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白话《楞严经》卷四

雪中桃花即景  摄影:爱之莲



白话楞严经

 

荆三隆 邵之茜 注译

 

编者按:在《楞严经》中,通过著名的“七处征心、八还辨见”,佛陀问的是心性(或空性、佛性)在哪里?算是佛教显宗关于“心性”的比较明显的语言引导,之后或许还伴随着实修的指导(类似禅宗的传心印、大圆满彻却之直指),但《楞严经》中并没有记载。

 

所谓“心性”、“空性”,用通俗的语言表述即:存在于万事万物(包括人类)背后或内在的“那个”(“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出”的那个“万能的力量”)。以此通俗话语,再看佛陀对阿难对话,或许比较容易理解。

 

 

这时,十大弟子之一的富楼那,其母名叫弥多罗尼子,在大家之中从座位上起来,袒露着右肩,右膝跪着地,将手掌合于胸前恭敬地向佛陀问道:“有广大威望和德行的世之尊者,善于为众生灵们,陈述演讲至高的佛教真谛。您常推举在讲解佛理时,我是说法第一。但今天听您精微美妙的传播佛理的声音,犹如耳聋的人,在百步之外聆听蚊蚋的嗡嗡之音。根本连蚊虫的外形都看不见,如何能听到声音呢?您虽然宣讲得明确,使我排除了迷惑的妄心,但仍然未能详尽地领会万法唯心的义理,并理解真谛的究竟,从而达到没有疑惑的境地。世人之尊,如阿难这些弟子,虽然已经悟到人本自空,但烦恼习气并未彻底断除。我们在法会中证得无烦恼境界的信徒,虽然尽除了各种烦恼之心,但今天听您所说的佛门真谛,还有曲折迂回似的疑问和追悔之心。世之尊者,如果那世上的一切形态,如六根、六尘、五阴(蕴)、十二处、十八界等,都本自包藏着清澄明净,又何以忽然生出山河大地,各种现象形态呢?且依次变迁流动,如冬去春来终而复始。还有您说地、水、火、风,本性圆满融合,遍及世界,清澄而永驻。世人之尊,倘若地的本性遍及世界,又如何能容纳水?水性遍及世界,则与水不相容的火就不会产生,又为何明确说水与火二者的本性,都遍及虚空,相互不毁灭呢?世人之尊,地的特性有形状,有屏障阻碍,虚空的特性无形畅通无阻,为何二者都遍及物质世界?我不知道这其中的义理所在。期望佛祖,宣扬流传大慈悲之心,解开我心中如蔽日的浮云,为大家解除迷惑。”富楼那问完后,五体投地,敬仰地渴望佛陀,发无上慈悲教诲信徒。

 

这时佛陀告诉富楼那,及其到会的修行到烦恼不生和戒定慧三学圆满,修证到无学果位的阿罗汉说:“我今天为到会的信徒们,普遍地宣讲殊胜义理中真实形态的本质性问题。使你们在法会中,在定学中定性于听法和闻法而信修证的人,以及所有没有领悟人、法两者皆空,发心向上乘修证的阿罗汉,都获得佛乘静寂,心不生不灭的境地,是真正澄静的修行之处。你们现在仔细聆听,应当为你们解说。”富楼那等信徒,崇敬佛陀的法理,安静地听讲。

 

佛陀说:“富楼那,如你所讲的,人本自包藏着清静的本性,为何忽然产生出山河大地的事物形态呢?你平常不是总是听我讲解,本性是觉悟美妙明净的,心本自静寂澄明的吗?”

 

富楼那说:“是的世人之尊,我常听您宣讲这个义理。”

 

佛陀说:“你说觉悟明净时,是心性本自明净,就称之为觉悟,还是本性不明净,后来觉悟就叫做明净觉悟呢?”

 

富楼那回答:“若心性不需要除垢尘而明净,就称为觉悟,那么就无所谓明净自性了。”

 

佛陀说:“如果说不觉悟,就无所谓明净了,那么人之心性就本自不明净、觉悟。如果本自不觉悟,也无所谓不明净了。而不明净就不是心性本自觉悟澄明的了。自性的觉悟必明除垢而明净,是妄想心念要化尘垢为明净觉悟。本自的觉悟不是刻意而为后的明净,因为要明净而在心中确立了净化认识。这净化认识的确立就是妄念,产生了你的能化垢为净的妄想心念。在本无不同的心中产生了异样的心念,如光焰升起各种见解,不同的认识形成了区别,从而确立了相同的见解如空间。相同的虚无空间和不同的现象形态就生发明确起来,因此又确立了人们的形态如高矮胖瘦的不同和对此认识的相同。如此则心绪纷扰不宁,相互作用产生思考心劳,心劳形成就有了欲念,自我的形成则自心之性浑浊不静,产生取之不得、爱之不舍的种种烦恼,变化形成世界的万有形态,不变的就是安静的虚空。虚无的空间是相同的,万物不同的世界是有差异的。人们心性本自净无相同和不同的区别,却由心造作了物质和精神、意识的一切现象。

 

“觉悟明净的心性有了同之空与不同的浑浊昏暗的妄念,相互作用而动荡就产生了风吹不息的形态,并执有和维持着一切现象的形态世 界;因为空间的同与妄念产生的摇荡之风,而坚持明确建立与其不同障碍,认为金属是明确可以建立起的坚固形态,从而就有金属的环绕保护维持着一切国土;由坚决持有的妄想认识形成了金属宝藏,与动摇的妄念风尘生出相合,金属与风力相互摩擦,产生了变化无常的火焰和光芒;明亮的金属能产生滋润湿气,在火焰和光的蒸腾下,从而就有水的环绕,蕴含着世界。

 

“火升腾而水下降,相互发生,形成了坚硬的事物形态。低湿的汇成大海,干燥的形成陆地、沙丘。由于水火生发的道理,在大海中常有热焰升起;在陆地上有江河奔流不息。在水的力量不及火力的地方,凝结成高山,所以山石撞击就形成火焰,山石融化就成为岩浆;土地之力弱于水力之地,就生长出草丛树木,所以草木遇火就烧成灰土,扭曲绞压则有水出。交替的妄念产生了各种现象形态,形成了产生一切现象的原因,以地、水、火、风为因缘,使世界日升月落,相互接续不断。

 

