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161 : 以偈言分別頌揚第一种廻向法門的殊胜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除滅一切諸心毒       思惟修習最上智

不为自己求安乐       但愿众生得離苦

心毒,就是貪心、瞋心、痴心、驕傲心、自私心、障礙他人修道的心,这些都是一般人的心毒。修行菩薩道的人,无论如何一定要把这些內心的毒除淨。这當然不是一件很容易做到的事,但既知道这些心毒是阻礙我們向善的絆脚石,我們決不能因为難做就放棄不做,不学佛了,不修道了,不向善了呢。不!不容易做到的事,我們一定也要去做,慢慢的一點一點把这些絆脚石移開,不增加只減少,終有一天会把这些心毒除淨。菩薩從初发菩提心,就立志必須把心中的一切心毒除滅乾淨。他不貪、也不瞋、也不驕傲、也不妒嫉障礙其他的人。總而言之,祗做有利益於众生的事,对於有利於自己的事,從不費腦筋去想它。我們学修佛道的人,应該学菩薩这种只知利他不知利己的精神。菩薩一心所想的,就是修菩薩行,行菩薩道,他才能把一切心毒除滅乾淨。如果心中还有一點疲厭和滿足的思想,就是还沒有把心毒去淨,心中不免總有一個我見邪見存在,有時觉得人人不如我,好強好胜,事事表示有聰明才智,处处顯現超过別人,无论如何我總要第一。这种念頭也是心毒。菩薩修行的涵养功夫,像这一类的想法都沒有了,那还有一點心毒呢?我們学修佛道的人,自己反躬自問,有否这些毛病,如果有的話,趕快把它慢慢改掉,改變这种毒素,成一种清涼的良劑,勤習清淨的法門,不要再在心中存留餘毒。菩薩從諸佛聞法,然后自己思惟諸法,瞭达諸法实相,修習成就最上的智慧。倘若能修得最上的眞正智慧,那还怕不如人,自然就会超过所有的人,自然会在一切众生中为第一、为大、为胜了。假如本來沒有智慧而又很愚痴,就是總怕人比自己聰明,比自己有智慧,勉強好強逞能、好勇鬥狠、那也徒然表現愚痴的作風而已。

思惟修習,就是修習禪定,能常修習禪定,可以獲得最高无上的智慧。菩薩修習諸种法門,他並不是为了自己想求得某种境界的安乐,而发心修菩薩行。他的愿心是希望一切众生都能離苦得乐。若一切众生能離苦得乐,就是要他永遠在地獄中受極苦,他也心甘情愿、乐意而为。菩薩是为饒益众生而修行,但愿众生得離苦。不特菩薩是只为利他而修行,就是任何修学佛道的人,不论凡夫俗子,當你一发心修行時,就立下大愿,为利益一切众生,勤修梵行,不论甚么事情也不为自己求取安乐,滿足私欲。甚至发愿修苦行,也不要想到我修苦行,是为的想很快開悟、证道。这样妄想早日開悟,也是貪心。把这些「貪瞋痴」的心都沒有了,沒有这一切愚痴的行为了,本來不为自己求安乐的,自然也得到眞正的快乐。眞正的快乐,就是出生眞正智慧之本源。有了眞快乐,眞智慧后,心中就立刻想到,我勤修諸法,求得最上的智慧,但愿一切众生也都能有此最上智慧。要这样廻向,不要单单为自己作想,認为我曾为众生做了如何的功,我曾立了甚么德,我有怎样的能辦事,充滿了自我,完全是一片愚痴思想。我希望明白人不要做糊涂事,糊涂人趕快学做明白事。所以我們都应該從糊涂的路上走到明白的路上來,再不要老在糊涂的「无明」洞中挨著,做那些愚痴的妄想夢。

