只有这摩耶——不真实的东西才生出有限的外表来,但是摩耶这个词仅是一种名称,它并没有说明什么。它只是说与真实相对应的就有这种与真实相反的现象,但这相反的现象如何在同时不相矛盾而存在,则是不可思议的。”他又写道:“谁这样虚伪地渲染,竟敢把一切——人类的伟大世界、正在发展的人类文明、人类无穷无尽的努力……称为不真实呢?谁能认为这无限的伟业是莫大的欺骗?”泰戈尔的这种对世界的肯定是有积极意义的。

(三)论世界的运动和规律

泰戈尔认为现象世界不仅是真实的,而且还是变化和运动的。世界上的各种事物是和运动分不开的,运动是事物的属性。他写道:“世界上没有任何事物永远处于持久不变的状态,它总是在迅速地变化它们的形式,正当我们试图盯着它们时,它们又变成别的事物,甚至于山脉的运动也像在时间舞台上变化的幽灵,许多星星在黑夜中突然发光又逐渐消失被忘却,因此在梵文里,用我们的词来说,世界永远在运动。”他又写道:“很显然,世界就是运动(梵文中“世界”这个词义就是“那运动着的东西”),所有它的形式都是无常的……”“如果世界停留静止而变成最终的,那么它就成为一个孤独的事实的牢房,这些事实已失去了它们的真理……因此,近代的思想家所说的在这个意义下是真实的,即所有事物的意义都在于它的运动。”“自始至终——世界是永远的新,也是永远的旧。”但是泰戈尔对运动的承认只限于现象的世界或科学世界的范围里 ,如果超越了这个范围,即在无限或神的世界里则不是运动而是静止的。他写道:“当我们在那些离得近的部分追寻真理时,我们看见真理是动的。当我们认识整个真理时,即当我们从远处看它时,它是停止不动的。”泰戈尔经常援引《伊莎奥义》第五“它动又不动,它在此中,亦在此外”来论证他的这一观点。泰戈尔的这种运动观是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不同的。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统一物质世界是一个运动发展的过程,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由内部的矛盾所推动的,运动是贯彻始终的,静止本身也是运动的一种形式——相对的形式。这正如恩格斯所说:“个别的运动趋向于平衡(静止),总的运动又破坏了平衡。”因此,宇宙间绝没有绝对的、永久的静止状态。但泰戈尔认为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始终的,在有限的世界或科学的世界中是运动的,但在无限的世界,亦即神的世界中是不运动的。运动是一种相对、暂时的形态,而静止则是绝对的、最终的形态。物质运动不是由内因,而是由外因推动的。泰戈尔在运动中寻求不运动是要建立他的目的论的体系,为他的神或梵找出理论根据和本体论的证明,这正如他自己所说:“我们必须知道这些世界的运动不是仅仅盲目的运动而已,它们是和一位至高无上的人的意志发生关系的。”
泰戈尔在分析世界和运动时,谈到了现象和过程中的对立统一问题。他认为在自然和社会现象中有着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矛盾的倾向。例如他写道:“我们在梵文中有称为Dvandva的词,即宇宙创造物中有一系列相反的东西,例如正极与负极、向心力与离心力、引力和斥力……这些名词不过是从各种不同的方面断定宇宙在本质上是各种对立力量的调和。这对立力量像创造者的左右手一样,在绝对的和谐中能活动,在相反的方向里也能活动。”“波动与震动,上升与下降,并不是各个对立面不规则的运动——其基础的原理是统一,并不是对立。”“生命的这个过程本身永远是旧的,也永远是新的,它经常依靠新的感觉和精神而更新……它在不断地出现和不断地毁灭。”“生是二元论的,有真理同时有外象,死就是它的外象……生的一种不可分离的伙伴,我们的‘自我’必须经过连续不断的变化和形式的发展,这可称为连续不断的死,同时也就是连续不断的生”,“死就是生”(Prānomrityuh)。“要使好与坏调和是一件最难的事情——可是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发现好与坏总是在一起,同样,恶的地方也总能看到善。”从以上论证中可以看出,泰戈尔虽然承认在自然和社会现象中有着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矛盾的现象,而且这些现象是按照一定的规律在发展和变化着,但他又认为这些现象的对立是暂时的、易逝的、相对的,而它的和谐或统一则是永久的、不变的、绝对的。他只谈对立面的联系和统一,否认对立面的矛盾和斗争。泰戈尔这种哲学观点是一种矛盾调和论。矛盾调和论是阶级调和论的哲学基础。泰戈尔谈这些哲学观点不是无的放矢的,而是要把它直接运用到社会行动之中。例如他一方面承认印度种姓、宗教等的对立是印度罪恶的根源,但又认为解决这些对立的方法主要是实现“统一的爱”,“在爱里所有的矛盾自身便沉没而消失。只有在爱里,统一性和二元性是不矛盾的”。泰戈尔这种矛盾调和论是典型的资产阶级世界观,马克思在批判“以资本的政治经济学,和已经不容忽视的无产阶级要求调和起来”的英国庸俗政治经济学、哲学的代表穆勒(此人在东印度公司任职了36年)时曾指出:“常常总是这种逻辑。一个关系包含对立性时,不只有对立,而且有诸对立物的统一性,从而是没有对立性的统一。这就是穆勒用来排斥‘矛盾’的逻辑。”马克思又指出:“……在矛盾和矛盾的统一存在的地方,他总是把对立物的统一强调,而把诸对立物否定。”穆勒这种“把对立物的统一强调,而把诸对立物否定”是和泰戈尔一样的。
泰戈尔认为在科学的世界或现象世界的范围 内,物质世界及其现象是按它们自身的规律在发展着的,这些规律是客观地存在着的,人们了解了这些规律,就可驾驭和利用它来为人类服务。他写道:“我们研究自然界的规律,我们就能支配自然力并且成为强者。”“这个世界有它外表的现象,就这方面看起来它不过是一件极大的机器,在这方面,它的规律是固定的,并且无论向着哪一边运动都没有丝毫可以假借之处……要想不照着它的规律去做,便总骗不过机器只骗了他自己罢了,但是有一些人,看懂了那机器的动作的方法,不但能够避去它的阻碍,并且能够得到它的帮助。这样,他们便能在这物质的世界的道路上任意驰骋了,他们便最早跑到他们的目的地,并且在那里尽量地享受那许多好的东西。还有那一些人,因为没有机器的帮助,只得缓缓地行走,这样,便落在后面,等到他们走到的时候,已经没有什么给他们剩下的了。”“信奉普遍的、不变的规律,便是科学的基础,虔信不变的规律便是胜利的由来。”但是泰戈尔除了承认物质世界的规律外,还承认有人的内在精神的规律,认为物质世界的规律是和人的精神规律“相调和无间的”。他写道:“在精神世界中灵魂的诞生不是脱离自然而是取得自由。”他又写道:“真理就在于科学不与人的本性重合,它只是知识和技能,即使你认识了物质世界的规律,你也不能以此来探知你内心的深度。”在泰戈尔看来,人的“内在精神规律”虽然不能离开物质世界,但要比物质世界或自然界的规律更为重要。