“还有富楼那,迷惑的无明妄想不是其他原因,在于执意地要觉悟和明确事物。这种妄想心一经确立,就不能逾越所谓的明确事理。正是以现象形态为因缘,所听不出于声外,所见不超出各种现象。从而有 色、声、香、味、触、法,这六种妄想形态产生。于是本自清澄之心分为所见、所听、所闻、所尝、所触觉、所知道。由相同的业缘相互纠缠,经过结合、分离、生成、演化。由所见所明白的形态引发,明确了见解认识并形成了欲想。所见不合就排斥,所见相同形成爱恋。由身心交流的爱欲成为种子,经接纳后成为人的胎体。性爱的引发生成,吸引有共同业的人结合。从而在各种条件的促成后,由七日结胎、十四日形成胞体、二十一日以后形成肉体。这一由爱欲的亲缘,结合后的增上 缘,生长时的所缘缘在由胎而生、由卵而生、由湿而生、由化而生的四种生长方式中,各随其所感应的业力即各种条件产生出来。卵生是由专注的想法如鸟孵化,终日不离而生成,胎生如人主要以情欲为基础才具有的,湿生的如虫则以相结合后的湿度和温度应运而生,化生的,则由业缘而生成。情感与思念的结合和产生,相互变化更迭。都随其所具有的前业之因,逐一显现或飞跃而为人、升入天界,或沉沦而堕入畜类。正是以其各自的业缘、条件,各种生物之相生生不息,相续不绝。

 

“富楼那,想念和爱欲共同结合,使爱之妄念不能脱离,使世间的父、母、子、孙,代代衍生不断,这是以欲望和贪爱之心为根本的。贪恋和爱欲的共同滋生,贪婪就不能休止,所以各种世间由卵生、化生、湿生、胎生的生物之间,物竞天择,相互间弱肉强食,这些都是以杀戮和贪婪为根本的。从而如人食羊,羊化为人体之血肉,人死后滋草木为羊吃,或随业缘羊托生为人,人为羊,如此乃至于十类众生即胎、卵、湿、化,若有想、若无想,若有色、若无色,若非有想、若非无想之间。在生死转换之中,互相残杀、吞食。这都由与生俱有的恶业而产生,无穷无际在未来的时空之中,是以掠夺的盗心和贪念为根本的。你欠了我一命,则还命,我欠了你的债,则还债,所以在这种因果相报的缘故中,历经千百次的劫难,在生与命的轮回中变化无常。你渴爱我的心,我怜惜你的色,在这种因缘作用下,虽经千百次的劫难,总处于难舍难分的纠缠之中。都是以杀戮、掠夺、淫欲这三种贪婪的妄念作为根本,因此而由前因致后果,相互延续不绝。

 

“富楼那,这上述三种错误的迷惑认识,相互延续,都是本净而染之心,自以为觉悟明白,明确并分别认识现象形态的妄念。因而引发了各种妄见的产生。使山河、大地各种事物形态,依次变迁更易。因此产生的本自虚妄不常的事物形态,周而复始,始终相续,永无止息。”

 

富楼那问道:“倘若这美妙的觉悟之心,本自美妙觉悟澄明,它和静寂的佛心一样不加一分也不减一厘。没有理由忽然之间产生了山河大地,各种不同的事物形态。您现在得到了美妙空灵明净觉悟,但山河大地等事物形态的遗留习气与烦恼迷惑,在何时会再产生呢?”

 

佛陀告诉富楼那说:“比如一个迷路的人,在一个地方,迷惑地把南方当作北方,这种迷惑是因为迷惑了才具有的,还是因为醒悟了才生出的?”

 

富楼那回答:“这个迷途之人的困惑,既不是因为迷惑了才有,也不是因为醒悟而产生。何以这样讲呢?因为迷本无根源,何以生迷?醒悟不是迷惑,何以因为醒悟产生迷?”

 

佛陀问:“这个迷路的人,在迷惑之时,忽然有位觉悟的人,指示出使他醒悟的方向。富楼那,你如何认为?这个纵然已经迷惑的人,在这个人们聚集的村落,还会再迷路不?”富楼那回答:“不会了,世人之尊。”

 

佛陀说:“富楼那,一切世界觉悟成佛的人,也是如此。迷本无根,本性毕竟是空。未染之前本无所迷,似有迷惑的感觉,觉悟了的迷惑,迷就消灭了,觉悟不产生迷惑。这又如有眼病的人,看见空中有花朵,当眼病好了,花也就会随之在空中消灭。若忽然有一个愚昧的人, 在他有眼病时见空中花,病好时空之花消灭的空中,等待空花再产生。你观察这人,是愚昧、还是智慧?”

 

富楼那回答:“空中本来无花,由于病而虚妄地产生了花的产生、消失。看见花朵在空中消灭,已经是颠倒了的错误。执着地等待空花的再生,这实际上是狂乱痴迷的人,又为何还要再问这个狂人,是愚蠢的还是智慧的呢?”

 

佛陀说:“正如你所理解的,又为何问我一切成就了佛的美妙觉悟的空寂明净之心,怎么还会生出山河大地的形态呢?再比如金矿,含有纯金,把纯金提炼之后,就不会混有砂石。这好比将木烧成灰,灰不再是原木了。一切证悟了佛果,已觉悟进入静寂境界的修行者,也同样如此,不再迷惑。

 

“富楼那,还有你所问的,地、水、火、风,本质特性是圆融无碍,遍及一切物质世界。但水、火的特性是相互排斥的。还疑问那虚空以及大地,都遍及世界,并不相互容纳。

 

“富楼那,比如虚空,本体是一无所有,但不会拒绝容纳一切现象形态的变化。为什么呢?

 

“富楼那,在这个现象界的空间,有日照就有光明,阴云密布就昏暗,风吹就有移动,雨后天晴则一片清新,云气凝结的阴天就浑浊,尘土飞扬就成为大气污染的沙尘天气,水清澄如镜就能倒映出万物。你是如何理解的呢?这些不同方式显示的现象,是因为日、云、雨、风产生的,还是虚空具有的?倘若这些现象是日、云、雨、风产生的。富楼那,日照之时,既然是太阳的光明,那么一切世界的空间,都应与阳光的色彩相同,同则无别又何以在空中还能见到一个圆圆的太阳?如果说是从虚空中产生了光明,空性不变应照自身而光明永照,何以在半夜,有云雾之时,不产生光明的照耀呢?应当知道,这光明不从日也不从虚空而出,但也不离开虚空和太阳。所见的现象本自虚妄不实,不能指出或陈述,就好比让空中之花再现,并结出空中之果,又何以反问其互相毁灭的意义呢?观察心性原本真实,是惟一美妙觉悟明净的。美妙觉悟明净之心,本自没有水、火等一切形态,但圆融一切,何以又问物质形态不相容纳呢?真实美妙觉悟明净之心,与空不拒一切的道理一样。你从虚空和光明去看,就有虚空和光明。从地、水、火、风,各种现象去看,就各有不同的现象出现;如果从一切现象去看,就有一切所观察的现象产生出来。怎么能一起显现呢?

