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153 : 從十方世界來的菩薩中選出的上首菩薩用偈頌來讚歎佛的功德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卷二十三   兜率宮中偈讚品第二十四

兜率宮中偈讚品第二十四

释迦牟尼佛在兜率天宮,宝庄严殿华严法会中,对大众宣讲华严大法的時候,從十方世界所來的菩薩,在他們各方之中,選出一位大菩薩,作为上首,用偈頌來讚歎释迦牟尼佛的功德。这一品文为第二十四。

爾時,佛神力故。十方各有一大菩薩。一一各與万佛刹微尘数諸菩薩俱。從万佛刹微尘数國土外諸世界中,來詣佛所。

释迦牟尼佛在兜率天宮为华严法会大众,將要說法之前,現出种种庄严、种种妙好、种种音乐、种种宝云、种种宝华等。就在这個時候,佛的大威神力之緣故。在十方的每一方中,都有一位大菩薩,作为上首,为菩薩中的領袖。每一位大菩薩和万佛刹微尘那样多的菩薩在一起,他們都是從万佛刹微尘那样多國土之外,諸世界中,來到佛所,作为影響众。

其名曰。金剛幢菩薩。堅固幢菩薩。勇猛幢菩薩。光明幢菩薩。智幢菩薩。宝幢菩薩。精进幢菩薩。離垢幢菩薩。星宿幢菩薩。法幢菩薩。

这十位上首大菩薩的名号,都用幢字。幢有五种意思:①高出義。表示三賢(十住、十行、十廻向)位極的緣故。②建立義。大悲大智,建立众生和菩提的緣故。③归向義。就是大悲攝受众生,智愿攝受善根,归向菩提和实際的緣故。④摧殄義。好像猛將的宝幢,能降伏一切十大魔軍的緣故。⑤滅怖畏義。好像帝释天的網罗幢,不怖惑业的緣故,所以称为幢。

十位大菩薩的名号,就是所說的①东方金剛幢菩薩,他是本会(第五会)說法主。金剛代表堅利。堅是堅固,二乘实際不能壞。利是銳利,能断難断疑。所謂「愛見不能动,謂之堅;无所不能救,謂之利。」②南方堅固幢菩薩,他的菩提心,非常堅固,不壞廻向的緣故。又因为观瞻於佛,不厭足的緣故,所以称为堅固幢菩薩。③西方勇猛幢菩薩,这位菩薩,勇猛精进,教化众生,絕不休息,也不退轉。勇是勇猛改过,猛是猛於向前。因为勇猛改过,愛惜光陰,所以称为勇猛幢菩薩。④北方光明幢菩薩,这位菩薩,以大悲力,放智慧大光明,照破愚痴的黑暗。在光明之中,又現出宝幢,令一切善根,无所不至,所以称为光明幢菩薩。⑤东北方智幢菩薩,这位菩薩的智慧,非常之高,无有可比。用智慧指导万行,出生无尽,所以称为智幢菩薩。⑥东南方宝幢菩薩,这位菩薩的慈悲心,猶如宝幢。用圓淨的智慧,照了平等之理。不礙应現,隨順一切。好像摩尼宝一样的光明,所以称为宝幢菩薩。⑦西南方精进幢菩薩,这位菩薩,身也精进,心也精进,晝也精进,夜也精进,不懈怠,不放逸,所以称为精进幢菩薩。⑧西北方離垢幢菩薩,这位菩薩,離開一切染汚,心中非常清淨,眞如体也清淨,又清淨世間,所以称为離垢幢菩薩。⑨下方星宿幢菩薩,这位菩薩的智慧,如同星宿,其光燦爛於虛空,无可縛著,所以称为星宿幢菩薩。⑩上方法幢菩薩,这位菩薩,建法幢於处处,破疑網於重重,知眞实之法,普徧入法界,則所修行,皆无分別,所以称为法幢菩薩。

所從來國。謂妙宝世界。妙乐世界。妙銀世界。妙金世界。妙摩尼世界。妙金剛世界。妙波頭摩世界。妙優缽罗世界,妙栴檀世界。妙香世界。

这些大菩薩是從什么世界來的?有的從妙宝世界來的。有的從妙乐世界來的。有的從妙銀世界來的。有的從妙金世界來的。有的從妙摩尼世界來的。有的從妙金剛世界來的。有的從妙波頭摩(紅蓮华)世界來的。有的從妙優缽罗(青蓮华)世界來的。有的從妙旃檀世界來的。有的從妙香世界來的。皆從这些世界中,來到娑婆世界兜率天宮华严法会,聆聽释迦牟尼佛宣讲华严大法。