(四)论人

泰戈尔认为神与自然或现象世界的关系,同样适用于神和人或个体灵魂的关系。个体灵魂或人“在它的本质中是无限,而在它的表现中则是有限”。个体灵魂或人的精神有着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独立于神的,另一方面是统一于神的。因此,人是“有限—无限的存在”,所谓人的“有限存在”是指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机能,它包括人的动物本能、人区别于其他生物的特性(如控制感官活动的心理活动)和人的潜在精神能力(如实行社会的美德、美感等);所谓“无限的存在”是指人的“普遍性”(Universal)或“超越性”(Surplus),即在人中的“神性”,它包括着不朽性(人有寻求解脱的愿望)、创造性、能动性、自由和喜乐等。要了解人的有限性只能从内在于人的无限性中去寻得,人在必然的现象世界中有着“有限之极”(finite pole),在神的希望世界中有着“无限之极”(infinite pole),人是“大地的孩子和天堂的后嗣”。他必须“踏着两个世界”,既要在地上世界中生活,也要在神的世界中生活。泰戈尔这种沟通神人的说法是和印度近代的著名哲学家罗摩克里希那、奥罗宾多等人一样的。他提出这种说法是要在印度教种姓统治的社会中,使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追求现世的生活,这种说法虽然披着宗教神圣的外衣,表现出它的不彻底性,但是在当时的社会斗争中仍然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在泰戈尔三个存在的三角关系中,除了神和世界、神和个体灵魂之间的外部关系外,还有世界和个体灵魂或者自然与精神之间的内部关系。泰戈尔认为要了解自然和精神的关系,首先要了解自然 、精神和神的关系 ,因为自然和精神都是神——最高实在的两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自然和精神之间的关系绝不是单纯的内部之间的关系 。他写道:“在我们之外的世界和我们内部的理智(intellect)——这两者都是(神的)同一性力(śakti)的表现。懂得了这个,我们才可体验我们的精神和自然的统一性,以及精神和神的统一性。”泰戈尔认为自然(物质)与精神两者不是相互产生的——自然产生精神,抑或精神产生自然,也不是相互对立的——自然先于精神,抑或精神先于自然,而是互相依存、互相包涵、互相需要、互相融合的。精神没有自然,或者自然没有精神都是“不完全的”,自然依赖精神是为了“赋予自然以意义”,精神依赖自然是为了“精神自身的表现”。例如人们看大地、天空、水火、花果不单是一般实用的物质现象,而且也赋予大地、天空、水火、花果等“完善理想”的精神意义。自然和精神的互相需要,正像音符对于和音的互相需要一样。他用形象的语言说:“大地和天空是与人的精神编织在一起的。”泰戈尔这种表述和德国诗人歌德有着相同之处。歌德在《浮士德》第一部中写道:
化学家所谓自然的化验,
不过嘲笑自己,而不知其所以然。
各部分很清楚地摆在他面前,
可惜就只是没有精神的联系。
泰戈尔是一个诗人。他是用诗人的语言而不是用严格的逻辑来表述哲学问题的,因此,经常摇摆于自然和精神、主观和客观之间,显现出无数的自我矛盾,使人难以确切理解。虽然如此,从以上例子中可以看出,他对哲学问题的回答貌似二元论,但归根结底还是唯心论的,因为他最终还承认自然、精神都是由神或无限所派生出来的。泰戈尔极力反对二元论。他在批判欧洲二元论时写道:“真理表现在他们(欧洲——引译者)那里是二元论方面的,不是统一而是永远的冲突,并且最终只能使一方面的胜利或失败,但在印度的水准面上,人们沉浸于宇宙中的生活和伟大生命(神——引者)之间并未发现有任何界限……”“在玄学沉思的原野上,一元论和多元论可以互相排斥,但是爱阐明了两者。”泰戈尔在这里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明显地可以看出受到了20世纪初叶欧洲资产阶级思潮的影响。他和反理性主义思潮的代表柏格森、克罗齐(1866~1951)等都有过直接的交往,他的哲学强调直觉等也都是和他们一样的。