 

“富楼那,好比一池碧水,中间显现出日影。两个人同在一起看水中,只有一个日影,两人分别向东西各去,则日影也随着两个人,一个向东,一个向西而去。一东一西各有一个太阳,可太阳本自一个,也没有准确地目的随人而去。不应当强辩说:这太阳只有一个,为何东西各行会变成两个?既然各有一日则有两个太阳,为何在水中时又只有一个呢?这样辗转分辨一或二的认识,是虚妄之心的计量,没有真实的凭据。

 

“富楼那,你以为各种事物、虚空的形态相互倾轧、争夺在人本自清静被包藏的心性中。但人本自包藏的清净心随缘于各种事物、虚空的变化,遍及世界。因此在心中随起风吹动、空澄明、日明亮、云昏暗的形态表现。众生灵产生了迷惑不解,违背了觉悟之心与各种现象融合,因此引发出各种事物的认识,具有了世间各种形态的认识。我是以美妙澄明既不灭也不生的心性来认识世界的,而本自包含的明净心,总是美妙觉悟明净的,圆满地普照着世界。所以在清净心中,一心能容万物,万物化为一心;一滴水虽小可见太阳之大,太阳虽大也可以显现在滴水之小中。清心在明净的境地,可以遍及十方世界。身心可以蕴含十方之无穷尽的空间。在一根毛发的末梢,可以显现出清澄的广大佛国;将身心于微尘之中,为信众现身心讲佛理。

 

“灭除了事物的妄有形态而融汇于觉悟之中,因此就引发出真实如意而来的美妙觉悟的明净心性。而且人本自包藏的心性是美妙圆满的。不是意念,不是空。不是地、水、火、风,不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是色、声、香、味、触、法六境,不是眼能见与所见的区 别,以至于不是人们所想、所理解认识的妄心。

 

“不是觉悟后的明净,也不是因妄尘生惑的无明,明净心与迷惑心都尽除,从而到由迷惑到老、到死的十二因缘都不是,也不是除尽老与死的迷惑。

 

“不是苦、集、灭、道四圣谛,不是智慧,不是得到了证悟,不是布施、持戒、忍、精进、定、智慧的六度,不是度彼岸的清静,同样也不是成佛,不是应当被供奉,不是正确地知道一切的正遍知,也不是广大清澄寂灭的境界。不是常、乐、我、净的涅槃四德,以至于不是在俗世和在法界的清净中。

 

“就是人本自包藏的原本明净美妙的心性。就是意识心、就是本自于空。就是地、水、风、火,就是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就是色、声、香、味、触、法六境,也是眼能见与所见的区别,以至于就是人们的所想,所理解的认识之心。

 

“就是悟之明和困惑,即觉悟之明和迷惑都尽除,就是乃至于老、死的执有,也是老与死意念的尽除,即十二因缘。

 

“是苦、集、灭、道四谛,是智慧、是得悟,是布施、持戒、忍、精进、定、智慧这六度,是度脱到彼岸的清静,同样也就是如来,是应供,是正遍知,是广大清澄寂灭的境界。是常、乐、我、净这涅槃四德,也就是都在俗世和在法界的清净中。

 

“是人本自包藏的美妙明净之心。脱离有和无,既是有又不是有。世间三界的欲有、色有、无色有的众生灵,以及超出俗世的声闻与缘觉的证悟者们,如何能以自己所知道的妄心来测度真实本质的无上智慧, 用世俗的语言,来表述佛陀正确见解呢?好比琴、瑟、箜篌、琵琶四种乐器,虽然能弹出美妙的乐曲,但如果没有巧妙的指法,是无法发出美妙之音的。你与众生灵们,也同样如此。如珍宝的觉悟真实之心,一切众生都是圆满无缺的。如果我加以指点,清澄的心海会倒映万物,引发光明。你哪怕只要稍微一起妄见之心,各种形态就会先后产生。这是由于不能勤奋追求无上的觉悟道理,渴爱于自我解脱的道路,得到一些收获就自满自足了。”

 

富楼那说:“我与您如珍宝般的觉悟圆满明净,真实美妙澄清之心,本无两样皆为圆满。但我从过去所尘染的从无始以来的妄想心出发,长久地在生死轮回之中。今天得以证悟圣明的大乘义理,但仍未深究其义。世之尊者,各种妄念皆尽灭,从而独步于美妙真实不变的境 界。想再问您,一切众生灵,是因何而有妄想心念,将自身美妙明净之性遮蔽,饱受沦陷于人生苦海的沉溺呢?”

 

佛陀对富楼那说:“你虽解除了对佛理的质疑,但心之迷惑并未尽除。我用世间现实存在的事,现在问你:你难道没听说在这个城里,有一位叫演若达多的人,在一天早晨,用镜子照脸,爱不释手地看头部, 眉清目秀。怨恨自己之头,却不能看见自己的面容。执意而生妄认为自己变成了鬼怪,没有目的地狂奔。你如何看,这个人是什么原因,使他无缘无故且发狂似的奔跑?”

 

富楼那回答:“是这个人心里发狂,再没有别的缘故。”

 

佛陀说:“心美妙觉悟明净圆满,本自之性,既然称之为虚妄不实,又何以有原因?如果真有原因,又何以称之为妄呢?自己的各种妄想心念,辗转生发,层层相因。从迷惑中积以成习,更加迷惑,所以历度人生劫难。虽然我阐发明示生迷之源,仍不能迷途知返。这迷惑的原因,是由迷惑于妄有而产生的。认识了迷惑之因而除灭虚妄的有,则妄念就无所依托了。如果并无妄有之念而生,又何须去灭除呢?得以证悟之人,如梦醒之时的人,讲述梦中的事物,心里即使是清楚明白的,又如何能用什么方法,把梦中的景物取给别人。何况本无因,从根本上并无所谓的实有。正如在城里的人演若达多,并无实有的原因,自己却恐怖地认为头会失去。忽然的狂想奔跑后,妄心息歇知头犹在,这并非是由外面得到了头。纵使是他的狂妄之心未歇,他的头何曾遗失过。

 

“富楼那,妄想不实的心性就是如此,何以有真实的因缘呢?你只要不随着妄念来区分各种本非实有的一切事物,不由前业之因造作今日之果,不随众生灵心中所有的妄有之念这三种相续不断的因缘。三种妄有的缘起了断,则生妄之心不再产生。这样你心念中的狂奔妄有之心,就自然歇息。这就是觉悟,是殊胜明净之真心,本自遍及世界,不从外面得到。何须凭借他人操苦,刻意去修行证得。比如有一个人,在自己的衣服之中,带着如意宝珠。自己并不知道和觉察出来,穷困潦倒地风餐露宿,到处乞讨奔走,虽然确实贫穷,但宝珠并未遗失。忽然有一智慧的人,指点显示出宝珠的妙处,心想事成,成为大富翁。这时才明白神奇的宝珠,不是从外面得到的。”

 

这时阿难,在信徒之中,向佛陀脚下叩拜后,起立对佛陀说:“世人之尊说杀生、盗窃、淫乱,这三种业缘断除,则生业之因也不产生。心中的狂想心念,若自然歇止。就是觉悟,不从别人那里取得。这就是由于因缘所致的道理是十分明白的,为何您又顿时舍弃了因缘呢?我从十二因缘的义理中,心中得以开悟佛理。世之尊者,这义理不仅和我年纪相当修悟到声闻果位的人,就是今天与会的十大弟子中的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以及智慧第一的舍利弗、解空第一的须菩提等,都是随从德高望重的婆罗门出家修行,听佛陀讲十二因缘后,发愿修行证悟佛果,得到成就断一切烦恼的佛果。今天您说觉悟不从因缘而生。那么,王舍城中的学者拘舍梨等修行者,认为一切事物是从自然而生的义理就成为最无上的真理了。期望您发大慈悲之心,开示和启发我们去掉心中的迷惑和困扰。”

