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144 : 大菩薩所修行十种布施的法門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第六、施藏

佛子。何等为菩薩摩訶薩施藏?

功德林大菩薩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么叫做菩薩中的大菩薩所应修的施藏?经文分为十段來說明。

此菩薩行十种施。所謂分減施,竭尽施,內施,外施,內外施,一切施,过去施,未來施,現在施,究竟施。

修施藏这位菩薩,他修行十种布施的法門。所謂①分減施②竭尽施③內施④外施⑤內外施⑥一切施⑦过去施⑧未來施⑨現在施⑩究竟施。在下边有詳細的解释。

佛子。云何为菩薩分減施?此菩薩稟性仁慈,好行惠施。若得美味,不專自受。要與众生,然后方食。凡所受物,悉亦如是。

各位佛子!什么是菩薩所修的分減施?修分減施这位菩薩,他的稟性仁愛慈愍,他愛好布施,若是得到美味的食物,他不專为自己來受用,而是分給一切众生,大家共食,然后才肯食这美味。所謂「捨己为人」,凡是所受的供养,如衣服、臥具、湯藥、珍寶等,也是这样,先分給众生,然后自己才受用。

若自食時,作是念言。我身中有八万戶蟲,依於我住。我身充乐,彼亦充乐。我身饥苦,彼亦饥苦。我今受此所有飲食,愿令众生,普得充飽。为施彼故,而自食之,不貪其味。

这位菩薩,當他自食美味的時候,便作这样的观想:「在我身中,有八万四千條蟲子,牠們是依賴我生存的。所謂「相依为命」。我吃飽了才会快乐,牠們也吃飽了才会快乐。如果我身体在饥苦中,牠們也在饥苦中。我現在吃这些美好的飲食,愿令牠們普徧得到飽暖。因为这些八万四千蟲子得到生存,所以才吃这种飲食。但是不貪美味,不分別苦辣酸甜鹹的五味,而是間接供养資生这些蟲子。」

復作是念。我於長夜,愛著其身。欲令充飽,而受飲食。今以此食,惠施众生。愿我於身,永断貪著。是名分減施。

这位菩薩,又作这样的观想:「我在長夜漫漫中,耽愛著我的身体,保護我的身体。在一切時、一切处,为令身体充飽,而受一切飲食。現在用我所有的飲食,惠施一切众生。愿我的身体,永遠離開貪愛,而无所執著。」这是修施藏的菩薩,所修行的第一种分減施的法門。

云何为菩薩竭尽施?佛子。此菩薩。得种种上味飲食、香华、衣服資生之具。若自以受用,則安乐延年。若輟己施人,則穷苦夭命。

什么是菩薩所修行的竭尽施?各位佛子!这位菩薩,他得到种种最上等的美味飲食,和衣服及香华等等滋养生命的东西。若是自己受用,就能得到安穩而快乐,又能延年益壽。若是自己不受用,而布施於人,則自己就会穷苦,生命將面臨夭折。

時或有人,來作是言,汝今所有,悉當與我。菩薩自念。我无始已來,以饥餓故,喪身无数。未曾得有如毫末許饒益众生,而獲善利。今我亦當同於往昔,而捨其命。是故应为饒益众生,隨其所有,一切皆捨。乃至尽命,亦无所悋。是名竭尽施。

在这個時候,或者有個穷苦的人,來到菩薩面前,这样的說:「請你現在把所有的上等美食,种种香花和衣服,种种滋生之具,都讓給我。」这時候,菩薩就想:「我從无始劫以來,因为饥餓的緣故,曾餓死了不知多少次。我未曾有像毫毛端那样少的布施,來饒益一切众生,所以也得不到善的利益。我現在应當像往昔那样,捨棄生命。因为这种緣故,所以我心甘情愿將一切滋生之具,布施出來饒益众生。隨我所有一切的財寶等,統統把它布施給需要的人。乃至於生命沒有了,我也不吝嗇,不会捨不得。」这是修施藏的菩薩,所修行的第二种分竭尽施的法門。