(五)认识论

泰戈尔的认识论与他的本体论是密切不可分的。他认为对三种不同存在的认识有着不同的途径。对于神或精神世界的认识是由直觉亲证的,对科学或自然世界的认识是由理性确定的,对于日常经验世界的认识是基于感觉而获得的,这三种认识既有着联系也有着区别。“简单地说,我们通过理智感受真理——这就好像是我们的学校;实践的感受就好像我们工作的场所;灵感的(直觉)就像是我们的家。”在泰戈尔三种认识的途径中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是直觉。他认为我们的感觉是由于外部世界作用于我们感官的结果所产生的。自然界和社会是我们感觉和行动的“母亲”。例如他说:“不,我永不会关上我感觉的门户。视、听、触的快乐会含带着你的快乐。”“我们的心灵是一面镜子,多少是精确地反映着我们外面所发生的东西。”他又写道:“实在通过各种表现形式在我们的内心感受和概念的背景中显示自己。我们认识实在并不是因为我们能够想象它,而是因为我们能够直接感触它。”泰戈尔以上种种说法似乎接近了反映论。他又认为对科学世界或自然世界的认识要依赖于我们的理性。“我们的科学世界——这是我们的理性世界。它具有自己的伟大和自己的吸引力。我们准备给予它应得的赞扬。”“科学……是在理智的实验室里对世界进行分析……”但是泰戈尔在很多场合 并不认为理性认识来源于感性认识,在它们之间画下了一条鸿沟,他认为理智、科学只能适用于认识自然界的领域,而不适用于人的精神世界或神的世界。他把人对神的世界的认识称之为“真正的认识”、“全体的认识”、“无限的认识”或“创造的意识”等,并认为达到“真正的认识”的途径不能依靠科学的分析和概括,而只能依靠人的内心洞觉或直觉,所谓“内心之光”。他说:“我们探求自然界领域里的真理是通过分析和科学渐进的方法得来的,然而我们要了解我们心灵里的真理是直接的,并通过直接的直觉(immediate intution)得来的。我们不能用逐渐所得到的连续的认识获得至高的心灵,因为心灵是一,不是许多部分凑合而成的。”“……直接的直觉全然不根据任何推论(ratiocination)或论证(demonstration)。”泰戈尔有一次和美国科学家爱因斯坦谈话,当爱因斯坦问道:“在房间里没有人的时候,桌子是不是存在于一个人的心灵中?”泰戈尔回答道:“是的,是存在的,桌子在这个时候虽然不存在于任何个人的心灵中,但是存在于普遍的心灵 之中。”泰戈尔这种认识论和真理论除了有着深刻的社会根源外,还有着认识论的原因。他不懂得个别的东西与普遍的东西、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相联系的。理性认识是以反映个别事物的属性的感性知觉为基础的,由于泰戈尔不懂得上述的联系,因而不得不假定那脱离感觉或外界的所谓“真正的认识”、“创造的意识”等,从而认为人的认识“只能感知个别的 、有限的 对象”,局限在一定范围以内,“无限的认识”才能认识“一切无限的对象 ”,从而使他陷入了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


三、美学思想

泰戈尔的美学观点是他的哲学观点在文艺活动中的具体表现。泰戈尔认为艺术最终的目的是要揭示神或人格的世界,但是神的世界和现实世界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艺术不能不反映着现实世界的生活。艺术形象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外部世界在人们认识中的主观映象。泰戈尔写道:“让我们在这里来考虑这个人格的内容是什么,以及它们如何和外界发生关系。……这个显现的世界乃是人的世界。从我们的知觉的特有的范围和性质取得它的形状、颜色和运动的那些特点不单物理的化学的力量,而且人的知觉的力量都是它的有力因素。这个世界当它进入我们的感情范围内的时候,它才变成完全是我们自己的。由于我们的爱憎、快乐和痛苦、恐惧和惊奇不断地作用在它上面,这个世界就变成我们人格的一个部分。”“使美与周围世界隔绝,抛弃世界的其余一切东西于不顾,只是日夜不停地追求它,这绝不是世上极大多数人之所为”……“假如美的诱惑竟如此地把人的心灵与世界割裂开来,如果不使人的欲望与周围世界相吻合,那么,这样的美应该受到唾弃。”