 

佛陀告诉阿难:“这正如城里的狂人演若达多,他的狂性因缘,如果能得以灭除,那么不狂的心性,会自然而出。这是对因缘与自然关系,穷究其理而得到的结论。

 

“阿难,演若达多这个人,他的头本来是自然长在身上的。本自处于自然,没有常住的自然之性就不是自然了。是什么因缘,使他恐怖地认为头会遗失而狂奔?倘若头是自然的,由于照镜子的因缘而发狂。为何不自然而然地发狂,要有照镜子的因缘而产生遗失头的狂想呢?他的头并没失去,由照镜而生出的妄念而恐怖,头未曾有改变,何必凭借照镜子的因缘呢?说发狂是自然本有的,本来就有狂妄恐怖之心,那未发狂的时候,发狂的心性又潜伏在何处?如果说不发狂是自然的,那他的头本来无事,又何以会狂奔而走呢?如果知道头是本身存在的,就认识了狂奔是可笑的,那么因缘和自然的说法,都只是如游戏的论说。因此我说,区别、妄有、执着这三种缘断除就是觉悟心。觉悟心产生了,生灭不息的妄心就消灭,但这只是妄心的不生不灭。把生与灭之妄心彻底灭尽,才是无功即不刻意修悟的道理。倘若说有自然心,这就是讲自然心生而妄念生,心灭则妄念灭,这仍然是有生有灭的妄心。既无生也无灭的,才叫做自然。好比世间各种现象形态混杂组合,形成一个整体的事物,称为和合的特性。不是和合特性的,叫做本自如比的本然性。本然并非自然,组合、相和也不是因缘。将因缘与自然都剥离干净,把剥离和不能脱离都去除。这才是真实而非游戏的论法。

 

“觉悟的静寂境界,仍很遥远。你必须要经过长期辛勤的修行才能证悟。你虽然已能记忆背诵十方佛的十二部经,其中的清净美妙义理, 如恒河之沙不可胜数,但这只是有益于你的戏论罢了。你虽然在谈论、解脱因缘、自然时,讲得明白清楚,人们都称赞你是多闻第一。以你这样历经劫难,长期经过博学多闻熏陶学习的人,也未能免除摩登伽女的诱惑,为何必须有待于我楞严神咒之力解脱。使摩登伽女心中的淫欲之火立即熄灭,证得修悟烦恼之果。在佛理之中,成就精进业果。使贪爱之河干枯断绝,也使你得以解脱欲念的迷惑。因此说阿难,你虽经历劫来记忆背诵我秘密精妙庄严的经典,却不如用一日之功修习断烦恼、去妄念的法门,远离世间憎与爱所带来的两种苦难。如摩登伽女,过去为卖淫女,由于神咒之力消灭了她的渴爱欲望之心,在修持佛法中,名字叫性比丘尼。她与我弟子中以密行第一闻名的罗睺罗的母亲耶输陀罗, 共同领悟了过去的因缘,知道了历度生死的原因,是由贪想爱恋而生的苦难。在一念之间醒悟熏染修行断烦恼的善业,从而或者得悟以脱出人生烦恼的纠缠,或者蒙受佛的授记以成佛果,为何你现在还在自我欺骗之中,仍停留在所观察、所听闻的妄有上呢?”

 

阿难及与会的信徒,听了佛陀的指示和教诲,疑惑得以消除,从心里领悟了事物的真实形态本自于空。身心都轻松安详,得到了从未有过的欢乐。阿难又一次流下悲痛的眼泪,在佛陀脚下五体投地后,跪着两手相合于胸前对佛陀说:“无上的有大悲悯之心清净的佛祖,善于开导我困惑的心。用各种因缘,各种方法以便于提示奖励信众,引导沉沦和冥顽不灵的人们,度脱于苦海。世之尊者,我今天虽然承蒙您讲述佛理,知道真实包藏的本自美妙觉悟的明净心,遍及世界,包含并孕育着一切地方,是清净如珍宝似的庄严美妙觉悟的佛国。您还责备我只是博学多闻是无功之劳,不及修悟佛法。我现在好比在旅途中的漂泊之人,忽然蒙受您赐给的华丽屋室,虽获得了宽大宅院,却因不得其门而未入。期望佛陀不舍弃大悲之心,指示我们与会者中蒙昧之人,抛弃小乘的独修,最终获得佛果,入于无余涅槃生灭皆无的境界,归于本自澄清的心境之路。怎样使未断烦恼的修行者,用什么方法才能降伏烦恼与以往的攀缘妄念,得以掌握修行的根本方法,进入佛陀正确的知识和见解的境界。”话说完后,又五体投地叩拜佛陀,在会上的信徒们都专心致志,等候佛陀悲悯的教诲。

 

这时世人之尊,哀悯在会中修行到缘觉和声闻果位的证悟者,对于仍未觉悟到自在境地,及其为将来佛陀寂灭之后,在佛法衰落时期的众生灵,启发觉悟之心,开导他们到无上的美妙修行之路。宣讲和指示阿难以及到会的信众:“你们决定发愿修证,佛法中的精妙禅定,不生疲倦之想。应当明确发愿证悟的初心和两个决定性的义理。什么是发心要明确的两个有决定性的义理呢?

 

“阿难,第一个有决定性的义理是,你们如果要舍弃声闻、缘觉的境地,修大乘的觉悟境地,进入佛的认识,应当审视观察当发心证悟时,与得到证悟之果位的觉悟之心是相同或不相同?

 

“阿难,如果发心证悟之时,是以生灭之心作为修行的根本,想求证佛境界的无生不灭的境界,是不可能达到的。根据这个道理,你当清楚地观察一切现象形态的世界,可以造作形态的事物都是不断变化和消亡的。

 

“阿难,你观察世上的一切物质形态,哪有不坏灭的?但始终没听说虚无的空间会坏灭。为什么呢?空不是可以造作的,所以由始至终都不会坏灭。在你身体之中坚固的骨骼是地的属性,滋润潮湿的血液是水的属性,温暖的体温是火的属性,运动摇荡的呼吸、吐故纳新是风的属性,由这四大属性地水火风,纠缠身心,分解了你本自清湛圆满美妙觉悟的明净之心。表现为能看、能听、能感受、能观察。从始至终由妄心生成色、受、想、行、识五种相互交叠的浑浊心念。何以为浊呢?

