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有没有一条,回家的路

OFPiX OFPiX 2021-01-05

点 击 上 方 " OFPiX " ↑ 即 可 订 阅




photo by 原丽阳,山西长治


在你的记忆中,有没有一条回家的路?可能是童年时,我们最常走的那条路;而可能这条回家的路,却又同时是我们离家的路。


这里有9张照片,每张照片里都有一条路,沿着这条路,我们请摄影师为我们讲述了那些关于故乡的故事。


Text & Photo By 钱正丰


嵊州 市心街。这条路建国之前就是小城的中心。北边的台阶上是大会堂,再一级级通往城隍山上。两边顺着山势的巷弄,有着古色古香的名字,孝子坊,西绣衣坊。南边的城墙,是我们儿时的乐园。九零年代初拆掉了城墙和南面的半条街,变成大广场的一部分。在那之前,这条不长的街上分布着法院、国营照相馆、国营饭店、国营理发店,还有可以借书的文化馆。母亲回城最开始的工作单位也在这条街上,隔壁有一家卖墨砚笔纸的小店。无从知道,所有这些最初是何时来到这条街上,然而他们已经消失在时光里了。倒是好吃的馄饨店如今还在,而且变的更加出名。再后来,城墙又仿建了,我想,是人们内心终归有抛不开的过去。



Text & Photo By 李林冬


郴州 晶鑫佳园。这栋七层的楼,每个楼梯间都贴满了小广告。晶鑫佳园靠近北湖市场,北湖市场是郴州老牌的日用品批发市场,商业、市井、拥挤的气息也影响到这个小区。我的岳父母住在这个单元里,我的父母则随着我们住在长沙,每次回郴州,我就只能回到这里小住些日子。对于晶鑫佳园、对于岳父母、对于郴州,我是既熟悉又陌生。


Text & Photo By PARK


七台河 我在这座小桥上走过24年,虽然每隔几年它都要被翻新或修缮,有时是铁桥有时是木桥。 我家的位置算是比较偏僻,而这座小桥曾经是我去往各处的很重要的一个路径。小时候奶奶背着我从这座小桥上走过到对岸去打针治病,有时候发了大水,奶奶就要在这座桥上爬着过去;我上了中学后,这座小桥就是我每天早晚上下学的必经之路;几年后,我毕业分配到母校当老师,每天也要骑着自行车从这桥上走过,最开始的时候我还得推着车过去,到了后来我干脆就骑着就飞过去,当然,也有一次奋勇地飞到了河里;后来,我结了婚,老婆也是矿里的老师,于是每天早晚就多了个同伴一起走个这个小桥;再后来,老婆怀孕了,一起过桥的就变成了三个人,哈哈。再再后来我就离开了这里。这张照片是我离开这里12年后拍的,桥还是那个模样,只是上面来来往往的人都不再熟悉了。



Text & Photo By Phylia


草市 草市镇大致分为东西两侧,东边为集市,西边为居住区,此路位于西侧。早市过后,赶集回来的人路过街坊邻里的家门前都会习惯性地寒暄几句。一位老人从集市买的老母鸡引起了大家的兴趣,都夸她买的便宜又好,她也面带微笑地谈论着自己的赶集心得。一条寻常的街道,走过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们,然而,我并不觉得乏味,更多的是一份从心所欲的泰然。


Text & Photo By 罗希


大屯 “如果要说大屯某条路的故事,你会说哪条路呢?”我问我的一位发小。“铁路呗”,他毫不迟疑地说。我们之间从未事先商量过,但他准确地说出了“铁路”这个地方,也就是照片里的这个地方。


铁路对于我们当时来说,是个逃避的地方,说出秘密的地方,就像在水岸城市的那些人喜欢去码头。当时我们低头像走钢索一样踩在铁轨上,面对铁道向远方的无尽延伸,有种早晚要别离的感觉,预示着我们将来的生活和选择。走累了就坐在铁道边那片被阳光穿透的树林里,依着小河与坟,我们成长着。冒着白烟的火车头拉着几车黑黑的煤,沉重地轧过铁轨,轧的发烫,那声音迟迟在树林里回荡。


有时会让我想起贾樟柯的电影《站台》,描述故乡的一群年轻人,他们面对命运的选择,压抑着,想走出这个地方,于是他们一起跑到县城外的铁路上兴奋的追着火车一起大喊。我们曾经也是这样,最后我们都走了,现在我又独自回来了,我们的躯体和记忆都变了,我们还能相互说出秘密吗?我们会为后来的改变惭愧吗?面对这依然寂静沉默的铁路,我还要对它说什么呢,我还能说什么呢。


