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国盛 | 陶瓷技术——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2017-02-25 吴国盛 科学的历程

▲吴国盛



作者 吴国盛 (本号主编,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责编 许小编 刘小编




导读

中国的瓷器驰名世界,西文的“中国”(China)一词又指“瓷器”,反映了在西方人眼里中国作为“瓷器之国”的形象。




◆  ◆  ◆  ◆  ◆  


中国的瓷器驰名世界,西文的“中国”(China)一词又指“瓷器”,反映了在西方人眼里中国作为“瓷器之国”的形象。

▲秦始皇兵马俑,吴国盛摄。

中国瓷器经历了由陶器到瓷器,由青瓷到白瓷,再从白瓷到彩瓷的发展阶段。考古发现,早在一万年前,中国人就开始制造陶器。所谓陶器,就是用粘土制成一定的形状后用火焙烧所得到的经久耐用的容器。陶器的制造分手制和轮制。轮制陶器更为精致,反映了制造技术上的进步。单用陶土烧制的陶器表面粗糙,直到后来人们发现了“釉”,一种矽酸盐,才改变了这一局面。将釉涂在陶坯表面上,烧制后的陶器能象玻璃那样光洁。如果在“釉”中加入带颜色的金属氧化物,则烧制成的陶器还能显示出美丽的色彩。商朝时我国即已出现内外涂釉的陶器。唐代出现的“唐三彩”是我国古代制陶技术的写照。

瓷器是陶器的高级形式。从外观上看,陶器吸水、不透明,而瓷器则质地细密坚硬、不吸水、半透明。从物理构成上看,原料、温度和釉是区别陶与瓷的三要素:陶的原料陶土含有较多氧化铁,瓷的原料瓷土(或称高岭土)氧化铁含量低,氧化铝含量高;陶的焙烧温度低,约900°C,而瓷的焙烧温度在1200°C以上;瓷器表面有高温釉,而陶器无釉或只有低温釉。原始瓷器大约在商代即已出现。三国、两晋时期的瓷器在釉质和光洁度方面已有了显著的改进和提高。东晋时代,青瓷在南方已形成独特的制造体系。

▲陶瓷。

隋唐时期,北方白釉瓷的烧制技术日益成熟,南方的青瓷则进入炉火纯青状态。特别是到了唐末宋初,南方地区的青瓷极为细腻和匀润。后周世宗柴荣的御窑(又称“柴窑”)出产的青瓷器,颜色象雨后的青天,故被誉为“雨过天青”。人们形容它“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宋代的瓷器业发展最快。早在唐代即已闻名于世的昌南镇于1004年被皇帝下令改为景德镇,因为那一年是景德元年。景德镇从此成为御窑。宋代以前发展得比较成熟的是青瓷、白瓷和黑瓷,从宋代开始出现彩瓷。彩瓷的前身是在单色瓷上刻印出花纹,后来发展出用彩笔在坯胎上画花纹。在胎坯上画好花纹再入窑烧制所得的叫“釉下彩”,在烧好了的瓷器上彩绘再经炉火烘烧而成的叫“釉上彩”。“釉下彩”中最著名的是“青花”瓷,始于宋代,后成为我国瓷器的主流。“斗彩”、“五彩”、“粉彩”瓷,则属于“釉上彩”瓷。这些优质品类的瓷器,在后来不断发展,推出了大量精品和传世之宝。

▲陶瓷。

中国陶瓷大约于公元8世纪即唐代通过路上或海上“丝绸之路”传到西亚和南亚,再由这些国家传到欧洲各国。中国瓷器以其瑰丽的色彩和高雅的气质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成为高贵的艺术珍品。随着瓷器的西传,造瓷技术也于11世纪传到波斯和阿拉伯世界。尽管1470年传到了意大利及西欧,但欧洲真正掌握造瓷技术是在18世纪初。


本文原载于《科学的历程》;版本信息:第一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年12月;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第三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年8月。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取授权,并注明出处。

 



延伸阅读

开篇词:通过历史走向未来

吴国盛:五千年的历程

吴国盛:哈佛科学仪器历史收藏馆

吴国盛:劳伦斯科学厅采风

吴国盛: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东方四大古老文明之“埃及”篇

吴国盛: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东方四大古老文明之“美索不达米亚”篇

吴国盛:神秘的国度—东方四大古老文明之“印度”篇

世界文明史上罕见的奇迹—东方四大古老文明之“中国”篇

吴国盛:百年科技的历史回顾与哲学反思(上)

吴国盛:百年科技的历史回顾与哲学反思(下)

吴国盛:当代中国的科学主义

吴国盛:希腊奇迹与科学精神的起源(上)

吴国盛:希腊奇迹与科学精神的起源(下)

吴国盛:我们追不上乌龟?——芝诺悖论今昔谈

吴国盛:“中国古代有无科学”缘何争论不休?

吴国盛:为什么要“言必称希腊”

吴国盛:柏拉图学园——不懂数学者不得入内

吴国盛 | 毕达哥拉斯及其学派

吴国盛 | 再谈科学精神

吴国盛 | 长江水患是生态灾难

吴国盛 | 计算机历史博物馆

吴国盛 | 技术创新博物馆

吴国盛 | 科考的疑虑

吴国盛 | 亨廷顿图书馆

吴国盛 | 格里菲思天文台

吴国盛 | 我的技术哲学

吴国盛 | 文明的差异、契约及自由——科学的起源

吴国盛 | 人文到底是什么意思?(“科学与人文”之一)

吴国盛 | 弘扬科学精神

吴国盛 | 阿基米德的故事

吴国盛 | 为什么还没有一部中国古代科学通史?

吴国盛 | 科学巨星与科学传播

吴国盛 | 绿色中国,敢问路在何方

吴国盛 | 走向科学博物馆

吴国盛 | 科学传播与科学文化再思考

吴国盛 | 人之象征

吴国盛 | 农学——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吴国盛 | 中医药学——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吴国盛 | 天文学——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吴国盛 | 数学——中国独立发展的科技文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