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日本超级整理术:无印良品和索尼背后的通用哲学

阅录评 2020-09-11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鸣岳几时有 Author 拨惹尘


日本人对“所有格”的迷恋从何而来?


什么是包装万物的“风吕敷”文化


为什么“断舍离”的本质是整理术?


为什么说每个人生活在三种不同类型的时空里?


为什么建筑物是对时空的料理?


无印良品如何在整理术里做生意?


“各安其位”如何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刻影响?


战后日本如何保留了人际关系里的等级观念?


为什么说索尼通过整理术深度影响了乔布斯和iPhone?


本期话题《日本超级整理术:无印良品和索尼背后的通用哲学》


⇧点击即可食用

本期作者 / 陈鸣 岳路平 嘉宾 / 周华蕾 剪辑 / 南瓜

特别鸣谢  食益家菜市场 & 天使读者团



0000001


年底这段时间,各个书店都发布了这一年的书籍销售榜。各家书籍排行榜不尽相同,只有各种“整理术”一类书总是榜上有名。


各种物品、情绪、时间的整理术类书籍大概在2010年才出现,短短几年居然变成了一个独立的类目。 


日本人是整理术最牛的人群,销售榜单上面几乎所有作者都是日本人。


在东京银座有一家文具店叫伊东屋,开在爱马仕、Prada旁边。一整栋楼六七层全都是日历、纸、笔、信封等与手帐相关的一切商品。逛这家店不亚于我逛的任何一座西方美术馆。我在里面买了很多信封和信纸,在给不同的朋友写不同类型的信件的时候,用不同的纸张,寄出去显得极为郑重。


“整理术”的概念大众比较少听到,很多人对它没有形象的理解。


但是在伊东屋,我们就可以很直观地感受和理解“整理术”。一个人整理手帐,就是整理生活的时间线,料理自己的人生。伊东屋提供大家摸得着,用得上的各种整理工具。


中国人通常不是手帐发烧友,但实际上已经大量地使用时间整理术。有的人把它叫日历,有的人把它叫行事历。它存在于你的iPhone或安卓手机里。


书店里面就有很多攻略,专门教你怎么区分哪些时候适合用moleskin,哪些时间应该用手机的日历和备忘录。


《纽约客》前一阵有一篇很煽情的文章,作者说这个时代大多数人开会应该是用电脑做记录,但他参加一个很高端的会议时,惊奇地发现坐在第一排的人用的都是moleskin。


梵高、毕加索、海明威都用过moleskin,它的意义不仅仅是复古怀旧,很多场合它依旧适用,它可以让人自由写写画画,反倒更容易激发想象力。 



0000010


我上次去东京的时候,就住在东京站旁边。那几天刚好下雨,地铁晚点了,地铁站的工作人员就给所有上班族发一个证明地铁晚点三分钟的小纸条。就这样,地铁将三分钟这个抽象的概念变成形象可视的小纸条。


佐藤可士和在他的书里面,提出整理术的第一招就是可视化,把不可见变成可见。丰田的丰田看板制度就是可视化的制度。


还有一些书,讲“可视化会议”,提出会议结束做总结的时候,主持人要拿着一支笔,把会议讨论的内容用画画的形式画出来,这样子所有人就带着一个可以记忆的图像、画面离开。 


麦肯锡有很多重要的合伙人是日本人,比如大前研一。这些人都特别热衷于输出各种方法论,帮你给工作和概念分类。

比如说 “空雨伞”,很有禅味的概念,空就是天空,雨就是下雨,伞是出门要带伞。空、雨、伞分别代表了事实、假设和行动。一个人在工作里面能分清楚概念,才可能跟老板和同事好好交流。


有一本书叫《演说之禅》。它就是用日本的“禅”来解释东方美学倡导的简约和谐,它就用伞骨作为重要的意像。


日本人骨子里对“所有格”近乎强迫症的偏执,所谓“所有格”就是“什么的什么的什么的什么的”,比如“太阳系的地球上的南极的一只企鹅”,它强调的是归属和从属关系。


日本商店里的礼品经常是包装超级漂亮的收纳盒。这些收纳盒有一个特点,就是超大盒包大盒、大盒包小盒、小盒包更小盒,就像俄罗斯套娃一样。连最不起眼的饭盒都是这样。


日本的足利义满将军曾经有一个很豪华的浴池。他为了防止浴客衣服拿乱,就给每个人发一块布,把自己的衣服包起来。这就是最早的“风吕敷”,风吕是澡堂,敷就是布。


久而久之,风吕敷就升华成了包装万物。风吕敷就成为日本文化的一个超级重要的整理术。


日本整理术的极致案例是垃圾处理。像现在流行的断舍离,就是要你远离腐败和停滞。你的目标是像人体的新陈代谢一样,用流动来避免淤堵,用明确规整来取代欲求混乱的生活。



000011

 