(一)美感的来源

美感在泰戈尔美学思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他写了一系列有关美感的专门著作和论文——《美感》、《美和文学》、《文学的目的》、《艺术家的宗教》等。他认为美感是“美的反映所得的享受”,美感既是客观的,又是主观的。它一方面与美的对象或客体联系着,另一方面又和审美的主体,即人的精神的“自我”联系着,并受着“自我”的检验。他写道:“我们确切无疑地知道,为了与真理深深地结合,美感笑容满面地降临到我们的心间,这种结合完全别无他意的,仅仅是为享受快乐而已。当湛蓝色的天空完全毫无用意地控制了我们的心灵,把自己的金黄色的袈裟披在整个灰暗的大地上时,我们就会脱口而说出‘多美’。春天,当树上的新叶像森林女神的纤细娇嫩手指一样,毫无恶意地伸展在我们眼前时,那时我们的心坎里充满了美满的享受。”
泰戈尔还援引印度古代传统的美学理论来阐明美感的形成过程。“我们的感情是胃液,它们把这个现象的世界变成为那个情操更亲密的世界。这个外在世界有它自己的液汁,它们具有它们各种不同的性质来刺激我们的感情活动。在我们梵文修辞学里,这叫作‘罗沙’(rasa),它的意思就是能引起我们的感情的内部液汁起反应的外界液汁,而一首诗照它说就是包含着刺激感情的液汁的一个句子或多个句子。”

(二)论真、善、美

泰戈尔认为作为艺术准绳的真、善、美三者虽然在形式上有所区别,但在内容和本质上都是一致的,它们都反映了无限人格的至上目的。他写道:“美的形象是善的完美形象,善的形象是美的完美本质。”真是表现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善是指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例如一个为国捐躯的人,由于他深刻地热爱和理解他的国家,所以愿为国家献身,这就是真;他抛弃了个人的利益,为国家增进了利益,这就是善;另外,他的高尚行为表现了他完美的精神境界,这就是美。因此真、善、美是结合在同一个人身上的。又如一个学者,他研究一门知识,从中掌握了规律,这就是真;他把知识贡献给社会,这就是善;另外,由于他彻底理解了真理,我们爱他并从中获得快乐和享受,这就是美,真、善、美是统一在这个人身上的。泰戈尔常常以这种指导思想来描写他小说中的主人公。

(三)艺术的任务

泰戈尔认为“艺术的任务是要建立人的真正世界——真理和美的活生生的世界”。为此,他认为艺术家首先要表现人,“表现艺术家所属的那种人民的精神所特有的某些东西”。一个艺术家的“自我表现”也是他的“社会表现”的一个方面,泰戈尔揭示艺术的社会内容说:“人的社会的世界……大部分由抽象东西的云雾构成的,这些抽象的东西带着社会、国家、民族、商业、政治和战争等名称战争这个模糊的观念从我们的眼睛里遮去了一大堆痛苦不幸,模糊了我们对于实在的感觉。国家这个观念要对一些罪恶负责任,这些罪恶如果能够拨开片刻就会显出是极可怕的。社会这个观念创造了无数奴役的形式……借宗教之名……在大片的善感的人类上面敷上了大片的麻醉药膏。在人的世界里面,那至尊无上的人到处都在受着一种痛苦……在政府里面,官僚机构处理的是一般概括(的事——引译者)而不是人们,因此,尽情作大规模残酷的事”……他认为艺术家就是要揭露上述云雾中的真实东西。泰戈尔对作家和艺术家提出要揭露剥削阶级社会中种种罪愆的任务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泰戈尔进一步认为艺术家必须同普通人民相联系,反映他们的生活,为他们的利益服务,这样才能完成他们崇高的使命。他写道:
农民在田间挥锄,纺织工人在纺织机上
渔民在撒网——
他们形形色色的劳动散布在四方,是他们
推进整个世界在前进。
…………
如果一位诗人不能走进他们的生活,
他的诗歌篮子里装的全是无用的假货。
另外,他也用这个标准去衡量过去的艺术作品,指责“古代的古典文学只是充斥着圣人、帝王和英雄。它不是从属于那些在默默无闻中爱和受苦的人们”,泰戈尔是以这些美学观点指导他的创作的。
泰戈尔在提出他的美学任务时,对现代资产阶级两种对立的美学思潮进行了批判。他首先反对“为艺术而艺术”的无目的论,指出以王尔德(Oscald Wilde)为首的“艺术全然无用论”已是“声名狼藉”的说法。如果坚持这种观点,只会导致创作上的无思想性、形式主义和抽象性。他反驳说,有些人认为“艺术的目的就是去产生美,但是艺术中的美只是一种工具,而不是它的完全的和最终的目的”。艺术最终的目的还是要为人服务,建立真理和美的世界。与此同时,泰戈尔也反对艺术中的功利主义。他认为在人的表现中功利与情操是两种不同的东西,真正的艺术应该是表现后者,一件艺术品可以缺少实用的价值,但它同时不可缺少情感。他写道:“一个美丽的花瓶的价值并不在于它的效用,它虽然有实惠,但人们蔑视它的市场价值……诗歌中可以描绘一个希腊的骨甕,但从没有去描绘一把希腊的斧子。效用可以引起我们的惊奇,但不会加以歌颂。工具能够给人们力量和财富,但它们不会使人们激动。”他竭力反对西方功利主义者所津津乐道的“功利不单是美的侍从,而且是它的唯一本质”的说法,认为功利是艺术的结果而不是它的目的。

