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11 老师的本分就是开示;悟入是学生自己的事情

净空法师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摘自净空法严经讲义下211

会通四科之三 十二处即如来藏性 意法处

我讲圆觉经的时候,给诸位同学提到这个问题啊。我们今天学佛的时候,颠倒其事。所以你学佛学一辈子,不但你戒定慧不能成就,你的分别、你的执著、你的妄念,是愈学愈多,在增长啊。这怎么能开得了悟呢?!没指望啦。所以这个叫做是颠倒的修学啊。这个方法拿到世间法的修行可以,佛法的修学,大错特错了。报纸上发表的,我们这个教育部大学法修订,将来可以设立佛教学院了。我当天就给大家说过,我说麻烦来了。你们懂这个意思吗?麻烦在什么呢?所有佛法的修学,都变成世间法了。今天日本的佛教,就是走这个路子。一个个都是佛学家,你要跟他讨论到佛经,那讲得是头头是道,但是一天到晚生烦恼,是非人我永远没得了。这个是凡夫啊,不是圣人啊。

所以把佛教一变呢,变为世间学术呢。这样啊,佛教就灭亡了,世间就不再有佛教了。不是说没有寺庙、没有佛像、没有经典了,这些东西反而更多。更多了什么?佛教没有了!没有人开悟了,没有人证果了。虽然有这些东西在,变质了。所以佛教的修学,有它的理论,有它的道理,在佛法里面讲,有它的善巧方便啦。我们不依这个善巧方便,自己想别出心裁,恐怕不能成就。别出心裁来修学成功的,我们在古今中外历史上还没有看到一个。所以由此可知啊,这个基本的训练,说老实话,不能少过五年啦,学戒定慧啊。它这个戒定慧,这个修学的理论依据,就是《华严经》,行布不碍圆融,圆融不碍行布。行步是什么?是次第学。你看这个沙弥律仪,二十四门威仪,是此次学。因戒生定,因定开慧,次第学。可是背诵经典呢,又一次完成。一次完成的,不碍次第的。次第的,不碍一次完成的。这个理论是出自华严经的啊。所以我们想想从前这个教学法,多么的善巧,方法实在是好极了。有几个人能认识的?!如果我们从到台湾以来,各处所办的佛学院,要采取从前各宗丛林教学的方法,我们台湾今天不晓得会出多少佛菩萨,那就大大的不一样啦。一个佛学院学什么呢?一样东西,一门!像从前天台,就是一部法华经,你在我这学十年二十年,都是一部经;贤首就是一部华严经;宗密大师一生,就是一部圆觉经。都是一样啊。

刚才讲了,这个戒律的基础,它就是五年背诵,以这个来修戒定慧。以这个沙弥十戒、二十四门威仪啊,作为行持的准则,在这上面扎根啊。我们要是把这个原理原则给它疏忽了,这一辈子不会有成就。如果你有成就,那可以说是很侥幸地带业往生,也不过就是如此而已。这就说你修学的时候没有根、没有本啦。那么你们同学们,年纪轻的,你现在觉悟,还来得及。你花上五年的时间,好好地把根基奠定好。至于我们讲堂里讲经,你来听。听懂就懂,不懂也不必去问,不要去研究。为什么呢?没有用处的。你到讲堂里来啊,随喜功德就好了。你这个根基奠定之后,再来听经,就不一样啦,古人所谓是言下大悟啊,你听了会开悟啊。这个听了不开悟啊,讲经的人讲得没意思啦。

