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古时候凡是学佛的不管学哪一宗,没有不读《楞严》的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师主讲楞严经讲义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

今天我们可以读到经文了。在古人的科判里面,都是将一部经分为三大部分:就是序分、正宗分、流通分。那么最初分这个三科,是晋朝时候的道安法师,他与鸠摩罗什大师和我们净土宗第一代祖师慧远大师,是同时代的人。那么当时在学术界里面有一个很出名的人是谢灵运,跟陶渊明,他们是同时代的,而且都认识,都很熟悉。

那么道安法师当时判经为三分,还有许多人不太同意,认为随意将经文分割是一种不恭敬。那么一直到亲光大师的《佛地论》流传到中国之后,《佛地论》里面也将经分作四分,意思跟道安法师的三分非常接近,于是乎大家对于道安法师才佩服得五体投地,赞叹为“弥天释道安”啦,实在是我们中国了不起的一位具足大智慧的法师。

这就说明了一切经本身就有序分,序分里面又分为两个部分:前面一部分叫“证信序”,也叫做“通序”,一切佛经前面都有这样的字样。通序后面呢,叫“别序”,别序是说明这部经这一次这个法会的因缘,叙说这个因缘。这两部分我们都要略微介绍出来。

在通序里面又有所谓六种成就。“如是”,信成就,这两个字叙说世尊的言语是真实不妄,所谓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意思是指这部经至始至终皆如佛所说,而佛是如理如事而说,所以这两个字是属于信成就。“我闻”是闻成就,“我”是阿难尊者,当时集结经的时候,这个笔录的人。“一时”是时成就。“佛”是说法的主人,叫主成就,当时法会的主席。“在室罗筏城祇桓精舍”这是处所的成就。那么这些字样很像我们现在开会的会议记录,有时间、有地点、有出席的这些人、有主席、有记录。那么下面一句,这个也是六种成就里面末后的一种:

【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这就是与会的大众,出席的那些人。那么这是六种成就,都具足了。这样的法会因缘才能够建立,缺少一样这个法会都不能够成立。这是六种成就的大致情形。

那么在别序里面特别地叙说这一部经发起的因缘。我们晓得,世间法如果有一件事要成立,一定有因缘,佛说法也不例外。因缘不成熟,佛不会说法,所以说经一定有它的缘故。本经的因缘,阿难尊者遭受摩登伽女之难,那么世尊派了文殊菩萨把阿难尊者跟摩登伽女两个人找来,这是这一部经发起的因缘。

那么这一段到后来我们能看到,经文相当地长,这叫做“别序”。称之为“别”,是其他经的因缘跟这个经因缘不一样。六种成就所谓“通序”,一切经都有,所以叫“证信”,都有这个字样。那么这是通、别两种序分,总称之为序分。

其次,又讲到正宗分。正宗,“宗”就是“主”的意思,也是“要”的意思。这一部分是经的中心,是这一次法会最主要的部分。那么在一切经里面,正宗分的经文一定是很长,它是主体。如果由这一点来看,释迦牟尼佛当年住世的时候,说法四十九年。我们就四十九年这一代时教里面去观察,《华严经》就好像这个序分,二七日中完成了。二七十四天,时间很短,《华严经》就讲完了。而且《华严经》是佛在定中所说,我们凡夫看不到。我们凡夫看到佛在菩提树底下,坐在那个地方入定,哪里晓得他在那里讲《华严经》呢?所以《华严》的当机者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人天小乘都没有份。

那么继《华严》之后,这就讲《阿含》,在鹿野苑为五比丘转法轮,我们人间,我们肉眼凡夫能够看得到的,这是佛开始说法。那么四十九年所讲的经,古大德把它分判为:从最开始讲的是《华严》,以后是《阿含》、《方等》、《般若》、《法华》、《涅槃》,这是佛四十九年说法的次第。