此人廻向得究竟       心常清淨離众毒

三世如來所付囑       住於无上大法城

此人——修廻向法門的这位菩薩。他修得了眞智实慧,圓融究竟的智慧,因为他的心意经常是清淨的,沒有一點的染汚念頭。他已捨離了一切的貪瞋痴驕慢嫉妒等,种种障礙道心的众毒。这位行菩薩道的菩薩,他已曾受过去世諸佛的付囑,正受著現在諸佛的付囑,还应當受未來諸佛的付囑。諸佛付囑他時說:「善男子!你眞是位最完善的人。我把未來受苦的众生都交給你了,希望你能如法教化他們,使他們離苦得乐,早成佛道」。达到如是境界的菩薩,他修持上的成就,等於安住在无上大法的城堡中,后进的菩薩是不能相比的。

未曾染著於諸色       受想行識亦如是

其心永出於三有       所有功德尽廻向

修廻向行門的菩薩,他的三业早已清淨,再不曾染著一切的色尘,以及受尘等都不会染著。他見到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他已明了諸法实相,所以能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菩薩的心境已经永遠超出了三界——欲界有、色界有、无色界有,再也不会为三界中的五欲所迷惑。除非他隨愿受生,來三界教化众生,他也不会留戀三界的五欲之乐。菩薩他所修積的种种善根功德,毫不保留的完全廻向給十方一切众生,廻向給菩提,廻向給实際。

佛所知見諸众生       尽皆攝取无有餘

誓愿皆令得解脫       为彼修行大欢喜

讚佛偈中的第三句說:「世間所有我尽見」,即能都見,當然也尽知了,那还会有佛看不見的众生,不知道的秘密事呢?众生都生存在佛的法身裡边,(佛的法身充滿虛空)。那么佛自然就都知見这一切众生的心行,何況佛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見的,佛所見到的众生,都是與他有法緣的,所以他都攝取,广度群蒙,平等教化,不令有一個剩餘的。修菩薩行的菩薩,他也是遵照佛行道的方法,凡是知道或見到的众生,也是尽皆攝取,不令有剩餘。並且发大誓愿,將所攝取的众生,尽心竭力的教化,要令那些众生都得到解脫。菩薩为了众生,发心修行,甘心代众生受苦,一切不为自己的利乐作想,他不愿众生受苦,希望众生受到他的饒益,而離苦得乐,皆大欢喜,如此就达到了他发心修行的目的。諸位善士!世間上有一种人,專門貪圖虛名假好,終日到处行假仁假義的事,逢人自我吹噓一番,就希望受人的讚歎,得一個好聽的虛名。如果本身沒有做到眞正有仁有義的事,沒有言行一致的行为表現,用尽心机博得一個好聽的假名,那又有甚么用呢?極令你很高明,善於弄玄虛,会做沽名釣譽的事,能把世上的人的耳目都矇蔽了,甚至有智慧的明眼人也能被騙过來,試問自己有沒有被騙呢?如果良知尚存的話,午夜捫心自問,心中愧不愧呢?自己可曾觉得費尽心机掙來的这一個虛名,圖謀的一個假好,究竟为的什么?有什么作用?那又为什么不事事往眞的方面去做呢?難道虛名假好在自性上能助你開大悟,得大智慧嗎!我想不会的。其实你越貪虛名,越圖假好,越是不会開悟,越是糊涂,將來恐怕只会開一點小「誑花」,根本不会結一個果实的。因为你總是貪求虛名假好,怎会有個眞实的結果!

諸位善士!希望能聽到我这一段開示,都趕快把这种虛榮心撇掉,不要再沉迷在虛妄的夢幻中了!虛誑的言行,再怎样高明,終会敗露,那有眞实誠懇对人处事來得受用呢。眞实的受用可使你時時刻刻心安理得,欢欢喜喜,自由自在的生活,沒有一點煩惱。假設有時被人罵几句,也很好。或者被人打几下,也不在乎。任人怎样对待,就是拿把刀來殺了我,也是欢欢喜喜的不生一點恐懼。如此,是多自在,沒有煩惱、沒有妄想、沒有任何可生的貪心,沒有一個人可使我生起瞋念,沒有一件事可令我发生愚痴的思想。倘若为人能达到这步程度,才是眞正的坦蕩蕩,安隱眞乐。反之;成天打妄想,心中老盤算一些鬼主意,这個鬼就總住在肚裡,上上下下,跑來跑去,在五臟殿中耍把戱,弄得神魂不安而常慼慼了。所以我希望諸位为人处事,一點要往眞实的方向去做。脚踏实地,一切不要光为自己作想。处处不忘为众生,善根功德尽量廻向給众生,这样,众生欢喜,自己欢喜,於是皆大欢喜。菩薩发大誓愿,修苦行,为的是饒益一切众生,为的就是能得皆大欢喜。

