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严经淺释136 : 因为不輕慢一切法的緣故,所以沒有一切法的障礙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第五、離痴乱行
佛子。何等为菩薩摩訶薩離痴乱行。
功德林大菩薩又称一声佛的弟子!什么是菩薩中大菩薩所修離痴乱行?痴是愚痴,乱是散乱。因为愚痴,所以散乱。不痴就沒有无明,不乱就有定力。沒有无明,就不会做愚痴的事。沒有散乱,就会常在定中。所以菩薩要修離開愚痴散乱的行門,也就是禪定。
此菩薩成就正念。心无散乱。堅固不动。最上清淨。广大无量。无有迷惑。
这位菩薩,時時刻刻在成就正念(正定)。因为有正定,所以心无散乱。也就是不打妄想,亦不顚倒。定力堅固,而不搖动。常在定中,得到无上清淨。心中沒有見惑、思惑、尘沙惑。見惑就是見到境界,便被境界所迷。眼隨色尘所轉,乃至意隨法尘所轉,所謂「对境起貪愛」。思惑就是思想起迷惑,对理论分不清楚,所謂「迷理起分別」。尘沙惑就是心中的妄想,猶如尘沙那样多,因为这样就不清淨了。現在把此三惑断除了,所以得到无上的清淨。若有尽虛空徧法界这样广大无边的境界,也不会生迷惑。
以是正念故。善解世間一切語言。能持出世諸法言說。
菩薩因为有这种正念的緣故,所以善於胜解世間一切的語言。能受持出世間所修行一切法門和言說。
所謂能持色法非色法言說。能持建立色自性言說,乃至能持建立受想行識自性言說。心无痴乱。
一切言語,就是所說的能持色法和非色心法的言說。凡是有質礙的是色,沒有質礙的是心。換言之,有形相是色,无形相是心。不但能持建立有形相这样色法,乃至能持建立无形相这样受想行識法,而心不愚痴和散乱。
於世間中,死此生彼,心无痴乱。入胎出胎,心无痴乱。发菩提意,心无痴乱。事善知識,心无痴乱。勤修佛法,心无痴乱。觉知魔事,心无痴乱。離諸魔业,心无痴乱,於不可說劫修菩薩行,心无痴乱。
菩薩在这個世間中,死在这里,又生在那里。生生死死,死死生生,不会被生死所轉。为什么?因为心不愚痴和散乱,所以不顚倒。菩薩入胎出胎,心也不痴乱。入胎有四种:①轉輪聖王入胎,能以正知入胎,但不知怎样住胎,怎样出胎?②緣觉入胎,能以正知入胎,正知住胎,但不知怎样出胎。③菩薩入胎,能以正知入胎,正知住胎,正知出胎,完全都明白。④凡夫入胎,不知入胎,不知住胎,不知出胎,完全都不明白。轉輪聖王住胎時,觉得好像在廁所一样,非常骯髒。緣觉住胎時,觉得好像在舍宅一样,非常舒適。菩薩住胎時,觉得好像在花園树林一样,非常清淨。凡夫住胎時,觉得好像在黑暗中一样,什么也不知道。
菩薩发菩提意的時候,沒有障道的因緣,沒有痴乱的思想。事奉善知識時,心无痴乱。眞正明眼善知識,是難遭難遇,不容易見到。如果遇到善知識,要用眞心來親近、來供养、來承事,对善知識須毕恭毕敬,心无痴乱。勤修佛法,依教奉行。佛法深如大海,必須勇猛精进,勤加修習,才能有所成就。心无痴乱,不会顚倒,要觉知一切魔事。魔有四种:①天魔②五陰魔③煩惱魔④死魔。若能事先觉知是魔的境界,那么,心就沒有愚痴和散乱,不会被境界所轉。不但能知一切魔事,而且又能離開諸魔所造的魔业,心中无痴乱。在不可說劫那样多的時間來修菩薩行,心不痴乱。
此菩薩成就如是无量正念,於无量阿僧祇劫中,從諸佛菩薩善知識所,聽聞正法。
修離痴乱行的菩薩,他能成就无量的正念。能在无量阿僧祇劫中,從諸佛或菩薩或善知識的处所,聽聞这十五种正法。
所謂甚深法。广大法。庄严法。种种庄严法。演說种种名句文身法。菩薩庄严法。佛神力光明无上法。正希望決定解清淨法。不著一切世間法。分別一切世間法。甚广大法。離痴翳照了一切众生法。一切世間共法不共法。菩薩智无上法。一切智自在法。