Text & Photo By 孔德英


唐徕渠 唐徕渠建于唐武则天年间,属于黄河支流,渠口开于宁夏青铜峡旁,自南向北蜿蜒300余公里,流经青铜峡、永宁、银川、贺兰到平罗县终止,灌溉面积达90万亩。


关于这条渠的记忆,贯穿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时代。读小学之前,很多时间都是在乡下姥爷家和舅爷爷家度过的,这个乡就在唐徕渠边上,土壤肥美,无论是种植大米、果树、葡萄都非常香甜。到初中,每到秋季收获的季节,我和哥哥还会骑着单车去舅爷爷家吃葡萄还有大红枣,走的依旧是那条沿渠的土路。


上了高中,我转入银川唐徕回中,学校西侧便是唐徕渠,校名也因此而来。冬季的时候,唐徕渠通常都是断流的,渠底便露了出来,下过雪,附近的孩子和大人就来这里滑冰玩儿雪。如果没猜错,图片左侧的那根烟囱应该就是给我高中学校供暖的锅炉房的那根。


Text & Photo By 赵小猴


箱子街 准确来说,它不算是路,只是一条消失的小街。街的尽头就是我的小学——涪陵城四校。一年365天,每天往返4次,6年就是8760次。上初中后就没再去过,直到多年后的今天。因为修滨江大道,学校也迁了,箱子街就没有了。唯一记得的,就是街两边各种零食铺和文具店,都卷子、棉花糖、小人书……上课打铃的声音响得整条街都听得见,而临街的乌江水,此时正在拍打着白鹤梁……



Text & Photo By 白兆钦

盂县 我姥爷上坟的必经路之一,一片大棚菜地,坟就在远处山下。



Text & Photo By 吴婷


罗家桥 2012年1月21日,江苏省无锡市鸿山镇罗家桥,我所在的地方是这里还没有被拆迁但即将被拆的——我外婆家的门口。拍摄了这个村子以及不远处骤然拔起的新商品房,这样的场景让我觉得像夸张的装置艺术现场,突然闯入并切断我的记忆。


眼前这条小路是这个村子里普通的一条泥路,由此可以离开外婆家,通向外面的世界,通向镇中心。家人偶尔会说起我在外婆家的童年,说我小时候就很恋家,白天在外婆家玩,答应了住在这里,但一到晚上就抱着玩具站在这个路口,哭着喊着要回家睡。


如今,即使我再哭喊,却回不去了。我的家,我出生的村子,以及镇上的很多村子,都已经被拆掉,因为脚下的土地被政府贩卖。我的家人,像中国很多其他地方的农民一样,搬进了由政府统一规划的拆迁小区。一排排紧密且完全一样的小楼,害得我始终记不清新家是第389号还是398,或者别的,因为我甚至不觉得那是我家。


发现一切已经太迟,拿起相机决定拍摄故乡时,早不再是那个故乡。

--------------------------

《故乡的路》是图片编辑崔劲辉的编辑作品,图书设计为钱莉。这些照片来自OFPiX2012年的还乡计划,最后的编辑成果制作成小书收录入《摄影如奇遇之还乡》盒子中。




《回家的路》小册子





还乡计划 由 OFPiX 工作室在2012年开始发起,请大家在春节回家的时候用影像的方式记录家乡的变化,从一种中立的态度出发,并不对“还乡”的情绪做任何定义。



点击下方 关键词 可查看往期图文


{还乡}栏目>> 浙江瑞安 | 山西长治 | 湖南溆浦 | 广东晋宁 | 广东阳江 | 江苏东海 | 陕西眉县 | 广东兴宁 | 陕西延安 | 广东惠州 | 山西中阳 | 浙江嵊州 | 湖南郴州 | 辽宁大连 | 内蒙古五原 | 湖南醴陵 | 甘肃武威 | 湖南耒阳 | 广西邕宁 | 山西太原 | 台北木栅 | 黑龙江七台河 | 安徽合肥 | 广东桑田 | 广东台山 | 贵州贵阳 | 江西宜春 | 江西寺背 | 牡丹江 | 广东广州 | 福建漳州 | 河南安阳 | 福建龙岩 | 辽宁永青 | 福建莆田 | 湖南新塘 | 江苏大屯


更多有关摄影的文章>> 索契摄影项目 | 公益摄影 | 沃克·埃文斯 | 庄学本 | 吴印咸 | 旅行摄影书 | 景观摄影 | 摄影与书写 | 照片上写字 | 马格南 | 马丁·帕尔 | 摄影书的历史 | “研究”摄影书 | TED摄影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