(四)艺术的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泰戈尔常常谈到艺术的形式和内容的问题,他认为形式和内容是有联系的,文艺作品的价值往往取决于形式和内容协调的程度。泰戈尔推崇印度古代文艺作品形式的和谐、对称和韵脚,但也强调现代作品所具有的特性、个性和丰富性,认为两者可以互相补充和交融。他认为内容是一,形式是多,内容是本质,形式是表象,形式往往随着内容的更迭变化。但是泰戈尔是一个唯心论者,在他看来,“事物的形式及其变化并没有绝对的实在性,它们的实在性存在于我们的‘人格’之中,并且只有在它那里才是实在的,并从抽象中摆脱出来”。例如一幅画的形式表现在它的颜色、线条的比例等方面,一首诗的形式反映在它的韵律、词藻等方面,但颜色、线条、韵律、词藻等只不过是一种外观(形式),这种外观需要我们内在精神的和谐。即由画和诗所唤起的“自我”的感觉(内容)去加以认识或赋予美丑的意义。“在内在中并通过内在去观察外在,同时通过外在的媒介去表现内在”,因此泰戈尔常常强调“形式的大海深渊”、“形式的无限更迭”,表现了他的世界观和创作的矛盾。
四、哲学思想的渊源
关于泰戈尔哲学思想的来源问题,在国外的研究家中曾引起很多争论。由于泰戈尔是一个复杂而又矛盾的人物,他对东西文化都有一定的了解。例如他在《人的宗教》一书中论证本体论时经常援引《老子》。特别是因为他在政治上有着影响,因此很多资产阶级研究家都怀着各种不同的目的扩大他某一方面的影响。有人说他是印度毗湿奴教的先知或者基督教义的阐扬者,有人说他是东方文化派或者是西欧主义者。泰戈尔的哲学来源虽然很复杂,但不难看出印度古老的宗教唯心主义哲学特别是奥义书一元论和毗湿奴教的敬信爱说、佛教的慈悲说对他的影响是主要的,正如他在《生命的亲证》中所说:“奥义书的诗句和佛教教义对我来说,永远是精神的表现……我把它们既用于自己的生活,又用于自己的学说,因为它们无论对我,还是对他人都有意义,并且被我所特别证明”……西方柏格森、克罗齐、达尔文等人的哲学思想在他的哲学体系中也可以找到痕迹。例如在《歌者奥义》中有一段阐述“梵”的思想:
那就是火,那就是日,
那就是原素,那就是梵,
你就是男人,你就是女人,
你就是青年男女,
你就是青灰色的鸟儿,红眼睛的绿鹦哥,
没有开始,但是无所不在,万有都从这里发生。
这与泰戈尔所阐扬的“梵”或神的论证形式有着很多相同之点。当然泰戈尔援引奥义书并作出自己的解释,主要是为他所进行的社会斗争服务的。


五、社会政治理论

(一)论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

泰戈尔在一生中通过他的创作和社会活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反动势力进行了斗争。他所处的时代正是英帝国统治印度最黑暗的时代。很多人由于殖民当局的镇压与怀柔的双管齐下而失去了信心,泰戈尔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斥责,他号召印度人民从印度的伟大过去中汲取力量,树立信心,为争取祖国独立和自由而斗争。他在《戈拉》一书中写道:“我的祖国不管受到什么创伤,不论伤得多么厉害,都有治疗的办法——而且治疗的办法就操在我们的手里。”1930年,他从苏联回国后,曾号召印度人民起来推翻殖民主义的统治。他说:“我看到了俄国人民走向光荣的道路是多么困难,拿俄国忠实子孙所经历的那些难以忍受的艰苦来比一下,那警察的袭击算不了什么,告诉我们的后代,勇往直前吧!什么也阻挡不住我们,如果有人还没有参加斗争就喊痛,那就让他们恭顺地去叩头吧!……不需要眼泪,别看低了自己。”泰戈尔不单以他的文艺创作唤醒人民的觉悟,并且还亲身参与了民族解放的斗争。他对印度民族主义运动中出现的两种政治派别作了理智的剖视。他批评温和派的态度是从“迁就主义出发的。如果对帝国主义的要求是软弱无能,实现这种方法是怯懦的,于是那许给我们的赠品也只能变为更贫乏”。他对“激进派”虽然表示同情,但也批评了他们某些人脱离群众和采取“不负责任”的恐怖的方法。
泰戈尔的爱国主义浸透着要求人民从封建主义的枷锁中摆脱出来的精神。他说:“印度在没有摆脱人们和集体的愚昧,普通的人民不被看作真正人的情况下,地主把他们的农奴仅仅看作他们一部分财产,强者践踏弱者被认为是永久法律的情况下,在高种姓轻蔑低种姓像畜牲一样的情况下是永远不能获得独立的。”泰戈尔对印度的宗教迷信、种姓压迫、早婚、寡妇的悲惨生活、婆罗门的愚昧无知等黑暗现象都进行了揭露和抨击。他号召印度教徒和伊斯兰教徒团结起来,共同对付民族的敌人。
泰戈尔对帝国主义和法西斯主义都进行了谴责。他揭露英帝国主义在印度统治的后果时写道:“如果把英国文明统治的这块砖头压在自己的胸膛上,那么会陷入怎样无能为力的地步,命运车轮的转动将有一天迫使英国人放弃印度帝国。但是在他们走了以后,留下的将是怎样一个印度,怎样可怕的贫困,当他们统治两个世纪的水流干涸的时候,留下的将是怎样一堆污泥和一片荒凉!”
诗人的祖国长期被殖民主义者所践踏,因之他对于被压迫的国家,特别是亚非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有着深厚的同情。他在《非洲》一诗中对帝国主义在非洲大陆的掠夺和屠杀进行了谴责,并预言帝国主义在这些土地上的必然死亡:
那些用捉人的装捕机来掩袭你的猎人,
他们的猛烈比你的狼的牙齿还锐利,
他们的骄傲比你的不见天日的森林还昏黑。
文明人的野蛮的贪婪把恬不知耻的不人道剥得赤裸裸。
你在哭泣,而你的号叫被闷住,
你森林中的小径被血和泪浸成泥泞,
同时强盗们的钉靴,
在你耻辱的历史上,
留下了抹不掉的印迹。
…………
当今天西方的地平线上
落日的天空涨塞着尘沙的风暴,
当走兽爬出他们的洞穴
用狂吼来宣告一日的死亡。
泰戈尔号召亚洲被压迫的民族在共同反帝的基础上团结起来。他在访问中国时说:“在亚洲,我们必须在联合中,在坚定的信仰正义中,而不是在自我的分裂中以及维护自利的权益中寻得力量亚洲必须团结起来。”

