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152: 欲令大乘法存在,必須讀华严、拜华严、修持华严、流通华严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爾時,如來大悲普覆,示一切智,所有庄严。欲令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世界中众生。未信者信。已信者增長。已增長者令其清淨。已清淨者令其成熟。已成熟者令心調伏。

在这個時候,释迦牟尼佛以大悲心,普徧覆護一切众生,明顯指示一切智慧所有的庄严,也就是智慧的表現。佛的智慧,众生本來也具足。不过,众生不会用而已,所以沒有庄严。如果会用,也会有所庄严。佛想令不可說不可說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那样多的世界中,所有的众生,沒有信佛的人,令他发菩提心,生出信根。已经有信根的人,令信心增長。已经增長信心和善根的人,令得到清淨(沒有貪瞋痴,只有戒定慧)。已经修行清淨行的人,令他的善根成熟。已经善根成熟的人,令其心得到調伏,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的果位。

观甚深法。具足无量智慧光明。发生无量广大之心。薩婆若心。无有退轉。不违法性。不怖实際。证眞实理。滿足一切。波罗蜜行。出世善根。皆悉清淨。猶如普賢。得佛自在。

观察无上甚深微妙法,然后才能具足无量的智慧光明,发生无量的广大菩提心,薩婆若(一切智)心。这是在智慧之中又現智慧,这种智慧是无穷无尽,只有增長,沒有退轉。它不违背眞实法性。眞实法性就是一個空。佛放光加被众生,令他們不会因为眞实法性和虛空同体,而生出怖畏眞实的理体。众生們一聽說眞实的理体,在实際上什么也沒有了,便生大恐怖,而向后退轉。若不恐怖实際,便证得眞实的理体。若有恐怖,便不会证得。为什么?因为將要证得,便被恐怖心所遮蓋。滿足一切波罗蜜行(十种波罗蜜),就得到出世的善根,統統清淨。好像大行菩賢菩薩,修行菩賢行愿,而得到佛的神通自在力。

十种波罗蜜就是十度的法門,菩薩所修的行門。今再把它淺释一番。聽过的人,不妨多聽一次,所謂「溫故而知新」。新的知識是從舊的知識中演變而來的。多聽一遍,便有多一遍的好处。沒有聽过的人,要注意聽,仔細研究,定能得到不可思議的妙用。何謂十波罗蜜?波罗蜜譯为到彼岸,彼岸就是不生不滅的涅槃。我們現在住於娑婆世界,就是此岸。極乐世界,就是彼岸。我們要经过煩惱的中流,便到彼岸。此岸有众苦,彼岸有諸乐。如何能登彼岸?就是要学習佛法,佛法就是寶筏,能將我們從有生死的此岸,渡过生死大海,到达无生死的彼岸。我們学佛法的目的,就是要了生脫死。释迦牟尼佛为求了生死,而捨棄王位,到雪山研究了生死的大法,在菩提树下证得了生死大法——十二因緣法。佛慈悲众生,將所证得的法,一字不缺流傳后世。我們很幸運,得到佛法的指南——大方广佛华严经。此经是諸经中之王。此经所讲的義理,是为菩薩而演說如何行菩薩道,如何救众生離苦得乐,完全为人不为已。欲令大乘法存在,必須讀华严、拜华严、修持华严、流通华严;这样,才能令正法住世。否則,就是末法時代了。令將十波罗蜜簡略述之如下:

第一种是布施波罗蜜:布施有財施、法施、无畏放三項布施。这三項布施,修行圓滿,皆可到彼岸。第二种是持戒波罗蜜:持戒主要是「諸惡莫作,众善奉行」,修身口意三业清淨。第三种是忍辱波罗蜜:忍有生忍、法忍、无生法忍三項,也就是不能忍的也要忍,忍不了的也要忍。總之,忍!忍!忍!忍到極处,便证得无生法忍的境界。不見有少法生,也不見有少法滅,忍可於心。想要說这种境界,可是也說不出來;想要思这种境界,可是也思不出來。第四种是精进波罗蜜:不但晝精进夜精进,还要身精进心精进。精进必須要有堅誠恒三要素,堅固心、至誠心、恒常心的精进。第五种是禪定波罗蜜:梵語为禪那,譯为思惟修,不但要思惟,还要修持。若只能思惟,而不能修持,等於口頭禪。能修不思,等於盲修瞎煉,容易走火入魔,所以要双管齊下,才有事半功倍之效。禪那又譯为靜慮。靜是清淨,慮是思慮,清淨識心的思慮。靜到極點,就現出智慧。所謂「靜極光通达」。

