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禅大智慧:出家要清闲 ▎身是菩提树 ▎菩提本无树 ▎佛法在世间(禅诗 拾得 神秀 慧能)

吴言生 辛鹏宇 音流瑜伽研究
2024-09-02

寒山拾得指月图 望月玉川作品 十九世纪 江户时代后期 挂轴 绢本彩绘 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收藏


“如人以手,指月示人。彼人因指,当应看月。若复观指以为月体,此人岂唯亡失月轮,亦亡其指。”《楞严经》



佛禅大智慧:出家要清闲 ▎身是菩提树 ▎菩提本无树 ▎佛法在世间(禅诗 拾得 神秀 慧能)

 

编者按:转载此文谨供参考,文中观点不代表公众号意见。

 

 

出家要清闲

 

〔唐〕拾得

 

出家要清闲,清闲即为贵。

如何尘外人,却入尘埃里?

一向迷本心,终朝役名利。

名利得到身,形容已憔悴。

况复不遂者,虚用平生志。

可怜无事人,未能笑得尔。

 

【作者】

 

拾得,唐代著名诗僧,与寒山为友。

 

【译文】

 

出家的人心境贵在清闲,

清闲才是最为难能可贵。

为何在红尘外的出家人,

心又回到喧嚣的红尘里?

一向迷失了出家的本心,

整天到晚被名利所役使。

纵使得到了喜爱的名利,

容颜却已苍老心力俱疲。

何况没有追到名利的人,

更是浪费了一生的心志。

可羡的是那见性解脱者,

什么人也都不能嘲笑你。

 

【禅意】

 

这首诗对出家人迷失本心、追名逐利的现象痛予针砭,有很强的现实警示作用。

 

佛教所说的出家,小而言之,是指身心俱出家;大而论之,能出三界、出轮回之家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出家人。

 

出家的情况,可分为四种:一、心出家身不出家,这指的是在家学佛的一类人,虽然现俗人之身,但皈心佛法,不恋红尘。二、身出家心不出家,指的是虽然身体上出家了,但心里对于名闻利养仍然割舍不 下。三、身心俱出家,这是真正的修行人,历史上高僧大德属于此类。四、身心俱不出家,指在家的俗人对功名利禄孜孜以求,难以放下。

 

这首诗说的是身出家心不出家的人。这些“出家”人,实际上是玷污了佛门的清净。

 

“出家要清闲,清闲即为贵。”出家,就要过一种清闲的、能够修心养性的生活,清闲对于出家人来说最为可贵。唐代百丈怀海禅师制定的《丛林守则》二十条中,第一条就是“丛林以无事为兴盛”。只可惜,这种可贵的清闲,在很多心性不净的出家人那里早已失去了。

 

“如何尘外人,却入尘埃里?”为什么出家人失去了这份清闲,为什么出家人还要迷恋名闻利养,掉进红尘俗事之中?这种现象,从古到今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让人感慨不已!

 

“名利得到身,形容已憔悴。况复不遂者,虚用平生志。”可叹这些迷恋红尘的出家人,即使得到了梦想中的名利,也早已年老体衰、形容枯槁。更何况,那些出家还志求名利却又没有得到的人,岂不是白白浪费了一生的志向!

 

“可怜无事人,未能笑得尔。”可怜,是可敬的意思。无事人,就是没有沉溺在世俗红尘中的人,是明心见性的解脱人,是真正的出家人, 只有这类人才值得尊敬。因为他们不为名利所驱使,不受世俗所烦忧, 真正超脱生死,这是出家修行的至高境界。

 

这首诗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当今的出家人中,固然有舍身求法的精进法师,甚至有大乘菩萨再来之人,但是,尘缘未尽、追求名闻利养 的“出家人”,又何尝是少数?衷心地希望这些出家人能真正出离六道轮回之家,出离名闻利养之家,真正把心思用在修行办道上,这样,中国僧材的素养才能真正地有所提升。

 

 

身是菩提树

 

〔唐〕神秀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作者】

 