在这个次第当中,《般若经》占了二十二年,四十九年啦,《般若》就占二十二年,那么诸位要懂得三分的意趣你就晓得,《般若》是整个佛法的正宗分。所以学佛千千万万不能够疏忽了《般若》,这是我们同修必须要注意的。所以在解门里面,就是求学术,要求开悟。唯有开了悟了,行门里面才能够断惑,所以说工夫才能得力了。

由此可知,整个的佛法彻始彻终都是在智慧上。这一部《楞严经》是属于《方等》教育,《般若》之前的,而这一部经在佛教里面号称为开慧的楞严,这个“慧”就是智慧,开智慧的《楞严经》啊。那么学《楞严》再不开智慧呢,就很困难了。《楞严经》里面讲智慧的理论,讲智慧的方法,讲智慧的应用,就是说明它的功德利益。

那么在本经里面,第一卷从“阿难见佛,顶礼悲泣”以下,古人分为七处征心。交光大师他认为《楞严经》征心这个文字只有两处,而这个七处实实在在是破处所,所以他的科判是七番破处。那么我们现在用这个本子就是交光大师他老人家的科判,把这个经文汇合在里面,看起来非常地醒目。

正宗分里面有几段大段落,非常重要。“七番破处”是一个段落,“十番显见”是一个段落,再就是放下那个段落,分别真妄,这就是非常切紧之处。我们要能够把宇宙人生一切事理,哪是真、哪是妄,能够分别得出来,这是大学问。然后,这就谈境界了。会万法归如来藏,理论上,四科七大皆如来藏妙真如性,那是说理。

讲修证,二十五位菩萨出来给我们作证明,说明他们是怎样成就的,怎么修行法。我们在二十五圆通章里面所看到的,门门第一了。这就是说明了佛法虽然说有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你要是如理如法地去修,都能够明心见性,皆能成佛做祖。所以法门是平等的,并没有高下。这点认识非常地重要,如果要认清法门没有高下,只要对了我们的根性,决定有成就;不契我们的根性,成就就比较少,困难了。所以法门一定要契机啊!

但是这个不容易!我们自己怎么晓得八万四千法门哪一个法门合我的机呢?就好像我害了病了,到药房里去一看,啊,它有几千种药几万种药,哪一个药能治我的病?自己不知道啊,不能选择啊。如果我们自己晓得了,那取这个药来,药到病除,这多省事啊!自己不晓得。医生可以给别人治病,他自己害了病了,他都没办法。

众生这个毛病也得要找医生来治疗,医生就是佛陀啊!释迦牟尼佛就是当时的好医生啊!一切众生有了毛病了,到他那里去,请他诊断,请他治疗,他就给他说个方法。那么当时那个人呢,接受这个方法之后,他的病不久就好了。开悟了,证果了,这就是病好了。

现在我们所看佛教的这些经典,全部都是释迦牟尼佛为当时那些病人啦,开的些药方。医生不在了,留下这么多药方。这些药方呢,都是在当时治好人的。现在医生不在了,我们拿到这个药方会不会用呢?不会用。不知道自己害的是什么病。听说这个方子不错,那个法门也不错,盲修瞎练啊。虽然,都是佛为当时那些人开的那个方子,诸位要晓得,我们害的这个病并没有照他那个方子害病。

我没有学过医,连医学常识都不懂,我要是把哪一家病院那个处方通通拿来了,你们害了病的时候,你来一个,我就给个方子给你吃。吃好了,你走运;吃不好了,你活该,你没有照我的方子害病嘛。诸位想一想,有这种医生吗?这能讲得通吗?现在我们就是拿到释迦牟尼佛这些药方啊,危险极了!