第六种般若波罗蜜:般若譯为智慧。般若有文字般若、观照般若、实相般若三項。由文字般若而起观照般若,由观照般若而达实相般若。第七种是方便波罗蜜:用种种方便,如大慈方便、大悲方便、觉悟方便、法輪方便等,也能到彼岸。第八种是愿波罗蜜:发愿勤修戒定慧、发愿息滅貪瞋痴、发愿修持諸佛行、发愿成就諸佛位、发愿行菩薩道、发愿修諸法門。修行不发愿,等於開花不結果。第九种是力波罗蜜:要有力來修持佛法。什么力?思擇力、修習力、變化力等。第十种是智波罗蜜:这個智慧是出世的智慧,不是世智辯聰的智慧。无论修持那种法門,若沒有智慧,就不会有成就。这十种波罗蜜,是菩薩必修的行門,也是大乘法的基本教義。

離魔境界。入諸佛境。了知深法。獲難思智。大乘誓愿。永不退轉。常見諸佛。未曾捨離。成就证智。证无量法,具足无边福德藏力。发欢喜心。入无疑地。離惡清淨。依一切智。見法不动。得入一切菩薩众会。常生三世諸如來家。

已经離開一切魔的境界,证入諸佛的境界,明瞭知道甚深的妙法,獲得不可思議的智慧。又发大乘的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煩惱无尽誓愿断,法門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永遠精进,而不退轉。若能这样的修行,就能常見十方諸佛來加持,沒有捨離的時候。因此之故,成就一切智,证得一切法,具足无边福德藏之力量。发大欢喜心,已入无疑惑之境地。也就是把无明破了,顯出本有的法性。離開三惡道,得到清淨,依照一切智慧來观察,对於諸法,寂然不动。得入一切菩薩众会之中,和菩薩作为伴侶。常在十方三世諸佛之家,作为法王子。

世尊所現如是庄严。皆是过去先所積集善根所成。为欲調伏諸众生故。

佛所示現出來这种种的庄严,皆是在往昔中,生生世世所修种种的善根,積集而成就的。为什么要示現这种境界?因为娑婆世界的众生,非常剛強,難調難伏。因为不容易調伏,所以佛还要調伏。这些众生,好像野馬,不易調伏,可是佛菩薩用种种善巧方便法門來調伏之,令发菩提心,修无上道。众生好像頑皮的小学生,不聽老師的教导。可是老師費尽心机,想尽辦法來教誨,不能因为他調皮而不教育。佛菩薩对待众生,亦復如是,众生雖然剛強,不聽佛菩薩的話,不相信眞理,可是佛菩薩仍舊苦口婆心的勸說,不厭其煩的教化,令難調難伏的众生,循規蹈矩,依法奉行。

開示如來大威德故。照明无礙智慧藏故。示現如來无边胜德。極熾然故。顯示如來不可思議大神變故。以神通力。於一切趣。現佛身故。示現如來神通變化。无边際故。本所志愿。悉成滿故。顯示如來勇猛智慧。能徧往故。於法自在。成法王故。出生一切智慧門故。示現如來身清淨故。又現其身最殊妙故。顯示证得三世諸佛平等法故。開示善根清淨藏故。顯示世間无能为喩上妙色故。顯示具足十力之相。令其見者无厭足故。为世間日。照三世故。

因为佛的大威德,众生是不知道的,所以菩薩要開示佛的大威德,也就是佛的无所畏。佛有四种大无畏:(1)一切无所畏(2)漏尽无所畏(3)說障道无所畏(4)說尽苦道无所畏。沒有人比佛再有威德了,佛是最有威德的聖人。佛的智慧光明,是照明无礙的智慧藏。示現佛的无边胜德,好像火燄正旺盛之時。顯示佛有不可思議的大神通和大變化,以大神通力,在六道趣中,示現十方一切佛的身。又示現佛的神通變化,沒有完尽的時候。