就是所說的①甚深法:就是所证理体,大分深義,所謂空的緣故。②广大法:就是体业用的法。③庄严法:就是具足德相的法。④种种庄严法:就是一具一切的法。⑤演說种种名句文身法:就是种种名詞、种种的語句、种种的经文,菩薩都能演說这种的法。⑥菩薩庄严法:这是行法,以因严果的緣故。⑦佛神力光明无上法:这是果法,证得佛的无上法。⑧正希望決定解清淨法:就是断二障的法,卽是初地大愿。⑨不著一切世間法:就是根本智。⑩分別一切世間法:就是后得智,此二通至七地。11甚广大法:就是证深法忍,如法界的緣故,卽是八地的法。12離痴翳照了一切众生法:就是法師位,了物机的緣故,卽是九地的法。13一切世間共法不共法:共法就是众生法,不共法就是諸佛法,卽是十地的法。14菩薩智无上法:就是等觉智。15一切智自在法:就是如來智。
菩薩聽聞如是法已。经阿僧祇劫。不忘不失,心常憶念,无有間断。
修離痴乱行的菩薩,聽聞功德林大菩薩所說的十五种法之后,经过阿僧祇(无央数)那样長的時間,也不会忘記一法或遺失一法。常在心中憶念这种法,沒有間断的時候。
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於无量劫修諸行時,終不惱乱一众生,令失正念。不壞正法。不断善根。心常增長广大智故。
是什么緣故?因为菩薩中大菩薩在无量劫中修菩薩行的時候,始終不曾惱乱过一個众生,令他失去正念,也不破壞正法,而能保護正法。不但不断自己的善根,也不令他人断善根。心中常增長广大的智慧。有人想出家,如果勸他不要出家,这就是令人失去菩提心,断人的善根,这是錯因果的,將來要墮於无間地獄,受无期的苦罪。有人不发菩提心,应該設法勸他发菩提心。这是直接助他人成佛道,也是間接助自己成佛道。
復次。此菩薩摩訶薩,种种音声,不能惑乱。所謂高大声。麤濁声。極令人恐怖声。悅意声。不悅意声。諠乱耳識声。沮壞六根声。
再說一遍,这位菩薩中大菩薩,无论什么音声,皆不能令他心中生散乱而迷惑。这些音声就是所說的七种音声:①高大的音声。②粗濁的音声。③令人很恐怖的音声。④令人很悅意的音声。⑤不悅意的音声。⑥喧嘩雜乱耳的音声。⑦阻止破壞六根的音声。这七种音声,一般人聞之,心煩意乱。可是菩薩聞之,心不散乱。为什么?因为菩薩修六度法門,得到正定的受用,不为境界所轉。
此菩薩聞如是等无量无数好惡音声。假使充滿阿僧祇世界。未曾一念心有散乱。所謂正念不乱。境界不乱。三昧不乱。入甚深法不乱。行菩提行不乱。发菩提心不乱。憶念諸佛不乱。观眞实法不乱。化众生智不乱。淨众生智不乱。決了甚深義不乱。
这位修離痴乱行菩薩,他聞到像前边所說的无量无数好的声音或不好的声音,假設充滿阿僧祇那样多的世界,但他未曾在一念之中,心有散乱。常有正念而心不乱,遇到境界而心不乱,入三昧時而心不乱,入甚深法而心不乱,行菩薩行時而心不乱,发菩提心時而心不乱,憶念諸佛時而心不乱,观察眞实法而心不乱,教化众生的智慧而心不乱,清淨众生的智慧而不乱,決定瞭解甚深義理,心不散乱。
不作惡业故,无惡业障。不起煩惱故,无煩惱障。不輕慢法故,无有法障。不誹謗正法故,无有报障。
因为不作惡业的緣故,所以沒有惡业的障礙。因为不起煩惱的緣故,所以沒有煩惱的障礙。因为不輕慢一切法的緣故,所以沒有一切法的障礙。因为不誹謗一切正法的緣故,所以沒有一切果报的障礙。
佛子。如上所說如是等声,一一充滿阿僧祇世界。於无量无数劫,未曾断絕。悉能壞乱众生身心一切諸根。而不能壞此菩薩心。
各位佛的弟子!像前边所說那样多的音声,每一种音声,能充滿阿僧祇那样多的世界,在无量无数那样長的劫中,未曾有間断的時候。这种音声,能把一切众生的身心都毁壞,把一切六根也使之散乱。可是不能壞乱这位菩薩的心。
菩薩入三昧中,住於聖法。思惟观察,一切音声。善知音声。生住滅相。善知音声,生住滅性。
修離痴乱行这位菩薩,入正定正受之中,住在禪定聖法的里边。用思惟法來观察一切的音声。善於知道一切音声,都是空的。沒有生的相,沒有住的相,沒有滅的相。所謂「因緣所生法,我說卽是空。」又善於知道一切音声,怎样生的?怎样住的?怎样滅的?都是无常,虛妄不实,所以沒有体性。
如是聞已。不生於貪。不起於瞋。不失於念。善取其相,而不染著。
这位菩薩聽完功德林菩薩所說的音声生住滅相和生住滅性之后,对一切音声不生貪心,也就是不留意声尘,不起瞋心,不失正念。菩薩明白一切音声的相都是虛妄不实,所以不染著於声尘。不染著就是不貪戀。旣然不染著,就知道一切音声,沒有实体,如幻如化。