各於佛所,淨修梵行。所謂无尽幢佛。風幢佛。解脫幢佛。威儀幢佛。明相幢佛。常幢佛。最胜幢佛。自在幢佛。梵幢佛。观察幢佛。

这十位大菩薩,從十方世界而來。在十方世界中,常隨十位佛学習佛法,淨修梵行(清淨行),遠離一切染汚法。有的從无尽幢佛的道場而來。有的從風幢佛的道場而來。有的從解脫幢佛的道場而來。有的從威儀幢佛的道場而來。有的從明相幢佛的道場而來。有的從常幢佛的道場而來。有的從最胜幢佛的道場而來。有的從自在幢佛的道場而來。有的從梵幢佛的道場而來。有的從观察幢佛的道場而來。

其諸菩薩,至佛所已,頂禮佛足。以佛神力,卽化作妙宝藏師子之座。宝網彌覆。周帀徧滿。諸菩薩众,隨所來方,各於其上,結跏趺坐。

所來諸菩薩,到释迦牟尼佛的处所之后,身心恭敬,向佛頂禮。仰承著佛的大威神力,在每位菩薩的面前,即刻化現妙宝藏師子之座。在每個座的上边,都有宝網彌覆著。这個能周帀徧滿一切处。所有的菩薩,隨著他們來的方向,各坐在師子座之上,結双跏跌坐。

其身悉放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清淨光明。此无量光,皆從菩薩清淨心宝,離众过惡大愿所起。顯示一切諸佛自在清淨之法。以諸菩薩平等眼力,能普救護一切众生。一切世間之所乐見。見者不虛,悉得調伏。

在每位菩薩的身上,放出有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那样多的清淨光明。这种无量的光,皆從菩薩清淨的心宝,離众过惡的大愿而生的。什么是过惡?就是自私自利,不愿意把自己的过錯,讓他人知道和看見。菩薩是沒有这样的过惡。菩薩在往昔生生世世之中,所发种种度众生的大愿,所以生出无量的光明。菩薩很明顯指示一切众生,怎样修行諸佛自在清淨之法。所以才顯示諸佛自在清淨之法,令一切众生依法修行。菩薩以所发的平等愿力,不选择、不分別,普徧來救護一切众生。世間一切众生,都欢喜見到佛菩薩。誰能見到,誰就种下菩提善根。所有剛強難調難伏的众生,見到佛菩薩之后,自然被調伏了。

其菩薩众,悉已成就无量功德。所謂徧游一切諸佛國土,无所障礙。見无依止清淨法身。以智慧身,現无量身,徧往十方承事諸佛。入於諸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議自在之法。

從十方世界中所來的諸菩薩众,他們都是已经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他們希望一切众生,也能成就无量无边的功德。这就是菩薩的精神,沒有自私自利的思想。所謂「自觉觉他、自度度他、自利利他。」菩薩成就无量功德之后,能普徧周遊一切諸佛國土,沒有一切的障礙,能見到无所依止的清淨法身。法身是尽虛空徧法界,无在无不在,所謂「清淨法身毗盧遮那佛」。毗盧遮那譯为徧滿一切处。因为徧滿一切处,所以无所依止,无所依止,才是清淨法身。用智慧身來現无量身,徧往十方世界去承事諸佛、供养諸佛。这样親近諸佛,才能证得諸佛无量无边不可思議任運自在之法。

住於无量一切智門,以智光明,善了諸法。於諸法中,得无所畏,隨所演說,穷未來際,辯才无尽。以大智慧,開總持門。慧眼清淨,入深法界。智慧境界,无有边際。究竟清淨,猶若虛空。

菩薩已成就无量功德,乃能住在无量一切智慧之門,用智慧的光明,善於明瞭一切諸法。在諸法之中,得到无所畏,隨所演說,穷尽未來際,也說不完。善巧方便的辯才,也沒有障礙,也沒有穷尽。用广大的智慧,開演總持的法門。菩薩有清淨的慧眼,徧入深法界。以法界为心,以法界为体,以法界为性。最高智慧的境界,是沒有边際的。究竟的清淨,猶若虛空一样,一物也沒有。