(二)论未来社会

泰戈尔是一个诗人,他的思想经常驰骋于“自由的天国”。他对人类社会的理想曾作过很多的描绘。例如在《吉檀迦利》中写道:
在那里,心是无畏的,头也抬得高昂;
在那里,知识是自由的;
在那里,世界还没有被狭小的家园的墙隔成片段;
在那里,话是从真理的深处说出;
在那里,不懈的努力向着“完美”伸臂;
在那里,理智的清泉没有沉在积习的荒漠之中;
在那里,心灵是受你的指引,走向不断放宽的思想与行为——
进入那自由的天国,我的父啊,让我的国家觉醒起来吧。
又如在《戈拉》一书中他瞻望着印度能成为一个“十全十美、富裕昌隆、知识渊博、正直不阿的国家”。
当他丢掉幻想的天国,进入苦难重重的现实世界时,他憧憬于朦胧的社会主义理想。他说:“我不知道那目的要更合理地分配财富的社会主义是否会有实现的一天,如果没有,那么上天的安排实在太残忍了,而人也真是一种太不幸的生物,因为如果在这世界上必须有苦难存在,那就让它存在吧!但总应该留下一线光明,至少留下一点可以瞭望到的可能性,以使人类中较高贵的一群能够怀着希望进行不倦的战斗,以减轻人世的苦难。”又如他留给世界最后一个文件中写道:“正当其他帝国主义列强为了他们民族的贪欲而牺牲所属种族的福利时,我在苏联看到了一种真诚的企图,这种企图正在使分布在广大地域内的各种民族利益能够获得一致……当我向本国展望而看到一个很高度演进的、有知识的民族堕入野蛮的纷乱之中,我不能不把两种制度加以对比,一种是建立于合作之上的,另一种是建立在剥削之上的。”
泰戈尔在1911年曾经写过一个名叫《不坚固的房子》(Achalayatan)的剧本。在这个剧本中,泰戈尔认为现存的社会秩序和反动国家都是建筑在剥削和压迫劳动人民的基础之上的。对于这样的社会秩序和国家只有使用革命的暴力的方法才能把它们推翻。另外,他认为只有在钢铁工人的领导下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才能建立没有压迫和剥削的理想社会。此剧发表后,泰戈尔曾受到资产阶级舆论界的攻击,泰戈尔被迫作了答复。因此,印度有人认为泰戈尔对社会的理想是明确的。他的世界观是和他的作品有矛盾的,泰戈尔是一个热忱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者。
泰戈尔提出了人类社会未来的问题,可是并没有明确地加以回答。他虽然没有模拟未来社会的具体样式,但却提出了一个判断理想社会的价值标准。他说:“形成社会制度的理想有两个目的,一个目的是规划我们各种贪欲以及人的和谐发展,另一个目的是帮助他对别人养成不计利害的仁爱,因此社会是人底提高天性中道德和精神志趣的表现。”为此,他认为采取阶级合作而非对抗的办法可以改善社会的弊端,例如他说:“当空气充满着病菌危害一个病人的时候,并不要驱除病菌。社会的补救不是在于消灭资本家,而是在于提供平等的机会使人们变成资本家。如果合作的真理被允许实现于经济的领域,人们就能从忧苦和不平等的冲突中站起来。”泰戈尔这个价值判断暴露了他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唯心主义看法。我们知道,社会是在一定政治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也是阶级斗争发展到一定阶段不可避免的现象。它绝不是以人的主观愿望所能转移的,更不是如泰戈尔所说的是“人的提高天性中道德和精神志趣的表现”。至于人的道德和精神志趣则是由社会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所决定的,精神志趣不可能决定社会和历史,相反,它们倒是社会和历史的产物。在阶级社会中各个阶级有着各种不同的道德和精神面貌,因此根本不可能有一个共同的理想。