其心念念恒安住       智慧广大无與等

離痴正念常寂然       一切諸业皆清淨

菩薩修廻向法門,他的心念,常常都安住在廻向法門上用功。把修積的功德,尽都廻向給众生,廻向給菩提,廻向給实際。因为他常为众生修行种种善根,所以他得到的智慧是广大的,沒有人能比这位修廻向法門的菩薩的智慧更大了。菩薩的智慧广大,是他已破除了一切「无明」,沒有了執著,離開了一切障礙,所以他的正念常能現前。現前的这种正念,它是「寂然」的。正念就是「无念」,无念也就是「正念」。如果有念,就不能「常寂然」了。常寂然就是「无念」,就是「正念」。因为沒有了「念」,又那会有「业」呢?一切的善业惡业都清淨了,就都等於沒有了。这裡所說「諸业清淨」,是指的身口意三业都清淨了。怎样会三业都清淨呢?就因为无念。所以說:「无心无念福无边,思欲雜念是罪愆」「念动百事有,念止万事无。」「心止念絕是眞富貴,私欲断尽是眞福田。」「无念」就是「清淨」,就是三业沒有染汚了。

彼著菩薩处於世       不著內外一切法

如風无礙行於空       大士用心亦復然

 「彼諸菩薩」,是說那一些修廻向法門的大菩薩,他們居住在这個世界上,是不会執著於內法和外法的。內法,內面心意裡不著於貪瞋痴,无明煩惱,和一切的習氣,这些都清淨了。外法,外边不著於色声香味觸五尘,都不染著了。如像上面所說的內法心法,外边的色法,在菩薩的心目中,就像風在空中吹过,沒有任何痕跡,也找不到一條風行的道路來。大士——菩薩修廻向法門,把修積善根功德都廻向給众生,他不著相,不著內法和外法,他的慈悲平等心,就像風行在空中一样,沒有痕跡。我們修学佛法的向道者,都应該学菩薩的用心,无所執著。

所有身业皆清淨        一切语言无过失

心常归向於如來        能令諸佛悉欢喜

修廻向法門的菩薩,他的身业非常清淨,因为他沒有了殺盜淫的过惡。一切的語言,也不会有过失,所以口业也清淨了,語业之所以清淨,是他絕对不讲是讲非,不說誰对誰不对。不东說西說,傳播那些无謂的話,語言就沒有了过失。菩薩心中祗有佛,一心归命,唯求佛道,发大乘心,饒益众生,意业也清淨。三业清淨,懇切至誠归向如來,所以能令十方諸佛悉皆欢喜。

十方无量諸國土       所有佛处皆往詣

於中覩見大悲尊       靡不恭敬而贍奉

所有十方世界,无量无边那么多的國土,不管那一方的世界,无论那一個國土,祗要有佛在那住世,在那兒教化众生,这位修廻向法門的菩薩,他一定到那兒去。他所見到的諸佛,沒有一位他不親近供养,恭敬承事的。

心常親近離諸失       普入世間无所畏

已住如來无上道       復为三有大法池

修廻向法門的菩薩,他的心经常時清净的,因为他已遠離了种种过失,所以能普徧到任何世界中去教化众生。菩薩已沒有貪求一切的欲念,更沒有名聞利养的虛榮心,他一心祗有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信心、恭敬心、慈愍心,所以他勇往直前,无所怖畏,不怕艱苦困難。这种无畏的精神力量,乃是從菩薩已能了达佛的无上正道,能安住於諸佛所說的正法,堅固的正念所发的力量。菩薩其心已安住於佛的无上道,其身常住在佛的道場中,修学佛道,修佛所行的行門,所以能避免一切困難,摧滅一切外道的擾乱。菩薩更要做三界中的大法池,令三界中的众生,在大法池中洗淨身心的无明煩惱,学習佛法,得到法喜,得到眞正的安乐。