如此世界兜率天宮,諸菩薩众,如是來集。十方一切兜率天宮,悉有如是名号菩薩,而來集会。所從來國,諸佛名号,亦皆同等,无有差別。

好像在娑婆世界,兜率天宮华严法会中,所有一切菩薩,像这样的來集会,聆聽释迦牟尼佛宣說华严大法。在十方世界中一切兜率天宮,也是这样的情形,完全相同。也有这样多的菩薩,名号也是一样,而來集会。所從來的國土,名称也是一样。諸佛名号,也是一样。總而言之,一切的一切相等,沒有分別。这就是「一为无量,无量为一」的事事无礙境界,是不可思議的境界。清淨法身是徧滿一切处,此处有佛,彼处也有佛,佛佛道同。此处有菩薩,彼处也有菩薩。菩薩和菩薩的名号,也是相同。是不是一個呢?本來也沒有兩個。好像電視机,在这個家庭中放映这种境界,在那個家中放映也是这种境界。一般人用科学來映現这种境界。释迦牟尼佛在娑婆世界兜率天宮宣說华严大法,在十方世界兜率天宮中,亦同時現佛在宣說华严大法。这和電視的道理一样。用電視作比喩,大家易於明白了。但諸佛菩薩的境界,已超出電視的境界,是妙不可言的。

爾時,世尊從兩膝輪。放百千億那由他光明,普照十方,尽法界虛空界,一切世界。

在这個時候,释迦牟尼佛從兩膝輪,放出百千億那由他那样多的光明,普徧照耀十方世界。尽法界、尽虛空界、尽一切所有世界。放膝輪光,表示菩薩位漸漸增高。表示廻因向果。求上向下廻向,自在无礙。升兜率天宮說法,向上向下行动自由。所以在这一会,演暢十廻向的法門。

彼諸菩薩,皆見於此佛神變相。此諸菩薩,亦見於彼一切如來神變之相。如是菩薩,皆與毗盧遮那如來,於往昔時,同种善根,修菩薩行。

十方世界中的諸菩薩,都看見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的神通變化之相。在娑婆世界中的諸菩薩,也都看見十方世界一切如來神通變化之相,完全相同。此世界他世界,十方諸世界,所有的菩薩,皆與毗盧遮那(释迦牟尼佛的法身)如來,在往昔時,同种善根,同修菩薩行。

悉已悟入諸佛自在甚深解脫。得无差別法界之身。入一切土,而无所住。見无量佛,悉往承事。於一念中,周行法界。自在无礙。心意清淨,如无價宝。无量无数諸佛如來,常加護念,共與其力。到於究竟第一彼岸。

这些菩薩,明白諸佛的自在和解脫,证得沒有分別法界之身,也就是法身。这种法身,能入一切國土中,无住无不住,无在无不在。在法界一切國土中,見到无量无数諸佛。菩薩都能前往,承事諸佛、供养諸佛、親近諸佛。能在一念之間,而周行法界。为什么菩薩能有这样的境界?因为菩薩已证得自在无礙的神通。菩薩的心意,清淨如虛空,沒有一物的存在。如同无價之宝一样的尊貴。承蒙十方无量无数諸佛,常常加持護念,共與其力,能到达在究竟圓滿第一的彼岸。

恆以淨念,住无上觉。念念恆入一切智处。以小入大,以大入小,皆得自在,通达无礙。已得佛身,與佛同住,獲一切智。從一切智,而生其身。一切如來所行之处,悉能隨入。開闡无量智慧法門。到金剛幢大智彼岸。

菩薩常用清淨无染的念,住在无上智慧觉海中,念念之中,常入一切智慧之处。这种境界,以一粒微尘而能攝入世界,以世界而能入一微尘中。这就是以小入大、以大入小互相圓融无礙的境界,自在任運,通达无礙。菩薩已经证得佛的法身,所以和佛同住,獲得一切的智慧。常放智慧光明,而沒有无明。從一切智慧之中,生出智慧之身。一切諸佛所修之法門,完全都能隨入。已入了智慧之法門,便能開關无量智慧之法門。达到如同金剛幢大智大慧的彼岸。