云何为菩薩內施?佛子。此菩薩年方少盛,端正美好。香华衣服,以严其身。始受灌頂,轉輪王位。七宝具足,王四天下。

什么是菩薩所修行的內施?各位佛子!这位菩薩,正當年輕力壯身体強健的時期,他的五官端正,相貌美好。他有种种香华、种种衣服,來庄严其身。剛受完諸佛灌頂之儀式,可以作为轉輪聖王(有金銀銅鐵四等的區別)。七寶具足:輪寶、珠寶、象寶、馬寶、兵寶、女寶、主藏臣寶。这位金輪王(他的輪寶,用金所造成)他能統領一四天下,就是四大洲(东胜神洲、南贍部洲、西牛賀洲、北俱盧洲)。

時或有人,來白王言,大王當知,我今衰老,身嬰重疾。焭(去几加凡)獨羸頓,死將不久。若得王身,手足血肉。頭目骨髓,我之身命,必冀存活。唯愿大王,莫更籌量,有所顧惜。但見慈念,以施於我。

在这個時候,或者有位多病的老人,來到王所,乃对王說:「大王!你应當知道,我現在的身体非常衰弱,而且年老,兼患重病,又是孤獨无依的人,骨瘦如柴,卽將死亡,餘日已不多了。如果我能得到大王身上的手足、或血肉、或頭目、或骨髓,那么,我的身体会健康,我的壽命会延長,只希望請大王慈悲,怜愍我吧!將大王身体布施於我,不要考慮、不要思量、不要吝惜,但愿大王您发慈悲之念,把一切布施於我。我才能起死囘生,返老还童,生氣勃勃,活力永駐。否則,我沒有生存的希望,卽時就要病死了。」

爾時菩薩,作是念言。今我此身,后必當死,无一利益。宜時疾捨,以济众生。念已施之,心无所悔。是名內施。

在这個時候,这位年輕力盛的菩薩,他作这样的观想:「現在我的身体,雖然享受榮华富貴的生活,但是終有一天会死的。到那時候,不但沒有利益自己,也沒有利益众生,現在有人向我乞求頭目腦髓,正是做布施的時机。我应該毫不吝嗇布施給所乞求的人,來救济一切众生。」这样思維之后,卽刻布施給众生,而心不后悔,沒有捨不得的想法。这是修施藏的菩薩,所修行第三种內施的法門。

云何为菩薩外施?佛子。此菩薩年盛色美,众相具足。名华上服,而以严身,始受灌頂,轉輪王位。七宝具足,王四天下。

什么是菩薩所修行的外施?各位佛子!这位修外施的菩薩,他正是壯碩之年,且色美庄严,又有德行。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隨形好。有最名貴的香华和最上等的衣服,用以庄严其身。正受灌頂位,做为轉輪聖王,七寶具足,統領一四天下。

時或有人,來白王言。我今貧窶,众苦逼迫。唯愿仁慈,特垂矜念。捨此王位,以贍於我。我當統領,受王福乐。

在这個時候,或者有個穷苦的人,來到國王前乞求說道:「我現在非常貧穷,飽受众苦的逼迫。唯愿大王仁愛慈愍,特別可怜我吧!把大王的金輪王位,布施給我,用这些財物來滋养我的性命。我应當來統領四天下,享受大王您所享受的快乐。」

爾時,菩薩作是念言。一切榮盛,必當衰歇。於衰歇時,不能復更饒益众生。我今宜应隨彼所求,充滿其意。作是念已。卽便施之,而无所悔。是名外施。

在这個時候,这位年壯色美的的菩薩,他作这样的观想:「一切事物,若有繁榮茂盛的時候,也必定有衰敗歇止的時候,若是等到榮华富貴衰歇的時候,就不能再饒益众生。我現在应該滿众生的愿,令他們所求遂心,滿足一切,达到目的,皆大欢喜。」菩薩作这样观想之后,卽刻將王位布施給众生,也不后悔,这是修施藏的菩薩,所修行第四种外施的法門。

布施要「三輪体空」,才是眞布施。何謂「三輪体空」?簡言之,卽沒有一個能施,也沒有一個所施,中間更沒有能受所受。这三輪若空,就沒有執著。如果有这种思想:我是布施者,这是我布施之物,他是接受我所布施的人——这是執相的布施,純为企圖名利,而无功德。

云何为菩薩內外施?佛子。此菩薩如上所說,处輪王位,七宝具足。王四天下。

什么是菩薩所修行的內外施?內施就是布施頭目腦髓,外施就是布施國城妻子。各位佛子!这位修內外施的菩薩,他年盛力強,相好庄严,如上边所說修外施菩薩一样的情形。他是金輪王,七寶具足,並統領一四天下。

