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华严经淺释146: 大菩薩所应該修行的念藏、辯藏法门

宣化上人 青袍笔记 2022-11-03

凡有言谈皆无实义,用嘴巴或文字说法,实际上说不到真实之处,万不可执著于文字,误了自己!

宣化上人主讲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三称)

第八、念藏

佛子。何等为菩薩摩訶薩念藏?

功德林大菩薩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么叫做菩薩中的大菩薩所应該修行的念藏?

此菩薩捨離痴惑,得具足念。

修念藏这位菩薩,他已捨離痴惑。得到具足的憶念。也就是在往昔多生多世中,所有一切的事情,皆能清楚記住,而不会忘掉。歷歷在目,如同昨日。

憶念过去一生二生,乃至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无量百千生。

在念藏中說有十种无尽:①生②劫③佛名④授記⑤演教⑥众会⑦說義⑧根性⑨所治⑩能治。在下边分列說明。

这位菩薩,能囘憶在过去一生中,所行所作,都是什么事情,所作的功德多,还是罪过多。不但在一生中能囘憶起來。就是在第二生中,所受之身,是男是女?姓名是什么?生在何方?也能清清楚楚地記住而知道。乃至於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之中,起什么惑?造什么业?受什么报?一目了然,皆悉了知。甚至在无量生中,种什么因?結什么果?所有一切的行业,都記住不忘。这是說生的无尽。

成劫、壞劫、成壞劫、非一成劫、非一壞劫、非一成壞劫、百劫、千劫、百千億那由他,乃至无量、无数、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不可量,不可說,不可說不可說劫。

劫譯为分別時節。所謂「日月歲数謂之時,成住壞空謂之劫」。總而言之,不可計算的時間为劫。一般計算劫的方法,以人壽到八万四千歲为標準,每隔一百年,便減去一歲,身高也減低一寸,減到人壽十歲的時候为止。然后再每隔一百年,增加一歲,身高也增加一寸,增到人壽八万四千歲为止。这样一減一增为一個劫。一千個劫为一個小劫。二十個小劫为一個中劫。四個中劫为一個大劫。地球的壽命,有成住壞空謂四個中劫。換言之,地球的壽命是一個大劫的時間。

在成劫、壞劫、成壞劫、在非一成劫、非一壞劫、非一成壞劫之中,种种的往事,菩薩都能囘憶。就是在百劫、千劫、百千億那由他劫之中,种种的往事,菩薩也能囘憶。乃至无量、无数、无边、无等、不可数、不可称、不可說等等的劫中,所有的往事,皆可憶念。这是說劫的无尽。

念一佛名号,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名号。

菩薩囘憶念一位佛号,乃至囘憶念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的佛号,都清清楚楚記住,不会忘掉一位佛号。这是佛号的无尽。

念一佛出世說授記,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出世說授記。

憶念一位佛出現於世,为一切菩薩說法授記。举行灌頂(菩薩受灌頂,成为法王子),乃至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位佛出興於世,为一切菩薩說法、授記、灌頂,都能記住不忘。这是授記无尽。

念一佛出世說修多罗。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出世說修多罗。

憶念一位佛出興於世,而說修多罗(譯为经)。乃至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位佛出興於世,而說修多罗,都能記得清清楚楚。这是演教无尽。

如修多罗、祇夜、授記、伽他、尼陀那、優陀那、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譬喩、论議,亦如是。

憶念不可說不可說諸佛說修多罗的经文都能記住,就是說其他十一部经文,也都能各各記住不忘。茲將十二部经淺譯如下:

①修多罗:譯为契经。上契諸佛之理,下契众生之机。又譯为長行。從「如是我聞」開始,至最后「信受奉行」为止,这叫長行。一般來說,有四個意思:(A)法本:就是法的根本。(B)经:就是長行。(C) 直說:說得很直。(D) 聖教:佛所說的法为聖教。遠公大師將「法本」分出五個意思:?教为理本:教是說理的根本。?经为论本:经是论議的根本。?總为別本:總相为別相的根本。(修多罗是總相,其餘十一項是別相)。?初为后本:最初一開始为最后的根本。?略为广本:略說为广說的根本。

