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华经浅释23:一般众生无论到那一个境地上,亦有他的执着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3称)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3称)

宣化上人讲述

正使满十方 皆如舍利弗 及余诸弟子 亦满十方刹

尽思共度量 亦复不能知 辟支佛利智 无漏最后身

亦满十方界 其数如竹林 斯等共一心 于亿无量劫

欲思佛实智 莫能知少分 新发意菩萨 供养无数佛

了达诸义趣 又能善说法 如稻麻竹苇 充满十方刹

一心以妙智 于恒河沙劫 咸皆共思量 不能知佛智

佛具足圆满了权实二智。权智是随机说法,方便度生;实智是专讲实相的智慧,真实的智慧。所以他说“正使满十方,皆如舍利弗”。前面只说满一个世界,,现在说十方的世界,也就是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无边的国土十方世界的众生,都有像舍利弗一样的智慧,可是舍利弗虽然有智慧,但只是权智,而不是佛的实智。“及余诸弟子”:和其他所有佛的弟子。“亦满十方刹”:也充满了十方世界。

“尽思共度量”:挖空心思,共同来度量、揣测佛的智慧。“亦复不能知”:也还是不能知道佛的真实智慧,这是指小乘声闻弟子。“辟支佛利智”:辟支佛是中乘,他的智慧比声闻更高深一些。“无漏最后身”:他已经得到无漏,即漏尽通。证辟支佛果后,再也不受果报身,所以这是最后的报身。“亦满十方界”:辟支佛也充遍十方世界。“其数如竹林”:数目就像竹林那么多。“斯等共一心”:假如这么多的辟支佛共同一心。“于亿无量劫”:于无量无数的大劫。“欲思佛实智”:欲推测佛的实智。“莫能知少分”:不要说全部知道,连很少很少的一分也无法得知。

“新发意菩萨,供养无数佛”:初发心的菩萨,已经供养过无数的佛了。“了达诸义趣”:对于佛法的道理宗趣,都通达无碍。“又能善说法”:他不但通达一切诸法的意趣,而且又善于说法辩才无碍。“如稻麻竹苇”:这些新发意的菩萨就像稻子、麻、竹子和芦苇那么多。“充满十方刹”:充满了十方世界的刹土。“一心以妙智”:大家一心用妙智慧。“于恒河沙劫”:经过恒河沙那么长的大劫。“咸皆共思量”:一起共同来思量佛的智慧。“不能知佛智”:也还是不能知道佛的智慧。

不退诸菩萨 其数如恒沙 一心共思求 亦复不能知

又告舍利弗 无漏不思议 甚深微妙法 我今已具得

唯我知是相 十方佛亦然 舍利弗当知 诸佛语无异

于佛所说法 当生大信力 世尊法久后 要当说真实

告诸声闻众 及求缘觉乘 我令脱苦缚 逮得涅槃者

佛以方便力 示以三乘教 众生处处着 引之令得出

“不退诸菩萨,其数如恒沙”:有时候,新发意菩萨会退失菩提心,因为还没有真正的定力。这些菩萨则已证得三不退:1、位不退——这些菩萨的果位在大乘上,不会退回二乘。2、行不退——他修行精进,没有懈怠。3、念不退——他连退转的念头都不生。这种菩萨有恒河沙数那么多。“一心共思求”:专一其心共同来研究佛真实的智慧。“亦复不能知”:不退位的菩萨虽然是不退了,但是还没有得到真实的智慧。他只有权智,而佛真实的智慧,他是不能了知。

释迦牟尼佛“又告舍利弗,无漏不思议,甚深微妙法,我今已具得”:这个诸法实相,真实的智慧,我释迦牟尼佛现在已经完全得到,具足无欠无余。“唯我知是相,十方佛亦然”。“舍利弗当知”:释迦牟尼佛又叫了一声舍利弗,你应该知道。“诸佛语无异”:诸佛所说的话,都是异口同音说真实语。如来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妄语者、无异语者,所以佛佛所说的法都是一样的。佛的真实智慧,没有人能知道,只有佛与佛之间能明白这种法。“于佛所说法,当生大信力”:你应该生出大信心。大信就是没有疑惑心,只有信心,这个信力非常之大。为什么要称信力?因为佛法犹如大海一样,你想到达,唯信可入。你没有信力,是不能明白佛法的道理,所以说“信为道元功德母”,“信”字是道理的根源,功德的母亲。“长养一切诸善根”,你有信心才能长养善根。若没有信心,善根就不能增长,所以信是最要紧的。