時或有人,而來白言。此轉輪位,王处已久,我未曾得。唯愿大王,捨之與我。並及王身,为我臣僕。

在这個時候,或者有個人,來到王所,而对王說:「这個轉輪王位,大王您已经坐了很久。我從來未曾坐过轉輪王位,唯愿大王慈悲,捨了这個王位,讓給我來坐;並且將大王的身体也布施給我,做为我的大臣,或做我的奴僕。如果大王您能布施於我,滿我的愿,那才是大菩薩所行菩薩道的行为。」

爾時,菩薩作是念言。我身財宝,及以王位,悉是无常敗壞之法。我今盛壯,富有天下,乞者現前。當以不堅而求堅法。作是念已,卽便施之。乃至以身恭勤作役。心无所悔。是名內外施。

在这個時候,这位菩薩便作这样的观想:「我的身体和財寶,以及轉輪王位,都是无常,將來会敗壞,不能永遠存在。我現在正是年盛力壯的時期,富有四天下。現在有人來乞求我的身体和王位,我应當用不堅固的身体和王位,布施給众生,而求堅固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之法。」作是念之后,卽刻將身体和王位統統布施,乃至以身做为奴僕,恭敬、殷勤、侍奉这位新王,心中沒有后悔。这就是修施藏的菩薩,所修行第五种內外施的法門。

云何为菩薩一切施?佛子。此菩薩亦如上說,处輪王位。七宝具足,王四天下。

什么是菩薩所修的一切施?各位佛子!这位修一切施的菩薩,也和上边所說的修內外施菩薩一样。处金輪王位,七寶具足,統領一四天下。

時有无量貧穷之人,來詣其前,而作是言。大王名称,周聞十方。我等欽風,故來至此。吾曹今者,各有所求。愿普垂慈,令得滿足。時諸貧人,從彼大王,或乞國土,或乞妻子,或乞手足,血肉心肺,頭目髓腦。

在这個時候,有无数无量的貧穷人,來到王的面前,乃对王說:「大王!您有好善乐施的名望,周徧於十方,我們这些穷苦人,因为欽佩大王布施的高風,所以來到这個國家;我們現在各有所求,唯愿大王普垂慈悲,怜愍我們,令我們遂心滿愿,得到所求的东西。」这時候,这些穷人在大王的面前,或者有人乞求大王的國土,或者有人乞求大王的妻子,或者有人乞求大王的手足、血肉、心肺、頭目、髓腦等等。總而言之,人人都有所求。

菩薩是時,心作是念。一切恩愛,会當別離。而於众生,无所饒益。我今为欲永舍貪愛,以此一切必離散物,滿众生愿。作是念已,悉皆施與,心无悔恨。亦不於众生而生厭賤。是名一切施。

菩薩在这個時候,心中作这样的观想:「我所愛的國土和妻子,將來必有分別離開的時候,可是对众生沒有什么益处。我愿意永遠把貪愛捨了,用这些必定離開分散的物質,來滿足一切众生的愿望。」菩薩这样細想之后,乃把頭目腦髓、國城妻子,統統布施給这些穷苦的人,而心不生后悔和怨恨,对於貪心的众生,也不生厭煩和輕賤心。这就是修施藏的菩薩,所修行的第六种一切施的法門。

云何为菩薩过去施?此菩薩聞过去諸佛菩薩所有功德。聞已不著,了达非有。不起分別。不貪不味。亦不求取。无所依倚。見法如夢,无有堅固。於諸善根,不起有想。亦无所倚。但为教化取著众生,成熟佛法,而为演說。

什么是菩薩所修的过去施?这位菩薩,聽到过去諸佛菩薩所修的功德,聽聞之后,也不著住在功德上,但瞭解通达一切功德非有之理,所以不起分別之心,也不貪圖功德,也不玩味功德,也不求取过去諸佛菩薩的功德,也无所依倚。明白一切法,如同夢幻,无有堅固,本來是空的。自己所修的善根,及过去諸佛菩薩的善根,都不起有想,也不著住,也不倚靠。但为教化众生,所以取著众生。为令众生成就佛果,圓滿菩提,而为众生來演說佛法。