神秀(?—706),汴州尉氏(今属河南)人。中国禅宗北宗的开创者。少习儒学,博学多闻。后出家,师事禅宗五祖弘忍大师,深得器重,被尊为上座。弘忍圆寂后,在湖北荆州玉泉寺弘法。九十多岁时奉诏入京传法,为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所尊崇,时称“三帝国师”。他在北方主张渐修禅法,被称为“北宗六祖”。

 

【译文】

 

身体如清净菩提树,

心灵如明亮妆镜台。

要经常把它来擦拭,

莫让它沾惹上尘埃。

 

【禅意】

 

五祖弘忍为了选拔接班人,让门下众徒各作一偈。神秀写成此偈, 成为北宗禅的标志。禅宗史上说北宗主渐修,影响最大的就是这首诗。

 

“身是菩提树”,菩提树是一种常绿乔木。相传释迦牟尼在菩提树下获得觉悟。这句是说身体是修炼的基础,所以要好好持守戒律。一个沉溺于欲望的身体,很难承载一个安宁纯净的心灵。

 

“心如明镜台”,明镜台就是梳妆台。梳妆台上放着镜子,所以称为明镜台。爱美的女性会把梳妆台整理得干干净净,一尘不染。这里比喻没有灰尘污染的心。意思是要像保持明镜台的清净一样,来保持心灵的清净。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用什么来净化我们的身心?污染我们身心的灰尘是贪、嗔、痴三毒,所以要用戒、定、慧三学来净化三毒。佛教说:“勤修戒定慧,对治贪嗔痴。”要不断修习戒、定、慧三学,来净化我们的生命。净化了尘埃的生命,就是纯净的生命,觉悟的生命。修行的关键在于修心,所以要经常擦拭明镜台,在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接触到六尘时,不要被色、声、香、味、触、法所污染,就是“莫使惹尘埃”。可见,要想成佛作祖,必须刻苦修习,方可修成正果。这就叫:“勤修戒定慧,对治贪嗔痴。”但这个过程,是相当艰难的,用禅宗的话来说,就是“生处变熟,熟处变生”。“生处变熟”,是把过去熟悉的贪、嗔、痴尽量拂拭掉,这是“难舍能舍”。“熟处变生”,是把过去陌生的戒、定、慧尽量来实行,这是“难行能行”。这种修行的方式,也叫做“逆水行舟到源头”,逆着贪、嗔、痴之流而上,打破我们思维的惯性,回到纤尘不染的生命源头。

 

这首偈子通过形象的比喻,把长期的、不间断修行的重要性揭示了出来。为什么要坚持长期的、不间断的修行?因为“凡夫”就是“反复”, 所以长期的、不间断的修行就显得尤为必要,这就是这首偈子的深刻意义之所在。但纵然是这么好的一首偈子,弘忍看了之后,认为神秀的修行也只是到了门坎,还没有登堂入室,就没把衣钵传给他,而是传给写了另一首偈子的慧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菩提本无树

 

〔唐〕慧能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

 

【作者】

 

慧能(638—713),亦作惠能,岭南新州(今广东新兴县)人。幼年丧父,家境贫寒,以卖柴为生。出家后师法禅宗五祖弘忍大师,后得衣钵,为南宗禅开创人,世称“禅宗六祖”。其传法的法语被弟子整理为《坛经》,成为禅宗最重要的经典著作之一。

 

【译文】

 

菩提树哪里是真的菩提树,

明镜台哪里有真的明镜台?

本来就没有个实在的东西,

哪里还会沾染上什么尘埃!

 

【禅意】

 

神秀的偈子写在僧院南廊的壁上。当慧能听人念诵此偈后,认为神秀的主张还没有达到佛的境界,难以成佛,于是请人也在南廊壁上代自己书写一首偈子。这首偈子与神秀偈针锋相对,体现了慧能“一切法

 

空”的“顿悟法门”,成为奠定南宗禅宗旨的理论基础。弘忍见了这首偈子,知道慧能的悟性高于神秀,就把袈裟传给了慧能,慧能遂成为禅宗六祖。

 

“菩提本无树”,我们的身体是地水火风四大要素组合而成的,是色受想行识五蕴和合而成的,是父母精血因缘所生,哪里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身体可得?