我讲经讲了二十三年了,听我讲经的一个开悟的都没有,我一点兴趣都没有。啊你说六祖大师当年讲经,他讲了三十七年,有四十三个人开悟,嗨呀,平均下来一年还有一个多呢。三十七年有四十三个开悟嘛,所以他越讲越起劲啊。这个非常非常重要,所以我们如果不从根底上来打基础的话,这个是误了我们一生。真正误了一生啊,倒不要紧啦,来生也误了,生生世世都误了,这个问题就严重了。那么这个学,也许有人说了,那我们现在没有修学的环境,也没有人指导。这个不是修学的态度,为什么呢?这完全是依赖心理嘛。什么地方不是修学的环境呢?!经本就是指导啊,你要找什么人来给你指导啊!每一天,你像这个楞严经,你要学楞严经的,每一天把楞严经念一部,目的呢,修戒、修定、修慧,楞严经文就是指导啊。还要个人在那里督促着你,你才肯干,不督促着你,你就不肯干了,谁有这个闲工夫来督促你啦?!督促你,你要不高兴的话,还跟你做冤家对头。

释迦牟尼佛没有督促任何一个人,只是在讲堂里劝告大家,把这些理论、原则、方法教给你,提供给你;其余的事情,是你自己的事情。所以说开示悟入,老师的本分,就是开示;悟入啊,是学生自己的事情啊。老师没有办法帮你开悟啊,没有办法帮你证入啊,这个悟入是自己的事情啊。古人所谓说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就是这个意思。领进门是什么?开悟。门好像开开了,打开了,替你打开了,指给你这个路了。那以后都是你自己的事情,这修行在个人啦。

那么每一天在讲台上讲的时候,就是开示,就是把这个门敞开了,每一条路都指给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告诉你,你应该会走啊。如果说是我们以前不晓得,不知道我们初学应该怎么个学法,我在讲席上讲了多少遍,连我自己都记不清楚了。我在每一个地方讲经,我都讲,我都劝大家。那么做不做呢?那是你的事情。初学,就需要打根基!初学,最忌讳的,就是到处听经。天天在那里看经,这是最大的忌讳。为什么呢?你看得越多,刚才讲了,就跟阿难一样啊,增长分别,增长执著,增长妄念。你接触得越多,分别妄想就越多,这不是糟了糕了吗?!

根基是什么呀?根基是要去分别妄想。到什么时候你才可以参学?参学就是博学多闻。到善财童子那就可以了,可以参学了。为什么他有资格呢?他什么地方都可以听,什么都可以看,什么都可以接触,什么书他都可以念,人家是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有这个本事啊!你现在听了,就落印象、就执著、就分别,这你没有资格。为什么不叫你到处听经?你没有资格听经,你听经,只有害处,没有利益,这个道理在此地啊。你们今天这个修学,可以说是真的没有遇到老师啊,没有人指导啊。你要是想求我指导,我不敢。为什么呢?你要不服气啊。我求学的时候,李老师指导。我们跟他学的是,一进门,他就告诉我们,只准听他的;除他之外,任何人讲东西,不准听。你要想看什么书,要经过他同意;没有经过他同意的话,任何书不能看,大藏经都不能看。我们依教奉行,这是他的学生。到我们自己智慧开了,有了见地了,不会受影响了,他就说,哪个地方有讲经,都可以听,什么书籍都可以看。就开放啦,所以他并不专制啊。可是我在他会下,受他这个约束,整整十年,十年的基础啊。

所以如果你这个基础不稳固啊,实实在在是难。你有深厚的基础啊,学佛这个事情不难,实在是轻而易举的事情。问题就是你的根底要坚固,你要认真的学习。老师为什么要你完全听他的,甚至于看一本书都要得他的同意?那就是他指导你,就是对于你心里头的思想,他大致上都晓得。你看过哪些东西,看过多少人的著作,你会受哪一方面的影响,他通通知道,他才好指路子给你走啊。你要是什么都看,看得一团糟的时候,你叫他指路子,他没有法子指给你啊。就是你的思想太混乱了,太复杂了,理不出一个头绪出来,他想教你,没有办法教,无从下手。那么对于这样的人呢,见了面就很客气,欢迎你来听经,其他一概不问。为什么呢?没有法子教。所以这个师承,不简单啦。我是把我自己这个修学,老师指导的方法、原理原则,全盘都告诉大家了,我怎么个修学法的。你再看看古人,古人修学的时候,也是这个方法。真正是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那你们自己还不肯干,那有什么办法呢?这个心里啊,不看看的时候,不舒服啊。总是东看看、西看看,这儿也打听打听,那也去打听打听。将来搞一辈子,你还是在这个境界上。你要不相信,你们自己可以问问自己,自己省察省察,“我学佛这些年了,有些什么进步?”就知道了。