 

“阿难,比如清水,原本是清洁的。由于混入尘土泥沙,这些本质滞留妨碍之物,清净受到阻碍。清净与滞留污浊,从性质上是不同的。有人,把尘土投到清水之中。尘土失却了滞留固体的阻碍特性,水也失去清洁的本性,显得浑浊不清,这就叫做浊。你的浊有五种,其变浊之理,也和投土于清水的道理相同。

 

“阿难,你看虚空遍及世界。空与看见不能分别。空有现象但没有自体,见有作用但无感觉。空与所见相互交织,就形成妄有的各种现象。这是第一重浊,叫做劫浊。你的身体糅合了地、水、火、风这四种形态构成。具有了看见、听见、感觉、认识,各种生理现象在身体上滞留显示出来。由水、火、风、土即血、温度、呼吸、骨骼的组成,使身心产生了感觉和认识。身与心相互交织各种妄念就生成了。这是第二重浊,叫做见浊。还有你的心中形成的记忆、认识、所背诵学习的技能。

 

在心性中引发出各种知识和见解,容纳并显现出色、声、香、味、触、法种种现象形态。离开了色、声、香、味、触、法这六尘则没有什么物质形态了,离开了感觉认识也就没有什么心性的生发了。心性中生发的各种形态并织,妄想的一切现象就产生了。这是第三重浊,叫做烦恼浊。还有你从早到晚,妄念彼灭此生永不停息。把所知、所见总想永远保留,长驻人间。但业缘总是常常在变迁之中,长留与短暂这相互矛盾的心念交织在一起,人们妄想之心就产生出来。这是第四重浊,叫做众生浊。你们所见所闻,本来没有什么不同的特性。由于各种现象的隔离,从而产生各种不同的形态。本性中相互认知,在运用上相互背离。同体而用途的变异,失去了准则。各种形态与生理所觉相互交织而妄想生命的组成。这是第五重浊,叫做命浊。

 

“阿难,你现在要想在看见、听见、感觉、认识上,返回来契合心性如实而来的,本自常、乐、我、净的境界。应当先选择对于死与生根本原因的领悟,依据本自不生不灭,圆满清湛的心性来成就修证。以本自包含的清湛心回旋虚妄不实的生与灭的见解,再回归本自觉悟的心性。得以领悟本自明净觉悟,不生不灭的自性,作为初发修证的境界。然后才能圆满成就佛果境地的修证。比如要澄清浊水,要先把水贮存在静止的器皿里,使水静静地深沉不动,沙土自然会沉淀,清水就出现在眼前一样,叫做初步降伏了六尘而生的烦恼心。去掉泥土得到纯净之水,叫做永远断除从根本上的心本净而尘染生迷惑的无明。去无明之六尘浑浊使纯净的心性显现,一切妄念变化显现出澄清无染,不会再为烦恼所迷惑,合于永寂静清净美妙的品德。

 

“第二个有决定性的义理是,你们必须发证悟之心,在自觉觉他的大乘觉悟之路上萌生广大的勇猛奋进心愿。下决心抛弃只自觉于己的执有形态。应当审慎详尽地考察产生烦恼的根本原因,是从无始以来的妄想习气引发滋润而产生的,谁造作的业果就会由谁来承受。

 

“阿难,你修证觉悟之法,如果不能审视观察产生烦恼的根本所在,就不能认识虚妄不实的眼、耳、鼻、舌、身、意与所生的色、声、香、味、触、法,是从何而生错误的颠倒认识。从何处产生的错误都不知道,又如何能降伏妄心而取得佛果呢?

 

“阿难,你观察世间要解开绳结的人,如果看不见所结之处,如何知道解开之处?没有听到过虚空能被你毁坏撕裂,为什么呢?虚空并无形状,并无可解之结的原故。你现在所见的眼、耳、鼻、舌、身、意, 这六根就如盗贼的媒介,自己洗劫家中的珍宝。由此从无始以来众生灵所处的世界之中产生妄想心念相互纠缠束缚,在现象形态的世界里不能超越苦海。

 

“阿难,为何叫做众生的世界呢?世就是时间的变迁,界就是空间的方位。你现在应当知道,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 北、上、下为空间的分界,过去、现在、未来为时间的分界。空间的方位有十个,时间的变迁有三种。一切众生由时空中交织成各种虚妄不实的形态构成。身体之中相互交换变迁,与现象世界相互涉及。而这空间的分界,虽然设定为十个方位,定位可以明确,世人一般只看东、西、南、北四个方位。这由于上与下并无准确的定位,四个方位的中间也没有可确定的地方,所以东、西、南、北这四个方位必须明白,并与人们相互涉及,时间的三种与空间的四个以至于空间的四个与时间的三种,宛转交涉,一种时间对应四个空间,三种时间对应为十二种时空关系。这种时空的变迁有三种重叠方式,三时对四个方位为十二;十个方位对十二为一百二十;再以时涉方,一百二十对一时有十方,则重叠共计一千二百。从总体概括自始至终,在六根的各种特性之中,眼、耳、鼻、舌、身、意都各自具有一千二百功能,亦可造就同样的德行。

 

“阿难,你还应在这些功能之中,判定其优劣。比如眼所能见到的,见到前面看不到后面;前方一目了然,后方全然不知。眼向左右旁边观看,只能见到三分之二。由此统而论之,眼的功能和造就之德并不完全。可谓三分功用,一分缺憾,从而应当知道眼只有八百功用和造就之德。比如耳可以听到周围的声音,十方所发一无所遗;声波一动远近都有分辨,宁静时听力并无边际。从而应当知道耳朵,圆满遍及,具有一千二百功德。比如鼻子嗅闻,流通出入之息;有出有进,但缺少在出入气息之中时交互过程时的嗅觉。检验鼻子,其功用三分缺了一分,因此应当知道鼻子只有八百功德。比如舌能用语言表达,一切世上的道理,超脱世间的智慧。语言各地区有分别,但可以表述没有穷尽的道理,应当知道舌的功能,圆满了一千二百功德。比如身体感觉接触的功能,知道顺心与违意的两种感觉。接触时能觉得,脱离了接触也知道,在无触、无离的时候就不知道了。离是一分功能与接触合起来是两分功能,检验身体的功能,三分缺一,应当知道身体只有八百功德。比如意念的特征默默无声,却能容纳一切方位和过去、现在、未来。一切世间之理,出世间的法义,不论是圣者还是凡人,无不包容,可以穷尽天涯无际,应当知道意念,圆满了一千二百功德。

 

“阿难,你现在想背逆生死爱欲的流转,要返回无穷流转的根本,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应当检验这六种功能,哪些是接触后知道,哪些是脱离后知道,哪些深不可测,哪些浅显,哪些圆满通达,哪些不圆满通达。如果能从这些之中觉悟圆满并通达于根本,可逆转你从无始以来交织而成的虚妄业力的流转,得到圆满通达,以及不能圆满通达的根识,是有一日与无限时间相互之间的差别。我今天特别显示六根本自清澄圆满明净的本性,从本能上所具有的功德,其数量的多少和差异。随你仔细考察并选择对于你可以入门的,我应当来阐发讲明,使你修证有所增进。一切方位中的成佛果者在六根、六境、六识这十八界中,任选一处依次开始修行,都能得到圆满无上的觉悟之果。在各修行的法门之中,并无优劣的区别。但是你的心智之修仍低下拙劣,不能在十八界之中得到圆满自在的智慧。因此我进行宣讲,使你先选一门深入修证。只要深入一处修悟到无妄的心境,身体的眼耳鼻舌身意,同时证得清净。”

 

阿难向佛陀问道:“世人之尊,如何背逆生死流转,从一门深入修证就能使眼、耳、鼻、舌、身、意同时得到清澄明净?”

