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Science子刊:重大突破!首次利用CRISPR/Cas9基因组编辑系统在体内破坏癌细胞

仁医界 2021-05-31


特拉维夫大学(TAU)的研究人员已经证明CRISPR/Cas9系统在治疗转移性癌症方面非常有效,这是寻找癌症治疗方法的重要一步。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新的基于脂质纳米颗粒的递送系统,该系统专门针对癌细胞并通过基因操作摧毁它们。这个被称为CRISPR-LNPs的系统携带着一种基因信使(信使RNA),它对CRISPR酶Cas9进行编码,Cas9像一把分子剪刀,可以剪断细胞DNA。


设计和构建CRISPR-LNP,图片来自Science Advances, 2020, doi:10.1126/sciadv.abc9450。

这项革命性的工作是在位于TAU的Shmunis生物医学与癌症研究学院的研发副总裁兼精密纳米医学实验室主任Dan Peer教授的实验室进行的。研究由Daniel Rosenblum博士、博士生Anna Gutkin及其同事,以及TAU大学神经生物学、生物化学及生物物理学院的Dinorah Friedmann-Morvinski博士共同完成;谢巴医学中心神经外科肿瘤科主任、神经外科副主任Zvi R. Cohen博士;IDT公司首席科学官Mark A. Behlke博士及其团队;以及波士顿儿童医院和哈佛医学院的朱迪·利伯曼教授合作。

这项开创性的研究由ICRF(以色列癌症研究基金)资助,研究结果发表在2020年11月的《科学进展》杂志上。

Peer教授说:“这是世界上第一个证明CRISPR基因组编辑系统可以在活的动物身上有效治疗癌症的研究。必须强调的是,这不是化疗。没有副作用,用这种方法治疗的癌细胞将永远不会再活跃起来。Cas9的分子剪刀切断癌细胞的DNA,从而中和它,永久阻止复制。”

为了研究使用这项技术治疗癌症的可行性,Peer教授和他的团队选择了两种最致命的癌症:胶质母细胞瘤和转移性卵巢癌。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侵袭性最强的脑癌,诊断后预期寿命为15个月,5年生存率仅为3%。研究人员证明,仅用CRISPR-LNPs进行一次治疗,就可以使患有胶质母细胞瘤的小鼠的平均寿命增加一倍,使它们的总体存活率提高约30%。

卵巢癌是妇女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致命的癌症。大多数患者被诊断为癌症晚期,此时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全身。尽管近年来取得了进展,但只有三分之一的患者能活下来。在转移性卵巢癌小鼠模型中使用CRISPR-LNPs可以提高其80%的总生存率。

“CRISPR基因组编辑技术,能够识别和改变任何基因片段,已经彻底改变了我们以个性化的方式破坏、修复甚至替换基因的能力。” Peer教授说,“尽管CRISPR在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临床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因为需要一个有效的传递系统来安全、准确地将CRISPR传递到靶细胞。我们开发的传递系统以负责癌细胞存活的DNA为目标。这是一种创新疗法,用于治疗目前尚无有效疗法的恶性肿瘤。”

研究人员指出,通过展示其在治疗两种侵袭性癌症方面的潜力,这项技术为治疗其它类型的癌症、罕见的遗传疾病和慢性病毒疾病(如艾滋病)开辟了无数新的可能性。

“我们现在打算继续对基因上非常有趣的血癌以及杜氏肌萎缩症等基因疾病进行实验。” Peer教授说,“这种新疗法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用于人类,但我们对此持乐观态度。”利用信使RNA(遗传信使)的整个分子药物领域正在蓬勃发展——事实上,目前正在开发的大多数COVID-19疫苗就是基于这一原则。12年前,当我们第一次谈到mRNA的治疗时,人们还以为这是科幻小说。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将看到许多基于遗传信使的个性化治疗——针对癌症和遗传疾病。通过TAU的技术转让公司Ramot,我们已经在与国际公司和基金会进行谈判,旨在为人类患者带来基因编辑的好处。”

参考资料:
1.Daniel Rosenblum et al. CRISPR-Cas9 genome editing using targeted lipid nanoparticles for cancer therapy. Science Advances, 2020, doi:10.1126/sciadv.abc9450.
2.Revolutionary CRISPR-based genome editing system treatment destroys cancer cells
https://medicalxpress.com/news/2020-11-revolutionary-crispr-based-genome-treatment-cancer.html

来源:前瞻网





推荐阅读

李振宇教授:2020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亮点更新,推荐复发适合患者优先进入CAR-T研究

傅卫军教授:多发性骨髓瘤新型治疗药物研究推进,有望带来治疗策略的改变

郝思国教授:脐血移植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进一步临床对照研究

陈方平教授:基因治疗遗传性血液病疗效令人振奋,未来进入临床应用可期可待

马军教授:免疫靶向治疗方兴未艾,联合治疗是未来发展方向

王建祥教授:CAR-NK细胞疗法—治疗血液肿瘤的又一利器

周剑峰教授:进一步优化CAR-T疗法向终极治疗方向发展,更好地融合于现有治疗体系

朱军教授:国内CAR-T研究数量多但原始创新不够,未来应深化研究做出中国特色

梁爱斌教授:管控CAR-T治疗相关毒副作用是未来需努力的方向

胡永仙教授:CAR-T桥接allo-HSCT临床获益明显,未来通用型CAR-T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张曦教授:CAR-T和移植结合应用前景可期,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若干问题

周剑峰教授:双靶点CAR-T临床表现良好,多靶点是CAR-T研发必然趋势

李振宇教授:CAR-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初有成效,未来还需加强研究

张明智教授:CD7 CAR-T细胞治疗难治复发T-ALL/LBL,早期临床研究疗效优异、意义重大
黄慧强教授:PD-L1治疗复发难治结外自然杀伤细胞/T细胞淋巴瘤,临床试验疗效突出,未来前景可观
周剑峰教授:血液肿瘤分子诊断逐步升级,全程精准管理未来可期

侯健教授:坚持与多发性骨髓瘤斗智斗勇,不断寻找治愈的希望

蒋慧教授:在临床中深化科研思路,探索儿童血液疾病的更优治疗方案

郝思国教授:脐血移植治疗血液肿瘤疗效显著,未来前景广阔

赵明峰教授:CAR-T疗法—细胞临床应用的“升级武器
常春康教授:MDS治疗正处于黎明前的黑暗,再往前一步就能看到曙光
邵宗鸿教授:探索血液疾病的源头,向医学科研上游进军
杨建民教授:CAR-T研究如火如荼,临床需要理性思考,基础研究更需创新
宋献民教授:“精准管理”,勇探白血病的高龄“禁区”
齐军元教授:期待CAR-T细胞治疗纳入肿瘤一线治疗方案
陆佩华教授:一切以患者为导向,瞄准医学前沿阵地
付海英教授:不断认识复发难治淋巴瘤,探究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杨林花教授:白血病不再是绝症,规范治疗是关键

林海锋教授:如何给晚期肿瘤患者更好的治疗?

赖洵教授:攻克难治复发性血液肿瘤,CAR-T细胞疗法未来可期

吴秉毅教授:多药联合治疗是多发性骨髓瘤的未来发展方向

李本尚教授:细胞治疗或是血液肿瘤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火墙

朱军教授:2020年COSO淋巴瘤诊疗指南亮点解析,新药物新方案带来新突破



仁医界

用科学进步之术给患者希望之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