菩薩在过去所发的愿力,都能遂心滿愿。換言之,发成佛的愿,便滿成佛的愿。发成菩薩的愿,便滿成菩薩的愿。发成众生的愿,便滿成众生的愿。顯示佛的勇猛智慧,也就是神通妙用。这种智慧,能徧往十方世界去,教化一切众生。佛的神通和智慧,都是圓滿无礙,对於一切諸法,非常自在,证了一切智慧,照了諸法实相,所以成为法中之王。生出一切智慧之門。佛具足一切智,我們必須依佛法藏,才能入智慧之門。示現佛清淨的法身,示現佛殊胜的妙身。法身是无相,是尽虛空徧法界,徧满一切处。妙身是有相,就是三十二相八十种好的庄严身。明顯的指示众生,证得三世諸佛平等的法。所謂「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也就是证得无上正等正觉之法。開示众生,都有成佛的善根,都有清淨藏的本性。顯示世間沒有可比喩的最上妙色身,諸佛的妙色身是不可思議的。顯示众生,知道佛具足十力之相,令所有众生,見到相好庄严的佛,百观不厭,沒有知足疲倦的時候。佛是世間的太陽,能照三世。其实陽光只能照向陽的一面,不能照背陽的一面。可是佛光普照,不但照明万物,又能照明識心。

自在法王一切功德。皆從往昔善根所現。一切菩薩。於一切劫。称揚讚說。不可穷尽。

自在法王为什么能成佛?因为有一切的功德。这些功德,都是在因地修菩薩道的時候,所積集的善根,成就而現出。一切菩薩,在无量劫中,称讚諸佛功德,沒有穷尽的時候。

爾時,兜率陀天王。奉为如來严辦如是諸供具已。與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兜率天子。向佛合掌。白佛言。善來世尊。善來善逝。善來如來应正等觉。唯見哀愍。处此宮殿。

在这個時候,兜率天王,奉獻於佛种种供养器具,非常庄严,严肅謹愼來辦理。他準備所有庄严具之后,乃與百千億那由他阿僧祇那样多的兜率天子們,向佛恭敬合掌,表示身业清淨。对佛而言,表示口业清淨。便說:「善來世尊!(世出世之尊)您來正是应來的時候。善來善逝!您的去处也是好的地方。善來如來!(乘如实之道,來成正觉。)如來、应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无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这是佛的十号。我們唯獨懇乞佛,可怜我們!哀愍我們!慈悲我們!承佛接受我們的供养,來到我們的宮殿,为我們說法。」

爾時世尊。以佛庄严而自庄严。具大威德。为令一切众生。生大欢喜故。一切菩薩,发深悟解故。一切兜率陀天子。增益欲乐故。兜率陀天王。供养承事无厭足故。无量众生,緣念於佛而发心故。无量众生。种見佛善根。福德无尽故。常能发起清淨信故。見佛供养无所求故。所有志愿皆清淨故。勤集善根。无懈息故。发大誓愿。求一切智故。受天王請。入一切宝庄严殿。如此世界。十方所有一切世界。悉亦如是。

在这個時候,释迦牟尼佛以十方諸佛的庄严作为自庄严,具足大威德的神力。为令一切众生,生出大欢喜的緣故。为令一切菩薩,发深信悟解的緣故。为令一切兜率天的天子們,增加快乐的緣故。为令兜率天王,供养於佛、承事於佛,沒有厭足的緣故。为令无量众生,心中念佛,隨順佛的教化,而发菩提心的緣故。为令无量众生,种植見佛的善根,得到福德无量的緣故。

佛令一切众生,种植善根,卽是成佛的基礎。常发清淨的信心,求无上道,將來成就菩提觉果。修菩提道的众生,常常供佛,常常見佛。雖然供养於佛,但是要无所求。为什么?因为見佛和供佛,这是佛子应尽的責任。

有貪心的我們,在佛前拜一拜,心中要求個什么,希望個什么,或求開悟,或求平安。總而言之,皆是有所企圖。而菩薩是行所无事,所以无所求。菩薩发大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煩惱无尽誓愿断,法門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发这种堅固的志愿,都得到清淨。为求无上菩提觉道,和清淨本源自性的眞佛。菩薩修功德,勤集善根,不论善的大小,都要去做,沒有懈怠休息的時候。所謂「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惡小而为之。」要知大善是從小善積集而成的,大惡是從小惡積集而成的。