内田繁提到另一种整理术,是对空间和时间的整理。他把时间分成三种,一种是日常的时间,一种是脱离日常的时间,一种是超越日常的时间。


日常时间是指我们起居睡觉等等每天循环往复的时间。


我们通过看电影、话剧,甚至演话剧等等将我们从日常循环里剥离出来。这是脱离日常的时间,我们用这个时间来恢复精神力。


第三种时间,超越日常的时间,这通常是偏向于宗教的时间。比如说每周日你去教堂,每天睡前冥想等等。这个时间是我们用来梳理自我,整理自己的精神状态,方便更好地来迎接睡眠的时间。


内田繁实际是通过时间的划分,区隔出三种空间,将时间和空间进行了整理。


伟大的建筑师也是在用自己的设计来“料理”时间和空间。


安藤忠雄特别迷恋用混凝土来建筑教堂。他在墙上镂空出一个十字架的形状,阳光从不同角度照射进来,十字架的光芒都不同,它能让人觉察到时间的流淌。他虽然是空间设计师,但他雕刻的是时光,有人把安藤忠雄的建筑叫“混凝土交响乐”。


最近获普利茨特奖的女建筑师妹岛和世,以制造暧昧空间而著称。她的获奖作品就是在纽约的那个白盒子美术馆,整个建筑像是几个白盒子垒起来,但又垒得不安分,每一个盒子和下一个盒子之间错开15度。这样让光线可以有机会溜进来,生成了一个个暧昧而有生机的空间。


当你独自进入妹岛和世的建筑,就会觉得自己的时间和空间是被她料理过的。


以前门是门,厅是厅,现在门跟厅之间已经变成一个过渡地带了。这种暧昧带来的不是混乱,而是对你情绪和时空感的另一种梳理。


无印良品除了卖衣物收纳盒、文具、再生纸之外,还有一笔生意,是专门去整理那些在50\60年代建好的摩天大楼。


那些单元房已经老旧了,但又没有坏,那怎么办呢?


无印良品的第一招是把所有的家具清空,把装修清空,由无印良品来重新整理。


过去几年特别火的一档节目,叫《梦想改造家》,邀请很多建筑师去给寻常人家的房子做改造。在中国最有名的节目嘉宾就是一个日本人,青山周平。虽然他总把胡同里的小院子整理得特别好,但住户不善整理,几乎没有能维持几个月的。因为真正的整理术是一种修行,甚至苦行。


住户在内心得先和老房子好好举行一场告别仪式,然后像迎娶一个新娘子那样把新房间迎娶过来,这才完成整个心理的重启和整理。


日本这个民族天生不适合于扩张,它一扩张就会失败,但当它向内去收纳整理时就会很成功。看得见的整理行为是整理“硬件”,整理的心态是在整理“软件”。


一方面我们需要整理物品,所以会有各种收纳术。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个焦虑的时代,需要去整理我们的情绪,整理我们的欲望,整理我们的追求。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这几年来整理术在中国特别流行、大行其道的原因。



000100


整理术是日本人根深蒂固的种族特性。


他们在传统文化里面特别强调 “各安其位,各守其命”,这几个字已经成了正当性的某种来源。


二战时他们提出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天皇发的诏书上面也写的是“各安其位”。这是他们自身传统文化的投射。日本作为东亚的兄长,要让这个“家”里兄弟姐妹们各安其位,把次第给理顺一下。


在入侵满洲之前,日本小孩的教育普及率达到了99.7%。他们觉得自己到满洲国是来输出秩序,他们有整理这整个区域的冲动。


战后日本的这种“整理癖”依旧存在。以东京国立博物馆为例,它正厅用来展示日本历史,右厅展示东洋,地下一层就是印度、缅甸等等。从布展当中你依稀能感觉到他们对亚洲的理解以及排序。


对“秩序”的偏执还体现在金阁寺的前面。金阁寺前的镜湖池里有个小岛叫苇原岛,苇原在日本神话中是日本本土的意思。镜湖池中的苇原岛等于是足利义满将军在整理河山。康熙、雍正、乾隆三帝修圆明园,其实也是在整理河山,要把整个江南挪到圆明园,要把凡尔赛宫的异域景像也塞进去。


只不过中国文化后来没有去把这种对整理的偏执发挥到极致。就好像日本、中国都有“盆栽”,但在日本它最后发展出一套超级“歇斯底里”的技艺,甚至把它升华成为一种设计理念和日常行为。 