精勤观察一切法        隨順思惟有非有

如是趣於眞实理        得入甚深无諍处

「事欲求精,須用苦功,工夫既到,默識心通」。这四句話的意思这說:无论你想甚么事,或者手做一件事,總希望成功,圓滿达到目的,而且結果特別好,受人称讚你精明強幹,能出乎其类,拔乎其萃,想得到这种榮譽,就要專心致志的去做,所以須用苦功。要不辭辛苦,不怕困難的下心去研究。工夫达到了,不須要人來解說,你就自然豁然貫通,默默中就明白了。假若你不下苦功,想要懂得,想明白就不容易。好像讀書,能夠多讀,博览與所研究的学科有關係的參考書;久而久之,在理论方面,自然很容易就明白了。如果書讀得少了,理论有時就弄不通。所以要精进勤勉,思惟观察,才能达到治学做事的圓滿目的。如想修学佛法,也同样要用苦功,要精勤。这個精,時之細密处,要在極精細的地方下功夫,仔細观察、思惟、特別注意,不要忽略了最細微地方。微尘很細很小,集多了就可以成一個山,所以研究佛法应該研究微細之处,观察那微細之处,应該勤奮不懈,精益求精,妙中尋妙,观察諸法的实相,尋求諸法的眞理。隨順諸法的本体,思惟諸法的大用。「有」就是「妙」,「非有」就是「眞空」。思惟「眞空妙有」的道理,研求他互不有礙的妙用,在法界中所顯現出的圓融无礙事实。由此明白了「眞空不空,妙有非有,眞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眞空」。这种道理其中包含着无上的妙理,如能明白这种道理,就可趣向於眞实的道理。把眞实的道理明白了,这時你就明白清淨的本体是寂然不动,感而遂通的。这個法,就是无諍处。无有諍论的法,为什么沒有諍论,因为它是絕对的,不是对待的,这种法就是法的本体。法的本体是離言說相、離文字相、離心緣相。離一切相,即一切法,所以这种法是无諍论的。明白了这无上甚深微妙法,就可以「得入甚深无諍处」。

以此修成堅固道        一切众生莫能壞

善能了达諸法性        普於三世无所著

菩薩修行的境界,已得入甚深无諍之处,了达諸法寂滅之相,知非言詮,悟此妙理,修成堅固道心,成就了圓滿的道业。这样的修行功夫,是從天天修,時時刻刻修,恒常不断中,才能成就的堅固道业。普通的人,看起來修行的六众弟子实在不少,为什么成佛的人不見一個呢?不要說成佛,就連证果,甚至開五眼六通的人也少見,这就因为这些人中,多数是修一天,就要休息十天;再修一天,又要休息十天,所修的比所丟的还要多,那怎能成佛?怎能证果得道?譬如一架明鏡,如果時時勤拂拭,永遠保持它的明潔,就可以「事來則映,事去則淨」,照了一切,而本体无心。如果把它放在那兒,總不去擦乾淨,讓尘土一天比一天積得多,堆得厚,時間久了甚么东西來了也不会顯現出來。这就是譬喩我們的習氣和煩惱无明,遮蓋了我們的自性,有一生知道修行,等到來生又被五欲所迷,忘了修行。这就好像明鏡被尘土封上一样。再想到要修行,就像拭乾淨鏡上的尘垢。等到沒有尘垢了,恢復了光明,則能照了一切事物。我們人的本性上如除了无明闇障,就顯出了智慧光明。要除掉无明煩惱的遮蓋,唯有修行才能破无明顯法性。現在我們能夠見著佛,聽到了佛法,又遇到了善知識——僧,就应該趕快用功修行,以求了脫生死。不要再因循自誤,不要以为我老了,來生早修。要知道修行是在发心,不在乎老幼貧富貴賤。現在是人身,以人身修行为最得力,如果不修行,能否來生还保持人身?所以要乘此人身時趕快发心修行。等來等去,修一生,又十生不修,无明習氣才这样重。如能发愿生生世世修行,天天用功不懈,就像那架明鏡,常常保持它沒有尘土,光亮明潔。人的本有智慧也就是如此,能時時現前。这种現前的智慧光明,就是堅固道,它只有日日增長,絕不会退轉的。修行的行者,成就了堅固道,智慧的光明領导著行菩薩道,令他沒有怖畏之心。不要說一切众生不能障礙他,就是天魔外道也沒有辦法來破壞他行事的。菩薩他已证得了最高的智慧光明,已能瞭达諸法的本來体性。普徧深入三個世際——过去、現在、未來,在这三個世際中,所見所聞,沒有一事一物,曾令他生起執著的心意。沒有了執著,因为菩薩此時已证得了二空——人空法空。