(三)论民族主义

泰戈尔从上述观点出发批判了历史的和现存的一切国家形式和统治,并且号召人们蔑视和抛弃它。他说:“当这个政治、经济组织——它的别名就是国家——牺牲较高社会生活的和谐而成为全面权力的时候,那么它就是人类罪恶的时日,它只是被贪婪力量所引导的活动机器,那时它能做出在正常心理状态所引以为耻的事”,“现在已到了一个时期,当这时期,欧洲为了全世界被压迫民族的利益,应该完全晓得国家一物是荒谬无理的”。泰戈尔对帝国主义国家的批判诚然有合理的成分,但是他把“民族主义”和“帝国主义”这两个概念混淆了起来。他否定和批判一切国家则不是一个科学和历史的态度。我们知道,国家是一种历史现象,历史上出现过很多类型的国家,剥削阶级的国家是为剥削阶级服务的,它是剥削阶级用来保护他们的剥削、镇压人民的工具,像这样的国家,如果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要获得革命的胜利,不粉碎它是根本不可能的,至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为了对付资产阶级有组织的权力而建立起来的新的、革命的国家,是为广大人民服务的,对于这样的国家我们应该竭力捍卫它、加强它。在帝国主义国家存在的条件下,泰戈尔宣称一切国家必须消亡,这是一种空想的理论。

(四)论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

泰戈尔热爱人民,相信人民的力量。他一直渴望着印度人民能从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统治中解放出来,获得独立和自由,过着正义、美好的生活,但是由于他的阶级和历史的局限,始终没有使他找到正确的解放道路。他写道:
他们(劳动人民——引者)形形色色的劳动散布在四方,
是他们推进整个世界在前进。
从我上等社会的祭坛上,
从我荣誉的永久流放所的窄小窗口,
我并不能全部看到他们。
有时我也曾走近他们住所的围墙,
却没有那种勇气跨进他们的院子。
如他又写道:“人类多年来的文化都是平凡人劳动创造的,他们是多数,他们担负着一切重担,但他们从来没有过着人的生活。……他们手执火把照耀着站在他们头上的人”;“我在这一问题上想了很久,觉得这一问题是不会得出结论来的,如果没有一些人在下面,那么另外一些人也就不会在上面,而上面的人原是不可缺少的。”泰戈尔的摇摆,充分反映出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心理和所处的复杂历史地位。

(五)论东西方文化的关系

在印度民族独立运动中,对待西方资本主义文明以及对待印度古老文化的态度问题上,曾出现两个明显的派别:一派主张在继承印度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吸收西方的科学技术、物质文明,借以迅速地提高印度人民的文化科学水平和物质生活福利;另一派虽然把反殖民主义和复兴印度的文化传统联系起来,但他们一般都拒斥西方的物质文明。泰戈尔基本上属于前一派中的人物,尽管他对文化的理解是唯心主义的。例如他把文化分为东方和西方两种,说什么“东方主静”(Passive),“西方主动”(active),东方的人生目的是“亲证”(Realization),西方的人生目的是“活动”(activity)等,但是他在介绍东西文化的活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有着积极意义。泰戈尔一方面反对对祖国文化的虚无主义态度,他曾譬喻那些盲目跟随外国的人是借助外国的木脚跳舞,虽然发出铿锵的声音,但没有什么可观、可听的内容。另一方面,他也反对在文化问题上的盲目排外。他说:“不管东方怎样厌恶欧洲,它本能地感到它应该向欧洲学习很多东西。不仅在欧洲的物质实力方面,而且还有在其属于人的精神和道德的本性的内在源泉方面。”他在临死前写过一本叫作《文明中的危机》的小书,在这本书中,他对西方资产阶级的腐朽文化进行了批判。
六、泰戈尔与中国
泰戈尔对中国怀有深厚的感情,推崇中国的优秀文化,热爱中国人民,痛恨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例如1916年他在《旅日途中》一文中描写他在新加坡所看到的中国工人的印象:“首先引起我注意的是码头上中国工人们的劳动。——从那种劳动的力量、技巧与欢乐的汇合里,使我体会到在这个广大阶层里蕴藏着整个中国的巨大力量,美国惧怕的正是这种巨大的力量,中国这种巨大的力量一旦能放在现代化道路上运行,就是说掌握现代科学,那时,在世界上恐怕没有力量可以挡阻他向前迈进。但是具有这种可贵的民族力量的中国越是向前发展,有些专为自己利益作打算的国家越是想尽主意来摧毁它。”泰戈尔对英帝国主义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行为进行了无情的谴责。在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恶毒地宣传什么中国受到共产主义的威胁,因而要与中国一起建立“共同的秩序”等等。诗人在给日本文学家野口米次郎的信中特地揭露了这一点,他写道:“你们在自己国土中没有穷人的剥削劳动,劳动阶级感觉到受到公正的待遇,那就没有恐惧共产主义的必要了。”他在临死前所写的一个文件中指出:“另外一个伟大而古老的文明,对它的新近的悲惨历史英国不能辞其责的乃是中国。英国人为了本国的利益先用鸦片毒害它的人民,后来又占有它一部分领土。当世界将要忘记这种残害的时候,我们又为另外一件事而痛苦惊讶,日本默不作声地并吞华北,它这种肆无忌惮的侵略竟被英国老练外交忽视为微小事件。”
远在五十年以前泰戈尔的著作就被介绍入中国。他的文艺思想和社会理论对中国的知识界中的某些人有过一定的影响。由于泰戈尔是一个复杂而又矛盾的人物,他的思想发展曾经有过一个自我痛苦的斗争过程,同时由于中国资产阶级的各个阶层以及封建余孽怀着各种不同的目的去扩大他某一个方面的影响,因而他的思想在中国的反响是不同的。中国的封建军阀和复古派大力宣传他封建的宗法思想;东方文化派故意抹去泰戈尔要求东方人民摄取世界进步文化的积极作用,把他比之于中国的封建遗老辜鸿铭;玄学派一笔勾去他哲学思想中的积极的因素,专门宣传他的宗教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者极力鼓吹他的抽象的人性论。例如梁启超说:“在泰戈尔的人格和诗中,可以找到表明绝对的爱和绝对自由的原则。”可是泰戈尔并没有把这个原则实行于人民的敌人方面,他曾说:“对于那些不爱人民的人是很难发出爱的感情来的。”
从上面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泰戈尔的哲学从整个看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的理论。但在他的庞大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体系中包含着某些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因素。在他的宗教气氛极浓的神学说教中可以找到某些科学的观点。他的认识论具有复杂矛盾的性质。泰戈尔社会理论的积极方面是在于他的反帝、反封建、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泰戈尔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历史人物,他的世界观中的矛盾,不单是他个人所具有的,而是他所处的时代、社会条件、历史传统等的反映,这些东西曾经决定了在长时期内印度民族解放运动和社会改革运动中印度民族资产阶级的精神状态。他对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视,对于中国人民的友谊,中国人民将永志不忘。