“世尊法久后”:我世尊,在最初成佛就说“三藏教”,这是“半字教”以教化声闻众生,可是当我说法说到最后的时候。“要当说真实”:我就应该和盘托出,把所有真实的佛法,完全说出来教化实智的菩萨。不像以前说方便法,现在说真实法了。譬如以前你有一点毛病,可以慢慢除,不要紧。现在呢?要真真实实的去修行,一点毛病也不可存在。你要老老实实去用功修行,发大乘菩萨心,不能再像以前那样拖延时日。什么叫拖延?今天等到明天再修行,明天又不修行,等到后天再修行。好像阿难尊者,自以为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佛可以给他三昧,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修道是自己生死自己了,各人吃饭各人饱。你自己的生死一定要自己用功去修行,旁人是没有法子可以帮助你。佛说能帮助你,这只是个方便法,令你自己再发心修行。你自己若不修行,这就好像旁人吃饭你不能饱,所以自己要躬行实践才算。

“告诸声闻众,及求缘觉乘”:我说四谛的法门,告诉一切声闻众。又说十二因缘法,来教化缘觉乘的弟子。“我令脱苦缚”:佛的这种慈悲心,就是使得一切众生都离苦得乐,了生脱死。因为无常迅速,你如果不修行,无常鬼是不讲人情的,等到他来请你去见阎罗王的时候,他是一点也不客气。你就是用几个钱来收买无常鬼,叫他延缓一个时期,让你多活几年,那是办不到的。无常鬼他不受贿赂,不像我们人间的贪官污吏,见钱眼开,什么事情都可以做得到。所谓钱可通神,你一有钱,办不到的事情也办到了;你犯法,拿钱来,法也不犯了。可是无常鬼就没有这种贪心,他不贪钱的。

“逮得涅槃者”:逮就是到,已得到涅槃的果位。“佛以方便力,示以三乘教”:佛为一开三,为唯一佛乘而开三乘。三乘是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三乘最终的目的,就是佛乘。而现在到最后的时候,我要说佛乘这实智的法。“众生处处着,引之令得出”:一般众生,无论到那一个境地上,他就执着于那个地位上而不移动了。甚至在地狱里的,有地狱的执着;在畜生里,有畜生的执着;在人里边,有人的执着;在饿鬼里边,有饿鬼的执着。所以说处处着。“处处”就是无论在那一个境地上。在家庭五伦:兄弟父母祖,也各有各的执着;在国家政府机关里,每个部门,每个阶层,亦有他的执着。佛所说的法,就是为破众生的执着。为什么有佛法?就因为你我有执着。若没有执着,何用破执着的法呢?

尔时大众中。有诸声闻漏尽阿罗汉。阿若憍陈如等千二百人。及发声闻辟支佛心。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各作是念。今者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佛说一解脱义。我等亦得此法。到于涅槃。而今不知是义所趣。

“尔时大众中”:在释迦牟尼佛说完了偈颂之后。这一段经文是结集经藏的时候,阿难尊者所说的。在大众里边“有诸声闻”,是修四谛法而悟道,属于声闻乘。又因闻佛的声音而悟道,所以叫“声闻乘”。“漏尽阿罗汉”,诸漏已尽。即得到漏尽通了,不受后有。没有无明、烦恼,也没有一切的习气毛病,亦即无漏的意思。有漏呢?就好像一个瓶子,里头有个窟窿,一装水它就漏。这跟我们的身体一样,也有很多的窟窿,故凡夫身称为“有漏”。阿罗汉是梵语,译为“应供”,又叫“杀贼”、“无生”。在诸阿罗汉中,有一位长老阿若憍陈如,也是梵语,中文翻成“最初解”。因为释迦牟尼佛成佛的时候,先到鹿苑去度憍陈如;其前身就是金刚经中那位歌利王。因为释迦牟尼佛在因地发愿:成佛之后首先要度割截他身体的歌利王。所以他成佛后,首先到鹿苑去度五比丘,而阿若憍陈如最初证得罗汉果,所以叫“最初解”;又因为他明白他本来的根性,因此又叫“解本际”。“千二百人”,上列罗汉众共一千二百人。