獲金剛定,断諸疑惑。已得諸佛自在神通。普於一切十方國土,教化調伏,百千万億无数众生。於一切数,雖无所著。善能修学成就究竟,方便安立一切諸法。

菩薩獲得金剛定之后,把一切懷疑和迷惑,統統断尽了。已经得到諸佛自在神通之力,能普徧在十方諸佛國土中,教化一切众生,調伏一切众生。究竟有多少众生被教化和調伏?有百千億无数众生。菩薩对於一切数(色心有为,皆名为数),雖然沒有執著,但是善能修学成就究竟,方便安立一切諸法。

如是等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說无尽清淨三世一切无量功德藏,諸菩薩众,皆來集会。在於佛所。因光所見,一切佛所,悉亦如是。

像这样百千億那由他不可說无穷无尽的清淨,三世一切无量功德藏的諸菩薩众,統統來到娑婆世界兜率天宮集会。在佛的道場,因为释迦牟尼佛在兩膝輪放出百千億那由他的光明。所以見到十方世界中一切諸佛的道場,也都和娑婆世界这样的情形是一样。佛在法会中,演暢华严大法,无量菩薩在法会中聆聽佛說妙法,得到无量好处。这十位大菩薩,各說十首偈頌,來讚歎佛的功德。

爾時,金剛幢菩薩,承佛神力。普观十方,而說頌言。

在这個時候,东方代表的金剛幢菩薩,仰承著释迦牟尼佛大威神力的加持,普徧仔細來观察十方國土中的一切众生的因緣,如有应得度者,卽去为他們說法。現在用簡单的偈頌來为应得度的众生說法,來讚歎於佛。

如來不出世  亦无有涅槃

以本大愿力  示現自在法

何謂如來?如是乘如实之道,來是來成正觉。因为如实之道,是沒有來,也沒有去。來成正觉,对众生說,有來有去。其实本來是沒有來,也沒有去。在金剛经上說:「如來者,无所從來,亦无所去,故名如來。」佛在常寂光淨土,如如不动,了了常明。所謂「无大无小,无內无外,无來无去,无去无來。」因为住在常寂光淨土,所以說如來不出世。佛既然不出世,为什么众生又能看見佛呢?因为众生的机緣成熟,所以現出一個變化佛身,來到这個世界,教化一切众生。所謂「千百億化身释迦牟尼佛」因为佛不出興於世,所以也沒有入湼槃之相。本來沒有湼槃,也就是应众生的因緣,示現有湼槃。如果不示現湼槃,那么,一切众生,皆生依賴心,等待佛來帮助他開悟,等著佛來帮助他成佛。因为这种關係,所以佛示現出世,示現湼槃。佛在往昔修行的時候,曾经发过大愿說:「我成佛之后,一定接引一切众生,皆共成佛道。」发这种大愿的緣故,所以不捨棄一個众生。示現这种自在法,也就是出世而无出,入湼槃而无入的境界。

是法難思議    非心所行处

智慧到彼岸    乃見諸佛境

示現这种自在法,不是一切众生能用言語表达出來,用思想能想像出來的。所謂「言語道断,心行处滅」,这种自在法,是不可思議的,不是心所能达到的究竟处。而是用佛的智慧,才能达彼岸,才能見十方諸佛的境界。

色身非是佛    音声亦復然

亦不離色声    見佛神通力

佛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妙色身。可是这色身不是眞佛。眞佛沒有色身。在金剛经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卽見如來。」这是教众生見相離相,不執著相。那么,佛为什么又示現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因为众生執著相。若是離相,众生就不認識了。要有個相,众生才知道这是佛。在虛空法界中,都是佛身。所謂「若人欲識佛境界,當淨其意如虛空。」虛空沒有一切障礙物。修道人,修到沒有一切障礙的程度上,那就是佛身。佛身无來亦无去,佛身不生亦不滅。佛身不垢亦不淨。佛身不增亦不減。色身不是佛,音声也不是佛。可是也不能離開色身和音声。就在色身和音声,能見到佛一切的神通變化。但是,也不要執著色音之相。在金剛经上說:「若以色見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