修多罗又有四個意思:(A)貫:貫穿所說義。就是把所說的義理貫穿在一起。好像念珠,是用一條線,把一百零八顆珠子連貫在一起,所以印度人称经为線。(B)攝:攝其所化机。攝受所教化一切众生。用经典的法都攝入佛法之門。(C)常:古今不變。(D)法:三世同軌。这是一种解释的方法。

修多罗又有四個意思:(A)繩墨義:正如木材隨墨線而正直,妄心能隨佛经而離邪。(B) 涌泉義:從地下涌出的泉水,滔滔不絕,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換言之,沒有穷尽的時候。(C)出生義:輾轉資生,越生越多。(D)顯示義:顯示理事的道理。这是另外一种說法。上面是「修多罗」的略譯。

②祇夜:譯为应頌,又为偈頌。应該把前边長行中的義理,用偈頌的格式再說一遍。或用四個字、或用五個字、或用七個字为一句,共为四句,令人容易誦、容易記。

③和伽罗那:譯为授記。諸佛給菩薩授成佛的記別。好像彌勒菩薩,本名阿逸多,佛授記为彌勒佛,當來娑婆世界为佛。

④伽陀:譯为諷頌,是可以唱的偈頌。又为孤起頌,與前边经文沒有關係,和后边经文也沒有關係。在经文中,突然說出四句偈頌,如法句经。

⑤尼陀那:譯为因緣。或說佛的因緣,或說弟子的因緣。凡說经典,都有因緣。在一切经的開始,便是序分,这就是因緣经。

⑥優陀那:譯为自說。佛所說的经典,先由弟子請法,然后才說。唯獨彌陀经,是不問自說的经。为什么?因为这個法,沒有人能知道。可是佛慈悲,不能不說,故无問而自說彌陀经,闡揚淨土法門。

⑦伊帝自多伽:譯为本事。佛宣說弟子前生的往事,好像法华经中藥王菩薩本事品。

⑧闍陀伽:譯为本生。佛自己昔時所受身之事。在过去曾经做过鹿王,做过轉輪聖王…等。等。在行菩薩道時,曾经无数次捨棄可愛之身。这些往昔因緣都在本生裡記載。

⑨毗佛略:譯为方广。說方正广大眞理的经文。在涅槃经上說:「大乘方等经典,其義广大。」

⑩阿浮达摩:譯为未曾有。或說过去諸佛未曾說的法、或者說稀有的法。好像释迦牟尼佛降生時,卽行七步,蓮华托足,左手指天,右手指地而說:「天上天下,唯我獨尊。」这就是稀有的法。

11阿波陀那:譯为譬喩。用譬喩的方法,來說明经文的義理。譬喩雖然不是眞理,但是能說明眞理。

12優波提舍:譯为论議。淺言之,就是討论問題。有時佛問,弟子答。有時弟子問,佛答。或者菩薩互相论議。本经問明品,就是论議。

这是十二部的淺释,又称为十二分教。修多罗(经)、祇夜(偈頌)、伽陀(孤起頌),这三部为经文的体裁。其餘九部,是從经文所載之別事,而立出的名称。

念一众会,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众会。

菩薩囘憶在一個大众海会所聽的法,不会忘記。乃至於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的大众海会,諸佛所讲的经文,句句都能記得不忘。这是众会的无尽。

念演一法,乃至演不可說不可說法。

囘憶念想为众生演說一法的義理,乃至演說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的法理,都能記住不忘。念藏的法門,就是博聞強記,好像錄音帶一样。这是說義的无尽。

念一根种种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根种种性。

囘憶念想一类众生的根性,在一类众生之中,就有种种的根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种类的众生的种种根性,都能分別清楚,記得清楚,而不混乱。这是根性的无尽。

念一根无量种种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根无量种种性。

囘憶念想一类众生,有无量无边种种的根性。乃至演說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种类的众生,有无量无边种种的根性,都記之不忘。

念一煩惱种种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煩惱种种性。

囘憶念想一种煩惱,有种种因素,生出煩惱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的煩惱,种种煩惱的性,皆記得不忘。这是所治的无尽。

念一三昧种种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三昧种种性。

囘憶念想一种三昧,在里边有种种定的性。乃至演說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种的三昧,种种定的性,也都記得。这是能治的无尽。前边是所治的煩惱,这是能治的煩惱。用三昧智悲水,來治无量尘沙般的煩惱。