知一切声,皆无所有。实不可得。无有作者。亦无本際。與法界等。无有差別。
菩薩为什么不染著一切声尘?不被声尘的境界所轉?因为菩薩知道一切音声,都是无所有。沒有一個音声的实体,找音声的根本,实不可得,因为是空的。也沒有人作出这音声,音声也沒有本体。雖然是空,但是尽虛空徧法界。因为和法界相等,所以沒有分別。
菩薩如是成就寂靜身語意行,至一切智,永不退轉。善入一切諸禪定門。知諸三昧同一体性。了一切法无有边際。得一切法眞实智慧。得離音声甚深三昧。得阿僧祇諸三昧門。增長无量广大悲心。
这位菩薩,他就这样的成就寂靜身語意三业的清淨行,乃能到一切智慧之地。永遠向前精进,不向后退轉。所以善入所有諸禪定的門,了知一切三昧都是同一体性,所謂「三昧卽一切三昧;一切三昧卽一三昧。」又明白一切諸法沒有边際。因为能照了諸法实相,所以得到一切法眞实的智慧。又得到卽音声離音声这种甚深的定力,又得无量无数那样多定力的法門。增長无量无数那样多广大的悲心。
是時,菩薩於一念中,得无数百千三昧。聞如是声,心不惑乱。令其三昧,漸更增广。
在这個時候,这位菩薩已经得到甚深的定力,广大的法門。所以能在一念之中,就能证得无数百千三昧的境界。聞到前边所說的声,心不被声尘所搖动。令其所得的三昧,漸漸更为增加而广大。
作如是念。我當令一切众生,安住无上清淨念中。於一切智,得不退轉。究竟成就无餘涅槃。
这位菩薩,也作这样的观想:我应當教化一切众生,用善巧方便法門,來令一切众生安住在无上菩提清淨的正念中,得到佛的一切智慧,得到永遠不退轉的果位,將來究竟成就无餘湼槃。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五離痴乱行。
功德林菩薩說:这就是菩薩中大菩薩所修第五种的離痴乱行。
第六、善現行
佛子。何等为菩薩摩訶薩善現行。
功德林菩薩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么是菩薩中大菩薩所修的善現行?也就是六度中的般若法門。般若譯为智慧。在瑜伽论上有三种慧:一、能於所知眞实,隨觉通达慧。二、能於如說五明处及三聚中,決定善巧慧。三、能作一切有情義利慧。在攝论上也有三种慧:一、无分別加行慧。二、无分別根本慧。三、无分別后得慧。一般來說,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三种慧。
此菩薩身业清淨。語业清淨。意业清淨。住无所得,示无所得身語意业。能知三业,皆无所有。无虛妄故,无有繫縛。凡所示現,无性无依。
修善現行这位菩薩,身业也清淨,沒有殺盜淫三惡的行为。語业也清淨,沒有妄言、綺語、惡口、兩舌四惡的行为。意业也清淨,沒有貪瞋痴三惡的思想。各位!要廻光返照地想一想,自己的身业是否清淨?能不能不殺生?假設有蚊蟲來咬你的臉時,你是不是一巴掌打死牠?或者有螞蟻來吃你所欢喜吃的蜜糖時,你是不是把牠捻死?或者其他蟲子,是不是把牠害死?要曉得受戒的人,要遵守戒律,不可殺生。如果打死一隻蚊蟲或捻死一隻螞蟻,那就犯了殺生戒,后世果报不甚設想。凡是受五戒的佛子,不但不殺生,反而要放生。換言之,要保護一切众生的生命。把捻們認为是前生或多生的六親眷屬,如是观想,便生愛護之同情心。也不要犯盜戒,更不要犯淫戒。如果不愼犯之,快在佛前虔誠的懺悔,否則,必墮无間地獄。
再反省自己的語业是否清淨?有沒有妄言?綺語?惡口?兩舌?有則改之,无則嘉勉。總而言之,不可造口业。若犯口业,則墮拔舌地獄,这並非威脅,不过,我們凡夫的眼睛看不見而已。如開五眼把这种境界观察清清楚楚,便知道絕非戲言。对意业是否清淨?也要仔細想一想。心中有沒有貪心?瞋心?痴心?因为有了这三毒之心,令人在輪廻中受生死,不得解脫。所以要学習善現行的菩薩,不生貪心、瞋心、痴心。我們要檢討自己的身語意三业,是否徹底清淨?如果清淨,修道才能有成就。所住的无所得,也就是沒有貪瞋痴。也能示現无所得身語意三业。能知三业清淨,皆无所有。因为沒有虛妄的緣故,所以沒有三业的繩索所繫縛。凡是所示現,都是行所无事,也沒有性,也沒有依靠。