 

“明镜亦非台”,明镜台也是各种因缘组合的产物。我们的心是妄念相续,生生灭灭,虚幻不实,哪里有一个真实的东西呢?

 

“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我们的身体、心念,都是时时变化, 念念迁流,了不可得的。既然如此,哪里还会沾惹上什么外在的尘埃?正所谓:狂心歇处即菩提,一念回心便到家!是啊!“渌水本无忧,因风皱面;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一旦参透了“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尘埃”,生命立即回归到了净裸裸、赤洒洒的本地风光,本来面目。

 

神秀的偈子重点在用,在教我们怎么修行用功。但是,用渐修的功夫,去污除秽,是求道的境界,不是悟道的境界。而慧能的偈子则是证悟到了大乘佛法的空性,证悟到了空性的体。神秀的偈子是深深海底 行,是“万行门中,不舍一法”;慧能的偈子是高高山顶立,是“实际理地,不受一尘”(《沩山语录》)。

 

神秀的北宗禅,是修行下手的方便法门;慧能的南宗禅,是顿悟成佛的向上法门。两者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各有千秋,影响深远。

 

 

佛法在世间

 

〔唐〕慧能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译文】

 

真正的佛法存在于人世间,

不能离开人世去追求觉悟。

离开人世去追求菩提大道,

就像在无角的兔头上找角。

 

【禅意】

 

“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一提起佛,很多人觉得它就是深山古寺中的晨钟暮鼓、青灯黄卷,与我们的工作、生活没有关联,实则大谬不然。佛经上说,诸佛菩萨,不是在天上成佛,而是在人间成佛,就是说修行要在人间,觉悟也要在人间。离开了世间,佛法就成了空中楼阁。释迦牟尼佛应世说法,就是要教化世间、净化世间,使有着缺陷和烦恼的世间,变成圆满清静的人间净土。

 

慧能之前的中国禅学注重小乘方面,追求与世间完全不同的解脱境界。慧能之后的南宗禅,注重怎样在现实世界中获得佛教真理,认为仅仅局限于读经、坐禅等方式,并不能真正开悟。要想真正开悟,反而要

 

在日常生活中去体会,离开世间去追求所谓的觉悟,是不会有结果的。这一思想,成了中国禅宗的基本思想。近代太虚大师倡导“人间佛教”运动,主张佛法要化导人世间、改善人世间,成为当代中国佛教发展的方向。当代高僧净慧长老提倡“生活禅”理念,就是慧能大师的思想在中国当代的继承和弘扬。

 

摘录自《佛禅大智慧:禅诗名篇一百首》 作者:吴言生 辛鹏宇

 

佛禅大智慧:吾心似秋月 ▎重岩我卜居 ▎嗔是心中火(诗僧 寒山诗三首 )


佛禅大智慧:欲得安身处(寒山)


佛禅大智慧:空手把锄头


佛禅大智慧:有物先天地


01 菩萨行品第十一 ▎02 ...▎03 ...▎04 ...  ▎05 ... ▎06《维摩诘经讲记》第11品 菩萨行


白话《楞严经》卷三


最具佛性的树:菩提


走近唐代诗人寒山


为什么是寒山?


1960s:美国禅宗热潮


木心谈“垮掉的一代” (上)


木心谈“垮掉的一代” (中)


木心谈“垮掉的一代” (下)


《禅的行囊》全集


惠能——背水砍柴的禅宗祖师


诗与禅:鸟鸣山更幽


弘忍及记述其禅法的《修心要论》


先修禅还是先修密?~南师故事一则


维摩禅祖师——傅大士的故事


话说禅宗历史一大公案——读《神会和尚遗集》志感


禅意的新继续:日本当代茶具探访 (多图)