修道的人,勤集善根,貫徹始終,要知善根由少而成多。所謂「泰山不擇土壤,故能成其大;大海不擇細流,故能成其深。」很多微尘集在一起,便成为山。很多滴水集在一起,便成其海。无论修那一种法門,若脚踏实地去修,功夫到家時,自然有所成就。修道最忌諱是一曝十寒,或者不專一。譬如,今天修顯教,明天修密教,結果一无所成。若能專修一門,或者念佛号,或者持誦经典,或者參禪打坐,功到自然成。要发种种大誓愿。为什么?因为求一切智慧的緣故。

释迦牟尼佛接受兜率天王如此誠心的請求,來到一切寶所庄严的宮殿,为諸天众,演暢大方广佛华严经,无上甚深微妙法。在娑婆世界是这样的情形,在十方所有一切世界,也是这样的情形。这种境界是不可思議的。

爾時,一切宝庄严殿。自然而有妙好庄严。出过諸天庄严之上。一切宝網周帀彌覆。普雨一切上妙宝云。普雨一切庄严具云。普雨一切宝衣云。普雨一切栴檀香云。普雨一切堅固香云。普雨一切宝庄严蓋云。普雨不可思議华聚云。普出不可思議伎乐音声。讚揚如來一切种智。悉與妙法而共相应。如是一切諸供养具。悉过諸天供养之上。

在这個時候,兜率天宮用一切寶所庄严的寶殿。在释迦牟尼佛进來之后,該寶殿自然而然的現出一切妙好庄严。这种庄严,超过一切諸天的庄严。有一切寶網在該寶殿的上边,周帀而彌覆。普雨一切最上妙寶云。普雨一切庄严具云。普雨一切寶衣云。普雨一切栴檀香云,此香燃起,其香味可达四十由旬。普雨一切堅固香云,此香燃燒的時間很長,其香味尽虛空徧法界。又普雨一切寶庄严蓋云。普雨不可思議华聚云。普放出不可思議伎乐的音声,称揚讚歎佛一切种智,與妙法完全相应。以上种种境界,都是佛在过去生中所聚集的功德,而所成就的。以这种种供养具,來庄严道場法会,超过諸天所供养之具。

時兜率宮中。伎乐歌讚。熾然不息。以佛神力。令兜率王。心无动乱。往昔善根。皆得圓滿。无量善法。益加堅固。增長淨信。起大精进。生大欢喜。淨深志乐。发菩提心。念法无断。總持不忘。

在这個時候,兜率天的宮中,有表演种种的伎藝、音乐、歌舞、讚頌等等節目。正在最熱鬧的時候,大众興高彩烈的表演,有欲罷不能之勢,所以不休息。以佛的种种加持,令兜率天王欣賞此境界,心有定力,而无动乱。也就是不会被境界所轉。兜率天王在往昔所修的善根,已经圓滿而成熟,所以感应佛來为他們說法。各位!你們能來到金山寺聽经聞法,也是在往昔种下善根,現在成熟了,所以能到金山寺。如果善根沒有成熟,想來金山寺也來不了。为什么?因緣沒有成熟嘛!善根沒有具足嘛!好像前几天晚間來的那位法師,他有個弟子,患了癌症。想來金山寺受比丘戒,請大家帮助他完成此愿。不幸却在昨天晚上往生了,可惜未受具足戒。由此可证,善根沒有成熟的人,是进不了金山寺的門。

兜率天王对八万四千善法,都生堅固的心,增長清淨的信心。生起大精进的心,生起大欢喜的心,发清淨深遠的志愿,得到无上的快乐。发堅固菩提的大心,求得无上的觉道。念法的心,永不間断。總持的心,永不忘記。我們修道的人,時時精进、刻刻用功,一時一刻也不懶惰,不可「一日曝之,十日寒之」。假如精进一天,休息十天,是不会成功的。最重要是忍受。忍受就是忍飢忍渴、忍寒忍熱、忍風忍雨、忍疼忍痠;總之,要忍受人所不能忍的。不能忍受,就过不了關,參禪打坐的功夫,就不能相应。智慧也不会現前。所以忍是最要緊的法門,沒有忍心,不能成道。

各位!切記这一點,脾氣來了!要忍。煩惱來了!要忍。能忍則沒有无明。所以在一切時一切处都要忍。古人云:「小不忍則乱大謀。」多少人沒有涵养(忍)的功夫,搞成天下大乱。所謂「忍一時之氣,免百日之憂。」这是经验之談,可作座右銘。