此念有十种。所謂寂靜念,清淨念,不濁念,明徹念,離尘念,離种种尘念,離垢念,光耀念,可愛乐念,无障礙念。

菩薩在念藏中有十种念:①寂靜念:就是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就是靜慮相应的緣故。②清淨念:一點染汚也沒有,也就是无漏俱轉的緣故。③不濁念:不混乱、不汚濁,也就是淨信俱的緣故。④明徹念:光明透徹,如同玻璃,也就是了了知的緣故。⑤離尘念;離開种种尘勞妄念,也就是不取的緣故。⑥離种种尘念:離開所有一切的尘勞妄念,也就是離分別的緣故。⑦離垢念:離開一切尘垢染汚的念,也就是離所知的緣故。⑧光耀念:放智慧光,照耀一切,也就是與慧俱的緣故。⑨可愛乐念:很可愛很可乐这种的念,也就是具上諸德的緣故。⑩无障礙念:无所障礙的念,也就是離上諸惡的緣故。

菩薩住是念時。一切世間,无能嬈乱。一切異论,无能變动。往世善根,悉得清淨。於諸世法,无所染著。众魔外道,所不能壞。轉身受生,无所忘失。过現未來,說法无尽。於一切世界中,與众生同住,曾无过咎。入一切諸佛众会道場,无所障礙。一切佛所,悉得親近。

修十念法这位菩薩,修这种念的時候,所有一切世間法,无一法能惱乱他的心。所有天魔外道的一切異论,无能變动他的思想。在他往昔所种的种种善根,都得到清淨。对於一切世間法,不会有所染汚和執著。一切众魔和外道,无法可以破壞菩薩。今生壽命尽時,到來生受生,能把前生一切的事情,完全記得,一點也不忘掉。在过去世、現在世、未來世,演說妙法,沒有穷尽。在十方一切世界中,示現众生身,和众生同住,共同生活。雖然同住,但是菩薩已经離開貪瞋痴,沒有一切執著,所以沒有过咎。好像蓮华出於汚泥而不染,一样潔淨。菩薩能入一切諸佛法会道場中,去做影響众,助佛揚化,而无障礙。換言之,愿到何道場就到何道場去,絕对不受任何的限制。他到十方一切佛所,去親近諸佛、供养諸佛、承事諸佛。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八念藏。

前边所說的法門,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的第八种念藏的法門。

第九、持藏

佛子。何等为菩薩摩訶薩持藏?

功德林大菩薩,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么叫做菩薩中的大菩薩所应該修行的持藏?

此菩薩持諸佛所說修多罗。文句義理,无有忘失。一生持,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生持。

修持藏这位菩薩,他能受持十方三世一切諸佛所說三藏十二部的经典。经典里的文字,從開始到最后終了,他都能讀誦,又能書寫。每句经文的義理,不但徹底明瞭,而且又不忘失。经眼所見,歷耳所聞,永遠不忘。菩薩一生受持这种法藏,繼续到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的來生,也是受持这個法藏,而永不忘失。

持一佛名号,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名号。

这位菩薩,受持一位佛的名号,无有忘失。乃至受持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位佛的名号,也无有忘失。

持一劫数,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劫数。

这位菩薩,受持一個劫数,无有忘失。乃至受持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的劫数,也不会忘失。

持一佛授記,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授記。

这位菩薩,受持一位佛給其他菩薩授記別号,乃至受持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位佛,給其他菩薩授記別号,也不会忘失。

持一修多罗,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修多罗。

这位菩薩,受持一部经典,乃至受持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部经典,也不会忘失。

持一众会,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众会。

这位菩薩,受持一個众会道場,乃至受持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的众会道場,也不会忘失。

持演一法,乃至演不可說不可說法。

这位菩薩受持演說一种教法,乃至受持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的教法,也不会忘失。

持一根无量种种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根无量种种性。

这位菩薩,受持一类众生无量种种根性,乃至受持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类众生无量种种根性,也不会忘失。

持一煩惱种种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煩惱种种性。

这位菩薩,受持对治一种煩惱种种性,乃至受持对治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的煩惱种种性,也不会忘失。

持一三昧种种性,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三昧种种性。

这位菩薩受持一种三昧种种性,对治种种煩惱,乃至受持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的定力,來对治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的煩惱种种性,也不会忘失。