佛学典故:头上安头|附:洛浦元安禅师悟道因缘


《禅海微澜》《恒河大手印》《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全集


禅宗资料汇总(一) 《定慧初修》全集


《禅宗六祖与中国理学》《禅话》《南禅七日》全集


《坐禅》《坐禅问答录》全集


日本禅宗故事 (全集)▏有禅意的小故事(全集)


弘一法师: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


白话《楞严经》卷二


佛学典故:回光返照


起愿即是道 四大佛教名山《寺院映现的中国》


话拂尘《退士闲篇》


拄杖、禅杖和锡杖


中国古代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创立律宗的盲人高僧(上)


中国古代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创立律宗的盲人高僧(下)


中国古代高僧:一行——最早测量地球大小的密宗高僧


法藏——华严宗的创始人


古代高僧:义净——玄奘之后最著名的唐僧(上)


古代高僧:义净——玄奘之后最著名的唐僧(下)


古代高僧:玄奘——不畏艰险取经天竺,传播佛教饮誉华夏


智顗——创立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的智者大师


鸠摩罗什——两朝皇帝发兵万里掳请而来的译经大师(下)


鸠摩罗什——两朝皇帝发兵万里掳请而来的译经大师(上)


法显——渡流沙凌沧海 第一次西天取经的高僧(下)


法显——渡流沙凌沧海第一次西天取经的高僧(上)


古代高僧:安世高 ▍朱士行 ▍佛图澄


东汉二高僧:摄摩腾尊者  竺法兰尊者


唐太宗与佛教


盘点去过弥勒内院的几位高僧的故事




*          *




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一 )


实修技巧严选 合集(一)


灵性故事严选 合集一


实修理论严选 合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汇集(一)


《卡比尔诗选》全集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 故事集(一)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视频) 故事集(二)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晨间谈话》全集


《巴巴.吉传》全集 附:巴巴•吉故事三则


《明师》《生命的轮回》《死亡之谜》《人 !认识你自己》全集


《修行的完美七要》《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全集


《灵性的芬芳》《素食人生》《神秘主义的秘密》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Sant Mat 关于 证知 教导汇集


巴巴.萨万.辛格:关于Sant Mat 的净土思想(1-5)


圣者的哲学 (上)


圣者的哲学 (下)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光明体 教导汇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专注 教导汇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境域 灵境 教导汇集


┅┅


《超脱-跟随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去修行》全集


重发:《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全集


《与尤迦南达的对话》(全集)


来自苏非的教导(一)


来自苏非的教导(二)


苏非的故事(一)


《鲁米诗选:爱的火焰》全集


《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全集


┅┅


那些实修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静老说的话》全集


《坐禅》《坐禅问答录》全集


《缁门崇行录浅述》


《禅宗六祖与中国理学》《禅话》《南禅七日》全集


《花出青嶂》选章  《和颜爱语》全集


禅宗资料汇总(一) 《定慧初修》全集


《禅海微澜》《恒河大手印》《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全集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略论明心见性》《证悟与神通》《成佛的诀窍》《参禅日记》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唯识与中观》全集


《竹窗随笔》全集一  《金刚经说什么》全集


《七十空性论》今诠  ▎《心经》略说  ▎《楞严经》解读


┅┅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全集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补遗篇(全集)


日本禅宗故事 (全集)▏有禅意的小故事(全集)


《海奥华预言》《 地球守护者》《看见真相的男孩》全集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濒死体验(NDE) 濒死经历案例汇集 (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一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二


《入门-古埃及女祭司的灵魂旅程》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空谷幽兰》全集


《禅的行囊》全集


《寻访终南隐士》全集


《密勒日巴尊者传》全集


濒死体验:《天堂的证据》全集


日本百岁老人的智慧:《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全集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集


《八万四千问》全集 宗萨仁波切


《藏密心要十讲》全集


《甚深内义》全集


《灵心小史》全集


┅┅


《从修炼的角度讲述一切神秘现象的原理》全集


《老子他说》(全集)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我说参同契》全集(上)


《我说参同契》全集(下)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丹道见闻录》《庄子现代版》全集《丹道法诀十二讲》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一)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二)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三)


《方术纪异》全集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