 

佛陀对阿难说:“你现在已得到了最初修行的果位须陀洹果。已经灭除了三界众生在有情世界中所具有的见解上的迷惑。然而仍未认识 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之中,积累滋生的由无始以来产生的虚妄的习气。这种妄想习气你要经过修悟才能断除。何况在这之中,还有产生、存在、变化、灭亡,这分别不同的数量和本质的差别。现在你暂且观察显现在眼前的眼、耳、鼻、舌、身、意,是一个还是六个?

 

“阿难,倘若说是一个,耳为何不能看见?眼为何不能听到?头为什么不能走路?脚为什么不能说话?倘若这眼、耳、鼻、舌、身、意的作用决定了他们的作用分成六种。那么我现在为你们,在法会上宣讲微妙的修证方法。你的眼、耳、鼻、舌、身、意之中,由哪一个来领悟和接受呢?”

 

阿难回答:“我用耳来听。”

 

佛陀说:“你的耳朵在听,与你的身、口有何关系?不仅要用口来问义理,还起身表示恭敬地承听。因此应当知道,不是一个就是六个, 不是六个终究是一个。最终不能说你的眼、耳、鼻、舌、身、意本是一个,也是六个。

 

“阿难,应当知道眼、耳、鼻、舌、身、意,既不是一个,也不是六个。由于从无始以来形成的妄想习气,使错误颠倒的妄念交替变幻而沉沦于苦海。从而在本自圆满清澄的心境,产生了一个或六个的区别。你虽已证得初果,灭除了眼、耳、鼻、舌、身、意的虚妄,但仍未除去分别妄心。比如宇宙空间,掺杂融合许多物体。由于物形不同,在空间称谓上也不同。除去物体观察空间,又说空间是一个整体。这宇宙空间,如何能跟着你的说法成为共同的或不同的呢?更何况又称太空是一个或不是一个。所以你得了解知道眼、耳、鼻、舌、身、意的作用,也是如此。由于在光明和黑暗这两种形态的状况下,在美妙圆融的心境中,引发了各种妄见。由能见的精巧与各种形态相交映,结合成形态即眼睛。它本自由清净的地、水、火、风等物质形态构成,从而就称为眼这一形体,眼球就如葡萄的形状。从飘浮不定的地、水、火、风的各种现象,流动飘逸表现出奔放各异的形态。由声音的震动和安静这两种现象相互作用,在美妙圆满心中,引发了听觉。由听觉的精巧与各种声音相交映,结合成听觉的作用。它是由清净的地、水、火、风等物质构成,并因此叫做耳朵,外形如同新长出仍曲卷的叶子。从浮动不定的 地、水、火、风,流动飘逸构成了奔放各异的声音。由畅通和阻塞这两种现象相互作用,在美妙圆满的心中,引发了嗅觉。由精巧的嗅觉与各种气味相交映,结合成为嗅觉的功能。它是由清净的地、水、火、风等物质构成,因此被称为鼻子,外形如同一对垂下的爪子。由浮动不定的地、水、火、风,流动飘逸构成了奔放各异的香或各种气味。由于离开和结合这两种现象相互作用,在美妙圆满的心中,引发了味觉。由精巧的能尝的味觉与各种味道相互交映,组成能尝的味觉。它是由本自清净的地、水、火、风等物质构成,并因此被叫做舌头,外形如同刚升起的半月形。浮动不定的地、水、火、风,流动飘逸构成了奔放各异的味 道。由于分离与结合这两种现象相互的接触摩擦,在美妙圆满的心中, 引发了触觉。由精巧的触觉与各种事物相互交接、反映,组成了身体各部位的触觉。它由本自清净的地、水、火、风等物质构成,并称之为人的身体,外形如同中间空的腰鼓。浮动不定的地、水、火、风,流动飘逸构成了奔放各异的触觉。由产生和消失这两种心念相互接续,在美妙圆满的心中,引发了认识的功能,知道与认识和各种形态相互反映,收揽各种形态产生了认知的功能。它由本自清净的地、水、火、风等物质组成,称之为思想、意识,比如在幽暗的房屋里,产生的各种幻觉的心理机制。浮动不定的地、水、火、风,流动飘逸构成了奔放各异的各种现象形态和一切事物。

 

“阿难,如上所述眼、耳、鼻、舌、身、意的特性,都是由你本自觉悟明净之心,具有了在明净之心上,引发妄有的明确与觉悟,失去了你精巧明净的心性,和妄有的形态激发了一切事理的思绪之光。所以你现在脱离了黑暗、光明所见之体就无可见;离开了声波的震动、宁静, 根本没有闻听的本质;没有畅通、阻塞,嗅觉就不产生;没有各种不同的味道、淡味,能尝的特性就无处发出;不分离也不接触,触觉也本无出处;不消灭也没有产生,思想和认知也没有寄托和所安之处。你只要不遵循着动与静、合与离、淡与变、通与塞、生与灭、明与暗,这十二种妄有的现象形态。随你拔除一种妄有的特征,脱离由内心潜伏附着的妄有心;伏隐归回于本自具有的真实之中,生发本自澄明的光洁心性;光耀明洁的心性发出明净之时,其他的五种根性的执有妄见,也应拔除而圆满通脱。不由妄有的现象形态而生起所知的妄见,明了事物就可以不依靠眼、耳、鼻、舌、身、意,而寄托于六根之中,明了生发一切。这样六根可以互相发生作用,显示神通。

 

“阿难,你岂能不知道在今天的法会之中,阿那律陀,是盲人却能观看大千世界;跋难陀龙,没有耳朵却能听到声音;恒河神女殑伽,不用鼻就能闻到香味;天人梵钵提,不用舌即知味道;虚空之神舜若多没有形体,借佛缘能产生触觉。在佛的如实而来的心性灵光之中,可以使形体暂时显现。由于其性质如风,在根本上没有固有的形态。那些灭除了妄心,得证了静寂境地的修悟者。比如在法会上的大迦叶,已灭尽了妄见之心,圆满认识事物,不因心念的起灭而生妄见。

 

“阿难,现在你的眼、耳、鼻、舌、身、意,倘若圆满已拔除了妄有之见,从心内就会发出晶莹之光。这样一切现象以及各种事物形态, 各种变化的现象形态,就如同热水销化冰块一样,荡然无存。此时应将妄念化成无上圣明的智慧和觉悟。

 

“阿难,比如一个平常的人,将注意力集聚到眼中所见之物上,如果迅速闭上眼,眼前就会出现一片黑暗的形态。眼、耳、鼻、舌、身、意都不清楚,在黑暗中头与足也不能分别了。这人如用手来摸索身体的形状,那么虽然看不见,但是头或足是能分辨的。这认识和感觉的特征是相同的。缘于光明而看见,黑暗中则无所见。使智慧之心性生发,那么一切在黑暗中的现象形态,都永远不能使人迷惑。由各种感官所形成的妄有见解一旦消除,何以觉悟澄明之心不能成就圆融美妙呢?”