又復观察过去諸法,十方推求,都不可得。作是念已,於过去法,毕竟皆捨。是名过去施。

这位菩薩,他又观察过去一切的法,乃至推求到十方世界去,都不可得到一切法的存在。作这种观想之后,对於过去一切法,皆不可留戀,都把它捨掉。这是修施藏的菩薩,所修行第七种过去施的法門。

云何为菩薩未來施。此菩薩聞未來諸佛之所修行,了达非有,不取於相,不別乐往生諸佛國土。不味不著,亦不生厭。不以善根廻向於彼。亦不於彼而退善根。常勤修行,未曾廢捨。

什么是菩薩所修的未來施?这位菩薩,聽到未來諸佛所修行的法門,明瞭通达一切法非有,而是空的,所以不取於諸相,不愿離開本國,而往生其他佛國土。也不玩味諸佛所修的法,也不執著諸佛所修的法,也不生厭倦之心。也不用自己所修的善根,來廻向未來諸佛。也不因为諸佛的善根,是很不容易修成功的,致退失菩提心的善根。这是因为菩薩对一切皆不著住的緣故。菩薩是永遠精进,絕不懈怠。所修的法門,沒有廢除和捨棄的時候。

但欲因彼境界,攝取众生,为說眞实,令成熟佛法。然此法者,非有处所,非无处所。非內非外。非近非遠。復作是念,若法非有,不可不捨。是名未來施。

这位菩薩,但愿依照一切众生的境界來攝取众生,(好像吸鐵石一样,將众生吸到佛法中),而为众生演說眞实的法,令众生成熟佛法,早成佛道。雖然用法來教化众生,但是这個法,並沒有法的处所——意卽不要執著这個法。也不是沒有法的处所。旣然不執著,那么,就把法不用了嗎?不是的,而是隨緣說法:若遇到这個境界,就說这种法;若沒有这個境界,那这個法也是空的。換言之,应說法的時候就說法,並不是为執著而說法。

这個法也不是從內里生出來,也不是從外边招感來的。这是教人不要執著。这個法旣不是在近处有的,也不是在遠处有的,这也是破人的執著。这位菩薩,又作如下的观想:「一切法皆不眞实,本來是寂滅的。旣然是非有,又何必執著法呢?应該把法捨棄了。」这是修施藏的菩薩,所修行第八种未來施的法門。

云何为菩薩現在施?此菩薩聞四天王众天、三十三天、夜摩天、兜率陀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天、梵身天、梵輔天、梵众天、大梵天、光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淨天、少淨天、无量淨天、徧淨天、广天、少广天、无量广天、广果天、无煩天、无熱天、善見天、善現天、色究竟天。乃至聞声聞緣觉,具足功德。

什么是菩薩所修的現在施?这位菩薩,他聞到欲界六天和色界十八天及二乘所具的功德,心中无有貪戀。为什么?因为观諸行无常的緣故。

今將欲界六天淺释於下:①四天王天:在須彌山的山腰,此四方有四位天王鎮守。东方是持國天王,南方是增長天王,西方是广目天王,北方是多聞天王。因为有四位天王率領諸天,故称众天。②忉利天譯为三十三天。在須彌山頂,四方各有八天,再加中央一天,統領著三十二天,故称三十三天。四王天和忉利天都居在須彌山,又称为地居天。其餘四天,在須彌山上边的虛空,故称为空居天。③夜摩天譯为善時分天。此天无日月星辰之光,天人自身放光,以蓮华開为晝,蓮华合为夜。④兜率天譯为知足天。每位佛,將要成佛時,在此天內院等待候補佛位,故又叫補处天。當來下生彌勒尊佛,就在內院說法,等增劫減到八万歲時,便來娑婆世界,教化众生。⑤化乐天:於境變化自娛。想什么便化什么,變化无穷,是快乐的天。⑥他化自在天:这天以其他天的快乐,做为自己天的快乐。这六天都有男女的慾念。

