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略论 23-遮止学处/奉行学处(敬佛像/敬佛经/敬僧宝)
菩提道次第略论
正论一一修学引导次第
第三章 共下士道修心次第
第三节 皈依三宝
四、皈依后应学之次第
1.各别学处
① 遮止学处
《涅槃经》云:“若皈依三宝,彼即正近事。则于余天等,终非所皈依。若皈依正法,应断杀害心。又皈依僧者,不共外道住。”即不皈依余诸天神,及不损害有情,不与外道共住也。
此中初者,纵世间威光炽盛之天及遍入等,犹非究竟之所皈依者,何况鬼类之地神及龙等哉。然此乃指于三宝舍信,于彼等依赖者谓为不可,非谓于彼等觅为现前如法事务之助伴亦不可也。盖可如对施主乞作资生具之助伴,于医师希求疗病然。次,谓于人畜等,以意乐或加行作打缚、禁闭、穿鼻,及不堪负重、强与运载诸损害事,悉应断之。第三,对于三宝不信或且诽滂者,不应随顺也。
② 奉行学处
【敬佛像】
佛之塑画形像,随为何种,美恶不应讥弹,置不净处及质当等。凡不敬重及轻毁等方便,悉当断除,应视同真佛,为可敬之田。《亲友书》云.“随何等木雕佛像,诸有智者咸供养。”
又如《戒经》及《杂事》所说,劫毗罗变十八头摩竭陀鱼及善和尊者貌陋声雅,各宿也因缘等。
又如大瑜伽者(贡巴瓦曾以四钱金请文殊像一尊),持以文殊像问阿底峡尊者曰:“此像好恶如何?”答云:文殊像无不好者,工稍次耳。”语毕置顶。
【敬佛经】
凡于四句偈以上之法皆当恭敬,不应质当经典,作为货物。搁置露地及污秽处,或与鞋合持及跨越等,悉当断除,如法宝而敬焉。
如善知识井拿瓦,但见佛经,必合掌起立。后年老不能起立,亦必合掌。又如阿底峡尊者初抵藏卫时,有一持密咒者不从彼听法。一日,见一写经人以齿垢补经,尊者意良不忍曰:“噫,不可,不可。”其持咒者叹为希有,因生信心,即从尊者闻法。
又夏惹瓦云:“吾等于法,任何游戏亦作。然对佛法及说法人不生恭敬,是坏智慧之因。以今之愚,亦云足矣。若较此尤愚,当何至哉(以今之愚已属至极,再愚增上,其何以堪)。”
【敬僧宝】
或是僧众,或仅具出家相,亦不应呵毁及妄分彼我派别而兴仇视,应敬僧如宝焉。
如《劝发增上意乐经》云:“乐功德者住林下,他人过失不须视,亦不生心计我胜,及念自己为第一。此憍是诸放逸本,慎勿轻视劣比丘,一劫不能得解脱,斯乃圣教之次第。”
又格西登巴(仲登巴)及大瑜伽者,但见黄布碎片于所行地,则不跨越,拾取抖净,置之净处。如此行仪,应当随学。自能于三宝有尔许恭敬,则当感得众生对己亦起尔许恭故。
《三昧王经》云:“造作如是业,当得如是果。”
菩提道次第略论连载:
菩提道次第略论 5-依止善知识为入道根本 - 所依善知识之相
菩提道次第略论 10-加行修法(洒扫/陈设/威仪/资粮田/七支供)
菩提道次第略论 11-正行修法/结行修法/未修中间/破斥二种妄见
菩提道次第略论 16-不念死的过患/念死的胜利/发何种念死心
菩提道次第略论 17-修念死之法(定死/死无定期/余皆无益)
菩提道次第略论 22-法功德/僧功德/知三宝差别/自誓皈依三宝/不皈依余处
三士道连载:
三士道 1-道次第的传承
三士道 5-上师的基本条件要求,传戒上师,大乘上师的条件要求
三士道 10-前行1-3(净扫道场/摆设佛像/端然安坐 皈依发心)
三士道 11-前行4(七支供养-3忏悔/4随喜/5请转法轮/6请住世/7回向支)
三士道 17-思惟人生无常(2死无定期3除佛法外)/临终之相/成就无常观
三士道 22-法功德/僧功德/知差别皈依/依不同守誓皈依/不皈依三宝以外
以上摘自《陀乐寺法海集(一)》,即《菩提道次第略论》感恩陀乐南宁中心提供连载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