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完结: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笔记3

2016-07-01 摘抄 一千零一课

2016.7.1,一千零一课,1001天。

周五,第256天,还剩745天。


2015年10月20日~2016月6月30日的文章目录,请看今天第二篇文章。




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笔记1

柳比歇夫《奇特的一生》笔记2


简单的时间统计法,日积月累,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柳比歇夫尊重时间,与时间成为了好朋友。


接笔记2:


这一切需要多少代价,这代价值得不值得付……


这些总结要用多少时间?这项支出原来也统计过了。每份小结、总结的末尾都注明了它们的代价——多少小时多少分。


详细的每月小结要耗费一个半到三个小时。统共才这些。再加上制订下个月的计划用一小时。合计是三个小时,而每个月的预算有三百小时。百分之一,至多百分之二。因为每月小结是依据每日的记录,而每日的记录只用几分钟,不会更多。仿佛是那么轻巧容易,谁想这样办都可以办到……几乎是习惯成自然了——象上表一样。


年度总结耗费的时间要多一些,十七八个小时,也就是说,要花几天的工夫。


做年度总结,要求进行自我分析、自我研究:效率有什么变化,什么没有完成,为什么……


柳比歇夫以他的总结作为镜子。这面镜子的水银有点儿特别:它照出来的不是人现在的面目,而是他过去的面目,才过去不久的。在一般的镜子面前,人在他自己的目光逼视之下,总要装出一副样子,装成什么样子倒无所谓,主要的是要装。镜子里照出来的,是他希望的那副模样。日记也会歪曲,不能真正反映人的心灵。


柳比歇夫的总结公正客观地反映了过去一年的历史。柳比歇夫的方法,以它细密的网眼,抓住了变幻无常的、老想溜掉的日常生活,抓住了我们没有察觉到的、损失掉的、不知去向的时间。


我们的记忆是靠什么?靠事件。


我们的生活是拿事件来做标志的。它们仿佛是路标,路标之间却是一片空白……


私生活和心境不能妨碍工作。心境及其它的喜怒哀乐自有它们的时间,统统放在“家务”栏里。


一九四二年,他儿子符赛沃洛德阵亡的噩耗传来,尽管满腔悲痛,却仍是一丝不苟地继续工作。


眼泪无助于消弭痛苦,人要控制自己,越快越好;为死者哀恸——这是宗教感情的残余;死者不能复生,哀恸有什么意思?


儿子的死,他伤心了好多年。他那个时期所有的信札,连篇累牍都在回忆他的儿子,丧子之痛溢于言表,那是一种男子汉的有克制的痛苦,但是久久不能平息。他抓住呆板的生活作息制度,好比在水面上滑行的人紧紧抓住汽艇的线索,一松手,一失去速度,他就会沉到水底。有些时候。


是如此地烦恼苦闷,以致只能机械地记日记,机械地做昆虫标本,机械地填写标签。科学失去了意义。他捱受着寂寞孤独的煎熬,没有任何人同意他的见解;他知道他将证明是对的,但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很多时间,需要孤零零一个人跋涉,横越一片沙漠,可是力量不够了。


他能够叫时间服从他,但不能左右环境。他无非是个凡人,激情、爱、挫折都能叫他分心,连幸福也会影响他的专心致志。


“我很小就同我父亲争论政治问题,争得热火朝天(父亲的政治观点很温和,因为他不希望发生革命),然而我从来没有听他说过:‘闭上嘴,我大你小!’他在争论中总是把我当作平辈。”


柳比歇夫这个姓氏的原意为好心肠。


人的精华中,最值得称道、最牢固的,是精神价值。谁要是有福气遇见一个纯洁的、精神世界很美的人,你恨不得把心都掏给他的这样一个人,——谁要是遇见了这样一个人,就没有什么可换了。因为人不可能长进得超过善良或真诚。


每个科学家在某种程度上都有一种特性,那就是要把混乱的东西归纳成体系,发现其内在的联系,总结其规律性。但对柳比歇夫来说,分类则是他主要的学术研究。


随着岁月的流逝,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越来越感到时间的珍贵,这种感觉是每个成熟的人都有的,在他则尤为突出、他的时间统计法使他珍惜每一寸光明,使他崇敬时间。


熟知他的人都发现了他这个特征。


他的时间统计法不是一个节俭的计划工作者的预算,把他的时间统计法比作想向时间作自我剖析更为恰当。


在他仰慕的人中还有爱因斯坦、凯普勒、列奥纳多·达·芬奇。也就是说几乎包括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科学家。在列奥纳多身上柳比歇夫赞赏他不承认教条、不承认有什么权威。柳比歇夫还赞赏他从数学上去看待形形色色的现象。列奥纳多是相信宗教,但柳比歇夫发现宗教并未使列奥纳多消极,反而推动他去进行创造。


有一点他知道得非常深刻,而且曾多次向别人说起过:谁同现实妥协,谁就是对未来没有信心。


可惜,他并未完成原订的计划。在生命将终的时候,他明白自己的目标并没有达到,而且永远也达不到了。根据自己的时间统计法,他可以精确地计算出,还差多少就可以达到他立下的目标。当他决定集中精力写《德谟克利特和柏拉图两个流派》一书时,他已满七十二岁了。他预计这本书将占用七至八年的时间,并将成为他最后的一部著作。就象任何一部最后的著作一样,这部著作将是一部主要的著作,里面将剖析普通生物学的概念。


除了时间统计法之外,他还有几条守则:


“1.我不承担必须完成的任务;

2.我不接受紧急的任务;

3.一累马上停止工作去休息;

4.睡得很多,十小时左右;

5.把累人的工作同愉快的工作结合在一起。”