佛子。此持藏无边。難滿。難至其底。難得親近。无能制伏。无量。无尽。具大威力。是佛境界。唯佛能了。

各位佛的弟子!受持藏这种法門,是沒有边際的。不容易把持藏法門修成圓滿。因为不能修行圓滿,所以不能达到持藏的究竟处,也不能徹底瞭解。这种法不容易修,要時刻念念不忘,受持不忘。越不容易修此法,此法則越難圓滿。不圓滿,乃至不知其底,也就不容易親近。修行此法,天魔外道,无能破壞,无法制伏。这种持藏法門,是沒有数量,沒有穷尽,又具足广大的威力。这是佛的境界,唯有佛才能明瞭,連菩薩也不能瞭解这种境界的。

是名菩薩摩訶薩第九持藏。

前边所說的法門,就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行的第九种持藏的法門。

第十、辯藏

佛子。何等为菩薩摩訶薩辯藏?

功德林大菩薩,又称一声:各位佛的弟子!什么叫做菩薩中的大菩薩所应該修行的辯藏?

此菩薩有深智慧,了知实相。广为众生演說諸法,不违一切諸佛经典。

修辯藏这位菩薩,他有甚深般若智慧,能了知諸法实相的理体。用种种因緣、种种譬喩、种种解說,广为一切众生演說諸法实相的道理。但是也不违背諸佛所說的经典。所說的義理,完全合乎佛心、合乎佛典,沒有絲毫乖违的地方。

說一品法,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品法。說一佛名号,乃至不可說不可說佛名号。如是說一世界,說一佛授記。說一修多罗,說一众会,說演一法,說一根无量种种性,說一煩惱无量种种性,說一三昧无量种种性,乃至說不可說不可說三昧无量种种性。

这位菩薩,說一品的法,乃至說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品的法。說一位佛的名号,乃至說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位佛的名号,像这样的說法,說一個世界,說一位授記,說一部经,說一個众会,說演一個聖教的法,說一类众生无量种种性,說一种煩惱有无量种种性。說一种定无量种种性,乃至說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定无量种种性。这是以一演为多,以多能归一的道理。所謂「一为无量,无量为一。」菩薩有这种辯才的智慧,所以來为众生說法,教化众生,令众生早成佛道。

或一日說。或半月一月說。或百年千年百千年說。或一劫百劫千劫百千劫說。或百千億那由他劫說。或无数无量乃至不可說不可說劫說。劫数可尽,一文一句義理難尽。

这位菩薩,或者一日說这种辯论的法。或者半月一月說这种辯论的法。或者百年、千年、百千年,來說这种辯论的法,都不能穷尽,所謂「辯才无礙」。或者经过一個劫、百個劫、千個劫、百千個劫,或者经过百千億那由他劫。或者经过无量无数劫,乃至经过不可說不可說那样多劫,來說这种辯论的法,无有穷尽。縱使劫数可以穷尽,可是辯藏中一文一句的義理,是說不尽的。

何以故?此菩薩成就十种无尽藏故。成就此藏,得攝一切法陀罗尼門現在前。百万阿僧祇陀罗尼以为眷屬。得此陀罗尼已,以法光明,广为众生演說於法。

前边所說在不可說不可說劫中,在这样多劫的時間,也不能把一文一句的義理发揮穷尽,这是什么緣故?因为修辯藏这位菩薩,他成就十种无尽藏的緣故。成就辯论藏,能攝受一切法的總持門,現在其前。有百万阿僧祇的總持門做为眷屬,得到百万阿僧祇總持門之后,以智慧辯才法的光明,广为众生演說一切法。菩薩悲心切切,不厭其煩,將法分門別类,詳詳細細的解說,令众生聞之,而得法益。

其說法時。以广長舌。出妙音声,充滿十方,一切世界,隨其根性,悉令滿足,心得欢喜。滅除一切煩惱纒垢。善入一切音声言語文字辯才,令一切众生,佛种不断,淨心相续。亦以法光明,而演說法,无有穷尽,不生疲倦。

这位菩薩,在演說无量法的時候,用广長舌,发出微妙的音声,令一切众生聞之,心生欢喜。此微妙法音,能充滿十方所有的世界,隨著众生自己的根性,而得到不同的利益。法华经說:「一味之水,草木叢林,隨分受潤。」令一切众生皆得滿足,心生欢喜。那就把一切煩惱所纒的尘垢,掃除乾淨,菩薩善入一切音声、言語、文字、辯才。这就是滅除貪瞋痴的煩惱垢,生出戒定慧的光明。令一切众生修戒定慧,到圓滿時,佛种不断,菩提不断,清淨心相续不断。用智慧辯才这种法的光明,來为一切众生演說一切法,是无有穷尽的時候,不生疲倦的心。