 

阿难对佛陀说:“世人之尊,如您所说,在修行佛果之时觉悟之心想常住不变,要和修证果位的名称与目的相对应。世人之尊,正如佛果境地之中,有菩提即觉悟、涅槃即不生灭、真如即无妄、佛性即本有之心性、庵摩罗识即净识、空如来藏即本真妙心、大圆镜智即清净显万德,这七种境地的名称。其名称虽然有别,但都清净圆满,本性坚固,如金刚之王能常住不坏。倘若这能见和能听之性,离开了光明和黑暗、动和静、畅通和阻塞,毕竟没有自体。犹如妄念之心,脱离了现前的现象形态,本自一无所有。为何将这最终要了断灭除的特征,作为修证之因,而从此获得如实而来的七种常住不灭的修行之果呢?

 

“世人之尊,倘若离开光明和黑暗,所看见的只能是虚空。如果没有现前的一切形态,心念自身之性也会灭除。如此反复前后思考,从细微处推理求证,本来就没有一个我的心以及一个心所在的处所。这样将以谁来确立为修行的因,去求无上觉悟的果呢?您以前说清湛精妙圆满常住的本心,违背并越出了诚实的语言范围,最终会成为戏论之说。什么是您真实的佛理呢?期望您发大慈悲之心,开启我的蒙昧之心。”

 

佛陀对阿难说:“你修学以多闻称著,但并未除尽各种烦恼,心中只知道有颠倒妄见并为之困扰。真正的颠倒妄见出现在面前时,实在不能认识。恐怕汝诚心虽有,仍未从心里信服佛理。我现在试用世俗的事理,除去你的疑惑。”

 

这时,佛陀叫罗睺罗,撞钟后发出一声响后,问阿难说:“你现在听到了没有?”

 

阿难和与会的信徒们,都回答:“我们听到了。”

 

片刻间钟声消失后,佛陀又问:“你现在听到了没有?” 阿难和到会的信徒,都回答:“没听到。”

 

此时,罗睺罗又撞钟,发出声响后佛陀又问道:“你现在听到没有?”

 

阿难与到会的信众,又回答:“都听到了。”

 

佛陀问阿难:“你说什么是听到,什么是没听到?”

 

阿难和到会的信众,都对佛陀说:“如果撞钟发声,那么我们就能听到;撞击停止以后声音消失,声音与震响都消散,就叫做听不到了。”

 

佛陀又一次叫罗睺罗撞钟发出声响,问阿难说:“你现在听到有声音了吗?”

 

阿难和信众,都回答:“有声音。”

 

过了一会声音消失后,佛陀又问:“你现在听到声音了没有?”

 

阿难和大家,回答说:“没有声音了。”

 

又过了一会,罗睺罗再一次撞钟发声,佛陀再一次问:“你们现在听到有声音了没有?”

 

阿难和信徒们,都回答:“有声音。”

 

佛陀问阿难:“你认为什么是有声音,什么是没有声音呢?”

 

阿难和大家,都对佛陀说:“如果撞钟发出声音,就叫做有声音;撞击停止以后声音消失,声音和震响都消散了,就叫做没有声音。”

 

佛陀语重心长地对阿难以及各位信徒们说道:“你现在为何自己说的话如此混乱?”

 

到会的信徒和阿难,都一起问佛陀:“我们现在所说为什么叫做自相矛盾的混乱呢?”

 

佛陀说:“我问你听到没,你回答听到了;又问你有声音没,你回答有声音。既说听到又答有声音,回答不确定。这样怎么不叫做混乱呢?

 

“阿难,声音消失没有震响了,你就说听不到了。如果确实是听不到了,那么能听的特性就消灭了,如同枯死的树木一样。当再次撞钟发出声时,你又为何知道呢?听到有声或无声,自然是声响起作用;或是有声或是无声,能听到的特性岂能为你而决定是有还是无呢?如能听到的特性实在是没有的,那么是谁知道没有呢?因此阿难,声音对于能听到的特性之中,是声音自身或产生或消失。并不是你听到了声音的产生或消失,使你能听到的特性而随之或有或无。你尚且颠倒迷惑,以为声音就是能听的特性,难怪昏乱迷惑,以为常存的心之特性会断灭。总之不应说:离开动与静,闭塞与开通,没有能听到的特性。比如鼾睡的人,在他熟睡在床上的时候。他的家中有一个人,在他睡时,捣衣舂 米。这人在睡梦之中,听到舂米捣衣的声音,以为是其他东西发出的声音。或以为击鼓声,或以为是撞钟声,自己还奇怪地想这钟声为何似敲木石之声不够响亮。这时梦醒以后,才知道是捣衣和舂米的木杵声音。他告诉家中的人,在我梦中之时,迷惑地把这舂米之声,当做击鼓声了。

 

“阿难,这个人在梦中,岂能记得宁静与摇动,开启与关闭,畅通与阻塞,他的形体虽然入睡,但他能听到的特性并不昏迷。纵使你的形体消失了,生命随着时光的流逝而谢世了。这能听到的心之特性如何会因为你的形体的消失而灭除了呢?由于一切众生灵从久远的无始以来,随着各种现象形态,追逐着生灭不息的流动转化。不能开启觉悟心性是明净美妙常存的。不能遵循常住真心,追逐着各种妄生妄灭的形态。于是在生生不息混杂污染的世界里流转不止。倘若抛弃了生与灭的妄心,守于真实常在的心性,自己心中常存的灵光就会出现在眼前,由身体各器官产生的妄有之心就会在这时消失、落定。思想形态如妄有之尘土,认识情感为如妄见之油垢,这二者都远离之后。那么你智慧的心之眼就会立即清澄明净,为何不能成就无上的智慧和觉悟呢?”

 



白话《楞严经》卷三


白话《楞严经》卷二


白话《楞严经》卷一


对!没错!耳朵不止能听到声音,还能发出声音!


