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现象都是我们的牢狱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慧律法师楞严经讲义
[攀缘心即第六意识心],为什么讲第六意识心呢?因为前面五识,面对境界,这个第六意识跟它同时起现行,所以,第六意识心又叫做五俱起意识。五俱就是眼、耳、鼻、舌、身,眼见一切物、耳闻一切声等等,眼、耳、鼻、舌、身对一切境界,第六意识同时分别,第七意识同时执着,全部都在第一念、第二念,那时间是非常的短的,不是用分、秒来计算,是用刹那。第一眼,眼见,心即分别,同时强力的执着,开始讲[我],[我]就开始设一个围墙。胸量小的人,他会把自己关在牢笼里面;胸量再大一点点的人,也是围篱笆,他的心,胸量稍微大一点点,只要你动到一个[我],就是把自己关在牢狱里面。所以,一切众生都被关在这个[我]的观念里面。乃至于说:我是个国王!这个国王,他的注视的目标是在一个国家,他也是被关在一个国家的观念里面……譬如说:你为台湾奋斗,你这个[我]就是一个台湾大。你说:我们为海峡两岸!这个[我]稍微就大一点了。你说:我为了全人类!那他的胸量就会像地球。然后:我为无尽的虚空!无尽,那就是真如本性了,就无我了!所以,我们这个[我]卡得愈深,胸量就愈小,活得就愈痛苦。
亚里斯多德说:一切现象都是我们的牢狱。亚里斯多德、柏拉图都是西方的哲学家,观念都是这样的:我们看一切的现象,都会让我们捆住的。只有佛陀: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连这个我相都没有了,那么,为谁来烦恼呢?所以,我们讲经说法,是为了说让大家胸量愈来愈大,愈来愈大……,一下子统统放,他不知道要依靠什么?所以,听经闻法就是有这个好处,每天放一点,每天薰习一点,知道原来修学佛道,是提升我们的般若智慧,恢复我们每一个的本来面目,我们的佛性要展开。
[妄攀所缘诸尘之境],一切众生都是这样子。[妄起分别,妄生憎爱取舍]。为什么都加一个[妄]?妄就是不实在的,而一切众生都是妄境里面,而从来没有觉悟,从来没有醒过来。 [憎]就是恨,恨别人,痛苦的其实是自己;爱也是一样,死执不放,取、舍。
[时起时灭,尘有则有,尘无则无]。这句话在强调什么?在强调借境而生的东西不实在,借着外境而起的种种的观念,是靠不住的!譬如说:你书读得很多,这靠不住的,因为那个叫做观念。譬如说:你是中文系毕业的,那跟解脱是两码事情,你只是中文观念比较深,文字比较深。譬如说:你念了英文,教外文的,像那个这几天登的是这样子:美国人跟那个菲律宾的,二个都是教英文的,美国人、菲律宾那个都是来台湾教英文的,二个都是英文老师。这个菲律宾的向台湾的中介公司,这个被杀的、被害的,要借二百万、三百万,借不到,刀子就刺进去了!她一直问她提款卡的密码,这中介的女众就不给她,她就刺了,刺杀她了,菲律宾的这个女孩子,在菲律宾有四个孩子。她说:为了钱!可以什么事都干得出来!所以,我们就了解说,我们后天所学习的东西,包括语言、文字,包括观念,这种东西都是靠不住的,它只是让你一个谋生的工具而已。也就是说:让你在某一个公司行号领一点薪水回来,使你的身心得有一个依靠,至少有这个薪水可以过活,跟这个解脱是两码事情的,解脱是要依照真实的智慧的。
我们要了解,不是说全部的后天的教育都不重要,也很重要,虽然是意识心,不过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气质。但是,问题就不究竟,不能究竟解脱我们的烦恼、生死。我们为什么要学佛?就是为了要解脱烦恼、生死,不必等到临命终,我们现在就受用。所以,我们要了解,这里一直强调说:尘有则有,尘无则无,[尘]就是外境,外境所引起来的贪、瞋、痴,就叫做无体。虚妄无体,[本非真心],真心是什么?就是如如不动。[亦非自性]所以,不是自性。为什么?虚妄无体嘛![一切众生,皆迷认妄执,以为心性]。把这个能够妄执的心、妄分别的心,都认为是自己心。所以,我们的般若智慧,全部都被掩盖起来!
法华经浅释02:无论任何修学佛法的人都一定要谦、恭、和、敬。
法华经浅释05:唯有莲华才真正可以比喻妙法。因为莲华是花果同时,表示即权即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