何以故?此菩薩成就尽虛空徧法界,无边身故。

为什么菩薩說法,其義理是无穷无尽?无论說多長的時間,也不感觉疲倦,这是什么緣故?因为这位菩薩,他成就大而无外,小而无內,往復无際,动靜一源,这种无边際的法身。所謂「尽虛空,徧法界。」这种无边身的緣故。

是为菩薩摩訶薩第十辯藏。

在前边所說的法門,是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行第十种辯藏的法門。

此藏无穷尽,无分段、无間、无断、无變異、无隔礙、无退轉,甚深无底,難可得入,普入一切佛法之門。

这种辯藏,是无穷无尽,是无分无段。沒有間隔、沒有断絕、沒有變化、沒有障礙、沒有退轉、沒有其底。修辯藏的法,其底甚深,不容易眞正明白。修行这种法,雖然不容易深入,可是能普徧入一切佛法之門。在一切佛法之門中,皆有辯藏这种法。

佛子。此十种无尽藏,有十种无尽法。令諸菩薩究竟成就无上菩提。

各位佛的弟子!修这十种无尽藏的法門,又能得到十种无尽法。令所有的菩薩,想修此法,究竟成就无上菩提佛果。

何等为十?饒益一切众生故。以本愿善迴向故。一切劫无断絕故。尽虛空界悉開悟心无限故。迴向有为而不著故。一念境界一切法无尽故。大愿心无變異故。善攝取諸陀罗尼故。一切諸佛所護念故。了一切法皆如幻故。

什么是十种无尽法?茲解释於下:①饒益一切众生:就是要利益所有的众生。所謂「凡有利益,无不去行。」凡是对众生有利益的事,做不到也要勉为其難去做。这才是修難行能行的法門。②以本愿善廻向:行菩薩道的人,必需要发菩薩的大愿,所謂「众生无边誓愿度,煩惱无尽誓愿断,法門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根本的愿力,然后再发普賢菩薩十大愿。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称讚如來、三者广修供养、四者懺悔业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学、九者恒順众生、十者普皆廻向。把本來所发的愿,廻向給法界一切众生。不为自求,而为众生行菩薩道。这是廻自向他。

③一切劫无断絕:在无量无边劫中,沒有断絕修行,也沒有断絕发菩提心行菩薩道,更沒有断絕饒益众生等等,一切時一切处一切劫,不断絕把功德廻向給法界众生。菩薩为众生離苦得乐,而不疲倦。为令众生出離三界,現身說法,放棄成佛的机会。所謂「倒駕慈航」,來到娑婆世界,普度众生。这种精神,永不断絕。④尽虛空界悉開悟心无限:明白自性,就是尽虛空界。能悟得法界的本体,就是明心見性,返本还原,证得法界身,也就是无边身。这是菩薩所证得空理的一個本体。证得虛空的本体。什么執著、煩惱、障礙,統統沒有了。为什么?因为如同虛空,证得虛空这种智慧。雖然在世間,而行无所行,作无所作,修无所修,证无所证。到了这种境界上,心和虛空合而为一,沒有一個界限、沒有一個執著。

⑤廻向有为而不著:雖然是这样,但是还要廻向有为,而不著住有为。不能說:「我证得空理,什么也不做啦!旣然行无所行,作无所作,修无所修,证无所证,就教它空吧!」不是这样的讲法。雖然证得无为的空理,还要廻向有为。这就是明白眞空的道理。從眞空裡頭还要生出妙有。不生妙有,单单眞空,沒有什么用。所謂「眞空不礙妙有,妙有不礙眞空。」要廻向一切有为。什么是有为?凡是有形有相,都叫有为。在金剛经上說:「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卽見如來。」雖然沒有为,可是还不能沒有这個有为。还要有这個有为,而不要著住在这個有为。在金剛经上說:「一切有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应作如是观。」雖然是无为,也要廻向有为。所謂「行所无事」,不要著住有为。