这几条守则不可能要求别人去遵守,这几条守则是他个人的守则,是按自己生活和自己身体的特点拟订的:他好象在研究自己工作能力的心理特点,在研究最适合自己工作能力的日常生活制度。


他几乎从未抱怨过自己没有时间。我早就注意到,善于工作的人,时间总是够用的。不,最好还是用另一种说法:他们的时间要比别人多些。


柳比歇夫对待具体时间的勇敢精神使我大为惊讶。他善于捉摸具体的时间。他学会了如何同跳动着脉搏的、正想溜走的“现在”打交道。他不怕屈指可数的、日益减少着的余年。


他小心翼翼地延长时间,紧紧攥住它,尽量做到不无故浪费时间,连点滴时间都不放过。他对时间就象对不可或缺的生活口粮那样重。


“消磨时间”——这是不可能在他头脑中产生的念头。任何时间对他来说都是。时间是进行创造的时间,认识事物的时间,享受生活乐趣的时间。他对时间满心崇敬。原来,一生完全不象通常人们所认为的那么短暂。


这里问题不在寿命长短,也不在工作安排得满腾腾的。柳比歇夫的经验在于充分使用一天中的每一个小时,一小时中的每一分钟,时时考虑实效。


一生的时间是极长的时间,在一生中可以把工作干个够,可以读大量的书籍,可以学会好几种语言,可以出门旅行,可以饱听音乐,可以教育子女,可以在乡下居住,也可以在城里居住,可以栽培花园,可以培养青年一代……

如果我们自己慢慢吞吞,那么生活就不等人。


柳比歇夫经常称自己是倒霉鬼,同时又觉得自己是一个幸福的人。


他的幸福感从何而来?可能是由于他充分地施展了身手,尽情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倒霉鬼和幸福——我不知道怎样才能使两者结合在一起。也许他明,主要的并不在于成果……


他不去为出版自己的著作而钻营,不到编辑部去奔走,他也不去讲情求告……他舍不得把时间耗费在这些事上。


他避免必要的串门和喜庆活动。


可是在一件事上他却一直很“大方”,那就是写信。


柳比歇夫懂得,一旦独树一帜,就不可能很快得到人们的理解。无怪乎奥斯卡·王尔德说过:“当人们马上同意我的意见时,我就觉得我的意见是不正确的。”


如果每个人都能知道自己能干些什么,那生活会变得多么美好!因为每个人的能力都比他自己感觉到的大得多。他会变得比自己想象的更为勇敢;他会变得更坚韧、更有力,更能适应环境。


我们这部中篇小说的主人公不但睡得多,不开夜车,他还经常从事体育活动,至于领略山河景色那就更别提了。他对生活的乐趣,享受得要比作者多得多。


时间的奇特之处早就使作者感到兴趣。例如作者发现,幼小的孩子对时间的流逝感觉很迟钝。人对时间的感觉,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强烈、逐步敏锐起,到了老年——有生之年愈少,时间的脚步声就听得愈真。


大多数人对时间都持有自己的态度,各不相同,而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柳比歇夫对时间的态度格外与众不同。他的时间不是取得成就的时间。


他摆脱了赶过别人,夺取第一,超越什么,获得什么……的愿望。


他热爱时间,珍惜时间,不是把它当作工具,而是把它看成是进行创造的条件。


他对时间十分虔敬,同时又体贴入微,他认为时间对人们如何使用它并不是无所谓的。时间不是个物理概念,不是时针的转动,而好象是个道德概念。


在他看来,浪费时间就好比夺走科学研究的时间,就好比滥用和抢走他服务对象的时间。他坚信,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不能乱用到怄气上,不能乱用到竞争角逐或满足虚荣心上。


在他看来,对待时间的态度是个道德问题。


能干的人和有计划的人使人感到他们是时间的主人。对时间的崇拜,愈来愈甚。对时间的崇拜成了精干地抓工作和善于生活的标志。


时钟的指针在催促,人们向前飞奔,唯恐落后。




欢迎关注,持续更新中...

往期文章:

完结:《罗杰斯环球投资旅行》笔记26

第238天:平行的世界

绕不过的必读书《如何阅读一本书》

第231天:廉价的衣服与公司的员工

第222天:基于时间的选择方法论

第219天:月收入与原创能力、阅读量的关系

第215天:大树与流浪狗

第214天:女人什么部位最性感?

还有多少真相?

第207天|关于时间的质量与时间的密度的思考

每个人都是坚持高手|第200天小结

第198天:稀缺

两种螺旋方向|运用这个方法论,你会越来越好

如何让巧合越来越多?

《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笔记1

你不用讲,我知道你晚上干了些啥

点、线、面

《运动改造大脑》近2万字笔记

张五常:思考的方法(下)

关于自我提升与店铺优化的类比思考

南京德基广场

从精致的个人主义者到城市、国家的综合实力提升

《品味》姚谦|笔记

《十四堂人生创意课1》笔记2

网红网紫是怎样炼成的?

年终奖发什么?|奖励与惩罚

杂货铺与专卖店

时空观与三观

时空观与格局

优劣

标签与筛选

一零零一阅读基金

模糊的目标与明确的目标

一个关键词就是一个世界

从买iPad说开去

那些读书人|3个月总结

拟人拟物

三十年河西

升级

《投资哲学》笔记3|完结

你真的准备好旅行了吗?

《MBA教不了的创富课》笔记1

先后顺序

海绵城市|大脚革命

《罗杰斯环球投资旅行》笔记15

上帝掷骰子吗:量子物理史话|笔记1

仰视,平视,俯视

旅行箱

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读书多少

凯文凯利《必然》|笔记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