住如实心。知无量心自性。知一切法自性。无得无相,甚深難入。住於正位眞如法性,方便出生而无业报。不生不滅。住涅槃界。住寂靜性。住於眞实无性之性。言語道断。超諸世間。无有所依。
住在眞如实相的心,知道无量心的自性,知道一切法的自性,沒有所得,沒有一個相,明白这個法是甚深難入的。住在正位眞如实相的法性,生出一切方便法門,也沒有业,也沒有报。因为如幻如化、空无所有,所以不生不滅。住在湼槃界中,住在寂靜性上,住在实相理体上,乃是无性之性。在这個地方,沒有言語可說的。把言語的道路也断了,心想行的地方,也沒有了。它超出世間,沒有所依靠。
入離分別无縛著法。入最胜智眞实之法。入非諸世間所能了知出世間法。此是菩薩善巧方便示現生相。
入到法的本体,離開分別,沒有縛著的法。又入最殊胜眞实的法。又入到不是世間一切众生所能明白出世間的法。这种种的道理,就是菩薩善巧方便所示現的生相。
佛子。此菩薩作如是念。一切众生,无性为性。一切諸法,无为为性。一切國土,无相为相。一切三世,唯有言說。一切言說,於諸法中,无有依处。一切諸法,於言說中,亦无依处。
功德林菩薩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这位菩薩作这样的观想:一切众生是由四大假和合而成,沒有自性作为他的自性。一切諸法,本來是寂靜的,是无为而无不为,所以无为为性。一切國土,本來是无相,但因众生的业力而現相。一切三世,唯有假名,只有言說。一切言說,在一切諸法之中,沒有一個眞实的依处。所有一切諸法,在一切言說之中,也沒有一個眞实的东西可以找得到的。
菩薩如是解一切法皆悉甚深。一切世間皆悉寂靜。一切佛法无所增益。佛法不異世間法。世間法不異佛法。佛法世間法无有雜乱。亦无差別。了知法界体性平等。普入三世。
菩薩把一切諸法看成是空是假,一切无所著。这样才能瞭解一切諸法的道理,都是无上甚深微妙法。又明瞭一切世間都是寂靜的,又明瞭一切佛法沒有增沒有減。佛法就是世間法,世間法也是佛法。所以六祖大師說:「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觉,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兎角。」也就是这個道理。所以佛法和世間法,並不是兩個。明白的時候,就是佛法。不明白的時候,就是世間法。若能明白,就在世間法也是出世間法。並不是離開世間法,另外又有個佛法。佛法和世間法,雖然不卽不離,可是有條不紊,互相不障礙,互相不雜乱,也沒有什么分別。菩薩明瞭知道法界的体性是平等,普入过去世、普入未來世、普入現在世。
永不捨離大菩提心。恆不退轉化众生心。轉更增長大慈悲心。與一切众生作所依处。
菩薩永遠不捨離大菩提心,而保護大菩提心。常常存著教化众生的心。也就是讲经說法,教化众生。一天比一天增長大慈悲心,有增无減。菩薩作为一切众生的归依处。
菩薩爾時,復作是念。我不成熟众生,誰當成熟。我不調伏众生,誰當調伏。我不教化众生,誰當教化。我不觉悟众生,誰當觉悟。我不清淨众生,誰當清淨。此我所宜,我所应作。
修善現行这位菩薩,就在这個時候,又作这样的观想:我不令众生成熟,誰能令众生成熟?成熟众生是我的責任,我应當做成熟众生的事。我不調伏众生,誰當來調伏?我的責任就是調伏剛強的众生,令剛強的众生,捨去剛強,改邪归正。我不教化众生,誰當來教化?我的本份,就应該教化众生。我不觉悟众生,誰當來觉悟?一切众生,都在黑暗的苦海中,我应該令他們早點觉悟,破无明顯法性,離諸苦得众乐。我不清淨众生,誰當來清淨?我应用善巧方便法門,令在五濁惡世中的众生,恢復清淨本源,妙眞如性,得到清淨。这些事情是我的責任,是我应該做的。
復作是念。若我自解此甚深法。唯我一人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獨得解脫。而諸众生盲冥无目,入大險道。为諸煩惱之所纒縛。如重病人,恆受苦痛、处貪愛獄,不能自出。不離地獄餓鬼畜生閻罗王界。不能滅苦。不捨惡业。常处痴暗,不見眞实。輪迴生死,无得出離。住於八難。众垢所著。种种煩惱,覆障其心。邪見所迷,不行正道。