日本的社会整理术总的来说是从上到下的。


如果说足利义满执着于对地理的整理,那么发布“刀狩令”的丰臣秀吉就是对阶级的偏执。刀狩令就是把庶民手中的武器全部没收。通过刀狩令来让庶民阶层和武士阶层区分开来,以后只有武士可以拥有武器。而且只要农民对武士不敬,武士是可以直接拔刀砍人的。封建社会的阶层叫“士农工商”,商下面还有贱民(untouchable),现在又整理出一个小格叫武士。 


在日本的公司里面,这种格子套格子的感受也非常明显。包括新员工入职,都要隔几年晋升一级,按照一个个很清晰的格子,不断地往上爬。 


1945年,美军占领日本的时候,他们一开始想要彻底改革这些阶级秩序。后来他们发现作为西方人,实在搞不懂日本人,美国人不应该另外建立官僚系统,决定基于原有的官僚系统来进行改造。所以很多战前已经隔得很清楚的社会结构、管理结构、官僚团队都留到了战后,包括三井、三菱这些财阀也都留下来了。


美军入驻之后,麦克阿瑟应该如何被民众认知,这就成了一个问题。他应该在高下次第的什么位置?


于是当时日本就流行一句话,“麦克阿瑟是日本的肚脐眼”。在日语里面,“朕”的发音跟生殖器有点儿像,所以麦克阿瑟是上面的肚脐眼。


日本整理术和战后的这个关系,还有一个很有趣的例子,就是随身听。 


中国的70后基本都是“随身听一代”。一开始听磁带,后来听CD,再之后来用乔布斯的iPod,直到今天的iPhone。


如果你研究随身听的历史,会发现整理术在其中的重大意义。微电子源于美国,但索尼的盛田昭夫一心想把它民用。随身听就是把一堆元器件收纳到一个小盒子里,我把它不断缩小,直至把音箱放你的耳朵里。


这个整理实际上是一个重大的跨越,它使得那些贝尔实验室的、本来跟军方更密切的东西,今天跟民用更密切,跟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更密切。


这是日本人的贡献,它没有原创,而是在编辑、整理、料理当中做出了贡献。 


盛田昭夫之后,索尼的一把手误判了互联网时代,认为互联网时代硬件将没有作用,内容更重要,所以后来索尼大量布局影业、音乐,贻误了战机,最后让乔布斯夺取了索尼的成果。乔布斯用iPod的方式承接了索尼的灵魂。


乔布斯从来不隐瞒他对索尼文化和盛田昭夫的崇拜。而且他迷恋日本文化,自己也是禅宗的信徒。iPhone很大程度上实现了伊东屋的很多功能,这也不是偶然。 


今天的iPhone已经不只是一个手机,它更重要的是工具的工具,是工具的集合、工具的抓手,这是归功于整个收纳术在产业里面的应用。 


鸣岳几时有?

每周二 每周四

陈鸣 岳路平

和你说说

流行文化

背后的



近期热点:鸣岳几时有


S01E01:全球新款通用神话漫威

S01E02:“101女团”背后的人设经济

S01E03:《纸牌屋》和扮演总统

S01E04: 聊起金庸,还有一声没讲完的叹息

S01E05: 双唇上的故宫

S01E06: 城市里的市井温情

S01E07: 《权力的游戏》背后的家族动力学

S01E08:为什么顶级投资人都热爱科幻?

S01E09:《黑镜》照出的科技副作用


近期热点:岳路平再获“年度风尚人物大奖”


岳路平亮相FEIA盛典,连续第二年荣获“年度风尚人物”大奖



近期热点:神经契约


空白合同1号 《神经契约》17人签署神经契约

契约No.13016  契约No.13017   契约No.13018

契约No.13019  契约No.13020  契约No.13021

契约No.13022 契约No.13023  契约No.13024

神经公告牌1期 契约No.13028 契约No.13030

契约No.13031  契约No.13032  契约No.13034

契约No.13035 契约No.13036契约No.13037

契约No.13038契约No.13039契约No.13040

神经契约No.13043 | 王俊秀签订“神经契约”



不仅烧脑

还要你吃好喝好

本节目由“逛菜市场就像逛宜家”的食益家

赞助播出

横向滑动查看更多照片


京城觅食处

食益家璞提公馆店

北京市丰台区紫芳园四区3号楼1-11号1层

食益家卢沟桥店

丰台区晓月中路卢沟桥幼儿园对面

食益家惠新西街店

朝阳区惠新西街31-4号

食益家马家堡店

角门北路马家堡西里15号

食益家百环家园店

朝阳区广渠路66号院11号


扫码即见活色生香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