“及发声闻辟支佛心”:就是发心求声闻和缘觉乘的比丘、比丘尼。出丘有三种意思——乞士、怖魔、破恶。比丘尼就是出家的女众。优婆塞就是近事男,优婆夷就是近事女,亦即亲近三宝的在家居士。每一个人都有这么一个想法:现在释迦牟尼世尊,“何故殷勤称叹方便”:什么缘故现在说了又说,殷勤的赞扬诸佛的方便法门呢?殷勤就是很欢喜的,说了一遍又一遍。佛在前面先用长行来赞叹,接着又用偈颂来赞叹,所以叫殷勤。亦即将所说的大道理,郑重其事,丝毫不苟,以各种方式重复说出。“而作是言,佛所得法,甚深难解,有所言说,意趣难知”:这时,上列各部众弟子,都这么说:佛所得到的法,是微妙不可思议;佛所演说之法其旨趣、理体,亦是很难了解的。“一切声闻、辟支佛所不能及”:所有的声闻乘和缘觉乘,都不能明白这种道理。“佛说一解脱义”:佛以前所说的第一等解脱的教义。“我等亦得此法”:我们声闻乘的人也完全得到这种解脱义的道理。“到于涅槃”:若依法修行,将来必证得涅槃的乐果。“而今不知是义所趣”:可是现在佛又说,以前所讲的非究竟、不彻底;以前所说的是权法,不是实法;以前所说的是权智而非实智。现在佛这么一说,把我们都搞糊涂了,不知究竟的义理到底是什么?现在我们都生出疑惑,难道佛以前所说的法都说错了吗?现在所说的才是对的吗?就算错了,我们也都得到好处,已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现在又说以前所说的不对,那么所证的果位,难道也都是假的吗?四众有这么一个大疑团!(未完)

历史文章选读集一(新关注的师兄入)

历史文章选读集二(新关注的师兄入)

历史文章选读集三(新关注的师兄入)

观察自己家族的业力,就能知道自己的命运是如何

你的我执、法执还在,你就还没有入门

我们现在被物质享受绑架了

在古时候凡是学佛的不管学哪一宗,没有不读《楞严》的

法华经浅释08:没有定力就会起瞋心,看人看事都觉得不顺眼

一切现象都是我们的牢狱

解怨结是佛门很重要的功课

我觉得修定最好的办法是背经,背经书就是修定

真心和妄心

修不净观减少世俗欲望

因为你有时间观念,你就会老

法华经浅释11:我们对于佛法有真正的大信心,我们也就是菩萨摩诃萨

言行上多把好处让给别人,就是观音菩萨法门的修持法

用这一个名号是唤醒自己本性里面的释迦牟尼佛

用一辈子来修持心量变大,成长福报

菩萨所修的就是利益一切众生,自已所得到的是清净平等慈悲

有心就有业,无心就无业

念观世音菩萨圣号来跟一切众生结欢喜的善缘

法华经浅释14:功德生时烦恼灭,烦恼生时功德灭

如何向观世音菩萨求子

完全为众生的是正;有一念为自己都是邪

法华经浅释15:作为一个人之最基本条件是持五戒

干活喜欢偷工减料,就是欠了天了

佛学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法华经浅释16:作功德即修福;听经诵经及研究佛法则名为修慧

坚持三年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你什么福报都会有了

我们一定要孝亲,一定要爱国,一定要懂得本末这个顺序

法华经浅释17:若人悭贪不舍,亦不行布施,则永远不能了生死

钱财是多了,但业障增长了有没有看到?

佛菩萨现身是随我们众生根性的

法华经浅释18:宁可修行死,莫为偷安活

念法华经能开发内心的富贵庄严

法华经浅释19:万劫不离一念心,时间的长短无非分别在心

有时亲人给你关爱越大,障碍就越大---要学会冤亲平等

记住:同学们当中有过失是不可以说的,无论是当面无论是背后

法华经浅释20:切记修行者要仗自力---佛陀本无种,众生当自强

《金刚经》治疗抑郁症的方法

一切现象都是我们的牢狱

要学得佛的那个法门在日常生活当中确确实实能做到,做得很圆满

要修出一种清贵的气息出来

现了神通一定就走,这是佛法里面是一种规矩

抑郁症和其他疾病灾难一样,是业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