少智不能知    諸佛实境界

久修清淨业    於此乃能了

沒有大智大慧,沒有徹法底源的智慧,不能知曉諸佛实实在在的境界。在无始劫以來,就修清淨的道业,也就是沒有染汚的心。在此時,才能明瞭「色身非是佛,音声亦復然,亦不離色声,見佛神通力」这种的道理。我們修道,必須認眞修行,不可自己欺騙自己。問問自己,究竟有沒有欲心?无论是女人的妄想,或者是男人的妄想。或者是飲食的妄想,或者是衣服的妄想。或者是名利的妄想,或者是胜負的妄想——總而言之,有妄想就有欲望,有欲望就障礙修道。

要曉得有好名的欲,被名來染汚。有好利的欲,被利來染汚。有了染汚,便不清淨,不管修到什么時候,也不会有所成就。現在要反省一下,澈底的檢討:究竟断了这個欲沒有?如果欲沒有断,必須時時刻刻小心,不要縱欲。隨著欲念跑,就不清淨了。所謂「差之毫釐,失之千里。」就在这個地方,要用功夫。天天要廻光返照:「我的欲念是增加还是減少?是清心寡欲?还是妄想紛飞?」如果不是清心寡欲,而是妄想紛飞,那就要趕快修清淨业——断欲去愛。否則,離道尚有十万八千里。甚至背道而馳,離本來的家鄉(佛家)越來越遠了。修清淨行,才能有眞正的智慧,也就是到彼岸的智慧。不修清淨行,就是愚痴。一見到財就发狂,一見到色就发狂,一見到名就发狂,一見到利就发狂。这就是染汚法。各位善知識!就要在这個地方來用功。若不在这個地方來用功,就是修八万大劫,也不能成就你的清淨业。不能成就清淨业,就不能明白佛的境界。

正觉无來处    去亦无所從

清淨妙色身    神力故顯現

正觉就是无上正等正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又是佛的名号。也就是无所不觉,无所不悟。又为大觉,又为妙觉。佛沒有來的处,也沒有去的处。所謂「无來亦无去」。佛的法身是尽虛空徧法界,充滿一切諸佛刹土。一切刹土,都是佛的法身所在处。法身是无在无不在。所在处,也是所不在处。佛的妙色身,是清淨的,也就是身口意三业清淨。身沒有殺、盜、淫三惡。口沒有妄言、綺語、惡口、兩舌四惡。意沒有貪、瞋、痴三惡。佛連这十种的念頭也沒有。三业清淨之后,便得清淨妙色身。佛用神通力,而顯現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庄严妙色身。

三十二相:就是①頭有光圈②頂有肉髻③眉間白毫光④目睫紺青⑤面如滿月⑥齒白齊密⑦四十牙⑧得二牙⑨广長舌⑩口中上味?梵螺声?柔軟声?身紫金色?皮膚細滑?其身圓滿?胸有卍字?其身方直?身毛上靡?身毛右旋?臂肘臃(月+庸)纖垂手过膝手指纖長手足網縵手足柔軟馬陰藏相鹿王腨節踝肥滿足下平如奩底足下千輻輪足背高厚七处平滿缺骨充滿。

八十种好:就是①无見頂相②发長好③发不乱④发右旋好⑤发色如青珠⑥眉如初月⑦眼广長⑧鼻高不現孔⑨唇如蘋婆果色⑩四牙白利?舌色赤?舌过鼻?口出无上香?言語深遠?发音应众声?次第以因緣說法?隨众生之語言而說法?隨众生之意和悅與語?隨众生之音声,不增不減?一切之声分具足說法不著耳輪垂埵面淨如滿月面广殊好面不長大面具滿足容儀備足儀容如獅子正容貌而色不撓容儀滿足頭如摩陀那果毛右旋毛軟淨毛紅色自毛孔出香氣身堅实如那罗延身清淨身潤澤身柔軟身滿足身不曲身持重身不傾动身自持不逶迤身一時廻轉如象王身有金色之光芒身長臍深而圓臍不出腹不現細腹指圓纖細指紋藏覆手紋明直手紋長手紋不断爪如赤銅色,薄而潤澤骨際如鉤鎖膝骨堅而圓好手足滿足手足如意手足赤白,如蓮华之色手足軟淨滑澤手足为有德之相脈深不現踝不現行時足去地四寸,而現印文行走如鵝王进止如象王住处安无能动者死門之相具威振一切一切众生見之而乐一切惡心之众生,見者和悅一切众生观相不能尽观不厭足四边之光長一丈光照身而行等視众生不輕众生。