关于“耳根圆通法门”的讨论


白话《楞严经》卷一


妙印法师:《楞严经》全经基本脉络


《七十空性论》今诠  ▎《心经》略说  ▎《楞严经》解读


《楞严经》耳根圆通修持法门举要(上)


《楞严经》耳根圆通修持法门举要(下)


《明心见性——<楞严经>与生命的超越》(上)


《明心见性——<楞严经>与生命的超越》(下)



佛禅大智慧:出家要清闲 ▎身是菩提树 ▎菩提本无树 ▎佛法在世间(禅诗 拾得 神秀 慧能)


最具佛性的树:菩提


佛学典故:人命在呼吸间


佛教的大光明与大安乐(黄念祖老居士)


尤迦南达 观点:为什么很少有基督教修士和修女达到高级灵性层次?附:释迦牟尼佛 (善巧)度化难陀 的故事


佛教在印度的遭遇


尤迦南达 观点:佛教在印度衰落的真正原因


起愿即是道 四大佛教名山《寺院映现的中国》


话拂尘《退士闲篇》


拄杖、禅杖和锡杖


中国古代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创立律宗的盲人高僧(上)


中国古代高僧:鉴真——六次东渡创立律宗的盲人高僧(下)


佛禅大智慧:有物先天地


中国古代高僧:一行——最早测量地球大小的密宗高僧


法藏——华严宗的创始人


惠能——背水砍柴的禅宗祖师


古代高僧:义净——玄奘之后最著名的唐僧(上)


古代高僧:义净——玄奘之后最著名的唐僧(下)


古代高僧:玄奘——不畏艰险取经天竺,传播佛教饮誉华夏


智顗——创立中国第一个佛教宗派的智者大师


鸠摩罗什——两朝皇帝发兵万里掳请而来的译经大师(下)


鸠摩罗什——两朝皇帝发兵万里掳请而来的译经大师(上)


法显——渡流沙凌沧海 第一次西天取经的高僧(下)


法显——渡流沙凌沧海第一次西天取经的高僧(上)


古代高僧:安世高 ▍朱士行 ▍佛图澄


东汉二高僧:摄摩腾尊者  竺法兰尊者


唐太宗与佛教


盘点去过弥勒内院的几位高僧的故事


诗与禅:鸟鸣山更幽


弘忍及记述其禅法的《修心要论》


先修禅还是先修密?~南师故事一则




*          *




Sant Mat 常用词汇简释 (一 )


实修技巧严选 合集(一)


灵性故事严选 合集一


实修理论严选 合集(一)


Sant Mat 灵性导师主题教言 汇集(一)


《卡比尔诗选》全集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 故事集(一)


圣•给乐葩•辛格•马哈拉吉(视频) 故事集(二)


圣.给乐葩.辛格(Sant Kirpal Singh)开示 精华录(一)


《晨间谈话》全集


《巴巴.吉传》全集 附:巴巴•吉故事三则


《明师》《生命的轮回》《死亡之谜》《人 !认识你自己》全集


《修行的完美七要》《生命的桂冠——瑜伽研究》全集


《灵性的芬芳》《素食人生》《神秘主义的秘密》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语录》《灵性渴望》《神圣的灵光》《灵性珍珠-致开悟的生命》全集


《圣.瑞金德.辛格的教理》《挚爱之所》《通过冥想赋予灵魂力量》


Sant Mat 关于 证知 教导汇集


圣者的哲学 (上)


圣者的哲学 (下)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光明体 教导汇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专注 教导汇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境域 灵境 教导汇集


Sant Mat 灵性导师关于 净土 教导汇集(解脱 入内 回撤)


┅┅


《超脱-跟随瑜伽大师尤迦南达去修行》全集


重发:《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全集


《与尤迦南达的对话》(全集)


来自苏非的教导(一)


来自苏非的教导(二)


苏非的故事(一)


《鲁米诗选:爱的火焰》全集


《鲁米:在春天走进果园》全集


┅┅


那些实修者必须知道的专业理论知识(一)


《体光老和尚开示录》《广钦老和尚开示录》《静老说的话》全集


《坐禅》《坐禅问答录》全集


《缁门崇行录浅述》


《禅宗六祖与中国理学》《禅话》《南禅七日》全集


《花出青嶂》选章  《和颜爱语》全集


禅宗资料汇总(一) 《定慧初修》全集


《禅海微澜》《恒河大手印》《佛法修证心要问答集》全集


《宣隆大师传》《觉知生命的七封信》《南师所讲呼吸法门精要》全集


《天台宗纲要》《南怀瑾老师“静坐问答录”》《印顺导师与学员意味深长的对话》


《略论明心见性》《证悟与神通》《成佛的诀窍》《参禅日记》


《念佛如何得到一心不乱》《禅观正脉研究(白骨观)》《圆觉经略说》全集


《唯识与中观》全集


《竹窗随笔》全集一  《金刚经说什么》全集


《七十空性论》今诠  ▎《心经》略说  ▎《楞严经》解读


┅┅


《大师在喜马拉雅山》全集


美赫巴巴的故事(一)


《寿命是自己一点一滴努力来的》&补遗篇(全集)


日本禅宗故事 (全集)▏有禅意的小故事(全集)


《海奥华预言》《 地球守护者》《看见真相的男孩》全集


《死亡好过一切》《去过天堂90分钟》 《再活一次,和人生温柔相拥》《我有死亡经验》


《影尘回忆录》《来果禅师自行录》《憨山大师的一生》《金山活佛》《虚云老和尚见闻事略》


《纯印老人故事》《心定和尚讲故事》《辨喜尊者传记》《回忆苏格拉底》《灵性故事合集》一


濒死体验(NDE) 濒死经历案例汇集 (一)


《死亡九分钟》 全集  《生命不死---精神科医师的前世治疗报告》 全集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一


《阅微草堂笔记》 全集二


《入门-古埃及女祭司的灵魂旅程》 全集


阿米三部曲:《阿米1:星星的小孩》《阿米2:宇宙之心》《阿米3:爱的文明》全集


《空谷幽兰》全集


《禅的行囊》全集


《寻访终南隐士》全集


《密勒日巴尊者传》全集


濒死体验:《天堂的证据》全集


日本百岁老人的智慧:《活好:我这样活到105岁》全集


《宗喀巴大师应化因缘集》全集


《八万四千问》全集 宗萨仁波切


《藏密心要十讲》全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上)《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大圆满心髓讲解(下)《藏密大圆满法选集》


《甚深内义》全集


《灵心小史》全集


┅┅


《从修炼的角度讲述一切神秘现象的原理》全集


《老子他说》(全集)


《丹道修炼问答》《修真内景谈》《天仙金丹心法》《心法相映——丹道心悟卅年》全集


《陈撄宁仙学大义》《学仙必成》《邱祖秘传大丹直指》校注《余之求道经过--陈撄宁点评版》


《我说参同契》全集(上)


《我说参同契》全集(下)


《道家修真图详解》《黄庭经讲义》《陈老“所谓口诀不轻传”的原因》《口诀钩玄录》全集


《丹道见闻录》《庄子现代版》全集《丹道法诀十二讲》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一)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二)


《青衣江道长问答录》精华录(三)


《方术纪异》全集




音流(Sant Mat)资讯整理

https://santmat.kuaizhan.com/

 

音流瑜伽(Sant Mat)简介

http://m.santmat.biz/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音流瑜伽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