爾時,兜率陀天王。承佛威力。卽自憶念过去佛所,所种善根。而說頌言。

在这個時候,兜率陀天王,仰承著諸佛大威神力的加持,卽刻囘憶在过去的時候,在諸佛道場中,所种的善根。曾经供养过那位佛,甚至供养过那個世界的佛,統統能囘想起來。那位佛曾经來过兜率天宮說法,他都能想起來。此時,他便用偈頌來說明过去諸佛來說法的名号。

昔有如來无礙月      諸吉祥中最殊胜

彼曾入此庄严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在往昔有位佛,名号为无礙月佛。这位佛,在諸吉祥之中,是最为殊胜的吉祥佛。这位佛,曾经來到这庄严殿,为大众說华严妙法。因为这种緣故,所以这庄严殿,是吉祥中最吉祥的道場。

我記得在香港大嶼山建築慈興禪寺,落成典禮的時候(陰歷三月十六日)为本師释迦牟尼佛開光,又拜三天大悲懺,特備百桌素筵(每桌十二個位)招待善男信女,作为功德。可是天公不作美,天天下雨,行动不方便。

在十五日晚上,有人对我說:「師父!天下大雨,明天不会有很多人來吧?你預備了这样多的菜,怎么辦呢?」我对他說:「不用擔心,自有人会來參加,不要擔心剩菜。这話剛說完,一会見,雨就停了,眼見地上的積水很快就乾了。

第二天(十六日),佛像開光,天雖陰但无雨,香港的信士們,從早晨乘船來到大嶼山,參加法会,等到中午時,來人約有千餘位,所預備的一百桌齋菜,已開出九十六桌。剩餘四桌,在次日亦被寺中常住三十多人,一餐吃光,一點也沒有剩下。为什么?因为我经手主辦此事,不准它有剩菜。所以有这种的感应。

我今天为什么說这件事?因为昨天是佛誕,你們做了很多的齋菜,沒有吃完,把它當做垃圾,那是損福的。如果我參與其事,就不会剩的太多,可能不多不少,恰到好处,皆大欢喜。因此,想起在大嶼山的往事,今天对你們說一說。

昔有如來名广智      諸吉祥中最殊胜

彼曾入此金色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在往昔有位佛,名号为广智佛。这位佛,在諸吉祥之中,是最为殊胜的吉祥佛。这位佛,曾经來到这金色殿,为大众說华严妙法。因为这种緣故,所以此殿是最吉祥的道場。

昔有如來名普眼      諸吉祥中最殊胜

彼曾入此蓮华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在往昔有位佛,名号为普眼佛。这位佛,在諸吉祥之中,是最为殊胜的吉祥佛。这位佛,曾经來到这蓮华殿,为大众說华严妙法。因为这种緣故,所以此殿是最吉祥的道場。

昔有如來号珊瑚      諸吉祥中最殊胜

彼曾入此宝藏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在往昔有位佛,名号为珊瑚佛。这位佛,在諸吉祥之中,是最为殊胜的吉祥佛。这位佛,曾经來到这寶藏殿,为大众說华严妙法。因为这种緣故,所以此殿是最吉祥的道場。

昔有如來论師子      諸吉祥中最殊胜

彼曾入此山王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在往昔有位佛,名号为论師子佛。这位佛,在諸吉祥之中,是最为殊胜的吉祥佛。这位佛,曾经來到这山王殿,为大众說华严妙法。因为这种緣故,所以此殿是最吉祥的道場。

昔有如來名日照      諸吉祥中最殊胜

彼曾入此众华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在往昔有位佛,名号为名照佛。这位佛,在諸吉祥之中,是最为殊胜的吉祥佛。这位佛,曾经來到这众华殿,为大众說华严妙法。因为这种緣故,所以此殿是最吉祥的道場。

昔有佛号无边光      諸吉祥中最殊胜

彼曾入此树严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在往昔有位佛,名号为无边光佛。这位佛,在諸吉祥之中,是最为殊胜的吉祥佛。这位佛,曾经來到此树严殿,为大众說华严妙法。因为这种緣故,所以此殿是最吉祥的道場。

昔有如來名法幢      諸吉祥中最殊胜

彼曾入此宝宮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在往昔有位佛,名号为法幢佛。这位佛,在諸吉祥之中,最为殊胜的吉祥佛。这位佛,曾经來到这寶宮殿,为大众說华严妙法。因为这种緣故,所以此殿是最吉祥的道場。