菩薩又作这样的念頭:假設我自己明白了这种甚深微妙法,唯獨我一人证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得到解脫。可是众生都沒有得到,而一切众生,好像盲人在黑暗中,走在極端危險的道路中。所謂「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淵」——这是多危險的境界。众生为一切无明煩惱所纒縛,而不得自在。好像患大病的人,常受諸苦之痛楚。在貪愛的獄中,不能自出欲網。也不能離開地獄餓鬼畜生三惡道,而要受閻罗王所管。不能消滅一切的苦楚。不能捨棄所造的惡业。常在无明黑暗中,不見眞实的道理。在六道輪廻流轉生死,沒有出離的時候。住在八難之中,八難就是:①地獄②餓鬼③畜生④北俱廬洲(此洲人最快乐,但不見佛不聞法不覩僧)⑤長壽天(色界第十三天)⑥盲聾瘖啞⑦世智辯聰⑧佛前佛后。在这八种情形之下,是很難能聞到佛法的,所以称为八難。为一切不清淨的染汚法所綑著。有种种的煩惱,來覆蓋障礙智慧的眞心。被邪知邪見所迷惑,而不走正當的道路。
菩薩如是观諸众生,作是念言。若此众生未成熟,未調伏,捨而取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所不应。我當先化众生。於不可說不可說劫行菩薩行。未成熟者,先令成熟。未調伏者,先令調伏。
这位菩薩以前边所說的法,來作种种的观想,來观察一切众生的因緣。又作这种的思念:假設这個众生沒有成熟、沒有調伏,而我捨棄他,自己去证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这是所不应該做的事。我应當首先來教化众生,经过不可說不可說那样長的劫,來修行菩薩的行門。沒有成熟的众生,令他先在我以前而成佛道。沒有調伏煩惱的众生,我令他先把煩惱調伏。
是菩薩住此行時。諸天魔梵沙門婆罗門,一切世間乾闥婆阿修罗等,若有得見,暫同住止,恭敬尊重,承事供养,及暫耳聞,一经心者,如是所作,悉不唐捐。必定當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修善現行的菩薩,住在这种行門的時候,一切諸天、魔王、梵王、沙門、婆罗門等,以及一切世間、乾闥婆、阿修罗等,他們假如見到这位菩薩,或者暫時和这位菩薩同住在一起,或者能恭敬、尊重、承事、供养,和暫時間耳聞这位菩薩的名号,一经过心念中——像这样所作,都不会空过、不会白費,必定应當成就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六善現行。
功德林菩薩說:这就是菩薩中大菩薩所修第六种的善現行。(未完)
华严经淺释122 : 无论怎样來譬喩,都不及菩薩初发心功德的一分
华严经淺释124 : 淫欲的这個念頭一动就有漏了,漏到三界中去受生死
华严经淺释126 : 身口意三业清淨就是修波罗蜜法,这是初发心菩薩的根本行門
华严经淺释127 : 有十种法能使令一切菩薩所修的行門都得到清淨
华严经淺释128 : 我們要发这十种清淨愿,才能成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聖人
华严经淺释129 : 佛是從众生田中出生,所以能令佛种不断。
华严经淺释130 : 佛不離菩提树下,而升到夜摩天宮宝庄严殿为天众說十行法
华严经淺释131 : 娑婆世界夜摩天上,諸菩薩咸來集会;十方世界夜摩天上也是这样
华严经淺释131 : 娑婆世界夜摩天上,諸菩薩咸來集会;十方世界夜摩天上也是这样
华严经淺释132 : 切記:絕对不談說人之是非,不評论人之善惡
华严经淺释134 : 修行欢喜行的菩薩要將自己所有財物統統布施給需要的众生
华严经淺释135 : 被境界所轉受不了罵更受不了打,这就是沒有正定的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