怕的是什么呢?不但没有进步啊,退步了。这个退步是什么呢?学佛之前好像烦恼没有这么多,这一学佛,越学烦恼越多,越学疑惑越多,这就是退步了。这个就是踩的什么?阿难的路子啊。阿难的路子,还不如阿难,阿难毕竟还是有个好老师啊,他可以当侍者啊。一天到晚跟随释迦牟尼佛,还真装了一肚子佛法,呵呵,一肚子佛法。我们现在这个佛法没有装一肚子,装了一肚子烦恼。阿难那些经典他都能背诵,都能记得住,我们连一部也不会,所记得的都是张家长李家短,都记得这些,你说这个不是糟了糕了吗?!那么这些话,听起来好像是题外的话,实际上句句都与经文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我们今天学佛之所以不能成就,就是我们错用了心。我们这个错用心啊,会一直错下去,没有办法给它改正过来。你要想真正改正,那就得还是依照古老的教学原则,才能够改正得过来。不依这个古老的办法,我看是没有什么指望,没有法子改正过来的。

那么这个事实啊,你们也可以多想想,看看觉得自己有没有修正自己修学的态度、方法的必要?有没有修正的必要?像目前这样状况下去,这一辈子啊,你是停留在眼前这个境界啊,就算你不错了。怕的是什么?怕的是往后退,怕的是退转,不会有进步的。这个进步的现象是什么呢?是智慧增长,烦恼减轻。我们一天比一天烦恼轻,一天比一天智慧增长,一天比一天法喜充满,这是好现象,这是精进之相。如果得不到这个境界相,就是得不到这个结果,自己一定要反省,我们修学啊,在态度上、在方法上,必定有错误!如果没有错误,我们如理如法地修行,为什么得不到结果?!

这一段呢,经文比较长一点。那么前面,佛是分别给我们说明这个第六意识是虚妄的,决定不是真实的,是从这个有知方面来说的。今天这个经文呢,是从非知,非知就是无知。这个知与无知啊,就是分别与不分别。这一段也非常重要,为什么呢?要不知道这个非知也是虚妄的啊,有许多人就修无想定,以为自己啊,这是成就了,这个就大错特错了。你譬如说一般凡夫,一天到晚都妄念很多,烦恼很多,这个时候知道痛苦啊。那修行怎么样呢?我妄念通通舍掉了,我在什么境界里我都一念不生。这是不是对的呢?看起来好像是对的,实际上是错的。

诸位要晓得,佛法的定啊,是定里面一切明了,这个是定啊。所以这个禅定,翻成中国的意思,叫静虑啊。静是什么?一念不生。虑是什么?一切明了。这个叫禅定啊。你要误会了,好像我一切都放下了,我这个心清净了,我一切都不闻不问了,这个叫做修定的话,这个时候,心固然清净了,不起烦恼,不起妄念了,可是一切通通都不明了,什么都不知道。这个叫做死定!纵然修成了,果报在无想天,那是外道天。四禅天人还享福呢,外道天是福报也享不到,那可怜啦,这一生空过了,没结果。

所以要晓得,佛法讲的这个定,是活活泼泼的定,是一切明了,但心地清净、一尘不染。如果我们做到心地清净、一尘不染,但是外头什么都不知道,这个不行,这个不是定。所以一定要晓得戒定慧的功能、目的,你修戒,为什么?为了得定;再修定,修定为什么?为了开智慧。如果我们戒律精严,不能得定,这个戒律有问题。为什么?没结果嘛,那一定有问题啊。你譬如说农夫种瓜,种子种下去了,几个月过了,不结瓜,那这个一定有问题啦,他就着急了,他就去研究啦。我们修戒,修了个相当时间的时候,不能得定,越修心还是越乱糟糟的,这个戒律出了毛病啊。你修定,定什么?定开智慧。修了几十年的定,智慧不开,这个定出了毛病了。这个地方一定要晓得,什么才是正确的修学?什么是错误的修学?所谓说盲修瞎练啊。知道这一段经的意思,就不会落在邪定上,你才得到一个正确的修行方法。