色界有十八天,但在此经記載有二十二天,其实大同小異。①梵天:就是清淨的天,沒有男女的慾念。沒有女人之形相,一律是男身。②梵身天:这天的众生,身体非常清淨,心裡也沒有雜念。③梵众天:是大梵天的眷屬所住的天。④梵輔天:是大梵天之輔臣所住的天。⑤大梵天:就是天王。他发号司令,統領各天。这是初禪天,还有言語。到二禪天時,便无言語,而是用光來代替言語。⑥光天:这天的禪定者,在定中放光。⑦少光天:周身放光,但不光明。⑧无量光天:不但從身放光,而且又從口放光,放出无量的光。⑨光音天:在智慧光中又发出声音,代替說法。这是二禪天,沒有言語,只有光明。⑩淨天:这天一切皆清淨,无有雜染。11少淨天:此天雖然清淨,但不圓滿。12无量淨天:此天的清淨,已到圓滿的程度,但不普徧,又不究竟。13徧淨天:此天的清淨,特別圓滿而又普徧。这是三禪天的境界,非常快乐。但一般修禪定者,不愿久住,深恐退失道心,故積極越过三禪天,到达四禪天。方可免去風災的威脅。

14广天:就是福德广大的天。在初禪天,雖然離開苦惱,还有憂惱。二禪天,雖然離開憂惱,还有喜乐。三禪天,已消滅一切欢喜心,是純粹清淨的乐。四禪天,把喜乐都捨去了。15少广天:又为福生天,此天因为不受妙乐,而生清淨的福。16无量广天:又为福天,此天不受火水風三大災害,所受的福报乃无量。17广果天:此天是凡夫所修之果,福报最大,但不是证果。这一點要注意!这是四禪天的境界。18无煩天:禪定者勇猛精进,生到此天,就沒有一切煩惱。因为不再囘欲界去受生死。19无熱天:生到此天,就沒有欲界之見思惑,和執煩惱病。內心是快乐而清涼。20善見天:生到此天,除去熱煩惱,心中清涼,精修靜慮,可得天眼,善見十方世界。善現天:生到此天,善能變現,因为禪的障礙已经除去了,达到尽善尽美的境地。色究竟天:到色界最高的天,已穷尽色性,了知色性,以空为体。利根人能直接超出三界,证阿罗漢果。鈍銀人,还要到无色界,修四空定,循序经过四空天,才能证四果,得无学位。所謂「所作已辦,不受后有」。以上五天,为五不还天,卽是不囘欲界來受生死,为三果阿罗漢所住的地方。

天上的時間和人間的時間,有所不同,因为天上太快乐,所以感觉時間过得很快。人間的時間和地獄的時間,也不相同,在地獄的众生,痛苦万分難熬,故感觉上時間过得特別慢。茲举出四王天來說,此天一晝夜,等於人間五十年。(每層天加一倍計算)人間的一晝夜,等於地獄五十年,为什么?因为业力所感,享乐時,嫌時間太短;受苦時,嫌時間太長。这位菩薩乃至聞到声聞和緣觉他們所具足的功德,心也不迷惑,也不執著。这位修現在施的菩薩,他的思想和行为,都是清淨无染。

聞已,其心不迷不沒,不聚不散。但观諸行,如夢不实,无有貪著。

这位菩薩,聞到上边所說的境界,他的心旣不迷失,也不沉沒,也不注意,也不散乱。但观察諸行,如同作夢,虛而不实。所謂「諸行无常,是生滅法。生滅滅已,寂滅为乐。」所以諸天的快乐境界,菩薩皆不著住,也不貪戀。

为令众生,捨離惡趣,心无分別,修菩薩道,成就佛法,而为開演。是名現在施。

菩薩为令一切众生,捨離畜生、餓鬼、地獄三惡道,其心不生分別,來修菩薩道,利益一切众生,而成就佛所得的法,又为众生開演妙法。这是修施藏的菩薩,所修行的第九种現在施的法門。

云何为菩薩究竟施?佛子。此菩薩,假使有无量众生,或有无眼,或有无耳,或无鼻舌,及以手足,來至其所,告菩薩言。我身薄祜,諸根殘缺。唯愿仁慈,以善方便,捨己所有,令我具足。

什么是菩薩所修的究竟施?各位佛子!这位菩薩,假設有无量众生,或者沒有眼睛,或者沒有耳朵,或者沒有鼻和舌,或者沒有手和足,他們都來到菩薩的处所,並对菩薩这样說:「我的身体,沒有福报,所以六根殘缺,而不具足。惟愿菩薩仁慈,发惻隱之心,以善巧方便,捨您自己所有的一切,布施給我們。令我們六根不具足的地方,都能得圓滿。这是我們的乞求,希望菩薩答应我們的要求,不要令我們失望吧!」