如是廻向到彼岸        普使群生離众垢

永離一切諸所依        得入究竟无依处

菩薩修積这种善根功德,无量无边的功德,好像他所修的廻向法門的方法,一一廻向众生,廻向菩提、廻向实際。圓滿廻向的功德,到达湼槃的彼岸。菩薩自己到达彼岸,他並未捨棄众生自证菩提,同样的他也普徧令一切众生脫離了所有尘垢,使令一切众生也現出本來的智慧光明,永遠離開一切所依賴的,得能进入眞正、究竟、自由自在的解脫境界,无所依賴的地方。

一切众生語言道        隨其种类各差別

菩薩悉能分別說        而心无著无所礙

 法界中的众生,不光祗是人类才有語言,飞禽走獸蟲蟻,所謂胎生卵生濕生化生等等,只要是能蠕动的,有生命的,牠都有傳达意思的方法,等如人类的語言文字來作傳达的作用。菩薩对各种不同种类的众生,他們各有不同的語言。菩薩都能分別瞭解,他不用学習各种类別的語文,但都懂得運用,如人类各國的語文,他都能无師自通。甚至鳥語、獸語,「无入而不自得焉。」沒有那一类、那一种的众生的語言,他不是運用自如的。隨到那一类众生中,他都会說牠們的話而能融洽自得,因为菩薩已得語言三昧的緣故。再者,菩薩的心,无有所著,他不会想到我是人,你是畜生,就生輕視心,不论是那一类,对所有一切众生,他都以佛眼視之,因为凡是众生,皆有佛性,皆堪作佛。如是而心无著,就不会有所障礙的。

菩薩如是修廻向        功德方便不可說

能令十方世界中        一切諸佛皆称歎

修廻向法門的大菩薩,他把所修積的善根功德,不论巨細,毫不保留的廻向給一切众生,廻向无上菩提,廻向諸法实際。这种善根功德所修的方便法門,是不可思、不可議、不可說不可說那么的微妙。菩薩成就了如是的功德,在十方世界中,应得了十方諸佛的称揚讚歎,而說:「善男子!善哉!善哉!你是十方諸佛的一位使者,也是受十方諸佛所護念的一位大菩薩!」(未完)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150链接(未完)

华严经淺释150 : 不被世間法所动搖,不被境界所轉變,是出世間法的要素

华严经淺释151 : 現在是末法時代-鬪爭堅固的時期,魔最喜欢的就是鬪爭

华严经淺释152: 欲令大乘法存在,必須讀华严、拜华严、修持华严、流通华严

华严经淺释153 : 從十方世界來的菩薩中選出的上首菩薩用偈頌來讚歎佛的功德

华严经淺释154 : 修道的人必須生生世世立功、立德、立言

华严经淺释155 : 誰能見到我的过錯,誰就是我的師父

华严经淺释156: 各方代表菩萨用偈頌來說明佛的功德和佛的境界

华严经淺释157:  菩薩所修行的廻向有十种之救護一切众生離众生相廻向

华严经淺释158: 行菩薩道一定要在众生的身上修,才能積聚所有的功德

华严经浅释159 : 修十迴向法門的菩薩以他所積修的种种善根回向众生

华严经淺释160: 以偈言分別頌揚第一种廻向法門的殊胜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慧律法师楞严经讲座目录(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