医生不在,也要找一个稍稍懂一点的人,要找个护理、护士啊,她常常接近医师,那比我们常识总是要丰富一点。这些护士是谁呢?给诸位说,就是那些历代祖师菩萨、弘法利生的善知识,不得已而求其次。但是,这些人里面,有不少是佛陀再来的,不一定说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再来的,那当然也有,很少数。

怎么说是佛再来的呢?明心见性了,这就是佛再来。我们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了,就是佛再来的。为什么呢?这个程度,你的知见去佛不远,你是正知正见,真正开悟了,智慧开了,这个时候代一切众生选择法门,不会有错误。如果自己没有开悟,经看得多、读得多,所谓是见闻之学,可以讲经,不能代众生选择法门,这是要记住的,不能指众生的路子。为什么呢?自己没有这个能力,没有这个智慧,这是要切记!切记!自己没有开悟,为众生做择法眼,会误了大事。没有开悟,误自己是小啊,误了别人,那个别人多冤枉啊!所以不可以害人啊!

讲经说法何以没有关系呢?接引初机可以嘛。我也没有开悟,他也没有开悟,总归比他多学几天嘛。这个情形可以的。我学佛学了三年了,他才学三个月,我可以教他,同时在学的当中,行!中学生可以教教小学生嘛,大学生可以教教中学生嘛,他总比他多学几年。所以讲经可以,不能代众生择法、选择法门,不可以!

为众生选择法门,是什么样人呢?我们通常讲祖师。祖师是有条件的,开了悟才能称祖师,没有开悟不能称的。我们在《六祖坛经》里面讲过“祖”的意思,入洞佛祖啊,这是世出世间的导师啊,他们有能力给我们选择法门,指示我们的道路。那么在这一部经里头,就是《二十五圆通》这一章我们要觉悟。悟了有什么好处呢?法门选择了之后啊,就不动摇了,就能一门深入啊,这才能成就。

对于这一点不认识,我现在修净土法门,有个朋友告诉我了:净土是老太婆教啊,禅高啊!好,心里动摇了,又去参禅去了。再碰到一个人的时候,禅都是野狐禅啊,密才高啊,即生成佛啦!好,参了几天禅又不要了,去搞密去了。这样你一生不会有一门成就,你要吃大苦头,你要走许多冤枉路。

正如同你在学校念书,你去念大学。你考进去的时候,我是念文学系。结果人说文学系出来的时候没有出路,商业赚钱啊!啊,好,你文学系念了两三年了,我不念了,我再去念商学系,再从一年级念起。再过两天,商业系没有工业好啊,好,再去念工科去。你要是每一个学系念个一两年啊,那个学校有一百多个科系,你还不到一百岁,科系还没有念十分之一啊,你寿命就到了,一门你都毕不了业。

世间法那个学校的科系也只一百多门啊,佛法里头科系八万四千门,你怎么个学法?所以要懂得法门平等、无有高下,选择一门之后就一门深入,你才能成就。不但行门要专一,解门也要专一。经典太多了,我要做大通家,一切经教我要都研究。行不行呢?不行!佛法我们不说别的,八大宗,这大乘佛法,小乘还有两宗,合起来十宗。任何一宗,你要在里面下十年苦功啊,也不过是在那一宗里头懂得一点皮毛而已。一个宗用十年的工夫,十个宗用一百年的工夫,一百年的工夫你所学的什么呢?刚才讲了,皮毛、常识,得不到受用啊!所以在解门里头也需要一门深入啊。

在今天,谈到研宗,恐怕都不是我们能力能办得到的,所以我常常勉励一些同学们,研宗都暂时把它搁下,不如去研究一部经,因为哪一宗的典籍也有三四卷之多,要连同历代祖师的注疏,总是三千卷以上啦,不简单啊!我们能力应付不了啊!不如一部经。

你像从前倓虚大师,你们看《影尘回忆录》,那是倓虚大师的自传,他老人家说的,大光法师给他记录的。大光文笔不错,写得很生动、很流利。你看他在没有出家之前当居士,八载寒窗读《楞严》,倓虚老人的基础就是《楞严》,没有出家之前,八年的工夫用在《楞严经》上,所以以后出家了,他能够继谛闲老法师为天台宗的祖师。