昔有如來名智燈      諸吉祥中最殊胜

彼曾入此香山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在往昔有位佛,名号为智燈佛。这位佛,在諸吉祥之中,是最为殊胜的吉祥佛。这位佛,曾经來到这香山殿,为大众說华严妙法。因为这种緣故,所以此殿是最吉祥的道場。

昔有佛号功德光      諸吉祥中最殊胜

彼曾入此摩尼殿      是故此处最吉祥

在往昔有位佛,名号为功德光佛。这位佛,在諸吉祥之中,是最为殊胜的吉祥佛。这位佛,曾经來到这摩尼殿,为大众說华严妙法。因为这种緣故,所以此殿是最吉祥的道場。

如此世界兜率天王。承佛神力。以頌讚歎过去諸佛。十方一切諸世界中兜率天王。悉亦如是歎佛功德。

像娑婆世界兜率天王,仰承著佛的大威神力所加持,用偈頌來讚歎过去諸佛在宝庄严殿說法。在十方一切所有的世界,所有的兜率天王,也都是这样來供养於佛、承事於佛、讚歎佛的功德。

爾時世尊於一切宝庄严殿。摩尼宝藏師子座上。結跏趺坐。

这個時候,释迦牟尼佛在一切寶所庄严的殿中,坐在摩尼寶藏師子座之上,結双跏趺坐。双跏趺坐相,能降伏魔的侵擾,容易入定,能生出一切昧的力量。諸佛說法時,皆双跏趺坐,又名吉祥坐。

法身清淨。妙用自在。與三世佛。同一境界。住一切智。與一切佛。同入一性。佛眼明了,見一切法。皆无障礙。有大威力。普遊法界。未嘗休息。具大神通。隨有可化众生之处。悉能徧往。以一切諸佛无礙庄严。而严其身。善知其時。为众說法。

佛的法身,非常清淨,猶如虛空。一切神通妙用,任運自在,與三世諸佛,同是一個境界,住在一切智慧之地,來教化众生。與一切佛,同入一個佛性。所謂「十方三世佛,同共一法身。」——一切佛卽是一佛,一佛卽是一切佛。为什么?因为佛佛同体,佛佛道同,佛佛平等。佛眼如千日,能明了諸法,实相之理,所以見一切法,皆沒有障礙。

我們众生也具足五眼(天眼、肉眼、法眼、慧眼、佛眼)。但因为被无明煩惱所遮蓋,所以不現。如果認眞修行,才能得到五眼的境界。開眼的人,也有煩惱:上望有諸天的快乐,下視有地獄的苦楚,若是定力不夠的人,容易被境界搖动其心,失去修道的時光。

有首偈頌說明五眼的境界:「天眼通非礙,肉眼礙非通,法眼唯观俗,慧眼了眞空,佛眼如千日,照異体还同,圓明法界境,无处不含容。」所以說佛眼明了,如同千個太陽一般的光明,所照的雖然不同,可是本体是一個。開了佛的智慧眼,能見一切法,都沒有障礙。開了法眼的人,能观一切处,三藏十二部的经典,一目了然。佛誦他所誦的经,菩薩誦他所誦的经,緣觉誦他所誦的经,声聞誦他所誦的经。各有所修,各有所学。不是說到佛的果位,就无修无证。佛还要常誦经。不过,佛所誦的经和我們所誦的经,方法不同。佛用佛眼一看,卽刻從「如是我聞」就誦到「信受奉行」。在轉瞬之間,能將一部经誦完。

諸佛具足大威德的力量,能普徧周遊法界,为什么?因为要救在苦海中的众生。佛有怜愍心,所以沒有休息的時候。佛菩薩具足广大神通,凡是有緣被度的众生,无论在什么地方,佛菩薩皆用神通變化之力,悉能普徧前往,令該度的众生離苦得乐。

菩薩以諸佛无礙的庄严,而自在庄严其身。菩薩教化众生,善观其時,善知其時,善用其時,不会錯过說法的机会。也就是观机逗教,因人說法。見大乘根性的人,說大乘的法——六度万行。見小乘根性的人,說小乘的法——四諦法或十二因緣法。这三种法,是修道基本的法,如一鼎三足,缺一不可。修道不可感情用事,更不可意氣用事。都是世尊金口所說,何必分为大乘小乘,牢執門戶之見呢?修道要选择合乎自己的要求而修,不要分彼別此,那就失掉修道的眞精神——求佛智、续佛命。