推荐阅读:

本·琼森诗3首

郑浩承诗3首

查尔斯·西米克诗3首

大卫·圣约翰诗4首

托马斯·哈代诗12首

查尔斯·西米克诗14首

艾吕雅诗10首

黛博娜·艾泽诗13首

米罗斯拉夫·赫鲁伯诗3首

托马斯·默顿《沉默中》

瓦尔兹娜·莫特《访客》

达尔维什诗5首

艾吕雅诗17首

查尔斯·西米克诗18首

赫塔·穆勒诗9首

穆罕默德·达维什诗4首

苏珊娜·罗伯茨诗4首

瓦尔兹娜·摩尔特诗3首

西尔维亚·波恩《突然一击》

伊凡娜·米兰科维诗3首

索德格朗诗13首

黛博拉·艾泽诗26首

道格拉斯·邓恩诗6首

塞弗尔特诗6首

加西亚·马尔克斯诗3首

法罗赫扎德诗3首

罗伯托·胡亚罗斯诗5首

路易丝·格鲁克组诗3首

乔治.鲍威林诗12首

玛格丽特·罗斯诗10首

布尔·辛莱尔诗10首

迈克尔·翁达杰诗6首

塞弗尔特诗4首

约尔根·加斯里尔维斯基诗3首

奈兹瓦尔诗4首

瓦特·兰德《Istrovewithnone》

米沃什诗13首

萨福情诗选34首

琵雅·塔夫德鲁普诗3首

斯地格·拉尔松诗2首

西奥多·罗特克诗6首

卡特琳娜诗2首

安娜·哈尔贝里诗3首

金惠顺诗3首

罗斯玛丽·多布森诗20首

马克因·斯威特里茨基诗14首

库什涅尔诗8首

金惠顺诗6首

爱尔德里特·隆德恩诗5首

塞尔努达诗3首

约翰·厄普代克诗2首

西奥多·罗特克《插枝》

玛丽·施比斯特诗7首

曼德尔施塔姆诗6首

简·凯尼恩《征战忧郁》

勒内·夏尔诗20首

乔治·塞菲里斯诗14首

奈莉·萨克斯诗15首

安娜·斯沃尔诗16首

杰克·吉尔伯特诗选18首

曼德尔施塔姆诗12首

简·凯尼恩诗18首

勒内·夏尔诗14首

勒内·夏尔《三十三个片断中》

勒内·夏尔诗8首

勒内·夏尔诗4首

勒内·夏尔诗8首

埃德温·阿灵顿·罗宾逊诗4首

简·凯尼恩诗10首

朱迪丝·赖特诗10首

曼德尔施塔姆诗3首

曼德尔施塔姆《列宁格勒》

茨维塔耶娃诗2首

普希金诗6首

普拉斯诗4首

安妮.卡森诗7首

茨维塔耶娃诗38首

茨维塔耶娃诗5首

涅克拉索夫《诗人与公民》

普希金《自由颂》3个译本

普希金《安德烈·谢尼埃》

普希金诗12首

乔治·西尔泰什诗9首

切斯瓦夫·米沃什《诗论》

玛丽娜·茨维塔耶娃《山之诗》

塔尔科夫斯基诗13首

茨维塔耶娃诗4首

茨维塔耶娃诗6首

茨维塔耶娃诗9首

帕乌拉·伊诺德尔诗4首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羽化而登仙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