⑥一念境界一切法尽:在一念之中的境界,徧满三千大千世界。所謂「一念卽三千,三千卽一念。」我們所有一切的煩惱,皆由一念所造成。如果一念不生,就到解脫的境界。好像修行人,修行多年,一念不生,常在定中。忽然生出一念,想當總統,等到來生果然當了總統,但这是麻煩的事,令心不清淨。为國際間的關係,弄得焦頭爛額,何苦來哉?⑦大愿心无變異:修行人,永遠不退失菩提心,不變異菩提心。要時刻堅持菩提心。菩提心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大愿心,大愿就是渡海的船。從生死的此岸,经过煩惱中流,达到涅槃的彼岸。这個大愿,要堅固如金剛,永不破壞,才能如如不动,了了常明。

⑧善攝取諸陀罗尼:菩薩善於攝取无量无边總持門,互为眷屬。好像八万四千法門,互为第一,沒有第二,所以叫不二法門。所謂「是法平等,无有高下。」修道人喜欢那個法門而相应,那個法門就是第一法門,不相应的法門,不能說就是第二。雖然这個法門对你不相应,或許对他相应。所以門門第一,沒有第二。總而言之,凡是对机的法門,就是第一。⑨一切諸佛所護念:因为能攝取一切陀罗尼,所以一切諸佛都來護念加持,令你增長智慧,瞭解一切有为法,皆是虛妄不实的。⑩了一切法皆如幻:能把一切有为法看成空的,无为法根本也沒有了。一切法如幻不实,瞭解这种道理,一切无所執著。

我們修道人,不要執著「我」。如果有了「我」的思想,那就出不了三界。所以佛再三提醒我們,要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壽者这四相。这样才能掃一切法,離一切相。

是为十种无尽法,能令一切世間所作,悉得究竟无尽大藏。

这是十种无尽法,法法不尽。令一切世間行菩薩道者,統統都得到究竟圓滿无尽的大法藏。(未完)

宣化上人华严经浅释目录01-120链接(未完)

华严经淺释121 : 菩薩修无有定法,沒有一定的界限

华严经淺释122 : 无论怎样來譬喩,都不及菩薩初发心功德的一分

华严经淺释123 : 我們修道人,不要有自我宣傳的思想

华严经淺释124 : 淫欲的这個念頭一动就有漏了,漏到三界中去受生死

华严经淺释125: 任何的譬喩都沒有初发菩提心的功德那样大

华严经淺释126 : 身口意三业清淨就是修波罗蜜法,这是初发心菩薩的根本行門

华严经淺释127 : 有十种法能使令一切菩薩所修的行門都得到清淨

华严经淺释128 : 我們要发这十种清淨愿,才能成为出乎其类,拔乎其萃的聖人

华严经淺释129 : 佛是從众生田中出生,所以能令佛种不断。

华严经淺释130 : 佛不離菩提树下,而升到夜摩天宮宝庄严殿为天众說十行法

华严经淺释131 : 娑婆世界夜摩天上,諸菩薩咸來集会;十方世界夜摩天上也是这样

华严经淺释131 : 娑婆世界夜摩天上,諸菩薩咸來集会;十方世界夜摩天上也是这样

华严经淺释132 : 切記:絕对不談說人之是非,不評论人之善惡

华严经淺释133 : 一切业以心为根本;业是從众生心而生出

华严经淺释134 : 修行欢喜行的菩薩要將自己所有財物統統布施給需要的众生

华严经淺释135 : 被境界所轉受不了罵更受不了打,这就是沒有正定的功夫

华严经淺释136 : 因为不輕慢一切法的緣故,所以沒有一切法的障礙

华严经淺释137 : 菩薩中的大菩薩所修第七种无著行門

华严经淺释138 : 大菩薩所修的難得行門,就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菩提愿

华严经淺释139  : 修行人若会修的是修善中之善;不会修的是修善中之惡

华严经淺释140 : 依法修行的各位菩薩所修行的各种行門

华严经淺释141 : 依法修行的大菩薩所修行的各种行門

华严经淺释142: 依法修行的菩薩所修行的各种法門

华严经淺释143: 大菩薩所应該修行的有十种无尽法藏

华严经淺释144 : 大菩薩所修行十种布施的法門

华严经淺释145: 大菩薩所应該修行的慧藏法门

历史文章阅选读二(点击标题观看)

历史文章阅选读三(点击标题观看)

近期的连载目录链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