无量世界中    示現如來身

广說微妙法    其心无所著

世界有不可說不可說那样之多,佛能在每個世界中,皆示現如來身,广說无上甚深微妙法。可是佛的心,无所執著。也就是沒有我執和法執,把一切執著都沒有了。

智慧无边際    了达一切法

普入於法界    示現自在力

佛的智慧是沒有边際,所以明瞭通达一切諸法实相。佛的法身能普入於法界,所謂「尽虛空、徧法界。」示現大自在神通力,教化一切众生。

众生及諸法    了达皆无礙

普現众色像    徧於一切刹

佛对一切众生和一切諸法,統統瞭达而无障礙。也就是通达无礙,到圓融之境界。佛能普徧現出种种的妙色相,周徧在一切諸佛刹土。

欲求一切智    速成无上觉

应以淨妙心    修習菩提行

想求无上至高的智慧,速成无上正等正觉之佛位,就应該用清淨的妙心,來修菩提的行門。清淨妙心就是沒有染汚心、顚倒心、无明心。

若有見如來    如是威神力

當於最胜尊    供养勿生疑

假設有众生見到佛,这是佛的大威神力的緣故,应當在最胜尊(佛)前,广修供养,不要生出懷疑的心。这是勸說一切众生,要依法修行。如果勿生疑,佛的胜德,一定会加被你,令你得到大智慧,也就是開悟,得到五眼六通的境界。(未完)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120链接(未完)

华严经淺释121 : 菩薩修无有定法,沒有一定的界限

华严经淺释122 : 无论怎样來譬喩,都不及菩薩初发心功德的一分

华严经淺释123 : 我們修道人,不要有自我宣傳的思想

华严经淺释124 : 淫欲的这個念頭一动就有漏了,漏到三界中去受生死

华严经淺释125: 任何的譬喩都沒有初发菩提心的功德那样大

华严经淺释126 : 身口意三业清淨就是修波罗蜜法,这是初发心菩薩的根本行門

华严经淺释127 : 有十种法能使令一切菩薩所修的行門都得到清淨

华严经淺释128 : 我們要发这十种清淨愿,才能成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聖人

华严经淺释129 : 佛是從众生田中出生,所以能令佛种不断。

华严经淺释130 : 佛不離菩提树下,而升到夜摩天宮宝庄严殿为天众說十行法

华严经淺释131 : 娑婆世界夜摩天上,諸菩薩咸來集会;十方世界夜摩天上也是这样

华严经淺释131 : 娑婆世界夜摩天上,諸菩薩咸來集会;十方世界夜摩天上也是这样

华严经淺释132 : 切記:絕对不談說人之是非,不評论人之善惡

华严经淺释133 : 一切业以心为根本;业是從众生心而生出

华严经淺释134 : 修行欢喜行的菩薩要將自己所有財物統統布施給需要的众生

华严经淺释135 : 被境界所轉受不了罵更受不了打,这就是沒有正定的功夫

华严经淺释136 : 因为不輕慢一切法的緣故,所以沒有一切法的障礙

华严经淺释137 : 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第七种无著行門

华严经淺释138 : 大菩薩所修的難得行門,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愿

华严经淺释139  : 修行人若会修的是修善中之善;不会修的是修善中之惡

华严经淺释140 : 依法修行的各位菩薩所修行的各种行門

华严经淺释141 : 依法修行的大菩薩所修行的各种行門

华严经淺释142: 依法修行的菩薩所修行的各种法門

华严经淺释143: 大菩薩所应該修行的有十种无尽法藏

华严经淺释144 : 大菩薩所修行十种布施的法門

华严经淺释145: 大菩薩所应該修行的慧藏法门

华严经淺释146: 大菩薩所应該修行的念藏、辯藏法门

华严经淺释147: 誰能知足誰就能升到兜率天;佛法是平等沒有階級的观念的

华严经淺释148: 对境无心就是忍;將忍辱的功夫修到圓滿時便证得天耳通

华严经淺释149: 这些諸菩萨、天子等发广修供养的大愿,尽其所能來供养佛

华严经淺释150 : 不被世間法所动搖,不被境界所轉變,是出世間法的要素

华严经淺释151 : 現在是末法時代-鬪爭堅固的時期,魔最喜欢的就是鬪爭

华严经淺释152: 欲令大乘法存在,必須讀华严、拜华严、修持华严、流通华严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