不可說諸菩薩众。各從他方种种國土而共來集。众会清淨。法身无二。无所依止。而能自在。起佛身行。

有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的諸菩薩众,每位菩薩,都是從其他方向种种不同的國土,而來到娑婆世界兜率天宮,於华严法会聚集在一起,聆聽释迦牟尼佛,演暢华严大法。大众法会非常清淨。法身无二,與佛同体。无所依賴,而能自在,生起佛所修一切的行門。

坐此座已。於其殿中。自然而有无量无数殊特妙好出过諸天供养之具。所謂华。鬘。衣服涂香。末香。宝蓋。幢旛。伎乐。歌讚。如是等事。一一皆悉不可称数。以广大心。恭敬尊重。供养於佛。

释迦牟尼佛,坐在師子座之后,在寶庄严殿中,自然而有无量无数殊胜特別妙好供养之具。这些供养,比諸天所供养具,还超过数倍之庄严。就是所說的寶华、寶鬘、寶衣服、涂香、末香、寶蓋、寶幢、寶旛、伎藝、音乐、歌頌、讚辭等。这样种种的事,都有說不尽那样之多。每個众生,用广大心,恭敬於佛、尊重於佛、供养於佛。

十方一切兜率陀天。悉亦如是。

不但在娑婆世界兜率天宮庄严殿,是这样的情形。就是在十方一切的兜率天宮庄严殿中,也是这样的情形,十分的庄严,十分的清淨。(未完)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120链接(未完)

华严经淺释121 : 菩薩修无有定法,沒有一定的界限

华严经淺释122 : 无论怎样來譬喩,都不及菩薩初发心功德的一分

华严经淺释123 : 我們修道人,不要有自我宣傳的思想

华严经淺释124 : 淫欲的这個念頭一动就有漏了,漏到三界中去受生死

华严经淺释125: 任何的譬喩都沒有初发菩提心的功德那样大

华严经淺释126 : 身口意三业清淨就是修波罗蜜法,这是初发心菩薩的根本行門

华严经淺释127 : 有十种法能使令一切菩薩所修的行門都得到清淨

华严经淺释128 : 我們要发这十种清淨愿,才能成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聖人

华严经淺释129 : 佛是從众生田中出生,所以能令佛种不断。

华严经淺释130 : 佛不離菩提树下,而升到夜摩天宮宝庄严殿为天众說十行法

华严经淺释131 : 娑婆世界夜摩天上,諸菩薩咸來集会;十方世界夜摩天上也是这样

华严经淺释131 : 娑婆世界夜摩天上,諸菩薩咸來集会;十方世界夜摩天上也是这样

华严经淺释132 : 切記:絕对不談說人之是非,不評论人之善惡

华严经淺释133 : 一切业以心为根本;业是從众生心而生出

华严经淺释134 : 修行欢喜行的菩薩要將自己所有財物統統布施給需要的众生

华严经淺释135 : 被境界所轉受不了罵更受不了打,这就是沒有正定的功夫

华严经淺释136 : 因为不輕慢一切法的緣故,所以沒有一切法的障礙

华严经淺释137 : 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第七种无著行門

华严经淺释138 : 大菩薩所修的難得行門,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愿

华严经淺释139  : 修行人若会修的是修善中之善;不会修的是修善中之惡

华严经淺释140 : 依法修行的各位菩薩所修行的各种行門

华严经淺释141 : 依法修行的大菩薩所修行的各种行門

华严经淺释142: 依法修行的菩薩所修行的各种法門

华严经淺释143: 大菩薩所应該修行的有十种无尽法藏

华严经淺释144 : 大菩薩所修行十种布施的法門

华严经淺释145: 大菩薩所应該修行的慧藏法门

华严经淺释146: 大菩薩所应該修行的念藏、辯藏法门

华严经淺释147: 誰能知足誰就能升到兜率天;佛法是平等沒有階級的观念的

华严经淺释148: 对境无心就是忍;將忍辱的功夫修到圓滿時便证得天耳通

华严经淺释149: 这些諸菩萨、天子等发广修供养的大愿,尽其所能來供养佛

华严经淺释150 : 不被世間法所动搖,不被境界所轉變,是出世間法的要素

华严经淺释151 : 現在是末法時代-鬪爭堅固的時期,魔最喜欢的就是鬪爭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