在晚近,民国初年以来,我们看看这些成就的,都是一部经上用工夫。圆瑛法师也是在《楞严经》上用的工夫。在他《楞严经讲义》里面序文,你去看去。二十五岁开始研究《楞严》,听《楞严经》,一直到他一生,没有一天舍弃过。一生当中啊,满脑袋都是《楞严经》啊,到晚年写出这一部《楞严经讲义》。《讲义》是晚年写的,出版的时候,是在大陆出版的,流传到香港,由香港辗转流传到台湾,我们在台湾翻印的。

这就是我们的典型啊,是我们的模范啊!一部经里面去深入,才能够有成就。千万不可以三心二意,三心二意不会有成就的!把我们一生宝贵的光阴空过了,那是真正可惜啊!诸位要晓得,你一部经精通了,一切经都通了,这是非常非常地重要。“二十五圆通章”给我们这样的启示:要专一啊,成就是一样的。

我这些年来讲经,给诸位说,我的底子也是在《楞严经》上奠定的。往年在台中学这一部经,用了三年的苦功啊,学这一部经啊,所以说不专呢,就不能有成就。这些年来,我讲了不少部经,全是《楞严》的基础。

那么再往后去看,就是说咒、立坛、远离魔事啊,这些经文还是属于《楞严经》,那是属于助道体,正助双修啊。那么由此地就能看得出来这个《楞严经》思想的精密、组织的严谨,再加上房融这个笔录文字上的润色,让这一部《楞严经》在一切经中成为价值最高的一部经典。

在古时候,凡是学佛的,无论是在家、出家,不管他学哪一宗,没有不读《楞严》的。所以《楞严》呢,变成了共同科目了。还有些不学佛的世间读书人也喜欢读《楞严》,把《楞严经》当作文学作品来读,那么由此可知,它在文学价值里面也是属于第一流。

到第十卷“重演五阴”,这时才是真正彻底地认清了确有涅槃。涅槃是什么?不生不灭啊。如果不能够确认,我们对于三界不容易舍弃。确认有涅槃可以证得,这才不恋三界了,也就是我们念佛法门里面常说的身心世界一切放下了。

话说得容易,事不容易做啊。为什么不容易做呢?就是你对于这个涅槃啦,不能够确信。虽然佛讲了,半信半疑。不但对于这个涅槃不能够确信啊,对于西方极乐世界也不是完完全全地肯定地相信,也是属于半信半疑。所以我们对于这个世间是样样放不下了,我们的功夫不得力,念佛念了好多年,连个消息都没有。

有个人告诉我,他说某法师啊常常在打佛七。他曾经问过他,他说:法师,你一年到头领导大众打佛七,你自己生死有没有把握?法师被他一说,一句话说不出来,最后摇摇头,没有把握。那么这个同学来告诉我,来问我,他说了生死是不是真能做到呢?我告诉大家:真能做到。为什么做不到呢?理论不通,道理不明啊,你的修学过程当中疑虑重重啊,你功夫怎么能得力呢?!

往生,起码的条件要功夫念成一片,功夫为什么不能够念成一片呢?给诸位说,身外之物没放下,你的功夫就不能成一片。你银行里头还有存款,你放不下啊;你还有功名利禄,你放不下啊;你家里还有妻子儿女,你放不下啊。心里头一有留恋,功夫成片就做不到。这个地方在这听经,那里告诉你家里被小偷偷了,小偷已经到你家里光顾了。这不行啊,赶紧要撤了,心都乱掉了,你就不行了。这里在打佛七,那里告诉你家里失火了,所以你功夫不行了。真正的打佛七,我这求一心不乱,家里失火了,它烧它的,与我不相干,烧光了也不是我的,这样才能得到功夫成片。我们想想,几个人有这个能力?