如果说这个心是非知的,【若非知者,此尘既非色声香味,离合冷暖,及虚空相,当于何在。】那么这是讲这个意之知、意知,确实不是像前面色声香味触那些五尘。那些五尘啊,它还有个方所啊。你譬如说,色在哪里?色在我们眼前,我们能指得出来。这个意知在哪里?意知在什么地方呢?你说这个意知,第六意识,它的根,就是第七识,如果是离了它的根,离了第七识的时候,它还有知,那么这个知在哪里?如果这样说法,要照前面这个比喻来看,意知是法尘。但是这个法尘,它有两分,一半属于心法,一半属于色法。意知法的法尘,是属于心法,所以在色法里头,找不到它啦。你把它当做外尘去看,错误了。但是虽然是心,它确实是心里的法尘。尘是什么意思呢?尘是能障碍的意思。你譬如说我们桌子,落了灰尘了,就不干净了。意知能染污清净心,你们想想,这个东西好不好呢?不好!不好你偏偏用它,一天到晚都用它。学佛也全都是用它,那你不是一天到晚都是在增长你清净心的染污嘛。学佛叫你去了染污,恢复你的清净心啊,你天天还用这个染污心,来加重它的染污,你这不叫颠倒,叫什么呢?!

所以这一段的意思啊,是叫我们检点检点、省察省察,它在哪里?前面七处征心,心没有所在啊,那么意知岂能有所在呢?!底下就说了:今于色空,都无表示啊,交光大师这个科,标得很明白啦,说明没有所在;没有所在,就是虚妄的嘛。所以前面,佛讲过这一桩事情,这是什么东西?佛讲第六意识,前尘分别影事啊,第六意识不过是如此而已啊,前尘分别影事啊。影事,就不是真有的事。影是什么?梦幻泡影,可见得不是真实的啊。

不像世间这一切色法,色法,遍一切处,刚才说了,一样一样能指得出来。音声虽然没有形象,我们耳根所接触,能够知道它的方所,哎,它在哪个方向,它从什么地方发出来的,我们能够指得出来啊。唯独这个意知,它既不是色,也不是空,找不到处所。这是讲它没有所在,都无表示。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解mp3音源下载网址: http://pan.baidu.com/s/1eSrMFSI  (注:复制网址打开后选择下载,并需要用到百度网盘)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01-200目录(未完)

201 凡是因缘所生法,它就没有自体,就是虚妄的

202 佛陀的教学是三世的教育;孔子的教学是一世的教育

203 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你不疑就不悟

204 因为我们动念心不清净,开口便错,动念皆乖

205 我们燃香里头没有观照不能见性,真正的功德就是能入观

206 障碍在自己的心,障碍不在境界不在别人,要牢牢记住了

207 听闻佛法要这样听,这个音声一历你的耳根立刻消融没有痕迹

208 戒定慧这个尺码,是天天量自己,不是量别人的

209 没有开悟、没有恢复我们的五眼圆明,我们身心就是带着重病

210 为道日损,为学日益,我们应当守住这个原则

历史文章阅选读一(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祖师大德悟道因缘 集 链接

元音老人楞严要解目录链接

宣化上人法华经浅释 01--102 (全)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解视频目录01~154 (未完)

净空法师楞严经讲义摘录01-200目录(未完)

阿弥陀佛的故事十集链接

历史文章选读目录二(新关注的师兄入)

大悲咒的妙用 (宣化上人)

大悲咒的妙用及修法(仁清法师)

盂兰盆节的故事——目连救母

宣化上人教念楞严咒,万佛城教读慢诵楞严咒

慧律法师教念楞严咒,文殊讲堂唱诵楞严咒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