菩薩聞之,卽便施與。假使由此经阿僧祇劫,諸根不具,亦不心生一念悔惜。

这位菩薩聽到无量六根不全的众生,如此的要求,不加考慮,卽時便將自己的六根捨給众生。假設從此以后,经过阿僧祇劫那样長的時間,而自己的六根皆不具足,也不会生出一念后悔和怜惜之心。

但自观身,從初入胎,不淨微形,胞段諸根,生老病死。又观此身,无有眞实。无有慚愧。非賢聖物。臭穢不潔。骨節相持。血肉所涂。九孔常流。人所惡賤。作是观已。不生一念,愛著之心。

菩薩自己观察自己的身体,從開始入胎時,是由父精母血不淨之物,構成这個身体。在胎胞中,分段的生出眼耳鼻舌身的五根來。胎兒成熟之后,便出生來到这個五濁惡世,受种种苦的煎熬,经过生老病死四大階段,又消逝了終归於空,无影无踪。

菩薩又观察自己的身体,仔細地研究,再找不出一點眞实不變的东西,皆是虛妄的。又沒有慚愧之心。这身体不是賢聖的身体,而是臭穢不潔的身体,不过是骨節互相支持,又有血又有肉涂在骨上而已,此身是九孔常流不淨之物。这些东西,令人作嘔,令人討厭!菩薩作这样的观想之后,对身体不生一念之愛惜和著住之心。

復作是念。此身危脆,无有堅固。我今云何,而生戀著。应以施彼,充滿其愿。

这位菩薩又作这样的观想:「这個身体是很危險而又脆弱,根本就不堅固的,我現在为什么还要貪戀这個臭皮囊?它早晚是会死的。故有机会時,应該把它布施給一切众生,來滿足众生的愿。」

如我所作,以此開导一切众生,令於身心,不生貪愛,悉得成就,清淨智身。是名究竟施。

这位菩薩再想:「像我現在所作,以慈悲心來開导一切众生。不但我不貪愛我自己的身心性命,也令众生貪愛我自己的身心性命。」他完全成就清淨的智慧之身。这就是修施藏的菩薩,所修行的第十种究竟施的法門。

是为菩薩摩訶薩第六施藏。

以上所說十种布施,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行的第六种施藏的法門。(未完)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120链接(未完)

华严经淺释121 : 菩薩修无有定法,沒有一定的界限

华严经淺释122 : 无论怎样來譬喩,都不及菩薩初发心功德的一分

华严经淺释123 : 我們修道人,不要有自我宣傳的思想

华严经淺释124 : 淫欲的这個念頭一动就有漏了,漏到三界中去受生死

华严经淺释125: 任何的譬喩都沒有初发菩提心的功德那样大

华严经淺释126 : 身口意三业清淨就是修波罗蜜法,这是初发心菩薩的根本行門

华严经淺释127 : 有十种法能使令一切菩薩所修的行門都得到清淨

华严经淺释128 : 我們要发这十种清淨愿,才能成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聖人

华严经淺释129 : 佛是從众生田中出生,所以能令佛种不断。

华严经淺释130 : 佛不離菩提树下,而升到夜摩天宮宝庄严殿为天众說十行法

华严经淺释131 : 娑婆世界夜摩天上,諸菩薩咸來集会;十方世界夜摩天上也是这样

华严经淺释131 : 娑婆世界夜摩天上,諸菩薩咸來集会;十方世界夜摩天上也是这样

华严经淺释132 : 切記:絕对不談說人之是非,不評论人之善惡

华严经淺释133 : 一切业以心为根本;业是從众生心而生出

华严经淺释134 : 修行欢喜行的菩薩要將自己所有財物統統布施給需要的众生

华严经淺释135 : 被境界所轉受不了罵更受不了打,这就是沒有正定的功夫

华严经淺释136 : 因为不輕慢一切法的緣故,所以沒有一切法的障礙

华严经淺释137 : 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第七种无著行門

华严经淺释138 : 大菩薩所修的難得行門,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愿

华严经淺释139  : 修行人若会修的是修善中之善;不会修的是修善中之惡

华严经淺释140 : 依法修行的各位菩薩所修行的各种行門

华严经淺释141 : 依法修行的大菩薩所修行的各种行門

华严经淺释142: 依法修行的菩薩所修行的各种法門

华严经淺释143: 大菩薩所应該修行的有十种无尽法藏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