见思烦恼断了,我执破了,才证得个事一心。分破无明,才证得理一心。不是做不到,是我们不肯相信啊。为什么不肯相信?是道理不明啊。给诸位说,行门里面用功容易得很,我们要想念佛念到理一心不乱,念到事一心不乱,不难!《弥陀经》里面讲:若一日到若七日,决定成功。只要你懂得道理,你如法,懂得方法,你一定会成就。你不懂道理,不肯相信,不懂方法,盲修瞎练,搞一辈子也枉然,也搞不出个名堂出来。

所以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天天在讲台上啊。讲台的关系太大太大了!讲台什么?就是教你明白道理啊,就是建立信心啊。那个修行的方法你自己懂得,还要人教吗?还要人带着你修吗?用不着。真正讲修行,哪一个人都帮不上忙。

诸位细细地去读读《地藏经》,你看婆罗门女怎么修的?光目女怎么修的?仔细去看看,佛只是给她讲道理、讲方法了,自己回家去修去。婆罗门女,一天一夜就证得事一心不乱,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生方便有余土啊,来去自在啊。光目女,我们看看经文里面,最低限度,她功夫成一片了,带业往生。给诸位说,带业往生也是生死自在,愿意什么时候去就什么时候去,愿意多住几年就多住几年,是自在。这个境界里面,不要说到一心不乱,功夫成了一片,给诸位说,就没有生死了,来去自如了。

     生死是大苦啊,离苦得乐。生死的苦已经没有了,断掉了,何况比生死小的那些鸡毛蒜皮。这是我们必须要知道的呀。现在举世迷惘,知见混淆,从这个因缘里面去观察,不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啊。大灾难要来临啊,我们要不真正用工夫,那实实在在是辜负了这一生啊。(未完)

历史文章选读集一(新关注的师兄入)

历史文章选读集二(新关注的师兄入)

清明节快到了,多念大乘经典超度化解历代宗亲的怨气

背诵经典是第一层的功夫;持咒念佛是第二层的功夫

强大的习气背后有一股冤亲债主的力量在推动

凡是来找你麻烦的那个人就叫提婆达多,提婆达多常在左右

八识田中,叫做无量无边种种业的银行,统统存在里面 

超度若让亡者得益最大的无非是念佛,比起诵经殊胜的多

不可以东拜一个师父,西拜一个师父

你每天想要去改变别人,保证你活得痛不欲生

众生为什么一个人一个相貌呢?

我自认是坏人中最坏的一位,我应替一切人拜佛

出家人每天上供下施,维护了看不见的法界的平衡

凡是秘密传教的一定有问题啊,不要去相信他

修行要消两种业,从转化色身和超度冤亲债主下手

你只要不被妄想牵着走,就叫做修行

妄想的念头打死了,法身也就现前了

破戒的人佛有办法救他,破见之人诸佛没有办法救

佛法本来稀有难得,能受持金刚经更是稀有难得

修行人切莫用贿赂鬼神的心态

见相就有无量差别;见性就平等一如 

因缘一到时,焦急和欢喜都一样可以开捂

你肯面对真相就不会遭遇假相,这个是修行人的根本

清明节快到了好好念经忏悔各种业

这辈子不要占别人的便宜,无论钱财上还是感情上

我们这个觉性不需要文字的

用根不用识;称性不着相

德是内证的,花钱也买不到

法华经浅释01:天地间所有一切,没有一样不是妙的

有断证的功夫,能以观照破见思烦恼.是观行级的菩萨

很多人的不顺是口业造成的

法华经浅释03:那一个法门可以治你毛病,那一个法门就是第一

执着恶法是病,执着善法还是病。一切都不分别,心才能定得下来

清明到了,为什么要祭拜祖先

法华经浅释02:无论任何修学佛法的人都一定要谦、恭、和、敬。

两三年不间断熏习,利根的人就有入处,就有悟处

一切法里头不起心不动念,那就是舍识用根

法华经浅释04:讲一些公案给大家听,来证明法华经妙法的妙处

万事万物要有个好的缘起

掌握现在才有未来,期望了未来就会失去现在

法华经浅释05:唯有莲华才真正可以比喻妙法。因为莲华是花果同时,表示即权即实

般剌密帝法师把楞严经送到我们中国来的苦心

觉得自己很优秀也是痛苦的根源

法华经浅释06:鸠摩罗什法师到中国的因缘

现前一念心我们不难体会,但是现前一念心的理体不容易体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