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国际学术期刊《Leukemia》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李鹏研究组的最新研究成果“IL-6 trans-signaling promotes the expansion and anti-tumor activity of CAR T cells”,该研究结果阐明了IL-6跨信号通过GP130/STAT3信号通路增强CAR-T细胞的扩增及其抗肿瘤功效。
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AR-T)在B细胞恶性肿瘤临床治疗中已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于实体肿瘤的治疗效果不理想,CAR T抗肿瘤作用有必要进一步提升。CAR T 治疗免疫应答强的患者往往伴随IL-6 升高的细胞因子释放综合症(CRS), 因此需进一步探究IL-6 信号对CAR T 细胞的作用,目前,促进免疫应答的IL-6跨信号对CAR-T细胞的作用还未见报道。 在本研究中,首先设计和构建了一种持续表达且激活IL-6跨信号的CAR-T细胞。在体外和异种移植肿瘤模型中,HIL-6 CAR-T细胞的增殖和抗肿瘤效果得到明显增强,转录组分析结果表明CAR-T细胞在HIL-6的刺激作用下,上调了与T细胞迁移、早期记忆分化以及IL-6/GP130/STAT3相关的信号基因。动物模型进一步发现,HIL-6 CAR-T细胞会引起严重的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及CRS,从而限制HIL-6 CAR-T 细胞的临床应用。由于IL-6跨信号主要通过激活GP130信号通路,我们设计了一种能持续激活GP130的CAR-T细胞,结果显示,在B细胞白血病和实体肿瘤的临床前模型中,GP130 CAR-T细胞的增殖和抗肿瘤效果仍然明显,且不会出现严重GVHD和CRS反应。以上结果表明了IL-6跨信号能显著提升CAR-T抗肿瘤作用,而GP130 CAR-T 的临床应用更安全。 同时提示在CAR T 细胞治疗过程出现CRS时,不应过早使用抗IL-6R的中和抗体。 该项目获得中国科学院战略重点研究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特别支持计划、前沿与关键技术创新广东省科学技术厅专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刘澎教授:大多数中国MM患者诊断时已是晚期,早期干预及时治疗意义重大
李振宇教授:2020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亮点更新,推荐复发适合患者优先进入CAR-T研究
傅卫军教授:多发性骨髓瘤新型治疗药物研究推进,有望带来治疗策略的改变
郝思国教授:脐血移植疗效确切、复发率低,值得进一步临床对照研究
陈方平教授:基因治疗遗传性血液病疗效令人振奋,未来进入临床应用可期可待
王建祥教授:CAR-NK细胞疗法—治疗血液肿瘤的又一利器
周剑峰教授:进一步优化CAR-T疗法向终极治疗方向发展,更好地融合于现有治疗体系
朱军教授:国内CAR-T研究数量多但原始创新不够,未来应深化研究做出中国特色
胡永仙教授:CAR-T桥接allo-HSCT临床获益明显,未来通用型CAR-T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张曦教授:CAR-T和移植结合应用前景可期,未来还需进一步研究若干问题
周剑峰教授:双靶点CAR-T临床表现良好,多靶点是CAR-T研发必然趋势
李振宇教授:CAR-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初有成效,未来还需加强研究
蒋慧教授:在临床中深化科研思路,探索儿童血液疾病的更优治疗方案
郝思国教授:脐血移植治疗血液肿瘤疗效显著,未来前景广阔
林海锋教授:如何给晚期肿瘤患者更好的治疗?
赖洵教授:攻克难治复发性血液肿瘤,CAR-T细胞疗法未来可期
吴秉毅教授:多药联合治疗是多发性骨髓瘤的未来发展方向
李本尚教授:细胞治疗或是血液肿瘤患者的最后一道防火墙
朱军教授:2020年COSO淋巴瘤诊疗指南亮点解析,新药物新方案带来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